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1:59
导语:在酒店管理专业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校企互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利用教育资源,“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以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开发“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与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培训课程,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接轨,以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为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达到各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后,直接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并结合新疆气候特点,学生冬季(酒店经营淡季)在校学习,夏季(酒店经营旺季)到酒店顶岗实习实训,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两不断线,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2004年9月该模式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2007年6月产生了新疆第一批由学校培养的酒店服务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试点学生中酒店服务员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分别为96.4%与100%。
二、“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创新了“校企互育、冬学夏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针对新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划分为冬学、夏训、冬学、夏训及预就业五个阶段,在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上循序渐进,由初学者最终至熟练者。
2.构建了“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教育。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而组织起来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从微观上看,它是某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直接对应,形成“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使得职业教育同时突出学历性和职业性。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接轨,以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为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形成多个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达到1:1,设计由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高等教育的学历要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学生达到各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后,直接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004年9月,作为自治区科研课题,酒店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认证试点工作在酒店管理专业 04级新生中实施,由于效果显著,被劳动部誉为“新疆模式”。2006年6月该课题结题,评价等级为A级。
3.校企联合,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夏训阶段即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新疆旅游旺季时安排学生下酒店顶岗实习,既解决了酒店的实际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冬训阶段即在冬季酒店淡季时,学生返回学校学习,聘请酒店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学校教师为酒店员工进行培训。
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桃李园大酒店(三星级),是典型的前店后校模式。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任务的80%以上都在此完成。同时建立了两家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多家酒店鉴定了实习合作协议。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努力,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都已初见成效,培养的学生在自治区酒店行业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探索,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等还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和运行管理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数量还需进一步充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人才培养模式及“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还需得到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
4.“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我院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加快酒店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和用人企业。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育、冬学夏训”人才培养模式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必将在今后的不断完善中为新疆酒店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自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各行业的发展都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酒店行业的发展,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近几年,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起来,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酒店行业的进步[2]。而有一些星级酒店也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服务,这样就远超其他低星级的酒店对手,这样使我国各酒店的发展变得参次不齐。
(一)我国星级酒店数量少,酒店整体发展不协调
虽然近几年我国酒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国酒店行业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星级酒店数量少、酒店整体经营差、服务人员水平低等。以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区酒店业的发展为例,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近几年内蒙古的旅游业呈现上升趋势,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内蒙古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的火热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据调查,截止到2006年,内蒙古挂牌星级酒店共有246家,客房总数为24052间。在这246家酒店中五星级高档酒店只有6家,四星级酒店有11家,剩下的均为三星、二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内蒙古高档五星级酒店的数量相对较少,酒店的整体发展不协调,酒店的发展结构以及接待措施都不完善,因此,造成酒店的经济效益不高,距离国家关于酒店方面的相关标准有一定的差距[3]。
(二)我国酒店的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缺少现代化管理模式
我国酒店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缺少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过低,而酒店内部的服务人员由于服务意识差、综合素质差等,他们在工作之前很少到酒店进行专业培训,因此导致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出错,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的形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阻碍了酒店的发展。由于酒店特殊的管理体制,使酒店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在人员管理上没有做到及时的调整。而酒店的管理者也非科班毕业,缺乏酒店管理经验以及相应的业务知识,管理者也没有做到对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4]。如今酒店也开始进行转型,从原来的经验型开始向现代知识型酒店进行转化,目前我国酒店急需一批高水准、专业技能强的高级管理人才。现阶段,我国酒店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伍,酒店正朝向现代化酒店管理改革,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开始应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现代化酒店管理可以为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酒店的品牌形象,也为酒店自身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酒店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刻不容缓的。但是,我国酒店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数量仍然不多,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化管理模式对酒店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倘若一直不对自身改革,那么将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原因
