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8:21
导语:在对学习平台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运用多样化策略,鼓励教师自主探究
1.倾听。深入教研组参与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求教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对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的目标、对班级幼儿的评估。通过对教师的分析,掌握教师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设想和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判断教师对本节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帮助教师找到活动所要突出的关键点,发现教师设计活动思路的亮点。
2.挖掘。通过引导教师反思教育行为,帮助教师将已有的认识与所学的教育理论结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对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亮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提供提升推广的平台,以此来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成就感、价值感,激发教师进一步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动力。
3.质疑。要求管理者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力求直接指出问题、直接告诉结果,不断向教师假设问题、抛出问题,以此来调动教师思考问题的内在潜能,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学会自我反思。
4.建议。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平等的身份给教师提出有助于引发教师继续思考和尝试的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创新,从而改变以往只是按管理者的意图去做一些事情的模式,拓展了教师充分发挥想象、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以直白的提问方式向幼儿提出“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会怎么样呢?”等等的问题,给人教师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感觉,当我们提出意见和看法后,再进入班级去观察活动设计中的提问时,发现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把自己融入幼儿之间,用商量的语气在和幼儿进行探讨式的提问:“你试一试,看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你是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教师鼓励性的提问方式给予了幼儿自信和勇气,活动气氛显得特别活跃。在跟踪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分析反思建议的有效性,对教师在尝试中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提供互相交流分享的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以《指南》为标准,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
1.搭建“参与式培训”的平台,引导教师主动交流学习经验。为了给教师搭建多渠道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运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将培训的任务提前布置给教师,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对自己所要交流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选择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交流,并要求教师要突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启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收到了哪些明显成效。通过大家的互相交流、切磋,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互动式学习氛围。
2.以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引导教师在实践和行动中学习和研究。为了提高育人质量,转变观念,我们引导教师收集、整理平时工作中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方面选择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其以观察分析的角度来挖掘案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选择有问题的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带着问题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去寻找、反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教师共同经历备课———实践———反思———调整的过程,帮助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我们通过经常深入班级和教师一起备课、一起说课、一起观摩教学活动,倾听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努力发现这些问题和困惑存在的原因,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教师一起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反复实践,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
一、企业bbs论坛是企业管理、局务公开的有效平台。该局有无线员工400多人,分布在全省各地市的15个基层单位,担负着全省电信微波运行维护、应急通讯、无线市话网优、3g前期准备、电源技术支援等重要工作。常年2-3人一组,奔波于高山、城乡、机房之间,流动性大,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省局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其精神、实质甚至难以及时传达到基层每位员工,员工的真实想法和呼声也不能及时反映上来。该局建立局域网bbs论坛,随时登载企业动态、企业文件精神,使企业管理透明化,提高了企业执行力。原创:现在,不论是每项改革举措、岗位竞聘,还是评模推选,该局都在网上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充分听取员工的真实想法和呼声。如:2003年,该局实施“中心工作战略重点转移”,许多员工在论坛上发贴,部分年龄偏大的员工,对企业即将重组上市有较大的担忧,部分员工为企业目前缺乏新的业务支撑点感到担心,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十分渴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自身价值。针对这些思想实际和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各级领导及时跟贴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既鼓励员工要坚定信心,在本职岗位上把工作做好,又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较好地稳定了人心,确保了企业战略重点转移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适应上市后企业发展的需要,2004年11月份该局机关率先面向全局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和一般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及重组工作。为了确保竞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在网上公示的形式,认真听取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贴解答员工各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次改革,在帮助员工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同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对企业的自豪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竞争实力,接受新的挑战。