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时间:2023-09-20 16:08:23

导语:在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学生,危机,关键,防范措施

 

初一新生,走进中学,似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孤单和不适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学生在初一阶段有哪些发展的危机和关键问题,应如何应对,就摆在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面前。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自我概念的整合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但作为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则有两大发展的危机,两个发展的关键期值得我们教育者特别的关注和防范:

第一,初一入学以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科少、老师少,学生对老师很熟悉。初中以后,学科多了,教师多了,教师的个性差异也很大,学生每一堂课都要面对一个独特的面孔,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整个学期的学业失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孩子们跟我们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教育论文,让学科教师把自己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之中去了解老师。让学生在开学之前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对各科的特点和方法有一个基本概括和了解,让学生走好第一步。

第二,学生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论文格式范文。自我意识为什么会在初中一年级空前高涨?这是和学生的生理发育直接相关的。初一学生多数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由于性的成熟,带来个体的自我感受的突变。学生不会再愿意把自己处在一个权威控制下的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的位置上。他们的自我感觉会空前良好,觉得自己已看清了世间万物,自己长大了,这就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发育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突变。所以,初中一年级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阶段人际矛盾特别多。女孩子之间传闲话,使本来很简单的同学关系变得异常复杂。男孩子则个个觉得是天下第一,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互不相让。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问题违纪问题特别多,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此,老师应该特别关注孩子自我意识的调整,要让他们从多个侧面去认识自己,去整合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整合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适度的评价,不再处处实施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因生理问题带来的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进而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文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还不成熟,语言表达以及理解能力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所以新形势的语文教学工作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通过该项教育工作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以及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从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固定一成不变是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下面笔者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以及创新策略。

一、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目前来看,我国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不完善,大多数小学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还是以照搬课本的方式进行,这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由于其心智还不成熟,无法在课堂中对自我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控制,传统的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就无法引起学生的课程兴趣,导致整个语文教学效果变差。虽然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已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是教师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充分,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僵化,并没有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导致无法对整个课堂进行良好的设计,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工作,而忽略了课前以及课后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课前与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前帮助学生有效的预习课程内容,来让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中的语文教学工作都没有真正的做到该项工作,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反思与完善。

(三)教学方法传统,整个教学模式灵活性较低。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故事、游戏等方法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些方法在学龄前的教育工作中就经常使用,如果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还继续使用笔者担心会增加学生对此类方法的反感程度,从而使得其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思考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丰富课堂内容,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看法,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程教育的主题,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工作中来。小学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发展的时期,所以在整个阶段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要对课程的设计工作不断进行反思与思考,将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元素通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参与学习逐渐转变为乐于学习。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教育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各项能力的提升是今后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要改变以往照搬教材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一个正确的分类,并且要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基础等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观潮》这一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围绕课本的中心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来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知道在进行自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那些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记忆。

结束语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与创新策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是整个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析来对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发展。

作者简介:阳云华(1981-),女(汉族),湖南衡东,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湖南省衡东县λ镇迎宾完小教师,主要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5(02)

[2]李倩.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18)

[3]孙丽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J].?学周刊.?2015(17)

[4]范廷俊.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4(02)

第3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课堂中用“灌输”的方式来教学生,其已毫无前途可言,当今的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培养,其实能力培养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只不过在片面追求考分的情况下,被人们忽视罢了。《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早就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当今高考命题方向正体现了这种精神。要解决上述难题,只需抓住一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在当今的语文考试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考试中根本不涉及听、说内容;语文教学中也普遍重视读写教学,轻视听、说教学,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具体措施是:

(1)三分钟说讲:每节课开始时,让一位同学就某一话题展开演讲,最高限时为三分钟(课堂时间有限)。演讲时,陈述观点,需学生在短时间梳理自己的思路,并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公众场合演讲,需有胆识和勇气,这对性格内向的同学帮助更是无法估量。

(2)听短文:课余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短文读给学生听,让他们说出文章内容或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全神贯注的能力。

