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0:26
导语:在地理课的收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手语;肢体语言;做中学
手语(sign language)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形象、鲜明、明确、易懂、利于手脑并用的特点。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运用手语、手势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只不过一些人的表达不科学规范,容易引起歧义。为了交流顺畅,不妨借用科学的手语进行有效表达。恰当地运用手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把学生的理解转变成可以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学习过程,起到丰富课程语言、节约表达时间、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思考时空。这样,教师的教学更加多样丰富、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极具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还能够表达情感。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 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通过手语表达情感,可以实现“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手语是规范的交际语言。运用手语进行地理学习符合现代教学理论。手语作为人类一种美丽的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与空间智能。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主要由范畴组成,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运动智能是控制身体动作及灵巧处理事物的能力。手作为身体的一部分,能够与大脑一起表达感觉、想法和思想,能够使用工具,在地理课堂中操作、指图、描图、绘图。手势可以很好地表述地理事物的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还可以通过地图和立体模型将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空间位置关系等清晰呈现。可以说,手语为地理课堂教学与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只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任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已成为中小学生的普遍现象。课堂上想让孩子老实地坐着、认真听课,着实不容易,也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由“坐着学”到“做中学”的转变,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特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转方式,提高课堂教学魅力和自身教学素养,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未知充满激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笔者发现地理课堂要富有感染力,教师不仅要运用丰富幽默的口头语言,而且需要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手语、手势和肢体语言。因为很多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对动态的事物充满好奇,学生还可以透过手势或身体运动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运用手语表达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地理模拟,记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特征,找出地理分布,辨别地理概念,形成地理推理。学生使用手语或肢体语言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剧场、操作练习、模拟演出、游戏活动等,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得抽象的地理概念、特征、成因等外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过程,有效地进行学习指导、科学组织、发现“闪光点”、正确评价。手语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高课堂的活跃度,给课堂生活带来活力。
一、运用手语表达区域名称,掌握区域特征
手语来源于生活,许多手语的内容包含着对国家或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提取。例如中国的手语是“一手伸食指,自咽喉向下顺肩胸部至右腰部划一条线”(此是中国旧式服装“长衫”的前襟线,所以以此表示中国),印度的手语是“一手握拳伸出大拇指,拇指尖抵在眉心处”(这是象征印度妇女眉心的红点),埃及的手语是“双手五指并拢,手背向上,指尖靠近头顶部两侧,向下斜移”(这是象征埃及有名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澳大利亚的手语是“双手拇、中、无名指相捏,食、小指指尖向上,形如袋鼠头,然后向前微移,同时伸开五指,如袋鼠向前跳跃状”(这是因为澳大利亚代表性的动物之一是袋鼠),巴黎的手语是“双手食、中指伸出,指尖斜对,然后向上移动,模仿埃菲尔铁塔形状”(这是因为巴黎特有的建筑有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手语是“左手弯曲,指尖斜向左上方,手背向右;右手五指并拢弯曲,在左手旁连续从上而下划动两下,模仿悉尼歌剧院外观”(这是因为悉尼特有的建筑有悉尼歌剧院)等。安徽省的手语是“右手食、中指并拢,在左手掌心上作研磨动作”(这是以著名的“徽墨”来代表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手语是“双手上举,五指微曲,拇指和中指互捻,同时双手灵活转动,模仿新疆舞的动作”(这是因为新疆维吾尔族擅长舞蹈),南京的手语是“双手四指并拢微曲,手背向上,分置左右,作弧形向下移,最后双手指背互相紧贴,象征两坐山之间的平地”(南京在紫金山下,故以此手势代表),拉萨的手语是双手搭成^形(即房屋手势),然后左右分开,各握拳伸拇、小指,指尖向上如屋檐形(拉萨多寺庙,故以寺庙屋檐象征拉萨)。学生通过学习手语或者运用手语表达地名,将区域名称与地理特征建立内在联系,使地理事实与动作行为构成统一整体,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提取变得信手拈来。
二、运用手语学习地理术语,理解概念内涵
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它揭示地理现象的本质,是对地理问题的高度概括,是地理推理的前提。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许多学生无法准确掌握这些概念,经常出现含糊不清的现象。借助手语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记忆、理解与运用。例如《地球仪》中有大量的地理概念,运用手语可以表述如下。北极的手语是“左手握拳,虎口向上,缓慢转动,象征地球。右手食指指左拳虎口,表示地球上的北极”,南极的手语是“左手握拳,虎口向上,缓慢转动,象征地球。右手食指指左拳底部,表示地球上的南极”,赤道的手语是“左手握拳,虎口向上不动。右手食指贴在左拳中指骨节处,沿拳中间绕一圈,表示地球上的赤道”,经线的手语是“左手握拳,虎口向上不动,右手五指分开,贴在左拳上自上而下划直线,象征地球上的经线”,纬线的手语是“左手握拳,虎口向上不动;右手五指分开,贴在左拳上自左向右划横线,表示地球上的纬线”。这样,学生好像每时每刻都带着地球仪学习经纬网知识,对经纬线指示方向、形状、长度特征容易理解、运用。
三、运用手语或肢体语言,再现地理过程
1 当前中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原因探析
在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少学生在说悄悄话、有的在看闲书、有的在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分析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考试制度的影响
