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1:48
导语:在心理治疗的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介入术前患者 心理分析 护理
尽管心脏介入诊疗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患者来说无论哪种类型的心脏疾病,都会认为是重大疾病,存在心理负担,因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患者对介入诊疗术的效果、并发症及康复有许多的疑虑,护士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认识水平,帮助其调整心态,消除或减轻不良心理反应,使之对手术充满信心,保证介入诊疗术的顺利进行。2009年7月至今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76例,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96例,射频消融术9例,起搏器植入术8例。其中男131例,女45例,年龄32~86岁。
分析心脏诊疗介入术前患者的心理特点
焦虑、紧张心理:是介入诊疗术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其心境持续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具体表现为长吁短叹、愁眉不展、食欲减退、兴奋失眠、惶惶不安,介入诊疗术前医生与家属要进行谈话,讲解介入诊疗过程及必要性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有些患者家属听了医生的谈话及签字后,由于介入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易导致改变主意,取消手术,影响疾病的有效质量。
内疚、自责心理:由于介入诊疗所需的材料、器械多为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贵,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是自费的患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需要依赖他人为其提供依赖费用,患者及家属常会为住院费用而内疚、自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需要进行介入诊疗术的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家人增加负担,由于疾病本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家人的照顾,使患者有一种对家人及家属的负罪感,患者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两眼无神、茫然、表情无助、失眠等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患者的年龄逐步年轻化,许多中年患者为家庭支柱或正处于事业上的巅峰时期,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事业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乐趣,甚至产生厌世之念,患者常表现为愁眉不展、表情淡漠、言寡行独、兴趣索然、厌世社交、抑郁苦闷、暗自垂泪等特点。
心理护理措施
提供科学的介入诊疗信息,讲解介入诊疗知识,医护人员应通过权威性解释,提供科学的介入诊疗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介入诊疗知识,说明介入诊疗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过程,尤其对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举例解释,同时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介绍术者的资历及技术水平,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医院的信任度,可利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为患者讲解介入手术过程,帮助患者学习宣教知识,还可以安排介入诊疗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诊疗过程和体验,切身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这些均能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心理。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care)外,应加强舒适(comfort)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1]。舒适护理[2]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提倡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作为考虑的重点,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灵魂四方面达到使患者舒适的目的。2005年5月~2007年8月,我们对2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融入了舒适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1~85岁,平均64岁,急性期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气急、心悸,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悲哀、濒死感。
2 舒适护理方案
2.1 生理舒适护理干预
2.1.1 环境舒适 病房应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简化设施,减少监护仪的噪音,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经常主动巡视病房,满足患者的需求,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给患者以舒适的感觉。
2.1.2 卧位舒适 由于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为促进肢体舒适,协助2~3h翻身1次,适当对患者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由于减少活动会感到腰部腿不适,可在后肩、膝下垫一软枕,让患者从细微处体会舒适。病情稳定时,指导患者适当活动,第1~2周开始在室内走动,鼓励患者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使患者在自理中体验舒适。
2.1.3 镇痛舒适 疼痛为急性心肌梗塞最主要的症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满足患者对疼痛个体化治疗的要求,镇痛效果达到最大舒适。护理人员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对强烈克制疼痛的患者鼓励并嘱其,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疼痛时嘱家人在旁陪护,给予情感支持[3]。使患者真正获得生理及心理的双重舒适。
2.1.4 吸氧舒适 由于持续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干燥,我们采取鼻腔滴入石腊油或口唇擦拭甘油,并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氧气管道带给患者诸多不适,因此选择能挂在耳朵上的带双侧鼻塞的氧导管。该导管管道质地柔软,挂靠牢固,可调节长短度[4]。
2.1.5 使用微量注射泵的舒适护理 本组患者均使用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由于用泵时间长,患者易感疲劳,因此加强巡视,适时舒适护理。每隔30~60min变换一次,变换时,动作轻柔、缓慢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肿胀。患者全部采用套管针,保持敷料固定牢靠。使用微量注射泵前详细介绍微量泵有关知识、所用药物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使患者对仪器及药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2.1.6 排泄舒适 嘱患者多食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防止便秘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绝对卧床期间需要床上排便,排便时给予加遮挡,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
2.1.7 睡眠舒适 高质量的睡眠可缓解疲劳,为提高睡眠舒适度,睡眠时房间光线柔和,被褥整洁,床垫和枕头软硬适宜。避免干扰睡眠的因素,降低监护仪噪音,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尽量集中在患者睡前或自然觉醒时进行。
2.2 心理舒适的护理干预 患者发病时露出的焦虑、恐惧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负性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注意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如自然的微笑,同情的眼神,对重症患者给予适当的关爱性触摸,以满足患者尊重的需要。主动将治疗的积极信息告诉患者,并加强对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在实施治疗、护理时让患者了解相关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尊重其知情告知权,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舒适感。
3 社会舒适的护理干预
包括人际、家庭、职业、经济状况、学校等关系上带来的舒适[5]。患者的主要关系是家属,护士应积极寻求家属及社会各系统对患者的支持,家属实施24h陪护,让患者时刻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在治疗前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过程,效果及费用,寻求在精神上、情感上、经济上对患者的支持,使患者感觉到自己仍是一个整体的人,社会的人。
4 灵魂舒适的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危重,患者对治疗的愿望比较强烈,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反复,患者情绪易波动。护士应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指导患者改变认知方式,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凡事不要只看到消极方面,还应看到积极方面,让心灵不再浮躁,从而回归宁静,达到灵魂舒适。
5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伸。目的是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更好配合治疗,加快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探索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满足患者舒适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护理价值,达到护理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8-409.
