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0:41
导语:在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生产现状;管理系统;功能;应用效果
使用自动化系统来管理油田生产,大大减轻了人力的负担,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油井产油量,也对油井实施实时监控。科学技术及生产力逐步提高,扩大自动化应用系统的使用范围,减轻人工劳动力度,提供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程序及管理逐步精细化,保证了油田开采安全有效平稳地进行。及时了解油井的工作状况,有无障碍发生。对于员工而言,减轻了工作量,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提升了自身的劳动素质。
1.现今油田生产现状
目前油田的开采设备较多,分布范围广,很难统一地管理,大部分的油井开采工作依赖人工。例如,统计油井产油量,依靠人工记录,对油井逐一进行统计。统计出来的数据要层层上报批准。在上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错误等其他人为失误,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不高。大部分的油井开采管道铺设在地下,容易受温度、压力的影响导致开采设备出现异常,容易导致躺井,降低了原油的产量。例如管道容易发生腐蚀,人工排查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势必会造成损失,产生环境污染。油井发生躺井情况,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设备被偷的情况时有发生。
2.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
该系统使用两种软件:客户端软件和网络版软件。调度室及各个小分队的电脑系统是客户端软件,系统中使用的2台高性能中心服务器,其中有一台安装的是网络版软件。通过配合使用这两种软件,对采油量进行统计,实时进行进行数据传输。首先将数据进行计量统计,传入SQL服务器,经由网络传送到采油厂中心服务器,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登陆到指定网站,监控油田开采,获取需要的数据。
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油井分布较散,无法控制的问题。采用的是GPRS无线通讯技术,对处于偏远位置的油井也能够及时监控,准时实行命令和数据传输。能够遥控反馈信息,对油井停油停电等突发状况系统化地处理,机器设备被盗的情况也很少发生,对采集和传输过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油井的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估,对油井实施数字化管理。
3.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功能
3.1分析生产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
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对影响原油的各种数据进行排查。例如混合液的密度,混合液中的含水量以及扣水量等。发现数据超过规定值的范围,及时治理检查,综合排查所存在的问题,立刻上报上级,制定解决方案,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提高产量。使用软件系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减少了人工核算中出现的错误,对各地的采油量进行精确地统计,将不同产量的油井进行对比,制定后期改良方案,提高原油生产量和油井生产效率。
3.2提高报警灵敏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报警不及时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自动化生产系统可以对停电停机状况报警。工作人员接收到报警讯息,立刻采取行动,对报警源点及时排查,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及类型有个清晰地了解,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对于上报管理者只需填写几个数据就可以将现场情况反馈给上级。例如发生管道泄漏,正常情况下管道输入与输出量相等。发生泄漏时,输出量小于输入量,数据参数发生了变化。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压力变化会比较灵敏,压力曲线幅度变化可准确计算出泄露点,修理输油管道。当然使用自动化管理系统,防盗功能也比较明显。因某种原因导致油井停机,不进行开采作业的设备,系统自动对其监控,报警系统便发挥了作用。不法分子想趁机偷走停用的设施设备,变会触动报警系统。相较于前几年,偷盗的设备数量及总价值量呈下降趋势。
4.应用效果分析
4.1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使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设施设备的排查具有全面性。机器代替了大部分人力,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支出。例如,值岗站原先需要流值班巡查。现在可以实现无人值岗。通过系统监控设备,对夜间易发生盗窃的站点紧密地监视。对于每月的报表印刷及填写。以前每年要填写多种报表,如油井报表,记录监测报表,数据统计报表等,耗资上万。如今采用计算机系统,有些报表可以自动生成,不需大费周章地印刷,节约了成本,员工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也得以提升。
4.2增加产油量,提高经济效益
使用自动化系统,延长了检泵周期。以前需要根据经验检泵,进行热洗和加药。如今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参数进行清洗等维护油泵措施,减少了人力的误差,延长周期。这段周期内原油产量增加。在油价不变的情况下原油产量增加,收入也会增加,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4.3保障人身安全
通过自动监控传送的图像,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停用危险设备,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保障了人身安全,避免在修理故障时产生其他事故,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
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到油井生产中来,提高了产油量,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益,为油田的开发决策提供直观的信息,有利于油田生产的决策。虽然自动化生产系统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系统中,仍然需要人工的帮助,具有安全隐患。这就要求严格实施自动化生产过程,,增加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减轻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史小玲,冯云凤,刘峰. 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果[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6:207.