1、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少年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我国教育机构却逐年增加,这样造成学校多、学生少的局面。导致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招生难度增加。同时,高校在招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时,对学生的体重相貌等问题较为看重,按照高标准的选拔条件来进行挑选,只有通过酒店管理专业选拔条件的学生才能进行教育培训,这样就更加规范了酒店的选拔标准。但是也有一些学校为了加大招生人数,降低了标准,这样学生的质量就很难保证[5]。2、学校在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时,过于重视形式,学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实习的真正内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出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实习安排,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课下进行实践操作,以此真正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能力。但是,高校为学生创造的实习机会并未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学生没有理解实习的内涵,容易对自身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觉得自己就是为酒店提供廉价劳动力。在实习完成后,对酒店管理失去信心。3、我国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安排上也比较随意,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自身并非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对酒店管理的知识不足。虽然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到酒店工作或实践过,因此,对酒店管理的具体事务并不十分了解,缺乏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就无法有效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随意,缺少科学性。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1、酒店工作属于服务行业,社会对其存在一些偏见,导致大学生对自身从事酒店管理专业产生消极情绪,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容易失去到酒店工作的信心。我国传统社会普遍看不起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这种思想沿袭至今。服务业一直秉承“顾客即上帝”思想,但有些顾客的素质着实不高,在面对酒店服务人员时,内心存在较强的优越感,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肆意辱骂,甚至大打出手。学生在校实习期间也会遇到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对自身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不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还有一些已经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发现有其他工作机会时,立马放弃酒店管理工作而选择其他行业工作。2、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学校会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习,安排他们到各酒店工作。一般实习生到酒店实习时都是从基层做起,其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一些学生不能接受酒店基层工作期的资金待遇,在毕业后放弃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但是通常来说,酒店比较重视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来的。基层工作虽然较为辛苦,但可以收获更多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管理水平。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酒店基层岗位工作,最终选择离开酒店管理的工作。3、我国酒店在挑选管理人员时对于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有一部分由于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导致酒店管理的人才流失。酒店属于服务行业,在挑选员工时,除了管理水平与能力之外,还要注意他们的相貌、身材、年龄、文化水平等条件是否符合酒店的标准,比如酒店前台接待人员,对相貌与身高的要求较高。此外,酒店服务人员的性格不能太内向,要善于表达。因此,受客观条件的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在酒店行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最终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选择离开酒店工作。
(三)酒店自身的原因
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飞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管理理念、保障制度、以及薪资福利等方面都存在漏洞。酒店的管理理念关系着酒店的发展前景,酒店要想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指导。由于酒店的管理漏洞、惩罚机制、业绩评估等方面过于严苛,容易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管理专业毕业生需要一个适应自身工作环境的适应期,酒店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关心照顾,疏导他们的情绪。有些酒店将利益高于一切,疏忽了对员工的关怀,甚至某些管理手段不合理,过于粗暴,这样会给员工的身体及心理都产生一定的压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慢慢失去兴趣,最终选择离职。我国有许多酒店对员工升职只看重其个人资历,并不重视工作能力。酒店让员工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对自身工作也失去了使命感,再加上员工与酒店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最终导致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一)推行人性化管理方式,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
酒店要想改善管理人才流失情况,要从根本做起,积极推进人性化管理方式,不仅要时刻注意酒店自身的盈利,还要加强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把握员工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对酒店给予的薪资是否满意,提出对酒店的看法及建议,积极采纳。员工是否满意酒店的管理方式,各员工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与酒店上级领导的关系是否和谐等,都是容易造成员工流失的重要因素。因此,酒店必须加强重视这些方面的内容。此外,酒店要对各资历的员工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待遇,酒店管理者要对基础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真正拉近与员工间的关系。酒店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对各员工的需求大不相同。因此,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员工的不同需求。比如:有的员工想提高薪资;也有的员工想改善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关系、或者想主动与管理者沟通等方面的需求。酒店针对员工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对策,尽量满足员工的需求。酒店推行人性化管理,极大的促进了酒店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激励政策,完善员工薪资制度
员工最终选择离职大多是是因为薪资方面的问题,收入是影响员工去留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活水平,拥有一个满意的薪资是每个员工所期望的,这也是他们奋发工作的动力。对此,酒店应建立一个激励政策,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业绩优秀良好的员工酒店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加薪、升职、国外进修等福利政策,通过这种手段来激发酒店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酒店根据每个员工对酒店的贡献率,来决定他们的薪资数额,适当拉开员工的收入,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励优秀员工,同时也鼓励其他员工积极努力工作。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酒店管理的整体效果
酒店的管理方面也是影响人才流失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重视自身工作酒店的管理如何,若酒店没有一个很好地的管理制度,那么极其容易造成员工的流失。酒店要想控制人才流失现象,就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管理,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会使员工产生不满工作情绪,甚至会产生离职的意愿。因此,酒店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酒店管理的整体效果。首先,酒店应对各岗位就职人员提高标准,在选拔酒店经理时,必须挑选符合条件的人员来经营和管理酒店。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这样来规范酒店的管理制度,促进酒店的可持续性发作,避免由于管理方面而造成人才流失。
(四)完善用人制度,酒店积极创造发展机会
酒店的用人制度也是导致酒店人才流失的一个因素。因此,酒店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人才的流失。过去传统的用人机制已不能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对此,酒店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制度,采取员工轮岗制度。由于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进行重复工作,就会慢慢对其产生厌烦的情绪。酒店轮岗制度可以适当对其进行调换,从而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酒店应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管理手段也保证人才在酒店的正常流动,将各方面的人才可以进行充分利用,酒店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才的流失。
(五)重视员工的发展,酒店提供升职条件