通过竞聘,一大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走上了企业管理工作岗位,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学业务、比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bbs是打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园地。该局企业bbs论坛的技术园地,不仅是员工学习、交流技术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企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基层企业员工及时提供业务、技术咨询与支撑。移动通信、3g、电源维护、无线市话等专栏,都有许多相关技术资料、经验总结,为基层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关部门还在网上对员工予以及时答复。去年无线局编撰的《小灵通100问》一书,就是在论坛上进行反复交流、总结,无线员工积极广泛参与的“结晶”。此书出版之后,还得到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和湖北、西安、广东、福建等9个兄弟省市好评,并在bbs论坛发贴希望能对他们开放技术论坛权限。在无线局企业转型过程中,众多无线员工思想观念得到切实的转变,对培训、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原创:利用bbs技术园地就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关键词】蓝鸽校园网络平台 自主学习 趣味性 学习效率
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英语和语文,数学并列一直就是考试考察和学校要求的重点。然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家长,学校和社会过度的重视分数,忽视学生兴趣和自主性的培养,出现了大部分学生提到英语就头疼,想到英语就伤痛的局面。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屡屡受挫的现象。我校也不例外。
为了弥补传统英语面授的不足,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社会上尝试研发出了一大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蓝鸽校园网络学生平台就是这很多中的一个。该平台是针对我国大学生设计的一套外语教学平台,主要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把分级教学,自主学习,作业跟踪,无纸化考试,成绩分析融为一体,使学生自学,教师备课,教学,标准化无纸考试和人机口试等一体化的综合平台。
为了给学生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我校也快速的引入了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并且为了让网络平台更好的发挥功效,我校对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采取了试点的策略,让他们率先在每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蓝鸽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总的来说,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在我校目前的使用情况不是太好。 并且,我们感觉到调查结果甚至与大家对蓝鸽平台的预期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什么原因呢?我们小组成员从三个主体着手,得出以下结论。
就学生方面来说,根据调查问卷发现,73%的学生反映,他们在使用蓝鸽校园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缺乏学习动力,还有72%的学生说他们除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基本上就不再课余时间使用这个平台。大约有53%的学生反映,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在选取材料时,难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所以虽然时间投入了,但是成效不大。最后还由于学生自己的自律性较差,在电脑上学习时很容易就分心到一些其他上的内容去了。这里笔者可以举个例子。记得当笔者好几次和小组成员一起去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就发现有的男生在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听听力的时间去观看网上的各种吸引人的视频。
经过一学期的试点策略我们也发现,就学校目前使用的蓝鸽校园网络平台本身来说也存在不少缺点。首先是平台里的资源太旧,更新的速度过慢,内容不能与实际社会的发展接轨,而且由于材料,资源涉及的领域太窄,很难把大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乐趣调动起来。然后就是互动性不强,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例如一周前交的作业,大家可能在一周后才能收到评价和建议,而此时大概学生早已忘记自己彼时干了些什么吧。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收益是很小的。最后是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必须得在固的场所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受到的限制比较大,给学生的自由很少,致使很多学生抱怨由于他们自己不能选择在他/她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小组讨论并结合学生提出的建议,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一些我们认为可以改善蓝鸽使用情况的观点。
首先是学生本人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应该要多和同学沟通,组成兴趣小组,相互监督,下定决心摒弃掉确实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英语能力的不良行为。再就是在选取材料,学习资源方面,我们认为学生可以向老师咨询,必要时让老师帮忙做一个水平检测,挑选适合学生难度的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于兴趣方面,学生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题材,最熟悉的内容着手,培养对英语的“感情”,并逐渐增温。
其次是蓝鸽平台本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反映由于蓝鸽平台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使用,局限性很大,所以他们提议平台是否也可以和其它软件一样,办成一个客户端,使得学生在任何其它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然后是针对资源老旧,涉及面窄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高质量的老师,学生资源探索小组来解决。资源探索的老师,学生及时的更新资源库。至于互动性的问题,我们认为系统在这个方面应该要加大技术人员的投入以便对软件进行更新(根据客户的需要),方便教师,学生进行即时互动。
最后是在学校方面。对于空间,时间受学校限制问题,我们认为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在全校推广后,应该要全方位的开放,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另外,一定要加强师资力量的选拔,与学生促进蓝鸽网络平台资源的更新,指导学生学习,带头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一点已经在上面学生,蓝鸽平台本身提及)毕竟,即使是人机互动,人与人的交流还是根本的。还有针对学习氛围不好的问题,我们认为学校要加强引导,提倡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还可以多办一些与网络学习平台相关的活动,增强大家的联系,促进大家的交流。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小组这一阶段,对于试点蓝鸽校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的全部内容。我们发现了这一阶段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建议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们希望得出的结论能为蓝鸽校园网络平台在我校的大面积推广,能为我校实现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面授优势互补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 安全隐患类
(一) 目前一线人员值班期间缺乏安全意识,建议定期组织对安全案例库的回顾与学习,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另外,建议机坪管制员要做到令行禁止,增加把控指挥节奏的能力。
(二) 在东塔台启用之前的过渡阶段,两塔台都需要留人值班,建议提前考虑人员安排问题,以防止人员不够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 塔台指挥类
