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手术室急救护理

时间:2023-09-20 16:08:20

导语:在手术室急救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手术室急救护理

第1篇

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20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休克急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通过进行手术时的优质护理服务,20例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

结论:采取积极的有效手术治疗以及护理配合,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脾破裂 急诊手术 护理体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88-02

脾是人体腹部的闭合性损伤中最易受伤的器官之一,脾破裂占到伤者总数的35%以上,而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大约10%左右[1]。脾破裂的主要危害是破裂后的大出血将导致病人出现休克,甚至是死亡;一旦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时,必须紧急进行手术治疗来控制出血,以此进行患者生命的挽救,因此及时进行手术抢救是脾破裂症状的关键。在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我院2011年进行过20例脾破裂患者的急诊手术,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他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对20例患者手术急救和护理配合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2011年的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病例20例,进行此次病理研究。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15~80岁,平均年龄(48±2.4)岁;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外伤导致的脾破裂性休克,手术中进行脾脏的切除和自体脾的移植,麻醉时间为4h,采用复合麻醉的方式,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1.2 手术急救过程中的护理。

1.2.1 急救前的准备。接到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的通知后,应该着手准备手术需要的各项东西,对于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时间就等于患者的生命;应该增加一些急救人手,必要时通知科室主任或者护士长;手术尽量在比较宽敞手术室内,并将室内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对麻醉使用的设备、仪器、器械敷料以及药品等材料进行充足准备,并对设备、仪器的进行检查,按照需要的位置进行妥善放置,有利于在麻醉手术中使用时得心应手,保证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2]。

1.2.2 术前评估。患者送到手术室时,巡回护士应该和病房护士进行病历交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大致掌握;同病人的家属进行简明扼要的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鼓励他们正确看待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通过有效的观察交流,对患者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充分的掌握。

1.2.3 开放静脉通道。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护,并且给予氧气的吸入,严格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核对检查;为保证同步进行液体的输入,通常进行两条静脉通道的开放,例如锁骨下的静脉可以作为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的测量,而肢体静脉可以作为输液以及静脉加药的通道使用;和麻醉师进行好准确及时的配合给药工作,协助进行器官内部的插管工作,尽快的完成麻醉工作,以便进行手术的急诊救治工作。

1.2.4 执行清点制度。手术巡回中,护士应该执行严格的清点工作制度,准备填术清单和患者的安全查对表格等;要准确及时的执行麻醉师的口头医嘱,还要对手术台上各种需要物品进行及时的供应,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应对设备、器械进行清点,以免造成遗落。

1.2.5 手术中设备准备。手术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手术的进度,对手术使用的照明设备进行及时的亮度调节,保证手术视野的照明工作;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和保暖护理进行注意,以防患者出现体温过低而加重病情。

1.2.6 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由于疾病是外伤导致,所以在不明致伤原因时,很容易出现因其他部位的损伤而危及生命;应该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观察,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麻醉师或者手术医生,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进行输液输血时,应该对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急性的心力衰竭;对患者的输液输血速度进行良好的把握,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估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该对患者休克的各种指标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监视,对患者手术进行良性控制。

1.2.7 术后随访。在手术过后的2、3天内,对患者进行病房随访,对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是否疼痛、对手术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战胜病魔,配合治疗,进行合理的食物搭配。

1.3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患者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均值±均方差)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入选的20例患者中,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发生脾破裂是意外事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心理会产生负担。为了保证患者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巡回护士应该进行对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芥蒂,对他们的心理活动要进行揣摩,对不同的患者实现不同的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家属的人格。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于抢救手术的患者情况都很危急,参加抢救工作的程序进行很快,也就容易出现差错。巡回护士的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做到工作有数,在忙乱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手术汇总对麻醉师或者医生的口头医嘱要进行复述无误后再进行执行,对使用的药物必须进行核对后方能使用。输血时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患者进行尿液颜色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手术适用的仪器数量进行术前术后检查核对,不能因工作紧张而掉以轻心[3]。