[2]吴兴滨. 油田企业生产运行协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职责
[中图分类号]F40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79-02
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最为核心和最为根本的应是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能否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能否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现象严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堵塞国有资产的流失漏洞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体系,权责不明确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职能转换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了政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但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问题。首先,政企分开不明确,政府部门仍可凭借双重管理职能对企业进行干预,国有资产的流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次,由于管理体系的管理不科学,国有资产管理总体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责权限不清的状态,造成国有企业中资产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
(二)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所以,在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以及在与外商进行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的过程中,低估国有资产价值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还有无偿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家权益受到损害。
(三)对国有资产收益环节管理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护国有资产并使其保值增值。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对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亏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亏损严重;国有资产账外资金数额惊人;国家税款大量流失;立法与执法不完善,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难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当前,资产与预算、资产与财务、实物与价值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相对滞后,成为影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甚至阻碍了财政改革与发展。作为资产监管机构的责任人,我们不能漠视它对财政机体的侵害,有责任、更有义务在国有资产管理岗位上,用发展的眼光,去推动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用务实的态度,去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用敢于冒险的精神,去担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者。
(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体制,产权管理分散,管理责任不明,公共产品占有不均,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资产配置随意性大,行政运行成本、财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而且制约了财政改革与发展。建立国有资产“产权政府所有、单位有效使用、财政有效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虚拟的产权所有,打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的界限,所有资产产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有,单位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委托使用保管资产,财政部门履行资产管理职能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产权明晰,监督有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着力推动资产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推动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区部分国有资产没有纳入资产信息系统管理,有少数企业用资产管理的漏洞,无偿占有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我们要将所有国有资产,包括全额拨款的国有企业、差额补助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企业,全部纳入资产信息系统管理范畴,努力实现从资产“进口”到资产“出口”的全过程监管。
(二)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国有资产“公开、公平、公正”管理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资产管理新秩序,是促进国有资产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管理规范、监督公正的的管理制度,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资产管理的实际,结合财政发展的需要,紧紧依靠法律、法规、制度,来推动国有资产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建立“统一集中管理、统一租赁合同、统一收费票据、统一竞价经营、统一收支渠道”的国有资产租赁经营管理制度。
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建立资产专管员制度。积极推行资产专管员制度,解决单位资产管理缺位问题。当前,部分国有资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严重脱节,有的单位甚至将资产管理交给非财务人员代管,财务人员成为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收益的被动管理者。建立资产专管员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监管职责,是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资产专管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资产处置、购置、收益等各项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积极开展国有资产年度审检、考核工作。确保资产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切实解决管理移位问题。
三是建立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平台,促进资产规范化管理。资产处置、产权交易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资产管理的难点之一。搭建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平台,是推动资产“公开、公平、公正”管理的基础,也是遏制随意处置、权钱交易的重要手段。通过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将国有企业闲置资产、不需用资产、报废资产,经过维修、加工等方式,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通过公开竞价、公平竞争的方式,使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四是整合财政信息资源,全力推动资产精细化管理。建立财政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实现资产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求精和依法管理的理念,应用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当前,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行政、资产、教育等管理软件,互不兼容,使财务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出现忙于应付管理软件的现象。因此,建立财政管理软件共享机制,是财政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资产与预算、资产与财务、实物与价值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结束语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才可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1]《国有资产管理》,李松森,孙晓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08-01第1版。
关键词: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
一、医院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资金越来越依靠于自身的积累,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必然的选择。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静态、事后、核算型会计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为了加强医院内部经营管理,迫切需要在医院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一)规范医院经营管理行为的需要
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医院的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才能得到规范,才能及时预防、发现、控制和解决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提供医院决策所需的各种财务数据。
(二)明确医院经营管理责任的需要
财务管理不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工作,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调动各职能部门、业务科室以及全院职工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杜绝经营管理的“盲区”,防止部门间相互推托的现象出现,从而明确其管理责任和成本控制责任。
(三)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益的需要
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目标。点滴皆资源,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从“细”入手,从“细”上找到“创收节支”的切入点,通过在“细”上做“精”,充分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力,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益。
