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0:40
导语:在环境污染的起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损害赔偿集团诉讼纠纷案。一起涉案原告2660名,诉讼标的额达2600万元的集团诉讼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2004年3月18日,原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城内村、城外村等11个行政村的4535名村民向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被告青海同仁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是1989年设立的专门生产普通电解铝的企业。该企业自投产以来未按国家环保要求处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被告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因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明显和严重,因此对周边11个行政村的树木、牲畜、庄稼及人身造成严重损害。初步估计,树木、小麦、牲畜三项损失达2600万元。被告辩称:环境污染确实存在,但已有所减轻,初步计算污染损失不超过300万元,而不是原告诉求的2600万元。
青海省高院受理案件后,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自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起90天内,同仁铝业完成烟气净化达标工程;由同仁铝业在一年半时间内,分期分批向原告支付220万元赔偿金。
(松原市环境监测站,吉林 松原 138000)
【摘 要】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本文分析污染原因并尽快制定治理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已成为近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防治;监测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了逐步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逐步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到了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田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另外生活垃圾的处理没有形成规模,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大量的生活污水也全部直排,这些都致使农村的环境质量已普遍开始恶化,所以尽快在农村开展全面的水、气、土壤、生物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 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化肥随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人体氮的51%,这些江河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又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农药对水体的染污也很普遍,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吨滴滴涕,而其中的100万吨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1]
1.2 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农药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而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特别对粘土和含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
1.3 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微粒随着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特别是滴滴涕,它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致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2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部分污水直接进入到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农村全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全部露天堆放,垃圾臭气直接在空气中传播,大量细菌、各种微生物、病毒对农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3 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农村大量畜禽养殖都是圈养或散养,圈舍很少定期消毒,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大量的畜禽粪便都是露天堆放,然后经过自然发酵后才能成为农家肥,在此过程中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堆放时没有进行防渗、防漏处理,部分渗滤液直接进入地下水,然后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地表水,对水质造成污染。
4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科学施用钾肥、磷肥、广泛施用有机肥、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和垃圾堆肥。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合理并科学地施用化肥。有机质是农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同时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4.2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农药之前,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各种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的条件,做到能预测预报,对症下药。其次是混合和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另外还要注意改进农药使用性能,改进农药在使用中的某些缺点。[1]
5 农村环境监测方案
5.1 建立建全地表水监测系统
在地表水流经的区域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的排污口及取水口为界点,设置一个或几个村镇的采样断面,每年定期进行地表水项目全分析,在每年的农村灌溉期增加监测频次,分析上、下游水质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流域内的全程比对,以便于发现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分析污染原因,制定污染治理措施,以求尽快改善水质状况。
5.2 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
根据地下水的流向、经过的岩层、地下水水深,以村镇为单位设立监测点位,每月进行一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着重开展化肥、农药涉及项目,同时进行同一地下水系间的监测数据比对,结合当地化肥、农药使用的品种与数量分析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污染原因及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污染治理措施。
5.3 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村为单位设立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在乡镇设立数据终端,设专人进行数据传输和系统维护,各三级监测站可以时时监管、监控全县各村镇的空气变化情况。另外,同时可以在村屯增加临时监测点位,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这样农村的整体空气状况就会形成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监测网络,使农村的空气监控成为可能。
5.4 定期开展农村土壤监测