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根据这些生理指标对患者的休克状态和病情进行估计,进行恰当的输血输液工作,保证患者处在良好的形态中。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杨莎.失血性休克24例手术室抢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27-128

第2篇

1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缺陷、护理差错事故存在于各环节中。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对手术进程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1护理知识及技能因素 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手术室治疗过程中,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如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不能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及时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护理技能,就无法促进自身综合技能及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影响到护理质量。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也会对护理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1.2护理人员配置因素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患者不断增加,优秀护理人员供不应求表现较为明显。在手术室护理中,通常要求台护比为1:3,但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往往未能达到这个比例。而这个问题的存在未能得到医疗结构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此成为手术室护理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工作较为琐碎,且工作量大。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护理工作人员往往会感觉到极度疲劳,因此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进而对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

1.3管理方面因素 手术室各项管理及监督制度不健全,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机械设备等物质管理制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出现术前未能充分准备物品或物品清点不准确、接错患者或手术间、患者不合理、术中操作不严谨或护理记录不及时完整、查对有误或用药错误等诸多缺乏规定性和严谨性的护理操作存在。这些护理操作的存在对护理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1.4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护理人员在工作工程中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存在于手术室中的相关物件及仪器的管理及使用缺乏科学性。实施手术操作之前,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相关仪器进行试机,导致术中存在仪器电极板固定不牢等临时故障发生。护理人员未及时对吸引器袋进行更换,导致中心管道堵塞发生,未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处理,导致术中意外事故发生。

2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健全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积极建立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手术安全管理工作地实施有章可循[2]。①护理过程中须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安全制度。护理人员在护送患者到手术室的过程中,需做到手术眼别醒目。手术室接诊护士需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眼别、手术名称等进行仔细核对;②在手术室入口通道贴示"手术须知"提示语,随时提醒护理人员于术前告知患者相关手术注意事项;③手术过程中用药、用气等均需标注醒目的标签,并挂上相应的"注意事项"牌。在使用过程中,需医师和护士共同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能使用;④按流程对手术室各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检查。

2.2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护理常规制度。①术中使用物品前须对其日期、灭菌指示卡等进行检查。使用药品后,须将开启时间注明,并将药品放回原位。对手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有感染性的手术须按流程严格执行术前、手中、术后感染处理流程;②对各项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严格地检查,杜绝接错患者、用错药、输错血、开错刀等失误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及监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有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护理人员护理流程及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严格监督。

2.3加强对手术环境进行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和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环境的创造既要手术及护理工作实施地需要,又满足实施医院感染工作的需要,手术室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之间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并定期定时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对手术室内的各种仪器定期进行维修,添加剂,降低机器轰鸣音;禁止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使用无线通讯设备,以免对手术患者及医疗仪器产生干扰。保持手术室地面清洁和干燥,做好防滑措施。高龄、行走不便、视力较差的患者接受手术时,需应用车床或扶助轮椅将其送至手术室,并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前相关准备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让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手术。术后,协助患者坐起,仔细观察患者表现,了解患者感受。

2.4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护士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护理能力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多层面的业务知识及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合理能力,提升其应急能力[3]。同时,医院应积极组织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其遵守相关护理常规的自觉性。严格把关记录单书写的规范性,严谨误填、漏填、涂改,确保各项记录单的书写具有格式化且规范、标准。此外,医疗机构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促进其严格执行相关护理管理及操作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临床应用

手术室作为临床外科手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尽管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内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此时的患者心理比较脆弱,加上手术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会使患者内心感到恐惧与不安。本科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于2008年5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经过3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护理体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3例,占65.91%,女性105例,占34,09%;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49,01±8.67)。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98例,占31.82%;骨科手术患者87例,占28.25%;妇产科手术患者56例,占18.18%;腹部外科手术患者53例,占17.21%;胸外科手术患者14例,占4.55%。

1.2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来我院手术的308例手术室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术前常规准备、宣教及术前护理,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交谈,交流的主题围绕需要手术的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需要做好的准备等,其次,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要求,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告知患者相关心理问题应对方式。