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人员年龄普遍不高,存在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酒店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酒店工作的员工年龄35岁以下的员工,对自身的发展空间更为看重。假如酒店没有为人才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那么会让员工对自身的工作单位感到失望,最终选择离职寻求更好的发展。因此,酒店要重视员工的发展,积极为其提供升职条件;此外,还应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根据酒店未来的发展状况,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酒店要肯定员工的工作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六)打造酒店企业文化特色,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酒店要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打造酒店企业品牌形象。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留住员工。员工都希望自身工作的单位在同属行业中拥有一个稳定的地位,这会让员工对酒店产生极其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酒店要关心员工的成长,对员工的一些需求要尽量满足。酒店自身的文化特色,会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酒店必须坚持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特色,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一个好的酒店文化可以增强酒店的能聚力,使员工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任务中。
(七)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教育,增强酒店内部的交流
酒店要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帮助酒店留住管理人才。酒店首先加强员工思想上的培训,帮助其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灌输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此外,员工通过培训教育,使自身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推动酒店的健康发展。酒店通过培训活动,也为自身带来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组织培训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还加强了酒店的内部交流,促进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应注意的是,培训活动不能枯燥乏味,酒店应采取多种形式将培训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由此以激发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此外,酒店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增强酒店的软实力,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减少管理人才的流失。
(一)改革招聘制度
许多发达国家的应用型大学在教师招聘上既有学历的标准也有实践经验的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我国应用型大学教师招聘应改变过去只要求学历不要求实践能力的现象,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具体化到专业、兼职教师招聘条件中,使我们能够招聘到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从业经验的人才。
(二)开展多项校企合作项目
尽管许多专业教师已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较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但在教学中却时常遭遇缺乏实践经验而不能指导实习实训课程的尴尬。学校应当积极主动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酒店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机制
1.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设置前厅客房实训室、餐厅宴会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和酒吧等,特别是一些正在致力扩大、新建校区的学校,在校区建设中应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科学规划实验实训室的各项功能和软件配备。
2.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岗前培训
制定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对于没有从业经验的新入职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是:①承担实训指导老师助教工作,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并通过教研室制定的“专业教师技能要求”考试合格。②必须到酒店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轮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在职培训
酒店专业教研室在年初制定全年在职教师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定期的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培训。定期专业培训主要是安排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挂职培训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已经被国内外所有应用型院校所认可。专业系部应重视教师的挂职锻炼培训,并认真做好计划组织工作。系部应选择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酒店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并取得合作酒店的支持和认同,共同制定教师挂职培训计划,使挂职锻炼真正起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作用,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那样形成“教室--酒店--教室”的职业循环模式。
(四)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促进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将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纳入到绩效考评体系中,分解成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包括:①教师实践能力评估,设置的指标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参加教师培训计划的过程和考核结果、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情况等。②教师指导校内实训效果评估,设置的指标有实训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标准为实训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训效果、学生评价。③教师指导实习效果评估,指标有认识实习效果、顶岗实习效果、毕业实习效果。通过对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引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开办酒吧、水吧、茶吧,开办小型旅馆、客栈等企业实体的能力,学生拥有酒店服务产品或新的服务方案的能力,并将新的酒店服务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本文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创业的意识,还需要具备管理知识、财务知识、相应法律法规知识等;还需要具备超人的胆识、优秀的领导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承担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是来源于低于一本、二本和三本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群体,学习基础和自制能力教差,对自己要求低,上进心不强。此外,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技术、知识与能力结构比较单一,创业综合素质、创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校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学院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越来越重,开展相关创业活动越来越多,比如“创业一条街”,但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仍然还停留在创业教育的初始阶段,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广义的、通识的教育;此外,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开设了创业实践课程,但课程教学还只是流于形式,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真正重要的创业实践的培养比较缺失,缺乏创业的专业培训和指导。
3、社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这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但是,与国外成熟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完善;从各项扶持政策来看,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注册、税收和资金支持等方面。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概况
1、设施设备概况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招待所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所小型的招待所,它位于学校宿舍楼三栋五楼。它一共是由33间客房组成,1间接待室,1间仓库,它所对外经营的房间数一共有31间。其中单人房1间,双人房21间,四人房9间。
2、经营管理概况
招待所现由一个创业团队管理,这个团队是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其中有一位主管,一位领班,一位财务,其余的学生是服务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院招待所经营过程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管理者和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按照小旅馆经营管理的理念,从物品采购、成本核算、人员培训、排班等方面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行业创业人员也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学院招待所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学生通过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管理能力、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今后开办小型旅馆、客栈等企业实体、架起了一座成功的桥梁。
四、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学院招待所
