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30 18:13:02

导语:在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1.7岁。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0.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方式。主要方法: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介绍医院环境,介绍治疗的医师与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物品保管和摆放事项,建立临床护理计划表。待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开展合理饮食,以水果和蔬菜为主,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喂食方法与注意事项。待患者入院后的第3d后,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开展心理束带,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待患者患者入院后的第4天后,给予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药物用法和用量。在患者出院的前3天,嘱托患者开展适度锻炼,定期到医院来复查。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30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5%,对照组18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为53.2%。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经过护理后,研究组27例非常满意,9例较满意,1例满意,总满意率100.0%。对照组13例非常满意,7例较满意,5例满意,1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67.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心内科疾病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临床缺乏有效护理方式,增加了患者痛苦感。对于心内科疾病的护理,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促进护患合作,充分利用护理资源,让患者处于住院期间,能够满足最佳护理效果。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了传统护理方式,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针对性护理服务,了解自身需要接受哪些检查治疗和护理服务,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精细化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细致化、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运用,使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同时,精细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开展目的性、计划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享受知情权,进而提升治疗积极性和满意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构建护理人员岗位责任机制,保证护理岗位的责任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便于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另外,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形象、专业知识,提升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使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得以转变,推进护理责任机制实施,确保护理工作职责得以全面落实。在本组实验中,经过护理后,研究组30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5%,对照组18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护理总有效率为53.2%。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67.6%,两组对比存在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腊梅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侯雪芬,金培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5):139-141.

[2]俞守艳.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07):172-173.

第2篇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ƪ1 20XX年9月3日,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对西南公司标准及标准化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的学习。意为找差距,定目标。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实现自我突破。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变是唯一的不变。在现在的社会中,竞争十分的激烈,以前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了。中建六局西南分公司一直在变革,本着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理念,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到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公司的迅猛的发展得益于标准化的实施,而标准化在公司发展的步伐中得到了完善。标准化体系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每一位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业务水平,培养精通公司业务又熟悉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专业人员,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为达到公司的预期发展目标而奋斗。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亦是同样的道理。既然是流程标准化,就是要有据有依,有据可循,有据可查。可以在人员流失补进新人的时候,让新人更快的熟悉部门的各项业务。施工标准化是对规范的补充和细化:主要补充了工地的标准建设和工程管理方面的要求,细化了施工过程的控制。对规范工程建设和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施工标准化可以消除部分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提升工程进度,对工地的标准化建设和工程管理有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施工、生活环境,大幅提高文明施工程度。而且工作期间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月报告。如有

偏差及施工现场不规范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验证,实时调整进度计划在遇到问题时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这就是标准化体系的优点。

通过认真学习西南公司标准化的管理,无论是在对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还是对施工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上,我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提高对施工标准化的认识。领会五化即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其中标准化既是五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它四化的重要支撑,而项目管理标准化则是基础。认真学习,领会《项目管理手册》,《手册》针对中建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其核心内容是: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二层管理;三个基本文件;三个基本报告。

咳嗽规章制度的建立,做到责任明确,运转协调、衔接紧密。强化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细化,研究改进每一个工艺环节,消除质量通病,推广好的做法,提高工程质量、增长耐久性。加强关键工艺的动态监控。

例如我,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标准化的出现,能让我更快的熟悉业务,哪些重点需要注意,大大小小的表格在不断的提醒着自己,