在不少地区,初中地理是作为一门考查科目在教学,学生在初二年级就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分值较少,部分地区只有25分左右,且这些分数是不计入中考成绩的,也就是说学生考得好差与中考升学是不相关的。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乃至教师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认识错误,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讲课方式陈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地理课程长期不受重视,无形中打击了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即对地理教学目的认识不够。地理教师极不考虑教学形式的创新,一年到头讲课方式一成不变,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1.3 地理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因为地理课不受重视,相当部分教学经费都划到了其他学科,用于地理教学的设备缺乏。教师来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地图,比起应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效果,地理课难免缺乏生动感。
2 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热情的几点措施
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1 把好入门第一关,上好地理第一课
对地理教师来说,这往往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如果觉得第一节课没啥意思,往后就很难再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在第一节地理课上我们可以讲地理课程的意义、作用,显示出地理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讲到让我们的学生觉得这方面知识很缺乏,他们就会有求知欲望。教师要用非常优美、流畅的语言,讲清地理学的概念、学科属性、在中学课程中的独到地位,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让学生学有所得,才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感觉自己有收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地理课上,可能有一些语数外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他们会对地理有兴趣,如果一旦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地理课能够学好,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并坚信地理课能学好,其他课程同样可以学好。并且这样的一种氛围可以感染周围很多人去获取成功。有一个初一新生,入学成绩不太好,我总是有意让他在课堂上回答一些估计他能答得出来的问题,然后对他进行表扬,每当这时,班里的同学会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因此而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对地理课发生了兴趣,半个学期过去后,他对家长说:“我现在最喜欢的是地理。”并且也把这份自信带到其他学科,总体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3 创设情境,强化刺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成功情境等一些情境,强化刺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形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许许多多的地理事物是具体和生动的,要彻底改变“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状态。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跨越地域、时空,将异域风土人情、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情境等实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自然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地去领略山川的雄伟绚丽、自然界变化的神奇莫测及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地理形象感和地理视野。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地理学奥秘的兴趣。另外,还应挖掘乡土地理优势,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物,去说明和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将学生引进科学的宫殿。
2.4 组织地理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有用的地理,我喜欢
“同学们,今年,我们乡的武朋飞同学考上了郑州大学,请同学们结合郑州市交通图为朋飞同学选择一条从火车站到校的路线。”这是学习“地图”时老师让我们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开放的民族。在古代他们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在近代又学习发达的欧美,正是这样,日本才能够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也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只有善于学习,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祖国才能富强昌盛。”这是学习“日本”时,老师给我们的启迪。
地理课上,老师总能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也总是能启发我们挖掘教材的内涵,认识到其中的哲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课,我喜欢。
自主的学习课堂,我喜欢
“同学们,看着本节课的标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问题的答案”;“时间到,请同学们展示学习效果”;“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
地理课上,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话语,这是三疑三探教学法,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设疑自探”,是让我们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决。“解疑合探”,即不会的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质疑再探”,是让我们向课本、老师挑战,提出新的问题,感受知识的升华。这种教学法,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做到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使课堂无闲人,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成功。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样的地理课,我喜欢。
多变的教学方式,我喜欢
“请问女同学,我们班女生学习好还是男生学习好?”“请问男同学,我们班男生学习好还是女生学习好?”“到底是男生学习好还是女生学习好?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竞赛吧。”
“话说两千多年前,一代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创造了一段佳话,流芳千古。今天,让我们也来个过关斩将,看哪组同学能胜出。”
地理课上,老师经常会结合内容,让我们开展男女生竞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开辩论会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人觉得不是在上地理课,而是在“玩”地理课,一堂课总是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这样的地理课,我非常喜欢。