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院招待所的规模、设施配备是否完善都关系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学院招待所原有基础上,完善招待所的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客床、电视、空调、冰箱等客房服务设备。建设目标:设10间酒店客房标准间客房(20个床位)、50间普通客房(120个床位),同时配置酒店前厅1间,可同时接待120位以上客人入住。完善学院招待所,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依托学院招待所,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吸收当前酒店客房部主要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内涵,补充新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考虑到酒店客房部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历程,在知识与能力模块上努力遵循“一线服务人员——基层管理者(领班、主管)——职业经理人(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与认知规律来完善课程体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围绕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
根据毕业生的反映,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很难用到,酒店管理人员也反映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管理业务都不熟悉。而学生在学校训练的一些基本服务技能,如餐厅摆台、客房预订、房间服务等,也与酒店的要求不一致。这一现象说明目前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与酒店实际工作内容脱节。
·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通过对我院酒店管理学生的调查,目前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引导。尽管很多专业课程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并辅以电子课件等教学手段,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学校课程安排太满,留给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这恰好与酒店对于毕业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相矛盾。
·考核方式单一
在实际工作中,酒店常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与各项技能的能力,但我校的专业课程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考核模式单一,尤其是理论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各项技能与专业知识之间、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缺少联系。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我专业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酒店行业工作经历,职业经验不足。同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餐饮管理专业培训经验和培训资格,也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发展。而在德国,要在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专业教学,一般要求至少有5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技术工人则必须经过师傅学院正规培训并取得相关专业的师傅资格证后,能在企业里承担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教学改革的途径
·教学内容的改革
1、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为出发点选取教学内容
按照酒店的职业岗位来设计课程内容。一线管理岗位强调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能选取太多的管理知识,而是紧密切合工作的实际需要。比如《宴席设计》课程中的“酒店宴会部门组织管理”内容,并没有过多的讲授组织设计与管理的系统理论,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酒店宴会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设计方面,重点培养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能力。
2、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重点考量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并以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比如本专业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以酒店餐厅基层管理职能与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一线员工管理和酒店服务质量标准、管理标准为主要学习对象,因此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的一条主线是酒店餐饮部门服务流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更丰富的课堂的教学方式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模拟营业现场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酒店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课前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在课堂上做发言,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酒店管理概论》等课程实行分组竞赛,进行团队学习的模式。
2、进行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
专业教学中,推进体验式职业化教学,学生上课统一酒店职业装,按酒店的职业规范进行管理,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团队组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比如《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实行模拟企业班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按照酒店餐饮部组成学习团队,按酒店组织结构定岗定人,每次上课召开班组例会、实行企业层级管理、实行班组绩效考核等。
3、开展灵活的实践性教学
在入学教育时,通过安排学生去酒店观摩学习,听取酒店经理的讲课,使学生接触酒店运作实际,形成对酒店的基本认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用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假期实践等实践教学方式,比如为了全面体验酒店工作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安排同学们在大二的寒假实行为期两个月的酒店相关课程实习。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Huang Huafang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 510006)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摘要: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酒店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了更好的保证酒店管理的有效性,文章详细阐述了相关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otel industr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hotel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of hote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otel managemen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levant 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er.
关键词:酒店管理 酒店文化 酒店品牌 激励措施 员工培训
Key words: hotel management;hotel culture;hotel brand;incentives;staff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11-02
0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如今,酒店到处林立,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多种形式推动这酒店行业快速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的酒店管理里成功,也有很多经营不景气,最终失败惨遭淘汰。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酒店管理的相关情况,分析酒店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酒店管理效力进行阐述,提出相应措施。
1我国目前酒店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酒店的服务项目科技含量不够高,虽然在星级酒店中的硬件设施已经能够与国际饭店相媲美,但是在高科技应用方面却表现不够,比如网上预订不够普及,宽带上网等功能设施配备、温度光线自动调节等科技服务项目有所欠缺。
我国现在拥有的酒店总数相比较欧美国家较少,而且欧美国家经济型酒店占总客房数的60%以上,然而在我国,酒店投资商、开发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高档酒店市场上,对经济型酒店未能予以重视。相关专家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客房总数将会是欧美国家的总和,这预示这我国经济型酒店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酒店行业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除此以外,我国酒店集团化程度偏低,酒店管理人才缺乏,整体人员素质偏低。
2酒店管理成败的原因
酒店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复杂的管理系统,它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支撑。同样,造成酒店管理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 支撑酒店管理成功的因素