让我这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员工不容易迷失方向,这更是一种激励。标准化的如果实施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即使错了也能及时知道不断的改进提高自己,以免同样的错误再犯。标准化如果实施对推动各方面工作的管理科学有着具有很强的实在意义。这样施工员更有益于了解该如何做得更标准更规范,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要做好项目的检查的各种业务。而且公司每季度的考核,奖罚制度都决定着作为新职员的未来,所以标准化是对于底层工作人员的督促和激励,同时公司项目的标准化更是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总之,我们应把施工标准化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源头抓起,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注重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的全面协调;注重工程的耐久性,从而保证公司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篇2 20XX年3月6日,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代表一起,集中学习公司惠兴高速公路第16合同段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查找本项目部在管理、队伍组建和运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化本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路,对今后项目管理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大家在学习中深刻剖析了本项目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深化项目管理和队伍建设的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对标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标准化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适时组织职工进行标准化学习,营造全体员工自觉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管理落实力度,把标准落实到生产过程中去。在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工程质量关键环节与控制要点以及其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管理工作流程,并对照标准抓好管理落实。三是抓紧人才培养,尽快适应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加大对年轻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素质全面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四是调整、明确项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部管理。五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年轻技术人员从事现场管理,解除各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让干得好的人收入高一点,积累多一点,实力强一点,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质量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不这样,老员工调离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就技术部门的工作,内业方面:积极学习并掌握各类规范、图集标准;施工前期的图纸审核和现场调查;编写和完善各分部、分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工序作业指导书;分解总工期并针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编写施工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写和及时下发施工技术交底并督促落实到现场;统计各单位工程的工程数量并提前编制和上报材料计划;建立施工日志、施工台帐、收方台帐,记录施工过程并掌握材料消耗数量;上报设计变更并积极联系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做好现场确认;整理和归档各项测量数据、检查记录,及时编写并签认质检资料和评定资料。外业方面:组织并参与导线测量及施工控制测量,做好施工前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放样及施工后高程和平面位置的复核;有效组织并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的衔接;对照施工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旁站,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协助现场管理人员做好现场机械、物质调配,协调各施工队伍之间的关系。

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篇3 20XX年7月6日,集团公司组织全集团各物流及服务业分子公司开展物流、服务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意为全面扎实有效推进标准化工作,确保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通过此次深入学习赵祖明老师讲授的物流、服务业、标准化知识,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做好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就要从标准化、企业管理概念入手,以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理为主线,解释各类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位置;试图讲清质量管理等专业体系文件与企业标准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阐述企业标准体系文件对专业体系文件的整合与包容作用;提出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通过不同企业在标准化实践中的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企业标准体系表,又通过各种不同标准案例说清制定企业标准的编写规范和要求。为以后编写公司自己的标准化管理手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规范化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规范化的营运流程、规范化的组织结构、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资料信息体系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控制至为重要。

一、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对于企业预期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二、 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三、 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规范的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

四、 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使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五、 文件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六、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系统,对企业的战略、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标准化的出现,能让员工更快的熟悉业务,哪些重点需要注意,各类型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醒着我们,让企业中各层次的职工不容易迷失方向,这更是一种激励。标准化的实施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即使错了也能及时知道不断的改进提高自己,以免同样的错误再犯。标准化如果实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实在意义。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篇4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责任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地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贯穿于企业所有坏节的全面管理模式,同时也是增强企业整体执行能力实现最终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要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益求精,只有全员参与,从自我做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强调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各部门要着力培养人才,通过培训提高职工思想意识,规范职工标准化操作,更多的通过培训把标准化操作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培养合格的人才,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标准化,从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企业比作一部列车一样的系统,把领导层比作机头,把基层人员比作身体,如果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能合理定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职责,完成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就能使企业这部列车平稳而快速地行驶。

二、运用精细化管理进行数字分析,提升管理水平。

各部门职工应不断进行专项分析讨论,通过对前期数据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制定详细可行的控制措施,并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数据分析要求分月份、分原因、分品种,做成曲线图、对比表,针对数据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根据问题所在跟踪生产过程。前期数据分析加上实际跟踪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哪些为可控指标,制定控制措施,责任划分清楚,并贯彻落实。

三、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规范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防止漏洞与缺陷,细化企业的各项制度、记录、流程、标准、监督、控制、考核体系,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同时,把规定和制度化纳入考评指标。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管理精细化,但在考核方面、激励方面没有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就必然导致精细化落不到实处。通过宣传精细化管理,提升职工思想意识,并全员参与,实行奖罚机制,快速推进精细化管理

四、加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企业管理运营平台,以柔性化的手段和人性化的管理,处理好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职工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实现人文关系哲学层面的精细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上,特别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标准越来越高的社会趋势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日见明显,精细化管理是种意识,观念,是种态度与文化.因此,在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事无巨细,不断培养个人扎实,严谨的工作风格,把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消除管理上的盲点,使企业在竞争中步步为赢。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凡事都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只要把细节做好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很容易完成了。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我们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我们要不断的推进和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让我们的企业向着更大更强的目标迈进。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篇5 通过学习《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作为负责生产的一线工程负责人,在项目部严格的推行了管理手册相关内容,可以说是开局良好、运转规范、不断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下面是学习《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心得与体会。