1.2.2手术室手术中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为手术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等,将手术室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患者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主动问好,为患者遮蔽手术需要外的身体部分,在对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时,动作轻柔,并向患者说明这些操作的目的。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操作时,护理人员在旁守候,必要时与其进行有效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流时言行要和蔼冷静,不交谈和此次手术无关的事情,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

1.2.3手术后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

认真填写巡回记录单,包扎手术伤口,清洁皮肤,擦干手术患者切口周围的血迹,帮手术患者穿好衣服和裤子,移动手术患者时动作轻柔,手术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妥当安置,护送手术患者到病房并与手术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交接。向结束手术的患者讲明麻醉和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并且在手术后3天内继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手术很顺利,病灶已经切除,在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是正常的。

1.3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应用人性化护理前,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人性化护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0.26%(139/154),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0.52%(124/154),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新的现代化护理的理念,其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用护理人员的细心、诚心、爱心来换回患者的放心、安心、舒心[1]。在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手术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红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8-219.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效果

手术的成功需要护理人员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所需要物品,尤其是一些微创手术,因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较为特殊,且消毒方法也较为特别,因此一旦护理人员不明确手术相关要求,或者是对术中使用器械不了解,往往容易出现术中用品准备不全的现象,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的能力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属于终身性护理学教育,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因此,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主要谈谈护士核心能力层级管理培训方法的措施。

1 成立层级管理小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

层级管理小组由手术室内的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学历需要为本科及其以上。由手术室护士长直接负责制定各个层级的培训制度,同时选择一名小组长,要求小组长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1]。此外,组长负责制定层级培训的具体流程、层级培训的指引方法以及层级培训的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制定各层级导师的职责以及各个层级培训的目标及其具体内容。此外,小组长还需要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能力培训指导内容,并制定各层级晋级的评定考核标准及其内容。

2 设置层级培训的计划,制定层级培训手册

由手术室内的专科组长依据《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关于手术室核心能力培训的相关内容,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层级手术区内专科需要接受培训的相关内容,同时制定手术室内各个层级的培训手册。针对不同的层级,其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应该不同,这就要求各个层级的培训内容应该具有该层级的特点,同时也要求各个层级的考核标准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2]。培训手册中应该包括九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护理人员的晋级情况、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训的考核情况、临床实践累计项目以及自身的实践记录情况、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情况、护理人员的自学笔记情况、专科小课的记录情况、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以及手术室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护士长在制定组长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时,应该在结合组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进行制定,同时还应该安排组长定期参加院内与院外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专业培训,从而使组长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专科发展的最新信息。

3 各层级考评的定级,制定核心能力学习本

采用自评方式与他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评定,按照能力自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N1、N2、N3级以及N4级,同时要求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明确不同层级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要求。此外,给每一个护理人员发放一份培训登记本,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将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登记到培训册,并在护理人员完成任务后由指导老师签名。

4 采用一对一培训,鼓励自学

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指导。高层级护理人员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而低层级护理人员遇到疑问时,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指导老师请教,而上一级指导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对下一级护理人员进行认真指导。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督促高层级护理人员进一步完善自己[3]。此外,自学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业务与新技术,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后,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采用网络、书本等形式,不断补充自己未掌握的内容,使自己不断熟悉并深入理解培训内容。这种方式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补充。

5 各个层级培训的内容及其方法

5.1 N1级护理人员培训

新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半年内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基本操作技能、各种规章制度。采用专人带教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及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能力的培训以及应急和协调能力的培训,并分阶段进行多次考核[4]。经多次考核后,在三个月内,新的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的基础操作,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中小手术、常见急诊手术,待护理人员接受三个月专业基本功训练之后,再跟班进行临床带教,使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的特点,具备独立应付各种手术的能力。

5.2 N2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专科定期轮转的方式,将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熟悉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技术操作以及新技术的洗手配合等方面内容,培训重点应放在新的护理人员在上一级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各种专科常见巡回配合。