目前在全国开展的农村环境普查工作已经进行三年了,应该尽快将这项工作做为监测站的例行监测工作,加大监测频次,增加监测点位,力求最大限度地反应出农村土壤现状,极时发现土壤变化趋势,将已经出现板结状况的土壤尽快进行改良,将出现轻微污染的土壤马上改变种植方向及化肥、农药的施用方案,对于土质优良的土壤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保持土壤现有的状况。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又将面临涉及面积广、人员多、设备和技术人员短缺、工作环境艰苦等等问题,所以尽快建立起农村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是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84-02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如近年来出现在腾格里沙漠的污水排放事件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且2000-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347.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0%。因此,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01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75.5亿元,平均年名义增长率高达18.8%。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1%~2%之间,且2012年以后比重逐渐降低。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而言,2000年以后呈现震荡上升趋势,但是它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比例呈现震荡中下行趋势,虽然2012年以后趋势有所上升,但是到2013年占比也仅为10.4%。而工业污染治理中的工业废水污染投资在绝对量上和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两个指标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益如何?就已有研究而言,梁淑轩和孙汉文(2007)认为治理废水完成投资额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增加有利于工业废水及COD排放量降低。段显明和郭家东(2012)研究结论认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原因是应该通过改进和增加技术设备、污染处理设施,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措施来实现。但是毛晖等(2013)研究结论认为环境治理投资对污染排放影响有限。因此,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模型界定和样本选择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本文将分析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是否能够显著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选取除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之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与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比较,运用面板数据分析问题的优点在于:一是面板数据可以很好地结合截面和时间数据增加样本量,从而增加自由度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提高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二是面板数据可以从多维度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析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截面数据,虽然可以分析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但是不能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如果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虽然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的影响,但是无法反映不同省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差异。三是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结合可以显著地减少缺省变量带来的问题。
本文使用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来表征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增长由历年人均GDP来度量,因为相对于总量GDP,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真实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环境治理投资则按照目前中国的统计口径,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来衡量。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
二、估计模型与方法
本文选取毛晖等(2013)的模型进行估算。
首先,分析收入和污染之间的关系:
yit=αi+c1xit+c2xit2+c3xit3+μit(1)
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治理投资对收入―污染关系(即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本研究在(1)式中加入环境治理投资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yit=αi+c1xit+c2xit2+c3xit3+c4zit+μit(2)
其中,y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x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zit代表各省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额;αi为特定的截面效应;μit为随机效应。
文中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计算。模型的变量取对数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对数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对各变量数据取对数之后不会改变数据的性质和因果关系;对数变换通常可以降低异方差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数变换可以使测定变量的尺度变小,且对数变换后的线性模型其残差表示为相对误差,而相对误差往往具有较q小的差异,且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双对数模型形式压缩异方差的效果比较明显;双对数模型的回归系数更具有经济意义,表示弹性,即自变量变动1%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本文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及Fish-PP检验等五种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I(1),即一阶单整。Pedroni协整检验结果则表明,人均GDP与污染物直接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本文使用的是Stata13.0软件。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Hausman检验结论拒绝原假设,因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聚类稳健标准差,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2)中加入投资变量,而(1)中没有。
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投资治理并没有改变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从估计结果(1)和(2)中lngdpp、lngdpp2和lngdpp3的系数大小和正负可以看出来,加入环境治理投资变量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环境治理投资引入的影响并没有改变收入与工业废水之间的基本曲线关系。二是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对降低废水排放量作用甚微。方程(2)的估计结果显示lninvestment的系数为正,虽然对应p=0.387(即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并未有效控制废水排放量的增加。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athiness ,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also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These new pollution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y even name a series of human body damage symptoms caused by the indoor pollution as "bad building syndrome". The civil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methods to control them have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economic aspect and life. According to various research 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lution, there are some new pollutants should be noted, not including already well-known as formaldehyde pollu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se new pollutants, simply describe their basic character and discuss the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pecies; performance; control method
关键词:民用建筑; 室内环境污染; 种类; 表现;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
1.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常用的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地板革、壁纸胶、合板塑料、类聚氯乙烯(PVC)板、保温材料,以及室内人造板材,如大芯板、曲柳等各种胶合贴面板 密度板的家具和美术作品等,都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2放射性核素
