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0:23
导语:在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在教学中,法制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而言,初中在法制教育的方面更注重的是学生在高考的考试中的应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随之提高标准,对教材的改革与对法制教育内容模块的增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由于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法制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总会出现片面的高唱法制教学的目标。还由于政治教师只是一味地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对法制教育这个模块的认识不够深层次,对中学生的受教就不够深入,就不能完整地将法制教育目标予以明确传播。初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许多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法制教育知识也只是局限于其需要应试的部分知识,这样会使得学生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而断章取义。
1.2教师自身法律素养有待提升且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教师资源是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劣,决定其教学的观念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层面不同。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尽管其意识到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的传授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素质的局限。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在对政治老师的选用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法律课程培训和法律专业背景的限制。由于这种门槛过低的低标准要求,使得法制教育无法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得以切实有效的执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政治教师所传授的法制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疑惑和问题,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对学生扩展其法律本身的知识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其真正的意义。
1.3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尤其是学校对学生在法律知识上的普及程度。由于初中在教学方式上的陈旧,使得其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够完善法制建设。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学校都是通过书本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讲解,而现在的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不一定能跟得上时展的潮流,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并且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的积极性,一味地生拉硬套不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吸收。学生在明确了课本上的法律知识之后,只是停留在应试的记忆阶段,并没有深层次地理解。
1.4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在我国,政治教材的内容不够充裕,只是向学生传授部分法律知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体系弱化,知识点的罗列不够明确。其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搭配,不能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理解,不能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使其不能够很好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推进社会整体的法制建设。
2对法制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提升政治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观念
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制教育,首先就要提升政治教师的法律素养,只有教师的政治素养提高了,才能够对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政治教师教学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其对课程的深度挖掘上,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知道,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对法律知识得以最好的理解与吸收。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能够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规模性的扩建。这就需要其在选用政治老师的过程中,选择具有专业法律性的人才,或者,学校对自己的老师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养,使其能够在法律专业有一定的建树,能够使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思想意识领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2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其行之有效
教学方法,是对教学任务的一种完成手段,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记忆,不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但是,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力,比如: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做互动游戏,模拟法庭等。
2.3将法制教育的内容丰富化,完善法制教育
由于我国在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单一,许多时事政治无法及时载入教材内,就会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轨的现象。其内容的单一性,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丰富政治教材中对法制教育的内容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政治教材内容的科学化,是对现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而来的,能够将其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并且丰富化、多样化,以便于学生能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帮助其记忆。
2.4坚持以学生为建设发展的根本,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
在初中的教育中,学生是其教学与培养的主体,一切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要围绕着学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凭空臆造。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进行科学地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挖掘,保证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实践当中去,科学合理地对教学体制做一评价,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转换教学方法的使用,灵活运用教学的方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法制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推动法制的建设进程。
3结语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对策
一、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经不起诱惑,容易被社会不良习气误导,从而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近期播出的《天网》、《第一线》等节目中看到:2010年2月发生在湖南石门县的抢劫杀人案,4名嫌犯只为抢劫26元钱而致16岁中学生死亡;2011年2月3日发生在河南商丘的金店杀人抢劫案,4名嫌犯手段残忍,杀死看店的女子和其13岁的孩子,洗劫了金店价值40余万元的金银饰品。这两起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是青少年,其中最大年龄23岁,最小的只有17岁。2011年4月,发生在陕西铜川的一个专门敲诈商家索要保护费的犯罪团伙被警方打掉,团伙14名成员中有7人是“90后”,最小的也只有17岁。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百度文库中《青少年犯罪率》的资料显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率2011年为5.38%、2012年为8.12%、2013年为4.28%、2014年为7.05%。前三年未成年人平均犯罪率为5.93%,青少年平均犯罪率为24.04%。全国各类校园伤害案也时有发生,中职学生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是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二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三是犯罪方式团伙化;四是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绑架、、伤害等几类。
三、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 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等。