[2] 廖红辉.扩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3] 冯金秀,姜秀玲.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4,10(12):1138.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不同剂量;冠心病心力衰竭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13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占据总人口的50%左右, 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 而冠心病极为容易引发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 一旦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这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 2]。人体的总胆固醇以及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是导致患者患上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表明, 他汀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 抑制血栓的形成, 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从而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减少患者的死亡率[3]。就目前而言, 临床中较常采用他汀类药物来帮助患者降低体内血脂含量。为此, 本院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深入探究,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 进行抽签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47~68岁, 平均年龄(57.54±2.88)岁;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得出, Ⅱ级患者27例, Ⅲ级患者8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48~70岁, 平均年龄(58.67± 3.21)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得出, Ⅱ级患者25例, Ⅲ级患者10例。两组患者年龄以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46)作为固定治疗药物, 对照组给药剂量为10 mg/d, 观察组给药剂量为20 mg/d, 1次/d, 饭前服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个月,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疗效判定标准:如果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或者>2级为显效;如果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恢复至1级为有效;如果患者的心脏功能与治疗前相同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显效患者12例(34.29%);有效患者13例(37.14%);无效患者10例(28.57%), 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显效患者19例(54.29%);有效患者14例(40.00%);无效患者2例(5.71%), 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 P
2.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冠心病后期极易引发心力衰竭, 而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是导致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心力衰竭属于所有类型心脏病的最后阶段, 而心室重构属于该疾病的主要特点, 心室重构主要包含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 其血管相关功能与常人不同以及炎症因子等。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炎症的代表性物质, 该物质是在人体内的促炎细胞因子, 患者血浆内的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与其体内炎症的轻重程度属于正相关的联系, 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会随着患者体内炎症的加重而增多或者随着炎症的减轻而减少。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可以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死亡, 从而削弱心肌的收缩功能, 让炎症细胞向受到破坏的心脏集中, 最终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流动力不能够满足人体的需求。在临床中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 常用的他汀药物有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 目前对于瑞舒伐他汀的医学研究较少。本院经过本次深入的研究了解到, 瑞舒伐他汀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血脂, 而且还能够抑制人体的炎症以及稳定患者体内斑块[5, 6]。瑞舒伐他汀属于具有竞争性以及选择性的还原酶抑制剂, 该药物被人体肝脏吸收的几率相对较高, 可通过人体肝脏来降低其胆固醇的含量, 此外还具有抑制炎症的良好效果。就目前而言, 服用瑞舒伐他汀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极少。由此可知, 瑞舒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本院本次深入的研究可知,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给药剂量在正常范围内, 剂量较高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新建, 林芳, 林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4(82):50.
[2] 郑进民, 卫任龙, 李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刊, 2015, 50(10):77-79.
[3] 柳万千, 殷锡虎, 冷文文.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当代医学, 2015, 21(32):124.
[4] 陆志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4):509-510.