5.3 N3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科轮转的方式,手术配合中主要以大中型手术作为重点内容。在轮转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性地将某一专科作为侧重点,同时结合各个专科自身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增加某专科手术的配合机会,从而为新的护理人员转变为专科手术护士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N4级护理人员培训

对于该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以熟练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新技术的配合方法为主,同时要求该层级护理人员应该负责低层级护理人员、进修护理人员的专科带教工作,并负责其护理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6 监督层级培训,考核层级培训结果

高层级护理人员每次对低层级护理进行指导完毕之后,应该及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提问,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回答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进行认真检查。组长对组内所有成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保障各层级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培训要求完成培训内容。组长定期对本组护理人员中的2名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的提问,并对其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5-6]。此外,根据各个层级的培训情况,由组长负责出题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每季度的考核,并根据组长的意见评定出可以晋级护理人员的名单,再由护士长对可以晋级的护理人员进行考评。对于符合晋级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内考评后,再由护士长将名单报告给医院手术室专业的小组组长,待其通过手术室专业小组考评后可以晋级,并对其进行下一级的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护理操作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与专业的护理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采用层级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培训,要求全面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兰英,杜凤娟,肖斌.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06-107.

[2]宋汝华.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266-267.

[3]李佩娜,翁永彩.手术室专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1,04:49-51.

[4]杨朝蓉,洪奕珊.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85.

第5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仅包括患者在治疗期间显现出来的医院感染情况,还包括在医院感染,出院后才显现出来的感染情况。外科手术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本文探讨了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以下是110例患者资料的总结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统计资料来自我院实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10例患者(2011年4月~2013年5月)。这些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1例,年龄19~70岁,11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2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确保每一位被纳入研究的患者都是知情者,对此次研究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且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接受调查。将11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5例。一组为观察组,严格实施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简单的普通护理。两组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要严格按照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办法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首先要确保手术室的卫生,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相关医疗设备的无菌情况、相关医护人员进出时的无菌处理等。此外,还要注意在手术开始前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术前紧张的心态,根据患者的状况合理调整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压力,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在手术进行过后,要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的征兆,一旦发现紧急事故要注意及时处理[1]。

1.3统计指标 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判断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利用logistic进行回顾和分析,判断出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0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利用χ2检验对分类技术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和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进行χ2检验,再利用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由此来计算影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因素有五个,分别是:手术切口(χ2=18.2),手术时程(χ2=15.6),预防性抗生素(χ2=12.4)、接台手术(χ2=11.8)和人员流动(χ2=8.2)。这些因素与患者得到医院感染的情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手术切口(OR=6.68),手术时程(OR=3.80),预防性抗生素(OR=2.98),以上这些因素是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

2.3并发症和复发率 观察组5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1%(5/55),术后的复发率为5.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患者感染医院感染现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研采取了回顾性总结病历资料的方法,对我院的110例术后引发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整理出了影响医院感染的里有个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五个相关因素,分别是:手术时程、手术切口、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人员流动、接台手术。今后,要特别注意这五个环节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2]。

除此之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手术切口、手术时程、预防性抗生素。要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

关于外科手术管理的控制方面,要注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无菌操作。具体操作的要求如下: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手术所需要的每一个医疗设备和器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消毒后才可以使用,还要对这些设备定期进行检修,防止设备老化,引发医疗事故;另外,由于每一件手术器具的消毒方法都不同,具体的消毒方法要根据设备的性质来决定,例如:对于金属器械可以利用高压蒸汽杀菌消毒,对于那些不可以耐高温的器械可以用气体灭菌法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要对器械进行归位,合理摆放,以方便医生的下次使用[4]。

另外,还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医院护理人员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出入手术室要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注意要保持双手的整洁。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人员流动,注意妥善处理手术后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污染现象的发生[5]。