一、 成立组织,对照标准,严明纪律

管理手册对项目部设置与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标准化的统一规定。

在项目部,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学习小组,对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项目部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积极地配合,表现出了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管理手册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大家通过对管理手册的学习和实践,对规定的内容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到熟悉,并且工作中的行为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为方式跟以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心中对于施工要求有了更加明确的统一的标准,使得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标准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

每天七点召开早班会,汇报昨天一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制订出今天的工作任务,把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工作。

认真履行与业主之间的合同关系,接受业主项目部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依据有关要求,在工程实施中接受监理项目部的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管理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重新从项目部设置原则,资源配置等方面,按照标准化手册中的要求,进一步的规范。检查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基本设施是否有损坏,并及时更换。

在工作中对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动态管理,保证了使用最新版本。

三、标准化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部文化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手册规定内容的推行,进一步的规范了各种表格的格式,并在诸如《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相关文件里边做了详细的内容目录规定,使规划书制定起来更加快捷,阅读起来更加直观。

对项目部的主要管理职责逐一责任分配,确保责任到人。并且对工作目标的制定越来越量化和可考核化,采用标准化理念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不仅责任明确而且可测量可考核,增强了工作落实力度。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虽然对标准化管理手册进行了学习,但是并不意味着规范中的很多内容已经落实到了工作的实处,还是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个别同志可能会因为学习不认真,对手册规定内容存在应付现象,不认真履行职责、怕麻烦、嫌啰嗦,对标准化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通过相关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在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的条件下,使员工的积极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出台为我们进行标准化施工提供了依据。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明确了施工项目部设置、管理内容与方法、流程、标准及评价机制等内容,加深了对标准化施工的理解与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标准化管理手册的要求进行施工,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强化施工项目部管理重点和责任的落实,实现施工管理专业化、扁平化、信息化,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的管控能力,提高项目管理精益化水平。

标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篇6 一提到标准化管理,我们就会想到工业超级强国德国,因为德国的很多技术标准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即使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无法相提并论。而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唯一不限速的,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金星如此说:我的婆婆70岁了,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开出170公里/小时的时速,我坐在车里很惊恐的表情被老公差异的嘲笑。

节目主持人金星的老公是德国人。金星说:在德国,虽然大家开车的速度都很快,但很少很少发生车祸,原因很简单,德国人非常讲规矩,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开车,大家都在执行交通法规这个标准,因此车速快而不发生车祸。

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交通法规,而且考交通法规不少人能考出100分的成绩,但就是习惯不按规矩办事。经常在双黄线上倒车,经常变更车道不打转向灯,经常看到行人走斑马线时急促地鸣喇叭。我们有严格的限速标准,但车祸不断。很显然,中国不是没有行车标准,也许这个标准比德国人写得更细致、更周全,但我们就是不喜欢执行。

有人说: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超一流的企业卖文化。 我的理解就是卖技术标准,如果连管理制度都拿出来卖的话肯定不值钱。很多企业都有自己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谁还来买你的?即使买来也没派上用场。因为大多企业很难真正去执行。

结合我在企业标准化岗位上干了10个月的肤浅认识。首先,我以为标准化管理永远是相对的。比如,企业标准文件的格式的要求,要有一个大致的标准,但没必要对一个记录表格的字体大小及类型都必须去界定。如果不影响标准的具体内容,格式相对美观协调就行。如果老是在一字一符上反复纠结,那就变成钻牛角尖,很浪费时间,也很累,而效率低下。

有时,一个大点的标准文件有几十页长,即使粗略去阅读也很难短时读完,何况细致探究文件里的实质内容了。当然,标准里的关键条款是必须去反复推敲的,确保没有歧义后才能定稿。否则,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标准的起草人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想达到怎样的目的,不要在文字上含糊不清,然后糊里糊涂地交给部门负责人大致瞟一眼就送到标准化归口管理的部门来审核。

因为标准化管理部门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不可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能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则,就变成理想注意了。一方面,总是对企业各项标准不满意;另一方面,但却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最终怪这怪那,怪标准化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作为。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及经验是有差距的,但能力与经验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其次,标准化是一个很大的体系,涉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又大致上包括基础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这么大的一个体系,要想开展好,并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能力再强,也需要企业这个团队来配合。因此,实施标准化管理必须要全员参与,并不是某人单独就能完成。说白了,要有标准化的文化注入企业上下,让全员自觉去拟定标准、学习标准、执行标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停留在标准格式美观大方、标准文字很简练,但一就没人真正去关注了。