(一) 关于拖曳方面,首都机场习惯集中在某一个时段进行拖曳,建议本场参考相关运行模式,对拖曳进行优化。
(二) 值班期间,机坪管制席位与空管席位之间缺乏沟通,易导致较低的运行效率,建议机坪管制与空管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增加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运行效率。
(三) 由于培训与静默指挥项目等需求,建议将“A-SMCGS”系统复制到模拟机中,在模拟机中试运行静默指挥,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 值班期间,各席位接收信息渠道及信息量较大,较大程度上影响管制员精力分散,建议优化信息接收模式,研究减少接收相关信息的可行性。
(五) 指挥期间,管制指令重复率过高,建议研究简化机坪管制指令的可行性,优化指挥模式,提高管制指挥效率。
三、 系统功能类
(一) 一线人员指挥期间,需关注的信息和使用的系统较多,指挥过程繁琐,建议研究集成信息或系统的可行性,提升管制指挥效率。
(二) 目前一线人员指挥期间对“A-SMCGS”系统依赖较大,但系统信号较不稳定,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后台对接“莱斯”优化研究“A-SMCGS”系统维护方案,提升系统稳定性。
(三) “A-SMCGS”系统仍处于运用基础阶段,一线人员指挥期间需投入的操作较多,较大程度上影响管制员精力分散,建议进一步研究优化“A-SMCGS”系统功能的可行性。
(四) 目前进港航班在滑行过程中,系统机位偶尔显示为红色(红色代表机位被占用),需用CCTV视频监控系统查看,但因权限问题CCTV权限易被占用。建议对接信息部对机坪管制开通优先权,以准确了解机位真实占用情况。
(五) 由于机位资源分配方式不够智能,建议研究优化资源分配功能系统的可行性,提高资源分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 培训学习类
(一) 鉴于国际航班复航等情况,机坪管制员应保持较好的英语指挥能力,建议模块及部门建立英语学习平台,以促进各模块、部门之间的英语学习交流。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学;应用
微课,即微型课程,又被命名为短期课程或课程组件,是指教师以信息化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然后把课件中的知识点或教学流程通过流媒体的形式简短、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微课具有时间更短、知识更加集中、教学目的更加明确等特点,这种特点使微课在高校中迅速发展起来,使高校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教师和学习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一、微课在高校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微课便于拓展科研的时间和空间
微课利用结构化网页,把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个界面上,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展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给学习者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知识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以及交流。有了互联网及微课的学习平台之后,教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就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样本进行研究,真正进入了足不出户就能进行互动与交流的信息化时代,使科研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这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明显有点不切实际。
2.微课便于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
微课的主要展现方式就是视频,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持续在1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但主题往往会比较突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微课的精短小巧加上阅读的方便性,可以使在线的浏览和点击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得到了更多学习者的青睐。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具体的涉及,以便于对教育教学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3.微课便于丰富教育教学研究资源
对于半结构化框架的微课来说,内容、点评等是可以进行拓展、修改和生成的,并且只要教学环境发生变化了,微课就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优化和充实,这样实时信息动态的更新使高校的教学研究资源更加丰富与充实。
二、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对教师进行制作微课的培训
作为微课教研的组织与实施者,教师成为微课开展的核心因素,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成为教师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学习,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微课的基本应用,使微课制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每一位制作者制作出来的课件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表达出来的内容传递给另外一人时又会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等原因再次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微课初稿完成时,可以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前来指导,并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将这些建议进行整理与总结后形成的资料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使教师在观念、知识与技能上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突破。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鼓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都能积极参与,比如参加全国的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内容成功地展现出来,不但较好地阐述了某一个知识点,对自己也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传统的课堂上,一个讲课再好的教师,他的讲课对象一般也只是一个班的学生,其他院校的同行和学生是一概不知的,这样不利于传播优秀教师课堂的正效应。但是,有了微课,对于一些优异的微课作品会得到众多学习者的正面反馈与评价,这无疑是对教师最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教师要想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利用微课平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创建微课资源建设机制
(1)微课应结合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微课资源库。现在不乏高校需要开展众多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公开课等,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会用到以微课的形式去摄制录像来展示,并且教师教学的反馈也是在教研活动结束后通过微课的资料来进行反思和改进的。(2)微课应结合学生的活动,使课程内涵得到丰富与拓展。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晚会活动等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当然,为了达到能为同类活动提供参考进行反思的目的,学校会特意安排录像人员将精彩的瞬间录制下来,为后期微课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丰富了学校的微课资源库。
3.开展微课形式的研课活动
