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时间:2023-09-19 18:51:52

导语:在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农务;“三农”;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05-03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突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如何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村,解决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农务应运而生。

1 电子农务的概念

电子农务(Electronic Agriculture)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时、便携的特点,通过网络、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工具建设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改造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向农户提供准确、及时、权威、专业的农业科技信息和专家咨询服务,对农民的技能和素质进行培训,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促进经验农业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的信息平台[1]。电子农务是适应我国对“三农”问题建设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包括三个部分,即电子农村、电子农民、电子农业。

1.1 电子农村

电子农村是指要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农村、学习型的农村、信息高速加工和传播利用的农村。

1.2 电子农民

电子农民是指要培养信息化的农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能拿起鼠标,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对接现代社会,转变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和市场观念,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1.3 电子农业

电子农业是指农业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都要信息化,要跟全球市场同步对接,在农业产业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运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并且要有效降低和规避市场风险。总之一句话,电子农业就是要“一化带动四化”,即用信息化带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2]。

2 电子农务的建设

电子农务是一种资源重组的观念[3],即针对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3S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各种涉农技术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将这些资源反映在信息化平台上。目前我国电子农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电子农务网

电子农务网是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建立的一个综合性网站。网站中包括了农业新闻、农业技术、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农务信息等多个板块。农民可以通过访问相应的板块来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学习各种农业技术。电子农务网中还提供了农业专家系统,此系统可以为农技工作者和农民提供方便、全面、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和决策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2 农务通

农业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是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农业专家技术于一体的便携式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帮助农民快捷、简易地获取有关生产、气象、市场等相关资讯,快速、科学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是用户随时随地与农业专家保持联系、成功逾越信息孤岛的便携式信息工具。但是,目前我国农务通主要的发展是利用短信与声讯技术来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一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上网或不会上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订制、点播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或拨打声讯电话来获取所需信息[4]。

2.3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的一种农业应用系统。可以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生物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判断,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信息和相关参数,并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指导。智能控制系统与前两种不同,它可以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帮助农民了解生产中的各项参数,并为下一步的生产做准备。这种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温室控制、灌溉控制、育苗等不同的农业领域。

3 发展电子农务的意义

3.1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我国,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近几年,网络用户虽然持续增长,但其普及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只有0.3 %是农民,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率的740倍。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城乡均衡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以发展电子农务为契机从而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已经势在必行。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农村经济;消费行为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研究网络经济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在有关网络经济的研究中,最早研究的学者是JohnFlower,其一开始提出了网络经济的概念,其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伴随着数字化商业时代已经来到,消费行为开始发生转化,新的消费方式就要来临。Nicholas(1996)针对网络外部性进行深刻的探讨,对其来源和对市场结构和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网络接入的定价和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网络接入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Soon-yong,Dale,Andrew(1996)提出电子商务经济学,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并且提出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效率较高、实时性较强的特点,对传统经济的交易方式进行了转变,在交易市场方面、流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2015)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研究发现,其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消费支出上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陈亮、朱琛(2010)通过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增加收入,改善社保以促进消费。熊爱华(2010)提出了增加收入、完善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王芳(2006)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在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中,利率和不确定因素是关键原因。

(二)在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研究方面。

李伟(2010),(2015),王珊珊(2010)从居民收入、消费观念、保障体系和其他流通体系、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张少峰(2011)认为,物流体系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影响农村网络市场消费的发展。王鹏飞(2014)认为网络消费的深度和网络本身的特性问题,影响着居民消费。还有就是农村居民本身的原因,收入,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都影响着自身的网络消费。

(三)有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韩耀(2007)通过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林中燕(2009)通过对网络经济下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行为为基础建立了网络经济下的消费需求理论的研究模型。郑英隆(2012)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对产品的搜寻方式,消费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唐嘉庚(2006)通过分析网络经济在交易产生过程中的双方互动进行分析,认为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厂商或者经营者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少峰(2011)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市场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比较高的区域,网络的消费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市场在良好成长。田媛(2007)对网络经济的新特性:由边际效用递减变为边际效用递增、由客观稀缺性变为主观稀缺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呈递增的趋势。安增军(2016)先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四个网络经济运行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及支撑效应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高孝平(2015)认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行为开始转变。网络经济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消费行为进行了优化,为内部消费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欧艳群(2014)通过研究发现网络经济背景下衡阳市民多渠道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由于消费往往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多渠道的消费表现也就不同。戴有山(2015)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需求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实现条件的优化;拓宽了消费对象。刘晓红(2013)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

