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1:47
导语:在儿童英语教育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英语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35-02[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4SB06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慧(1983―),女,四川荥经人,硕士,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外语教育。
一、引言
某高职院校试图将培养目标从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转为培养幼儿英语教师为主,英语教育专业改为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这是因为英语教育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从2008年开设两个班共60人到2014年的一个班28人,生源的减少使得英语教育专业危机感倍增。
生源减少的根本原因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因此,该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局限。具体表现为:1.该校英语教育专业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教书或者参加“三支一扶”等支教活动;2.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须参加各县市的公招考试竞聘相应的教师岗位,竞争惨烈不言而喻;3.退而求其次的毕业生参加各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的招聘活动,也频频遭遇红灯。公立幼儿园青睐于幼儿专业技能更胜一筹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把目光投向私立的双语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而这些岗位的不稳定因素颇多,所以最终投身其中的毕业生寥寥可数。如此一来,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就很严峻,人才培养方案亟待改变。
那么,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型是否奏效呢?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竞争力如何?
二、文献回顾
(一)ESP理论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外语教学法。Strevens的定义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蔡基刚,2013)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英语专业细分,比如商务英语、体育英语、旅游英语等,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梁雪松的研究(2006)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可具体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语言类,即学生的主修专业英语+其他专业;二是学生主修的理工类专业+外语;三是双学位类,即专业本科+外语本科或外语本科+专业本科双学位。
本着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该校没有盲目地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专业,而是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主,为当地尤其是郊区和农村培养英语教师。虽然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没有找到满意工作,当地教育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依旧,但是该校并没有放弃专业建设,正一步一步地探索。就目前的情况看,该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属于第一类,学生主修英语,附带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一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不少,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上。梁雪松的研究(2006)表明依照这种模式培养,今后毕业的学生既不是通才,也不是专才,易陷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的尴尬境地。
(二)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了解学习者对学习的要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郭志斌,2006)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中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培养学习者的教学能力,对该问题的认识将贯穿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
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只是形式,新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音乐和舞蹈64课时,美术48课时,这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大多数没有艺术基础的学生来讲最多学到些皮毛而已。此外,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两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各只有48课时,提升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课程儿童英语教学法开设在第四学期,仅64课时。
在对该专业2013级的学生(40人)进行访谈后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并不满意,这样的课程安排完全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对这部分学生做了进一步的问卷调查,60%的学生毕业后最期望的职业是小学英语教师,12.5%是公务员,12.5%是自主创业,5%是幼儿教师,余下学生没有就业期望。结果表明培养方向的转变似乎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
三、具体措施
本文从该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转型后的英语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分析。
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初步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小学及幼儿园英语教师。就业方向初始岗位:小学、幼儿园和培训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岗位。
发展岗位:小学、幼儿园和培训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岗位。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表)来看,本专业强调同时培养小学及幼儿园英语教师,这是不现实的,同样的一套课程体系不可能同时培养出适应小学和幼儿园教学的合格教师。小学生是学龄儿童,幼儿园的是学前儿童,这两类儿童认知阶段完全不同。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在1岁左右,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的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即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质操作来协助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开始会类推,逻辑思维达到较高水平,开始具有抽象思维。
学前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学龄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不同的阶段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不一样的指导作用。 换言之,对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儿童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核心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以及儿童教育、组织、管理能力。这里提到的儿童并没有区分学前和学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本专业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专业课中的英语语音、英语语法、综合英语、英语听力及口语属于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只能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其中综合英语和口语课是重点课程,综合英语在前三个学期开设,而口语贯穿四个学期。这样的设置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一目的并不明确,花费四个学期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专业课中还有三门新开设的课程:儿童英语文学阅读、儿童英语教学法以及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这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困扰。这些课程是针对学前儿童还是学龄儿童来展开教学呢?只有一学期32个课时,这些课程的价值如何体现?
此外,对某市四所英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后了解到目前对受聘教师最看重的是亲和力和活泼开朗。这是一个人的性格外显。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有助学生性格成长的课程。在学生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性格的成长远比知识的堆砌有积极向上的推动力。
综上,这次培养方案的改革只是名字上的更改而已,实质上并没有改变现状,课程的设置对于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改善作用,建议专业相关负责人能够从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出发,进一步调研,做出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
[2]郭志斌.需求分析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教学研究,2006(5).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教育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
一、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相对陈旧,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逐渐加重,进而导致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英语厌倦等现象,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信心。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创新是能够促使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进步的最初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创新型教育教学的基本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以及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基础性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抓起。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加入到WTO的行列,英语的学习以及应用前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情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一名小学生都不例外。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最终效果。只有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进一步促使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英语的课堂当中上创设出一种极为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要保证尊重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赏识每一名学生,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怕产生错误,敢于激发小学生求异的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进一步的迸发出来。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nose,ears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走到小学生的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们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的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感,并让小学生置身于一种相对轻松的、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2、创造语言情景,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学生在进行模仿英语课文的语言时候,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这其实就是小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萌芽。教职员工应该进一步的努力的为小学生创造以及建设出一种可以进行英语实践的现实情景,进一步的抓住课堂中以及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一步精心设计以及进行相对应的英语练习,进而引发出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运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把英语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对英语的思想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加速,英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国际交往过程中都成为了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门十分必要的外语,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住了参与社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工作,应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式教育并且不失时机地促进和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达到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交际自如的目的。总而言之,进一步实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结束语:
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小学生成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职员工作为创新型英语学习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应该进一步的主动的开拓进取。在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职员工应成为小学生所尊敬的师长,学生过程中合作的伙伴,英语讨论过程中的对手,生活中交心的朋友,教职员工还应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密切关注我国英语课堂方面的动态生成,进一步发展我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使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董奇,孙燕青;多媒体条件下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鲁宗干;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蓝图――新编《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简介[J];教育导刊;198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