护理技术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在手术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年纪较大,或者身体比较脆弱的人,要更加严格地对其进行看护和管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差,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在进行手术之后比较容易被感染。因此,要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术后照顾,勤观察,多询问,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采取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小;②对于患有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血糖含量较他人高,术后伤口发炎和滋生细菌的几率相对较大,对这类患者应注意加强护理,以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③严格控制手术时长。我们知道,手术的时间越长,患者伤口的暴漏时间就越长,伤口感染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大。因此,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概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术的时间,还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无菌和舒适,促进医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手术;④对于那些身体质量指标较高的患者来说,其体内会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在对这类患者进行伤口缝合时,要注意使用生理盐水来进行充分的清洗,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感染;⑤还要注意手术室的整体环境与季节因素的干扰。例如,夏季的气温高,细菌容易滋长,伤口感染细菌或者发炎的频率也高,要注重对手术室和病房的消毒杀菌,调节好空气干湿度,保持室内通风顺畅,减少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王素娟,胡炜,张学利,等.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5-117.

[2]徐玉云,邹群飞,陈利芬,等.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3-84.

[3]费蕾蕾.手术室院内感染监控中易忽视环节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4):466-467.

第6篇

方法:对我院发生的102次护理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对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认真进行分析,观察事故的发生与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

结果: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和护理工作者因素是外科护理中的主要因素,其中护理工作者因素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工作者因素、患者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结论:对于外科手术的护理应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外科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外科手术 护理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4-02

外科手术护理的安全性对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危存在直接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手术的失败,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护理工作时,对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要严格遵循,不得仅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同时护理工作者还应确保在护理过程中不出现过失,让患者在治疗和恢复中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本研究结合了我院的一些情况,对外科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外科手术护理过程中总共发生102次护理安全事故,对导致这102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2 结果

将外科手术护理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得知由护理工作者因素引起的护理安全事故百分率最高,因此护理工作者因素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护理工作者因素、患者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3 讨论

由于外科手术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的特殊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手术的整个过程[1],因此外科手术中安全的护理对于整个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降低手术中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对于手术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必须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3.1 危险因素分析。

3.1.1 护理工作者因素。①在传统的手术护理方式中,巡回护士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手术类别来预测和预防手术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常使手术中的护理工作不能比较紧密的衔接。②工作作风缺乏严谨。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要求,态度不认真,缺乏手术室中的无菌观念,对于器械没有进行严格查对和消毒,思考问题没有全面化,使要求和制度仅限于一种形式,不能够有效的遵循。③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理论知识、护理的技术水平较低。外科手术是一项不容易掌握的工作,同时对于护理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护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经验,则会对手术的进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外科手术护理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1.2 患者因素。①不能积极配合手术工作。有些手术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因此手术前须对患者禁饮和禁食,但一些患者仍在此阶段擅自进食,从而导致手术中出现事故。②患者自身的手术耐受力较低。手术是一种对患者身心创伤比较大的治疗手段,有些患者由于年龄或一些基础疾病使机体的耐受力较差,让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因无法耐受手术而导致手术失败。同时一些患者对于手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使血压出现上升,从而影响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进行。

3.1.3 管理因素。①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实施的管理措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②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管理方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护理工作者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③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每个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防治措施。

3.2.1 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法制教育,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联系,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安全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充足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减少手术安全事故的重要条件,定期进行培训,举办各种护理讲座[2],督促其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注意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让其能够更好的完成护理中的配合工作,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3.2.2 在手术之前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能够完全按照医嘱要求自己;对患者机体的耐受力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对于患者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控制,减轻其对手术护理工作的影响。

3.2.3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4],加强监督工作,严格控制外科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提高医疗水平,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意义重大[5]。

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虽不能完全消除,但作为外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对手术护理工作高风险性的认识,尽一切努力防治手术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珍芹.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14-115

[2] 韦喜艳.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88-90

[3] 郎芳.护理危险因素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8,20(3):654-656

第7篇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结论:将护理查对制度应用于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对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1-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外科抢救、治疗患者重要场所,但手术室也是医院高风险、高责任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治疗安全,本文选取手术患者10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查对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患者216例,其中:男114例;女102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47.9±12.4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45例;普外科手术37例;骨科手术32例;泌尿外科手术29例;神经外科手术21例。排除标准:急诊入院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意识障碍患者。将216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查对方法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1天,病房责任护士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腕带等,给予术野区进行皮肤准备,手术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手术室护士去接患者时,与病房责任护士按手术患者准备单上内容逐项核对患者信息,另外,手术室护士还要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在术前一天禁食、禁水;是否排空膀胱;皮肤是否完整;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患者体内是否置入金属物等,当确认患者可进行手术后,双方在手术患者交接单签字,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③麻醉开始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治疗。④手术完成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手术室。