二、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体现
经营效益的提高无非就是要实现“开源”和“节流”,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应该紧紧围拢这两个目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如何“开源”
1、做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管理
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做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医院安排专职物价员负责管理,包括:防止“多收”与“漏收”,“漏收”将直接导致医院经济效益的损失,“多收”不但违反规定造成物价部门的罚款,同时也损害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将导致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受损;还要及时做好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申报,为医院的“创收”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2、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医院是“现金流”非常充裕的单位,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医院资金的投资和使用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不违反国家规定和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前题下,财务部门应该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如:经上级部门批准将多余资金投资国债、短期不使用的资金由活期转为定期、使用银行票证等金融工具、加强收费管理减少医保(公医)扣款、避免病人欠款以及加快病人欠款回收等。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如何“节流”
1、人员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人员支出是医院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严控人员支出,支出落实到人(科)”。财务部门要严格安排人员支出,对不该发生的人员支出要严格控制。同时要将医院发生的每一笔人员支出核算到个人,不能核算到个人的也要核算到部门,这就不但需要财务部门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得到全院各部门的配合,如各部门每月报送人员支出数据时要准确到部门和个人,人事部门及时提供每月的人员考勤资料,门诊办提供每月医生的出诊安排等,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核算反映一个部门的人员支出以及个人的收入总额,从而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避免人员支出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2、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周期较长,是医院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进、用、出”。“进”就是要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的预算管理,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设资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做到科学决策,防止资金的盲目和重复投资,确保国有资产投资的安全有效,同时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和付款流程进行严格的规定,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用”就是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借助财务信息化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并且要将每一件资产的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定期对各类固定资产和大型医用设备的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出”就是要严格规范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和转售手续要齐全,资料要完整,需要承担责任的要追究到个人或部门,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物资材料管理的精细化
物资材料品种较多、数量较大、流动复杂,是医院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加强物资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库存管理、实现全程监控、确保最优库存”。“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物资材料的预算落实到具体类别和品种,防止采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同时要对各类物资材料进行总额控制,防止物资材料(如办公用品)的浪费。“严格库存管理”就是要严格物资材料的采购、入库和出库的流程,包括科室的申请和审批、供应商的选择和询价、材料的入库、出库、验收、付款以及盘点等。“实现全程监控”就是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材料的“入库、出库、消耗、收费”的全程控制,从而保证物资流与数据流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大大提高物资材料的管理效率。“确保最优库存”就是要在加强上述管理的基础上,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和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前题下,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最优库存数量,尽可能地减少物资材料对医院资金的占用,从而节约医院日常运行成本。
4、药品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药品严格意义说属于物资材料的范围,但由于药品支出占据了医院总支出的半壁江山,药品支出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药品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严控采购、加速周转、杜绝浪费”。“严控采购”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控制药品采购的渠道、品种和价格,严格规范药品采购计划的申报和审批。“加速周转”就是要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由于医院药品具有品种较多、数量较大、流转较快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如:物流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医院库存药品的具体情况,从而加快药品的周转速度。“杜绝浪费”就是要严格控制药品的领用和使用,加强医院二级库存的管理,明确各科室药品管理的责任人,防止药品的丢失、损耗和报废。
三、医院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前题条件
(一)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参与
医院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必须要得到医院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必须要得到全院职工的积极参与,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明确,这就需要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协调。
(二)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真正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一惯性,这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准绳,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基石,从而实现以规范管理促进精细管理。
(三)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财务人员要端正工作的态度,固然要有“鸿鹄之志”,但更重要的是“求真务实”,财务管理更需要的是能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细的人才。二是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但对财务专业本身要学精,对其他领域也要有所了解和研究,包括公司战略、市场营销、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知识不但要做到“专”,还要做到“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要。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要想实现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要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型”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就需要依靠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材料物资供销存系统以及His系统等,并且要将这些“信息孤岛”整合,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说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是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细化 管理 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规范化向系统化发展。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模式;以医疗质量标准化和医疗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立足于信息一体化,基于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工具、业务表单、管理方案六大维度进行设计,内容涵盖医院整个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获取、使用与产出的效果、以及投入资源的合规合法性。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新医改为背景
2015年11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预算约束,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等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以及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绩效考核评价挂钩。在深入医改的形式下,医院经济运营实施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必须构建精细化运营模式,进行有效数据分析。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一)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通过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层直观的了解医院在一个时期内的动态,包括人员、资产、负债、效益、效率等各方面情况,及时了解各项经济指标情况,为进行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给数据参考。