开放的地理课程,我喜欢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这一节,我们上一堂活动课,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温室效应能带来严重的恶果:使地球上的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等。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在学习关于中东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那里的人们喜欢白色,为什么喜欢白色,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己总结回答,更进一步的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好地理解,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旅游愿望,告诫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看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培养后进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教学直观性。地理在字词的学习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对一些字词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
2.运用教学情境,让教学生动、有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地理的教学的时候,这种兴趣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如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就是在上课前多想了一下,才能收到意外的收获。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在关注他们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3.注重情感交流。学习差的学生,在班里总是被学生们排斥,在心理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生,所以,老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非常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将会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不断成长起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实际情感。
4.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所谓第二课堂教学,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讲课,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奥让学生进行热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达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知识,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下,调动列他们的积极性。
5.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理课中的地图是一个主要的信息媒体,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地图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唯一一个可以塑造立体空间的手段,因此,学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要想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就要改革作业制度,以前的地理知识,教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则不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作业制度,将学生被动写作业改为主动探究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的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60分为界限,不进行比较分数的高低,只是划分及格和不及格。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结业考试的试题的选择上,多选择一些基础知识,或者是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试,设计一些情境试题,对方位、距离、气温等进行自行查找,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探查能力。
关键词:课外实践;组织;设计;地理学科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开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课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不同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组织方式。
一、中W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开设意义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地理学习热情。
2.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单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如观察月相变化,课堂上无法完成,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进行。
3.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虽然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实践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等。
二、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设计
教师指导实践活动,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符合学生知识层次。地理课外实践课目标设计,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着重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联系,充实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2)具有可达性。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具有可达性或独立完成性很重要,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能力目标设计
地理课外实践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除实践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外,最主要是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从而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和增长才干。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应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注重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点拨。但要注意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挫伤其自信心或包办代替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品德,树立开放、竞争和创新的观念。
三、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1.实践内容的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学性。科学性要求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必须正确,活动形式要符合学生特点,知识性即在实践活动中能从知识、技能角度,使学生有所收获。
(2)富有趣味性。趣味性即课外实践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趣味和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自愿主动参与,没有趣味性效果不佳,其积极性也难以持久。
(3)应有操作性。内容选择具有可操作性非常关键,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则实践活动难以进行。例如,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观察出结果,不宜作为实践课内容。又如,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当地条件不具备,时间、费用等也不允许,也不能作为实践课内容。