另外,课上可以视情况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这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语文的各方面的能力是融会贯通的,上述措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二、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在考试中,阅读的比重是仅次于作文一块,但阅读材料又都是课外内容,若想投机取巧去猜题,此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使碰到材料,也不敢保证题目都是相同的。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题海战术,订了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去做,学生只做不去思考、总结归纳,结果只能是越做越糊涂,事倍功半,效果极差。

我认为,最好的阅读材料是课文。因为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在各方面都经得起推敲。以课文为阅读材料,既让学生知道课本有学的,又使教师明确:语文“有法”教。在教学中应注重如何有效的把课文变成很好的阅读题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我们将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很多的信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筛取最主要的信息,将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难题。当今高考也向这方面倾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这篇文章的主要信息。

(2)以课文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一些阅读技巧。人们常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可以以课文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在讲授《崇高的理想》时,可让学生明确如何把握议论文中的中心句。在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可告诉学生如何寻找文章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作文,不管从绝对分值还是从相对分值来看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为了防止学生猜中题目,有意避开“热点”,出其不意,年年出新,变化无穷。很多学生对此深感困惑,以至感叹道:“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莫测,有点无法准备!”其实无须如此,只要平时注意提高写作能力,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1)强调课文的示范作用。乍一看去,高考作文与语文教材没有联系,实则不然,从理论上讲,两者的根据都是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可能没有联系。至于供材料作文,不管怎么变化,课本中有相关的专题训练。可见,高考作文不脱离课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课文的示范作用,例如,在讲述议论文时,可试图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对我们的作文有何借鉴;在讲授《风景谈》时,要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联想。这也可以说是进一步解决“学生没得学,教师无法教”的难题。

(2)合理分配大小作文和周记。为提高写作能力,必要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练习收到最大的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可把作文分成三块:大作文、小作文和周记。大作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各种文体都有必要的感性认识,对此要做到少而精;小作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片段、描述能力。布置大小作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要注重评讲。周记则是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设,此无文体篇幅限制,只须有感而发。批阅时评语也不受限制:可针对语言而评、可针对结构而评、可针对思想而评、甚至一句话而评。

事实证明,此法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四、努力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你如何绞尽脑汁地讲,也不可能的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实际调查也表明,学生的知识更多来自于四十五分钟外,因此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非常重要。

对此,应从大语文观出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名著,让他们阅读一部名著,写三篇读后感。这样,既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又提高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第4篇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情感教育说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依据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特定教育目的的需要下,所开展的情感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而言情感教育就是说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能够在理论指导与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课文中的情感转移到学生身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交流,进而使得师生间的情感能够达到统一,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出一种较为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另一方面,开展情感教育,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尊重,教师也能够更全面的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初中语文学科加强情感教育的措施分析

(一)善于寻找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善于开展情感教学,能够从课文中挖掘与学生情感相契合的角度,使得学生能够与课文之间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为此,初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需要能够善于思考,寻找学生与课文内容、情感的契合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比如说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就需要善于从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中,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爱与想念。像是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告别时,描写的“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作者的笔下,一个深爱儿子、不舍离别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教师在讲解这个片段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也来描写下自己的父亲,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深深的被这份亲情所感动,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领悟文章中的内涵,进而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善于营造学习的气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提高情感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就需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去寻找有关的答案。像是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大家会怎么做?”来吸引学生回答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接着教师就可以将话题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上,“当陶渊明这位诗人迷路的时候,他却有幸忽逢桃花林,遇见一番奇妙的景象,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世外桃林的神秘面纱。”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给学生们设下疑问“这桃林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后邀请学生来各抒己见。学生带着问题来了解整篇课文,就能够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借助于设置悬念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思维保持在一个积极的状态,跟随老师讲课的步骤,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理论和实践措施与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异,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是不可小视的,如果在我们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已不符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实效等方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而初中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初中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我们的教学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初中生的差异性,以促进全体初中生的进步和发展。

