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力系统培训

时间:2023-09-19 18:51:54

导语:在电力系统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力系统培训

第1篇

【关键词】科学计算可视化 电力系统 培训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或者一般图形学的原理和方法,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为图形、图像,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1]。科学计算可视化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级图形用户界面等多个研究领域,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仿真培训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可视化包括电网信息可视化以及分析决策过程的可视化[2]。电网系统中电气信息量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数据挖掘的作用,如可以用饼状图表示的百分数来代表输电线路的负载率。因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上的潮流等不是静态过程,用动画技术可以明确表示出输电线路上的潮流动态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观察者详细观察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且能够增强可视画面的显示效果。研究电力系统可视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电力系统中相关的多维信息,如线路负载、发电机有无无功设备、变压器档位等。另外还要注意事故分析、线路传输量等变量因素,研究这些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需引入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视图技术能更立体、更形象的展示出相关的参数变化。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应用最为广泛、最重要的一项计算[3]。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计算的基础,也是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方式、可靠性及经济性定量分析的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可视化可以从电网大量越限信息中抽取重要事件,从电网动态平衡中获取有效信息,电力系统中如能将潮流计算、短路计量以及静态安全分析等与可视化技术联系起来,可以使运行人员方便地切除或增加新设备,实现网架结构操作等。在完成操作的同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可视化手段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变化情况以及电气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减轻运行人员的压力。

二、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电力系统能够将潮流、功率等较为抽象的电气量以及动态过程以图形这种简单直观的图像展现出来。在各大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中,科学计算可视化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概念的理解,很好的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研究人员深入发掘数据的有效手段。

电力系统的运行必须确保安全可靠,在提高高安全、高质量供电基础上,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也应该实现高水平操作。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在遇到操作事故时必须做出正确快速的操作,可视化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学员对电网做身临其境的模拟分析[4],可以更清楚的看清问题解决的过程,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科学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电力系统科学可视化技术的提出还处在起步阶段,科学可视化利用图形展现相关的电力系统信息,能够充分利用人的图形感知能力,提高运行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认识。科学可视化技术手段利用图形进行静态安全评估:利用单线图表示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故障、故障严重程度以及元件的脆弱性,更直观的展现系统的整体安全运行情况,提高学生对电力运行安全性、重要性的认识,实现教学目的。科学计算可视化侧重于解决数据密集型和人参与的信息处理循环事件,相对于实时应用来讲,电力系统中数据密集程度越高,人参与的程度越深,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也就越有意义。因此科学计算可视化应不仅仅局限于实时应用,更应将研究设计和实时应用结合起来。

科学计算可视化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辅助作用。在规划过程中,可能产生多套实施方案,需要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这也就需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数据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数据分析不仅需要一个包含电网参数与设计信息的数据库,也需要一个能直观表达信息的形式[5]。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可视化技术,设计者能够根据可视化表现出来的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控制,计算控制不单是指随时中断计算过程,也包括能够动态的修正相关数据及算法。如能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教学中,可以充分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教学的准确性。可视化的技术应用还可以协助调度人员迅速掌握系统运行的相关情况,帮助调度人员及时了解故障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安全性,使调度人员能更安全、更经济的处理故障和调整系统的运行。与当前所使用的人机界面不同,科学可视化技术主要利用图形展现信息的大量运算以及安全评价信息,而不是利用符号与数字来呈现。图形能更好的表达数量大、复杂且精度要求不高的信息[6]。在电力系统教学中实施科学计算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所讲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振祥,吕捷,邱家驹.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 学前教育研电网技术 2011 (20)

[2]谭慧玲,张菁,王庆红.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教学和培训的应用[J]. 中华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11).

[3]郭崇军,洪峰,陈金富,李勇,徐友平,汪建波.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 2011(02)

[4]Overbye T J,Weber J D. New Method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formation[A] Info Vi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2000(09)

第2篇

【关键词】SAT方法 KSA(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 岗位分析 任务分析

一、SAT方法简介

SAT即系统化培训方法(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是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从事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所具备的全面工作能力要求,通过编制和实施培训大纲使人员达到该岗位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的要求,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SAT是可自我完善的一套办法,它既确定培训任务和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又实施和评价为具备这些能力而进行的培训。

二、SAT的实施过程流程

SAT包括岗位任务的分析、培训目标的设计、培训教材开发、培训方法的实施、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价5个阶段的全过程。

(一)SAT分析阶段

岗位全面工作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KSA)的总和,SAT的实施首先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及工作的培训需求。

岗位任务分析阶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岗位工作和任务分析:针对某个工作岗位,列出要完成的培训任务清单,把任务分解成每个单元步骤,然后确定每单元所要求的KSA的过程。岗位全面能力分析:通过收集岗位本人的需求及专题组的经验、知识和判断,提出某个岗位的KSA要求。岗位工作与任务分析和岗位全面能力分析相结合的分析。

