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时间:2023-09-19 18:51:47

导语: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1.前言

1.1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1998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拟?quot;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国土资源部计划用12年时间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交通部提出实施"智能交通",国家海洋局提出"数字海洋",国家测绘局提出建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1年10月,继53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

1.2目的和意义: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人类观测和认识地球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检测、规划、电力、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将为广西政府部门和各市县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和环境。

1.3主要内容: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就是通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在广西的具体表述。也是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基础,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地测量基准建设、广西省级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建设等,实现覆盖整个广西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4"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广西实施该项工程已具备的条件

2.1区内环境: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其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20世纪90年代,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城市的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相继完成了本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1世纪的今天,南宁、柳州、桂林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城市,在这三个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围绕政府网的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懈骶咛厣男畔⒒ㄉ琛H绫焙J械?quot;数字北海"项目,百色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防城港市的"港口信息化项目"、玉林市的"有线电视宽带网工程"等,以及全国第一套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社嵊绷低常?11)的初步建成,都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预计到2005年,全广西将铺设光纤约4.8万公里,每千人拥有计算机50台,互联网普及率达8%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50亿元,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2.2广西测绘局内环境:

国家测绘部门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

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27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装备了若干台企业级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ERDA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扫描矢量化系统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1.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

目前,广西测绘局已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

数据类型

年生产能力(幅)

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1600

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数字高程模型)

1600

1600幅×5MB/幅=8

1:1万DLG(数字线划地图)

880

880幅×4.5MB/幅=4

1:1万DRG(数字栅格地图)

1000

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数据

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

3.建设原则和关键技术

3.1建设原则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要贯彻"需求牵引、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阶段发展、面向应用、共建共享"的方针,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发和普及应用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应用促进发展。

3.2关键技术

海量数据库存储技术:目前,单是按覆盖广西的4D(DLG、DEM、DOM、DRG)测绘产品的数据量计算,就达到了TB级,如何采用关系数据库(如ORACLE)管理海量空间数据,将是今后几年内的研究热点。

菘焖倩袢∈侄危喝绾纬浞掷?S技术及其集成,快速获取信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宽带网络:利用高速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三维模型是数字城市表现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问题:模拟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制度外,还需在技术上研究加密手段。

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4.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4.1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数据标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标准国家尚未出台,必须加快基础地理信息各类标准的制定,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加快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的产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应用标准等。

4.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按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负责1:100万、1:25万和1:5万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省级政府部门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甚至更大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工作。其中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如图所示:

4.3实施一批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为共享"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应当把应用开发的重点放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国土、海洋、地矿等)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同时作为广西测绘局与区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建设的延伸扩展,更要充分利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结合西部大开发政府急于掌握的信息,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注重反映广西自然资源、经济两方面的信息。

4.4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测绘部门多年来生产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料,它们在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公益性、基础性的作用,但要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应用,需要政府及各行业的通力合作。共建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如广西各地方土地部门有独立的一套地籍图,规划部门有地形图,房产部门有房产图,每个部门都是投入巨资测绘、数字化,标准都不统一。实际上只要政府牵头协调,各地测绘一套基础地形图,每个部门在其基础上再采集各行业关注的要素(称之为三图合一)。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数据标准的统一,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

要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政府协调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二要研究制定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偿使用等问题;三是测绘部门要在信息共建共享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四个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主动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提供服务,主动为广西重大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主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为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4.5建设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

"数字广西"网站()作为广西测绘局的宣传阵地及元数据窗口,应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网站建设和网上地图的开发,探索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模式,以适应网络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上地图的迫切需求。

5.极待解决的问题:

5.1政策方面的问题

去年广西制定的《广西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并没有完整地将"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列入其中。广西的信息产业在2000年全年的总产值为28.6亿元,仅占全区GDP的千分之二,在全国排22位,在西部地区排第5位。可以看出,广西的信息化总量还较低。基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性和其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建议由区计委统一协调,广西测绘局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组成广西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加快制定"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规划工作。

5.2人才缺乏、财力支撑不足的问题:

测绘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这是目前的尴尬现状。主要的原因是财力投入的不足。

"数据是血液",没有了数据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就是个空架子,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也就没有了与地理空间相对应的承载体。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6.结束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广西测绘局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应用开发的窗口和国家空间信息交换网络的省级主节点,基本具备?quot;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应发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为我区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满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情况报告》

2、广西区测绘局《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方案设计》

3、刘金长《建设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4、广西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2篇

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资料都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进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必须在科学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来完善相关信息。