[5] 董志华, 张炜.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 山东医药, 2015, 55(31):80-81.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吗啡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诊集束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4.5±1.7)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9±1.4)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AHF行急诊集束化治疗,有助于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呼吸功能和心功能,以此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存活率。
关键词:急诊 集束化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8-02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危重急症之一,该症诱因较复杂,发病凶险,病程进展快,常以急性呼吸困难为典型表现就诊于急诊科,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研究发现对AHF患者急诊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而改善临床预后质量。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AHF患者实施急诊集束化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AHF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8.7±2.3)岁;均符合AHF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速、紫绀、双肺干湿音;心功能Ⅲ~Ⅳ级;原发病:冠心病17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均参照《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0年版)治疗方案,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吗啡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行急诊集束化治疗,在1~2h内必须达到以下控制目标:SBP控制在110~140mmHg,MAP>75 mmHg,CVP8~15 mmHg,尿量>0.5ml・kg-1・h-1;2h内SpO2≥95%;2h内快速性房颤心率控制在110次/min;若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扩血管、利尿、抗血小板凝集、抗凝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7.5mmol/L,并预防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RR、SaO2、PaO2、SBP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心肺功能均明显改善,P
3 讨论
AHF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危重急症之一,以突发性呼吸困难为典型临床症状,为此临床治疗应以最短时间内改善呼吸症状,以此稳定心肺功能[1]。
常规治疗常采用扩血管、利尿、强心、吗啡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尽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平稳心肺功能异常,但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常规治后疗患者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收缩压控制效果较为缓慢,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较长[2]。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本文对24例AHF患者实施急诊集束化治疗,通过早期达到SBP控制目标、氧疗目标,合理加强心律失常管理、血糖管理,并对有PCI指证患者及早行急诊PCI治疗。以此快速控制并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缩短氧疗达标时间,以此稳定呼吸循环功能;早期应用吗啡,有助于及早缓解患者濒死的紧张情绪,并可促进降低心肌耗氧量;积极稳妥地控制血糖,有助于减轻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另外加速纠正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对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AHF行早期急诊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通过急诊集束化治疗,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呼吸功能和心功能,以此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栾晓军,王国干.急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6):800-804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1年12月5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尿潴留患者共64例,其中26例通过诱导排尿, 1例导尿过程中刺激尿道口后自行排尿,37例无效后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结论 加强对PCI术后尿潴留的的观察及护理,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尿潴留;护理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对5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尿储留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 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避免发生并发症。现将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CI 512例,其中386例经股动脉介入,126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出现尿潴留64例,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8岁,发生尿潴留患者其中26例通过诱导排尿, 1例导尿过程中刺激尿道口后自行排尿,37例无效后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未发生尿潴留。
2尿潴留原因分析
2.1 患者对术前练习排尿的意义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配合, 从而不重视。
2.2患者只关心手术效果,担心手术危险性,从而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2. 3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需卧床24h, 穿刺肢体平伸制动6~ 24h, 不能弯曲, 此期间要求在床上排尿。
2.4患者过于担心砂袋滑落、伤口出血,无法排尿。
2.5环境改变,CCU为封闭式管理,生活护理由护士及护工完成,患者怕暴露,易产生羞涩紧张心理。
2. 6多数老年男性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易诱发尿潴留[1]。
3护理措施
3.1密切观察 部分老年患者出于自尊、排尿反射不敏感等原因,需仔细观察、询问或查体才能发现,。定时记录排尿性质、量, 可用手触法了解膀胱充盈程度, 尽早发现是否有尿潴留。
3.2心理护理 处于陌生环境,CCU病房无家属陪伴,生活护理由护士及护工完成,排尿困难却难以启齿,导致心理产生烦躁和紧张,加重尿道括约肌痉挛,以致排尿更加困难[2],术前耐心宣教,消除病人对介入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减少陌生感,拉近护患关系,术后及时了解患者排尿需要,发生尿潴留后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不必要的烦躁和恐惧心理,使其心理及生理得到放松,引导患者自主排尿,不成功者耐心讲解导尿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取得配合。
3.3术前练习床上排尿 耐心讲解术前练习床上排尿的重要性,练习床上平卧位,使用便器排尿,CCU患者由护士及护工协助排尿,排除心理障碍,64例发生尿潴留患者中36例术前未配合练习床上排尿。
3.4术后按要求饮水介入术后患者由于心理原因,觉得排尿不便,故意少饮水,甚至尽量不饮水,以减少排尿次数,自认为坚持到可以活动后再饮水排尿便可,导致膀胱感觉障碍,引起尿潴留[3]。术前应耐心宣教,为患者提前备好2000ml温开水,术后再次强调多饮水的重要性:为尽早排除体内造影剂,减少肾损害。使患者自身主动配合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诱发胃肠反应。
3.5 及时处理 患者发生尿潴留后,应先进行诱导排尿,排尿时用隔帘或屏风遮挡,保护隐私,听流水声、温毛巾湿敷下腹部、膀胱按摩,或用温水缓缓冲洗患者外使尿道口肌肉松弛,还可采用一人用力按压术侧穿刺部位,术侧下肢伸直,同时协助患者向健侧卧位排尿,如无效可遵医嘱行导尿术,本组64例尿潴留患者,其中26例通过诱导排尿,1例导尿过程中刺激尿道口后自行排尿,37例患者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术。
3.6导尿术护理 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首次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引起膀胱内压力急剧下降发生出血,导尿管及引流袋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保持尿管通畅,防止返流,观察尿量、尿色及性质,每日行尿道口护理2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患者可下床活动后可拔除导尿管,防止继发感染,拔除尿管前锻炼膀胱充盈及排空,间歇性夹闭尿管,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4],以利拔尿管后顺利排尿。
