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0:16
导语:在会计核算基本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如何;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
AbstractAccounting is a socio-economic management, must move with the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continued to develop. The accounting-based work is a basic part of account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This will be the basis of how the accounting work and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so that 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base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uni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some superficial view.
Key wordsHow do I;strengthened;accounting;the basis of work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
(一)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它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和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1. 会计凭证
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 会计账簿
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 财务会计报告
是企业和其它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要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
4.其它会计资料
其它会计资料包括会计人员岗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它们也是会计资料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对实现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和提高会计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和会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做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它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其做法是极其错误和恶劣的。
(三)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时,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它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必须按照规定方法更正。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记余额,不记发生额,有的单位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以致于账账不符。还有的单位记账和结账时用铅笔而不是按规定办理。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会计年末根本就不结账,不能从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体现。
(四)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它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还有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四)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问津。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有的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总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医疗政策已经颁布,当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后,医院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应当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以完善。因此,本文针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新医改政策;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下,医院在医疗服务期间,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进而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医院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必须结合新出台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新医改政策下,对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制定了多元化的卫生机制,并以政府为导向,进而使得医院卫生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在新医改背景下,将医药区分开来,大力实行销售的药品零差价率,并增加了药事服务费,将以技养医作为发展目标。总之,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利于对医药行业的规范,最大程度的降低医疗成本。当然,医院在新医改政策下,应当全面优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将新医改下增加技术费用和药事服务费等都纳入到财务管理的范围,通过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依据。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医院稽查制度、内控制度不严格。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作质量,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稽查制度、内控制度,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医院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但由于稽查制度和内控制度不严格,因而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未能起到规范作用,未能对资金与票据展开有效地监督与制约,有效地保障财务安全。一些医院对经费的审批和支出没有予以严格把关,甚至有些医院没有设置审计机构,因而造成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缺少有利依据。
(2)成本核算过于单一。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成本核算比较单一,因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在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在成本科目设置上还存在不规范之处,尤其是对费用和成本未能有明确的划分,对成本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成本核算不全面,导致会计核算方法和成本分配上不科学,从而造成医院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口径不一的现象。医院在成本核算时欠缺统一的标准,核算工作具有随意性,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筹集资金方式不科学。虽然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时进行了逐步完善,但受到传统观念和融资模式的影响,部分医院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会存在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在当前大的社会背景下,医院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固定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其他筹集资金渠道少,因而限制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发展。
三、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1)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与新医改政策相适应,应当加大对资产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资产管理符合新医改的基本要求。由于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都是医院资产中的内容,所以医院在对资产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对医疗设备和产权、资金、科研项目等进行有效管理。医院在管理资产过程中,应该参照新医改政策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日常收入、医疗设备和政府补助资金等进行统一管理,使得财务管理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2)采取分级成本核算方式。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应当对成本核算予以高度重视。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医院在新医改的条件下,一定要对成本核算和对成本的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分级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成本核算,进而提高成本核算质量,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还需要将财务管理手段应用在成本核算中,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全面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在核算成本时,要及时改变辅助项目的支出,通过分级成本核算方式,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核算。同时,医院还要制定经营管理流程图,将费用、支出和成本等都在流程中表现出来,并构建付费方式模型,从而为医院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3)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满足新医改政策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更加符合规范,医院应当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对有关医疗业务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评估现在和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财务分析中,应避免简单的数据归集,结合外部各项政策和院内各项信息,将各种财务比率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的依据全面、客观、准确,从而查找医院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对财务风险予以有效防范,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依据,为医院的相关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并满足新医改政策的要求。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对财务管理有正确的认知,有效处理医院财务关系,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水平,并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规范,从而使得医院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赵鸿铭 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
2.郑升.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解析.财经界,2015(24).