2.1.1 品牌中国的酒店管理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运用酒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建立酒店品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实现自己的承诺,保留和维护老客户。好的品牌是酒店的无形财富,是核心竞争力,品牌化可以促进专业化管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1.2 员工管理模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人的管理,员工的素质决定这酒店的成功与否。好的员工管理有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对员工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相对灵活,任人唯贤,科学安排合适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其次,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使员工能够及时的到最好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相应提高酒店的竞争力。第三,采取相应的员工激励措施,在待遇上予以优厚,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绩效考核制度,多不同岗位、不同员工进行全面的,公平的考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奖励计划,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2.1.3 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凝聚了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创造性。“酒店文化”是酒店生存和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现象,酒店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来支持酒店的生存和发展。经营管理良好的酒店都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展开,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更具有责任感。没有文化的酒店缺乏价值、方向和目标,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给顾客,酒店的中心目标是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好的促进酒店的中心目标的实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酒店赢得好的口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酒店管理失败的原因
2.2.1 不正当竞争,扰乱酒店市场目前我国酒店业中只有极少数的酒店加入了国际或是国内酒店集团,大多数的酒店存在规模不经济、内部扩张等诸多问题,盲目竞争、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等扰乱酒店行业的正常发展,不同酒店的竞争理念不同,各个酒店应该共同遵循“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从酒店行业的全局出发,共同发展,拓宽酒店行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只看眼前利益,违背市场规则,只会阻碍酒店的正常发展。
2.2.2 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我国有很多的酒店虽然能够实现优质的服务,然而依然不能被国际所认可,主要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科学,不够重视酒店的销售和宣传。很多酒店,特别是一些经营多年的老店,仅凭自己的以往经验,不能及时注意到市场的发展变化,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往往会错失战机,贻失市场。而且不注重酒店的市场营销,对自己品牌的维护和推广意识不够。另外,酒店的高层决策者得经营观念与当前国际上主流经营理念还具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2.2.3 管理体系不够科学最高管理者不是专心于提高自身的管理决策能力,而醉心于权术的争夺,导致管理上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会引起酒店内部的内耗战,人员涣散,实力削弱。有的管理者以自我为中心,一切自己说了算,无视酒店规定的管理制度,造成员工不思进取,日常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有的酒店经营管理者任人唯亲,在关键部门安置自己的心腹,或者将自己的亲属、朋友安置到重要位置,开决策会议如同家庭会议,导致员工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看法,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提高酒店管理效力
正确认识酒店当前的发展状况,认真剖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酒店管理措施,积极进取,提高酒店管理的效力。
3.1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酒店管理效力的有效支撑。在进行酒店文化建设时,最关键的是要重视人的因素,使酒店文化成为一种风气,为员工提供充分发挥潜力的环境,成为鼓舞员工奋发努力的精神动力。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促进员工健康发展,人尽其才。从工作上要正确分工、分岗,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其才能。酒店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成长的空间,使他们不断得到学习,提升自身能力,酒店对每个员工做到不简断的培训,让员工接受更为先进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科技。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激励他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酒店的沟通模式也不同于其他企业,因此要采用双向沟通策略,使员工与企业共同营造沟通环境和互相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创造一个公正、平等、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是管理方式人性化、多元化、柔性化,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在我国,酒店企业和酒店市场上,所谓的酒店文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影响来表现出的,因此,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高层管理者要尤其注重自身的日常管理行为影响,带动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
3.2 设置科学专业的组织机构改革传统的组织机构,传统的组织机构是金字塔式的,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降低了管理效力,目前采用的多为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种组织结构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为了避免这种缺陷,实行现代环境,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种新型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平级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及组织体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现在酒店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了信息共享,因而不需要通过管理层之间纵向传递,缩短了信息传递距离,加快了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反应能力。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命令传递中出现失真,减少管理中的 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扩大了管理幅度,从而提高管理效力。
3.3 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提升酒店管理效力的有力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有力的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约束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
针对酒店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制度,能够更好的提升酒店管理效力,由于现在酒店员工大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喜欢标新立异,渴望自由,不喜被约束,针对这样的员工,要将制度制定的非常具体有目的性,做到任何事情都有依据,同时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真正了解并接受酒店管理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引导员工树立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信任员工,体谅员工,使员工能够在一个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工作。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关注员工生活,在不违背公司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实行薪酬和员工工作贡献挂钩,提高酒店员工待遇,对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要及时奖励。完善用人机制,唯才是举,以员工的能力为标准进行岗位分配,业绩好,能力强的员工予以重要岗位,签订较长的用工合同,给予较高的员工待遇。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从年轻员工中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在酒店内部形成一种“能者上”的环境,鼓励员工积极进取。
3.4 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高素质的员工还不能说明该酒店管理效力的提高,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高层领导者的执行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对员工指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还要明确具体工作中必要的约束条件和标准要求,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任务下达后,要做到及时的监督和考察,确保落实任务做到真正的执行。
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执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任务下达并切实执行后还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奖惩,并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4结束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酒店行业提供了机遇,加快酒店面向全国发展,想国际接轨,不断做大做强酒店市场,同时完善与酒店行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我国的酒店行业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酒店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万坤,蔡华程.新编现代酒店管理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1.
[2]刘芳.浅析酒店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电子期刊,2009.10.
[3]肖文清.企业文化孕育企业发展[J].饭店世界,2010.3.
[4]杨春华.浅析酒店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0.12.
[5]单美珍.探讨我国酒店管理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战略化得发展措施[J].消费导刊,2010.8.
