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理论观点

时间:2023-09-19 16:20:21

导语:在教育理论观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理论观点

第1篇

电化教学设备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教学终端系统,包括投影机、电子计算机、教学展示台、电子书写白板、扬声器和AGV分配等设备;二是网络通信系统,由SDH传输、光纤收发解调器,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三是教学资源系统,其中硬件设备为品种较为齐全的各科目的教学光碟,有些学校还安装有“空中课堂”和语音室等设施,这些设施大多为电子产品,其特质比较脆弱,容易损坏,搬动时要格外小心仔细,所以要大力宣传,教育师生要倍加爱护,这些设备一定要按照常规操作,一些学生由于好奇心较强,在主机上非法操作或篡改数据,导致程序响应变慢,甚至造成系统蹦溃或主机损坏,因此,在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应当采取措施妥善保管,该上锁的要锁起来,不让学生乱摸乱动。

二、防盗、防火、防潮设施

电教设备的三大系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但主要分布在教学区和办公区两个区域,分布广,价格较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而且比较方便搬动,一些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甚至包括本校学生,容易盯上这些产品,为避免失窃事件发生,应需要专人专室保管,在有关专用室内安装防盗门窗和自动防盗报警器或电子监控设备,经常检查或查阅监控记录,小件贵重物品放进保险箱,小件一般物品可分给教研组负责保管。除了防盗,还应注意防火防潮,电器设备防火要求更高一些,一搬都是干粉灭火,不能用水灭火,电源总开关要保持畅通,随时都可以切断电源,防潮、防霉、防雷等方方面面都不容小视。安全、失窃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平时的检查非常重要,发现了存在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建档立制,规范管理

总务处的工作职责是管理,而制度的建立则是我们履行管理的依据,只有坚决行使相关的工作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正常地开展,通过建立保障有力的管理制度,约束了部分师生平时丢三落四、随意占有、做事有始无终的不良行为习惯。除了制订管理制度,还需建立电化教育设备总账和明细帐,按产品编目给予编号,对各电器的名称、数量、铭牌、生产厂家、产品序列号、到货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记载要与实物相符,凡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以领取专用,为防止日后忘记归还,须填写领用登记本,并由借用人员签字,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交管理员保存,交还时,仍要在登记单上注明交归日期,记录物品的完好情况。对正常使用损坏的,要及时与管理人员报损或由管理员上报维修。

四、齐抓共管

由于电教设备的不断增多,不能总是靠管理人员来应对,需要发挥与调动各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大家都行动起来,参与进来,都学会简单的使用和操作方法,成为业余的管理员。这样,工作效率才可以成倍地增加,电器的使用寿命就会更长,为实现“使用好,应用好”这一目标,各处室和科任教师以及学生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善待设备,自觉遵守规范操作,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让这些电教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为这些电教设备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体现了“总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一宗旨。

第2篇

(一)教材结构

在教材编排方式方面,有按知识体系编排和以工作过程导向编排两种方式。按知识体系编排的教材,有其合理的一面,就是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较为扎实。但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材体系很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编排方式是根据酒店业务流程为单位,将教材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或项目。该过程突出表现为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地探求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笔者统计来看,现有教材以知识体系编排为主,比例达到86.7%、另13.3%的教材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编排结构。从2010年起,教材编排结构有所变化,以工作过程导向编排方式增长较快,在所有工作过程导向编排结构的教材中占78.6%。从发展来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编排方式将成为高职院校教材编写的主流。这是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吻合的。

(二)教材类型

以教材的适用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高职高专教材占24.7%,通用型教材占75.3%。通用型教材往往在前言中阐明教材适用对象较为宽泛,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还可供行业企业人士使用。这说明大部分教材没有明确区分高职高专、本科、中职等不同层次级别的教学。另外,教材以系列形式出版的较为常见,比例达到79%、其余为21%。系列教材的类别如表1所示。

(三)教材内容

在教材内容上,酒店管理专业类教材主要集中在管理理论知识、业务操作与管理(前厅、客房、餐饮等)、专业英语等方面,占教材出版总数的99%,其中,管理理论知识类占据41.1%、业务操作与管理类占据51.6%、专业英语类占据6.3%。毫无疑问,这些一直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对象。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撰也需要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从现有教材选题内容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的传统内容高度重复,且新兴内容未能有效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2000-2013年关于饭店法规和酒店规划设计的教材仅占据1%,而且基本都是2010年后出版的。(四)教材编著者样本教材涉及编著者113名。从构成来看,97.3%编者来自于院校,其中86.7%的编撰者具有高职称资格。以高职称院校教师为主组成的教材编者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材的质量。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材体系,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必然成为旅游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必由之路。[2]从样本编者来看,仅3名编者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士。尽管院校教师为主的编者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材的学术水平,但是缺乏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教材与行业发展的现实脱离。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材定位

