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时间:2023-09-18 17:40:27

导语: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急救护理;实践教学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备的不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急救护理专业人才,实现与国际急救护理学教育接轨刻不容缓。《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面对急诊科室和ICU的工作特点,实习护生能否尽快地融入与急诊护理实习取决于护士是否能将常用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灵活运用于实际临床病例之中,必然更加突出强调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如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操作技能。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进行《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充分评估学生和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帮助护生建构学习内容,引导护生积极反思,着重培养护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学习或掌握的知识不能被看成由教师直接传给他们的现成的东西,它必须凭借学生已有的学科(专业)认知结构,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成的。护理教学亦是如此,护生在校学习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是“灌输一吸收”的过程,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置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使其为主体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抽象的医学、护理知识使抽象的趣味化、形象化,才能使护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CLD)主要由6个基本部分组成:情景、小组、桥梁、任务、展示和反思。作者本人根据两年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借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质量方面,同时将CID的基本构架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从情景设计到反思反复循环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准备

3.1教学主体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生,与内、外、妇、儿护理教学基本同步进行授课。根据CID的基本核心“学习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护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特点。《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宗旨是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护生信息检索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2学习内容急救护理学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护理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而我校仅有36个学时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知识的讲授,不可能做到讲授每章节的内容,为了加强本学科课程与其他临床护理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交叉渗透,授课老师仔细分析研究我院临床护理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了基本的调整(理论上采取以教材为模板,调整、合并、删减重复部分内容,增加实用性内容,实践教学中多采用综合病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后采用开放性实验,保证每个学生对操作都能很好掌握和理解),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3教学资源我护理学院历史较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为了在仅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院临床老师在积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积极注重自身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不与临床脱节,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沿性和实时性,临床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进修、培训。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O余人,固定一个老师带教,这样就避免了上大课,加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保证了小组教学的效果。

4学习设计

4.1确定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数以“休克病人的抢救和监护”实验项目为例阐述。我们都知道外科护理学中也有“休克”章节,但是针对两门课程讲授的侧重点不同,急救护理学重在抢救过程中急救技术和复苏后的监护项目的应用,所以为了避免知识的重复、理论学时不够用,我们将重症监护技术和休克结合讲授,具体方法为在用2个学时课堂上介绍常用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个时候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多媒体的展示并没有一个很感性的认识,而后将休克放在实验室进行(2学时),以典型病例为引导,逐步引出抢救过程及监护项目,然后针对各个项目逐个介绍和操作演示。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4.2设计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以多发性创伤休克为典型病例,在查阅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其完善、真实,同时确定此次情景教学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展开形式(病例讨论:病例汇报——讨论——答疑、点评——视频——演示——练习——模拟——讨论)。

4.3小组安排小组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景的一种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急救护理教学中尤其要向学生传授这样一种意识和精神。我校学生至入学以来的实践课都是固定分组进行,故两年多的合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彼此有了一种默契,此外,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教师还要考虑几人一组能更好地来完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女休克病人抢救的配合中可将4名或5名护生分为一组。

4.4搭建桥梁桥梁是指护生在新的学科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水平,护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已有相关知识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它们的前提下,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学习新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每次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先对学生的知识状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应考虑到学生可能掌握哪些相关知识?对此部分知识的运用程度如何,同时上课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便于学生课前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4.5策划任务如何选择和策划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是发展一个有效学习情节的核心,也是对护理老师的一大挑战。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任务(问题)是正确的、有实际意义的,其次是这个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设计任务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萌(对于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怎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学生会问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会对这些任务怎样去诠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此任务当中。当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去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必要时做出调整。在“休克病人抢救”教学时,要置学生于“急、危”情景状态中,可安排小组进行抢救配合的讨论和模拟,此时即涉及“心肺复苏术、除颤、吸氧、静脉穿刺、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等多项临床操作的实施和配合”。这样一个大任务又可分为多个小任务,使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完成。

4.6安排展示展示则是让护生公开介绍自己或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在执行和完成任务(即讨论和专科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护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汇报讨论结果;解释他们的思维活动;角色扮演或演示操作方法等。

4.7引导反思传统的教育系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实际上能够回想起某个事物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理解了它或者知道怎么去运用它,同一个问题,换个问法或者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学生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怎么去解决问题。故在整个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针对所学问题或所模拟场景不断地进行反思、讨论,其做法是可以要求学生书写反思日记(例如我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产生的新观点或疑问?根据这个情景和案例我对护理有哪些认识?如果遇到此类相似而又不同问题时我应该怎么样去处理等)“在我校则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开展,我们改革了以往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不再采用“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等格式,而是根据不同实验项目,急救老师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要求设置实验报告的格式,对于“休克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我们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关于此例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中,你组实际讨论结果与老师点评讲解的答案不一致的地方有哪些?对于不一致的原因你是怎么认为的?②你认为对于抢救过程中的医护和护护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最后定论符合你心中的要求和答案么?请说出你的想法。③对于休克病人的主要监护项目中,每个项目的意义和正常值你是否掌握?每个项目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你认为都合适吗?不合适的请说出你的理由?④假设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病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知识你认为自己能很好的去处理和应对吗?为什么?⑤对其他类型的休克、抢救和护理措施有什么不同?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⑥此次课程结束以后我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具体的提高和锻炼?⑦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个实验的话,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5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医护人员运用救护技术第一时间解除危机病人生命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去系统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仍需要高校教育者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建构注意教学观指导实践教学不仅避免了一直以来课堂中老师唱“独角戏”的情景,更为充分实现本科护生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运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学生的分组方式与支持学生共同思考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是学习设计的中心学生可在同伴的指导下学到不同的东西,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平等机会。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使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记录小组元素时,需要回答3个关键问题,学生:您会怎么样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材料:学生会利用哪些材料建构意义?设备:为了促进学习,你会如何分配设备?(采用哪些实验器材,数量多少)