“分层次教学”和“快慢班”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快慢班”教学是以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常常通过一般性的考试进行学生划分,而分层次教学则是根据初中生的语文原有知识、接受能力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和初中生学习的可能性,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层次目标,将初中生依次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初中生的个别差异把他们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完成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组织因材施教,逐步提升,以便面向全体初中生开展教学,逐渐缩小初中生之间的差距,以达到提高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二、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实施

1、创设良好的实施环境。

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高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如何分、怎样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学识水平不同的分层,并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压力,我们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指导,了解初中生的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分层次的好处。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初中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要坚持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语文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按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可将初中生按2:5:3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拔尖的优秀生。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分层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协商,因能划类,依类分层,流动分层的原则。

3、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初中生有效分层后,要有效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此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的特点,只要我们能科学有效地把握教材,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明确提出各层次学生预习目标,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以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完成课堂目标,同时又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初中生,保证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讲完一节教学内容后,初中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得以巩固与提高,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提高综合性作业。所以课后作业的布置分层次化是不可或缺的。

(5)课外辅导层次化。我们要查漏补缺、提高教学实效,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辅导,查漏补缺,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这样可使吃不了的学生“吃得了”,吃不饱的学生“吃得饱”,逐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效

“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减轻初中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他们自尊心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分层次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初中生,并特别注重对待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重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初中生的认知、智力、能力都有所进步与提高。由于“分层次教学”优化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提升了初中生语文素养。

第6篇

关键词:全局性;学科特点;行政干涉;某些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20-02

反思性教学是基于反思性课堂研究为前提的后续提法。稳步推进了七、八年的反思性课堂研究硕果累累,这期间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国校园课堂模式、课堂设计、实施方法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完成了由“课”本到“生”本的变革。以“生”为本如何转化为某些符合规律的原则并能始终如一地贯彻在教学中,落实育人为本,使教学更能反映本质,更有利于深化教改与教育进步,中国的教改正走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候。沉潜与反思,谨慎观照既成事实与全局,便成了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下面就从我所教语文学科的现实,谈谈反思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学科特点

反思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回归教育本身,探讨教育规律,实现最佳效果。教育有共同规律,但各学科之间又有独特规律,不能忽视。

从语文角度看,语文课首先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以课堂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总是先将教学内容呈现为有声语言,后来才将部分内容转为书面阅读。这种转换使文字与含义实现了所指与能指关系。接受美学认为,大千世界以声音形式呈现在我们的感知世界里,它能激活经验世界,更新经验世界,使主体与文本客体鲜活互动,唤醒原初能力中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使主体的经验世界发生重组,原初能力得以丰富提升。每个个体原初能力有差异,对文本客体解读虽不同,但这个过程得以激活并分解发展各项能力是必然的,借助这种形式会自我习得基本能力。从这种有声世界,直接感知到诸如语感、想象力等语文能力。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重诵读、重吟哦、重涵咏、重声音状态下的体验激活,是有它的理论依据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目前语文教学自在状态的学生阅读越来越少,阅读忽略了个体本身对文本的感知,导向了程式化并趋向某种现实目标的固化显性强制性的训练模型。这种模型强烈的效用指向是忽略个体差异指向某种预设目标的,教师的引导忽略了活性情性的阅读个体,造成原初能力的虚化并可能受损伤,甚至最终丧失,违背教学初衷。应当创新阅读形式,使语言回到本在活性,重视个体差异性,使语文成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还语言以活力,使语言永远新鲜,有亲和力生命力。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各学科都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未明确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目标实现的不同方式,导致自然学科情感与价值观的虚化和在实施过程中的泛人文化。语文为主的人文学科中,情感与价值观是最高目标。现有实施体系却忽视三维的梯次与某个阶段的互通性;这使情感与价值观维度可能涉及的真善美三者中,给学生的“真”不是“本真”,无法合理导引出代表和谐秩序的“善”的各种价值与伦理,最终人文美人性美无法合理阐释出来,所谓悲天悯人的情怀,责任理性的意识无法培养出来。这最高目标当然无法实现。教材设置问题最大,实施情感与价值观维度的过程止于分析,简单以点到为实现,一切停留在形式。语文教学应创新教材使用方式,重视教材研究与利用来弥补教材缺失,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在教材选择上最大限度切合学生的成长阶段,最大限度切合学生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趣味喜好是最好的方法。民国时期张元济王云五主导的中小学教材能长久不衰,大行其道,就在于它的中国化生活化孩童化。它最大限度确保孩子的兴趣保存与成长。现行教材一改再改,越来越道德化、教条化、西化现代化、非语言经典化。语文课越来越枯燥疏离,缺少生趣。整个社会的中文素质大大降低,语文教学备受诟病。语文教学的实际却是:学生对古代诗文兴趣高涨,渴望了解诗文可能涵盖的古代历史文化风俗甚至古人的生活处事方式,仰慕古人尊崇古人的风气也越来越盛。应当利用学生的兴趣,迎合学生的兴趣,回归“中”文,承担起拯救中文的历史责任,也从教学方式上回到人本,回到根本。