具有短小精悍、明确指向等优势的微课在教师科研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教研组在调研微课时,根据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教研要求进行反复的观看浏览,找出微课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教师可以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可以对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进行集中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微课形式开展的课堂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只有精心准备的态度加上精练的语言和内容才能展现出知识点的精华,这样精彩的授课效果才能切实达到。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实用性、教法的多样性、授课的艺术性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认真探究。只有做到这些,微课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使每一课堂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4.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过去的印刷品、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转向当今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等行为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媒体网络的授课方式引起了高校学生的兴趣,比如,哈佛公开课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网络课程就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因此,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通过互联网媒介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便于知识能够更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使知识传播覆盖更广的领域,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到知识并从中受益。
5.建立高校教师交流平台
高校教师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更新知识与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风采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时,其他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将他们的教学课程通过网络展现出来,互相观看借鉴并进行反馈评价,交流评价一下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俗话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断地交流讨论,很多教学上的难题就会得到解决,知识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这样的交流不仅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培养机制的完善也是适用的。所以不难看出,搭建高效教师交流平台,以微课的形式进行交流研究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融合专业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
6.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制作微课的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认真斟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微课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微课内容里边却包含了教师前期的很大投入。只有这样形成的微课才不会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不断重复而造成乏味枯燥的课堂效果,学习者也不会因此而厌倦。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许多微课作品在保证知识点正确的同时,都有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以至于更好地学习。比如,有些设计者将课堂设计成知识微讲堂,再加上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课堂的知识点有趣、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不容置疑,这种方式是受到很多学习者喜欢的。
7.微课的反馈、反思
微课针对的对象不是领导,也不是其他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体验反馈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对于即将到网上的微课程可以进行用户测试实验,选择一个自然班或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样本人数应大于25人)进行测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进行意见跟踪,另外及时收集学生给出的意见反馈,对于相对集中的意见进行反思改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试,实验组采用微课形式上课,对照组不采用微课上课,然后以相同的依据分别记录两组的学习状态,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更加有利于微课教学的深入研究。经过测试的微课与未经过测试的微课视频相比,它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达到微课高效、有趣的课堂效果。
三、对微课在高校教学应用中提出的建议
微课在高校应用中凭其自身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它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微课内容短小精炼,时间较短,有时不能全部融入复杂的逻辑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用微课教授一些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而对于相对复杂的内部结构且不容易阐述清楚的知识点应放弃微课,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可能需要教研室进行协商讨论,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灵活地传授不同的知识点,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2)设计微课程不能只靠一人来完成,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微课程要求教师集体参与到发现问题―探究教学难题―找到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去,在参与这个过程时就会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氛围,只有每个人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集体的智慧才会发挥到最大,为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智。建议:首先,加强学习使全校教师对微课程充分认识,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能为课堂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效果等;然后,培训教师运用微课程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在校内开展设计微课程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培养本校的微课骨干,作为后期设计微课的“先锋”;最后,学校开展设计微课程的比赛,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个典范可以由学校的各个系进行推荐,选择的科目一定要适用于微课程开发,对于参与比赛的优胜者加以表彰进行奖励,从而树立起典范。
作为“微”时代产物之一的微课程,它使传统的课程教研手段和方法得到革新,细化了高校教学课程安排的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探究,有利于学习者向高效学习模式的转换。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之一,使高校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教学理念得到了创新,在今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教师与学习者专业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楼京京.微时代“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0.