(二)档案管理资料完整收集是对国土资源经济发展的前期记录。

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对目前的经济生产来讲非常重要,能够直接构建良好的经济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认真按照相关要求来归纳数据信息,必须让每份资料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出处。根据相关制度管理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出现后管理经验欠缺。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档案大量地出现,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却严重滞后。在社会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者如果继续沿用低效率的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缺乏转变观念,超前管理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从思想上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此项工作进行创新。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普遍缺乏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来讲,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得到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优势管理的相关方案来进行有关技术的推进,此外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必须结合信息的利用来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必须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它们能够更加适应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并且立足于档案管理的基础内容,提高工作管理者的意识,努力带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力度。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项综合类档案,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国土档案独特的服务功能。基层国土部门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提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热情,增强档案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各级部门要加大档案管理力度,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得到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具有职业道德意识、信息开放意识、求实创新意识、法律意识。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逐步提高语言文字表?_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档案,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干、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者既要做好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又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档案工作规范化、完善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处理档案工作中做到规范、完整、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也随着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互换进入到网络的新天地。数字化管理使档案查询更加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档案查询效率,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大量、快捷、高质量的国土资源信息。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当今国土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快速发展,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加快数字档案建设,实现国土管理工作自动化及网上办公。积极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促进国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扩大服务范围,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建设及广大群众服务,开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新起点。

第3篇

一、宣传工作

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宣传经济建设和弘扬时代精神,为××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全面宣传乡党委、政府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各项中心任务,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观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果,结合××乡实际情况,进一步宣传农业发展的地位以及农村各项政策,并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宣传等,增强舆论监督在推动工作、改进工作方面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推进××乡农村经济发展。

二、事业建设

1、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经济建设发展慢,外出务工较多,又加上网络老化,导致发展新用户较困难,推广数字电视受阻,针对这情况,我站下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主要放在确保原有有线用户基础上整顿全乡网络建设,延伸线路,促使信号畅通,扩大电视覆盖面,保证原有电视用户信号畅通,防止电视用户继续报停现象发展新用户来提高电视入户率,通过这段时间线路整顿,鼓动原有由于信号不清楚而报停用户恢复信号。来增加用户(恢复率达到现有用户6%左右)。

2、积极组织收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费任务,我站一方面加强网络维护,做到随叫随到,无故障,确保网络畅通,让用户满意,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追缴收视费,全面完成今年收费工作。

三、安全优质播出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提高安全播出,做好重大突出事件和重要时期安全播出管理,严防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行为,完善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对网络关键本文来源:文秘站 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发现隐患立即清除,确保全乡网络安全。

四、存在问题

1、收费难,发展缓慢,入户率较低。

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随着××支柱产业养虾业发展,很多人吃、住都在虾池管理房内,分布极为分散,加上网络老化,线路又远,信号相对不稳定,就给收费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发展新用户较慢,又加上近段时间安装小耳朵的用户越来越多,报停用户越来越多,使电视入户率更低。

20__年工作计划

将继续配合好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宣传工作,完成好各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好原有的电视用户,力争发展新用户,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收费上尽量做到零拖欠;

2、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数字电视和发展新用户;

3、配合广电局和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整顿卫星信号接收;

第4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第5篇

测绘事业快速发展

条例实施特别是修订以来,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工作能力持续增强、服务水平普遍提高。

全省约80%的市、县(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完善了大地测量基准,建成了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获取、更新了覆盖全省的航空影像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产、更新了覆盖全省的1∶10000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1∶50000电子地图和基本覆盖全省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区1∶500至1∶2000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36个县(市)建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还不断推进地理信息广泛应用。建立测绘成果资料汇交、、提供、使用和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向国土、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环保等20多个系统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近30万幅、大地控制成果27000多点。全面完成了“一县一图”工程,开展了全省陆域面积、主要河流长度、主要湖泊面积等重要地理信息测算。建成并开通省公益性地图网站和省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应急管理地理信息平台及地理数据库在省市应急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省发改委共同开发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和“浙江省空间规划布局和重大项目选址辅助决策系统”,与省民政、林业、交通、水利、经信、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发了区划地名、森林、水利、公路、无线电、警用、公共卫生、城管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共建共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继嘉兴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国家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市和德清县已被列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监管职能需要进一步落实

调研组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基层市县对测绘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测绘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基础测绘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基础测绘工作职能理解含糊,混淆了与其他专业测绘的关系。一些县(市)基础测绘尚未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年度经费投入偏少,一些基础测绘项目得不到实施。依法监管的机构不明确,人员力量配备不足,职责界定不清晰,条例赋予的监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测绘成果应用面不够广。测绘基准和数据标准不够统一,测绘成果的协调协作机制还不畅,部分地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重复投入、重复测绘、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

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随着实施“两创”总战略和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切实推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调研组提出不少建议。

调研组认为,要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编制实施测绘发展规划,依法将市、县(市)基础测绘项目纳入政府的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做好基础测绘与其他专业测绘的协调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公共服务。并结合省级基础测绘的实施,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测绘项目支持。