三、述评

现有的文献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分别有大量的资料,对网络消费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是这些文献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较少,尤其较少从消费者方面分析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体网络消费的发展情况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不足,专门研究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不多。在以上方面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本文如果继续展开分析的话,针对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作出的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出来的结果,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网络经济新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消费。

【参考文献】

[1]高孝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5,20:94~96

[2]安增军,林珊珊.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2~115

[3]刘红荣.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325

[4]张少峰.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分析———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1,3:34~35

[5]林中燕.基于网络经济的消费需求理论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34

第3篇

2010年9月16日,以“构筑社会多元互动机制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为主题的中国农村食品安全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该论坛由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社和中国数字农村网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科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及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农村食品安全建设的企业和消费者代表参加了论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使得食品安全这一关乎国民生计和经济发展的词语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食品生产的源头,又是食品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食品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领域的论坛,此次论坛严格以“求真、务实、创新”为基本原则,为增强论坛的针对性和代表性,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数字农村网利用项目覆盖全国、直达乡村的服务机构体系和网络平台,广泛的搜集社会各阶层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山西、河南、陕西等多个地区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搜集相关数据和素材,通过广泛的听取民声,汇聚民意,并请权威专家学者对论坛议题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本次论坛最大限度的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意愿并取得实效。

会上,人民政协报社刘颖冰代表主办方为论坛开幕致辞,刘颖冰在讲话中指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大多农民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食品安全的意识相对不强。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人员流动性大,加工场所不固定,分散广等原因,使得监管部门难度增大。因此,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务很艰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是每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和个人的光荣使命,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接着,与会领导嘉宾围绕论坛主题,通过专题介绍、主题演讲、专题研讨会等多项研讨活动,就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分析,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出谋划策。专家领导纷纷就自己专业领域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小农经济、分散种植和养殖是影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主要制约因素,生产加工企业散、小、多以及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给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管,更需要全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形成全社会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督合力。其中,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正式启动仪式。“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是一个由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农工商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的NGO组织。联盟由中国数字农村网项目副主任潘莉倡导和发起,以“铲除隐患,净化源头”为宗旨,以“我们愿意接受监督”的精神来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对各成员之间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成“1+2+3+4”即1名联盟理事会员、2名相关专业人士、3名志愿者服务团成员和4家新闻媒体的联合团队,以“月月进厨房”、“月月进厂房”等形式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联盟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CYJ食品安全宣讲团”、“食品安全研讨会”“CYJ关爱行动”等各种主题活动,广泛的反映民生、汇聚民意,配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讲安全,大家都是监督者”的舆论氛围,促进我国食品行业朝着安全、健康、让消费者放心的方向发展。在现场举行的“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志愿者服务团签字仪式上,共有近60家企业、200余人表示支持“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的宗旨并愿意参与到联盟的各项活动中来。

第4篇

>> 期刊集约化经营的“四川实践” 迈向集约化 探析我国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 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探析 电网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基于职业能力的集约化教学模式探析 高压业扩报装集约化管理探析 集约化助推高校学术期刊管理与运营创新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道路探析 探析在ERP环境下电力财务集约化管理措施 基层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有关问题探析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探析 国家电网财务集约化模式中的资金集中管理探析 地市级供电分公司财务的集约化管理办法探析 集约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宁夏电力公司公共数据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探析 探析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的集约化管理 信贷助推农民集约化养殖 浅谈集约化物流的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袁斌昌. 略论企业集约化经营方式及战略选择[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8-31.

[3] 张小冲,张学军. 经济体制改革前沿问题:国际比较与借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黎强,袁筠. 编排业务外包及其利弊分析[J]. 中国编辑,2005(6):11-12.

[5] 张西安. 成立几家编辑事务所如何?――兼作编辑环节与出版业务工作机制的探讨[J]. 中国出版,2009(6):72-75.

[6] 余树华. 论综合性高校学报的数字化生存[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7-131.