二、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教育行政干涉过多问题

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在中国教育不能相对独立,教育行政干涉过多造成的教学暂停或无效性问题。最初这种干涉以教材频频改版来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干涉行为进入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受到威阻,正常的教学进程不得不停止,导致许多教学工作受到影响。学校教师应有节制无益行为的自觉意识,有相应应对措施与方法,确保排除干扰或有违规律的行为,确保教学最大限度按规律实施。

三、反思性教学不能忽视中国丰富多元、西化过度的社会状况下,学生性格特点呈现某些特性问题

1.学生更重人权,希望受尊重却不知如何获得别人尊重;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力尽义务。单向思维,个人主义严重。角色意识突出,因争抢主导权常常造成协作失败。

2.兴趣多,易转移,不长久。停留在表面,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并且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兴趣常常是幌子,习惯互动中学习,学与玩中玩占主导。一旦兴趣受挫,学习方式不合己意便兴味索然,士气低沉。发展兴趣往往不是追求真知,受功利与时俗影响大。

3.认可“个性”主义,能与人平等相处,对个性一词认识偏狭,易走偏,求新求异,不合常规。很自信,追求我行我素,惊世骇俗。受时俗影响,个性表现趋同。遇到打压,易出现集体抵触,增加管理难度。

第7篇

关键词:主角;可行;好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94-01

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批改讲评,尤其是教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工程浩大,备受煎熬,收效却常常甚微。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批改,但对学生来说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大多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高空作业式的讲评作文,表扬不到位,批评不见血,不但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态”[1]自己的苦行僧般的劳作居然成了无用功,红红的眉批总评在学生的眼中成了形式。我们不得不思考:传统的作文修改讲评教学方法是否应该改进·如何改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重要的地位。”[2]“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那就务必把学生当作''活人''来疏导,而不要当机器来摆布”[3]因此要调动的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作文的主角,包括批改讲评。

1.让学生修改讲评的可行性

1.1 同样的作文题目,别人会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会怎么写,成长中的孩子们会因为很多这样的问题而对同学的作文感兴趣,会认真阅读。

1.2 渴望表达自己主见、不愿被别人轻易看轻的他们会认真修改讲评别人的作文,这种被激起的学生“为师”的欲望,会引发学生作文批改的兴趣,从而营造一种对作文写作积极向上的气氛。

1.3 “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如文学创作,主要是靠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主要展现风格鲜明的语言,这的确有许多不可教之处。但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字能力,还是有不少共性。”[4]多年语文的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与修改的实践中能找到一些有效的简单的定式,从而增加作文学习的可操作性,让他们有评价别人作文好坏的基本能力。