(二)SAT设计阶段

(1)首先制定培训目标,即最终目标和分解目标。最终目标直接与某项任务和全面工作能力有关,在完成一项培训科目之后对学员所需达到能力的要求;分解目标是最终目标的子目标,在完成这些分解目标后才可完成最终目标。

(2)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将分析阶段输出的全面工作能力KSA的要求转换成培训目标,再把这些培训目标设计为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初始培训计划和继续培训计划;培训单元。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单元,编制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单元包括:最终目标和分解目标、学员的入学条件、时间安排、实施要求、考核项目、评价标准等;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培训――基础理论、安全授权、管理培训和系统设备的课堂理论培训;在岗培训――在岗培训的课程;技能培训――模拟机、实验室、设备模拟体等。

(三)SAT开发阶段

培训教材开发和课程计划安排。根据设计阶段输出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编写所有的培训教材,涵盖课程计划、教员用书教材。教材的检查评估。有效检查包括三个方面:同行检查、试点分析、学员成绩。在完成培训教材及相关材料开发并审查通过后进入培训实施阶段。

(四)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要求学员使用编写好的培训教材和课程计划实施培训后成为合格的学员的过程。过程包括教员备课、预测试、开展培训、考核。要对学员开展预测试,摸底学员情况,使学员达到培训计划中规定的入学标准。教员备课期间要按照计划审核全部教材的内容,检查教学设施和培训教材情况。在学员培训期间、完成培训后对学员进行考核。

(五)评价阶段

(1)内部评价。内部评价与SAT其他阶段的活动过程结合起来,使评价过程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并将实际性能水平与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差异,应判定差异的重要性、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改进完善SAT培训方法。

(2)外部单位的独立评价。独立评价由业主和培训部门之外的人员开展,人员包括行业组织、国际组织、国内行业主管部门或其他独立审查部门。

三、SAT在电力企业应用的探讨

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步深化改革,对发电、输配电、电力施工有更高的安全、经济、质量运营要求,所以SAT系统化培训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力企业,通过SAT培训使员工达到该岗位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活力。

SAT在核电行业,特别是AP1000核电培训的经验证明,系统化培训方法对培训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培训质量和效率是不可或缺的优良方式。

电力企业在岗位划分、全面能力培训和考核评估等方面有传统基础和丰富经验,结合SAT方法的应用会,使电力员工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SAT的培训程序也能得到简化。

(一)编制岗位说明书

人资部门根据岗位分析和任务分析,结合现有的岗位划分、人力资源规划,梳理各部门岗位、人员配置情况,制定岗位说明书编制指导程序,组织、指导各专业职能部门编写岗位说明书,并进行沟通修改,筛选岗位信息,提炼工作任务,制订任职资格,判断和确定岗位人员胜任工作的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各方面素质要求,编制、审核全厂岗位说明书或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岗位KSA需求设置,做到全面涵盖岗位所需的信息、任务、资格、能力、知识、技能、经验、态度。

(二)制定岗位培训目标

人资部门与专业部门共同分析现有岗位人员技能综合现状,识别岗位关键任务,对照岗位说明书,找到与岗位KSA的偏差。

根据岗位员工入职通用技能、技术资格技能、培训授权管理、业务拓展等综合要求,编制岗位分解培训目标和最终培训目标,设计培训目标的逻辑顺序,设置培训考核科目等。

岗位培训目标原则做到分解目标要直接支持最终目标,学习目标的难度不能超出学员的学习能力。

(三)培训教员及教材的准备

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出现的偏差及电厂规程变更、运行电站变更、改造或者引进新设备、岗位职责变更等岗位需求分析,获取保持和增强岗位相应的工作技能和能力所必须培训的一系列课程及培训大纲。根据培训大纲及课程选取合适的教员,并对教员的培训、考核制定完善措施。

岗位培训大纲、课程设置采用标准模板,按照工程技术授权类、程序文件类、通用技能类、专业技能类、拓展类等不同类别,区分必修和选修,录入各部门所有岗位的课程清单,并以正式的程序文件运行。

培训教员、教材的审查使用电子化流程,使培训开发流程更加清晰、快捷,便于跟踪相关更改信息,及时调整开发进度及要求等。

(四)SAT的实施

实施阶段主要执行培训计划,选择教员,确认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实施,评估目标实现情况。

SAT的实施根据不同单位的情况和具备的资源开展不同的实施方法,主要采用在岗培训和外出培训两种方式,外出培训实现集团统一规划、共享培训资源;在岗培训是SAT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单位工作现场、模拟机、实验室开展此类培训,让学员达到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学习目标。

培训的实施需要建立培训信息化平台,将外出培训、在岗培训实施系统程序化管理,信息管理涵盖了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资源、培训记录档案等培训管理流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健全培训管理程序体系和组织网络,并在运行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持续完善。