【关键词】职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
课程是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现,科学、专业、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培训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酒店业的国际化及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旅游院校作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专业型人才。而从行业需求发展看,传统的酒店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旅游院校必须在课程教学上有所突破,进行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达到学校、学生及行业三赢的结果。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对旅游院校课程教学的优化进行相关探讨。
一、旅游院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结构
由于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作为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上,更多的参照公共学科的规定,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及扩展课三大块。从学时结构看,首先是公共课包括公共文化课及公共基础课约占1200学时,第二为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约600学时。扩展课即专业选修课占180学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学时也较少。
(二)课程设计
目前,一些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不是以酒店行业需要设计课程,而是以自身资源特点及经济效益开设课程,存在为教师设课,以学校需要设课的现象,造成课程设计与酒店行业需要脱节,知识与运用脱节。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致使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饭店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员流失,据有关资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分配到饭店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杭州某高校近5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配到杭州市的酒店企业的大学生的流失率达77.6%,导致饭店企业在用人上宁选高职高专毕业生而放弃本科毕业生的恶性循环。目前这一现象已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的水平。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相对比较单一,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材选用方面都还未能很好的与行业需要接轨,更多的是从课本到课本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衔节还不够充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还不够强,一些院校的实验基地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学生上完专业课之后仍然处于懵懂状态,对行业的感觉依然不强,职业能力未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工作没有信心,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
(四)教师结构
旅游院校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受本科院校的用人条件的限制,对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在酒店行业中鲜有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要想从行业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许多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却完全没有行业从业经验,没有行业职业素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一)课程结构合理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在现有专业课程结构上进行合理化调整,当在课程课时和课程比例上进行合理分配,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及课时量,让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接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课时结构安排上,不必将学生的所有时间排满,应该适当给学生留出一些空余时间,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时间思考,阅读,查资料,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职业化
根据酒店服务特点强化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的设计,突出课程的服务性、职业化。加强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水饮料管理,康乐管理、会议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的职业化意识。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各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与服务技巧,培养良好的职业化思维。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强调四种能力的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教学内容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知识拓展模块、角色体验模块以及任务训练四大模块来呈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溶入到模块教学中。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的模块进行训练,通过酒店行业介绍、适应多文化环境工作、中国旅游业、酒店运营、前厅、客房,餐厅管理与服务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通过知识拓展模块进行训练,着重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客户服务、性格发展等能力的训练。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角色体验模块训练职业感觉,强调酒店员工的角色分工意识,体验在不同角色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设置任务训练模块,每一门课程都设计有学习任务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团队讨论,总结陈述等内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有极大的提升。而每一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有四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公共英语 行业英语 衔接 酒店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都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学习行业英语,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具有帮助的。大学的英语教育分为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两种类型。公共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能力,行业英语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进修英语学习。由于公共英语在授课过程中未和专业知识进行衔接,就导致学生学习行业英语时存在了一些困难,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仔细考虑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有效衔接方式方法,尤其是在酒店管理专业这种对学生行业英语能力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更是要把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
二、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的指导原则
1.培养“应用型”、“能力型”学生,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高职院校英语传统的教授方法为课堂上讲授,但是这种应试的学习方法却忽略了学生对于英语运用的能力培养。语言的学习究其原因就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对行业英语的学习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使用英语与外宾进行交流。故英语教学应从应试型方向的培养向“应用型”、“能力型”方向培养进行转变,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行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阅读、书写、听、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了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行业英语的实用性。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在该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在各种情形下使用较为专业的英语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在学校打下良好的行业英语能力,那么这些学生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供不应求。像酒店管理等“万金油”的专业,全国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众多,那么学校应该以社会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研究市场对行业英语的要求,在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使学生学习到实用性的行业英语。