[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3]陈颖,路强.“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54-57.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整改工作既能切实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园发展,又能营造幼儿园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树立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领导班子必须高度认识到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特此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规划、落实、推进整改工作,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整改内容和成因分析
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对领导班子较好的评价:班子团结;对教职工和蔼可亲,管理人本化;工作敬业。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教师普遍感到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
分析原因:幼儿园规模大,规模发展迅速,教师短时期内数量大增,从而造成教师年轻化、学历高、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园部搭建多种平台,组织教师业务研讨、培训、评比等,次数多、质量要求高,使园内流传着“天天会”的风趣说法。尽管教师们都显示着积极的学习工作状态,但长久下去,必将产生职业倦怠感,必须引起我
们班子的高度重视。
(二)教师建议幼儿园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分析原因:其一,两园合并后,在全体教职工努力下,已经逐渐产生一种团结、和谐的整体局面,形成初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是一家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其二,领导班子在合并初期就将幼儿园文化建设列为学年重点工作之一,并将学年计划多次讨论以及征求意见,教职工对此有认同感,内心产生建设幼儿园文化的需求,也体现了这些教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整改措施
(一)在不影响师资业务发展质量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前提下,多途径、多方法地为教师减压。
教师团队年轻化,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不允许我们放松警惕。但同时关心教师,舒缓教师工作学习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造适度的压力是我们领导班子需要思考与重视的。由此班子需要党政工团结一致,多层面、多途径、多方法地给教师减压,营造利于团队发展的民主、宽松、温暖的集体氛围。
1、作为党员层面,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养,树立大局观、和谐观。在专业发展和工作精神状态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关心教职工、帮助教职工,主动带头营造幼儿园民主、团结、奋进、创新的团队文化;
2、作为工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学习娱乐活动,舒展教职工紧张的工作情绪,凝聚教职工人心;
3、关心团员青年的工作,为其解惑;关心她们的学习,搭建各类平台,满足发展需要;关心她们的生活,解决青年教师的个人生活问题;
4、搭建各种培训、展示、评比载体与平台,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外出学习,不同业务层次的教师有平台可以展示与获奖,分别体会成功感,获得业务成长的快乐;
5、合理规划幼儿园有限的经费,努力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各类培训学习开支;努力保障教师各类文娱活动放松工作精神的活动开支;努力保障教师的福利开支。
6、拓展渠道、加强沟通,满足教职工的合理要求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网络,从而节省人员、物资等开支,杜绝浪费,提高园务整体运作效率;
(2)及时沟通,深入了解教职工群体的心声,对合理的要求及时答复并满足,对欠妥当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取得教职工的认可与信任。
(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共同制定新幼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是本学年的工作目标,也是第二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方案初稿已经多次在班子会议上讨论确定,下一步就方案要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在党员议事会上深入讨论,以更完善,使得达到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和认可。
大概一周前,来哈尔滨参加新博会的国家工业部“原材料”司高云虎司长对我说,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他听的就是龙广。对照高司长的行程单,我发现他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途中,可能是听到了大约一次的主持人口播稿、一次的记者连线、两到三次的新博会公益。正是这样的一个宣传组合,让一个行程很紧、事务很多、对龙江媒体知之甚少的高端人士,迅速建立起对龙广的深刻印象,以至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谈起这段收听经历。
这件小事让我再次印证,在目标领域内、在目标人群中,我们目前正在运用的宣传方式,正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龙广,在助力全省经济发展这条道路上已经找到了适合我们自身的路径,我们只要抱定思路,适当调整,胜利就在前方。
我们如何将宣传力度发挥到最好的效果,如何吸引受众,再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正确引导受众,从而通过电波传达信息,助力全省经济发展。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入手论证:
1.深挖经济,需要建立一个鲜明的平台和一套可持续的模式
我省为什么要全力推进经济发展?