(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促进医院效率的改善和整体协调;缩短医院分析、实施、控制资源信息循环周期;预测医院管理决策风险和收益情况;加快医院的运营速度。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效率,给医院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
(三)选择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根据医院的阶段发展提供不同的战略方针:成本领先战略,要求医疗集团具有有效规模的设施、就诊人次、严格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不断创新的技术平台;差异化战略,树立医院的品牌、提供特色专科、控制质量以及其他方式;集中战略,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来源于具体需要更好地特定细分市场,并快速调整医院的业务重点与管理模式。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卫生材料管理、药品管理、招标采购及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支出管理、投资管理、物价收费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管理、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模块。
四、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法及分析模型建立
(一)规范经济管理数据
为了确保医院能够掌握经济运营的总体状况,在遵循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基础上,需医院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建立统一的科室、人员信息、收费项目、收费类别、材料名称等基本数据字典,以规范数据交换,保证科目核算口径、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建立精细化管理数据集成平台,采集会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电子病历、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数据。
(二)按照精细化管理内容,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数据挖掘,包含重点分析如下
1.经济运行分析模型
经济运行分析是通过医院的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评价。主要分析统计内容如下:
预算执行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当期开展医疗服务收费及费用控制情况。
运行效率分析。反映医院运行中各种投入与产出情况。
偿债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使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期末资产规模、结构、收益及质量情况。
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收支结构分析。明确收入类别,反映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发展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情况。
工作效率分析。反映医院的病床、医疗设备利用率及出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情况。
绩效考核分析。反映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当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汇总数据、平均数据、结构数据、行业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合比较分析法(同比、环比)、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因素分析等方法,寻找医院与本区域行业指标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财务ABC分析模型
财务ABC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一是汇总医院经济数据,生成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二是在汇总和报表的基础上,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并追溯钻取分析的源头,找出医院经营的症结所在。对同类型、同属性的科室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相互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财务汇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等。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结余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成本管理指标、收支结构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工作量指标等。按照医院、科室不同属性进行汇总,进行同期比较、与行业参考值进行对比,提炼出医院与同类型行业参考值所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各具体指标,查看出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查询出的医院进行细目分析。
3.物资领用分析模型
物资领用分析是通过对医院经营范围内的所有物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医院物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所有状况进行可视化的多角度分析,提出整改方向与建议。并结合财务分析、经济运行分析的运用,对行政、管理部的合理化消化及使用效率提出建议。
物资领用分析主要反映医院的材料采购、消耗、库存等情况,同时对高值材料、手术室、介入放射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库存材料分析、材料消耗分析、专项分析、高值耗材分析、材料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库存材料:反映医院的材料使用效率及期初库存、本期增加、减少、期末余额等情况,并将材料按分类构成进行构成分析。
材料消耗:总体上反映了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并对材料消耗中的卫生材料进行重点分析,反映了卫生材料的创收能力及总成本占比、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科室消耗情况。
专项分析:供应室消耗对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手术室消耗对各或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
高值耗材:按高值耗材分类和明细反映高值耗材为医院带来的收益,按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告知耗材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创收情况。对植入和介入性医用耗材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控高职类耗材的去向,为监管医疗质量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实现告知医用耗材风险监控、效益分析、质量安全灯监督职能,避免高值耗材流失。
材料采购:按材料分类分析医院材料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材料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材料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范围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4.固定资产分析模型
固定资产分析反映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采购分布、处置等情况。包括资产总量分析、资产分布分析、资产处置分析、资产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资产总量:放映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原值、数量、折旧、资产构成比例、资金来源情况,使资产管理者清楚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
资产分布: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及明细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反映固定资产在各科室分类和分布情况。
资产处置:反映不同使用状态的资产分布情况、待处置资产的分类构成和科室分布情况,为资产合理调配和购买提供决策依据。
采购分析:按规定资产分类分析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固定资产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固定资产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5.进行大型设备效益分析
对国有资产按照配置标准体系及甲类大型医疗设备、乙类大型医疗设备、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等类别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实现国有资产的审批论证、评估检测、风险监控、效益分析等监管职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绩效分析模型
从管理决策和绩效导向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绩效管理、财务报告、绩效排名、关键指标、盈亏平衡分析等。绩效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唔系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对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结果进行总体反映,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7.效率效益分析模型
分析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住院和门急诊收益贡献,反映了医院人员、资产(设备、床位)的工作效率及创收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
8.收入分析模型
分析反映了医院业务收入的规模、增长趋势,以及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为挖掘到科室;同时能够支持工作量变化或均次费用变化对收入的预测。
9.成本分析模型
对医院成本、费用按照科室分类进行统计,放映医院支出的规模、增长趋势,医技支出构成情况等,并能够按照收入配比方式来预测成本的规模和结构,为控制医院的总支出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10.工作量分析模型
