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

时间:2023-09-18 17:40:32

导语: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

第1篇

方法:对本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

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康复。

结论:高血压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情绪。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诊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17-01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心身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研究发现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及加重高血压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视,抑郁焦虑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普遍存在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发病,除躯体本身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强烈的焦虑、紧张、忧郁等负性情绪常是高血压病的发病诱因,长期焦虑、抑郁情绪,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形成高血压病,即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安心静养,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结合工作的实践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31-80岁,平均55岁,病史最短1年,最长45年。120例高血压病的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归纳分为以下6个方面:①恐惧心理15例;②忧郁消极心理23例;③急躁易怒心理31例;④焦虑心理23例;⑤乐观心理15例;⑥麻痹心理13例。

2心理护理

2.1焦虑、紧张。病人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病人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牵挂家中亲人和担心经济负担,担心失去事业、失去生活能力、失去家庭等均可产生焦虑、紧张。这种紧张心理有明显提高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兴奋的作用,引起一系列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类激素增高、血压升高。护士首先要热情迎接,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鼓励病人倾诉,护士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在倾听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而病人可以在一吐为快中宣泄负性情绪,释放内心的痛苦体验,由此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心和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也可以让其作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同时给予安慰、鼓励,都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2.2恐惧。患者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担心高血压治不好会引起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并发症,从而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等后果,进而产生恐惧。护士给予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因,进行健康指导;告之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合理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且告诉病人乐观大度的性格及平衡的心态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这些都能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2.3抑郁。病人因疾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自认拖累亲人,给家庭照成经济负担,常常自卑、自责、唉声叹气。给予疾病知识的讲解,还可以让其听放松性音乐,根据病人对音乐类型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良好的音乐刺激可经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加之音乐对人的情绪有调整和平衡等作用,能减慢心率,扩张血管。能使病人心情愉悦,同时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4人际关系紧张、敌意、偏执。患者必须面对长期的治疗过程,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与周围的人比较起来,患者会感到不公平、自卑、生气,从而变得偏执、喜猜疑、充满敌意,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对此,护士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也是一种角色认定,可使患者从中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信。

2.5强迫症状。由于患者必须面对长期治疗,病程越长,患者对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忧虑越多,一些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强迫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变慢。护士应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其恢复计算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对于记忆力减退明显者,可告知亲属提醒或建立备忘录。

3护理体会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

(1)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因此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压抑的心理往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

(2)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3)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4)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寒风侵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要禁止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要预防便秘,因便秘造成病人排便用力,易使血压升高;要节制性生活,因过度性生活会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另外,还要预防性低血压(因某些降压药物有些副作用),如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昏厥等。预防方法是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就可得到缓解。

(5)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和老年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

(6)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是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尿毒症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观察预防,如注意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等脑血管疾病的表现。

(7)高血压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创伤、过度疲劳、过度兴奋、寒冷刺激等很易引起复发,因此,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影响,避免过劳,冬季注意保暖。

4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中风、冠心病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心理状态等各种应激源均可诱发或加重血压,而血压升高使病人心理负担加重、情绪不稳定、终日忧心忡忡,结果使血压更加增高,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针对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病人的消极心理状态等心理应激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应激源-血压升高-负性情绪-血压更高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病人康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飞行员;心理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ilo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83 pilo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 nurs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nursing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Results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n=42)was more obvou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n=41).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s a good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blood pressure of pilo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Pilot;Psychological nursing

高血压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飞行员群体有其职业的特殊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风险、高压力、高辐射,面对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单纯的药物治疗受到药物副作用以及经济负担的影响,难以达到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本院疗养科对83例飞行员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在正常治疗及有效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疏解患者紧张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践证明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稳定控制血压,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疗养的飞行员高血压患者83例,均为男性;年龄25~50岁,平均40.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41例为对照组,平均40.5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42例为实验组,平均39.7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2心理分析

2.1畏惧型由于平时飞行任务重,训练压力较大,加之此型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而且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易产生畏惧、焦虑心理。表现为失眠、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易激惹等。患者常对病情变化敏感,伴有不安和害怕情绪,而头痛、头晕等症状会使患者产生濒死感。此型患者共14例,占16.87%。