建材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镭、钍、铀。国内学者报道墙体建筑材料的内外照射指数以花岗岩、煤渣砖最高,石灰岩、混凝土较低。大理石砖、瓷砖等装修建材放射性水平也较高,瓷砖放射性釉面高于背面。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涉及遗传、免疫、造血、消化等多个系统。辐射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及免疫抑制作用。
1.3氡
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房基、室内地面及其周围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供水和室外空气。氡是人一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辐射来源,人所受天然辐射的年有效剂量的40%来自于氡及其子体。国内外大量调查证实,高浓度的氡及其子体可引起肺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认为,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起因。
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表现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最常见于家庭装修,其危害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过去的经验来看,因为装修污染而导致植物病变,宠物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搬进新装修的家或者是办公室后,有人会有刺鼻、刺眼等不适感觉,还有的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家里经常有人感冒;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新婚夫妇长时间不孕,引起胎儿畸形,或是引起家人的过敏症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的危害是群发性的,往往导致一家人出现了同一种疾病的病症,而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则会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3.1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10月的调查结果:我国装修居民家庭的甲醛超标率高达6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研究表明,甲醛能导致鼻腔癌和鼻窦癌及白血病。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由室内污染引起死亡人数高达11.1万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08年12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在目前中国400万白血病患者中,有一半是儿童。广州市儿童医院在对该院诊治的白血病孩子当中统计发现,近80%的孩子家中短期都曾经装修过。
3.2氨的化学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听搏和呼吸停止。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3.3苯对人体的危害。
经常接触苯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会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期时牙龈和鼻粘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并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表现为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思维及判断能力降低等症状。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紊乱,初时往往因经血过多或月经期间出血而就医,常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而贻误治疗。苯及甲苯、二甲苯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3.4放射性元素氡的危害
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主要是镭、钍、钾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却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长期吸入高浓度氡最终可诱发肺癌。
4.对室内污染的控制方法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碳、活性炭、负离子、光触媒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4.1光触媒
该方法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较高。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轻微的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会有影响。此类清除剂对甲醛去除效果为70%左右,对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80%以上。
4.2臭氧
臭氧属强氧化性,是国际上公认的常用、安全的物理治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其最大特点是不产生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该技术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以免中毒。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4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4.3负离子
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电离分解有害气体,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方法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可定期采用,作为集中治理室内空气污染超标问题的一种选择。此类方法对甲醛 、苯、氨、TVOC的去除效果可达70%左右。
4.4活性炭
竹碳、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碳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它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但见效较慢。此法可作为室内空气污染轻微超标的长期治理方法。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5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4.5植物去除法
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纯草本植物清除剂,为天然产品,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空气污染清新剂。其对甲醛、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让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都都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5.结 语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民用建筑室内装潢朝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以及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 文献
[1]王张显辉,李长玉.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问题[J]. 王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
我国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证明,这种将同属于第二类环境问题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截然割裂开,分别采取特殊侵权行为责任与一般侵权行为责任进行处理的做法,不仅违背了环境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欠缺科学性,而且还不利于充分发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以实现救济受害人的目的。近年来,当我们翘首以待《侵权责任法》能科学构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时,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却令人失望!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第65条依然沿袭《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继续无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特殊性,固守传统“二分法”的做法,其实质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件的分析,反思我国现行立法在构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方面的严重不足,探寻我国司法实践适用现行立法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一、法官断案:是固守现行立法,还是造法创新?