2.实践时间的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时间拟定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观察星座应该在月暗的日期;观察瀑布应在丰水期;观察大潮应选择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等。总之时间选择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实践地点的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地点也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需因事制地,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实践,应选择一处可以统揽全山的位置。对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不能在低纬度。对交通、商业网点等考察则要多拟几处地点,才能进行比较、分析。
4.实践活动线路的拟定
(1)尽量缩短路程。先考虑怎样去线路最短,路线短可以减少途中时间和路途疲劳,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地点活动。
(2)避免走回头路。在实践课中以及结束返程时,尽量不走回头路,实践课上走回头路线会使学生兴趣全无。
(3)多观察地理事物。路线拟定除线路短、避免路途重复外,还应注意路线能够观察更多地理景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致,减少路途疲劳及乏味,利于增长地理知识。
四、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形式
1.组织方式的分析
(1)集体活动。可以吸纳较多学生参加,利于地理实践的普及,同时也为实践活动提高奠定基础。如观察地理景观,访问和调查乡土民情,旅行考察等适合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是地理课外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实践各个环节的机会,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集体的才干。由于小组活动最能满足学生的课外实践,其开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学校实践活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天文、气象、地质、环保等小组,可以定期开展不同活动,成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式的主力军。
2.M织过程的分析
(1)注重安全。课外实践课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有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以防范,做好实践课课前安全分析。
第一是交通安全。实践课开展中,会有或多或少的行程,特别是集体野外实践,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践服务工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实践场所安全。在实践场所学生独立或分组实践活动,形成分散状态,指导教师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也会存在潜在安全问题。要求实践活动前指导教师除布置好实践内容外,一定让学生高度注意安全,防范于未然;实践活动结束时及时进行人数清查,才能返回或进行下一环节实践活动。
(2)把握时间。一是缩短不必要时间。由于实践课以实践活动场所为中心进行,如果途中浪费大量时间毫无意义,还有可能延误实践正常进行。二是实践活动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但是时间不能放任自由,实践课和课堂教学都应有时间限制,让学生有时间观念,在有效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实践内容。
(3)分配人员。课外活动时,常常会分成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小组完成,每个人又分担不同环节的任务。就要求所有成员合作,每个成员都要负起责任。具体每一个成员分配什么任务,则根据人员个性差异分配,即因题择人,因人而宜。
(4)开展内容。实践内容的开展是实践活动准备的目的。内容开展可使学生获取地理课外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辩证地看待周围的地理环境。要求教师跟踪辅导,对自然地理的实践,如天文、气象等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观察测量,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记录观测到的天文、气象数据并分析总结、装订成册。对于人文地理、乡土地理的实践,比较适合大班、集体参观和访问等。但最后都要撰写小论文作为实践成果。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固定模式,就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各校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大,形式多样。各个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有认识、有设计、有计划、有操作、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褚亚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 余本祜,刘贤昨,张爱群.普通教育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
伴随持续深化的课程改革,中学生所面对的课程不断增多,学习地理的时间渐趋被压缩,但是,受教者所承受的压力却日渐增重。所以,施教者所面对的实际即为将受教者学习地理的综合水平不断提升于现有的时间,地理施教者就应当在对高效课堂充分明晰的基础上,将其构建。
一、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学地理施教者,唯有将理念更新,在持续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进而将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打造出来。将核心定为施教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引领受教者掌握利于地理学习的生活情景,掌握对其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在恰当的时候改革或者重组教材内容,将蕴含于生活之中本学科的课程资源挖掘出来,整合信息技术、时事热点、乡土地理及学科知识,将受教者的学习领域不断拓宽,将地理课程打造为开放形式,和受教者需求的多样化特征相吻合。将角色逐步予以转换,将教师的角色转换为课堂的引导、参与及组织主体形象,同时应当也是兼具相应科研水平的“学者”形象。备课充分,将各节课的授课目标予以明确,依据受教者学习实际及其心理特征,将学习地理形式转变,学习方式提倡研究式,注重引领受教者借助对地理知识自主探究进而将现实问题解决,将其对本学科的学习能力培养起来,彰显地理课堂的高效特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牵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将各异的授课情境创设于地理课堂,可以活跃受教者的思维,令其融入受教者的授课节奏,置于课堂互动环节,置身于快乐的课堂互动氛围。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便可以顺其自然的彰显出来,彰显课堂的高效性能。
比方说讲授《中东》章节,笔者将课堂导入设计为和“美伊战争”相关的片段,借助录像方式,为学生展示:基地出现起飞的战机,天空出现一枚枚导弹,北约的地面装甲部队在震耳欲聋的爆炸之声中挺进,近区的油井升腾起浓烟,借助上述震撼性极强的场面营造,将悬念呈现于受教者面前:伊拉克为何受到美国不远千里的攻打?除了美伊战争侵扰着中东区域,又有何种冲突将其侵扰?为何此处战火连续?由此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其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特征在被学生掌握之后,受教者自当明晰伊拉克受到美国攻打的原因。之后,笔者妙设问题情境:美国和伊拉克相距遥远,应当怎样运输石油资源?运输采取何种方式?要途径哪一些运河、海域及领区?之后,又引领学生探究中东地理方位及石油输出线路,由此水到渠成地将问题解决。