2. 客观原因在于:家长过分溺爱和急于求成带来的负效应;父母离异造成感情上的偏执;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道德教育滞后;法制教育欠缺;学校与家长缺乏一定沟通;文化环境带来的诱发因素等。
中职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时,却对社会时尚有着较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中职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都是所谓的“跳”学生,成绩也差,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考上高中而选择职业学校的。他们同时面临着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压力、以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往等问题,从而引发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对未来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如攻击性、冷漠、固执、焦虑等,此类不正常行为往往是引发违法犯罪的原因。
四、中职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技能,轻德育。职业学校进行“订单式”教育,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培养学生,对中职生的期望值比较低,技能以外的各方面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进课堂迄今没有得以很好解决,有的学校法制教育开展得非常薄弱,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
2. 法制教育简单化。首先,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去抓。法制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安排,顶多是找个人作报告,或者办个短期宣传栏,搞几次活动,办几次讲座。其次,重形式轻内容。形式缺乏新颖性、生动性,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特点来设计,直观性、案例性和参与性不强,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而是照本宣科,搞生硬的说教,没有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实际以及中职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思想状况相联系,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研究不够,引不起中职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最后,有的学校未设法律课,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人才,也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或制度。
五、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对于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得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重任。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敬业与诚信”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而最大的诚信莫过于对法律的遵守。
法制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法律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政治进步和社会秩序的长治久安。职业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注重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宣传法律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加强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转变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社会风气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分辨率低,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要设法转变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低下,法律意识单薄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理想,向往和追求美好、文明、崇高,远离黄赌毒和暴力、虚荣。
青少年学生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 法制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中职学校应改变“重技能轻德育”的理念,建立相应的法制教育制度和机构,使法制教育纳入中职教育的总体序列,让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2. 营造法制教育环境。中职学校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首先,应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同时要强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争取社会支持,公检法机关、街道办、居委会相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 改革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是通过宣传讲解现代法律,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信仰,在学习和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维护法律的思想感情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应该成为被社会忽视的群体。特别是我们西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最大化地创造条件,使社会、学校、家庭各方携手开展预防措施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建功立业,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 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16(6).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需求;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74-03
一、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方式
1.调查的内容与目的。本次调查问卷是由调研组成员共同设计的,共涉及提问19个,其中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5个、需求人数和岗位问题3个、需求能力和课程设置问题8个、素质要求问题2个、综合性问题1个。
通过调研力图调查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对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及所占比例,为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系统培养了现代职业的教育观,能力递进的课程观,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全面质量检测的评价观。
2.资料来源。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单位发放问卷,与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并把答卷当场提交上来。我们在2013年8月,通过邮寄调查问卷以及登门访谈的方式调查了67家企业,范围包括全省9个地州市。由于想做更有针对性的调研,访谈及问卷对象都是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经理或直接访谈问卷调查总经理,有独立人事权的企业或部门一家一份,不重复发放问卷和访谈。
3.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共发放问卷67份,收回问卷67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达到98.5%。调查结束后,我们对66份问卷使用EXCEL系统,对有效问卷的数据和总数分别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得到了可供做进一步分析的数据报告。
二、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果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本次调查我们涉及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访谈调查人的职务、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对中职生的用工情况包括以往招骋的频率和中职毕业生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一)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和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这样的答案会反映更真实的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旅行社的人才需求现状。本次调查的单位全部都是旅行社,包括国营单位、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个体及私营公司等。
1.调研企业分布符合学生就业分布。从企业规模看,100人以上的大型旅行社占4%,51~100人的中大型旅行社占15%,16~50人的中型旅行社占44%,6~15人的小型旅行社占30%,5人以内的微型旅行社占6%。从所占比率来看,基本吻合目前旅游业界不同大小旅行社的所占比例,但中型旅行社以上的所占比例稍多,而这些旅行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更多,这也和中职学生就业分布相吻合。