第3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规划

1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人人有责任”

“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众是精细化的主体,精细化管理不是管理者的“独角戏”,而应该成为全体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推行精细化,责任是前提。精细管理涵盖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涉及硬件建设和软件规范等方方面面,实现全面抓精细,责任意识必不可少。无论是工作谋划、组织实施、督导检查还是总结考评,都要吃透上情,摸清本情,抓好结合,依据法规制度和岗位分工,细化工作内容,将工作目标细化成具体的工作责任,并逐级分解,把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让每名被管理者都清楚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贯穿全时、渗透全程、无缝链接的责任体系。坚持能级管理,督促每个层次、每个级别按职责抓好落实,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包办代替,防止“越位”;落实反馈跟踪评估措施,防止“失职”;明确工作链接中的责任主体,防止“脱节”;要分清主管和协管,防止“推诿”;区分执行和监督不同职能,改善评估体制,避免责任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监督失效。

2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事事有标准”

“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精细化管理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要解决“知”和“行”的问题。通过“学、查、对、改”,做到制度规定和规章制度条条知晓、项项清楚,明白什么是标准,怎样达到标准,自身与标准存在的差距。使每个被管理者做到眼中有尺度,对工作、对事物、对活动、对设置,一看就知道对不对、该不该?达到“标准一口清,问题一看准,隐患一查明”的要求;要结合单位实际,对相关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保证每项设施建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都有具体的指标;每件物品什么材质、什么规格、什么颜色、放置什么位置,都有统一的标准。精细化管理标准不仅体现在抓内务建设上,更体现在每项管理工作的细致、精准、精确上,要明确时间节点、阶段目标和质量指标,搞好过程调控,实施精细指导。同时,每完成一项任务,每接受一次检查,都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心得体会,多想一想成在哪儿、败在哪儿,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是不是可以更完美一点,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不断提高标准质量。

3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时时有规范”

规范是单位建设内容、程序、方法的统一化、标准化、制度化,落实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按章办事、按规操作的观念,走出“散打”误区,坚决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随意行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从制度入手,实现全部活动都能在时空上精确定位,井然有序。坚持通盘考虑、科学统筹、分步执行、协同推进的模式,理清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规律,定位工作内容,避免工作无序,互相撞车;坚持全程调控,形成谋划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反馈修正的闭合回路,避免工作脱节,有始无终。要运用好各类会议、检查考核、排查治理、请示报告、登记统计等行之有效的载体,形成程序规范、内容规范、评估规范、记录规范的工作套路,保证“事事有着落、完成有回音、效果有底数、查证有记载”。

4 精细化管理要做到“处处讲规则”

规章制度是实现正规精细的依据,精细化管理要求依“法”决策、依“法”指导、依“法”组织、依“法”规范。实践中要克服随意性,干任何事情,都要按标准办、按程序办、按职责办、按规则办,不能想当然,不能临时动议,不能脱纲离谱,做到事事有依据,件件有出处;要强化尊重法规、服从法规的自觉意识,坚持“法”大于“权”,防止主观臆断、个人独断、以权代法。要强调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在法规面前,不搞变通,不搞选择性落实;要强化执法是责任、是政绩的意识,各级领导要把组织落实法规视为基本职责,把执行法规质量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要强化抓全面抓经常的意识,依据法规调控部门的全部活动,更要保持执行法规的持续力度,克服应急突击,不搞短期行为,走出以教育整顿落实法规的低效行为,避免“一阵风”,努力实现人人知法守规,事事依法规范的长久效益。

参考文献:

[1]吕笑飞.精细化管理在沈阳经纬客运公司企业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目前,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最为重要的一种管理方式,已经为愈来愈多的企业管理层人士所认同,从而成为了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将企业的管理战略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更加科学地整合企业中的各类资源,更加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地把握管理过程,促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各家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所不同,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总结的共性经验。笔者觉得,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构建。

一、形成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并非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临时性措施。要想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企业的共识,就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是要强化对精细化理念的宣传与解释工作,从而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本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其二是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部署,做到整体推动。要由企业中的专业处室牵头,切实做到日检查、周讲评与月考核,并且适时举行现场管理交流会,让员工们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其三是实施各种不同主题的管理培训教育活动。要不断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切实更新员工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增强全员危机意识,激发出员工们的责任感。