三、基于问题,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疑为学的出发点,课堂学习即为对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过程,学案编制需要以这一模式为基础,掌握课堂学习实质,对受教者对学习重点及要求掌握极为有利,从而令学习环节优化。师生经验及学习内容为课堂问题的来源,课程生成及教学预设为问题提出的两种类型。预设授课为内容难点及重点设置的基本来源,此外的一些学习内容则交由受教者自主探究自习。学生作业之中显现出的问题亦能够移至学案。各异的教学环节,设计预设问题方式及实现目的也是不同的,诸如筹备环节,预设问题就是为了将学生对授课目标的关注引起,创设授课情境,沟通新知及旧知,彰显学习重点。提出问题可以借助设问形式,还应当将分布示意图及纲要信号图表等予以填写。不管预设或者生成,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能够协调学生认知结构及文本知识结构,将学习过程优化,提升授课效能。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课堂中逐步引来了电教媒体的加盟,在转换时空、营造情境、创新思维、渗透情感等领域将传统教学的不足予以弥补,借助凸显的教学特征,令授课内容不断丰富,彰显出新型课堂地理授课情境的生动形象特征。电教媒体得到优化,高效课堂可以更好的将受教者的学习能力予以培养。比方说,讲授《欧洲西部》,笔者借助电教媒体,将与之相关的授课情景创设出来,伴随特定的音乐,学生眼前收获了一幅幅欧洲西部风光图,教师辅之以指导,受教者仿佛置身于富饶美丽的异域风光,生发出仿佛融入其中的情境,进而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被激发出来。
综上所述,不断深化地理授课改革,并逐步将相应的改革经验予以积累,但是,受教者应当明晰将中学地理课授课效能提升需要长期坚持,不过地理施教者需要积极进行课堂授课改革,注重对问题的发现,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及分析,发挥各自才华将问题予以解决,借助多效合作,汇聚多方力量,不断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授课效能。
参考文献:
一、精致设问,连续追问,激情引趣
课堂问题的设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来创设,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教学时,教师连续追问,提问语气渐渐增高,语速逐渐加快,课堂氛围也渐渐进入,学生在教师的连续追问下,很快就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
首先展示“天气与生活”的图片,联系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天气知识,提问:结合今天的实际情况,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如何。学生在教师第一次提问下,初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展示一组与天气有关的图文资料,如武汉暴雨成灾;生活提示: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本报讯: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南苑乡顺利完成小麦收割任务。然后教师第二次追问:结合生活体验,除了今天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人们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一系列追问下,开始讲授新课。
逐步渐进,连续追问,一问比一问说得更快,气势与创设趣味问题很快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领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课堂,构建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引领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课堂,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如,讲授“天气预报”部分时,课前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天气情况。学习时,让学生说出今天的天气情况,说说你知道的天气信息从哪里获知的?你最关注天气预报的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同学们,天气预报通常要报哪些主要内容呢?
学生纷纷讨论发言,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教师: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学生:卫星云图。
教师:卫星云图是气象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观察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出哪些地方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是阴天。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解决地理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好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使学生的兴趣盎然,学习的热情也会推向。
如,讲授“常用的天气符号”时,教师先引导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述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然后思考如何快速识别这些符号表示的含义?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好!
学生观察记忆后,在教师的提问下,利用黑板展示自己所画的天气符号,有的画得很精美,引来阵阵喝彩;有的稍微逊色些,则引来激励的掌声。
四、模拟情境,就地取材,演示活动
地理中有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或发展过程是抽象的,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就地取材,展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过程,一目了然,能够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如,学完“天气符号”内容后,教师利用2011年7月2日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各地的天气情况。
学生:杭州,天气晴,气温26―36℃。
学生:乌鲁木齐,中雨转大雨,气温15―24℃。
在学生的回答声中,不仅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趣味,还掌握了所学地理知识。
五、巧妙运用板书,达到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传授知识外,还需利用板书辅助教学。板书是一节课的浓缩概括。一个优美、巧妙的板书,不仅能简明扼要的突出知识重点,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牢牢记住知识。
新课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板书,让学生对照板书结合所学内容看2~3分钟,追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请与同学们分享。
寥寥数字,图文并茂,知识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什么是魅力课堂
魅力地理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最大程度激励学生参与地理课堂。魅力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符合新课改要求
魅力课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的学情,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开展,着眼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符合新课改标准。这是魅力课堂的前提。
2 魅力课堂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魅力课堂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久久难忘,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课堂是魅力课堂的基本构件。
3 魅力课堂是轻松学习的课堂
魅力课堂关注学生读图、信息提取、材料分析、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当堂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后不布置作业,这是魅力课堂的基本特点。
二、如何构建魅力课堂
如何实现打造魅力课堂呢?