(五)SAT评估与循环改进

根据培训课程目的和内容,采用调查问卷、笔试、在岗及外出模拟实训、现场提问、交流讨论、提交学习笔记、提交学习体会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核查、分析,考核。

通过定期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全面审查员工能力培训效果、结合绩效考核,对每个员工进行针对性考核,对企业培训进行统一性、适应性评价,从培训满意度、学习度、应用度等多个维度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估,以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年度循环培训改进培训大纲及培训管理。

四、SAT方法应用小结

本文从SAT基本方法流程和核电应用实践效果,探讨SAT方法在电厂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指导电力系统人员培训管理,实践证明SAT是获得并保持电厂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的最好的培训方法。

电力培训管理需尽快建立一套SAT标准化、适于电力岗位的培训大纲和教材库体系,通过培训实施和后评价过程进行完善和改进,固化电力企业岗位培养模式,适应新时期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快速发展、安全经济运营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实现的,虚拟现实在室内设计、工业仿真、军事航天和医学很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虚拟现实在应急推演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开放性、自主性、安全性、仿真性。尤其是安全性,使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会因为操作错误而发生危险。三维技术是虚拟现实的基础,通过三维技术建立的场景可以让使用者感觉身临其境。系统主要是应用在电力线路的检修上,根据需要建立三维场景和设备,比如街道、建筑、电线杆、变压器。还有虚拟人物:运行人员、抢修人员、安监人员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抢修车辆和器材工具等等。三维场景建立后,要进行交互设计,当虚拟人物进行操作的时候,对应的设备物体会发生变化,变化情况要根据每个设备物体本身的特性。培训的目的是让受训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和步骤,针对每一种故障或者事故,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也称为预案。系统能够根据预案制作成脚本,这个和电影脚本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电影制作完成后是不能改变的,而虚拟现实系统在运行时根据操作人员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系统是靠推理机来实现此功能。为了实现多人协同工作,需要使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让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员可以同时连入系统,协同完成检修工作。

二、系统功能框架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采用的是C/S模式。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下面分别介绍其功能:

2.1服务端功能。

(1)选择训练项目:选择一个训练项目;

(2)指派角色:服务器端的管理人员可以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指派训练角色;

(3)驱动训练进程:当参加训练的人员准备完毕,开始训练,驱动训练进程,直到训练结束;

(4)实时评分: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实时评分,结束后能够根据参与人员的操作和答题情况进行总评。

2.2客户端功能。

(1)登陆服务端:参加训练的人员使用客户端利用网络登陆到服务端,选择一个角色,加入训练项目中。

(2)角色扮演:参与人员可以扮演任意角色,既可根据预案执行,也可以旁观者身份出现。

(3)多人协作:系统支持多人多角色协同完成任务。

(4)脚本训练:参加训练的人员按照脚本进行训练。

(5)流程记录:系统提供流程信息,使参与人员了解当前的脚本流程执行状况。

(6)文字答题:系统提供文字训练,根据预案和脚本在执行过程中对参与人员提出问题,根据参与人员的回答做出不同的选择。

(7)时间控制:系统有时间控制功能,如果出现参与人员不会答,或者不做答的情况,为了避免耽误整体时间,到达规定的时间会自动跳过。

(8)即时通讯:系统有通讯功能,参与人员可以利用其进行文字和语音沟通。

(9)使用工具:包括各种检修工具,参与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工作。系统工作中,具体的流程框架如图1。

三、开发案例

下面以某供电公司倒杆应急处置方案为例,介绍系统的设计过程:首先建立所有三维物体,虚拟人物,搭建起三维场景。人物要有生产调度、抢修班长、若干组员、配电专责、安全专责等工作人员。然后根据处理流程建立操作步骤,建立步骤件的衔接和触发、结束条件,根据角色需要设置问题。再为所有步骤建立动作脚本。图2为抢修中的一个场景。系统成功的驱动了训练项目的执行。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电力线路、仿真培训系统;地形纹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92-02

目前,变电企业通过利用电力线路仿真培训系统来对运检人员进行培训,它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电力线路周围地理环境的特点,但是在仿真培训系统中所需要的地形场景的生成成为了一大难点。为了获得更真实的场景效果,通常需要利用各种方法来增加生成场景的几何精度,同时还需要结合各种数据来实时演算合成不存在的地形纹理。纹理的合成是建立在几何数据的基础上的,通过几何地形与地形纹理的几何就能够使地形场景表现得更为逼真。