主要反映医院员工人数和构成比例、编制床位和实际占用床位、临床、医技工作量等,来衡量医院资源投入规模。
五、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青岛市市市立医院自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2010年引入医院运营管理平台,精细化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实现按月、季度、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出改进措施。收益于精细化管理,医院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工作量大幅度提升,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较2009年增长94%。实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成本管控,成本的增长率低于收入的增长率,2014年开始实现扭亏为盈。依据新医改要求,医院不断合理调整收入结构,药占比快速下降,2014年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并重点进行卫生材料管理,合理使用高值耗材,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原则出发,发挥公立医院作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公共财政管理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资金是资产的价值体现,资产是资金的物化和财政支出的沉淀,公共财政管理的资金和资产都是国家的财产,只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联,共同构成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对象,因此,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管理理念,这无疑是将资产管理摆上了更加重要、更为重视的位置。
这样一个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代资产管理认知的跃升、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管理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资产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当前,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认真领会,深入思考,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全部要义显得非常必要。
“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其中的“资金”是特指财政性资金,“资产”是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财政性资金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条从资金预算、执行、审计到绩效考核的运行与管理链,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行,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更趋于科学、透明。而由于受旧体制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影响,资产管理往往与资金管理相脱节,并滞后于资金管理,资金一旦转化为资产,人们对资产的重视程度就被弱化,不自觉地会另眼相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产生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效能、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前提和条件就是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对资产管理的思想层高,自觉地把它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牢固确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管理理念;其次从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基础管理、机制架构等方面入手,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具体地说:
一、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预算管理为推手,推进资产配置管理标准化、科学化。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预算是部门预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三大方面,而源头是资产配置,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对存量和增量资产的综合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增量资产的预算管理,即通过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环节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长期以来,资产配置方面疏于管理,随意配置、重复配置、盲目配置资产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财政资金的低效甚至浪费。加强资产监管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资产配置标准、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监督等内容研究,探索建立“统一标准、统一预算、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的新型资产配置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从完善制度着手,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构成复杂、形成多元、功能多样,且使用周期长、涉及面广、环节多等特点,要真正管住、管好资产,使其保值增值不流失,就必须建立起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监管、绩效考评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定,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创新管理举措,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宣传培训,增强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强化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使资产管理科学规范,执行有力。
三、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夯实基础为抓手,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财政资金管理借助银行账户、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的记录与核对,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管理手段,清晰、完整、动态地反映出每一时期内的每笔财政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有它内在规律和特性,而任何一项管理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资产管理基础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要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必须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做好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全面掌握房地产、车辆、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第一手的基础数据,摸清家底,确保这些数据真实有用、准确完整;二是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加强对资产数据信息管理,同时分析运用数据,发挥基础数据为决策服务的效用;三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运用条形码等管理手段,为各类资产配发“身份证”,使资产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找到其归属;四是财务、资产、使用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资产账账、账实相符;五是把资产管理每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工作以制度形式进行规范和细化,最终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四、做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就必须以健全机制为落脚点,推进资产管理协作化、集约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原则 加强措施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原则分析
1.1.明确权属,与绩效挂钩原则
根据产权理论,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其权属均不归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所有,而是归国家所有,其调配、处分以及收益权也归属于本级财政部门。只有明确了资产的权属,才能够找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和方向。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绩效挂钩,需要对可流动性和可调剂性进行进一步的要求,只有可流动性和可调剂性,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物尽其用,用出效益的目的。通过对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的配比,可以真正达到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效果。
1.2.认清性质,分类管理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公共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分散性、积淀性、过渡性和权力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凸显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不同,这也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管理体制、目标、方式等方面特殊性。
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所以在贯彻“物尽其用”方针的基础上,应明确区分资产的类别和各种具体资产的特点,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纯办公设备和非纯办公设备,采取相应办法,依法、依规管理。