2.2孤独型飞行员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一般地处偏远,与外界缺乏交流,而且此型患者虽然是在部队集体生活,但是生活相对封闭,一般有独身、离异或是子女不在身边等情况,极易产生孤独感。因病痛折磨、平时与人缺乏交流、对疾病并发症的担心,易产生孤独、悲观、失望等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不爱活动、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等。此型患者共9例,占10.84%。

2.3忽视型因为从事飞行事业,自身身体条件较好,此型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耐受性,症状表现较轻,加之缺乏对高血压病的正确认识,以为只是血压稍高,偶尔不适,对病情不够重视。表现为不住院观察,不服药治疗,不注意饮食控制,不注意休息等。此型患者共47例,占56.63%。

2.4乐观型此型患者性格开朗乐观,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比较全面,客观,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也能适度的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理。此型患者共13例,占15.66%。

3心理护理

3.1畏惧型对此型患者要以和蔼的态度讲解高血压病的诱因、发病特点,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焦虑畏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劝慰。教导患者放松疗法,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采取正确处理问题的措施,减少负面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转移患者焦虑畏惧心理。

3.2孤独型对此型患者要言辞亲切、诚恳,用感动服务、优质服务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用药习惯,高血压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采取疏导的方法来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患者参与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患者从悲观失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

3.3忽视型对此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自我疾病管理的参与意识[3]。认识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让患者知道使用药物治疗的原则及意义,一是列举成功治疗病例的经验给患者以鼓励,二是以关爱、诚恳的态度对其说明不坚持服药的后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形成有规律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3.4乐观型对此型患者一方面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保健和康复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使患者认识疾病,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设计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膳食、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等,使治疗得到最佳效果。

4结果

实验组经过为期两周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或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4周、8周后的血压数据。实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护理72 h后,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说明心理护理对患者降低血压有明显作用。对飞行员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护理,比单纯药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

5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维持血压稳定在规定要求下,预防并发症出现,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4]。飞行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只依靠药物,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高血压病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着明显的辅助效果。心理干预不仅能辅助高血压病的治疗,而且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的有效应用,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调整,在增强药物作用,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长期坚持心理护理,对于减少药费负担,降低药物副作用,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重要意义。因此心理护理在飞行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慧燕.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的指导[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9):2808-2809.

[2]李建玲,王广杰.高血压病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6):522-523.

[3]韩叶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住院时期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4B):25-26,39.

第3篇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高血压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6~2007年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300例,男 125例,女 175例,年龄25~45岁,平均 35.5岁。其中有大专以上文化者180例,中学文化者50例,小学文化或文盲者70例。均神志清楚,能够自动合作。

方法:采用口头宣教、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及放映录象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饮食作息规律、文化素质程度、用药规律等进行评估,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保健、治疗用药的科学合理性,并发放相关的知识手册。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如下。

焦虑、易激怒:本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激怒症状。要以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本病的诱因、发病特点,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减轻焦虑,这对血压正常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要教会患者放松疗法,遇到不愉快事件和压力事件时应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和采取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负性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

不遵医行为:让患者了解高血压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1]。同时嗜烟酒可促进动脉硬化,促进血栓形成[2]。告知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才能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抑郁:24例出现轻生思想。应告知高血压的并发症可以避免、治愈,而这一切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用药规律等。除此以外,更重要的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血压的变化,间接增加了医疗费用。动员患者家属多关心病人,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 果

通过对中青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的问题及心理干预措施,强化了患者自我保健及预防意识,熟悉了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药物治疗要领,改变了不遵医行为,帮助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以及合理的锻炼方法,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有效控制血压的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讨 论

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中青年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健康问题,加之主观上缺乏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平时也不注意疾病和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发慢性疾病,导致了遵医行为不良或不能持之以恒,使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发作。

本组资料表明,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宣教、健康指导以及适时的心理干预,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以及预防、治疗规律不仅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保持了情绪的稳定,对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医疗费用,密切护患关系,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Juvela S.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aneu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roke,1993,24(5):639-646.