1 生成几何细节

本文通过使用Perlin噪声来生成几何细节。1985年,Ken Perlin 首先提出了Perlin噪声函数,它是一种平滑的噪声,将坐标点的值作为输入参数,输出的值就是该坐标点的Perlin值。利用Perlin噪声函数取得若干离散点的Perlin值,这些Perlin值会有最近点的差值生成。Perlin噪声函数虽然会随机生成数据,但是能够利用差值使相邻点的噪声值产生平滑过度的效果,在利用此数据生成连续事物时,能够使数据过度更加自然逼真。通过Perlin噪声所生成的几何细节与噪声的振幅和单位长度内的离散点的数量有重要的关系。为了生成真实的场景,通常需要将多个振幅和离散点数量不同的Perlin噪声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来生成几何细节。Perlin的1D、2D噪声函数如下: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利用Perlin噪声所生成的几何细节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生成地形场景的高程差来看,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会生成比例不同的地形数据,Perlin噪声振幅与频率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分形面,我们可以利用Perlin噪声函数的这一特点来生成不同的地形细节。

2 动态纹理合成算法

通常输电线路的规模非常大,绵延数千公里,这在进行模拟地形场景时,就涉及到了非常潘达的地形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形的纹理使用现成的纹理贴图就需要存储体积庞大的地形纹理数据,这会对磁盘空间和内存空间带来非常大的负担。针对此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演算纹理生成方法。

2.1计算生成纹理

当得到的算子返回值是整数时,那么这个值能够表示一个STS的索引,如果不是整数,它则代表了STS中两种纹理之间的某种差值的结合。

2.2纹理动态块的预计算

在进行地形的层次细节(Level of Detail,LOD)计算时,通常基于块的LOD算法,这需要纹理块中包含有同样的LOD层次信息,而纹理块则不一定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纹理动态块的预计算。通过利用Patch-LOD算法,可以对每个地形模块进行动态调用。以此,与该地形块对应的纹理也可以在地形块数据生成时进行实时的计算合成。当地形块数据被内存抛出之后,纹理数据也同时被销毁。

3算法的实现过程

1)对纹理数据进行预处理;

2)对地形数据进行重建,然后对其中的所有顶点数据添加需要的几何信息,并将相应的地理信息与其绑定到一起;

3)进行数据的实时计算和处理;

4)构造多分辨率的四叉树模型,并进行纹理可见性的判断,然后进行关照效果的计算并合成到地形场景中,生成最后的地形场景模拟效果图。

4实验结果验证

根据前文的算法,在windows平台上,通过在Visual Studio中进行模拟实验。本文的算法虽然涉及到了大规模的地形及纹理数据的实时合成演算,但是其在进行实时场景演算时,FPS仍然可以达到50以上。

5结论

在电力线路仿真培训系统中的虚拟地形纹理生成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较大规模的数据计算,通常在进行实时场景演算时会影响几何细节与纹理细节,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动态的地形纹理合成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大规模地形场景计算时,它能够以较小的性能获得较高的场景逼真度。

参考文献

[1]黄宵宁.虚拟仿真技术在输电线路运检专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7,4:76-77.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提升举措

引言

电力系统有着鲜明的行业特征,既秉承了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传统,又开始了新时期的开拓与尝试。因此,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尽相同的特殊性。21世纪初叶,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趋势已经从人力资源全面转向了人力资本,这一转变注定了人才将成为推动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要素,解决人才这一要素的吸纳、激励、开发、运用问题将成为解决电力系统整体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电力系统的供、配、输电系统的良好运行与安全运营都需要人才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一竞争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展开,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1.电力系统人力资源发展源流

我国的电力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管理阶段,近年来为应对新形势的需要正在全面步入人力资本管理阶段,发展可谓迅猛。

1.1人事管理时期

我国的电力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仍处于建国以来沿用苏联传统的人事管理时期,在此时期由于政治因素的重要影响,人才本身即具有极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管理工作被被动地弱化了。当时的人事管理仅仅停留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保障经济运转的基本任务的前提之下。所有的组织形式与人事关系都相对较为“简单且纯朴”,人的因素被极大弱化,事的因素则极度夸大。

1.2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历史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力系统开始与国际接轨,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开始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在加强电力系统中事的因素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人的因素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已经开始将人看做是一种可管理的较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与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电力系统在此一时期开始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度探索,并且开始将人力资源与电力系统的整个前途与命运联结起来,进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1.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时期

人力资源管理在21世纪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国的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也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即时引入了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将人才的重要性提到如此高的程度。这种管理理念认为不仅人力资源要与技术发展以及资本运作并重,而且应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提升为电力系统的最高决策手段,使得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目标与电力系统的整体战略目标完全一致。

2.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电力系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现代化程度较高、专业化管理程度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结构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抛却行业特征,电力系统与我国许多企业一样也存在着四种主要的人才需求,即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高级管理人才仍然存在着较为强劲的需求。