参考文献
[1] 傅拥军 老年患者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25(1) 44
[2] 徐耿美 郑素霞 216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7(4) 363-364
[3] 李爱珍 李素玲 冠心病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体会 实用医技杂志2005 7 12(7)1707-1708
【关键词】 尖锐湿疣;治疗;护理;复方氧化锌油;激光术后
CA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至今尚无确切理想的治疗方案。课题研究组针CA激光术后局部出血、疼痛及易感染等症状,采用复方氧化锌油(氧化锌5g,紫草20 g,地榆碳20g,冰片10g,维生素E 15 g,麻油30g,制成油剂100g)外涂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达到快速止血、止痛及消炎的作用,疗效显著。本文方法用于治疗肛周及外生殖器部位CA的疗效好,可提高对CA的痊愈率及有效率。使用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如下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对研究组治疗50例CA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00例CA患者,均来自我院性病科门诊,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病程≤3月;男65例,女35例,男女比为1.85:1;年龄19~70岁(33.5±10.1);疣体总数目≤20个;单个疣体及优体团块直径≤8mm;皮损部位位于肛周及生殖器暴露处且皮损总面积≤300 mm2。病例入选标准:愿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经临床确诊且5%醋酸白试验阳性者。以下情况不予入选:有其它性传染病者;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一周内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者;确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疣体数量及疣体总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数据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每月随访一次,观察总结疗效。资料统计用x2检验进行分析。
1.3 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单纯激光):常规消毒,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使用CO2激光治疗仪(上海激光研究所LJL35-CB型),对准疣体切割,烧灼范围超出疣体2mm,治疗深度达真皮浅层,对治疗创面进行对症处理;研究组(激光+复方氧化锌油及护理干预):a.激光法。b.激光术后1周用复方氧化锌油纱布外敷,待皮损愈合后再早、晚一次外涂复方氧化锌油,连续用药一月。c.实施护理干预①心理安慰;②加强健康教育;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卫生,防止感染。
1.4 疗效评价标准[1] 每月随访一次,3个月后再无新发疣者为痊愈;4个月后无新发疣者为显效;5个月后无新发疣者为好转;6个月仍有新发疣者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1例无效患者经多次激光术和外用复方氧化锌油共计9个月未再复发。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
注:x2=6.51,P<0.05,两组疗效对比具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研究组针对CA激光术后局部出血、疼痛及易感染等症状,采用复方氧化锌油外涂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药物中,氧化锌具收敛抗菌作用,能促进组织修复;紫草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地榆碳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可治疗水火烫伤、灼伤;冰片能止痛消肿;维生素E能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麻油滋润营养伤口及焦痂。临床应用表明,本品具有快速止痛,抑制渗出,抑菌抗炎消肿,预防感染,保护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无效病例仅为1:7,护理干预是研究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符合WHO所推荐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型健康观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提高CA患者的痊愈率。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099-02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提高,心力衰竭(CHF)患者也明显增多,年龄>75岁患者中10%有心力衰竭[1]。目前已明确,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为此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和2002年中国心衰指南都确立了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原则;2005年的ACC/AHA、ESC心衰指南[3]以及2006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美国心衰学会(HFSA)指南中,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仍是基本治疗(Ⅰ类,A级)[4]。为此,本研究采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65~85岁,平均(70.4±3.8)岁,病程3~15年,平均7.6年,高血压3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5例,所有60例患者均符合HENEF诊断标准,既:(1)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2)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3)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4)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疾病,并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或限制型(浸润型)心肌病等[5]295。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病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对入选患者要求对上述3种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无禁忌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应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2.5~10.0 mg/d;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2.5~50.0 mg/d,螺内酯(北京中新制药厂)6~12 mg/d。给药剂量因人而异,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容积(EDV),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所有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或为NYHA;有效:患者所有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有所改善小于2级;无效: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无改善或有所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ESV、EDV变化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而ESV、EDV变化不大(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n(%)]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8例患者出现干咳,2例出现室性心动过缓(心率为51~59/min),3例出现轻度头昏、恶心,经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头昏、头痛2例,恶心、腹胀3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高钾血症、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1984年,Dougherth等首次报道了一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当时将此类患者归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此后,DHF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指南均放弃了DHF的提法,改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年8月)利用了欧美指南中的术语,并对HFNEF的研究做了阶段性的总结[6]。而关于HFNEF的药物治疗研究则从未中断。