二、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在精细化体系建设工作中,不管各家企业之间存在哪些差异,任何企业在制订发展目标时都离不开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到科学合理,二是要做到符合实情。一旦企业的发展目标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自然也就难以进行具体操作。同样,假如企业制订的目标并不符合实际,自然也就失去了实现的意义。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全面分析企业目前所处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明确自身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其中一种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法就是使用SWOT分析法。要以科学的分析为基础,形成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而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可以分成:远景目标、中期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发展计划,以上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彼此依存的关系,而且共同组成了一个呈梯级状的发展体系。远景目标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中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引进更加先进的安全理念,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与全员提高,将全员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换成为“我要安全”。其二是切实规范安全生产经营方面的秩序,促进企业的发展,一直到其步入到正规之中。做到以上两点,只能说是企业目标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其三是要对企业的各个发展目标作出细分,比如,远景目标在若干年之后可以确定为中期发展规划,中期发展规划则可细分为年度发展计划,而各年度发展目标完全可以再细成为安全目标、生产奋斗目标、企业经营奋斗目标等。其四是应结合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对员工实施任务细分。要依据“五定”原则来加以落实,也就是要定标、定时、定责、定权及定奖惩。定标要求确定任务和目标;定时要求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限要求;定责要求确定员工的职责范围;定权要求确定员工的权力范围;定奖惩则要求按照依据绩效结果来进行奖励或者处罚。

三、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考核

一是明确考核目标。要加强员工管理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把企业的战略规划切实细化为年度计划,并且积极落实到各项预算之中,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细化,运用科学、激励、有效之原则实现各项预定的考核目标。

二是分层进行考核。要依据本企业员工的级别以及岗位特点分别进行考核,岗位职责不一样,其应当负有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在分层考核之后,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上,从而激发出本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好各项考核要求。

三是兑现考核承诺。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积极地引入更加多元化激励的新手段,为广大员工进行考核奖励。同时,企业管理层人士应当在考核之后与当事人开展全方位的沟通,对于考核成绩不佳的当事人应当多加鼓励,勉励其努力工作,准备好下一次的考核。在考核结束之后,考核结果应当及时公布,并且要实施公示,从而强化企业员工对于考核的认识,进而让本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危机意识。同时,应当在最大限度上确保考核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企业精细化管理不仅目标较为明确,管理的对象也是类似的,而管理的手段也非常多。然而,因为企业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不一致的,所以也就难以直接运用某一家企业的成功案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设计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并且切实加以贯彻落实,这样必然能够形成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5篇

李雯波

二零一六年三月,上海,满城玉兰尽情绽放。

怀着拳拳赤子之心我有幸随德宏校长一行40人到上海大学参加了由上海市政府、政协主办,上海科促会、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莘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德宏州中学校长上海培训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聆听到了13位全国知名、上海顶尖的领导、专家教授和特级校长的专题讲座。另外,还考察了两所学校,开展了4节听评课交流活动,组织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我对上海市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中西方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放眼中国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向,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在12天的学习中,专家、校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旁征博引的论述和教育事例,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令我们全体学员震撼和感动!特别是徐方瞿教授的智慧教育讲座《几何王》及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使我深知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为我们数学教师教授数学找到了切入点和门径。同时,王厥轩教授的讲座——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使我备受启发,对如何管理我县教育队伍有了重新的认识,为今后如何做好校长队伍管理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张恒龙教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云南在其中的重要性,使我对边疆云南由衷而生出自豪感,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德宏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专家、学者们对上海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诠释,让我们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育境界,重新领略了上海先进教育观念和德宏教育的差距,并对我今后的工作重心、管理方法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深切地感受到了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教育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关心扶持力度,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全体学员将会把此次活动所得所获作为今后工作的动力和契机。

云南边陲德宏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并对下一步抓好学校工作有了思考:

一、 完善制度、注重管理,加强监督和评价。

一个校长一定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人才意识,素质教育意识、竞争意识。首先从讲发展、讲大局、讲改革的高度来谋划学校的未来。其次,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评价。

二、教育者应该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作为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观念至关重要,只有管理者理念到位,教师才能到引领,教师调整好了自己的角色,不断更新,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习才会从中受益,学生才会得到发展,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才能得到发展。