2007年4月9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村民委员会、吴高斌、杨正平等与刘国权、汤昌华等环境侵权纠纷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该判决虽然及时解决了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使本案受害人也在经历了一审、二审的维权历程之后,获得了民事救济,[3]但是,该案的判决理由却不得不令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基本案情
本案是一起因煤矿开采引起的水资源破坏纠纷案件。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受理了原告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4组村民以梁平县七星镇仁安村村民委员会、高斌煤矿业主吴高斌、高平煤矿业主杨正平等作为被告的民事诉讼。在一审诉讼中,原告认为原告所在地所发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当地水资源流失严重等现象,是由于被告开设煤矿矿井后的采煤行为所致,因而向人民法院提出了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受理本案后,对本案事实进行了调查,在对原被告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未果的情况下,作出了“由四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每人3000元,限本判决生效后5日内付清;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6760元,其他诉讼费25350元,共计42110元”,由四被告承担的一审判决。[4]一审判决后,一审被告人均不服(2006)梁平县人民法院民重字第3号民事判决,向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人以损害行为不存在、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原审判决诉讼程序违法等为上诉理由,请求撤销原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二审法院”)受理了此案,并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在二审诉讼中,二审法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但终因双方争执较大而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因此,二审法院最终于2007年4月9日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判决。[5]
(二)法官造法:创新性地运用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
本案一审与二审法院创新性地运用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科学地对原告与被告的举证责任进行分配,充分发挥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迅速救济了受害人。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本案一审与二审判决突破了我国现行立法仅将“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案件作为特殊侵权案件的缺陷,将法学界成熟的环境侵权理论成果运用到具体的案件审理过程之中,堪称积极学习法学新理论、灵活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现结合、积极救济受害人的司法实践典范。
1.明确案件性质是环境侵权
在审理过程中,本案一审、二审法院首先明确了案件的性质,并以此作为前提对原、被告的举证责任进行科学分配。具体而言,在一审审理中,原审法院即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在判决中首先对本案性质进行了判断,认为“本案原告主张被告采煤后,煤炭矿层遭到破坏,原告赖以生存的地表、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流失,导致原告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损害,属于因水资源受到破坏而引起的诉讼”,在此基础上,认为“水资源破坏属于环境侵权,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为原被告双方举证责任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一审法院最后以“要求被告举证证明其开采行为与水资源受到破坏无关,但被告未举证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为由而判决被告败诉。在二审审理中,二审法院继续坚持一审法院关于本案性质是环境侵权纠纷案件的判断,在阐明环境侵权属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以及在因果关系方面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定上诉人构成环境侵权,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突破现行立法存在的缺陷,创新造法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第41条关于“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74条的规定,以及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三)的规定等,只有“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才被作为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且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即“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而对于破坏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只能按照一般侵权行为处理,且在举证责任方面也只能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进行举证。显然,这样对遭受因具有复杂性、渐进性、潜伏性和广泛性等特征的环境侵权行为侵害的受害人而言,是很难获得救济的。
为了有效救济受害人,对于并非属于“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本案一审及二审法院均突破了其审理案件时现行立法的缺陷,创新性地运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这一法学研究成果,[6]将环境侵权扩展至“水资源破坏”的情形,认为“水资源破坏属于环境侵权”,并进一步阐明“环境侵权属于特殊侵权行为,因此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因环境侵权具有复杂性、渐进性和多因性,且损害具有潜伏性和广泛性,故法律规定应由被告对损害事实与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川由于被告未能举证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法院认为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即“被告的采矿行为已构成环境侵权,应共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7]本案一审、二审法院通过活学活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研究成果,最终实现了积极救济受害人,充分发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的效果。
二、立法现状:《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缺陷
如前所述,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01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的第八章的规定依然沿袭了此前的立法规定,固守“环境污染责任”的传统规定,在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在第66条中规定只有在“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的情形下,“污染者”才“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可见,《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规定是对《民法通则》第124条的沿袭,虽然该条删除了《民法通则》第124条中有关“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但由于针对“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所引起的司法实践的困惑,国家环境保护局(现国家环境保护部)早在1991年已通过《关于确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1991年10月10日((91)环法函字第104号]进行了解决;[8]而((侵权责任法》第“条的规定,也只是对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三)的规定的照抄,因此,《侵权责任法》第65,66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原地踏步,并没有克服我国现行立法中所存在的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规定的缺陷。