第5篇

关键词:农经统计;存在问题;对策

农经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通过准确及时搜集、整理出的数据来反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特点和规律,为农经部门提出工作思路和任务服务,为党和政府研究制定农村、农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研究和解决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决策依据[1]。认真做好农经统计,对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农经统计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人们所认知,在我国许多地方,农经统计工作仍比较薄弱。

1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统计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且当前农户收入来源多,农业人口流动量大,农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较准确统计确实困难。

(2)统计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少,而且自身素质也普遍较低。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为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才能使统计数据避免出现严重脱离实际及人为出错的发生[2]。一些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重视不够,加之村会计变动频繁,又没有进行培训,导致报表数据质量差,记账出错现象时有发生。

(3)农经统计工作经费不足。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由于点多面广,工作量日益增多,新的统计项目不断出现,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把统计各个环节上的具体工作做实,使统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影响农经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复杂,统计难度日益加大。农经统计年报数据有部分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基层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受行政干预,工作难度大,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农经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部分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数据的现象,没有养成按时报表的良好习惯。在村组,统计员一般由村委会会计兼任,一些数字甚至只由村委主任、支部书记估报,报表一拖再拖。加之一些调查对象对统计的认识不高,收集的农经统计数据失真,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

2对策

2009年对农经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现行的农经统计报表体系,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等方面相关内容。修改后的报表制度充实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资源条件和运行情况的统计;细化了农户家庭经营,尤其是土地流转、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情况的统计;突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统计;将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表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报表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作为附报统计;增加了反映经管工作开展情况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的统计[3]。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整合统计力量。要建立由农经统计人员牵头,相关专业人员协作及审核把关的分工合作机制。二是整合统计经费。根据各专项统计工作经费状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挖掘和整合工作经费,确保统计基本工作经费需求[4]。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为了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状况,应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行情、农产品及乡村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上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分析预测农民收入状况提供依据。深入调研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农民现在的负担状况。在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的基础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加强审核把关。各级农经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切实按《统计法》规定做好统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到如实填报。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做到如实上报。

(4)组织统计培训,规范农经统计工作。应切实做好逐级培训工作,使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农经统计人员熟悉指标体系和指标口径,掌握数据的采集和填报方法。

(5)进一步提高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年报数据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资料,各级农经统计人员应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认真填报,并增强参与决策咨询的意识,树立优质服务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吴存玲.青海省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统计,2009(9):33-34.

[2]张强.农经统计报表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3):21-22.

第6篇

一、宣传工作

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宣传经济建设和弘扬时代精神,为××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全面宣传乡党委、政府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各项中心任务,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观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果,结合××乡实际情况,进一步宣传农业发展的地位以及农村各项政策,并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宣传等,增强舆论监督在推动工作、改进工作方面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推进××乡农村经济发展。

二、事业建设

1、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经济建设发展慢,外出务工较多,又加上网络老化,导致发展新用户较困难,推广数字电视受阻,针对这情况,我站下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主要放在确保原有有线用户基础上整顿全乡网络建设,延伸线路,促使信号畅通,扩大电视覆盖面,保证原有电视用户信号畅通,防止电视用户继续报停现象发展新用户来提高电视入户率,通过这段时间线路整顿,鼓动原有由于信号不清楚而报停用户恢复信号。来增加用户(恢复率达到现有用户6%左右)。

2、积极组织收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费任务,我站一方面加强网络维护,做到随叫随到,无故障,确保网络畅通,让用户满意,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追缴收视费,全面完成今年收费工作。

三、安全优质播出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提高安全播出,做好重大突出事件和重要时期安全播出管理,严防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行为,完善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对网络关键本文来源:文秘站 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发现隐患立即清除,确保全乡网络安全。

四、存在问题

1、收费难,发展缓慢,入户率较低。

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随着××支柱产业养虾业发展,很多人吃、住都在虾池管理房内,分布极为分散,加上网络老化,线路又远,信号相对不稳定,就给收费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发展新用户较慢,又加上近段时间安装小耳朵的用户越来越多,报停用户越来越多,使电视入户率更低。

20__年工作计划

将继续配合好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宣传工作,完成好各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好原有的电视用户,力争发展新用户,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收费上尽量做到零拖欠;

2、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数字电视和发展新用户;

3、配合广电局和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整顿卫星信号接收;

第7篇

[关键词] 农技推广 信息化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11-01

一、武定县农技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1.建立了县级局域网。农业内设各部门关系密切,信息交换量大,开通县级局域网,实行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部门间办事效率,加强了部门间合作。

2.建立了武定农业信息网。涉及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和作物种子等农技推广等栏目,自开办以来,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信息量丰富,界面美观友好,点击量大幅上升。

3.建立了数字乡村网。乡村网由县乡两级更新,11个乡镇将所辖128个村委会1132个自然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录入向社会。