5.2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论对错均给予肯定的评价,久而久之,护生会认识到: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讨之后对想法和观点的合理而清晰解释才是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护生最终会喜欢参与讨论,这种思维过程的培养才是本科护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思想所在。注意在展示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或同伴的质疑,这样展示者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也可以激励护生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的质疑和阐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调重要知识点的同时纠正或修改瑕疵和问题之处)。

5.3采用课后实验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践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书写报告的过程亦是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此外,通过实验报告老师还可以初步地评价教学是否达到期望的教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我们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学。

5.4急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同时对急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应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另外还应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传授。

因课时数有限,为了增加学生的模拟训练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操作,我护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护理技能室,并给予现场指导,对于必须掌握操作如徒手心肺复苏术,还作为常规考核项目,严把操作质量。

第2篇

关键词: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50-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在这一发展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目前国内外一些护理院校着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护理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吉林医药学院护理院校从加强师资创新培养入手,深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护理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师资创新培养

(一)人才引进和教师研修

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研水平。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人才引进为重点向现有人才培养和建设上过渡:多种形式选派教师进修学习,鼓励支持高年资教师攻读学位,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目前护理学院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遴选3名教师赴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大学进修、学习;1名教授受“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于2010年作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选派10名教师分批赴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玛丽诺医院进修学习;选派3名教师赴大连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进修学习;选派4名高职称教师赴华东五市医疗机构参观学习。通过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形成具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为学院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做好铺垫。

(二)加强对外交流

近年来,先后与美国Bellarmine、Devenport、Baker大学、英国Edinburgh、Conventry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专聘8名美国知名学者、2名英国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他们每年来吉林医药学院进行为期二周的学术讲学,通过彼此交流,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求得共同发展。护理学院有五年制的英语护理专业,根据专业特色,专聘专职外教。引进国外教材与设备,培养师资力量,力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鼓励教师实践

强调青年教师教学过关、中年教师侧重科研能力培养、资深教师着重知识更新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国外经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每年有临床实践经历一月,指导学生临床见习;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临床进修一年后开始教学工作,达到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护理教学从学校到临床,再从临床升华到学校质的飞跃,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教师研究基金

学院每年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拨出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主持和负责科研项目创造条件,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加强科研设计、组织、实施、整理、统计和论文的撰写,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学院现完成34项省级教研项目、30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资助金额46万元,发表8篇SCI文章。

二、创新教育理念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护理院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开放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探索新知识,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外独立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索信息、获取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1]。

(二)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教学时数,构建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强调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探索求知。注重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开拓思维,文理科相互渗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选择。护理学院已经开设医学创造学、护理科研和医学诺贝尔奖等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内容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编写全新教材,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介绍学科的最新知识、热点内容、创新方向,注重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注重新知识、新方法技术链接,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让学生学到的急救护理学内容始终是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

护理学院开发急危重症护理学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系统,完善实践教学,建立急危重症护理学模拟实验室。2010年学院研发的临床护理虚拟训练与评价系统,被评为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开始将成果有效转化,采用虚拟、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虚拟医院见习运用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临床评估能力和护理决策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样创新,自主创新的教学是确立“主人、主体、主角”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3]。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象,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 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 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 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 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一)情景模拟法

以问题为中心,模拟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教学内容放入能直观感受的教学环境中。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课前1周教师根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精心设计2个综合案例并分别提出5个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共计两组;每组学生根据案例,结合教材,上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及参考书,通过阅读和思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有些疑难问题求助教师指导;申请模拟情景道具;上课开始每组学生给予5分钟时间,根据综合案例进行群体配合模拟急救,学生分工配合实施“抢救”,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模拟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评估、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给予评价;情景模拟结束后,其他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授课小组成员给予回答,教师帮助完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模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抢救情况,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学习。此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激发“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体现个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术创新的突破口。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5]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始于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即问题意识,这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牛顿坐在一棵树下,埋头读书,一只苹果落下来打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这一问题意识开始,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护理院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顺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集体力量,认真总结过去的护理教育经验,吸收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建立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把护理学生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为祖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采取如上举措对解决我国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方向、适应市场化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

[3]颜红金.医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华夏医学,2006,(10).

第3篇

摘要:[目的]评价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在心电监护仪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选取61名护士作为试验组,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TBL。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士培训后成绩(87.05分±4.96分)高于对照组(80.03分±11.81分),85.2%护士对TBL教学方法满意。[结论]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增强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训效果。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使用方法;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培训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病人病情的需求,心电监护仪已被广泛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临床上大多数护士只是单纯地记录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因缺乏对数值真实意义的认知和缺乏心电图知识[1],所以不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的培养[2-3]。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是2002年由美国教育学家LarryMiehaels-en创立的一种运用于团队中,以激发学习者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为特点,帮助其完成学习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4]。TBL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又能克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一些缺点[5],在TBL教学模式中,教学者为指导者,实行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小组教学策略,达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6]。目前,TBL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广泛应用并得到普遍认可[7]。本研究将TBL教学模式运用于临床护士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我院使用监护仪的护士,将护士按照科室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N0级~N3级分批次进行单双号抽签,抽到单号的护士为试验组,抽到双号的为对照组,每组包括N0级、N1级、N2级、N3级护士,尽可能合理分组,同时保证组内成员的固定性。试验组61名护士采用TBL教学模式;对照组60名护士采用PBL教学方法,仅在练习时分组完成。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心电图图形识别部分和心电监护仪专业技能操作部分。由心内科护士长授课,负责讲授心电图图形识别理论知识和心电监护仪器技能操作。