第4篇

1.临床资料

12例癌症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男8例,女4例,年龄为45~66岁;肠癌1例,肺癌2例,胃癌4例,卵巢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胆囊癌1例,胰腺癌1例,均为入院前确诊为高血压。9例以饮食控制治疗加降压药的使用,3例以饮食控制加适量运动为主。化疗药有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12例患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110mmHg、舒张压85-70mmHg之间,顺利完成化疗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由于化疗疗程多为4~6个疗程,周期多为21~28d,漫长的治疗过程加上治疗期间常伴有恶心呕吐、脱发、消瘦、疲惫等副反应和昂贵的医疗费用,导致多数病人情绪低落,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当合并有高血压时加重了悲观、绝望等负性反应,故必须做好心理疏导。可以列举治疗成功例子或通过以往治疗成功者与病人进行交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通过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情况,指导病人调整不良心态,学会控制情绪。多与病人交谈,关心他们,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进行治疗时可以播放一些抒情音乐,观看一些幽默、喜剧录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护士自身的仪表、态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干预。整洁大方的仪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高质量的服务能使病人心情舒畅,乐于配合治疗,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2饮食控制和营养支持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至关重要。饮食疗法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基础,胃肠道肿瘤患者更需要注意饮食。向患者宣传饮食疗法的重要性,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占总热量比例为:蛋白质15%一20%,脂肪<25%,碳水化合物50%~65%。严格按营养师的饮食处方中食物品种和量进行配餐,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食欲减退、消耗增加、吸收不良而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感染预防能力明显下降,因此要增加营养,提高化疗耐受力,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高纤维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动物脂肪饮食,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还要降低食盐量。以达到既能改善营养状况,又能控制血压的目的。

饮食宜煮、炖、煨,禁食生、冷、干、炸、烤、煎及辛辣食物,防止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引起消化道出血。食品应多样化,均衡饮食。本组有4例患者胃肠道反应严重进食受影响者,给予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

2.3高血压知识宣教

高血压教育在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前后则更显得重要,告诉病人及家属注意饮食的规律、合理的进食时间、品种、数量:不同的降压药的作用机制及合理的使用时间、方法,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如何预防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人体血压机制紊乱,加之饮食规律的打乱,厌食、呕吐,食物摄入的减少,使恶性肿瘤合并血压异常病人低血压发生率增加,低血压易导致昏迷,甚至生命危险。高血压宣教应多次反复、不厌其烦,还应定期请心血管内科医师、护师来科对护理人员及高血压病人进行专科知识的讲解和培训。

2.4血压过低反应护理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血压升高较为常见,但化疗期间的血压过低反应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认识,如果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比较剧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不能正常进食。仍按化疗前患者状况给予降压治疗,就会出现血压过低的危险,因此化疗期间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要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低血压现象,如出现乏力、心慌、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皮肤苍白、出冷汗等,轻者立即卧床休息,重者立即根据医嘱使用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的变化。

2.5感染的预防

化疗常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免疫抑制等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合并高血压时更增加了感染的危险。因此,做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两种化疗药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皮条,合理使用静脉,选择血管弹性好、易固定、较清晰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或拨针时造成血管损伤,渗漏,组织坏死。针对性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加强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查能力,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同时做好置管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病室保持空气流通,限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指导患者正确刷牙,并常用含漱液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的致病菌,穿宽松柔软衣服,加强足部护理,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寒冷季节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感冒。

2.6运动指导

运动可增强末梢组织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压。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压非常有利,化疗患者体质较差,使用激素又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远期并发症。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以患者感觉良好、皮肤微有出汗为度。运动应在餐后1h时进行,以免发生意外运动时应有人陪同,带些点心,单独活动时,需携带病情卡,联系电话,以备急需。

3.结论

在化疗前患者必须严格监测血压,血压稳定3d后方能进行化疗。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后也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同时严防因化疗引起呕吐、严重脱水等引起的低血压的发生。给予合理的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增加遵医的依从性,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是很关键的。