3.陶毅.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指定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的具体化,是指导财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法则和依据。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执行这些经济方针政策,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我国1993年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原来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模式,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项根本变革。这些经济政策和新的会计制度都是企业财务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对此财会人员应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坚持执行。
二、具备丰富的财会知识是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的重要基础
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财务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全面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财务工作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一环,要想有效地组织好企业的会计核算,正确地进行会计监督,首先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知识来解决会计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对企业的经济进行核算监督、预测、分析,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它要求财会人员具有一定的或较丰富的财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基础,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才能深刻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职能作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检查的方法和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是具体指导会计,据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一套科学方法体系。只有了解和全面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全面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根据会计核算资料进行会计分析,促进会计核算日趋规范,符合规定要求。
三、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是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的必备素质
经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方方面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财会人员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综合经济分析,做好信息反馈,就必须使会计工作的”触角”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它要求财会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机械设备性能、生产能力、技术指标、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市场动态、劳动物资的配备消耗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情况不断变化,要组织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就必须善于在复杂的环境和多边的因素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潜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有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发生矛盾或冲撞的地方,如资金供应、投入趋向、物资销存、产品价格、非生产经营性费用支出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多做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发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自如,日趋完善。
四、积极参与和组织财务决策,是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财务决策主要是制定和选择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方案,它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筹备资金决策、资金投向何种生产经营决策、技术改造决策、成本核算决策、利润分配决策以及财务计划编审和会计核算方案指定等决策。企业这些重大的决策,有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有涉及各方利益关系的,有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的,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决策,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及时正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要求的依据,促使企业的重大决策不偏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经纪律,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的决策得以实现。
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的基本要求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为要求,指导财会人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变,财会人员的工作范围、内容,也越来越广阔、越深刻,财会人员要搞好会计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行为,在日常工作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思想行为,在职业工作中,做到诚实正直,廉洁奉公,保持其会计工作特有的独立性,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弄虚作假,排除种种干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坚决维护财经纪律,依法进行会计监督,努力开展增收节支,为提高经济效益把好财务收支关。
六、加强财务会计分析,是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的继续和补充
企业财务会计分析主要是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科学的计算、考核、分析和评价,其目的在于分析研究经营耗用水平和盈利水平,提示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求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实践证明,为做好会计核算监督,会计人员必须而且善于运用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的方法,针对财务会计的主要指标要素,如资产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所有者权益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综合指标的内在联系或单项指标的升降因素。属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不完善不规范的方面,应努力改进,属于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影响经营效益的方面,财会人员应客观公正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属于企业发展项目的执行结果或新的经营决策,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
况进行预测分析,促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日趋系统、全面、完善。
关键词:部门决算报表;会计核算;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094—02
部门决算报表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部门决算编制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是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情况的总结性书面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它不仅为政府部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也为各部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提供科学依据。部门决算在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一套全面、系统、完整的会计报表是全体会计人员智慧的结晶。而一套高质量的会计报表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报表的“生命之源”,而会计报表又促进和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要求,本文试就会计报表编制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和影响谈一些看法。
一、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对收入核算的要求
按照事业单位准则,事业单位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高等学校把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对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管理,这样会计报表能反映学校整个收支的全貌,还能掌握和控制学校收支的总体规模。而高校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都是“债务累累”、入不敷出,有的甚至年初就编制赤字预算,而根据部门决算编制的要求,一般结余不能为负数。因此,学校的收入状况直接决定了学校支出的规模。
高等学校的主要收入一般包括:
(一)财政拨款。单位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在编制部门决算报表之前,如何正确、完整地归集各项收入是编制报表的基本前提。由于学校的主要收入是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往往以指标形式下拨各学校,各学校必须将指标数与教育厅、财政厅核对,做到分毫不差,包括核对上年结转指标、财政拨款数、本年已使用预算指标、待核批结转预算指标、已缴财政专户数等,会计核算时根据资金来源和文件规定正确归集至类、款、项。上级补助收入核算的注意问题与财政拨款相似。事业收入中的培训费等收入,由于高校一般实行“二级”分配的模式,收入往往按学院核算,部分收入还滞留在学院手中,平时必须做好清缴、核对和及时分配。事业收入中的科研收入,由于科研收入一般是银行汇入,科研立项还要其他部门配合,这些收入都必须年底前纳入学校收入。关于经营收入,一般是学校非独立核算单位的收入,如非独立核算的食堂、车队等,有的学校已直接入事业财务核算,有的平时核算,年终通过报表并入学校事业报表中。总之,在部门决算报表“大收大支”的填报口径和高校“以收定支”的现实状况下,学校各项收入能够及时、足额、正确的归集核算,是编制报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二、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对支出核算的要求
1.在部门决算报表中反映单位本年度的全部支出情况,既要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同时又要求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将全部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项目支出是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核算时既要根据项目专项管理的要求,按项目类别核算,又要根据账务系统将支出经济科目与支出功能科目二维有机结合,达到项目管理和科目核算的双重需要。
2.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由于编制报表时财政部门只给予一个概念性的说法,对于具体如何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使许多项目立项时就不知道归集于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各学校填列报表是由于理解的不同,往往出现口径的不一致。因此,在核算的源头上,项目的立项之初就要明确属于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
3.由于高校一般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的来源不尽相同,部分学校与各二级学院部门存在创收分配、校内服务、科研收费等造成核算中的重复收支问题,虚增了学校收入和支出。
4.高校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以后,由于借款或其他形式使用完国库资金,或套取资金将零余额账户的资金转入基本户,但实际没有形成支出,编制报表时为了达到与财政对账的需要只能在总支出中拼凑一块支出,与核算中的实际支出不一致,这些与现有的会计制度不相符。
三、对会计核算其他基础性工作的要求
1.银行对账问题。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凡属本年度发生的会计业务事项,均应按会计制度进行处理,以便记入有关会计账薄并反映在当年报表中。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款项都要到年末最后几天结算到账或支付,银行及时正确地对账,及时全面地归集各项收入和支出是编制一份合格报表的基本要求。与财政对账的收入这部分出了差错,即使报表做完了,还得从头再来。国库支付中的跨年度退款也会增加报表编制的难度。
2.往来账清理。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增加了财决附11表“资金往来明细表”,表明了高校主管部门对资金往来的日益重视,在历年的高校财务审计中,往来款项也是审计的重点,强调了各高校要加强对往来款项的清理。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审[2010]8号“省教育厅关于部分省属高校2009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整改通知”第七大点中提出了高校要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各校应进一步加强往来账户尤其是应收款项的管理,定期对往来账户和代管款项进行清理。对应收款项要明确责任及时组织催收,避免长期挂账,防止坏账损失。对于应付款、代管款项要逐笔梳理,不需支付的,已结题的项目应转入相应的基金。高校应严格控制通过往来调减收入支出,来编制一份“漂亮”的报表。
3.会计科目核算的统一、规范。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相一致。但实际考核中发现由于高校会计审核人员对经济业务的理解不同以及业务水平的不同,同一业务归集为不同的科目,影响了会计报表的正确性。
总之,一份好的会计报表,依赖于日常科学、精细化的会计核算,同时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要求与变化,必将促进会计核算能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高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业绩和资金活动的全貌。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财务局国库处.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M]. 北京市财务局国库处,2011.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问题;措施
1 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情况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很广,基本含盖了整个会计过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结合本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2 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显示出与国际制度接轨的趋势,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的弊端和漏洞也在越来越多的显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方面
(1)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机构不是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有机构重复的情况。
(2)会计人员的设置不够合理,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设置,出现了职责不分的情况,还有会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有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参加继续再教育,单位主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特别是有些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3)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未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差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表现为感情代替会计法规制度、徇私枉法。
(4)人员流动频繁,会计交接工作规定不清楚,未及时做好会计交接工作,从而对会计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导致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与会计帐薄记录不一致;未交清工作就调动或离职,严重影响各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全面性。
2.2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编制财务报告方面
(1)会计核算工作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如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2)填制的会计凭证不符合规定,如有的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取得的原始发票没有加盖填制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票,而是用公章或其它专用章代替。大小写不符合规范、内容涂改等;还有,有些单位的会计记帐凭证不符合基本的要求,如记帐凭证的内容不完整、未连续编号、数字有连笔写的情况、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未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
(3)登记的会计帐薄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薄。
(4)编制的财务报告不符合会计法规的要求。
2.4财务档案方面
(1)档案整理不规范,内容不齐全。
(2)保管年限达不到法定要求。
2.5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方面。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原始凭证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违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进行制止和纠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些领导监督意识淡薄,具体表现是监督职责不明,会计信息失真,缺乏约束机制。
2.6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
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建立的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不科学,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未建立严格的稽核制度,建立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立的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执行不严密。
3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1)要从思想上明确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制度上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会计工作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广泛开展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在全面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了解当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的前提下,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本要求,督促指导企业搞好会计基础工作。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企业内部牵制、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对有权签字的“一支笔”进行监督,防止一些领导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效的现象发生。
(4)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①不论大小实体,必须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实施独立核算。②建立以“两则”为统帅的行业财务制度。③会计监督的操作程序。