2.旅行社用工现状。这些旅行社中,有个别旅行社不招收无工作经验的应届中职毕业生,所以在中职校园招聘的频率为零。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就没有中职学历的员工,有些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别的旅行社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然后跳槽来到此类旅行社,所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没有一家旅行社是完全没有中职学历员工的。但是,中职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比率在50%以上的旅行社一家没有,大多数旅行社中职学历员工都在20%以内。
在访谈中,有不少旅行社表示旅游行业人才缺口较大,再加上旅游行业本身的不稳定因素,人才跳槽现象严重,所以很多旅游企业在要求员工有一定学历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文凭的要求。跟大学生相比,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进入旅行社后,马上可以从基础的工作做起,而且中职生的自我定位相对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稳定,更能适应这个行业的环境。
有些企业表示,旅行社对用人的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学历的高低则与工作部门或性质有关,中职学历的员工只能从最基层的岗位进入企业,而且中职生受限于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所以常常是在基层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自我提升能力有限,无法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所以,不少旅行社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并为愿意提高学历的员工提供各种政策便利。
3.旅行社需求人数和岗位。在需求人数上,各旅行社都不一样,有的从不在中职校园招聘,有的每年都去招,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间断性的进行中职校园招聘。在提供的岗位上,100%的旅行社都选择了导游服务岗位。旅行社纷纷表示,导游岗位是旅行的基层岗位,是人才的蓄水池,是人才的摇篮,先在导游岗位做几年,然后看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再转向其他岗位。
在访谈中,只愿意向中职生提供导游岗位的旅行社也表示,他们希望员工不仅仅只掌握导游服务技能,还需要略懂计调和外联的知识。导游需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如果完全没有计调操作和外联销售的能力,也会在工作中受阻。
有部分中型、小型、微型旅行社向中职生除了提供导游服务岗位以外,还直接提供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其中外联岗位选择的比例稍多。他们表示客户是旅行社的生存之本,无论有多少好的导游,有多少好的产品,都需要通过向客户销售才能获得利润。而有些旅行社摒弃一个计调设计所有产品的传统模式,把计调的传统工作拆分并融合部分外联工作职能,设计新的计调岗位,这种计调岗位需求量非常大。
4.校企合作方式。在与学校合作方面,大多数旅行社都选择了企业讲座、提供双师师资培养和建立实训基地,暂无旅行社要求订单式培养。94%的旅行社都愿意或者视情况而定,向中职学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只有4家旅行社不愿意提供岗位。问及原因,也只是因为目前旅行社人手足够,不需要增加实习生而已。
提供实习岗位的旅行社,有的会支付部分用餐、交通补贴,如果在实习工作中进行带团服务,会按日支付导游津贴,进行外联工作,有销售业绩,也会支付一定报酬,但绝大多数不会提供基本实习工资。
(二)对中职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课程设置建议情况
1.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在专业基本能力的选项中,普通话一项是所有旅行社都选择了的,这说明对于旅游服务行业,准确、清晰的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其他选择比率较高的还有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礼仪,而选择比率较少的有湖南旅游资讯、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分析、汉语言文学和旅游概论,其他选项的有旅游英语、客源国知识,因不同旅行社的业务性质,选择也有侧重,一般来说,有出入境业务的旅行社比较看重这两个方面。
在专业基本专项能力的选项中,旅游资源、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其他地区、国家旅游拓展认知能力、文书撰写、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旅游资源依法管理能力、旅游相关行业依法办事能力等选项选择率较少,主要是因为这些选项和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工作关联度不太高。
这两个方面的调查还体现出一个问题:专业基本专项能力是专业基本能力的拆分,可是旅行社认为很重要的普通话,分解成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规范朗读能力和规范说话能力后选择的就大为减少。又如在专业基本能力中选择较少的湖南旅游资讯,分解成酒店住宿、餐饮、交通业务知识、旅行证件业务知识和旅游地图阅读能力后,选择率大为提高,90%以上的旅行社都勾选了这几项。
在与旅行社从业人员访谈中,我们得知,有一些能力虽然内容一样,但表述方式在学校里、学术上的和实际应用上不一样,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教学标准开发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实际,争取直接对接,达到零距离就业模式。
2.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在岗位核心能力中,所有的旅行社都选择了讲解能力和带团服务能力,89%的旅行社选择了计调能力,94%的旅行社选择了外联营销能力。但是,哪怕是没有选择计调能力和外联营销能力,在核心专项能力的选择中,也会选择部分计调和外联对应拆分的专项能力。这说明此四项岗位核心能力是几乎所有旅游服务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只是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而已。
3.职业拓展能力要求。在职业拓展能力的选项当中,根据旅行社的不同规模、不同主营业务,有不同的选择。小微型旅行社希望掌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景区服务等拓展能力,中大型旅行社需要具备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旅游票务服务等拓展能力,有出境业务的旅行社还希望具备海外领队的拓展能力,但是没有旅行社选择酒店服务能力,活动策划、景区服务选择的也比较少。
4.人文素质拓展能力要求。提升人文素养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此项选择上审美艺术、信息检索、饮食文化、企业管理等选项选择的较多,这也和职业有一定的关系。
5.素质要求。各旅行社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比较多,选项中勾选的比例也比较高,例如沟通协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执行力、团队协作、诚信、挫折应对、学习创新能力、情绪控制等,这些不光体现了个人素质,也体现了职业道德。
在访谈中,不少旅行社都表示,社会在发展,工作内容也常有创新,有一些专业技能欠缺,可以慢慢学。但是,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潜移默化、难以改变的,希望学生在学校里能培育良好的素质。
提到在招聘时看重毕业生的什么方面时,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选择综合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个人潜力、品德等,没有旅行社选择学校名气,这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三、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一)课程框架建议
1.明确定位。我们首先要明确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旅行社,为旅行社培养从业人员。我们可以将旅行社的人才需求分成若干个职业岗位,如分成导游、计调、外联营销等岗位,以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出发点安排课程或进行专业细分,分解出适应这些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的辅助能力,然后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
2.在观念的改变上突出行业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中职教育而言已经滞后了,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得不充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代的旅游职业教育应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不要按知识逻辑来构建课程,要以旅游服务人员需求为核心,明确旅游企业需要什么,旅游服务人员缺乏什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3.在培养计划上突出层次性。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分成三个部分: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中职教育课程划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训练两类课程。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由文化基本素养教育向人文素质拓展训练递进。人文素质培养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既要关注让学生获得与相关职业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行动能力,又要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训练由基本职业能力向岗位核心能力再向职业拓展能力递进。
基本职业能力属于职业入门教育,包括旅游概论、旅游英语、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汉语言文学、导游基础、普通话、礼仪、湖南旅游资讯等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基本规律和通用标准。
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定位的岗位是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外联岗位,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讲解能力、带团服务能力、计调能力、外联营销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旅游服务情景英语、旅游票务服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旅游电子山谷、户外拓展、会展服务、海外领队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从基础到实践的顺序,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教育,二年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三年级完成专业素质教育和实习实践,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课程内容和方法建议