参考文献

[1]李民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12(16):1718

[2]王桂娟.高血压最佳生活方案.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9:55-61

[3]郑晓华,吴海燕.肾上腺肿瘤合并继发性高血压1例报告.中国健康月刊,2010.5:89-90

第5篇

本科对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除了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外,尤其强调心理适应和情绪调整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患者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将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共110例;另一组为实验组为11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其中男147例,对照组72例,实验组75例;女73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38例。男女之比2.01∶1。年龄:60~87岁,平均(69.2±12.37)岁,对照组(68.7±11.62)岁,实验组(69.7±13.21)岁。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分析 通过与患者交谈与护理观察,先了解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1]:本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共分4种类型:①焦虑恐惧型:焦虑与恐惧同时存在,一种患者相信高血压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危害,从而产生对高血压疾病症状及预后的恐惧。另一种患者是从未患过病的,突然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症状有一种濒死感,加之学习后了解到本病并发症(如: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食欲差、失眠等,有一种不可描述的担心和害怕,本组此型患者共53例,占调查总数的24.09%。②“无所谓”型:此类患者多数症状较轻,对疾病的认识较少,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对持续高血压有较长时间的适应能力,还有一些患者对老年高血压的严重性重视不够,往往认为自己只是老年人的小毛病,偶尔血压高一点,偶感头晕头痛都是常见老年病,一股老年人都有,因此,不住院观察,不服药治疗,也不注意休息。本组患者此型共77例,占请查总数的35.00%。③孤独悲观型:此类患者大多丧偶或子女不在身边,因无依无

靠而产生孤独感,同时又总担心会不会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及饮食起居的缺乏照料而发生中风等并发症,反复的情绪波动导致血压一直不稳定而思想压力较大,形成恶性循环,渐惭产生了悲观心理。表现为沉默、不爱活动、对外界事物兴趣减少,严重时可能有自杀倾向。本组患者此型 48例,占调查总数的21.82%。④积极稳定型:此型患者性格开朗,对疾病有较客观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本组此型患者42例,占调查总数的19.09%。2.2 心理护理 根据上述心理分析结果我们分别采取心理干预措施[2],加强心理护理。包括信息支持、心理支持和疏导、负性情绪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以达到辅助治疗效果。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在常规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治疗72h后,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用药物降压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2。

3.2 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结果表明在实验组中第1~4周内差异呈显著性,而4周后差异不显著。说明心理护理的作用在1~4周是最显著的,而4周后,心理护理的作用并不显著。

4 体会

4.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支持在其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疏导信息与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互换。因此,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很难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本研究的实施尽量在心理护理前,医护人员耐心仔细地向他们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应用一些治愈的病例开导他们,及时、准确地解释他们的提问,在建立信任关系后,才获得他们对治疗上和心理上的反馈信息。

4.2 稳定患者情绪,排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和愤怒可以诱发血压升高,焦虑不安也可加剧血压升高,影响降压的效果。在我们护理工作中,首先仔细观察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照顾并培养其积极开朗的性格,有针对性地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关心照顾,以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稳定他们的情绪,对能引起不快的人或事可采取回避的方法。患者家属也应给患者以理解、宽容和安慰。

4.3 积极向患者宣传卫生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那些“无所谓”的患者,我们除了耐心劝告外,还要重点对其宣传科普卫生和疾病防治有关知识,以使患者有意识控制盐的摄入,保持乐观情绪,严格控制体质量,禁烟禁酒等,这样才能使患者了能够了解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及注煮事项,促使患者赶走“无所谓”的态度,让患者对自已所患疾病充分了解,产生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

4.4 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摆脱患者的孤独悲观情绪 对那些孤独悲观的患者,主要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用热情感染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护土工作的认真负责,让他们体会到温暖。在病情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集体活动,以分散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郑红薇,王蓓,潘银珠.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焦虑心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17-02