第一,《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规定欠缺科学性。我们知道,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于影响人类的生产或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被称为环境问题,其通常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是因自然界自身变化而引起的、人类不能预见或避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因此,对这类环境问题,人类只能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其危害后果的发生。与此不同的是,第二环境问题,是因人类自身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地球局部或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9]这样,通过对人类活动进行调整,不仅能够避免、减少该类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对已产生的有关环境问题进行抑制、治理,从而使已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得以再生。从民事侵权法的角度而言,环境侵权行为,正是引起第二环境问题,并致使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财产乃至环境权益遭受侵害的行为。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 影响 对策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水、空气、阳光、土地等资源,社会要发展更离不开资源和能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环境。
1.污染
1.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1.1.1化肥污染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化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单位面积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其中氮肥损失率最高。梨树县化肥的利用率比较低,过量的使用化肥会进入一种“过量施用化肥化肥流失污染环境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继续追加化肥的施用量”的恶性循环当中,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氮肥的损失率较高,雨季形成的地面径流,大量氮离子进入地下和河流,这也是河水氨氮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
1.1.2农药污染
不少农药本身对人、畜有剧毒,使用不慎会引起急性中毒。同时,长期使用农药,还会引起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农业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1.2.1污染空气农药颗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散,污染全球。如敌敌畏能随着水气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1.1.2.2污染水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普遍,过量使用农药会使农药残留随着气候的变化等进入水体,污染江河湖泊造成水体恶化。
1.1.2.3污染土壤由于农药长期在土壤中积累,污染农作物。农药污染可通过两个途径污染食品,一是残留在作物上直接污染人体。二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间接污染食物,最终为害人体。
1.1.2.4污染益虫农药是害虫的天敌,但农药在杀虫的同时,也杀害了大量的以虫、鼠为食物的益鸟或益虫。由于农药的污染,我国食品农药残留物的检出率几乎是100%,这些都直接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1.2其他污染问题
1.2.1畜禽养殖污染
梨树县畜禽养殖非常普遍,农村养殖户多以散养为主,畜禽养殖排放的废渣、粪便四处堆放,产生的污水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破坏。
1.2.2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农村在农副业生产中使用塑料地膜,生活中使用塑料制品,由于这些塑料制品不透水,不透气,进入土壤后难以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的渗水及保水、保气性能下降,最终造成作物减产。
2.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1城镇建设缺少环境意识 规划布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小城镇建设中环保意识差,综合环境质量较低。
2.2小城镇环境管理相对较差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废气、烟尘无组织排放,加剧了小城镇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2.3乡镇企业污染不断加剧随着梨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存在严重污染的项目被引进来,严重增强了环境污染。
3.对策
3.1控制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3.1.1化肥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3.1.1.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是农作物营养的主要来源,农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氮,1/5~1/2的磷和大部分钾营养元素都是由土壤有机质分解矿化之后提供的,同时有机质也是农作物碳素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是土壤微生物的“粮食”。此外,有机质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具有养分全、肥效稳定、性能好、后效长等优点,有助于作物稳定高产。当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土地还需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但要科学配方和施用。大力提倡科学施肥,改革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通过合理的轮作,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
3.1.1.2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开发 加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应用,如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这种生物肥对促进土壤的改良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乡镇农村,大力提倡秸秆还田,还田的方法有整株还田技术、粉碎还田技术、堆沤肥还田技术和过腹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由于农作物的秸秆中碳是主要成分,其次为钾、硅、氮、钙等,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所以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养分,改善土壤。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推广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其主要原料是城市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后形成肥料,这项技术也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3.1.1.3加强管理目前国家对化肥安全施用的上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例如在一定地区“全面禁磷”,并抓紧研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开展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提倡绿色消费。
3.1.2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