1.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能力递进原则。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荐的教学框架。在课程标准设计中,打破按教材、按知识逻辑设置课程的传统,把岗位需要的能力提取出来开设课程。例如:带团服务能力课程是提取原导游实务课程、模拟导游课程和导游基础课程中与导游服务有关的能力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以导游带团的八个流程作为能力递进主线,只有掌握了上一个能力,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流程。
2.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全包”的方法,打破传统的通过单一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性的直接效应使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就能很快找到工作岗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
突出教学做合一,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鼓励教学相长和学生互相学习。例如,在带团服务能力课程中,接站服务我们设计了一个迎接工作的训练项目。在这个训练项目中,学校到所在地州市的机场、车站、码头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位学生分别模拟全陪和地陪,一部分学生模拟游客,辅以接站牌、导游旗、行程单等道具,完成迎接工作的模拟。
要把作品设计作为教学载体涉及的重要环节,广泛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案例、工作项目、典型产品,丰富教学素材。在旅游计划用于调度课程中,专项能力成本核算就需要通过旅行社计调单和湖南旅游资讯资源库,做出价格表这样的作品。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正处在形成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这说明我国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不健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也为今后的法制教育敲响了警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园里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互相攀比、强调个人利益,追求物质轻视精神文化等等,都影响着一些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功利化,物质化,有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他们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冲击。这些都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更有甚者不惜触犯法律。
(二)缺乏法制教育传统
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法治被人治长期代替。封建社会结束以后,我国便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国以后相当长一部分时期国家的主要任务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忙于政治,此后又经历了的冲击,直到党的十五大才明确提出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法制教育也很缺乏,法律意识很难深入人心,法律信仰难以树立,这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
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校往往偏重德育,而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想用德育来完成法制教育,这样往往收效甚微。在大学里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教育也只是占其中的小部分。对于之前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的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仅靠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很难提高其法律素质,更别说法律信仰的树立。而且这门课程也主要是由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来教授,让非法学专业的老师来对法律知识很零散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无疑是给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打了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
法制教育在大学里不仅重视不够,而且教学方法也很单一,大部分只是重视理论的灌输、课堂的教学,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难应付,药家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取单一的理论灌输,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考试也只是老师划范围,出了考场就忘记了。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就无从树立。这种知识性的灌输式法制教育方法也是影响法制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如何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是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内在的思想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法制素质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一)转变教学理念
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视不够。在大学教育里,一般比较重视德育教育。要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对这种教学的理念有所转变,改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切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法制教育,其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必须加以改善。积极推进法制教育,逐渐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而慢慢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信仰,引导大学生追求法制精神,追求公平正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法制教育一般缺乏实践性,较多的局限于课堂的法律知识的教授。这样不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往往事倍功半,差强人意,这种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必须加以改正。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的传授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期间,教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热点以及大学生身边的一些法律问题,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是教育了学生怎样使用法律,这就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的实践性很强,除课堂教学外,法律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比如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请资深法律专家现身说法,以及模拟法庭和组织社会法制宣传等等。引导大学生学法用法,让其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
(三)加强教师相关素质的培训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相关的素质。大学的法制教育一般主要是由非法学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来教授,而老师的法律知识也相对比较缺乏。越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越是需要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的老师来教授,让思想政治的老师来代替,其教育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之前,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培养老师的法律素质和法律信仰,这是必不可少的。
(四)加强法制宣传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激发 求知欲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16-02