4.建立了信息公开网。将相关农业、农村、农技推广信息收集后,把适宜公开的信息及时向社会。

5.与武定电视台合作。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进一步实施,农村家用电视已基本得到普及,广大农民基本上可以在家里了解国家大事和所需要及时掌握的农业基本信息。根据这一形势,针对我县主要农作物情况,结合农事季节,与广播电视局合作,定时不定时的宣传农技推广新闻、政策、技术,深到受本县老百姓的欢迎,也提高农业技术部门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促进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6.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在农事生产的关键时期,与气象部门合作,利用“120”气象服务终端,将当前主要农事要点或病虫防控措施等编成提纲,此做法简单、快捷、效果好,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七是与移动公司合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将农业适用技术编制成短信,通过“三农通”信息服务平台,向全县开通三农通的手机用户,此做法覆盖面广,不受空间限制,方便快捷,效果不错,群众评价高。

二、武定县农技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具备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概念,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少数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报几个数据,还有极个别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保有量在60台左右;共有土壤化验设备1套6台,农残检测设备13台套。

2.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我县的农业信息标准化程度还很低,指标体系不健全,收集方法还不够科学,收集点还不足,覆盖面还不够,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个别地方还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3.农技信息工作的机制不适应。绝大多数农技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农技部门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共享程度很低,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省、市、县、乡农技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

4.农技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还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较为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速度缓慢。

三、武定县农技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种植业信息化。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积极推进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

2.提升农民信息化水平。鼓励农民使用农业信息系统,提高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组织开发以土地权属管理为基础,集土地经营、农业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精确管理。

3.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完善部、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农技推广信息化管理及服务网络,健全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依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组建各级、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服务团队,增强服务效果。规范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提高基层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继续从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4.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目前,涉及农业技术的信息分散于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不同的农技推广部门,不仅给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和系统内部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不便,也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今后,要对农技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对策方案,逐步建立农技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的共享。搞好农技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设施的集成与整合,实现农技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使政府、农户、企业和系统内部获得信息更加丰富,更加方便快捷。

第8篇

【关键词】动态优化方法;农业机械设计;应用

1前言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虽然相关政策及城市改造等措施提升了农民的就业率,但仍然存在许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可以应用动态优化方法提升农业机械设计的质量。

2动态优化方法

2.1动态优化方法的概念

动态优化方法建立在优化遗传算法、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相关技术或技能的基础上[1]。这种方法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参数或模型之后,通过动力学建模的方式,对所得参数或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参数或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识别出来,进而提升参数或模型的设计质量。

2.2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

就农业机械设计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修正优势。在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农业机械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动态控制等技术,将农业机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通过修正措施的利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第二,使用优势。动态优化方法以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为参考依据。相对于其他设计方法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产品性能更加完美。

2.3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

就农业机械设计工作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项目确立步骤。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或相关部门的指示等依据,将农业机械设计项目确定下来。第二,建模步骤。当项目确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和相关数据信息,构建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模型。第三,优化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的农业机械模型特点或性能,利用适宜的动态优化方法(如优化遗传算法或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对第二步骤中所得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第四,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建模步骤。在解决原始数字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之后,需要以优化后的农业机械模型为参考依据,建立农业机械的数字虚拟样机模型[2]。第五,动态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利用模糊控制和动态控制对所得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检验。第六,实物模型。农业数字虚拟样机模型经过动态控制、模糊控制检验合格(或已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调整)后,应该利用其得出农业机械的实物模型。

3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3.1数字变量方面

就数字变量方面而言,利用动态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的过程将会受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农业机械产品的规格参数、强度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实际农业生产应用过程可知,在所有的农业机械中,处于连续振动状态的农业机械占比约为83%左右[3]。这种特点为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设计人员既要分析有害振动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能产生的损害作用,同时还应该利用有利振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在数字变量确定环节中,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相关要求设计数字变量参数;第二,以上述参数为参考依据,进行动力学建模;第三,利用农业机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数字变量识别出来[4];第四,通过修改问题数字变量的方式,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学模型数字变量设计的合理性。

3.2约束条件方面

就约束条件方面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优化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能量平衡及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这种优化方式的约束条件为农业机械本身的刚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由于大多数农业机械都需要在连续振动状态下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因此,这里以农业机械的抗振化设计为例,对能量平衡与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进行分析:从本质角度来讲,农业机械的抗震性能是基于各类组成零件产生的。为了防止连续振动损害农业机械的零件,应该通过增加模态阻尼参数、降低各阶模态柔度的方式,避免2个或2个以上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第二,变分方式。这种优化方式以泛函数作为农业机械约束条件优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优化原理为:在符合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将农业机械所对应泛函数的极值参数计算出来。第三,极小值方式。这种约束方式是指,根据以往的农业机械使用经验或设计经验,从众多能够影响农业机械结构动态性能的因素,将该因素的形状函数确定出来。然后以形状函数为依据,将满足约束条件要求的,农业机械的最佳形状计算出来。