3.1.2.1综合防治 不断开发和研制新的低毒杀虫防治途径,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它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靠化学农药的作法。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的优良品种,使用微生物农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及推广冬季灭虫、诱杀、辐射处理等办法,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1.2.2合理使用现有的农药 开展调查各种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条件,做到病虫害情的准确预报和预测,对症下药,以减少农药的盲目、过量使用。
3.1.2.3加大科技的投入组织科技人员研制开发或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技术,开发农药新品种,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所必需的生物农药研发。
3.1.2.4加强管理加强农药的科学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农药使用的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经常深入村屯进行指导,实现安全用药。
3.1.3其他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止管理办法》,实行综合利用优先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把畜禽养殖纳入各乡镇的环保规划中,对大型的养殖场(如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100头以上的牛),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对畜禽养殖的废弃物要进行综合利用,禁止向水体倾倒养殖废渣。
3.2小城镇环境管理
3.2.1认真组织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责任书,组织部门也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中,这些对小城镇环境保护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各乡镇政府要认真组织乡镇环保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用于指导本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3.2.3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开发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要重视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开发。只有借助科技手段,才能逐步搞清小城镇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规律,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在这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大力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搞好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开发适合小城镇特点、经济实用的工业污染防治,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置,秸秆与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方法与技术;乡镇工业发展要选好项目,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不要盲目引进。
3.2.4加强资金投入,健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各乡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受益者负担”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外资多元资金投资方式;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特别是鼓励个体出资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同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各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对乡镇的污水治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项目给予支持。
现在的中学生将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在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生物学科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境于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各项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在结合教材教学、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绿色教育行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教材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介绍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能认识周围的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也选取了一些初步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能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互相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介绍些环保知识。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及我国动植物资源的状况、我国的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条文等。这些内容比较分散,教师讲解时,要能红线串珠,将这些知识连成一体,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环保意识。如在讲生物与环境知识时,结合“生态平衡”,列举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等事例,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农药污染等的起因、危害和防治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生产、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同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教育,如中学生存在“吸烟现象”,结合“吸烟的危害性”教学,详细说明吸烟不但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危害健康,指出吸烟已成为当前世界主要公害之一,号召学生自觉戒烟。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资料: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生产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林,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对比,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讲青蛙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的一片爱心。
二、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1.联系当地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村里调查医用垃圾的管理情况。调查中发现一些卫生所将用过的药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胶管,有的随意丢在街头、塘边、房前屋后,不少孩子拿着这些医用垃圾玩耍,令人担忧。这些医用垃圾污染农村环境,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看到这些情况,我和学生就及时向农民宣传医用垃圾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医用垃圾管理。
2.进行环保知识开卷竞赛。
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答案,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3.举办环保之窗。
在环保之窗如利用黑板、墙报中,进行宣传环境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也可开展图片展,收集一些珍稀动植物、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照片和资料,尽可能多联系些学生经常看到、听到的问题,使学生亲自体会环境问题就在他们身边,受到切实环境教育。