(5)强化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表彰铁面无私、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优秀会计人员,批评、处分徇私枉法、不负责任、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的渎职者。
(6)完善制约机制,制定必要的监督措施。具体做法:一是遴选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稽核工作,做到帐目清楚,核算准确及时,如实反映实体财务流转活动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二是对核销和津贴等业务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诸如差旅费的报销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扩大开支或人情关系多给补助等;三是对专用设备和低值易耗品交纳抵押金,占用时是否有登记,损坏损失扣除抵押金或以旧换新;四是物资采购多渠道,双人负责,回扣必须全部交纳入单位大帐。
【关键词】 会计基础; 职业道德; 会计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确定前提、提供条件、规范操作、防错纠弊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一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它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一些单位放松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和单位经营管理的正常开展,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笔者认为加强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是各级财务部门和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针对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本文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作简要的探讨。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会计基础工作的概念及其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会计职能的扩展而不断发展,这就必须结合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管理职能的发展来理解和界定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二)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而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没有经济业务事项,会计核算也失去了对象;以不实甚至虚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成了没有规范,没有约束,没有科学可言的一种手段,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根据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价经营业绩、选择合作对象、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规范会计资料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比较多,主要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的一系列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等。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情况,《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对此作出了限制性、禁止性规定。
(四)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十三条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是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安全,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其有二层含义:一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即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在格式、内容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在这几年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它们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每年举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地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技能,从而改善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并且从硬件上开发新的财会系统,以配合会计工作不断发展的脚步,优化会计基础工作。但会计基础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表现在:一是会计机构的设置有重复性;二是会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职责不分。应按照“互不相容”原则设置。比如,有些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三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规范。其表现在以感情代替会计法规制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四是监督体系不健全。各单位应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五是为达到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以借机“浑水摸鱼”。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也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那么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保证。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单位账务不清,账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可想而知会计工作会发挥什么作用了。
(二)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会计基础工作以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做为保障。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往往首先从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开始。他常常会消弱会计职能的发挥,使得内部财务收支处于失控的状态,给违法违纪行为创造可乘之机。
(三)是会计监督方面的需要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原始凭证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需要会计基础工作要真实、客观、准确、及时的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
(四)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会计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建立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建立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特别是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上要周全和严密。
(五)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工作通过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为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对其提供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将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等诸多情况,这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国家造成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加剧社会经济持续的混乱。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所以要想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最好支持。因为从领导做起,会计人员才能以更严厉的制度来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并真实的记录账簿、规范地填制报表。从源头上控制,可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其次,应配备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不一样,它有其特殊性,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所谓高素质,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单位的经营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个会计人员,仅有会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给领导尽出歪主意,使领导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滋长单位的“歪风邪气”;或者帮助企业偷逃税款等。
再次,要有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的划分是比较细的,分工也是较为明确的。如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总体,而构成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财、物、产、供、销都是会计凭证的产生环节,每个环节如何控制,岗位之间如何牵制,是我们订立会计管理制度的起点,要从源头上控制好,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
综上所述,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便于与国际会计接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好地吸引外资投资等等。所以我们各位会计业的盟友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会计工作水平和素质,努力从小事抓起,为我国的会计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S].