2.1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电力系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技术装备高度现代化,人才素质程度却相对较低的情况。根据电力系统内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电力系统内部学历占比仅略高于百分之五十,许多人才的配备还存在着专业并不对口的问题。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会使现代化设备的效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不对口的专业安排极有可能为电力系统未来的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虽然已经基本完形,但是,却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目前尚未形成电力系统与整个社会化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这对于电力系统在恰当的时机吸纳优秀人才极为不利。由于电力系统的行业特征发展惯性,电力系统长期以来所吸纳的人才结构较为单一,虽然技术人才供给充足,但是相对而言高级管理人才却极度匮乏,高级复合型人才更是极度紧缺。而且,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度远远低于预期,目前仍停留在对人力资源只重管理不重开发的阶段,使得电力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显现,人力资源的价值被极大地低估。

2.2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处境堪忧

电力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尚未能全面转变思路,因事择人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样必然忽略对人才的关怀,最终导致电力系统人力资源潜能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进而阻碍电力系统的正螺旋式的良性发展。电力系统的绩效考核与其薪酬分配系统仍停留在形式上,亟需引入全新的以绩效考核为主导的真正体现公平分配的薪酬制度,否则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激情。一方面电力系统存在着高级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并未放在能够发挥其效用的正确岗位上,这些问题归咎于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开发体系不够完善。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必须得到不断增值的资源,但是,目前的电力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未能做到对人才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于既有人才的培训方面也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使得人才素质的提升与培训的花费难成正比。做为垄断式的国企,企业文化与大环境下的市场经济严重脱节现象亦是电力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电力系统封闭式的行业特征将其企业文化维持在一个相对传统的范围之内,这虽然对其保持一贯性与继承性有益,但却对整个电力系统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存在极大的风险。

3.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提升举措

电力系统一方面其既有人才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无法形成其应有的人才优势;另一方面优秀人才的流动吸纳裹足不前,使得电力系统目前的人才状况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为了打破这种僵局,电力系统必须将人才资本进行全面的提升。

电力系统应以全球化、全局化、全面化的视角对人力资本予以高度重视,抛却传统的“以事择人,以事任人”的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擘划全局的电力系统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整个系统内部对人力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务必使人力资源成为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源泉。集电力系统理工科优势资源成立与电力系统相关的研究机构将电力系统内部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研的专业人才集中起来,对涉及电力系统或与其相关的业务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既实现了人才的增值,又实现了电力系统业务与价值的增值。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人才将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创造热情全面发挥出来。提升人才举措的另一个方针就是必须在薪酬与激励方面向电力系统的一线人才全面倾斜,使得奋斗在一线的人才无后顾之忧。人力资源管理应健全各方面的机制,在整个电力系统内部形成全面的人才预测机制,对人才的流动与需求进行全面预测,务求做到岗位所需人才能够即时得到补充,人才在电力系统内部能够做到合理配置、合理运用、合理激励。摒弃传统的单向的以事择人的用人原则,全面向双向选择过渡。不仅要以岗择人,还要因人择岗。在人力资源系统中建立人力资源的详细资料库,资料库中不仅要有人力资源的基本资料,还要有人力资源各方面的能力资料,比如人才的学历水平、人才的实操能力、人才的潜在能力、人才可应用的方向等等,力求做到人力资源选用人才的手段科学化。

定岗定员可以保证电力系统内部的人事制度的精简高效,竞争上岗可以保证岗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培育新时期电力系统内部特有的企业文化将为电力系统再创辉煌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选、育、用、留、考等工作机制,以机制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为所有的人才制订其未来发展的规划,使得每一个人才都能看到其未来之路,使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紧紧相连,变得共谋发展的崭新局面。

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是提升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再辅以适当的激励政策,实现前引后推的激励与考核双重机制,对于员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广泛、深入、细致、全面的考核,唯其如此,考核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而成为实实在在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作用明显,考核机制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核的内容既要全面,更要将全部考核内容形成可以量化的机制。这就需要对于员工的全部工作状态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涉及薪酬分配与激励的两股力量最终可以汇成推动员工努力奋斗的强大的工作动力,使员工能够发挥出其积极性与高昂的工作热情。合理的薪酬与可预见的未来发展对于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十分重要,这两者的配合可以使得员工能够安于岗位本职工作,员工的安定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以培训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潜力的提升。电力系统不仅是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未来还必须成为知识密集型与人才密集型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对于员工的培训应落到实处,着力培训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最需要员工成长的部分,比如,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电力企业文化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传统式的培训由于没有培训后的考核与思考问题答卷等,因此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员工在培训课堂上并不能真正学到太多的东西。好的培训必须与后续的考核与培训总结配套跟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员工的反思,才能真正收获到培训的效果。

4.结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根据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特征及现状,我们既看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更看到了未来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郑林霞.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回顾[J].计算机世界,2001(6):26

[4]刘萍.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J].技术经济,2002(1O):22-25

[5]于尔铿.电力市场[M].北京:电力出版社,1998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运维合一