妊娠高血压是孕产妇在妊娠期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以孕妇血压的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本病会导致孕妇在妊娠期内出现包括子痫、蛋白尿、以及水肿在内的多种症状,是妊娠期孕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1]。研究认为: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发展、转归与患者整个妊娠期间内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相关的关系。除了需要做好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系统处理以外,还应当通过全面护理干预的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态情绪,使其治疗依从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2]。为进一步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减轻妊娠高血压患者焦虑心理的临床疗效,本文选择我院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2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8.4±1.7)岁,平均孕周为(28.5±1.6)周;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7.5±0.9)岁,平均孕周为(28.9±2.3)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共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患者自孕16~20周开始进行常规产检,36周后每周进行1次检查。同时由护理人员集中对孕期注意事项进行宣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给药,同时做好饮食、运动方面的护理,配合施加相应的心理疏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共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为:(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当日由主管护士面向患者进行妊高症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结合科室护理人员的实践工作经验,通过派发宣传册以及图片等方式,落实健康宣教,邀请家属一同参与其中,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提高护理配合度;(2)心理护理:充分的尊重并理解患者,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多种方式入手天对患者的理解与同情,构建良好的护患工作关系。特别是在患者临产前,需要鼓励患者宣泄情绪,疏导并帮助患者排解心中的抑郁,提供心理支持,寻找对应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关注;(3)放松护理:一方面,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安排单独病房,做好环境护理,室内光线维持在柔和状态,尽量确保环境的安静。鼓励患者进行分段性的肌肉训练,引导患者鼻部深呼吸,卧床状态下多闭目,以减少视觉刺激。另一方面,在患者休闲时为患者播放舒缓放松的音乐,鼓励患者跟随音乐哼唱,达到缓和情绪的目的;(4)优质护理:要求护理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语言规范有序,做好对护理人员的语言培训工作,同时,推广小组包干责任制度,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落实三级护理查房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AS焦虑评分进行观察对比,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 P

2 结果

2.1 焦虑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SAS评分均值为(59.1±2.3)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AS评分均值为(35.6±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0.0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P

以往的临床研究资料中显示:妊娠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初产妇在出现先兆早产症状后,由于缺乏对本疾病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对胎儿生命安全的担忧,往往会产生比较强烈的自责感[3]。而对于经产妇,特别是有不良产史的孕妇,由于本次妊娠结局不可知,因此同样会产生包括焦虑以及恐惧在内的多种负面情绪。常规的护理措施关注与临床治疗方案的相互配合,但忽略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由此可能会导致各种临床症状更加的恶化。

在本次临床研究工作中,针对所收治的2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AS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减轻妊娠高血压患者焦虑心理有确切效果,可降低焦虑评分,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小玲,雷美娥.健康教育干预对妊高征孕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44-46.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护;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1防护措施

(1)限盐:高血压患者必须控制盐的摄入,研究表明,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g,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2)控制体重: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3)自身预防:①定期测量血压,1~2w应至少测量1次;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4)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并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5)戒烟:烟叶内的尼古丁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收缩血管,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6)限酒: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2护理

2.1常规护理患者应适当休息,但不宜长期卧床。通过治疗,对于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者,除给予足够的睡眠外,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合理控制饮食,控制动物脂肪及钠盐的摄入,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应测量血压2~3次/d,并做好记录。主动与患者交流,不失时机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2]。

2.2药物护理[3-4]

2.2.1用药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用药。用药原则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

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切不可降压过快,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如此。对于心、脑、肾供血不足的患者,过度降压会导致缺血,因此应坚持长效平稳降压药物,长期治疗,每次均采取最小有效量,长期坚持。

2.2.2 联合用药如第一种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来抵消副作用,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二氢吡啶类)+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α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5]。

2.2.3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时多情绪低落、恐惧、焦虑,而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6]。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7] 。

心理治疗是通过密切医患关系而进行的通过安慰、支持、劝慰、保证、疏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等有关因素,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来战胜疾病。作为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应尽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健康教育

3.1饮食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等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禁烟酒,肥胖者控制食量、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总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摄人动物脂肪及钠盐,避免摄人高胆固醇食物[8]。例如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

3.2运动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选择安全场所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h。发生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3.3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激动、兴奋、激动或发怒,避免隋绪激动、过度紧张、焦虑及各种不良刺激,降低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上不愉快的状态,增加愉快的程度。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处于最佳状态,

3.4中医手段研究人员曾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测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评测焦虑状态。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焦虑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状态。

4总结

高血压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高血压所诱发的并发症。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高血压患者用药较多,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重要和必要。在医疗系统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开展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探索显得格外重要[9]。我们应立足国情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最基本特征,让患者感受到信心与力量;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一站式”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医院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供医院人性化服务思想组织保障;采取上下结合、多方携手,建立医院人性化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 McManus R J, Mant J, Bray E P, et al. Telemonitoring and self-man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TASMINH2):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2010, 376(9736): 163-172.