3.3农业机械模型确定方面

当数字变量及约束条件等基础工作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几何定位点法将农业机械模型的相关参数确定出来。结合以往的农业机械建模经验可知,建模的难点问题在于农业机械的转动惯量和运动质心。为了保证农业机械模型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可以将UG软件作为该过程的辅助工具,在保证农业机械充分契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利用UG软件将农业机械转动惯量、运动质心的相关参数准确确定下来。

3.4农业机械模型检验方面

农业机械模型的检验可以利用View或者ADAMS等工具完成。在试验台的检验过程中,上述工具可以利用性能检测模块及数据采集卡发挥检测功能,判断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模型是否存在不合理问题。当发现存在问题之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再次利用动态优化法对农业机械模型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获得性能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模型产品。

4结论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可以将动态优化方法应用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利用数字变量计算、约束条件确定、模型确定、模型检验等步骤,设计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佟童,赵宇,王丽娟,孙鹏,陈武东.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2):70~73.

[2]孙岐,杨文斌.以液压缸为执行元件机构优化设计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与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02):20~22.

[3]王玮,张卫波,韩云芳.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2~24.

第9篇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8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村小167所,教学点119个,乡镇中心小学57所,初中38所。在校生57320人,教师4048人。

1、D级危房8417m2,分布在全县19所学校(主要是闲置校舍和教师临时住房)。

2、课桌椅55973套,除2176个学生使用双人课桌外,其余学生均实现单人单座。

3、寄宿学生床位率84.15%。

4、56.61%的学校有安全饮用水。

5、中小学食堂48344m2。

6、全县共有厕所蹲位4835个。

7、校舍门窗完好率94.83%。

8、取暖设备拥有率2.07%,全县有366所学校没有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

9、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点479个。

10、规定的营养餐除了县城6所学校外,农村学校学生均有享受。

11、集中连片的特困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达100%。

12、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学校184所,配备率47.67%。

13、规定的公用经费接收率100%。

14、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二、存在问题

我县集山区、库区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经济不发达,人口分散,县本级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有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尚不能达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标准”,具体表现在:

1、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全县有19所学校存在D级危房,分别是:。由于学校生活用房十分紧缺,至今仍未拆除,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寄宿制学校学生床位不足。床位为率82.67%,全县93所寄宿制学校中有30所学校学生达不到一人一床,“一人一床”的达标率为67.74%。中心学校、小学床位率不足60%。另外,宿舍楼及配套设施不足,有男女生同住一幢宿舍楼的现象,有的宿舍楼没有配套卫生间,学生夜间上厕所十分不便,安全隐患大。

3、厕所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全县有20个教学点没有厕所,90%以上的学校没有教师厕所。另外,部分学校厕所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个别厕所位置偏远、偏低,阴雨天不利于学生使用。

4、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不足。全县有365所学校没有相应的取暖设施设备,山区冬季寒冷,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5、安全隐患尚存在。一是果子园乡中心学校地质灾害点3个,校门口1个;二是部分学校位于交通路口和快车道的急转弯处,车辆多、车速快,学生上下学横穿马路很不安全;三是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社会上的网吧、台球、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6、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不足、利用率不高。全县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学校184所,配备率47.67%,不足一半;同时,本次督查发现,因师资问题造成配备教育资源有近半数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7、专业教师缺乏,造成开齐的课程无法开足。因专业的常识学科(音、体、美、英、信息)教师缺乏,造成相关课程只能停留在课程表上,没有真正上起来,同时造成部分音、体、美器材闲置。另外,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老教师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还是老一套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整改措施

1、争取消防、安监等部门配合,全力拆危,消除所有学校危房,同时,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和公租房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校舍紧张问题。

2、争取镇、村两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危厕改建力度,使村小以上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的厕所。

3、教育主管部门及乡镇给予全力支持,实现校园完全封闭;同时,在校门口马路设置安全减速带,在学生上下学道路设置安全警示牌,减少安全隐患。

4、从各校现有教师中抽选有一定专业基础能力人员进行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培训,设立考评奖惩机制,确保已配备的设备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