尽管教育部早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就已经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正式明确地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就提出问题到真正实施和实践,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尽管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与滞后,如高职教材建设滞后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之前所述的高职高专教材远远落后于通用型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严重缺乏等都可窥一斑。

(一)人才培养目标是教材建设的根本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适应现代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一线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实施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因此,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应定位于“酒店职业能力为本位”。

(二)教学改革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强调以实训实践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内容改革要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一线部门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因此,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应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突出高职教材的“应用性”。

(三)酒店行业市场变化是教材建设的条件

一方面,过去30多年,我国酒店行业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对数量的极大需求,而且在质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既会操作、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酒店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行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层出不穷。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酒店行业市场的变化,以行业需求调研作为基础,适应行业变化、及时调整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的更新,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教与学的方向。

三、教材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契合

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状为基础,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内容改革以及行业市场的变化,教材建设要突破传统教材模式,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都要体现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

(一)教材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契合

利用学校和酒店行业两个平台的资源建设教材和实行模块化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必然要求。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首先,酒店行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酒店管理专业教材要反映实际工作业务流程,要求体现实用性,这样的教材仅仅靠校内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和酒店业内人士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和实施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保证对学科专业的准确把握,而且能实现教材、教学和行业现实发展的接轨,进而全方位对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其次,以教材结构模块化实现“做中学”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学模块化和流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材结构与之相适应。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体系编排教材的做法,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工作流程将教材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或项目,这是教材结构改革的必然趋势。比如2010年出版的高职教改系列教材《客房管理实务》《前厅运转实务》和《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均采用了模块化、项目化的结构编排方式,以“入门入职”作为首项目或者首模块,模块和项目以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模块化、项目化等适合情景教学的教材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契合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更强调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按照现代教材观念,进行自下而上的诱导。[4]高职生尽管学习自主性较差,但是他们喜欢参与教学活动、好动手操作、善于交流,所以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除传统课堂讲授外,教学手段还可以添加与纸质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鉴于现代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微博、E-mail、聊天工具等网络交流工具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求教材素材的多样化,突破传统教科书的限制是教材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构建立体化教材平台。自2000年以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仍然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主。据样本统计,仅有24.8%教材配套有教学资源包、电子课件等,立体化程度有待提高。立体化教材是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它的特点之一是以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教学资源。[5]立体化教材不仅是媒介的转换,更是教材发展范式的转变。[6]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教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光盘、网址都可以是教材。现代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将海量的资源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呈现。这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把拓展性内容、辅内容和互动性内容结合在一起,达到超越纸质教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丰富和发展纸介质的功能。[7]其次,自编讲义、自编教科书可以弥补现有教材无法满足教学目标与改革的需求。与欧美国家相比,自编讲义、自编教科书等在我国的发展尚不规范,基本上是各院校自主管理、自主认定和自主选用,自编讲义、教科书往往是作为现有教材在无法满足教学目标与改革需求时的一种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契合

教材内容是课程的具化形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进行构建。[8]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在题材上仍然以基础管理知识、业务操作与管理、专业英语等内容组成,这是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但是,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实习实训课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习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未纳入课程体系,居于从属地位。[9]实习实训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后地位将大大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主要有综合性的实习教学环节和与专业课程对应的实训课程两个部分。在综合性的实习教学环节上,亟需开发类似于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指导手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酒店从业生涯规划、酒店实习案例和方案等,内容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这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在实训课环节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和“调酒与酒吧管理”等,这些课程的实践实训比例都比较高,需要开发相关的实训手册以供指导。实训手册或教材应侧重于实训内容、操作要点和标准、操作流程和步骤等,应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