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HFNEF更是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利尿剂、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三大法宝,对于HFNEF亦如此,而且上述三类药物已具有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其中,ACEI(Ⅰ类,A级)被证实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第一类药物,被公认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β-受体阻滞剂(Ⅰ类,A级)被公认为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与ACEI具有同样地位。有研究表明,醛固酮(Ⅰ类,B级)有独立于AngⅡ和相加于AngⅡ对心肌结构的不良作用,特别是对心肌细胞外基质。人体衰竭心脏中,心室醛固酮生成及活化增加,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虽然短期应用ACEI活ARB均可降低循环中醛固酮水平,但长期应用易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因此,如能在ACEI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一步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渴望有更大的益处[5]284。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即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因而心排血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7]。本研究选用了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中的代表药物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同时联合应用醛固酮抑制剂——螺内酯,这三种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恰好抑制了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同时亦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肌重塑。
本研究结果表明,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及螺内酯联合用于HFNEF的治疗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笔者认为:ACE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抑制剂这三种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联合应用时,既有各自独立的药理药效,又具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不叠加。而上述三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国内外报道较少,故予以报道,希望能在临床中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杰孚,霍勇. 心脏急症[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5.
[2] 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Eur Heart J,2006,27(16):1979-2030.
[3] America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et al. ACC/AHA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 diseas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erican Hea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8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endorsed by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 and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J]. Circulation,2006,114(5):84-231.
[4]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 HFSA 2006 comprehensive heart failure practice guideline[J]. J Card Fail,2006,12(1):1-2.
[5]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与共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95.
[6] 林曙光. 当代心脏病学新进展2011[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5.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处理新技术;脑动脉瘤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血管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成像后处理技术也不断更新,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地反应局部脑部血容量和血流量变化情况的图像,对于临床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具体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为临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451.25)岁;总共40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32例,多发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7个,大动脉了14个,巨大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其中伴有血栓者4例,动脉瘤破裂这12例。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实例模糊,颅内神经麻痹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
1.3方法
1.3.1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技术 使用磁共振扫扫描机,脑血管成像序列为磁转化三维时间飞跃法和零位差值技术。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组织磁共振成像扫描,包括T1WI、T2WI和水抑制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的主要参数TR 48 s,TE 2.5 s,视野24 cm×18 cm,矩阵为519×192,激励次数1次,采集方法为4块薄层重叠,总厚度为90 mm,形成100张原始图像。扫描时间控制在10 min。三维时间飞跃法合并零位差值法的主要参数TR 33 s,TE 3 s,视野22 cm×18 cm,矩阵为256×192,激励次数0.5次,总厚度为124 mm,显示全脑血管[2]。
1.3.2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1.3.2.1 MIP 该后处理技术是将全部或者选择部分原始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将每一层面血管的点状高信号连接成血管的图像。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旋转投影,但是其图像重叠太多,动脉瘤显示不佳。对此结果可以对血管叠加图像进行选择性取出背景和重叠血管,区域性显示所需要观察的血管,然后再通过任意角度进行再投影,最终得到单方位或多方位的血管图像和单支或多支血管的图像[3]。
1.3.2.2 MTVR 该处理技术是将血管成像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叠加,然后通过不同的层厚、间距、方位进行多方位重建。具体的参数选择主要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并且选择不同的观察模式,通过一般的三维重建软件既可以进行,整个重建时间约为6 min左右。
1.3.2.3 3D NVI 该处理技术是一种血管表面重建技术,是将原始扫描图像叠加,产生外视镜或内窥镜图像和横断、冠妆面、失状面定位定向的图像。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阀值水平,显示血管壁腔外表面或血管壁内腔面的立体图像,然后将间隔一定距离连续产生的图像综合起来。包括外视镜式血管表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式血管表面重建[4]。
1.4统计学分析 记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磁共振血管成像后不同处理技术脑动脉瘤检出率对比。MTVR小动脉瘤为100%,3D NVI为94.11%,明显高于MIP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脑动脉瘤部位和形态的显示 MTVR和3D NVI技术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较佳,与常规和原图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对脑动脉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后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不在局限于常规MIP对脑动脉瘤的诊断[5]。
通过以上研究显示,MTVR小动脉检出率为100%,3D NVI小动脉检出率94.11%,MTVR动脉瘤颈部显示率90.0%,3D NVI动脉瘤部显示率率87.5%,明显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显示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部位、和周围血管关系,特别是对动脉瘤颈部的显示。此外,为临床外科手术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英,李东升,杨炯达.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01).