初中物理教学相对枯燥,在学生看来,物理学科学习的都是一些乏味的数据和理论。物理学科不同于人文学科那样让人学起来觉得非常有趣,需要记住的只是各种公式以及演算再演算的过程。枯燥乏味的符号及生硬的公式令学生在课堂上毫无兴趣,很多学生都会对物理产生一种望而却步的想法。怎样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令物理学科课堂活跃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初中物理老师关注的问题。而实际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物理教学的切入点,这成为每一个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并且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兴趣属于一种具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成为了人们力求了解不同事物以及从事某些活动的倾向,这样的倾向总是同相关的情感联系着。它展现了专心致志地用非常大的热情以及耐心,去看待和探讨某些事物以及某些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变。学习兴趣成为了学生对待一门学科学习、研究和探索的内在动力。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所有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初中教育属于一个人接受正规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及模仿性,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初中物理属于一门重要的应用及实践性的学科,对生活及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训练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及更强的学习动力。
二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策略
1.通过“物理情境”
“物理情境”指的是需要营造让学生可以进入物理教学氛围里的教学方法,就如一个好的故事或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令观众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初中物理教学要消除掉学生对物理课堂昏昏欲睡的状态,老师一定要制造一些恰当的,适合学生真实状况的情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美好、生动,让教学目的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制造出物理教学的艺术成效。“光的折射”就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里盛满水,水里放置一片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裁剪成的鱼,找几个学生通过各自的钢丝快速扎向水里的鱼,因为学生一直觉得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非常准确的,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下,自然产生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用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构成错误的判断。老师将泡沫片从水里拿出来,发现所有的钢丝都落在了鱼的上方,这时老师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应学习“光的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物理课堂的情境设计,只求简单,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难度降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共同参与,过于复杂,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起不到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作用。物理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融入进去,不然,学生会对老师的设计茫然失措。好的物理情境设计,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物理教学里,如果只关注对教材的照搬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使用初中物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如用拳头去击打石头,被打的是石头,可是为什么痛的却是手?为什么在同等面积的海里,一个人会沉下去,而同等重量的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钢笔可以吸进去墨水,而其他笔却不可以?很多学生对这些事物都有一些接触,可有的学生却完全不懂,因此,学生就会迫切希望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验进行演示,可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欲望。通过询问学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探究的兴趣,将学生的脑、眼、口、手全部都生动活泼地调动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通过老师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特点以及个人风格来决定的,并且老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风格主要包含了教学的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它体现出来的教学风格非常受到学生的崇拜及注意,进而加快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堂的应用性比较强,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及知识,所以老师的教学不可以像一般的课程教学那样过于乏味。老师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加重美感,语言要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性情活泼的学生,要运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激发起课堂的气氛,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建立学生的主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在教学时,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点人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做一个“配角”,不断指引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猜想问题,指引学生理论知识及实际相关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和实验中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建立起学生自主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应给予及时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升华。
5.作业布置和评改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没有作业的布置。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强调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要充分考虑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制定,并合理地采用评改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且认真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措施,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加对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物理学科,更需要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所以,物理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划、有目的地对学生采取培养兴趣、激发兴趣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找到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可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手段,精心策划教学程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发,进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佳.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
[2]俞裕.海岛农村中学高一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分析与改革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张家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金钥匙”――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4]毛技业、于卯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1.教育行业有着与其发展相适应的
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育职业的良心、教学作风等内容。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符合与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和其高深的学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学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程度;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和关键
教师的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行为改进等环节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树立高深的职业道德信念,要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之上更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1.摆正思想态度和工作态度