三、 学校特色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6篇

以市教育局“三万工程”、“131工程”、“国培计划”、《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参与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形式。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训、队伍建设等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新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推动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把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最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自贡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意见。

4.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5.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时代意义,明确市教育局、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掌握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整体框架,有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模式教学特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培训形式

(一)校本研训

1.开展新课标学习与解读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针对年级、学科教材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主要和重点变化,把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各教研组要落实课标学习内容、时间、主讲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2.开展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活动

教科室、教导处制定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方案,学校为教研组提供课堂展示平台,开展间周一次全校性课堂模式改革研讨展示课,供全体教师观摩、学习、研讨。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意见,针对本学科实际,组织教师积开展组内加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认真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3.开展学科主题课型构建活动。

各教研组要针对学科主题课型特点,在学校课堂模式构建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学科主题课型(如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的教学方式,形成可操作、高效益、可推广,相对成型的主题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业务学习、假期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分享课改经验与得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专家引领

1.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

学校结合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际,适时邀请教学名师、课改专家、教育名家、管理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课改诊断、课程示范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2.选送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学校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和保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培训教师心得交流、培训汇报展示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等活动,实现培训资源共同分享、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目标。

3.开展名校联姻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共同体活动,开展名校零距离接触活动,让教师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队伍建设

1.实施蓝青工程

学校开展绿青椒工作室、青年教师结对、影子培训等蓝青工程工作,通过活动载体,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师德;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2.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名师培养、教学示范、专业引领等主题工作,使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化成长,为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指导和诊断,促进学校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第7篇

5月26日县教育局组织乡镇中小学校长、报帐员、会计在利辛高级中学参加《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修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目的

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二、新的财务制度有什么特点。

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这次培训后,我们要把《制度》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1、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中心学校制订了新《制度宣传实施方案》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还要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各学校要真对新的制度对学校的财务和管理进行更新,结合本地中小学管理体制,办学情况和财务活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修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3、层层落实责任。

第8篇

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重视的程度:十以来包括这次的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措施,都足以可见党和国家对我们这门课程的重视,我们学校书记专门负责制,过去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改革,应该说在宣传的广度和普遍性上做的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个体这种精细化的工作还比较薄弱,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鲜活的、复杂的,所以思政课要有温度,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要有温度,是指我们前面讲的价值引领,而价值引领除了要让大家有信心、有希望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我个人感觉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老师本身要具有人文情怀,主体意识和悲悯之心,当你在课堂中的话语,行为本身具有温度和浓烈的人文情感时,学生一定能感觉的到。

坚守学生视野与立场。当老师久了,就容易忘记我们当初坐在下面的时候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尊重什么样的老师;就容易开始抱怨学生的不好伺候,难管理和非理性。学生当然不会永远是理性的,但我们不应否定大部分学生在大部分时候知道自己的需求,能判断教师的好坏。否认这一点,就是为自己找借口。所以我觉得尊重学生,要从尊重学生的理性和需求开始;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容易实现第二点: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具体的问题主体化,即让我们的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和经验世界产生共鸣,最终要落脚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焦虑点;而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实现第三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与学生的认知体系和生活体系对接。从而实现从教师单主体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学改变学生、服务学生的目的。

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即提升师艺。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视,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但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怎么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必须要让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真正地入脑入心,让学生有“获得感”。所以提升师艺意味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努力将思政教育的“盐”与专业教育的“汤”相融合,让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予学生人生的启迪、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

第9篇

8月6日,股份公司第二期中高层管理提升研修班在厦门大学开班,而我有幸成为第二批学员前往厦门大学参加学习,这让我很兴奋,因为外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与锻炼。一个人从熟悉的城市到陌生的地方,找路、结识新朋友、新同事,感受不同的城市文化。

一周的培训学习,所涉课程有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创新与转型、团队建设与干部卓越领导力等9门课程,几位专家和教授的精辟讲课,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各位专家、教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特色,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我作为一名中导管理人员经过这次学习,使自己认识到:最好的中层如何自我定位、最好的中层如何高效执行、最好的中层如何协作共赢、最好的中层如何激励下属等等。在这么多的内容中,本人最感兴趣的是吴隆增老师的团队建设,吴老师开题就拿西游记团队来说这是最成功的团队,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团队合作即成功源于合作。

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企业的管理和创新要靠学习,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的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树立公司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平常工作中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员工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给领导做好参谋助手,围绕领导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作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