1.2.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在会议室分次集中授课,听课护士签字,课前、课后集中考核。为保证教学质量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改进教学的硬件设施,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专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例分析相结合。心电监护仪器操作内容采用心内科监护室护士培训内容,操作对象为医用仿真模拟人和真实病人。②授课教师认真备课,注重授课的实用性。③授课过程中着重培养护士的创新、临床思维与识别能力。④心电图教学内容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健康评估》结合心内科自编心电图入门口袋书。试验组教学法采用TBL教学法。方法如下:

1.2.2.1再分组

将61名护士随机分为8组,每组7名或8名护士。各小组成员推荐1名护士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1.2.2.2课前准备

授课教师在授课前1周将授课相关内容布置给组长,由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

1.2.2.3课堂教学

①课前测试(10min):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定10道选择题,开始前10min进行闭卷测试,了解护士的课前准备情况和自学能力并记录测试得分。

②课堂小组讨论(50min):着重选择典型性、实用性和逻辑性强的问题进行讨论。各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分工合作,各组员对分配到的相关问题参阅相关资料先独立思考,再分别对各自问题进行汇报。然后,小组内所有成员对共同疑问进行探讨并记录。最后,各小组组长对各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所有组员均可对各组汇报情况提出相关疑问,也可对相关疑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③教师精讲:授课教师总结精讲,主要针对之前遗留下的疑难问题,不仅强化了知识还培养了护士的主动判断意识。

④实践操作:授课教师进行心电监护仪器相关操作技术的演练,特别是仪器故障情况的处理,因为故障报警声音大会引起病人家属和护士发生纠纷[8]。授课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成员间轮流进行技能操作,并交流操作心得。最后授课教师对相关疑点、难点进行系统讲解。

1.2.2.4重点回顾,查缺补漏

实践课结束后,教师通过评阅试卷分析护士较集中的错误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在2学时理论课中进行集中点评,再次对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及强化,着重加强护士常用操作技术培训,包括常见故障排除、心电图知识、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等[9],确保学习质量。

1.2.3课后评价

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成绩。课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最后由老师对TBL总体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调查问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①心电监护考核评分:分为心电图基础知识、图形识别能力和监护仪异常处理3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差、较差、一般、较好、好5个等级,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20分~100分,总分≥60分为合格,总分≥80分为优秀。该量表对3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Cron-bach’sα系数为0.851。②教学方法评价:由教学作用、影响因素和满意度3个维度、12个条目组成,以“是”“否”回答。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护士成绩;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2.2试验组护士对TBL教学方法的评价

3讨论

3.1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运用中的认可度和可行性

心电监护仪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监测,为病人病情观察和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董许英等[10]的研究表明: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率仅为32%。传统的关于心电监护仪知识培训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面对真实病例时,个体学习的弊端尤为突出[11]。TBL教学法具有小组合作高效性和多重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学习过程包括事先准备、组内商量和组间讨论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等[12]。本研究结果显示:85.2%护士对TBL教学法是满意的,认为TBL法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化。临床护士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等原因,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单纯地记录数值对出现心电监护仪干扰、无效报警等产生“报警麻痹”心理[13]。TBL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加深了对心电监护仪相关知识的多方位理解,并通过多种考核证实了护士不仅能够识别心电图图形变化,还会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和处理仪器故障,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并为正确判断病人病情和给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3.2TBL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95.1%和90.2%的护士认为护士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前准备是TBL教学效果主要的影响因素。课前准备不只学会重要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反思平时临床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不足,比如不知道报警范围设定,在非抢救情况下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14]。护士在课前准备时要充分掌握该疾病在心电监护仪上可能出现的特异性表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选出典型病例,设计出合理的讨论题[15]。护士自身知识储备是影响TBL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TBL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要求护士在课前通过自学基本掌握基本知识,课堂上通过个人和小组测试进一步夯实对教学内容的掌握,通过针对性地练习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3TBL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目前,TBL教学模式在国内临床护理培训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TBL教学模式并非适合所有教学内容,多数护士认为TBL在规范使用心电图的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应过大[16]。一方面护士学历和个人资质差异较大,部分护士自学能力不足,学习投入程度不够可能不适应TBL;另一方面护理工作强度较大,业余时间少,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可能不适应TBL。其次,实施TBL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人物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同时还要面对多个小组的学生,这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7]。

4小结

在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培训中开展TBL教学具有可行性,鉴于TBL的独特优势,有必要在护理教学中引入和推广TBL。TBL教学对带教教师的要求会更高,除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最新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还要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TBL教学对于提高护士主动学习意识、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效果,但要酌情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玲.护士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80-1681.

[2]琚新梅,张国增,邓洁心,等.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与现实差距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1,9(9B):2426-2428.

[5]黄素群,李力燕,林雪静,等.关于PBL教学与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8]郭青,景丹,杨静英.品管圈在减少监护仪错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6C):2223-2224.

[9]施娟娟.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的原因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4):20-21.

[10]董许英,金丹,顾群利.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5B):13-14.

[11]高玲玲,张英华,彦君,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9):78-81.

[12]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5(1):55-56.

[14]王秀芳.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4.

[15]王芳.心电监护仪使用监控[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37-38.