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内省”。通过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这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并引以为戒。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如此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还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话,有很多对教师的赞誉,可它们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实实的写照。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它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神圣,他不仅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千千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教师的职业又是无私的,它需要我们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适和安逸,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实践是科研的前提,为科研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教学科研是科研的源泉,为科研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视同仁,关爱学生
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有些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甚至以教师为榜样。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有事做时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恒心和毅力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选择性的爱护。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一视同仁。学生在感受教师关爱的过程中能够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也许会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从而大大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教育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言,文学禹.试论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法;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33-01
学法,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记忆、怎样对自己的思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自教和自学的能力。本着此目的,我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抓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着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背的习惯培养,进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论文。
一、建立常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语文学习常规》。学生的年段语文学习常规要求如下:
(1)备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课内课外,遇到疑难字、词,要自觉勤查勤翻,做到积极掌握、熟练使用。
(2)制定读书计划。
(3)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会勾、点、圈、划、批的读书方法。
(4)主动、专注、细心地听话。在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报告、听广播及平时交谈等听说环境中,训练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对方说话要点的能力。
(5)积极、主动、大胆的练习说话。上课发言,音量放开,不仅敢说,更要能说、善说,努力把要说的内容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地说出来。
(6)作业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作文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7)建立语文学习资料库。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一门学科感到兴趣,甚至入迷,就会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就会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文原本是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于一体,融天文、地理、历史于一身,将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课,我们必须运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手段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既全神贯注,又轻松愉快的上好语文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文言文后,学生对其中的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等四人的口才非常佩服,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向学生说明口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流之间的重要性,并向他们推荐杂志《演讲与口才》,同时我对学生要求,在班级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动分成了正反两方,找资料,想对策,在辩论赛中正反两方的同学表现都非常出色,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班中又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采访,并请校报的小记者们也参与这一活动,讲述他们平时采访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兴趣很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笔到”,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自建资料库的习惯
我要求每位学生学习自建“语文资料库”,并对学生“语文资料库”的目录作如下编排:
(1)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
(2)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习惯性误写字)。
(3)容易用错的词语、成语(同音或近音异义词语、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容易用错的标点。
(5)文学常识:①古代;②近代;③现代;④外国。
(6)文化常识:①称谓;②历法;③职官;④地理;⑤科举;⑥其他。
(7)中国名言、警句。
(8)语法知识:①短语;②单句;③复句;④句群;⑤病句。
(9)修辞知识(常见的12种修辞格)。
(10)常见的文言实词。
(11)常见的文言虚词。
(12)写作知识:①精彩记叙文文段摘录;②精辟论点集锦;③论据大观;④应用文。
准备好本子,编好目录,一个语文资料库就建立起来了,我会要求学生源源不断地往“仓库”里装“货”,平时学生自己见到的知识,就按资料库的分类进行整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检查。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向学生讲清写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讲解书写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钢笔字帖,每天让学生抽出时间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书法过关考核。并组织展览作业,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二)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篇,自然上口,便久而不忘。”可见诵读的重要性。但现在因为学生学的科目较多,忙于应付各种作业,真正读书的时间反而少了,诵读的习惯更加欠缺。因此,我首先从课堂教学抓起,在课堂上加强诵读的训练,课课必读,恬吟密咏,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通过读去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通过读去理解如何有条有理地去说明道理;通过读去理解如何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此外还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另外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特别是经典名篇,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带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增强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中学生价值取向与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受经济发展快慢、改革步伐大孝开放广度深度的影响,也受其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家庭物质生活状况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外界交往频繁,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反映出来的新情况也多些,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更为激烈,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就更大。内地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也比较封闭,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相对比较迟缓、淳朴一些。所以,沿海发达地区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许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意识,这是内地中学生所不及的。这些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地域因素,各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对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多侧面地为各地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加强价值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根据中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努力更新教育内容