四、结论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高师成人教育音乐理论课程及教学的分析、总结,阐释出自己对音乐理论教育教学的观点以及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面对目前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尤其是西部音乐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确实感受到了对其进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高师成人教育教学中音乐理论课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师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与别不同,可以说是“职后教育”,大多数人来自于西部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学第一线。因而,学习音乐专业的不少人均有一定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有些学生还是当地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能力都远远超过同级的源的学生,同时,由于他们的音乐观念落后,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着自我摸索出的严重乐感错误),加之感性思维的匾乏和对接受新事物、改换旧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过程中的一定阻力;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学成之后又是教育西部下一代人的教师,责任可谓重大。因此,针对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特殊性的、不能一概而论。进而,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应首先基于这一实情。

二、高师成人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是音乐教育教学当中的重头戏

综观古今中外一切有音乐造诣的人或是有思想的习乐者,没有谁不经过先进而正确的音乐理论知识的长期、甚至终身的学习和熏陶。Www.133229.Com例如舒曼、李斯特、傅聪等等的大音乐家,他们不仅仅只是钢琴演奏大师,同时也是音乐理论、作曲和音乐评论集于一身的大学问家;许多音乐教育战线的老教师中(包括西部的教师)“‘一专多能”的也不乏其人。对于将要继续教育后代的西部“成教生”来讲,针对他们的实际状况和重大使命,使其接受并吸收广泛音乐理论知识的滋养用以提升全面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音乐理论能够为每个学习音乐的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可以从思想上使某些技术性手段得以完善和系统化。

音乐理论课程的科目林林总总,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巨大宝库。从最浅显的乐理到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各个方面都可以给予任何细节的理论依据。总体上讲,音乐理论课其课业量的覆盖面是广泛的。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技巧的训练不是主要的,因为成人学生已经过了技巧训练的最佳时机—幼儿、少年时期,因此,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观念的重新定位及组合就相应的要成为学习重心:虽然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不至于如上述的那样完备细致,但也应是涉及到其中的许多领域.差异只是在于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而已否则,不符合成人教育的客观实际。

三、西部地区成人音乐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西部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信息资源非常康乏。音乐教育如此,高师成人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西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共同点是: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较弱,思想不够活跃,这主要是地域条件限制的结果;同时,这些学生普遍优势是求知欲强,学习肯下苦功,比较踏实。西部地区不仅需要活跃的音乐氛围和土壤,更需要经过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的基层音乐师资。这些成人学生就是西部各个地、县、市(区)的能给予孩子们第一次音乐理念的关键的人—音乐教师,他们的音乐理念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培训,因此对于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严肃。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环节的取舍、侧重都是很关键,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否接受到最适合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而这又将影响到以后他们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认为西部高师成人音乐理论的课程改革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音乐理论课程的涉猎面。形成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置中,乐理、初级和声、曲式、小型乐队编配等理论课程是形成程式的,教材保守而单一,所涉及内容均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最原始的部分,并且完全占用了所有的教学时间,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事实上,这些理论知识是西方二、三百年以前的音乐事态(以’‘和声”最为典型),而且经典教材的选择面也很宽,并不仅限于多年来所采用的这些教材(在教学中,许多教材被证明是冗长和乏味的)。当今,西方音乐理论的发展及创作已是超越传统、迈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世界在发展,音乐作为上层建筑也已改天换地。因此,在集中而精练地学习传统理论知识之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强到近现代西方理论知识体系及创作技法的了解、训练和掌握中去,应注意结合西部“成教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日后的工作环境,有取舍、分重点地进行。20世纪作曲技法、现代乐理、现代记谱法、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流行音乐和声技法方面的许多教材都是可以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代的音乐脉搏,了解时代的音乐动态,也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二、改变音乐理论学习观念,努力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学习观念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最终结果。有时候,观念的及时调整会避免理论学习的“走弯路”的情况,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观念错了,往往是南辕北辙、碌碌无为。西部高师成人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存在着较严重的认识和观念问题,需要在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得到及时地调整。

目前音乐理论教育现状,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一个观念:重视西学,轻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我们所大量接触到的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理论真是少之又少,几乎全部是被西方的理论体系所占据的。作为世界文化精华的西方体系固然是先进的和科学的,但是,中国人也亦应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中国的民族乐理、汉族调式与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等等优秀的民族理论知识板块急需要继承和发扬,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人有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音乐理论,有独特的理论框架下的创作原则。如果只完全学习西方理论体系,是不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西部的高师成教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大力加强此项项目的建设和挽救工作。