【基金项目】科研人才启动基金(KJ2013B02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8-0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一系列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潮流计算、调频调压、经济运行、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过程、短路计算及机电暂态稳定性分析等。学好电力系统分析对于电力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虽然重要,但从每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前修课程电机学没学好,以及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有难度,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下没有及时巩固复习,课堂内容掌握不好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即使部分同学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感觉较抽象,对某些知识持怀疑态度,如:调频时,增大气门开度,实际生产中发电机转速的变化,输出功率的变化,频率的变化等是否如课本上所写;调压时,负荷的波动对系统中各节点电压的影响究竟如何,那些调压措施能不能真正起到调压的效果。学生无法看到相关的现象,所以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即使当时掌握了,遗忘也会比较快,印象不深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借助与相关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理论和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又能提前接受实际生产操作培训,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的主要功能

2.1.电力系统仿真实验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包括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和水电站仿真实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相关设计,包括电网的主接线设计、设备选型及校验、故障计算、保护配置等;潮流、短路、稳定性等分析计算;运行过程、控制方法及原理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相关软件平台,实验室的软件平台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机电暂态过程仿真软件,一类是电磁暂态过程仿真软件,除了PSASP软件外,还有PSCAD、PSS/E、BPA、ATP/EMTP及EMTP-RV、CDEGS等软件,可以供学生进行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了系列的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及研究项目,对于提高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电网的设计、分析计算以及运行与控制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2水电站虚拟仿真

水电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龙滩水电站为原型,提供了与现场效果一致的大型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水电站监控系统中涵盖了水电站的所有主要机电设备,包括:水电站水轮机、发电机、发动机出口短路器、主变、500kVGIS系统、厂用电系统、调速系统、励磁系统、监控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系统、气系统、排水系统、机组及变压器技术供水系统、油系统、消防系统、闸门系统、流量水位曲线、(含黑启动系统)、AGC/AVC等系统及厂房场景、设备系统运行、维护、检修、拆装过程的多维立体展现。并研发了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典型教学案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可进行水电站正常工况运行操作过程培训;异常工况运行操作过程培训;紧急事故工况处理操作培训;计算机监控系统培训;综合反事故培训;生产过程运行知识与专业理论培训。解决了传统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的难题,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记录、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

3.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的主要特点

3.1虚实结合,互为补充

“虚”是指采用虚拟的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或培训的机会,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性和学生自身的安全性,实验操作不可能在实际系统中进行,必须借助于软件平台。“实”则是通过校外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建立学生对现场的感性认识,我校与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清江隔河岩电厂、清江高坝洲电厂等签订了协议,作为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先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建立电力系统运行的感性认识,然后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电力系统运行仿真培训综合实验。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及控制过程等知识的掌握。

3.2运维合一,多媒体一体化教学

多维多媒体仿真能极大增强仿真临场感和沉浸感。借助多维多媒体手段,创造一个虚拟现实培训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上完成对调速、调压、AGC\AVC等相关电力系统方面的操作。可对设备进行拆卸和装配,让学生看到平时不易见到的设备构造、工艺及内部运行情况,做到对设备的组成、结构、拆卸顺序及操作过程等了然于胸。还可实现事故场景真实再现,便于学生对暂态过程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3开放性实验平台

建有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网站,学生不仅可以实验课上运用实验室的仿真软件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学习,课后未完成的内容,或者学生所设想的创新性问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仿真软件平台,还可在线讨论,或者给老师留言。安排有值班老师对课余时间在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指导答疑。

4.结束语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学院专门成立了课程组,一方面加强理论教学网站的建设,整理出相关课件、教案、习题等资料共学生下载学习,另一方面加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的应用过程中所碰到的及时给予指导,此外课程组通过教研教改项目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祥萍.电力系统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邓建高.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刘进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第7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电力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系统是电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在这一方面,继电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电力系统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所以需要及时对继电器进行保护和维修工作。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继电器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影响继电器正常工作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保护和维修继电器的主要措施。

1电力系统对继电器的要求

1.1选择性

电力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故障,因此电力系统要求继电器能够及时切断有故障的部位,而且在切断过程中具有选择性,能够将离故障部位最近的电源切断,这样既可以将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防止故障部位对电力系统其他部位的影响。这样,能够有效为维持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1.2快速性

相比于选择性而言,快速性也是电力系统对继电器的重要要求,所以当继电器切断电源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准确,而且一定要快速。这样能够及时地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产生更多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继电器的选择性和快速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电器对电力系统的作用,需要在选择性和快速性之间做出有效的平衡。

1.3可靠性

继电器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可靠性也是电力系统对继电器的重要需求,继电器在为电力系统稳定性工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2影响继电器正常工作的因素

2.1软件的因素

继电器能够正常的工作,主要是依赖于软件和硬件的配合,其中软件因素能够对继电器的正常工作起到重要的影响。例如:在继电器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对于需求不明确或者是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一些安全因素,都可能使得设计出的软件不符合要求,从而影响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2.2硬件方面的因素

