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时间:2023-09-19 18:52:05

导语: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1篇

【关键词】物理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培养 探索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是近年来物理教学思想的根本变革,培养能力应该作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1.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物理教学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不是也不应该是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先天遗传的智力水平,后天发展的能力倾向与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承认差异,依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并进行组织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物理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探索物理课堂教学形式的最优化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因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整体性原则,做到师生互动,这就是说既要以教师为主导,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两者不能偏颇。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起向导作用,导演作用,要求教师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以教师为主导,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提倡充分展示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充分地展示教师的教学过程,二是要展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

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加以落实。任何学科教学都不只是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教学,物理教学要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学观,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物理教学应该把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加以贯彻执行。

3.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得到主动的发展,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体验,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是他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教材上写的,教师讲的,从媒体上得到的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要转化为直接经验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物理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自学,互学,讨论;如布置给学生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搜集与寻找资料,亲身实践,自我制作,这样的体验效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教给他现成答案的效果。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有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直接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的体验有时比成功的体验更为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生失败后,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使他们取得成功。

第2篇

关键词:量化评价;工作考核机制;素质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大主题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可以说为我国的教育确立了根本的方向。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活泼、生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无论是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一不与人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科技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制订了自己的教育改革规划,其共同之点都是注重素质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素质培养目标体系

具体为:(1)品德培养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3)身体素质培养目标。(4)审美素质培养目标。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

1.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随着教育的发展,过去的许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实际。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树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观点,才能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健全教师工作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考核体系:(1)紧抓工作态度考核。(2)盘活教师的用人机制。(3)探索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3.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是崇高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时展的要求。

现阶段我认为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环境;(3)创新教学,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第3篇

一、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会学生做人。而思想品德课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简捷的途径、最有效的手段,是各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的精华。

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要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任务之一的德育教育,必须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怎样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初中生刚刚认识社会又缺乏社会经验,有些事自以为是,实际上对人对事有时缺乏正确判断力;他们模仿性强,同时又有很大可塑性,易于接受外界影响,正是“嫩枝易弯也易直”。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学生思想教育要做到抓早抓小。抓早就是要思品课教师认真上好每年级的思品课,要从初一年级抓起,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抓小就是结合思品课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使学生明白对错,分清荣辱,使学生心灵不受侵蚀,保持纯洁健康的品质。

2.目的要求要切合实际,这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确定教学目的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单元、每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3.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是从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形成的,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课题太大,涵义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4.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教学要点是为达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必须讲清的几个主要之点,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

5.材料要生动形象。思想品德课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生动、形象、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

6.讲明观点。讲清道理,明确道德准则要求是品德课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把观点讲准确,把概念讲清楚,把道理讲充分。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等观念。

第4篇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其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有德。

即历史教师必须先学会做人,国爱党的人,做严于律己、治学严谨的人,做胸怀坦荡、诚实正直的人,做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其言行举止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因此,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疑问:教师不爱国,何以引导学生爱国?教师不爱党,何以引导学生爱党?教师治学不严谨,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只有心灵美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教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德高为范,教师修养不高,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疏远老师,在行动上排斥老师,教师的说教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只有具有高尚灵魂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次,历史教师必须有识。

“有识”即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基础。业务精.学高为师。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中学历史内容丰富,史料繁杂。评述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内容为背景,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不拘泥于中学历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涉及的内容,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也不能只凭某些教学经验处理教材内容,而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揭示不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也缺乏德育渗透的力度,很难收到印象深刻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个“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惟有掌握较为渊博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才可能在渗透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的心智。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再次,历史教师必须有能。

即熟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能够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有些教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不善言辞,缺乏娴熟的教学技巧,壶里有饺倒不出,使课堂了无生气、枯燥无味,教书育人任务难以完成。

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主导方向;注重实际

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是处于核心和首要位置。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网络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将德育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德才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学的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德育教育的核心位置,将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将其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去。例如,在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发挥各个学科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挖掘各种学科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因素加以教育。此外,教师的品质、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应该加以重视。

二、构建德育教育的主导方向内容

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即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也要符合基本的价值体系。因此,要构建德育教育的主导方向内容,促进德育教育目的顺利实现。首先,要构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爱国、爱人民;其次,要构建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公正、关爱、宽容等;再次,要构建全球最关心的“关心”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