第4篇

据记者了解,田红燕教授长期从事周围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周围血管、肺血管及代谢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擅长周围血管、心血管内科和肺血管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介入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肢体和内脏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急性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诊断、介入和综合治疗。她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Park医院进修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并率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肺栓塞及其他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和内科治疗,涉及病种有主动脉夹层和胸腹主动脉瘤、肾动脉狭窄、慢性肢体和内脏动脉闭塞性疾病、急性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成功开展的周围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各种血栓消融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在此前不久,因其领衔的科室成就突出,田红燕教授所在的医院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授予血栓防治示范基地,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

鉴于上述成就,本刊记者围绕我国周围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深入采访了田红燕教授。

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谋求共同发展

采访一开始,田红燕教授首先提及了前不久闭幕的第六届西北血管论坛暨第12届长安血管论坛。她介绍说:“这次会议继续传承了历届大会精神,秉持‘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技术扶持’的理念,遵循‘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互动交流、面向基层、服务患者’的宗旨,分享了血管病领域的新发展、新举措和新未来,为血管界同仁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学术盛会。”

据记者了解,5月5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由田红燕教授主持,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学组组长王深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戈小虎教授、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分别致开幕词。符伟国、谷涌泉、郑月宏、张福先、金辉、张望德、袁r芳、赛力克、陈泉、闫波、胡志鹏、张理、刘亚民、罗建方、陆清声、何菊、叶志东、张建、覃晓、曹文东、杨涛、祁光裕、龚昆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田红燕教授接着介绍说,西北血管论坛是中国西北5个省份十余家医院积极参与、共同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本届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承办。会议针对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与成果展开专题讨论,交流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血管疾病领域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深入探讨和经验交流;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参与讲课、主持共计213人次,参会代表682人;共开设了1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基层医生基础知识培训、主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外周静脉疾病、透析通路专场、多学科VTE防控一体化建设专场、护理专场等,针对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做专题讲座,从多角度交流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本次大会还设立“华山论剑”疑难病例分享、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奖赛等专场,为中青年医生、基层医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血管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会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带来了《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放手术的比较与分析》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介绍了《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腔内治疗现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谷涌泉教授讲解了《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北京协和医院郑月宏教授就《颈动脉体瘤的现代外科治疗》进行专题报告。

田红燕教授感慨地说:“血管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碰撞、融合才能完成超越。我们医院周围血管科将继续努力前进,为西北地区血管疾病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诊治水平的提高、急危重患者救治观念的更新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求实敬业,创下多项第一成就卓越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骨干科室。科室成立于2006年,以著名血管介入专家田红燕教授、刘亚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批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中青年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方面,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是西北地区诊疗实力最强的周围血管专业医疗团队,目前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授予的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颈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培训基地,首个国家级血栓防治示范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经过他们的开拓性努力,在西北和陕西地区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开展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达99%;第一个开展死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成功救治千余例肺栓塞患者,使肺栓塞死亡率下降到国际领先水平(死亡率降至1%,全球肺栓塞死亡率7%~15%);第一个脑血管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第一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第一个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第一个开展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介入与外科结合的镶嵌手术治疗;第一个开展透析通路的介入治疗;第一个开展髂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他们是同行业中并发症最低的专业团队之一;多年来,他们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去除病痛,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在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受患者及业内同行的赞誉。对此田红燕教授坦率地说:“我们科室始终以‘团结、进取、求实、敬业’为科训,平时在科内特别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这使我们科室人员能够团结一心,形成合力,逐渐成长为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一直很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强者如林的血管病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倡进取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科室发展具有后劲儿。求实,是我们执业的根本,因而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用良好的治疗效果塑造最好的科室形象。敬业,是我科每一个成员事业的根基,因而我们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医疗卫生事业,进而以极为负责的态度完成医疗工作……”

鉴于这一团队的卓越表现,2016年1月24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授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栓防治示范基地,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

谈及这一话题,田红燕教授谦逊地说:“这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工作的巨大肯定,促进我们通过基地开展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学术交流、医护人员的培训、患者教育等,进一步推动我国血栓防治工作的开展。”

多方合作,

建设VTE一体化防治体系

在采访中,田红燕教授还介绍说:“作为全国首批挂牌的血栓防治示范基地,我们为提高基层医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知识,对省内521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等40余家医院进行了VTE专业知识讲座,建立了VTE多学科诊治的双向转诊机制。同时针对区域内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陕西肿瘤医院等VTE高发的专科医院,开展了多次VTE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并协助进行VTE防控体系的构建。对省内兄弟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唐都医院、西京医院等10余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VTE知识培训。与省外多家医院郑大一附院及甘肃省、山西省等近30家医院进行VTE防治培训及VTE防治交流。此外,我们还肩负着VTE防治的艰巨任务,参编了《中国血栓防治指南》等4部国家级血栓防治指南……”

然而,谈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TE一体化防治体系的成立背景,田红燕教授锋一转说:“其实,在住院患者VTE防治方面,前些年我们医院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05年至2008年,我院医疗纠纷受理系统结果显示,有多例为外科、导管手术后猝死,患者院内发生非预期死亡引发严重的医患纠纷。经院内专家讨论或尸检,发现这些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肺血栓栓塞症(PTE)。对此,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引发了严重的医患纠纷,最终以巨额的经济补偿收场。这些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患者家属还是医务人员,都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为此,医务部组织了多次全院专家委员会,分析查找原因,最后经过讨论分析,认为造成PTE患者术后猝死有如下原因:我院医护人员普遍对VTE相关知识缺乏系统认识;对于住院患者VTE防范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医院在管理层面上,对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VTE专业知识匮乏;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指南;工作开展不规范,能力有限等等。”

田红燕教授接着诠释说:“VTE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居第三位。患者住院期间VTE的发生几乎波及所有临床科室,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医疗活动当中,其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低诊断率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院内VTE防治工作不仅已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同时将其提高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安全管理的高度。”