我省应该怎样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的瓶颈在哪里?
兄弟省份、境外国家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吸取?
我们身边有哪些典型可供学习?
作为媒体,回答这样的“经济五问”,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节目和几个系列经济报道,而是需要一个鲜明的平台和一套可持续的模式。
建议打造一个鲜明的平台:
做好经济宣传,建议设立“龙江经济之声”频率。以这个频率为核心,以分布在各个频率的财经类、新闻类节目为外延,形成一个有机的、稳定的宣传平台。“龙江经济之声”是一个十分鲜明的概念,更是一个助力全省经济发展的抓手。打造一个有关经济的专业平台,请全省,甚至全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做客直播间,探讨我省经济发展模式,寻求快速科学发展的途径。
一套可持续的模式:
【公益+口播+连线报道+录音报道+文字报道+嘉宾访谈+会场直播+抽奖互动+网络立体呈现……】
现代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多渠道多方式,尤其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更要肩负起龙广传播信息的重担,配合广播多种形式宣传。主次分明,全方位立体式的铺开宣传方式,有效的做到不遗漏,滚动宣传的效果。
在新博会的宣传中,龙广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在多个频率和网络平台、手机平台打出传播组合拳,让人迹罕至的新博会变成火爆的现场,以至于在新博会最后一次新闻会后,省工信委主任孙特意找到龙广记者握手致谢。这是龙广对一个经济热点的炒作和传播,在受众和职能部门心目中留下了的难以忽视的印象。
这是一个可持续使用的模式,这套组合拳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2.找重点抓热点,集中优势兵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全省纷繁复杂的经济工作中,推动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迫切要做的和集中精力在做的,而这一工作正是全省经济的命脉,龙广作为我省有效的宣传媒体,更应该加大力度配合宣传,也正应该是龙广助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建议建立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回报和学习渠道
战线记者最了解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动态,应该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建立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回报和学习制度,以此了解我省经济中心工作和近期热点工作,最大限度使我们的宣传契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发挥最平顺的推动力。将我省经济发展的有效信息第一时间在平台上。
建议走进基层,形成报道;建议组合出击,形成热点;建议深度调研,形成助力
在经济报道中,调查式采访最为珍贵。来源一线的素材、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感悟,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建议把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近期热点工作一项一项梳理出来,分类走访调研,以新闻报道为开端,以公益、口播、报道等传播组合拳推出热点话题,搅动大研讨大讨论,最终形成有深度、有高度、有层次的调查报告,助力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03-02
一、土壤肥料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土壤肥料学是我校园林、园艺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目前,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需要,故土壤肥料学教学资源上网符合课程发展趋势。
土壤肥料学教学资源上网,方便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资源上网也方便了本地从事农业工作人员自学,并通过与学校教师在线交流,促使教师了解驻马店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土壤、施肥等问题,并组织学生到农田中实地调查、取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补充丰富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地方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目标是“开放式、国际化、地方性、应用型”,努力培养和造就“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响应学校办学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自主地学习、复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其是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教学网络开发非常必要。
二、土壤肥料学课程网络资源内容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资源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以延伸,实现网络资源有效辅助课堂教学。
课程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复制及延伸,因此,首先要提供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课件、习题、模拟试卷和往年的考试题等。其中,课程信息主要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和涉及的内容,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个初步认识并以自身的条件制订学习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必须完整清晰地体现在网络课堂中,作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核心内容;习题、模拟试卷和往年的考试题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复习与检测。其次,课程网络资源还要提供一些与土壤肥料学课程相关的一些开放性实验、实践,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实践(实验)的类型和项目,结合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指导教师的建议,设计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实验)。最后,上传学生进行实践(实验)后整理的科研文章及图片,以供师生有效交流,促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课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步骤
土壤肥料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制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分模块进行组织、编写、上传材料。该建设阶段包括六个方面:
1.首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模块的设置、教学内容、实践(实验)教学、网上交流等方面的要求及建议;第二,从网上学习同类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借鉴其先进经验;第三,研究国内与土壤肥料学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及所需人才的要求条件,并与本地农业专家座谈听取他们对网络资源如何与行业接轨,如何能体现出应用型教学的本质等建议,对土壤肥料学网络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使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师、学习者、企业、农业生产者的共同需要。
2.教学团队的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讨论网络教学资源的模块设置,每一模块的内容及要求、每位教师所要完成的内容、网络维护、管理、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进行讨论,制定该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详细计划。
3.根据设置的模块分层次、分步骤上传网络教学资源内容。
4.组织学生对上传的教学网络资源内容进行学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5.邀请校内外农业专家、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对本课程网络资源内容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使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和社会。