3.注重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用于沟通和交流,所以英语的实践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打好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前提下,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的特点是活泼,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发现所学内容实用性,通过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
1.公共英语课与行业英语相衔接,需要老师更新知识量,对于教师是个新的挑战。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储备因为长期讲授一门课程已经积累很深,加之平时科研压力比较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如果在公共英语课程内加入行业英语内容,需要教师放弃已有的授课体系、授课内容,重新接受新的知识来冲击已有的知识,并且备课压力的突然增加,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挑战,于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较低。
2.公共课程教学方法形成了定式,一直采取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可选择余地不多,加上教材用的时间长,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通才,而行业英语根据不同行业的特色来进行的,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和行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衔接。
3.师资队伍受到了局限。很多公共英语课的教师是专门学习英语的,故讲授公共英语能力很强,但是行业英语需要专业基础知识,很多知识非常深奥,让专门学习英语的教师去讲行业英语确实存在着困难,一是等于要求一个教师重新学习一门新的专业;二是有些教师对于专业的掌握可能不到位,产生错误,这样公共英语的教学就无法和行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衔接。
4.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有效衔接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有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在前四个学期,而行业英语则安排在五六学期,也就是说是学完公共英语之后,才开始学习行业英语,导致行业英语和公共英语出现断层,加之行业英语难度较大,学生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如果用行业英语讲授酒店管理的专业理论,由于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学生重新学习,导致学生对于该门课程有畏难情绪,教师在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可能就会下大力气,但是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就教浅,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论内容学习不够深,于是英语和专业都没有学好。
四、高校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有效衔接的途径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讲授行业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首要的一点是更新教师的思想,向教师传达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多如牛毛,如果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那么高校必然会被淘汰,因此对于公共教师多进行专业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在讲授公共英语时,也能够有效的传递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词汇,尽可能使在公共英语学习过程中把专业词汇掌握完全。可对公共英语教师进行分组培训,针对不同专业培训不同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选出专门几个公共英语授课教师,培训这些教师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几位教师之后就专门负责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又能在几轮授课过程之后提升了教师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能够有效的衔接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
2.更新公共英语的教材,要与专业内容更加贴近,努力在公共英语授课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行业英语知识,为以后的行业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积极引入海外留学人才进行行业英语课程的授课任务。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才大都愿意归国效力,大多留学人才英语能力强,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用这些归国的留学人才进行行业英语讲授,一方面能为高校节省对于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够保障讲授的行业知识不会出现错误和纰漏。还可以在一些歌专业课程上面,进行双语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行业英语知识。
4.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方面实现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有效衔接。在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根据专业的特点,把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不能够断档。应该在学习公共英语时,就讲授一些专业课的基本词汇、听力等内容,这样在开设行业英语课程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督促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英语知识的学习是需要重复的记忆和练习的,这种较为枯燥的学习方式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教师可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了行业英语的学习。
五、结语
目前我国拥有高职院校数量众多,每个学校都希望培养的人才获得市场的认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业英语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讲授公共英语是必须的,但在公共英语授课过程中如何加入行业英语知识,实现公共英语和行业的有效衔接,这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授课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快速,又因为大学的不断扩招和私立院校的不断涌现,很多专业的学生都出现了供大于求,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如此,为了形成特色,应该不断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于是认为行业英语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首先提出了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进行有效衔接的原则,其次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熊蕾.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朱蓝辉.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英语动态模块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3).
[3]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2).
1.创新了人才培养理念
在与国际酒店教育机构合作过程中,作为一所初中后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我校由20042010年的简单模仿,到20112013年的借鉴创新,逐步明确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流利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国际型酒店管理知识和经营规则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途径。国际核心课程教材与本土特色课程教材有机融合,构成了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全英文教学环境构成了有效的育人载体,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找到了有效路径。
2.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
校企联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三个零距离”:课程与酒店岗位标准零距离,教学过程与酒店工作流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零距离。实现的教学手段:一是改革初中后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为“3.5+0.5+0.5+0.5”的“校内学习+酒店认知实践+校内学习+酒店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校内的教学模块和教学过程采取了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流程一致的情景化教学和主题化教学形式,使学生未进酒店就已经了解酒店全部管理知识和工作流程,缩短学生进酒店后的实习适应期。
3.创新了教学评价机制
一是实施了国际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这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应该是一个创举。全面接受合作学校以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教学质量保障风险评估,同时引入Turnitin防抄袭检测系统,与海外学校同步使用,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二是采取“顾客导向型”企业评价机制,有效地保证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传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国际化要求,无法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职业能力的“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内涵不清晰。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只概略性说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范围,缺少以规范精确的方式对目标内涵进行详细而清晰的定义,使培养的人才国际化职业能力不足。