她接着说:“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医院深刻认识到了VTE防控是多学科参与的一项医院内系统工程,是管理者和医学专家共同的责任。为了解决实施层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我院成立了多学科的专业VTE防治团队――周围血管科。这不仅是集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外科、超声科、介入科为一体的周围血管疾病专科,也是我院VTE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及管理为一体的多学科VTE专业化诊治团队,负责规范我院VTE患者的诊断治疗,院内VTE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我院院内VTE防控体系的构建。”

田红燕教授继续介绍说,该院周围血管病科建立起来后,首先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继而开展定期培训,并对VTE高危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建立了住院患者VTE预防方案路线图,形成自己的评估体系;同时对所有药物预防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防止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他们高度重视多学科VTE专业化诊治,同时由周围血管科承担全院VTE相关急会诊,负责急诊科肺栓塞、股白肿/股青肿患者的救治。多学科专业团队的组建,明显提高了VTE的救治率。此外,周围血管科还建立了疑似急性肺栓塞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确诊急性肺栓塞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股青肿或股白肿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等,便于急性VTE患者的救治;同时还完善了后期治疗规程,由周围血管科对血栓栓塞后综合症(PTS)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治疗随访,预防VTE复发,降低出血风险……

“如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拼搏,我院周围血管科在血栓防治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能为VTE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管理、随诊等全方位的一体化诊疗措施。”田红燕教授欣慰地说,“所以,2016年1月24日,中国医疗健康促进基金会才会授予我院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并成为了西部首个国家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她还介绍说,目前基地通过线上(远程会诊、媒体、血栓在线、报纸等)和线下(CMB项目、陕西省基层骨干医师培训等)相结合的宣传辐射模式,已经切实地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脚踏实地地促进了我国血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造福广大患者。

谈到未来学科发展的愿景,田红燕教授满怀信心地展望说:“为了全面提高院内VTE的防治水平,深化VTE防治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立足于已有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充分学习VTE专业知识,通过多层面的防治管理体系、多学科合作、制定规范的VTE防治流程及院内全面落实规范的防治方案,充分发挥我院的优势,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团队管理,竭诚为广大周围血管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推动血栓防治事业的发展和保障患者安全贡献最大的力量,为其他兄弟医院做好表率,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第5篇

1方法和程序

1.1前期调研在《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宜的解决方法。

1.2组织与实施

1.2.1动员护生向护生介绍该教学活动的意义、内容,开展的时间、方法和实施过程,取得护生的配合,并动员护生自愿报名。

1.2.2准备案例资料依据《急救护理学》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护生特点,确定拟实施本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案例资料,如《急救护理学》中创伤病人的现场救护及搬运、休克病人的现场救护等。

1.2.3护生准备报名的护生自愿组合形成护生团队(每组4人~8人),并确立1名护生为小组长,小组组长以抽签方式获得急救护理案例资料,并自行分配角色(根据资料中的人物分别分为病人、医生、护士、家属、旁观者等)。

1.2.4实施“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护生在获得案例资料后,即开始分组形成护生团队分配角色教师指导护生学习并讨论、分析案例小组长对急救护理案例资料进行讲解护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演练结束后护生自我评分各小组间组织开展情景模拟剧竞赛教师现场评分、点评。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情景模拟为主,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教学法、小教师授课法、案例式教学法、T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贯穿其中。

1.3评价将本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授课过程,选择本校2006级、2007级护理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有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表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3]。

1.4总结反馈总结本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在《急救护理学》课程结束前将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反馈给护生。分析总结该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结果、效果,并撰写论文,进行科学总结。

2应用

将本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其他课程,如《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以情景模拟为主、组合选用辅助教学方法的模式。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启迪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近年来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频发的现状,通过调研分析社区人群和护生对急救救护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教材《院外救护技术》,同时成功申报院内任意选修课,选修护生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骨伤和药学等专业护生,并将本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护生反映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发生率也日益增高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多次组织教师和护生以情景模拟演示的方式在街道社区、部分托幼机构、小学等地向社会人群普及健康知识、培训急症救护和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治方法和技能,并开展社区意外伤害、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调研分析,向社区人群发放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单,进行普及培训,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欢迎和政府的认可。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见图1。

3讨论

3.1构建了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以情景模拟为主,辅以TBL教学法、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小教师授课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护理教学过程,构建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3.2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本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无论是依托小组开展教学还是让护生作为一名小教师讲解案例,无论是角色的分配还是小组成员对案例的讨论,都是以“护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进行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比较,进行了主体的转化,将“教”转化为“学”,这是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理念。本教学模式在后期的推广应用中,护生以情景模拟演示的方式向社会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普及培训医疗救护知识和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治方法与技能。护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以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教育和护理工作者等多角色身份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3.3培养了护生的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情景的设计方面,还是在面临需要救治的病人面前,小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现场救护措施的决策和对病人救护的实施等都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评判性地思考病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面对院外急危重症病人时,救护小组成员还要就地取材,现场施救。因此,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程,能很好地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结

第6篇

1 台州护士学校 浙江省临海市 317000 2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临海市 317000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教育领域,PBL 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心内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广受护理专业教学人员的欢迎。本文从PBL 教学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心内科护理教学授课的实际,对PBL 教学法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PBL 教学法;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

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因为自身研究和护理的病症比较特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找不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学,PBL教学法以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联系护理活动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功的解决了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的问题。

1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内容

1.1 护理教学授课前的预习

在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心内科的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选择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典型病例,并针对这一典型病例设置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医护水平的护理问题,将这一系列的关于护理教学活动的内容提前打印出来,分发给护理学生让学生针对提纲中提出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结合所学的护理知识对典型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2 护理教学授课方法