与继电器的软件类似,硬件在继电器工作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继电器中的硬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硬件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硬件的可靠性,如果继电器中的硬件经常性地损坏,那么对继电器的正常工作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二,硬件的保护装置,对于继电器来讲,其中的硬件需要做的二次回路、辅助和备份等等,如果继电器的硬件中不包括这些装置,那么将严重影响继电器的健壮性。

2.3人为因素

对于继电器来讲,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的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从而能够保证继电器中的软件和硬件符合一定的规范,但是对于继电器工作中的人为操作来讲,不可能每次都进行操作的确认和检测,所以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继电器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继电器的操作人员存在误操作的问题,这类的问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必须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第二,操作人员粗心引起的接线错误、操作错误等等,也有可能影响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3保护和维护继电器的主要措施

3.1重视对继电器的维修和保护

继电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如果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可能会引起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所以需要对继电器进行及时地保护和维护,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得继电器工作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防止自然因素等对其正常工作的影响;对继电器进行一定的安全保护设置;第二,及时对继电器进行维修和保养,定期对继电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护,从而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3.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问题是影响继电器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管理:第一,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地进行继电器的操作;第二,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对继电器进行维修和保护,降低操作人员误操作的频率,提高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

4小结

第8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50-02

0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比较复杂,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及自动化方面都有涉及。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非常广泛,人工收集的数据只占电力系统数据库的一部分,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并没有被有效利用,这是由于电力系统内部的稳定及安全方面的联系,在电力系统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1]。

1电力系统中的缺陷

1.1电网结构薄弱

我国的电网结构相比国外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的500kV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只能控制220kV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且电网内长期不能松缓,固定了电网的用电弊端[2]。供电容量不足,常常存在缺电或负荷现象,进而容易引起电压崩溃事件。另外,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配备电量不能与用电量平衡,导致在用电负荷的情况下电变压过载或电线路故障。

1.2供需平衡薄弱

我国多数城市当中的用电量相对较大,所以也加大了电力系统在大城市中的发展建设。但局部欠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少,电力系统建设不完善,发电原料还需从外省运输。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安全稳定的供电系统问题逐渐增多。2003年的湖南省,因水力发电厂中的水量偏少,电量无法满足人们需要,导致全省停电[3]。

1.3技术支持力量薄弱

电力系统的逐渐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自动装置的应用。但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50%以上都处在人工保护中,对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极易发生危险事件。

1.4外部威胁元素增多

由于用电量的增多,社会废弃杂物的增加影响了空气指数,非常容易导致电站跳闸。另外,部分非法人员偷盗电缆线路或在电缆附近施工建筑,都会引起线路跳闸。

1.5技术水平有限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存在问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无法应对紧急事件的现象。对检修制度未做到严格执行,没有预估风险和处理危急事故的能力。

2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方法

2.1完善法律机制

完成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依法调度,政府部门对电力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纽带关系,达成对安全稳定运行的共识,增强各方面的电力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建设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用电协议,提高风险预估与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杜绝非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健康的发展[4]。

2.2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

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首先需要资金的投入,打造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电价定价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用电企业拖欠电费问题。能够做到超前发电、保留预有电量、对各伏数的充分开发应用,加强城乡电力系统的建设,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

2.3技术提高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调整部门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换,加强设备的保护,优化自动装置并研究开发出先进、安全的自动化装置,更新、完善管理系统,开发功能更完整的管理应用软件,完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分析。

2.4加强管理

对电力系统内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操作、事故、安全措施和人员配合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电力系统内部运转流畅。加强电网调度的建设,做好用电负荷预测、安全稳定预测和管理分析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调度顺畅。对调度的范围进行科学的区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进而形成一种准确、安全、稳定的电量备用、调转、调频、调压等系统[5]。

2.5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电网工作的培训,并严格考核,获取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组织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电力业务能力及电力法律法规,并可以安排出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力度。

2.6加强用电管理、安全服务社会

电力系统的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但一定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系统需要了解各地区的用电量情况、事故发生类型、频率等,安装电网是需要投入低频、低压的自动增减负荷装置,根据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装置电力检测设备,控制其他谐波进入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拉闸指令的灵活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出现了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研制出的DPS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监控人员实时监控,能够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准确、透明化,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深入认识,规范日常的安全用电,进而减少电力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康小宁,袁越,等.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基本要求的再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9):60-64.

[2]史玉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电力应急工作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暨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电力安全技术,2006(9):3-5+54.

[3]汤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术,2012(8):1-5.