1.3.价值管理,注重实物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是分不开的,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资金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离不开财政的财力支持,通过增量来调节、调控资产存量和使用效益,这是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中不难看出国有资产管理两种管理形态的紧密程度。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
2.1.加强资产档案的建设工作
资产档案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优化管理的基础。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本部门资产相关档案,认真做好国有资产账册和卡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说明书、土地与建筑物等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具体应做到:①为确保资产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材料归档立卷之前,要有步骤、有目的地实行超前收集;②管理人员应按照方便利用、容易保管的原则,结合资产实际情况,将国有资产相关材料按照归档类目分门别类,归卷保存,避免丢失;③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等工具,做好每份资料的动态记录,方便档案的查阅与利用。
2.2.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努力做到“精细化”。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翔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形成完善的监督检查及奖惩激励机制,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要严格把好审核关,确保预算、论证、采购、验收、付款、入库等相关手续的齐全性、一致性与合法性;加强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实时进行资产的增减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加快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资产报废处置、现状变化、维护维修、价值增减、调入调出等实现实时处理,实现资产高效率低强度快速清查。
2.3.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做好资产交接工作
在资产管理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明确责任,使国有资产领用、借用、占有、使用、保管、交接等过程手续完整,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涉及到有关人员变动的,应采取“限期移交,完善手续”的办法,严格办理资产清交手续,对于领导干部离任前的实物审计要具体到每个环节,确保人走物交、人离账清,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办理资产相关业务要经过必要的授权审批,建立财产保护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
2.4.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
资产清查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环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于资产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盘盈和盘亏情况,应查明原因、分清原因,及时予以处理。
2.5.强化预算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明确产权关系,以产权管理为基础,以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实现合理、高效、节约地配置各种资源。首先,要强化预算管理,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其次,对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购置、新建的资产,可以运用拍卖、联营、租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要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使闲置的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2.6.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要优化管理则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高素质的员工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并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此外,以奖惩激励制度为前提,努力改善资产管理者的待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产信息化 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70-01
一、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背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全系统内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整顿工作现场、规范工作秩序、推进基础管理工作”活动,将资产管理工作与精细管理和管理提升相结合,力争通过改进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理顺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主导和支撑关系,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消除浪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过程中,资产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资产数量庞大、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处理流程烦琐,各使用单位资产状态反馈不及时;对低值易耗资产的管理不够到位,低值易耗资产没有进行编码管理,资产状态和使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详细掌握;条保技改项目建设周期长,无法对资产变动情况全程监控;资产、财务、使用部门管理信息互不集成,数据不一致、历史数据跟踪难度大等;资产盘点无法进行条码系统操作,难以确保盘点工作完全准确无误差。
根据新的形势,以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需我们通过加大资产管理系统承载的信息量,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来摸清家底、动态监控,建立“标准的资产管理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工作流程、标准的编码体系”,将信息化、数字化触角延伸到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在同一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分析紧密地融入资产管理管理活动中。同时资产管理系统通过集成现有的系统资源,及时资产相关信息,对各资产使用单元之间进行多元化管理,形成一个跨机构、跨部门、跨人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是贯彻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加强成本控制、规范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使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专用资产的价值创造力较低,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现象凸现,同时,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占而不用、重复购置等情况也屡有发生。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摸清家底,将各部门资产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统一,对资产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为我所“监督控制、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从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处置等全方位综合考虑,加强成本核算、规范成本管理,切实推进降本增效,最大限度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主要做法。
1、顶层策划、优化设计
建立一个以资产全面管理为手段、以资产业务流程管理和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为核心的整体资产管理系统,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配置合理,运行高效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框架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及应用目标。
2、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
全生命周期化: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入库、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我所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全员化: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明确资产使用人责任,确立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制度,加强维修、定检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与对接,对资产进行同步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全员化目标。
可靠性:在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过程中,应确保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资产数据的完整真实。
可扩展性及兼容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容量的可扩展性,同时应选择成熟化的商业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能够完美衔接。
易操作性:整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全中文友好界面,方便准确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和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易学易用。