在运用PBL 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的实践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实践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介绍,让一位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典型病例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其他学生针对这一学生的介绍进行补充,经过这样的一个介绍形式,典型病例的相关资料基本就能介绍全面,让学生对典型病例有一个理论上的系统全面了解,教师再针对典型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结合护理学知识的技能讲述,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全面认识心内科护理活动[1]。

2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效果

在运用了PBL 教学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心内科护理的教学活动之后,通过教学成绩统计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在运用了PBL 教学方法后,以前觉得无从下手的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现今突然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和组网,让学生对心内科护理知识开始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意识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是可以学会的,从而愿意投入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实践中来。

3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体会

3.1 运用PBL 教学法的优点

3.1.1 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在PBL 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学生进行护理知识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空前提高,提高了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

3.1.2 认识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典型病例进行病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

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合理的利用最先进最全面的护理知识资源,在雄厚的病例相关资料的支持下进行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讲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能够脱离学生理解能力和病例相关资料的缺乏限值,进行不受限制的护理知识教授,学生也可以在雄厚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支持下,对教师的典型病例护理知识教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心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3]。

3.2 运用PBL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3.2.1 实际的问题缺乏系统性

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教授,都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进行的,相关的知识体系都围绕着病例来展开和构建,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对于心内科护理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都较强,但是对心内科护理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学科认识。

3.2.2 对环境要求较高

PBL 教学方式要想高效的实施,就一定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这些支持系统包括学生网上查询资料的大型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藏书需要的大型图书馆等,PBL教学方法对这些教育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了PBL 教学方法应用的成本上升,很多地区学校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开展PBL 教学活动,或者导致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达不到设计的效果[4]。

3.2.3 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在PBL 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心内科护理教学,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交流,这一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只有教师通过观察得出的感性结果,整个教学环境中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价环节,导致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缺乏评价依据,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有效的评价,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管理效率。

4 结论

PBL 教学方法,在心内科护理知识教学活动中,极大的提升了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经过护理教学实践的验证,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扬长避短的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 PBL 模式与LBL 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 山东大学,2013.

[2] 周丹丹. 护理专业学生对PBL 认知、态度及与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D]. 中南大学,2012.

第7篇

六年风雨,倾力区域学术交流

“‘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通知消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经对外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访一开始,马依彤教授就率先介绍说;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下帷幕。

接着,马依彤教授便就“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相关背景介绍说:“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小,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区而言,交通也不太便利。以往,我们新疆的地、州、县、市医院的医师们,因路途遥远去北京等内地参加会议十分困难,这就为新疆地区的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早在2006年,我便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和胡大一教授达成了共识,约定每年在新疆召开西部长城心血管病会议,以此作为北京国际长城会的分会。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西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学习,以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诊断、防治新动向,掌握新进展、新技术,获取新信息,从而促进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完“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发轫背景后,马依彤教授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便在2007年举办了首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那以来,这个会议的规模由最初的500余人参会,诸届都在稳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千人盛会。参会专家由起初的50余人,突破到目前的1000余人;会议的主题也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到目前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些转变,无一不体现了西部长城会逐年的转变。到今年为止,已历经6年,一年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到今年的8月份,就将迈出‘第七步’,即‘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谈到这里,马依彤教授感慨地说:“这6年来,我们为了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可谓倾尽全力,风雨兼程。从已经落幕的第六届会议看来,我们这6年的执着追求,6年的辛勤耕耘,6年的呕心沥血,能有那样的盛况和成就,我想这离不开新疆地区内外专家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媒体给予的关注,也离不开大会组委会的辛勤付出……”

西部最大,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习惯上简称的“西部长城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个会议除得到诸多专家的参与和关注之外,已经被业内公认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学术发展的步伐。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依彤教授回顾起去年闭幕的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时详细介绍说:“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经过6年的锤炼,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练,的确如国内诸多同行评价的那样,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齐全、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会议更是得到了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领导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110余名。他们的莅临,使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又一次年度盛会……”

谈及去年“西部长城会”的课题设置,马依彤教授简单介绍说:“去年的大会安排在汲取历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设置上作了一定的调整。那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机遇,构筑人文、预防、整合、创新的西部长城’。这缘于胡大一教授等心血管专家一直大力倡导的‘预防为先’的科学理念。因此,‘西部长城会’立足于积极响应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未来的长城是人文的长城、预防的长城、健康的长城、医学整合的长城、创新的长城’的学科发展理念,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导下,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起构筑心血管预防和心血管健康的‘万里长城’。所以,那次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市、县、乡及各团场,之所以到会这么多的基层医生,旨在将防控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大医院转向基层和社区,培训、指导基层一线医生,真正推动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马依彤教授继续介绍说:“此外,那次大会还设置了主题会场及分会场。分论坛均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医学论文写作论坛、影像学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主动脉疾病论坛、护理论坛、青年论坛等,同时开放了四个分会场。这些举措,是那次‘西部长城会’特有的‘焦点’及‘亮点’……”

“实际上,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大,它几乎包括了医学领域的大部精神和宗旨。而目前,新疆心脏介入技术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技术操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州医院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医院对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指导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因此,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直是‘西部长城会’不变的根本宗旨。”马依彤教授归纳说。