三、突出实践课程比例,加强素质课程质量,全面拓展学生能力

理论课程的实现是要在实践中来体现的,成教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课对于他们更为重要,他们毕业后将要面对的是那些生动活跃的孩子们,因此他们的工作状态必须是可弹可唱的实用型的因而,视唱练耳、即兴伴奏、小型乐队编配、歌曲做法、分析习作与练习(练习课)等课程应加重授课比例,以使理论知识得以最高效率的吸收和运用,日后能出色得将所学所用发挥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去。

第4篇

关键词:理论 力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05

理论力学作为力学当中的核心部分,对习题的解答和公式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部分物理教师在教授理论力学知识的时候,不仅采用了生硬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学生在较大的压力下来学习和理解,结果反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理论力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互相帮助,要在整体上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需要根据理论力学的实际难度,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对理论力学的教学和学习进行一定的分析。

1 理论力学和其他课程的关系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理论力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虽然在物理当中,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但是理论力学的专业性更强,并且与其他的学科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构架和教学方式,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加顺利进行。首先,理论力学和物理学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它的侧重点是基本原理的各种演化形式以及与工程实际相适用的定理和定理形式的多种表达,因此理论力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当中的力学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力学与高等数学也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概念、理论上来分析,理论力学的很多基本概念的定义,都可以应用到高等数学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理论力学与微积分学和解析几何的联系异常紧密。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到,理论力学的教学对其他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今后可以深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理解和记忆知识。

2 理论力学的学习

理论力学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理论力学既拥有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又增加了后人的多种总结和结论。学生在学习这个科目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非常繁琐,并且理不清思绪。本文认为,要想良好的学习理论力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从课程侧重上来着手

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较强的侧重点,通过分析侧重点,可以找到理论力学的重点学习部分,同时在理解公式和记忆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减少阻力。理论力学的侧重点主要在于,物理学当中的力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和一些公理、定理。但是理论力学不同,它会采用公理化的方法,首先选取少数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和公理作为出发点,之后加以严格的逻辑推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和演绎一个完善的力学系统,也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由以上侧重点可以得知,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的时候,可以首先了解一下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框架之后,再学习其中的公式、定理等一系列的知识。最后可以根据理论力学的侧重点来学习,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个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力学系统,从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

2.2 从研究对象上着手

有些学生虽然理论能力较强,可以较为清楚地理解理论力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往往达不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从日常的习题解答到真正的测验,都达不到一个理想的结果。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从研究对象上着手。不同的学科之间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别,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研究对象不同。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来学习,相信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在此,本文以物理学作为对比对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较为简单,主要是质点;但是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不仅有质点、质点系,还有刚体和刚体系统。这些内容和物理学当中的力学知识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考验学生的知识量和理解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力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逐步学习。在熟练运用和掌握一部分知识以后,再进行下一个部分的学习。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获得较大的成功,并且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3 理论力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锻炼

由于理论力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在运用的时候,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教授理论力学的知识,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首先是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必须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相关的公式和定理;其次是记忆能力,理论力学的很多知识都相似,但是不相同,锻炼记忆能力,可以避免学生混淆;第三要加强综合运用能力,只有将理论力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题,从而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以上三点作为学生重点要提高的能力,教师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方式。

4 总结

本文对理论力学的教学和学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教学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生硬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知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从学习上来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抓住关键点,死记硬背的方式依然有大量学生在应用,所以整体成绩不高,两极化趋势加重。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教授理论力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理论力学领域和相关学科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艾薇,侯作富,周思柱,冯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2009,(5).

[2]胡百鸣,龚相超.浅议大学物理与理论力学静力学的两个问题[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第5篇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学技能 理论课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队伍规模持续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许多才走出校园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大大提高了教师年轻化程度。作为一名刚博士毕业就踏入一线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不仅个人在面对陌生的讲台,会有紧张、不自信的表现,而且学生对于年轻教师也会带着怀疑、不信任的心态来听课。内因外因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青年教师早日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的困难。我第一年承担主要有《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对于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个弱项。第二年,随着《环境伦理学》、《环境医学》等新课程的相继开出,对我来说,更是加大了工作量和快速提高教学技能的难度。对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教学质量关是必须闯过的。通过本身不懈努力,我在2011年的教学测评中获得全系第一名的成绩,也申请到大一新生的班主任一职。在此,我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谈谈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理论课堂教学技能。

一、工科背景青年教师的特点

具有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不仅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训练,而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善于接收新鲜事物。能以较新的知识、较强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年龄优势,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告别学生时代不久,具有与大学生相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能较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拥有更多的共同预言,具有较强的学生亲和力。