1 要详细地解读新课程目标
正如郑州市在开展新课程目标解读的文件所说,“细化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高效课”。课标细化分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行为表现,强调了行为发生或者实施的条件,保证了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
2 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表现欲强烈和地理学科知识信息量大的学科特点,魅力课堂采取多措并举,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拓宽课堂组织形式,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措施一:解放老师,挑选助教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老师指图、播放素材、书写板书的助手。根据教学实际,我总结了助教的主要工作:
(1)助教要根据学习内容书写本节课的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进行逻辑联系。
(2)助教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时帮助老师进行小组积分。
(3)助教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活动更加有效。
助教的产生,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助教须回答老师提出的2—3个问题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而且助教的产生大大解放了老师,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老师就不会被牢牢限制在讲台上;同时,助教可以帮老师设计板书,将本节的关键词绘制成关系图,对于课时结束时开展复习回顾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措施二:学生用白板展示
地理课上有大量需要学生画图、记忆、分析信息、表达观点的内容。以前我们总是采取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展示,但是学生有时写的字小、板书速度较慢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参与面较小。因此,我采取然每个学生用白板展示代替作业纸的方法。同时,学生为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会参与更加专注,设计更加完美,做得更加仔细,效果更加不一般,更加喜欢学习。
措施三:多样化的合作竞争,开展多元化的课堂学习竞赛
在课堂上,实验中学的老师坚持“三不讲一点拨”的授课原则。即学生一学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想象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就能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讨论后仍然不会的教师要及时合理地点拨。
自主学习活动以后我们采取竞赛来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本节课练习的方法。
竞赛形式上采取小组群答,即小组讨论后,发言人代表回答,这类竞赛多用于需要思考分析综合性问题:
“抢答”——问题出现后,谁先举手谁先回答。这种方式多用较为简单的选择类问题。
“串联回答”——采取随机挑出一列或者一行连续看着电子白板回答问题的及时回答,不会的让下一位回答。
“双人组合答”——采取的办法是,一人回答,一人展示资料或者指图、展示资料等,让回答更加有理有据。
竞赛的活动穿插于整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选择“小组合作答”、单独回答的“抢答”“串联回答”“双人组合答”等多种形式,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显著,师生关系和谐。
措施四:设置擂台挑战赛
竞赛后出现两个旗鼓相当的小组,那就采取擂台赛的方式。让两组之间针对本课的内容开展相互提问的擂台赛。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可以向对方全组提问,也可向对方组的某个同学提问,增加竞赛的白热化。无论是参与提问或者被提问,甚至是听众评委都感到紧张刺激,学习的再次被掀起,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自开展魅力课堂以来,每次老师还没进教室,学生已在早早等候。魅力课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较好地落实学习目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以来,我坚持开展以课堂竞赛活动为主线的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旨在全面发展学生,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激活课堂,让孩子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收获自信,发展素质。魅力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程法龙,教有妙招[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07.
【关键词】 语意式;提纲式;地图式;习题式;阅读自学
【Abstract】establishes studies independently the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forms a complete set with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studies independently reading took in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 important link grasps,and repeatedly persisted,unceasingly improves,can let the student gradually foster good studies independently the custom,grasps correctly studies independently the method,can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e ability,the student in realized studies independently the value after reading,also can on own initiative take up reading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is weapon,enhances the geography academic record,from the surface achieved enhances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 the goal.
【Keywords】meaning type;Compendium type;Scheme;Exercise type;Reading studies independently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74-03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1.1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安排自学环节,让他们自学的愿望。
1.2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1.3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2.1“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2“提纲式”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就可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
(1)热力环流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大气的受力情况分析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填写下表)
(3)绘出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的示意图。
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摆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座。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3 “地图式”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习题式”阅读法
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辨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以上几种阅读自学地理课本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