三、注重实际行动的德育教育

行动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和目的,也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加以运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工作:第一,给学生布置品德践行作业。结合德育教育内容,布置一些道德实践作业,如:公益宣传、打扫公共卫生、捡垃圾等等。第二,创设为他人服务的岗位。通过班干部轮换、小小值日生、为同学修椅子等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中。第三,创设道德情境。组织一定的道德游戏,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道德情境中接受德育教育。第四,道德叙事途径。通过道德叙事,将好人好事讲出来,可以在学生之间起到感性模仿的作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

第6篇

关键词:中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63—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壮大自己的武器,而作为能够推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教育就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国自恢复高考以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教育呈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我们当今的教育体制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

应试教育从“学而优则仕”理念的提出,到现在的高考制度,渗透在中国教育的全过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然而,科举考试和现代教育的高考都是“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单一造成了应试教育的面过窄,造成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和高分低能现象,而这与当今中国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相矛盾,因此应试制度不能选拔出当代最有用的人才。

当代教育体制在一定基础上禁锢了国人的思想。高考时代,上学和高考几乎成为多数中国人的最主要出路。而近几年就业岗位的缺少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造成升学的“过度竞争”。面对即将到来的“黑色六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现实,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是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而政府迫于群众压力,把高考升学率作为政绩,学校和老师迫于家长和行政压力把教学质量其实是考试成绩视为生命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已成为阻碍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如何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振兴。

多数人都知道这样几个例子:中国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在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得奖率比欧美的孩子大得多,有很多神童和小天才。可是到四五十岁出成果的时候,便不如欧美,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影响世界的重大成果中中国人却很少;欧美孩子的思维是开放的,一个问题有好几个答案,中国孩子的思维是死板的,一个问题就一个标准答案,中国孩子崇拜课本和老师,不敢创新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罪魁祸首就是应试教育!

某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从不向学生讲解课文的大意、段落的分法等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喜欢的书籍,二十几年后,他所教的一个班就出了十几位作家。这在当时几乎成为了一个神话。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别,素质教育才是当代中国该选的教育机制。

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立足世界的未来,素质教育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开发锻炼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而非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素质教育从学生本身发展出发因材施教,把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有用人才作为教育目的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而不只是培养智力优秀的学问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发展选择,而不是把教育强加给学生,不是按照一个模式塑造人,素质教育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然而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现实是不容乐观的,于升学和规范办学的双重压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学段高中和初中不得不在表面上喊着素质教育,打着素质教育之名,又不得不挖空心思做着应试教育之实。而且当前教育存在巨大的尴尬,那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水火不容又不得不共同存在。这种尴尬来自于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认识、现行的人才制度和基本国情。

国家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提倡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热爱党国,思路开阔,敢于创新的适合于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其实大多数家长也认可素质教育,提倡孩子全面发展。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如果孩子并没有什么过人之能,而自己的事业也基本定型的时候,便开始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便会对孩子如何发展,走什么路进行重新思考,大多会回到升学是唯一出路上来,便开始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下功夫了。

把中考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理所当然地对教育提出在素质教育的同时抓好中考升学率。在这里,政府提的是素质教育之名,看重的是应试教育之实。

坚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首要任务,教育制度的推行首要责任在政府。因为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如果不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就无法扭转。

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另外必须改革高考制度,由全国统一考试改为高校自主考试,不仅能体现不同高等学校的特色,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而且还避免恶性竞争。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之间、不同的学校之间在更大的空间里竞争,加强互补与合作。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贯彻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一种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教育体系,它是跨世纪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思想体现。它是以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做人教育为纲,以德育为主导,以智、体、美学等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小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基础之基础,这一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体现在小学教育的每一门课中,当然体育课也不例外。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去审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体育课的特点和任务已有了新的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复杂的特点要求工作要在复杂中分出重点,要侧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群众性强的特点要求课堂教学符合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群体综合情况,从提高学生群体的素质方面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思想性强的特点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并结合课的内容,在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思想因素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具有科学性,能够更科学地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其它方面素质服务。就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而言,增强体质是体育课堂教学之首要任务,而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去理解它,就会有新的体会。体育课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又相对较多,在这一条件下大谈增强学生体质未免有些牵强。所以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和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这才是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呢?