第9篇

P键词: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电力能源;基础设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7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4

电力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在行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我国电力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加快电力系统的发展,注重相关的研究,为促进电力系统基建项目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依据。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在电力系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基础所在,而且是重要的保障,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能够在生产中稳定持续运行,则必须拥有先进的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目前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寻找有效的方式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进行管理,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能力,保持稳定持续运行,该主题已经成为其任务的重点之一。必须寻找目前电力系统基建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和方法进行探讨。

1 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是电力系统的基础所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要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功能和运作能力,必须确保其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且稳定运行。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还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设备,集合了资源管理、图纸设计、档案管理等环节,能够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开展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冗杂的信息资源,有效地调动人力资源,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能够默契合作,在整个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的管理中占据核心的位置。

1.2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控制手段。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不仅要求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涉及到管理各个环节,包括协调工程质量的要求、制定计划对质量进行监察、对施工质量予以监管等。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管理内容包括两方面:其一,项目建设效率的质量管理;其二,项目竣工后的质量检测。高质量的电力系统基建项目不仅要求管理部门能够高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管理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求质量管理的方法具有独特的见解,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时间、成本条件下,达到理想的建设指标和质量要求。

2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2.1 客观环境因素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客观环境指的是电力系统基建项目所在的环境,包括管理制度和社会风土人情,其中管理制度的架构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但是社会风土人情则难以控制,具有不可控的特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为政策因素。近年来,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需求量也明显增大,供电设备的市场价格明显上涨,许多设备供应商对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控制,导致设备材料质量下降、良莠不齐,难以为电网建设提供可靠的材料保障,加上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对施工进程造成严重的阻碍,难以在施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加大成本,而且还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

2.2 主观因素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主观因素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所有参与人员所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占据关键的位置。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工作人员身体素质、思想、文化、技术水平,均会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制度的设计,人在整个项目施工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架构、技能培训、资格认定和业绩考核等,其中组织架构最为重要,是电力基建工程中的重点之一。良好的组织架构保证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程度,为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当参与者缺乏专业的技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会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流程要求执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工程完成的效果。

2.3 物资设备因素

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物资设备因素指的是电力系统基建工程所需的物资资源和设备资源,其中物资资源包括基础资源和设备,例如混凝土、线缆、工具、电气设备等。高质量物资和设备为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质量低下的资源和设备甚至会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造成不可估计、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监管不力导致市场的物资设备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许多质量不合格的资源和设备滥竽充数,一旦这些质量差的物资和设备流入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则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给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必须重视物资设备的质量检查,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此同时,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继续运用老旧的物资和设备,不愿意采购先进的设备和学习新的工艺,对项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也造成较大的威胁。必须对物资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把关,方可确保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4 管理制度因素

每一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革,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由于改革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缺乏力度,难以大胆创新或者缺乏总结过去的经验,导致制度缺乏成效,所以必须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是优化电力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的难点所在。

3 如何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管理

3.1 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外部管理环境

客观环境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点,所以要有效地降低客观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消除客观因素对工程质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方式在于对工程项目的环境进行优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其一,应当督促供电企业加强自身对中标企业的履约考核以及违约责任的追究,保证物资供应商能够如期履约,严格依照合同要求为施工方提供物资和设备;其二,供电企业应当重视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准备,尽快安排和部署相关项目的年度停电工作,促使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能够尽快得到落实和实施,使供电企业能够有效监管控制以及保障工程质量。

3.2 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人力调整配置计划

随着供电企业的电力基建项目工程的增加,转变观念,注重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员配置方面,应当聘用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解Q人员老化的问题,增加人才。同时可以借用专业人才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新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事电力系统基建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和负责的态度,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只说不做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选定和任命相关管理人员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抽查。对于各种不良作风和现象,应当严格惩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工作作风有问题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对工作积极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妥善处理上下级合理需求和工作积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廉洁理念、法制观念,根除不良风气。

3.3 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物资设备条件

对于物资设备的管理方案而言,新型高效的运行模式发挥着核心的作用,能够促使各个参与方有效地协调,加大技术培训,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最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需要建立严格的赏罚分明制度,对各个级别工作人员进行赏罚分明,建立投诉机制和渠道,安排专业人员及时沟通和处理,保障工程所需物资和设备的质量,从而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水平。

3.4 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管理制度

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在加强基建工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高质量管理的前提,要求所有参与者必须尽心尽责。其一,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主管职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其内容在于传达公司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且监督落实,以协调公司各个部门对该项目工作的配合度;其二,设立项目经理职位,工作内容在于企业法人与各个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工作,并且对整个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负全责。设立技术组、质量检测小组,对技术工作和物资设备的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严格的拔管。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点:其一,应当总结以往经验,对已有的管理体制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制定出具体对策进行改进;其二,应当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优秀管理体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企业本身的管理体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基建项目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质量加强管理,为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管理的优化提供帮助,促进管理规范化的实现,对电力系统基建工程体系进行完善和强化,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良.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探究[J].工程经济,2014,(12).

[2] 梁焕成.电力系统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3] 吴佩莉.浅谈如何优化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项目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24).

[4] 孙羽.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研究

[J].科技与企业,2015,(7).

[5] 黄沛茜.论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项目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5,(41).

[6] 孙雁翔.关于基建项目计划管理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J].商情,2013,(21).

[7] 陈保帆.电网基建项目储备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D].电子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