观察组按护理查对制度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核对同对照组。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当确认时,要求患者本人说出自己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当确认其与手腕带及病例相符后,填腕带查对表 [1],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间内。③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参加,通过查对病例、手腕带、询问患者、手术标识等,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逐项填写签字,完成后方可实施麻醉。④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仔细清点与检查,并予以登记,对于数目不符或存有问题的器械包或敷料包要及时更换。⑤手术过程中:在应用抗菌素时,两名护士同时核对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等;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用药前必须对医生医嘱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并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用药,并对药物名称、给药事件、使用剂量等准确记录;若是特殊用药,必须两位医生共同确认后,方可用药;若患者需要输血时,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认无输血禁忌证、血液质量合格后,给予输注,血袋需保留,以备检验时使用。⑥关闭体腔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按登记本上器械与物品数量进行清点,无误后,才可关闭体腔,并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方式、用药、术中监测、物品清点、引流管固定、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尿量、手术标本、患者去向、皮肤完整性等信息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表(例/%)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暴露;手术室护士;认识;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1-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具手术、治疗、检查及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特殊性等,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保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线,传染性手术等,因此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危害,笔者就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及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及暴露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①一般资料:采用抽样法,②调查了抚州地区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100名。③护士,④入选条件为在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的在岗护士。其职称为护士62名,⑤护师25名,⑥主管护师11名,⑦副主任扩师2名。⑧其学历为中专32名,⑨大专47名,10本科21名,11调查时间为2008年1年中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过程中。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1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14内容包括一般资料,15职业暴露分类的认识,16及暴露后的心理状态等,17共发放问卷130份,18回收116份,19回收率89%,20其中合格问卷100份。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害结果的认识见表1。

2.2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见表2。

表1 手术室对职业暴露结果的认识

项目人数百分比 伤口感染44% HIV6767% 肝炎2323% 其他传染病66%

表2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

项目人数百分比 无可奈何7171% 害怕1212% 恐惧88% 无所谓44% 其他55%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普遍存在,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且危害性最大,从表1可以看出90%的被调查人员最害怕的结果是感染HIV及肝炎,它们通过备注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1],危害性大

而且目前对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感染上就会影响生活、工作及家庭,甚至生存也成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传染给周围人群,无形中产生自卑心理,可见手术室护士已意识到职业暴露的巨大危害。因此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值得关注。

3.2 大部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后感到很害怕但却无可奈何:从表2可以看出71%的护士认为职业暴露后感到无奈何,甚至8%护理人员产生恐惧心理而产生离职改行的念头,极少数护士对此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可见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很高,但也很害怕却无可奈何,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可能原因为:

3.2.1 手术室护士认为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调查结果显示,97%的护士认为在手术室当护士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护士对职业暴露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为:职业暴露的广泛存在性使护士认为这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承受的,同时缺乏相应的预防职业暴露的硬件设施,使护士意识不到用何种方法可以减少伤害。2005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使用更加安全的医疗设备可以减少62%-88%的锐器伤。[2]

3.2.2 自责心理导致消极,无奈的情绪:护士的工作责任重,精神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且护士常年的人员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加重了身心压力,在疲劳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所以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往往认为是由于自己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而造成的,只好自认倒霉听天由命,只有4%的人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存在侥幸的心理。

3.2.3 职业暴露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在本次调查中,62%的人员认为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的规定,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职业暴露的重要行为,长远目标是建立预防管理,强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处理

3.2.4 极少数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4%的人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至少20朱体可以通过刺伤进行传播[3],应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强化护士专业技能培训,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与护士的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4]