中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其人生价值观念,一方面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又随自身的成长不断加以调整。这种现实状况是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不应只囿于抽象层面的指点和批评,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充分发展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倡先公后私,把国家、集体、人个利益有机结合,防止消极因素的发展和向不好方向转化。因此,必须更新价值观念的教育内容,把学校教育与群众性文明活动结合起来,寓教育与活动之中。利用当地素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发挥出自己对社会贡献的能量。
[关键词]医学生物 学法 记忆方法
[作者简介]郭建荣(1968-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02-02
医学生物学是职业卫生学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学好了医学生物学才能学好其他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卫生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医学生物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何在医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与记忆方法指导?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医学的发展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许多疑难病症需要用生物学的理论去解释,学生只有掌握了医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适应以后学习的需要。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学好医学生物学的关键。通过对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一些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多数学生对医学生物学学法和记忆方法缺乏认识。面对如此现状,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医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
二、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措施
1.依据教学大纲,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备课时就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在上课时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表达教学内容,重要的教学内容要带领学生看书,要求学生在书上画下来,仔细体会,加深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把学的知识与熟悉的知识结合起来记忆,可以提高记忆力。教师要根据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需要和医学生物学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思维、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的学习记忆效果明显提高。
2.利用插图和板图,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医学生物学教材中插图比较多,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插图内容,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插图有多种类型,有的图是帮助理解教材内容的,有的图是有助于记忆的。例如,通过带领学生看配子发生图解,一步一步地解释图解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配子发生的过程,比较和卵子形成过程的异同。
板图在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图简便易行,是老师随着讲述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一笔一笔地把图画在黑板上,逐步展现给学生。板图避免了所有的图像同时出现,给学生以层次清晰的感觉。板图合理使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板图与教师的讲述是同时进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强化,补充了教学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优化课堂结构,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来保证,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课堂结构,既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采取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设疑,引导学生解疑,使学生在领悟、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去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结构学生的学习很轻松,记忆也很深刻。
4.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际生活和医学问题。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后,让学生做关于人类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科学分析和解释。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人类正常性状的遗传和各种遗传病遗传特点。介绍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的临床症状、遗传特点、发病风险的估计。讲述如何进行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如何进行遗传咨询以及优生学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5.构建和谐课堂气氛,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愿意学,而且学得好。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新颖,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是积极的,记忆是有效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改变讲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
情感是影响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到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教师具有渊博的生物学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规范的教学语言、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尊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地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保障。课堂气氛是教学精神环境,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有重要影响。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心情愉快,教师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开动思维,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注意事项
1.注意把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和教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必须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学好医学生物学。学法与记忆方法要和教学方法相适应,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要融于教学方法之中。
2.注意把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应用于实践。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是一种学习技能,在给学生讲解一些学法与记忆方法理论的同时,还要把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的指导应用于教学实践。医学生物学知识抽象,需要理解的内容多。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提高。事实证明,理解是提高记忆的前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越高,记忆效果就越好,理解得越深,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3.注意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记忆能力有强有弱。既要注意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性指导,又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在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时,既有适合所有教学内容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又有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的具体方法指导。
总之,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和应用医学生物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会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侯仁珠.略谈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学习方法[J].学园,2010(5).
[2]潘善芳.重视高中生物学法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