[2] 阳承建,杨笑芳,吴家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59-160.

[3]侯天梅.60例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31) 332-333

[4] 宫文静.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107-109

[5] 杨晓婷.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205-206

[6] Hill M N, Miller N H, DeGeest S.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with taking medication to control high blood press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2011, 5(1): 56-63.

[7] ZHAO Y, JIANG X, HE W, et al. Effectiveness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bined with mental illness in rural community[J].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 2013, 2: 001.

第8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健康教育;高血压

护士行为是受思维支配的,外在表现是护士护理患者过程中有意识的行为[1]。为了研究护士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的意义,我单位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社区管辖范围内于2012年1月~12月所筛查并随访的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分级对100例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分级统计[2],全部患者中一级高血压56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三级及三级以上高血压12例,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9.6±4.5)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治疗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符合此次研究条件。

1.2研究方法 在100例高血压患者中进行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质量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中主要涉及的有护士仪表、语言沟通、疾病掌握情况以及健康宣教宣等能力。护理干预的主要方法为,针对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接待,并对其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所有患者进行15d一次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主要监测血压控制情况。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总复发率,对比护理干预对疾病恢复的效果。

1.3效果评价标准 满意度评价标准为:问卷总分在90分以上者为非常满意,总分为60~90分者为基本满意以及总分

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随访调查,分别统计他们在医生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干预对他们血压的稳定情况,研究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调查期间血压一直处于120/80mmHg以下的患者视为护理显效,血压处于120~139/80~99mmHg的视为护理有效,出现血压高于130/90mmHg的视为护理期间护理无效,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总复发率。总有效率=(总病例-复发病例)/总病例。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及t检验,以P

2结果

2.1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护理干预前后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9%、95%;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干预效果 依据护理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如表2,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干预行为直接干预患者的心理,最明显在语言及仪表上。护士行为对患者心理干预方面包括,抑郁、焦虑、自我角色恢复、身心健康影响[3]。

依据大量调查数据发现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仪表和风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当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护士仪表的端庄和热情,都可使患者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有所减轻,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信任感。护士应当以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并用自己的行为去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了解和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健康的心理需求。有研究调查证实在一个良好的护理条件下才可能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的环境,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5]。患者在病情转归过程中,患者的求知心理也逐渐增强,特别是对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愈后康复的知识需求,这就更加要求护理理论知识水平要达到更深更广。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证实在干预前与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疾病的稳定情况有显著的差别,护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因此我们相信,高质量的护士行为干预不仅受到高血压患者的认可,同时护理干预可以直接影响疾病康复,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荣志宏.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5)03:132,135.

[2]韩彦彬,董柏青.高血压人群健康干预常见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1)05:540-543.

[3]吕雪.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9)22:5184-5185.

第9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3

高血压主要分布在中老年人群体, 高血压患者的大部分病因是由于内外环境变化过大所导致 [1]。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的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的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1例;平均年龄(61.80±5.30)岁;平均病程(2.80±1.50)年。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2例;平均年龄(61.50±5.10)岁;平均病程(3.20±1.8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 ①入院护理:进入病室前协助患者在接诊室洗头、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②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洗脸漱口, 洗脸洗手, 整理床铺以及更换污染衣单。③饭前后护理:协助患者洗手, 辅助患者坐好。

1. 2. 1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2] ①入院后有专职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并亲切问候患者, 通过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减轻陌生感, 拉近和患者的距离。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以及主管医师。在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关心、体贴以及尊重, 利用每天查房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各例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并记录。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触患者时, 应对患者的生活史详细了解, 通过患者能接受的方式, 进行心理护理和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③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改善, 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量, 进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并且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价, 评分标准为: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焦虑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惊恐状态。广泛焦虑症患者有明显不愉快情绪, 轻度广泛焦虑症患者时常出现紧张、不安;重度广泛焦虑症患者会常常感到担心、忧虑以及害怕。当广泛焦虑症患者病重时经常感受到惊恐。惊恐发作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如看书、做家务时或开会, 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感, 使患者难以忍受以及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