与此同时,要明确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完善机构建设,行使和发挥执法主体的职能作用。加强执法工作,严查涉证、、涉军、涉外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家安全。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适应性;应用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各项工作的必须技术,随着科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中的各项经济都呈现繁荣的景象。在国土资源的利用上,房屋建设和改造问题也在不断的发展,造成国土资源使用数据的不断增加,在复杂的资料收集和管理中,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工作量,在后期的管理和查找中也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概述

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信息通过模拟后进行数字形式的转换,再将数字和数据建立成数字化模型,信息在数字模型中的储存形式,不仅减少了储存的空间,由于数字化便于查找和控制,还提高了管理的效果。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后,相关管理内容能通过软件进行归类管理,将大量的纸质文件变换成数据和数字形式的计算机管理,不仅有利于文件的长期保存,还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实施。当前国家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土资源档案的调用使用的比较频繁,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能够迅速的查阅了相关的软件,减少了以往纸质文件的调用时间,在档案的更新和归档中也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录入及时的实现,为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的革新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高效利用时间的同时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符合国土资源多样化管理要求。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极多,包括了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以及矿产资源档案,还有国土资源监察档案、测绘管理档案、会计、声像、科研、基建设备、实物和电子档案等等。而且仅就地籍档案来说,又分成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两类。这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特征。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特征来看,可以针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从而将这些资源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利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从国土资源档案多样化特点上来看充分显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高度适用性。

2、数字化管理能够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复杂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其主要是对国土使用历史的记录,长期一类积累了较多的文件,在长时间的国家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同一地点经历了不同的建设规划,其用房的性质,产权所有人等都发生了变动。因此,在同一地点,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同,其档案也就有多个文件记录,档案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面对我国众多的地区和建设工程,可知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而数字化管理能够通过智能软件对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化记录和保存,当然并不是对内容简化,而是将其管理模式进行简化,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将庞大的档案文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智能的整理,相关人员在录入和查找中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实现档案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3、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4、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2、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转换,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3、搞好安全性建设。数字化管理最大的弊端就是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国土资源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不过随着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相关人才的专业培训,目前数字化管理的安全危机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所以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搞好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增加相应的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培训,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构建完善的数据调用权限,并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水平。

结语: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给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单位必须健全管理方案和管理技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安全性建设做好防范措施,彻底发挥出数字化管理的智能性和高效性,更好的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并提供完善的服务,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档案 数字化 资源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1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2形势发展的需求

第一,档案馆就是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若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梨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梨树。所以,要建设数字梨树,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第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1.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2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2.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2.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3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3.1建立档案数据库

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2000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梨树县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建立档案局(馆)网站

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3.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第8篇

关键词:基础测绘测绘科技数字国土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匮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构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运行。“数字国土”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促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政府管理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在重点完成国家级任务的同时,带动地方部门信息化建设。

一、基础测绘的概念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测绘的总称。人类活动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相关,地理信息就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遥感航拍、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还原,对包括地名、境界等人文要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准确描述。基础测绘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基础测绘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因而是土地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二、“数字国土”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一定疆域内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国情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点,决定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来发展经济。我国经济各项成就大都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取得的。然而,在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目前国土资源状况并不乐观:耕地减少、林地萎缩、湖泊变小、城镇扩张、土地退化,国土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土资源部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对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与规划,必须实施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数字国土”就是把国土方面的有关信息数字化,其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以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化基础测绘技术为支撑的。

三、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础测绘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提供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以及测绘技术服务的责任。它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事关国家、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要工作。在传统的模拟测图时代如此,在今天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基础测绘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如今,数字地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一个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的战略。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上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因此,建设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必须基于地理空间框架,而基础测绘正为数字中国提供了统一的、权威的地理空间公共平台。发展基础测绘,就是为数字中国构建地理空间框架。

随着以"3S"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基础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基础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基础测绘的成果是“数字国土”构建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国土”必须首先依据基础测绘的资料和成果,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基础测绘部门以现代化测绘技术为手段,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各种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满足了“数字国土”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为构建“数字国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组织开展基础控制工作,建立淮安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截至2008年底,完成控制面积9945平方公里,我市共布设D、E级GPS控制点约470个,三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550公里,四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2400公里,以及淮安全市DOM成果1815幅,这些基础控制成果不仅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构建“数字淮安”的基础数据。

四、构建“数字国土”更好的促进基础测绘的发展

常规的国土资源规划和设计都在基础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下进行。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严重脱节,既不能发挥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的参与作用,又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吃透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国土”的建设推动了测绘成果的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基础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基础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基础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基础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加快新的测绘技术的研究,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料的高效利用与空间信息共享,将基础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字国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空间地理信息是构建”数字国土”的基础数据源,这就要求测绘部门提供高精度的、现势性好的地理空间信息。这就促使了基础测绘部门首先要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数据源的提供者,测绘部门必须要把质量关,建立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势性好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和空间数据。其次,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测绘手段,确保各种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再次, 加大对基础测绘队伍的建设,提高测绘保障能力,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加大对测绘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以构建“数字国土”为契机,必将促进基础测绘和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结合更好的服务国土资源工作