三、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可从网上、报纸、杂志上收集了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整理成专题,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等。如这些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日子: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1日—4月7日“爱鸟日”、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
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环境有所贡献。我们有责任让它更富饶、更美丽、更加生机勃勃。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粮仓、能源库,最终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从而告诉学生,作为微观世界社会中的个人,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待我们的环境,应该以怎样的积极态度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做一些切实的工作。我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5、保护自然,万物共生。
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绿色思想”的核心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行动,持之以恒地去保护环境,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四、组织绿色教育行动,提高环境教育水平
校园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校园,营造“环保氛围”是搞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领导多年来相当重视环境教育,把绿化美化校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每年植树节前后,都会组织栽花种草活动,现已种植大量对假槟榔、佛肚竹、榕树、雪松、桂花、法国梧桐等苗木;同时,组织学生挂上部分标牌,让师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生物的具体特征。如今,漫步校园,绿树成荫,绿毯似锦,花香袭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了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标准。
把绿化意识带到家里去,影响家庭成员的环境行为,使他们也成为关心环境的积极行动者。如要求让每个学生的家庭成为绿色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即环保标志产品:无氟冰箱、摩丝、定型发胶、无磷洗衣粉、无铅汽油等),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垃圾分装;节约并循环用水,如:擦地的时候,把擦地用过的水再利用浇花,把洗完碗的水浇花等。
五、心得体会:
1.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渗透教育,收到可喜的成绩。
首先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觉得生物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学习的劲头提高了。几年来,我校生物会考成绩一直较为理想。
其次,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保护工作,是校园的环境更优美。
2、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人文、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很有必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意识,平时注意多收集相关资料,为环境教育的渗透做好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加强对环保教育的学习和理解
环保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人首先要正确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和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开发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了解当今环境恶化的现状,了解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现状。环保教育要学习那些对于生态系统、身心健康、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有重要影响的相关知识。同时环境教育也是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这是新时期一个人民教师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科学教材中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节能减排,公共场所禁烟,环保汽车的推广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进行思考、理解,让学生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河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环保教育
1.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具有启蒙性,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循循善诱,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现象和环保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激起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再结合实际,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白色污染”情况: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通过播放短片,让同学们思考、讨论: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将当地污染情况融入环境教育
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污染,学生是身临其境、深受其害!因而结合当地环境污染实际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是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例如我们生活在巢湖之滨,但近年来,巢湖污染问题还很严重,通过调查讨论巢湖水质是否污染?采取哪些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课前我们可以分问题类别发动学生分小组查找,可以从网上、报刊杂志、课外书或询问大人、老师、调查等渠道来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水污染问题,绝不能用破坏环境这样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走可持续道路。通过知识的扩展、延伸,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并可以用他们的思想去影响家庭甚至社会。
3.通过练习考试等形式落实环境教育知识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环境、大气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1.水体浑浊度的监测
由于水中悬浮物微粒或者浮游生物粒子的影响,射到水体中的太阳光会被一定程度地吸收和散射,任何地物包括水体都具有光谱反射特征。遥感就是通过水体在光谱影像上的差异来判定水体污染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悬浮物质数量的增加,光谱衰减系数不断增大,最容易透过的波段从0.50μm附近向红色区移动。随着浑浊水泥沙浓度的增大和悬浮沙粒径的增大,入射光被散射的深度变浅,水的反射率逐渐增高,其峰值逐渐从蓝光移向绿光甚至向黄色变化。研究证明500~600nm波段适合用来监测水体的悬浮物,700~900nm波段的反射率对悬浮物质的浓度变化最敏感,也是遥感用来估算水体悬浮物质浓度的最佳波段。通过遥感拍摄水体的图像,观察图像上波峰出现的位置区域,就能够清楚地了解水体浑浊度的变化。
2.城市污水的监测
城市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带有大量有机物,使水质恶化。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水体在光谱影像上的差异来判定水体污染的变化,不仅能够实时观察污染物的运动特点,还可以根据水中的悬浮物作为判定指示物来追踪污染源。