2.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已有课程体系建立在国内酒店管理特点上,即使有些修改也是局部的,没有按照国际化要求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脱节。
3.实践教学形式不优化。以往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途径重理论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课堂讲授、轻实践教学,其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及情境脱节。
4.专业教师能力不适应。已有教师普遍缺乏国际化酒店工作经验,不了解国际化酒店运行的规范、程序。教师双(多)语教学能力不足,不能熟练使用英语或其他语言开展教学,影响了国际化教学的成效。
国际上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为代表的系统知识型和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技术应用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最为典型。“康奈尔”模式依靠具有深厚理论积淀的教授团队,注重学生系统的理论素养,致力于培养从酒店开发、设计到运营的精英企业家和专家;“洛桑”模式依靠具有行业前沿经验的师资和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以实践操作和一定的理论素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酒店一线管理者。很显然,老牌的“洛桑”模式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培养酒店一线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发挥其后发优势,融合了美国、瑞士以及其他国家酒店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掌握理论,掌握专业技能和个人职业发展”为“三大支柱”,把个人职业发展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于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正处在上升发展期,目标定位全球,能够给予合作者比较优惠的条件,如免费的师资培训、提供全部的课程和教材等等,因此,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4年起,选择该学院作为主要借鉴对象,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国际标准、校企联动、学做合一”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研制国际化课程体系
对于初中后酒店专业教育而言,培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国际化的职业人才,目前国内行业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2011年,本课题组成员曾对苏州万豪酒店、上海红塔精选酒店等65家国际品牌酒店进行问卷调查,这些酒店对员工所需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排序(见下图)。
排序结果显示:英语表达能力、国际化视野、遵守纪律、跨文化沟通能力排在前四位,这前四项内容中有三项都与国际化能力、素质正相关。因此,我们在研究实践时,把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流利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国际型酒店管理知识和经营规则的高素质、技能型的职业人才。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初中后五年一贯制的渐进国际化教学体系:前三年主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同时逐步增加听、说、读、写等各类英语课程和课时,即一、二、三年级英语周课时分别达到6节、10节、12节,其中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局部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三年级结束时要求学生达到相当于雅思5分的英语能力水平;四、五年级引入国际核心课程,开设本土特色课程,全部使用英文开展教学。
在四、五年级阶段,与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同步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使用对方原版教材及享用对方具有版权的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并对同步专业核心课程编写较为通俗易懂的配套英文版辅导手册,保证学生真正学习到国际最前沿的酒店业知识。同时,加强本土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改造,如编辑出版双语版的特色教材――《游学苏州,体验中国文化》丛书,开设茶艺、烹饪、民俗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双语课程。
二、推动国际融合,创设国际化育人条件
通过与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合作,我校逐步打造一个高度国际融合、旨在培养优化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育人条件:
一是师资队伍国际化。30名在编专业教师要么在海外接受了3个月以上专业培训,要么具有多年的留学经历,全部能够用英语开展专业课教学。同时,所聘用的11名外籍教师来自7个国家,这些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外籍教师们除担任日常教学外,实际上还为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进行跨文化沟通提供了一个机会。
二是育人环境国际化。育人环境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物质环境层面,我校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酒店专业实训中心,和国际型酒店环境完全一致;第二是教学载体层面,所有课程全部使用英语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熟练使用外语的能力;第三是文化沟通层面,除聘用外籍教师要多国籍化外,每年还招收30名左右的外籍学生,与我校酒店专业四、五年级学生进行混合编班,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校企联动,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一是校企联动,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把传统的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改为“3.5+0.5+0.5+0.5”教学模式:3.5年在校内学习理论和技能,第一个0.5年到国际品牌酒店开展认知性实践,第二个0.5年再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0.5年到国际品牌酒店顶岗实习。在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和我校紧密合作的15个国际品牌酒店深度参与其中,如制订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基地、设定课程标准、直接参与教学等等,仅2012―2013年就有22人次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上课或做讲座。
二是学做合一,开展情景化教学和主题化教学。情景化教学就是在情景化教学基地中,学生按照酒店岗位进行分组,教师指导他们在各个模块的场景中开展学习和训练。学校建设的情景化教学基地功能齐全,前厅、餐厅、酒吧、厨房、客房等场所以及设施设备、教学软件、教学流程完全和国际型酒店一致。主题化教学就是学生按照顾客、服务者或管理者的角色进行体验式学习,由此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和指导。如万圣节、复活节等主题晚会,从资金预算到寻求企业赞助、从销售活动门票到酒水饮料的准备,无论是策划还是实施,全部由学生亲力亲为,化理论为实践。情景化教学和主题化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和酒店工作流程相一致,让学生未进酒店就掌握国际型酒店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营销能力。
四、重视教学评价,保证国际化教学质量
一是每个学期末聘请国际品牌酒店经理,按照酒店岗位工作标准开展技能教学评价,形成“顾客导向型”技能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二是专业教学每年都要系统接受合作方以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的教学质量风险评估,即课程教案上传合作方的“Share point”平台进行监督,课程试卷交合作方进行评价,TEQSA机构还每年派员到我校进行现场教学质量抽检;三是全面引入“Turnitin”防抄袭检测系统,与海外学校同步使用,保证学术公平和教学质量。
五、成效及推广
1.提升了学生实习就业的竞争能力
以苏州为主体,在上海、厦门、深圳等沿海重要城市中,只要有顶级酒店的地方,就会有我校学生的身影。
2.增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际很多知名院校对我校酒店专业学历和学分给予认可,9年来,已经有60多名毕业生分别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留学进修,有的再次毕业后已经成长为酒店的领军人物。
3.产生了一批高质量成果
师生在国家、省、市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0多项,在省内乃至全国保持领先;申报结题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30多篇,省市级获奖论文7篇;该专业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酒店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研究基地,该专业教研室被江苏省总工会命名为省“工人先锋号”,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2年江苏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学校。
4.提升形象,增强学校海外影响力
我校成为少数能够规模化培养外籍学生的职业学校之一,酒店专业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从2014年开始举办副学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
6.促进区域校企互动,提升服务企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