1.4 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教学《我的语文观》作文讲评课(当众点评、点评后要求作者修改)实例证明我们的学生能行,虽然开始学生不适应,艰难一点。

2.让学生修改讲评的好处

2.1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批改讲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开扩学生的作文课程资源,年龄相当、背景经历相似的他们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观点和意见,极易得到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悟出作文的写作之道。自主讲评更是一块难得的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看到别人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提高。只要我们把学生看作是作文批改的主体,把他们推到批改讲评的阵地,使他们在互相批改讲评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就可能会增加他们写作的兴趣,并可能从中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

2.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说:“对于我学习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和听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看过、听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交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5]因此希尔伯曼把“教别人”看作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当学生发现别人的错误,并帮助改正时,下次他不会在自己的作文中犯相同的错误,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增进课堂学习效果……”[6]

2.4 把教师从令人头晕的“劳役”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热爱作文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作文学习。

3.学生修改讲评的措施与方法

3.1 教会学生批改的一般方法,确定修改的顺序和内容。一般从整体到局部。整体,就是统揽全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局部,指的就是段落、字句的修改。教师要对常见弊病进行归纳,便于学生掌握。

3.2 成立批改小组,水平高低搭配 。写作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小组长。每组四人都要对每本作文进行评价,标注评语,签上自己的名字。

3.3 集体讲评。自主推荐写得好的文章,并说出推荐理由;或推荐好句,或讲评瑕疵之处,教师对此予以点评。

3.4 交换作文本,学生阅读别人对自己的作文的批改评语,认识自己的不足。对别人批改的意见可以在评语后面申述自己的观点。

3.5 教师大致浏览,修改或纠正个别出入大的作文。“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伙伴,也互相构成学习环境,对彼此的学习产生显著影响……给学生对话的空间,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表现欲……”[7]这样的作文讲评方式,初时学生会不习惯,甚至无处下手,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学生就会爱上作文讲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谦翔《赵谦翔讲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赵谦翔讲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赵谦翔《赵谦翔讲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5]希尔伯曼《积极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却举步维艰。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随着小学生成熟度及接受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一)教学目标需调整

新的发展背景下,阅读理解成为人才的基础必备技能。对语言工具的熟练应用,成为企业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奠定人才语文阅读技能基础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阶段教学不同,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建立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好感。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性,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没有对阅读内容建立初步好感的基础上,对学生强行进行信息及知识内容的灌输,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好感,同时对于整个阅读教学的活跃度来说,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目标程式化问题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冲击也越来越大,对信息敏感程度正处于不断麻木的过程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加上现在小学生通识的意识不断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也相应增大。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本是一门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课程,并且也有一定的吸收新教学内容的空间与条件。但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是词语教学、段落归纳总结,完全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针对这样的内容,如果再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势必造成整个教学氛围的呆板与沉闷,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吸收费劲。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时代新元素,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平衡度与量的关系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还讲究一个“度”。在教学手段单一的条件下,如果安排大量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吸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倍感压力,事倍功半,形成语文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量,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能力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最大吸收量进行科学分析,争取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知识的良好吸收和消化。就《王二小》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来说,它本身是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学生对故事节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精髓进行理解的话,在造成学生理解缺失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人性化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与量二者关系:在第一课时,教师只需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兴趣倾向及理解层次,逐层进行文章剖析。此外,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知识的回顾与练习,增进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佟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习卡片开发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邹敏.试论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赵子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2):114-117.