因地制宜,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如同马依彤教授所言,就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与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相比,新疆有着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2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却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实时、同步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新疆创出的这一“学科第一”,也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新疆的地里地貌而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在该地区开展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上策之选,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所以,在采访中,马依彤教授着重介绍了此项工作在新疆乃至以“地广人稀”为“特色”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马依彤教授认为:“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各族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此外,由于各地区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距离遥远,造成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十分困难和危险,包括对实施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用药指导也很困难,而在临床上,病人的病情一旦有变化,是需要及时会诊和随访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随后,马依彤教授详细介绍说:“事实上,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2012年我们医院已先后于2月24日与新疆兵团医院进行了全疆首例心脏介入手术转播,由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主任手术演示,并实时向兵团医院转播了一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及血管内超声介入手术演示。于2月27日与巴州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会诊及远程手术指导工作,并在全国介入论坛上召开了新闻会。于3月27日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先心封堵术的术后3个月的远程随访工作。这一措施,为远在喀什的塔吉克族患者家里省去了两万元的随访费用。4月24日,我们又与巴州人民医院再次进行了远程对接,完成了全国首例急危重症介入患者的远程会诊工作,为一位60多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远程会诊,会诊内容包括远程支架术后造影随访、远程介入手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等数项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系列探索的成功,使‘远程诊治’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疆特色’,因此,到了4月25日,我们便召开了全国首家介入随访及质控网站成立的启动会……”

谈及能够实现这一具有“新疆特色”的远程诊治的学科基础条件,马依彤教授介绍说:“因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及新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疆心脏介入医生的培训和心脏介入手术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疆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和安危。所以,在今后,我们还将同新疆地区已经具备远程医疗条件和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除巴州人民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以外的兵团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富蕴县人民医院、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远程心脏介入会诊、远程介入手术指导、远程介入术后随访、远程心血管疾病床旁查房、远程继续教育、远程会议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工作。我个人相信,这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必将更好地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也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新疆地区三甲医院普遍床位紧张,患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而地州医院患者明显不足的地区差异,促进新疆地区心血管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部分程度上的切实解决。”

马依彤教授还认为:“以上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既是为了全疆各族心血管疾病患者造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及心脏介入术后随访以及心血管患者健康的管理水平,保证心脏介入工作的质量,提升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对未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及随访工作模式的转变,甚至对心血管医生的工作模式改变,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我相信,随着远程心脏介入会诊、手术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的开展,必将对新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健康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造福全疆广大各族患者的同时,还会对全国心脏介入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由新疆科技厅资助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在马依彤教授主持和带领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并于2012年度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大课题项目的完成,在促进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断及防治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谈及这一课题的详细情况,马依彤教授首先介绍说:“近20年来,新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个体的各级医院的二、三级预防及治疗,消耗了巨额的卫生资源,并且难以在人群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治,增加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负担。为了实现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降低发病率,减少慢性心血管疾病诊疗费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

介绍完这个课题项目的背景之后,马依彤教授继续说:“这一项目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结束,一共历时6年,才得以基本完成。我们对新疆不同民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横断面做了系统调查,共调查了8个地市,做了36个调查现场;调查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从1岁到101岁的人群、共计22000余人,完成了8个项目、227个独立指标的检测。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获得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0余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的基线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开展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易感性分析。发现了6个和冠心病相关的新位点,研究了10余种冠心病的候选基因。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携带易感基因情况开展了冠心病的个体化诊疗工作。”

马依彤教授认为:“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们现已掌握了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和趋势,掌握了目前主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底数据,初步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为以后开展各项心血管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遗传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和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初步分析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与SNP变异之间的关联性,筛选了候选基因,探索了冠心病相关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异质性及民族差异性,以为其寻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并在试点医院开始推广应用。这对于未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防治策略,降低慢性疾病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调查,对于了解上述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时制定防治策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加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马依彤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他领衔的课题组除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印制了少数民族语言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万余份,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培训当地医师,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对受试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每到一处,他们还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并参与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200余例,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出具体检报告,对受试者后续治疗和生活方式控制提供指导。

由于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马依彤教授还认为:“课项目调研结果显示的新疆少数民族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及改革,对于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干预策略,将会成为国家政策层面上新的导向,从而造福于边疆的各族人民群众……”

采访到最后,马依彤教授又提及了即将于今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七届“西部长城会”。他简单介绍说,这届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预防心脏病学、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相关学科等;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全面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学科的预防、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马依彤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秉承‘西部长城会’的学术品牌、学术水平,坚持服务的理念,以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办会宗旨为火炬,将长城的火炬一直传递下去,与东南西北中‘长城会’一起,构建中国学术的坚固长城!”

第8篇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针对临床药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本文分析讨论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特点,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临床药学多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是药学学科的新研究领域,对于促进药学教育改革和提高药物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床药学是由多门学科融合而成的,包括临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动学、药物经济学、诊断学、循证药学、病理生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等,其作为药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十分重要。临床药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在临床药学教学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何优化和改进临床药学教学的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临床药学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富有更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引起了医科大学教学方面的重视。目前,临床药学教学模式还不成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依赖说教式的讲授,教学手段多为教师讲授,辅助教材、授课幻灯、挂图等,信息量较少,内容抽象,经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临床药学学生还不能完全胜任临床药师的岗位。学生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和记忆,学习难度较大。某医科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以及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建立了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中除了以往课堂讲授式教学,结合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其含义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其特点是以问题为起点,学生的学习内容围绕问题所架构;偏重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国内临床药学的普遍缺点是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该方法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师的被动授课,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药学见习的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自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通过单独的药学查房,收集所需的检查、诊疗信息,并形成初步的书面病例分析材料,课堂上学生围绕所设置问题发表意见,并且可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并逐渐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有研究表明,PBL教学用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2]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临床药学教学中,结合学生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设备、场地等条件限制,学生到实际岗位上实习的机会相对不足,因而学生实际技能训练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传统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专门针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薄弱,所以学生学习难以把握住学习的重点,积极性差。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室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室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典型特征是以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采用该教学法,提供一种既接近真实,又能控制各种复杂情况的训练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让他们掌握实际工作中的重点流程或操作规范。近年来,国内有高校开始尝试情景模拟教学模式[3],针对临床专业学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三、案例教学法

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且学生实用性不强,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自主思维受到限制,影响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围绕案例学习、研讨、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理解所提问题的实际意义。案例一般是从临床选取的典型、真实、适合教学的案例,教学中“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避免了教师讲课教学方式的单向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使得理论知识更具有相关性、系统性,可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5]。在教学开始阶段,可设置导入式案例,将所讲授新知识、新理论融入其中,通过对生动、贴切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导入课程知识点。在介绍了新知识、新理论后,可运用典型案例加以解释和佐证,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记忆。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可以应用总结式案例,让学生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对案例分析讨论,对课题教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和总结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带教,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焕德.临床药学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南药学,2011,9(1):1-3.