三、成果应用的效果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实现了摸清家底、理顺关系、预算控制、合理采购、资源平衡、合理分配、责任到人、避免流失、及时维护、延长寿命、过程控制、动态监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预算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节省大量资金。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通过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各单位资产基础信息的统计汇总比对分析功能,根据现有资产保有量情况,资产管理部门不断提高购置预算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资产购置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减少对不必要贵重仪表设备的购置数量,提高贵重资产周转率及使用效率。将新设备购买率降低10%以上,采购劳动力减少10%左右,节省了大量资金。
2、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对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不良资产变现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筛选10年以上的闲置废旧资产,通过购置申请型号比对,内部使用确认,进行资产处置流程审批,最后完成不良资产的竞价销售。根据对各使用单位资产占用情况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鼓励使用单位对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上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剂,通过盘活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将积压存货进行资源互补,减少在外采购,对价值创造能力低的资产及时调整和处置变现,减少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低效资产占用。
3、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依靠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和监控,通过固定资产使用费的核算等手段,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4、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资产管理执行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有资产相关业务数据及时动态更新,各权限部门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状态,并对其业务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监控。灵活的自定义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工作流对资产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建立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统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各部门间信息反馈速度 ,建立资产管理协同机制,实现各机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资产卡片,理清归属关系,通过资产清查模块提供的自动化辅助手段,极大的降低资产盘点清查时的失误,提高了盘点效率与准确性。
5、重点仪表设备检定及时性得到保证,故障率有效降低,使用效率明显增加。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和汇总全所的资产数据,对仪表设备的运行状态有全面的了解,由于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过程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刚性控制,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计划任务的自动下发、检定、记录,实现整个检定过程的有效闭环管理,有效防范计量仪器设备分配、检定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保证了重点仪表设备的检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维修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减少了重点仪表设备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重点仪表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重点仪表设备维修的及时有效,延长预期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重点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财务管理从单一的资金管理向筹资融资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模式转型,深化财务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当前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审计监督方式和政府采购模式下的部门集中采购方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和财务人员作风建设,推进依法理财和制度理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主要工作
(一)优化服务措施,全面完成费收任务
严格执行税费征收政策,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惠民政策,优化服务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挖掘费收潜力,堵漏增收,确保规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财务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监督
强化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促进预算资金管理规范化,做到制度理财。一是建立部门预算审核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手段,构建交通预算“一盘棋”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和财务数据上报制度,实现对交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三是实行季度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各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四是积极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加大协调力度,改善理财环境
积极协调财税部门,争取财政部门对交通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落实交通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努力争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基本支出增支部分的资金来源。加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了解专项资金动态,为本部门争取资金提供有效信息。
按照《市政府公路债务化解方案》要求,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化债资金,做好债务化解工作,确保全市公路债务化解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和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以规范财务管理为主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预算执行、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的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制度落实的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各单位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巩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成果,及时准确完成各项会计、费收报表。票证管理符合上级要求。市局将结合治庸问责活动,抓好任务工作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资产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落实《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各单位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市财政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严格政府采购,加强资产收益管理使用,规范资产使用及处置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我市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政策,报表及软件操作的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5.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设,全面提高核算质量
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开展以财务核算为重点的会计基础工作检查活动,促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基础工作。
加快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升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结合局机关会计制度转换升级更换会计核算软件,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系统,探索财务集中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三)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
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出台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处分规定》,加强“公款”支出管理,确保“公款”支出合法、合规、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做好经费支出信息公开支出准备工作。
(四)充分发挥学会职能,服务交通财务管理工作
以学会为平台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举办一期财务管理讲座或业务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中国交通会计学会和省交通会计学会组织的ppp项目培训。
继续组织学会会员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和财会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每个单位完成1—2篇论文任务,并积极做好学术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