光谱测量、模型建立、图像处理、水质反演和系统演示等实现了对黄浦江和淀山湖的水环境情况的宏观监测和评价、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监测水体的反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再结合实测水体的波谱数据建立相关关系和模型,实现对水体全方位快速、准确地监测。
3.水体热污染的监测
废水中悬浮物千差万别,导致特征曲线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也不一样。一般采用多光谱合成图像来监测废水污染,也可以根据温度的差异选择热红外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由于热红外传感器对热源比较敏感,能够准确、有效地探测出热污染排放源。
研究人员利用多时相的TM热红外数据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的水温场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分析,有效地对核电站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利用多时相航空热红外扫描,获取水体热辐射场变化资料,结合数学模拟,研究上海地区感潮水体热污染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方程。数学拟合的误差平均在±2.7%左右。说明,利用航空热红外扫描结合数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水体热污染的动态变化。
采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对水温变化进行时空监测,根据影像上的热辐射信息,能够准确地识别热污染的分布,较好地完成对热污染的监测和评价。
4.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接纳的N、P等营养元素超过了自身的最大负荷量,造成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是水质富营养化的显著标志。遥感技术根据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与可见和近红外光之间具有特殊的陡坡效应,即叶绿素含量高的地方反射率的峰值也大的现象来监测富营养化的分布范围,然后,从彩色红外图像上的颜色变化来监测富营养化的污染程度。
研究人员结合高光谱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识别的模型,实现了水富营养化遥感信息的有效提取。采用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指数(TSI)对西安渭河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证明,使用TM遥感数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远程监测和评估是可行的。研究证明,从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反馈角度的遥感评价方法,可行性强,能够充分运用遥感数据源很好地完成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评价工作。遥感技术能够多角度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监测和评价,为动态监测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
5.石油污染的监测
海上或港口的石油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也是污染数量多、范围广、危害深的一种污染。遥感技术利用油和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同,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来监测水体是否有油层覆盖。
不同厚度的油膜对太阳光的反射不同,通过对水面影像上反射率的变化监测水体的油污染以及油层的覆盖厚度,从遥感影像上观察石油泄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扩散规律实现对石油污染的快速准确的监测。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应用
PM10主要来源于各种燃料(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危害作用,其气溶胶颗粒还对可见光具有消光作用(散射和吸收),从而导致地面能见度下降,给城市景观和人们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光学厚度得到PM10的时空分布是对地面监测的一项重要补充。
美国的一项研究利用MODIS和MISA收集了2001年1月1日至 2006 年12月31日每日 AOD数据,结合扩散和传输模型,推算公式(PM2.5=η×AOD)中的 η 值,计算 PM2.5 浓度的均值,与地面监测数据作对比,相关系数可达0.77。这些研究表明,遥感方法是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水平的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主要用于监测 O3以及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化学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痕量气体(如NO2、SO2和一些卤化物)的全球分布。有人利用 MOPITT卫星资料及近地面监测数据研究了北京奥运前后大气CO柱浓度及近地面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发现受2008年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影响,北京及周边五省市大气中CO柱浓度及近地面质量浓度同时分别降低了19.3%和46.7%(P
遥感技术在特殊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的天气现象。基于华东六省一市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及2000—2007 年 MODIS 的 AOD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认为气温升高和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AOD 增加等是华东地区雾和霾出现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大风扬起的地面沙尘,使空气变浑浊、大气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近地面大气层中悬浮颗粒物急剧增加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国外对沙尘暴的遥感监测主要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VISSR)和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 )两大卫星遥感系列数据。在我国,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课题中,筛选可以较好地反映沙尘暴信息的假彩色图像合成方式,并利用NOAA/AVHRR 对沙尘区的相对沙尘浓度进行了分层。近年来,不同研究分别利用 NOAA/AVHRR 和 MODIS数据分析内蒙古沙尘暴的波谱特点,有效地区分了沙尘区与其他地物,监测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及浓度分布,绘制分布图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遥感图像的应用
在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往往可以同时获取大气气溶胶浓度和分布的遥感图像,更加方便、直观和连续地反映出动态变化。大气气溶胶浓度不同,其遥感图像的色调也不同。一般来说,浓度大,其散射、反射率也大,影像呈白色、浅色;反之,呈灰黑色、深色。结合大气取样监测分析,可以鉴别其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数目及其分布空间。再根据长期监测,即可获取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已有一系列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人群健康水平评价。在结合地理坐标和人口统计学数据后,遥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群的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人群疾病原因分析和健康水平评价。
结束语:
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并完善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遥感监测为辅助的天地一体式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和预报水平,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随着遥感监测项目的增多、卫星分辨率的提高、数据共享程度的提高和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完善,遥感技术将逐渐成为水环境、大气监测乃至各种环境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手段,为揭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疾病起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