同时,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于课程背景及应用等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青年教师从角色上进行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经验,如教学方法欠妥,对教学内容的与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到位。紧张僵硬、表现为不自信,背诵式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临场教学经验不足,致使无法将知识很好地转达出去,无法调动学生主动些。在理论分析上,显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性,课堂失去吸引力。

二、工科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

青年教师是现今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理论课堂教学能力又是青年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对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从一名工科背景青年教师的视角,探讨青年教师应如何进行理论教学能力的自我提高。

1.教学自信心的自我培养。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教师在讲台上所有的行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将是学生作为评判教师的依据。我曾经在授课过程中,做过一个课堂教学的匿名调查。当时有一份答卷我记忆很深,学生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害羞。这堂理论课已经是第二次接触了,我自认为很有信心,对课堂内容也把握得很好。但课中的确有过几秒的害羞的表现。一晃而过,本以为学生不会注意到这么短暂的表达,没想到这次调查结果却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进行自信心的自我培养。自信心与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教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会促进教师自信心的形成。精通专业知识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不能经常抱着商量或询问的语气和学生说话。一个合格的、充满自信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比较精深、坚实的专业知识。如果经常性口误,然后再说对不起,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看不起。要求对自己从事的学科能彻底吃透,并能整体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结构与学科体系等。此外,提高教学能力是增强教学自信心的关建。随着教学能力的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课堂教学自信心会一天比一强,教学效果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青年教师主观上出于紧张、不自信,客观上由于对新课程内容陌生、教学技巧缺乏等,在从教的头个学期采取的教学方式会比较保守。在教学内容上,一般采取完全遵循教材,教学方法上普遍是“填鸭式”教学,出现念书、背书的情况,或者人为地增加许多过难、过深的内容,其初衷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结果却事与愿违。我在讲授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再加上选用的教材是面对理科学生的,因此内容就显得尤为抽象。在第一轮授课后,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很低,对此门课程兴趣不高,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过于死板,学生对教师的学期教学效果评测也很差。归结原因,就是对课堂内容不熟悉,上课时,大多是在读PPT,再讲解前面读过的课程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此外,没有对教学内容事先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单个的知识点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前后贯通。

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第一轮授课时,碰到此类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中难免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在再次讲授这门课时,考虑在不损害课程必要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的前提下,不追求对理论的全面性介绍,而是尽可能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二轮授课过程中,将“对抗式”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使教师与学生同时从枯燥而单调的纯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能够将部分现实生活和环境规划或环境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事件和问题。改变教学方法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都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提高了课堂互动性。课后,学生在我的QQ空间中留言,对我的教学提出了赞扬,也大大鼓励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追求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上从容自如,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追求完善,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从容地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此外,青年教师要保证每堂课有充足的教学素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广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大的魅力。有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他的精辟讲授连评委也被吸引了。有人问他备这节课用了多长的时间,他说自己一生都在备这节课。我觉得这个老师说得并不夸大,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课堂积累素材,一生都在充实自己。厚积才能薄发,上课才能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才能魅力无限。

3.注重教学教态,营造良好气氛。

课余期间,我与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请他们讲讲对教师上课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教态看得非常重,认为课程是否吸引人,是否有趣,内容并不占据很重的分量,最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如果一个教师一堂课下来就只有一种声调,即使课程的内容多么重要,课堂反应也不会很好。我认为,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是主要演员,在镜头面前,一些小小的毛病都会被放大。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需要精神饱满,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课程的内涵,表现出本课程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想获得预期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服装

教师的仪态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从进门一开始,学生就会打量教师,此刻最先熟悉的就是教师的仪容。教师的服装忌讳过于刻板,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特别严肃,课堂气氛会变得凝重,会使学生不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互动环节将受到严重干扰。因此,教师的服装也应该更加“fashion”,虽然不能过于夸张,但在款型、色泽方面可以选择轻松型,平易近人型的。从开始就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在上课铃声过后,教师可先用眼神跟学生交流,全班看一遍。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多在玩手机的,在吃东西的,在聊天的学生慢慢就会被这无声的指责而正襟就座,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有了些许进步的时候,你用赞许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当学生因为胆怯慌张而回答不畅甚至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用热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则会使他气定神闲、滔滔不绝。眼神是教师授课的好助手,教师切勿在授课过程中,埋头苦干,不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3)表情