[2]郭凤,封瑞,蔡际群,胡慧媛,赵金生,孙雪菲,赵美眯,陈再兴,郝丽英.网络教学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99-100.

[3]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4]于慧斌,刘艳红,吴红菱,张蓬华,王林海,涂宗君,柯洪琴.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24(1):49-52.

第9篇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1

  转眼,一个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虽然这段实习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在普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学习开化验单,写病历,换药、拆线、上手术,等,基本上都是从0开始,我也第一次知道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手术虽然不是每个都积极的上台,即使跟台看看还是很长见识的,切甲状腺,切胆囊,切脾,切阑尾,胃大部切除,结肠癌根治等等。对腹腔镜技术的了解还有介入治疗都是我让我耳目一新。

  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整个科室的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再好,一但做错事,他们批评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的面子。等做完手术后又会和嬉嬉闹闹,好象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医生做手术时压力很大,特别是手术不顺利的时候,所以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不要犯错,否则的话真是欲哭无泪,只有挨骂了。我的带教老师,他人好又很严谨,教会了我不少东西,耐心的示范讲解,都是年轻人沟通起来很容易。

  在脑外科让我学到了很多,像更换颅内引流袋和尿道引流袋,其实他们的操作步骤差不多,己最失望的就是打留置针,。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白雪飘飘到春寒料峭!

  虽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的腰酸背痛,更惨绝人寰的是晚上值班时经常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急诊手术,往往是边拉钩边达哈欠,第二天就和国宝有的一比了。在泌尿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人的流动快,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字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常常下午四五点做完手术的病人第二天就开出院,让我们不得不每天加班写病程录,打出院小结,累得回寝室倒头就睡。这就是外科的味道,如同五味瓶,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而每个在外科实习过的同学的五味瓶里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或偏酸,或偏辣,亦或偏甜,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什么滋味,都将是值得我一生回味的味道,属于外科,属于我自己的味道。

  这几个月,是适应的过程,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是实习的过程,很多观念得到修正,虽然辛苦疲惫,但是我能克服。这只是实习之初,今后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同时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会有所收获。我想接下来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2   

  从白雪飘飘到春寒料峭,一转眼,三个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

  外科是苦。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在普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常常是我们几个实习同学在换药室里挤作一堆。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的腰酸背痛,更惨绝人寰的是晚上值班时经常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急诊手术,往往是边拉钩边达哈欠,第二天就和国宝有的一比了。在泌尿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人的流动快,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字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常常下午四五点做完手术的病人第二天就开出院,让我们不得不每天加班写病程录,打出院小结,累得回寝室倒头就睡。

  外科是咸。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关系再好,手术市里可六亲不认,一但做错事,他们骂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的面子。等做完手术后又会和你嬉嬉闹闹,好象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当我们知道医生做手术时压力很大,特别是手术不顺利的时候,压力大自然容易躁狂,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不要犯错,否则的话真是欲哭无泪,只有心里乘满盐水。

  外科是酸。酸的定义包括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抢救病人时往往都要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皮球往往一捏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酸痛是自然的。如果病人没抢救成功,就连鼻子也是酸酸的。

  外科是辣。这点在外科急诊最有体会。在急诊,几乎所有人都是风风火火的,特别是有抢救病人时,跑来跑去忙的不亦乐乎,冬天都会出一身的汗,那感觉不亚于吃了顿嘛辣火锅。

  外科是甜。每次抢救病人成功,每次病人出院时对你的表示感谢,每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心中涌起的满足感都会泛着一丝甜意,因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不仅如此,在科室里大家共事的快乐也让我们难以忘怀。大家三十值班,和医生护士们一起吃火锅,看春节晚会,还有放烟花,温馨的气氛不亚于在家里与家人团聚时的幸福。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整个科室的团队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

  这就是外科的味道,如同五味瓶,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而每个在外科实习过的同学的五味瓶里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或偏酸,或偏辣,亦或偏甜,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什么滋味,都将是值得我们一生回味的味道,属于外科,属于我们自己的味道。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3   

  实习是每个医学生必要不可缺少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在临床经验上十分欠缺的初学者,除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外,病房其他的医师、护士和患者本人都是值得请教的老师。因此,我保持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病房所有的学习、医疗、讨论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查体、病程记录做起,逐步磨砺自己。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安排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介绍,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术后监护 。此外,还进行基础护理方面带教,如对病人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首先使我了解中心静脉测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应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观标准,指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影响中心静脉测压值的因素:①零点的测定;②卧位腋中线的第四肋,半卧位腋前线的第四肋;③病人必须在安静下测压;④测压管必须保持通畅,确保导管在腔静脉或右心房;⑤应用呼吸机peep时,必须减去peep值,才是真正的中心静脉压。同一时间由老师和我分别测压,对比我测量的准确性。注意无菌,避免从测压管注入血管活性药物,并确保管道通畅在位。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主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我必须全面准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能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并能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压的检测,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出入量的总结等监护技能。最后均能通过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