贯彻和实施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里所说的明确是指老师明确、学生明确、全校范围甚至全社会范围内明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认为体育是从属于智育的,只要学习好,别的都可不顾。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体育课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健壮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和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还要注意的是体育教材中有着十分生动、鲜明、有效地德、智、美、育的内容,学生的纪律、意志、精神品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体育的队列可以培养学生守纪律,听指挥的好品质;体育课上的许多教材(如耐久跑、跳绳等)可以让学生吃苦、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体育课中的武术、韵律操又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美的体验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说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再次,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老师及学校和社会的认识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换言之,要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要改变学生、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现今的体育课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学生的娇弱,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不配合以及学生的不重视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第四,要想更好地贯彻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从合理安排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大量科学细致的工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规律可用“三性”来概括。这三性及我们所讲的趣味性、竞赛性、多样性。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可以从语言、教材内容以及精心的安排中得以体现。

小学生兴奋时间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厌恶过多重复的动作,根据这一特点,以多样性为指导,采取能使大脑产生良性兴奋循环的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

“三性”是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简明归纳,具有一定科学性,我们只要根据“三性”来安排教材,组织教学,就能从根本上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五,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学生群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是不是自觉、主动,是不是积极进取,有没有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辩证原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应根据客体规律进行实践,也就是说,要按体育课堂教学之规律,学生身心发展之规律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也正是教学效果有所提高的体现和原因。

第六,体育课堂中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以及自身的积极向上的人身观,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高水平的觉悟和业务素质等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为此要想贯彻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上是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思想、过程、教材安排、教学组织和教学主客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说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贯彻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景顺.中国体育教学栏目精选—汗与笑的结晶[N].1988,9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J].1998,1

第8篇

一、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艺术教育被忽视

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教师备课照抄“专家教案”,“负责”的抄教材、抄备课资料,不“负责”的上期抄下期,下期抄上期,一次备好,几年享用。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低下,这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专业不对口,个别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其它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坏、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将设备存进库房,多年不用,键盘类的乐器簧片因潮湿而生锈发不了音,弦乐器一般存在弦断码子倒的现象,教者不会用将设备闲置而报废。有的学校有管理而无验收,开学初将艺术设备发放给任课教师,学末收回来,过程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将设备拿回自己家中孩子玩或者借给他人使用,造成资源流失或者损坏。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还有这样一个原因: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五、总结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山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2.加强硬件建设

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葫芦丝、巴乌等。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落实课程计划。并本着“先专职,后兼职”的原则,安排好音、美教师。与此同时,要把重视艺术教育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指标,作为每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

第9篇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各级教育领导和中小学领导缺少对美术教育作用的认识,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学校领导和老师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此产生了应试条件下,在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美术课程就得靠边站的现状。

我国美术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匮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对美术学习和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较差;家长对孩子进行美术学习支持率偏低,学生很难配备好美术用具,这会使美术课显得枯燥乏味;在学校方面,美术教室利用率超低,有的乡村偏远地区甚至缺乏必要的美术专用教室,相应的设备更是无法得到提供,美术教学设施残缺不全且利用率超低。

虽然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非常重视,但中小学学校美术教师仍比较缺乏的问题一直存在。兼职美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兼班主任与其他课程教学。这些兼职的美术教师没有进修或自学过,仅凭自己的理解进行美术教学。即使这样,绝大多数的美术教师都都还是身兼不同年级的美术课,有的教师达到四个年级。教师普遍觉得教学任务太重,任务完成不了。美术专业教师资源的匮乏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阻碍,必须得到慎重的解决。

二、相关美术教育改革措施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美育,那么首先美术教材就应该是关键,应该具有示范性和欣赏性。通过对美术教材中名家作品的欣赏向学生展现美,启发他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审美教育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美术课有开发智力的功能,在开拓学生艺术视野及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设立相关课程,进行个性创作,这些创作或习作,不仅得到了学生的的喜爱,更是培养了他们创造人或物的想象力。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理解,更具创造性和表现性。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要真正理解,逐步落实,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美术教育。积极学习国外各国的经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逐步解决师资问题,作为启蒙孩子的小学教师,学校要尽量安排具有一定功底的教师担任美术课,并且要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相关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把担任美术课的老师进行培训、进修。为了提高边远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相关部门应鼓励艺校毕业生到边远农村支教,逐步充实边贫农村美术教师。

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政府继续采取照顾边贫农村中小学义教工程、希望工程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多方支援。扩大办学规模,开办寄宿制学校,把非常边远、学生人数少的村小、初小、教学点寄宿到相对集中的学校,这样避免师资浪费,提高办学效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努力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美术教学评价机制,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大纲要求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效果,合理量化,形成激励机制。对学生学习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的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既着眼于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