没有人喜欢对着一个面无表情的人一两个钟头。一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其课堂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表情刻板的教师,自然地拉大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称这些教师为摆师威。现在的学生都是有个性、思想活跃的,想与老师交流沟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神情凝重,那么课堂气氛会如一潭死水,水波不兴,死气沉沉。而作为青年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与自己年纪相差无几的学生进行顺畅的交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增进师生情谊,活跃课堂气氛。在谈笑风生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教师教得兴致盎然,学生学得余味未尽。

(4)语调

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音量的轻重都会直接影响语言的感彩。在一次跟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提到有位老师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语调,觉得不够有激情,乏味。然后我开玩笑地跟他们说:“如果特别有激情的教师,你们也受不了吧。”学生马上表现得很有感触。有位老师就是激情过度,导致学生耳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特别累。因此,教师说话的语调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跌宕有致,一咏三叹,引人入胜,那么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5)动作

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恰当的动作、手势,必然能增强说话的力度,渲染课堂的气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理解。譬如在指出物件大小的时候,用双手来比划,把平面的东西马上变成了立体的,增加了课堂的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科青年教师除了备课充分,调整心态外,还应在课堂上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调动全身各种器官,积极运用诸如眼神、表情、语调、动作等教态语言。那么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这些将是促进工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牛志成.关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1).

第6篇

【关键】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行为习惯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管理的更新,产品的结构调整,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职业教育需要在方方面面面进行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就业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企业的第一线培养出合格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良习惯。父母给予理所当然的享受型思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能吃苦耐劳、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技术,这个学校一定就好,这种学生一定就会受企业欢迎。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看着一个人的技术的好坏。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等等,已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技术过硬,其它综合素质也过硬的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喜欢,必然使职业学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之间的相容性

职业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强调实用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混乱,导致内容繁琐,理论教学时数偏多。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熟悉,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所以,用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大舞台。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舞台更具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舍弃一些理论上不必要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有兴趣、有益的课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专一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业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更增强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使职业学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就业大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呢?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就很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现实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一直没有就业经验,并不是不具备就业的实力,而是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就业的现状或过高地强调自己对首次就业的期望值,还有些是缺乏起码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处于就业等待的迷茫状态。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一直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效果却不好。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消除他们内心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惶恐。最终导致错误的择业又失业,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列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总而言之,社会是不断得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适应。在将来,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职业学校需要改革,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为自己赢得市场吧,赢得机会。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作者:李强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生本管理;“原点”

一、生本管理与中等职业教育

1.生本教育与生本管理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是在7年前,由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生本教育的宗旨是要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强调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管理是实现生本教育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

2.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生本管理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贫穷”特征:一是家庭的“贫穷”,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都比较低;二是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贫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中的弱势,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心理上的“贫穷”,经过中考的失败,无疑给不少中等职业学生本已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各方面低人一等。这些“贫穷”特征最终在学生身上体现为行为习惯差、意志力差、厌学,对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与措施表现出很大的逆反行为。

(2)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生本管理

针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生本管理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是再有效不过的了。生本教育与管理的实验早已经在广州、澳门、香港等地方的学校(包括中等职校)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三大素质教育实验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生本管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学校或教师“师本管理”观念的转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被我国教育界奉为金科玉律的传统观念――师本管理,而师本管理与生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在学生管理活动中是以谁为中心,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生本管理的推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过去的“师本管理”观念,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全面推行生本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或促进学生真正摆脱“贫穷”,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自爱,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三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中等职业教育生本管理的“原点”

1.生本管理的“原点”所在

既然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生本管理”已经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这一学生管理的创新活动呢?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我觉得关键是找准中等职业教育生本管理的“原点”――即生本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并以此目标作为我们生本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强调教育从“原点”出发,实际上要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方向不定准,无论方法如何敏捷,如何洽意,只是行错路,究竟不能达目的地。”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判断中等职业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相应的教育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生本管理的“原点”就在于: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脱“贫”致“富”。“贫”是指前述学生的“贫穷”特征,“富”则指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一“原点”的内涵是与当代大的教育“原点”相一致的,也与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统一。