6.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宣传及推广,使企业、社会相关人员、学生参与进去,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在线交流为使用者、管理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用者从网络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管理者能够不断从交流中了解网络教学资源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加以完善。
第二阶段是该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应组织主讲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并上网;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要相互检查教案、相互听课,对每位教师上课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建议,使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教学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接着组织教师对自己主讲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录像、修改、整理并上网,接受学生、专家对讲课的质量进行监督及评价。
第三个阶段是把土壤肥料学课程中一些涉及化学反应等的难点以动画形式进行演示,辅助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组织教师把所讲内容中要做动画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并聘请动画专业的老师讲授并协助动画制作,把土壤发生演变的过程、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胶体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置换过程、植物吸收并运输养分的过程、不同植物不同缺素症状等制作成动画,辅助学生对这些难点的学习及理解。
第四阶段是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应经常召开会议,畅谈教学方式、手段上的创新、发现,课堂上对教学环境的有效把握及调控,课堂中一些突发事情的控制及处理。把这些交流心得写出来并进行整理成为教改论文进行发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发现、创新及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的教改项目,为申请精品课程做准备。
四、土壤肥料学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是土壤肥料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第一,教师队伍模块,主要介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的教学与技术专长、教学情况、技术服务。教学与技术专长主要介绍教师研究方向;教学情况主要包括主讲课程、所承担的实践教学、教学研究论文情况;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教师在本地为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授课情况及所承担的课题和获得的科研奖励。通过这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及其他人员对该课程教师队伍有所了解,使教师接受社会监督、评价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对教师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利用技术专长服务于地方经济。
第二,课程建设模块,主要包括本课程的介绍、教材建设的过程、教学改革获奖情况。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使学习者对本课程建设过程、发展情况及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教学改革等获得的成效有所了解。
第三,工学结合模块,主要包括校企结合、实训基地、制度规范、实训成果。校企结合主要向外界展示与本课程相关企业、单位联盟及学生实习实训情况。使更多企业对我校学生能正确认识,有利于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同时也为新的联盟企业合作创造条件,为学生今后就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实践教学模块,把实践(实验)的教案、大纲、指导、实验项目上网,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实践(实验)进行预习、了解所要上实践(实验)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有利于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第五,在线教学模块,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模拟、往年试题及参考答案。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方便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进行预习、学习、复习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心得可在网上交流平台中进行分享。试题库、试卷模拟、往年试题及参考答案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对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学生通过在线教学模块的学习,使其能够做到对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整体把握。
第六,在线交流模块,包括学习心得、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及科研动态等。网上交流主要为学生、其他使用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教师较能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科研动态主要向外界展示教学团队及学生课题申报、结项、情况。
五、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辅助课堂教学为目标,故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校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资源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土壤肥料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还不太完善、不系统化、还缺乏一些具有创新性模块,并且各模块中的内容有待完善、网页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及学生科研动态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在线交流平台教师不能及时回答学生对土壤肥料学课程学习、实践、科研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对负责管理各教学资源模块的教师建立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各模块的更新情况,尤其是在线交流平台;再者,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团队要经常召开会议,探讨各模块内容的建设及创新;第三,教师应结合本地农业、土壤、肥料施用的现状、土壤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一些创新性实验(实践)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自主完成研究,并及时上传学生科研动态,促使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土壤肥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保荣.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1):52-53.
[2]向守兵.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应用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8.
[3]谭玮.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12(31):92-96.
[4]盛正发.问题与反思: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6):62-65.
[5]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EB/OL].http:///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