在医院中实行的旧会计制度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核算缺失,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很多项目无法核算或者存在有核算错误;另外是医疗收入不完整,一般情况下医疗单位的收入并不仅仅是病人方面的收入,同时医院接受的很多医疗课题和重大研究项目也是其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这部分收入在有的情况下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体现;还有就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相符合,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下,容易出现很多坏账、烂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由于医院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的;另外是医院中部分经济业务无法进行会计核算,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比较新颖,在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下无法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度量,出现了核算无章可依的情况。旧的会计制度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这些缺陷使其不能很好面对新的发展状况,在医院中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二、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异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通过两者间差异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新的会计制度跟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1.适用范围作了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相比,两者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有一定差别。旧的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一般都包括公立的医疗机构、卫生院等。新的会计制度下适用范围主要是公立医疗单位,对于基层医疗单位则不适用,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资金补偿方面跟一般的医疗单位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新的会计制度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并不适用。因此不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新的会计制度范围内。现在基层医疗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制度是专门为其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这个规定对其较为适用。
2.新的会计制度具有预算和财务双重信息。
一般的公立医院,国家都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持,公立医院同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这也是对公立医院的一项基本要求,当国家把资金下拨跟公立医院后,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就有与财政预算管理相关的内容。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相应增加了预算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等,这些内容的增加就使新会计制下的医疗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同时具有了预算和财务双重信息,使其财务管理内容有所增加。
3.医院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的会计制度跟旧的会计制度相比,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下,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成本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另外医疗成本也被分为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两部分,这样的划分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成本信息和核算口径存在不统一的地方,很多地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影响了最终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对政府部门制定医疗改革政策、医院绩效评价方面都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新的会计制度在这方面进行了完善,其要求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业务活动的耗费按照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之后最终形成成本报表。通过成本报表,公众可以对成本报表进行监督,判断医院的收费是否合理,这不仅是对医院的一个监督,同时也是对公众权益的一个充分保障。
4.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进行了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在的医疗经济面临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进行调整。近些年,在医疗领域医院合并和代管等经营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这种新的状况,医院必须对以往的会计核算机制和方式进行调整,从特殊的业务处理方面吸取经验,处理好医院本身以及被接管的医院之间的财务关系。调整之后的会计核算机制与方式在当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会计核算制 度高 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12-02
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高校的资金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已经由纯粹的公益事业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使得高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会计在核算方法、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合理、科目设置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缺陷。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是高校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但是这一制度现在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该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根据这一规定高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标准,但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收益实现与收到款项的时间已经不能同时实现,这种情况下收付的实现根本不能体现活动的真实结果。并且费用的发生与支付时间也不同步。收付实现也不能体现当期业务活动制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育成本就难以确认,以此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活动也就难以反映高校教育发展状况。以高校的贷款为例,现在多数高校为了发展,开始大量向银行贷款,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元,这些贷款都是偿本付息的,由于本金基数大,因此需要偿还巨额利息,但是这些潜在的负债在现有的高校财务制度下,即在收付实现以前是不需要进行核算的,这根本不能反映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
2.高校现行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由于我国高校带有浓郁的行政管理色彩,因此在高校会计管理中带有浓厚的传统行政管理的印记,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主要考虑行政机关预算管理的需要,重点反映高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没有考虑到高校会计核算的发展需要,导致会计科目与会计核算需要之间差异巨大。例如,按照现在的规定高校学生的欠缴学费不作为“应收账款”核算,造成学费收入核算体系不完整;购人固定资产一般直接列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在使用年限内不计提折旧,始终反映的是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始价值,无法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净值;借人的款项不区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一并列入“借入款”科目核算,造成当期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真实。
3.高校资产核算不准确。资产核算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在高校的资产核算当中固定资产核算不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办学水平。而教育培养成本是高校确定学费标准的主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核算与高校的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按照现在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物、图书、教育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支出在高校支出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也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按照现在的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价值,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不完整,以此为基础确定的高校收费标准不是高校教育成本真实的体现。
4.基本建设资金核算不科学。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新校区、新校舍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通过会计核算的管理职能,可以提高建设资金的利用率,预防和阻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控制好高校的基建成本,提高资金的收益率。高校的基本建设支出执行的是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事业支出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校,两个主体;一种资金,两笔核算;一个单位,两种报表”的局面。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的投资不在事业账上反映,项目完工以后,只有办理了账目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这往往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使高校的实际资产数大于账面数,账实不符。其次对高校负债的核算要反映出学校现实的真实债务,这是高校负债核算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现在的会计管理制度将基建支出与事业支出分开核算,基建贷款收支状况只能反映在基建财务账上,导致学校的负债账不能体现高校基建贷款的全部数额,直接影响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信度。
二、对策建议