“数字国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测绘是数字国土的基础系统工程,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提供基础数据集,基础测绘的数据成果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国土”的基础,而作为这些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基础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测绘部门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科技的研究,全面提高测绘技术的发展。而测绘技术的全面发展又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安全的基础数据和空间信息,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将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数字国土”的构建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测绘的科学技术,建设基础空间信息系统,促使“数字国土”更快更好的构建成功。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缓解我国的用地矛盾,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安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沙从术,魏利敏等.谈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6年06期

第9篇

关键词:工程测绘;新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新时期对于工程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测绘技术的新发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推动,更是大大加快了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对此展开论述,并对于工程测绘新技术进行一定的分别探究,以给予人们对于工程测绘新技术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一、工程测绘的概述

1、工程测绘的含义

工程测量学是对地球空间几何实体进行一定测量或者描绘的一个综合、应用性的、综合性的专业理论学科。工程测量则是以建筑工程、机器及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测绘技术则是在工程测量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综合而系统化的科学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在传统的服务领域主要在交通道路、建筑建设及水利工程等领域。然而,随着新时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则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逐渐走向立体化、规模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新的时代要求下,新的工程测绘技术革新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

工程测量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历史很久,也为社会经济建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工程测绘技术则在实践之中不断运用与革新,进而推动工程测量实践工作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新的需要。20世纪后期,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工程建设实践也停留在平面控制测量的阶段,与国际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同时,工程测绘技术的活动领域也多运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中型工程建设中,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上世纪末,随着人类信息革命的推动与国内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定位技术(GPRS系统)的运用,我国测绘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诸多工程测绘系统也逐渐网络化、信息化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诸多信息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的前列。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具有我国独立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逐渐成熟。新时期给予了工程测绘技术以新的要求,同样,也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工程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及运用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必将促进人们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巨大进步。

二、工程测绘新技术

1、“3S”技术

现代工程测绘新技术的核心是以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3G技术。现代工程测绘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现代测绘新技术是空间技术与信息技术等诸多科学信息技术的融合,更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至今的归宿。当今,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G技术的应用之中,于是,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探究也是主要对于3G技术在工程测绘方面的研究进展。

1)工程测绘中的卫星定位技术

21世纪末以来,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在人们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无论是线路导航、空间定位,还是城市规划等,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了卫星定位技术。同时,卫星定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与不断成熟,其中,尤以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即GPRS技术为著名,并且GPRS技术已逐渐成为了卫星定位技术的统称。工程测绘中的卫星定位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依靠技术本身可以实现全天候任意时段的精确三位定位与三位速度等,人们将这些作为进行工程测绘的参数,可以极大地提升测绘的精确度、测绘水平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及节约物质资源。

2)工程测绘中的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上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探测技术,依据电磁波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各种航天航空器械配带的传感仪器对于要远距离下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与反辐射,进而获取了解对象信息的有效数据,最后经过处理、汇集成像,达到对事物的探测、识别的目的效果的综合性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高质量及高速度地测绘效果。在实践中,遥感技术依据仪器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主要是相对近距离的,运用飞机等对于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并在地形图描绘与数字地面模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航空遥感的技术更为复杂而综合,依托卫星与航空器等航天设备来实现对于地球表面对象的探测,获取的影响探测信息资料更为良好。在工程测绘实践中,遥感技术以其高清晰的遥感图像信息及相关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处理的良好时效性与经济型。此外,运用遥感制做的图像资料对于工程提供了极佳的便捷资料。

3)工程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区域空间信息系统。它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有图像数据、空间定位数据及遥感数据等,并通过对于这些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进而达到解决实际中复杂决策、规划与管理等问题。可见,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测绘技术等辅助采集、汇集信息资料。也正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才可以更为精确、全面地为实际工作需要提供帮助,并在实际的环境监测、水林建设与资源勘探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社会各项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于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工程测绘各项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巨大。在GIS技术的辅助下,使得工程测绘的数据更加信息化、精确化及科学化,进而提高了工程测量工作的科学性。

4)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除了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技术外,准确而言还包括数字地球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绘中也得到了运用,是现代化工程测绘新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工程测绘的地图数字化技术方面,主要分为扫描数字化与跟踪数字化两大类。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勾勒出更为精确的数字化地形图,使得测绘的过程趋向智能化,减小了劳动的强度。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使得图像资料更易于收集与保存管理,信息数据的传输、编辑也更为便捷。总之,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大大避免了一些人为的计算偏差,同样也节省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缩短了工期,提升了效率。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化地球的今天,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