2.立足生本管理“原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相当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推进生本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各种比赛中所获得的荣誉以及学生的成绩和就业率等,这就违背了生本管理的“原点”,没有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人性,更没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脱“贫”致“富”的目标,当然也不能称之为完全的素质教育,依据上述有关生本管理“原点”的理论,结合实践,我觉得立足生本管理“原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大致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管理方面。首先“尊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也是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的根本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防止一味把“生本”技术化、机械化,要注重生本的引领作用,使其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又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切不可嫌“贫”爱“富’,要承认并尊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贫穷”的事实。第二,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要多渠道、多方法来判定,不能再仅靠几张卷子来确定学生的成绩。可以引入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相关内容,如课堂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课后实验和作业的完成等,学校要给与教师成绩评定充分的自,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三在学生毕业成绩认定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只要学生修完毕业学分,即承认其毕业资格,时间上可以适当提前或延期。多年来成功推行的弹性学习制度充分证明了其良好的效果。这些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都是符合充分尊重全体学生人性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脱“贫”致“富”。

(2)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立足生本管理“原点”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除了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外,还应注意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第一,学生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相比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看重自身民利的实现。因此,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到制定的内容,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召开全班或全校同学大会来讨论或决定相关管理制度。这也是学生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另外,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第二,学校活动的多样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贫穷”性,仅靠刚性制度的约束,想要让他们从入校开始就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自觉地学习和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活跃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发展,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也是充分尊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性的典型体现。第三,积极推进成功教育,所谓成功教育,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使他们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相比于普通高中学校,在为学生搭建成功舞台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进成功教育,让全体学生感受成功,体验人生的价值,真正最大限度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全体学生脱“贫”致“富”。2009年5月,“成功教育”现场推进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足以证明“成功教育”是立足生本管理“原点”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迎接挑战,共创中等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立足生本管理“原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就给广大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主要有:

1.传统“师本观念”向现代“生本观念”转变的挑战。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师本观念”,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贫穷性”特征,学生的人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进而造成了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贫富”两极的分化。

2.由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挑战。要将上述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本管理“原点”的有关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领悟其中的主要精神,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各班级以致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从教学管理和教育管理两大方面,开展一系列以最大限度促进全体学生脱“贫”致“富”为目的的教育改革试验和推广活动。

3.营造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氛围的挑战。所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人员应与教师一起,营造有利于立足生本管理“原点”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校本管理,充分给予学校足够的改革空间,在人、财、物上要大力支持;学校应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向勇于改革实践的一线教师倾斜,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脱“贫”致“富”,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本管理的“原点”所在,只要我们立足这一“原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我们必将迎来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2-10.

第8篇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科研教育部,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 继续医学教育对于促进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等诸多特点更是体现了这种作用。正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来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显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关键词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0-02

[作者简介] 李丽(1972-),女,辽宁盘锦人,科研教育部部长,本科,医学卫生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以及职业转换需求,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模式。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无疑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对于促进我国医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了解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就能够进一步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1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1.1.1教学目标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而医疗事业的进步无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多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并且培养对象相对封闭,这显然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而继续医学教育则能够针对社会需求,制定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学习需求。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方面反映出实用性和多样性特点[2]。

1.1.2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能够是医学专业的各种前沿技术和理论,也是各个分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特点具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初步了解当前医学行业的前沿知识,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1.1.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继续医学教育主要针对的教育对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了医疗系统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包括了很多想要了解医学知识或者保健知识及技能的社会群众。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就显得相对广泛,受教育对象由于其个人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差异,在继续医学教育时,相应的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素质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升受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这点上来看,针对不同的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也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4]。

1.1.4办学实体的多元化 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实体机构相对较多,比如现在全国有三十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组织机构,而且涉及到各种医科院校和防疫部门以及医药卫生组织也构建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甚至包括在医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也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实体有助于为社会各类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医学教育服务,从而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整体综合素质[5]。

1.2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医学专科院校提供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学生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学教育的结束,相反这才刚刚开始,而后续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就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对前期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很好的补充。并且继续医学教育其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和功能能够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因此能够更好的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6]。而医务工作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这对于环节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提升社会和谐度同样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遵循两级管理机制,分别是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级继续教育委员会两种。作为上级领导和质量监督的权威组织,通过下设针对性的办事机构实现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管理,从而让继续医学教育朝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有效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在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上级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继续医学教育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并对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过程和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管理,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