第9篇

一、以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学生注意力

语言的形象化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手段。当注意力集中时,学生的大脑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好多个兴奋点,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学习效果就差。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专心,教师要通过形象化作导向,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描绘对象,要生动活泼,富于魅力,防止非课堂因素进入大脑,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譬如《荷塘月色》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笔下,荷花的姿态已经颇具有形象化,而教师如何将这形象进一步活现化、完整化,把学生的形象思维集中到自己这边来,形成无意注意,这就要靠形象化语言了。教师可以先从关键性词语入手,如“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荷花如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样,学生的头脑自然会映出窈窕淑女那楚楚动人的体态。“羞涩”,却又描画了少女的内向性格,难为情,表现了荷花妍媚姿态。如此讲来,学生的头脑里以“袅娜”形象又转换为新的“羞涩”的形象。接着作者把盛开和含苞欲放的两种白莲比作“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极写荷花之美,月光下荷花银白色,光华闪烁的样子。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使学生头脑中的蒙太奇镜头不断转换,因而自然地实现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娓娓而谈的形象化语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不仅要有形象化语言,还要有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表情和动作。我们所说的注意力,实际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很多,如相对强烈的刺激,突然变化的刺激,不断变化的刺激,专业兴趣等。教师赋予课堂极强的艺术性,使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抑制注意力分散的能力。为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将本身的形象连同课文中提供的形象,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花城》有这样一段叙述:“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一道奇特的花流”。教师在讲析的时候,把自己投入买花者行列,作出把花举在头上,把花盆托在肩上的动作,也可用手势做出缓缓人流隐没于花流的动作。教师这富有表情和动作,使整个的课堂都活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必将高度的集中。

联系现实生活,以立体感强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形象化教学力戒理论说教,要联系生活实际,找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其学习语文的浓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联系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学习语文,离开生活的实际,就失去形象,学起来就乏味。反之,学生则兴趣盎然。如我在教学《包身工》的时候,联系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勾结,制造十分残酷和野蛮的剥削方式,从而吞噬无数工人生命。并将“芦柴棒”“小福子”的悲惨遭遇与“那摩温”“东洋婆”凶狠恶毒进行对比,展示悲惨人间地狱的画图,由此激起学生的无比愤慨,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

其次,以视觉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职业高中学生,他们要写实验报告,介绍产品。倘若抽象地讲解实验过程、产品生产,那么学生就会不得要领,以致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用事物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来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了起来。譬如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次大型泥石流》的教学过程中,可用景泰蓝的实物花瓶作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制作过程;可描绘泥石流的图景,以及不同时间的流星,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写广告、写说明文。这样一来,课堂活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寓音乐形象于阅读之中,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指导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领悟作者创造的意境、表达出来的感情,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音乐语言的形象性为我们指导阅读提供了绝妙的条件,无论任何文体,在语言上都构成了自然的特点。一般地说,在表达同情、怜悯、悲痛、哀痛之情的内容时,句子较长、修饰成分较多,节奏较慢,调质宏而低沉,用气舒缓而抑郁,声音从阅读者心底发出。譬如《马克思墓前讲话》一开头写道: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巨匠、马克思二点三刻安静地睡着了。在指导这段的阅读时,应当找学生最熟悉的、富有情感的音乐形象,纪念性类比,一定会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比如《在我心中的玫瑰》这首歌是悲伤、沉痛、思念、低落、缓慢的节奏。必要时,教师富有深情给学生演唱这首歌,学生将会油然而生悼念之情。而这种难以名状的情感,绝不是其它的阅读方式能替代的。音乐语言融通在课文之中,所产生的情绪越深沉,共鸣度越高,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对教学内容理解就越深刻,而当表示兴奋,喜悦、或者是谴责的内容时,一般来说没有过多的修饰成分,多用短句,节奏快,铿锵有力、干净、利索。例如《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炽烈感情。因其用句短促,气势高昂,这里就可以用节奏快,激昂、慷慨的音乐形象类比。又如《大刀进行曲》这一曲起句的音乐节奏高昂,倾注着猛烈坚决、无回弦余地的急切情感,如果教师能演唱这支曲子,那么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教师这一课堂艺术就形成了焦点,从而实现全班注意力的集中。运用音乐语言指导阅读,意在提高兴趣,音乐语言的选择,应该是学生易于理解和常见的。通过用音乐语言形象,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阅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可采取更多的措施与办法。但实践证明,运用形象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是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