[2]钱根年,董其龙,郑春雨,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10).
[3]郭兴华,王耀普,史益民.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0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后气管插管及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76例诊断为小儿先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常规留置气管插管,加强气管插管期间对呼吸道的管理,分析留置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常规气管插管发生并发症的有5例,占6.58%;未发生并发症的有71例,占93.42%;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术后留置气管插管后,加强对气管插管的管理和呼吸道护理,有利于预防留置气管所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呼吸道管理;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导致的异常的局部解剖结构,或是在出生后应该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关闭的心脏疾病。该病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有报道称经体外循环手术后,死亡的患者中死于肺部并发症的患者占39%[1]。因此术后需要常规留置气管插管以改善和维持机体肺功能,保证机体的氧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肺功能紊乱的危险时段。因此术后行气管插管并对其及呼吸道进行管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6例诊断为小儿先心病的患儿,男性有39例,女性有37例,年龄在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62.8±5.6)个月,体重为9-40Kg,平均体重为(26.3±2.4)kg;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有1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有2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26例,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有15例;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有36例,经鼻气管插管的有40例。
1.2 方法
1.2.1 对气管插管的管理:①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设定参数:根据患儿术后的呼吸情况、病情及体重来调节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在40%-100%,呼吸频率在40-45次/min,早期吸气及呼气比值设置为1:2[1],②根据患儿自身具体情况及气管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插管应轻柔缓慢进行,气管插管完后运用胶布或寸带固定,同时约束患儿双手,避免患儿苏醒后拔出插管,同时测量插管距门齿或鼻的距离,用标记笔在管上标好刻度,摆好患儿,将导管连至呼吸机,观察各管道是否有弯转扭曲的,打开呼吸机后观察患儿双侧胸廓起伏变化及听诊呼吸音,同时行床边胸片检查气管的位置及肺的膨胀情况;③适时使用肌松剂,因患儿气管较小,粘膜柔嫩,遇到阻力较易损伤粘膜和气管,因此插管前运用肌松剂可以避免损伤;④密切关注患儿动脉血气:关注患儿的氧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变化,以便调节呼吸机参数;⑤麻醉苏醒后对躁动及不配合的患儿给予镇静药物,麻醉苏醒后患儿较易发生躁动及哭闹,这对气管插管有不利影响,可造成脱管、管歪曲、气管粘膜损伤等,适当运用镇静药,可防止该类并发症的发生;⑥拔管时间的选择:原则上需要在48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2];⑦交接班时需要测量导管在体外的长度,以上述做好的标记线为准,避免导管滑进或脱出。
1.2.2 对呼吸道的管理:①清理呼吸道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和其它感染;②湿化呼吸道,以改善因机械通气及呼吸道自身的湿化、加温及滤过功能的丧失引起的水分丢失[3],运用微量泵控制24小时持续注入湿化液,能改善呼吸道的湿化环境,符合正常的呼吸生理需求;③吸痰,需要注意时机的选择,采用听诊痰鸣音的存在作为吸痰指征,每隔30min中护士听诊,吸痰前后注意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吸氧,同时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感染;④呼吸监测:要求护理人员熟悉呼吸机的特点和功能,定时做好参数记录,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神智变化,争取早期拔管。
1.3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喉头水肿、躁动、声带损伤、再次插管、肺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采用百分数或统计图表描述。
2. 结果
2.1 76例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常规气管插管发生并发症的有5例,占6.58%;未发生并发症的有71例,占93.42%。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并发症得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