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直接限制了高校会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高校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变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鉴于高校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带来的收付实现上的时间差问题,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高校的会计核算当中是当前高校会计核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实施权责发生制,高校财会管理中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能以权利的形式确立其归属期,这就有效解决了收付实现制带来的时间差问题。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高校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财政拨款在高校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资金多元化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基建工程当中也应该实行“权责发生制”,这样高校的基建工程就可以按照项目进度和工程总量,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段确认基建投资总量,根据按合同预付的工程款、材料款、设备款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预付工程款”,而欠款则可以确认为“应付工程款”。工程竣工结算时,通过监理和审计部门确认造价之后确定基建工程的“应付工程款”总额,这样就可以使基建资金的使用状况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全面反映和体现。
2.不断完善高校会计科目体系。鉴于高校的会计科目体系与高校会计核算要求之间的不适应,完善高校的会计科目体系,使之更加完整、科学,更符合高校会计核算要求,是当前该校会计核算改革的必然之路。根据教育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的要求,增设“教育成本”、“公共教育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教育事业结余”等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另外,根据当前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带来的种种弊端,还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将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从而取消重复核算、规范会计核算方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报表。
3.要及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不计提折旧费影响到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成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难题。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应该纳入到高校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在会计科目中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按照会计管理工作的相关折旧标准,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将所购置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国库支付”,计提折旧可以“借记事业支出”。这样就能在年终事业基金中准确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净值。其中固定资产的计提范围、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行政单位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价值确定年折旧率计提折旧费用。除了固定资产之外,无形资产的核算也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在无形资产核算当中应该在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将研发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列支,将项目开发费用、专利申请费和专家鉴定费作为高校无形资产的成本计价。
1.1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没能将会计信息完全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这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很多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都缺乏完善的专业素质,对核算方法的选择存在问题,导致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1.2主体界限不清
在很多的私人小企业中,主体界限不清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很多私人小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运营管理模式,导致很多企业的产权和个人财产并没有划分清楚,一些企业老板既当会计又兼任出纳,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常常出现主体界限不清的情况,造成财务处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1.3企业事前、事中核算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多是将工作重心集中在事后核算,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常会进行再次确认,但对于企业的事前、事中核算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规范化,导致企业在事前核算与事中核算中就埋下了隐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的事后核算。
1.4企业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依靠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准则进行的,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都没能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比如一些会计人员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会对后续的会计核算造成影响。之所以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缺乏造成的。当前很多企业都缺乏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都只有年度例行审计和日常的报表,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这样很容易造成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出入。一些企业即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机构职能也已经老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财务人员也就未能受到很好的监督。
1.5会计机构设置不全
当前很多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都存在层次不清晰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会设置会计机构,这样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很多企业都设有专职或者兼职的会计人员,其中兼职会计人员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兼职会计人员由于职称普遍较低,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很难达到规范化要求。一些企业虽然可以雇佣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并不会选择加入中小企业,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可以保持企业会计核算始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
2.1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财务部门也需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科学性的会计核算法规体系,完善与之配套的措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理顺相关法规监督的关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企业也需要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力度,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纪意识。通过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做到依法查处、及时整改,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移交司法部门,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杜绝违纪行为的出现。
2.2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为了改进企业的会计核算,企业需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促使财务部门能够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对项目进度进行测算时,除了按照已有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保证信息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需要建立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然而就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尽可能地选拔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只有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才可以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下去。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采取考核制度,对会计人员定期考核,这样便可以督促财务人员快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会计核算操作的要点,促使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化。
2.4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组成,因此,优化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建立在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成本核算制度是以成本核算为对象,着力于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的核算制度。通过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企业能够较为清晰地明确成本核算的内容,明确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成本核算制度的健全完善有利于企业在工作过程中落实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预测也具有积极意义。在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后,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就能够呈现出规律性,企业便可以进一步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2.5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