(五)坚持财务收支年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行政单位主要指的是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具备政府职能,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由于受到计划基金体制带来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具备着财务核算粗糙、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财务人员缺失素质等现象。因此应该不断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而精细化管理则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精细化管理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精细化;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1502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中得到长足发展,并占据一席之地,创新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发挥行政职能以及提高资金利用率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充分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1.1 财务管理人员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以细为起点,确保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以及每件具体事情等都具备相应的业务流程与业务规范,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的对服务职能与财务管理等进行拓展,并有效的对财务活动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同时,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则可以在既有管理的前提下增加换岗制度与监督部门等,从而有效的使一体化管理得到实现。此外,财务有效的措施对财务工作进行改善,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若想只凭借制度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则应该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有效的对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培养。由于管理制度不具备生命,唯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才可以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有效的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1.2 内外监督制度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既应该有效的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制定,还应该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以此有效的对执行力度进行强化。在对内外财务风险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就内部监督部门来说,应该不定期的以及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内控中出现重大缺陷,则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从而充分的的使其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等作用得到发挥。与此同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强化,以此有效的对财务成本进行控制,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严格的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遵守,有效的对财务信息进行维护与控制,从而有效的对资金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因此,通过精细化管理,则可以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有效的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改善。就外部监督部门来说,应该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开展内控建设,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利用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成立专门小组的形式,严格的抽查行政单位的各项财务,并及时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反馈与治理,对财务流程进行规范,从而确保内外监督制度可以更加的精细化,并进一步的使财务透明度得到提升,进而有效的对财务安全性进行保证。
1.3 成本核算
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精细的对既有的成本考核制度进行划分,以此确保成本核算可以有机的和其他工作相结合,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仔细的对联动机制等进行研究,不断的寻求预算管理和成本预算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从而在最大限度内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并使科学化管理得到提升。此外,如果成本控制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则应该建立在成本项目与预算管理等前提下,所以,在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依照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既有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添加资金支出管理,并有效的对评价、预测与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从而使财务使用率得到提升,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得到改善。
1.4 预算管理方式
就财务管理方面而言,预算管理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先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细化,并在现行的财务管理中添加预算分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等管理。通常来说,在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的过程中,应该足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以此确保预算指标可以满足实际情况,从而使财务使用率得到提升,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得到改善。
2 有效的转变管理观念,对会计制度进行改善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既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才可以使精细化管理成为现实。首先,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资金控制,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进行转变,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此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安心的工作,并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从思想上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认识。再次,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传统的管理经营理念进行转变,对项目预算内容进行精化,从而更加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利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转变工作作风,并不断的转变成服务社会型。
3 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采取精细化模式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先对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业务流程等进行规范,构建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此有效的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进行保证。同时,在既有的业务流程中,对行为准则进行完善,确保财务人员可以严格的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并逐渐的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从而使管理资金开销得到降低。此外,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既有监督机制进行健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凭借员工的自觉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不断的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更好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勉励。与此同时,应该先对包含行政单位整体管理的相关控制制度进行制定,依照管理部门性质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控制制度可以落实到位,及时的对存在的制度问题进行解决,并不断的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强化,从而对经济业务资料的完整性进行保证。
4 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有效的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改善。由于受到计划基金体制带来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具备着财务核算粗糙、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财务人员缺失素质等现象。因此,在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行政单位应该先转变观念,不断的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有效的对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从而有效的对行政单位财务进行管理,并使行政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明.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设想[C].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2007.
[2]刘凡波.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3]张利民,周先海.对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的思考[C].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
[4]吴岚.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