2.1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第一在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时,需要提醒项目申报的重要规则,包括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和编号和内容以及所授学分都不能够被改变,因此申报方对其申报的项目内容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能够随意更改,从而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7]。第二,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被批准之后,要求主办单位在进行招收学员之前,需要经过本单位主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并确认之后才能够对外招生公告,并且责成项目管理人员监督、核对招生通知上的内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比如项目内容和名称是否和申报一直,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充分监督控制,这样就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质量。第三,管理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监督项目按期举行,并且要求有专业人员负责教学秩序,让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实施,从而保障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教学质量[8]。

2.2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开始不断普及,能够应用在各种行业中,对此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信息化系统的推进实施同样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的效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应该以项目为单位,并将每一个项目涉及到的申报、批准和学员信息、项目开展和证书办理以及各项学费等诸多信息内容都统一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基于网络模式下的管理,对各个使用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查询,从而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效率,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还能够有助于纠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2.3做好项目督查工作

项目督查工作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否按照申办内容开展教学;第二,是否按照标准授予相应的学分;第三,教学环境和学员学习现场进行调查监督。通过这些内容的监督调查,对于不符合标准需要督促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给予落实,从而强化了项目管理,并且提升了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

2.4完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必须要参加项目涉及到的各项课程,经过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授予相应的学分。而为了督促学员学习,考勤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项目教学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负责考勤工作。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上,可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发放项目评估表,然后到课程结束之后,收回这些评估表,然后对相应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这样不仅完成了项目教学的质量评估,同时也完善了考勤制度。

2.5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学分证书

学分证书能够代表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办理学分证书就需要项目主办单位根据招生通知和学员名单,并有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同时核对教学实践,并根据具体学员成绩,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授予学员学分,并提供证书,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发放学分证书的严肃性,也能够体现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方面的权威性。从而有助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医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优秀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和技术学习都是一个长期且不断进步的过程,对此医务工作者只有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的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才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参考文献]

[1] 白琳茹,郭晓霞.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的实践效果及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1(1):88-89.

[2] 万宝俊.立足自身优势 多方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1-122.

[3] 黄河清,陆顺意.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75.

[4] 方华,宋咏堂.继续医学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

[5] 黄榕权,谢燕清,龙捷.医学成人教育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3(12):138.

[6] 阎敬华.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5.

[7] 张锐梅.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10(4).

第9篇

[关键词]人本原理管理原则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的是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学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人本管理强调人的核心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本原理也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院校是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以及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科学态度,人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学校一切活动都是由人而展开的,也是为人而开展的。因此,学校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首先,院校是一个集体,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论是院校还是任何团体,人本管理的内涵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情感为纽带,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团结、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第二,处理好领导、部署主导的关系,在自觉自愿实现自主管理,创设和谐愉快、健康向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管理氛围;第三,尊重每一个人,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具有各种差异的个体得到整体提高。

一、院校管理教育中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1.人本原则

人是第一资源,因此,一切管理都应该以做好师生的工作,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为根本。挖掘潜能、积极进取,创造一个使教师、学生热心工作,心情愉快,关系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使个人价值得到发挥,这就是人本管理。

2.激励原则

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是不够的。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而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院校管理中不仅要满足大家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大家的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这是激励原则的根本含义。

3.目标原则

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目标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趋向目标,目标完成满足需要,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应对下属,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潜能。

4.民主原则

主要特点之一是自主性,即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实行“群体决策”,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判断误差,综合大家的知识、信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案,有利于找到满意的决策方案,从而更好地承担任务,通过集体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确立的目标为大家接受,井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尽心尽力地工作。

二、工作中贯彻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需要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大家的需求结构,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需要,因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积极性的源泉,个体需要产生以后,井不一定都产生动机,但是人的需要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其中有优势需要和非优势需要之分,而只有优势需要的满足才会转变为行为推动力。因此,要努力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能满足大家的优势需要当然,人的需要,有正当的需要,也有不正当的需要管理者对部署正当的需要尽可能去满足,对不正当的需要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2.实行民主,树立主人翁意识

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主体,要保持同志式的合作关系,正确认识被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主人翁的地位。有重大决策,有权审议管理措施,有权监督领导,可以提出建议或批评意见。因此,建立民主管理体制,应广泛征求意见,有计划的执行实行民主检查,充分吸收反馈意见,对其执行的结果进行集中总结,从而充分利用大家群策群力地把单位管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合理组合,量才而用

对教师的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选好人、用好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充分去了解,要能敏锐地发现人才,井做到才尽其用,避免大才小用或小材大用的失误。

4.协调好关系,处理矛盾,创造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