职业暴露近年来备受医护人员关注,护理人员也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而发生暴露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即害怕又无奈,所以,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加强防护管理,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维护自身的身体及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映兰. 美国护士预防经备注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李红梅,李文涛,编译.肖顺贞审校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6,18(1):7-8

第9篇

【关键词】 护理配合; 手术室抢救; 创伤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154-02

doi:10.14033/ki.cfmr.2015.02.077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的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严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抢救关键即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复苏[2]。有研究认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显著降低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心迅速康复,临床效果确切[3]。探析创伤性休克的最佳抢救及护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全程规范化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休克(HTS)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制定的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4];经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创伤性休克患者。致伤因素:交通意外15例,爆炸伤3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14例,锐器伤3例。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34.9±3.2)岁。损伤类型:心胸损伤10例,肝脾破裂7例,大血管损伤13例,颅脑外伤6例,单纯骨折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损伤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血容量的补充,对肝肾功能、动脉血气、中心静脉压进行严密监测等基础抢救,5 min内完成。观察组采取全程规范化抢救护理配合,包括(1)呼吸管理:予以患者常规鼻导管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流量调节至4~8 L/min,观察肢体末梢缺氧情况、呼吸频率、呼吸音等情况,遵医嘱调整给氧方式,对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呕吐物及时吸出并清除,避免误吸导致窒息;(2)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建立有创动脉监测:快速建立有创动脉监测,常用为肱动脉及桡动脉径路,同时建立超过3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入各种急救用药,一条用于间歇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及快速输液扩容,及麻醉医师建立的深静脉双腔静脉导管通路;如心胸、颅脑损伤则选取下肢大隐静脉,下肢、骨盆、腹部损伤则选取颈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3)手术室配合:①麻醉配合:患者病情稳定,收缩压维持在90 mm Hg左右,协助麻醉师予以氯胺酮、万可松等物快速诱导气管插管;②手术准备:齐备手术中应用的仪器敷料,严格遵循各项手术室规章制度,准确无误清点物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无菌操作,保持无菌物品无菌状态,确保手术安全;③监测病情:严格进行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根据床旁血气分析、有创动脉监测、心电监护仪等分析,判断患者病情有无好转,根据病情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给患者加盖毛毯保暖。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监测病情,足量、迅速、早期补液,收缩压维持至90 mm Hg,观察比较两组抢救后的预后情况。

1.3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具体如下:(1)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复苏延迟等诱发因素;(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体温>38 ℃或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PCO212×109/L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2198±2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59±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P

表1 两组抢救后预后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 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愈情况 死亡情况 护理满意

观察组(n=20) 1(5.0) 18(90.0) 1(5.0) 18(90.0)

对照组(n=20) 7(35.0) 11(55.0) 8(40.0) 10(50.0)

字2值 3.906 6.144 5.161 7.619

P值 0.048 0.013 0.023 0.006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临床病情危急,致死率极高。创伤性休克是否完全迅速复苏与患者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率密切相关[6]。足量早期进行液体复苏至关重要,补液量应达到失血量的2~3倍,有研究认为,电解质液的补充量与休克程度及休克时间呈正比[7]。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动,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关键是解除微循环内因血管收缩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良,只有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其功能才能够得到恢复[8]。创伤性休克患者应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进行晶体液快速、大量输注后虽部分恢复循环功能,但机体的呼吸功能进一步加重,并发大量出血。机体长期处于低灌注及低氧状态时,引起炎性细胞因子及介质的释放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大量电解质液的输注容易在肺损伤周围形成广泛肺水肿。目前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9-10]。

本研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全程化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2198±2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59±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P

综上所述,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降低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心迅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洪h,张峰,任爱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38(10):232.

[2]陈笑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5):124-125.

[3]何小容.骨科60例创伤性休克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841.

[4]全华.创伤性休克的应急处理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17(13):221-222.

[5]李俊荣.59例骨科患者创伤性休克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1-142.

[6]张爱,潘文颖.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6):3722-3723.

[7]祝滢.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1-352.

[8]李红利.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8(12):205-206.

[9]张莹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31-32.

[10]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