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9-20 16:08:29

导语: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策略

Teach Thinking of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Basic Knowledge

Hou Liang

(Henan Arts&Crafts School,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non-computer majors undergraduated"Computer Basic"course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analysi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and propos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efore concep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alog case.

Keywords: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Teaching strategies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中,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的重任。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从理论学习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实现中所采用的思想与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操作技能培养的角度看,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操作系统知识有益于对应用软件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与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部分的教学存在着特殊之处:

(一)教学目标不同。“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结构,理解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培养其操作系统应用、维护、管理的能力,重在学习原理,掌握设计与开发技术。与之不同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操作技能训练为辅,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系统软件基础知识,结合操作训练,加深其对计算机系统工作机理的认识,重在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对象不同。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安排较晚,原因在于前导课程的教学需要一定的周期,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等,经过前导课程学习的学生建立了支持理解操作系统知识的知识结构,较为熟悉计算机系统。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在入学之初,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对计算机的认识很多是靠经验和直观感觉获取的,与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差距。

二、基于迁移理论的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直观认识,但认知不够准确或全面的知识点,另一类是学生完全缺乏相关经验和背景的新知识点。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产生影响。因此,教学应尽可能的利用其原有知识、创设情境,促成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迁移理论是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常用理论,它体现了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 Sawrey)。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如果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概念解释了操作系统问题,或利用原有的其他领域知识获得了操作系统知识或解决了操作系统问题,这就是顺向迁移;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不严谨、不全面、不正确,不足以支持对操作系统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在肯定原有知识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改组或修正,这就是逆向迁移。

(一)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主要针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观念的知识点,教师应在肯定或者补充学生概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科学领域学习某一概念和原理之前,根据日常经验或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对事物和现象的正确或不正确的看法和观念,称为前概念。前概念与错误概念不同,它可以与科学概念一致,只是缺乏严谨而科学的表述,对于这部分概念,教师只要稍做引导即可;它也可以与科学概念相冲突、甚至相悖,对于这部分概念,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试着去理解其合理性,进而对概念进行补充修正,实现知识的逆向迁移。

(二)基于相似情境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操作系统内容比较浅显,以基本概念居多,大多可以通过日常经验或在教学情境中形成前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但是,也有一些涉及计算机系统运行机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受实验条件所限,很难获取直接经验,加上缺乏必要的前导知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进行的,因此,对于这些缺乏经验和背景的知识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背景,使其能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

三、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课程,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相关知识必然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差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教学历来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难点。本文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实践表明,这些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听操作系统内容枯燥、理解操作系统概念难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该课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相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将继续。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35

The 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Model of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ENG Chunhua, QIAN Wei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s compulsory foundation courses related to machinery major, which involves important knowledge base of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for produ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s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anies,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presents 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model of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invite enterpris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engineer to explain the current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knowledge. Through connec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we can promote students'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grasp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urse design

0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正朝着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与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能源与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户的制造业必须改进生产方式,利用清洁能源,并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

机械专业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学科,未来学生会成为各行各业设计、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决策者,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与产品加工紧密相关。因此,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解决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专业性,较少考虑在教学设计环节增加协同创新模式的问题,而且促进可持续制造目标的实现。

栩栩如生、富有感召力的教学方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出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以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将课程教学研究与机械专业课程相结合,探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路线。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

高校协同创新,主要围绕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培养具有交叉学科发展知识、创新体系机制的一体化人才。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的相互融合度,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科创造能力、创新科研精神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拓展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空间,为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保障,使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①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

许多欧美名校都积极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技术服务,以吸引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同时,企业以实际设备为高校培养人才及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③同时,在全面考虑各方的意愿及利益的前提下,双方致力于扩大项目合作模式,形成良性互动,以期建立长期合作的传统。

同时,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中发掘所需人才类型,并反馈给高校;高校则针对这种反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导向作用。

2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对实际应用知识缺乏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首先由主讲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邀请科研院所工程师对实际科学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团队,每一团队在课程之初即布置课程设计作业,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后邀请企业专家讲授产品实际开发过程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团队的每一课程设计作业内容进行点评,反馈给学生并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

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授的“可持续制造”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环节即将每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并根据可持续相关知识,选择或自选相关项目,并制定考核标准,形成一份报告,并集中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答辩,期间每组同学可以自行制定不同的计划,也可以求助于企业工程师,从而不仅有效促进了每位同学团队意识,而且加深对可持续知识的应用背景。

针对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涉及工艺理解较差的问题,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艺师傅,讲授机械制造过程工艺对产品的重要性,工艺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装配方案优化等。在传统教案设计基础上,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将讲授内容分组,并针对不同内容,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3 分组团队设计,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方法

鉴于目前教学方法多以个人为主体,缺少团队合作,每人的参与感缺乏等问题,课程之初授课老师准备不同的项目名称,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项目,组成不同团队,并布置完成的内容,最后通过个人与团队成绩不同权重计算总成绩的方法,实现每位同学的参与感,培养团队协同感。

所有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分成不同组,并确定组长,根据兴趣点和专业特长,可以选择老师提前准备的题目,也可以自由选择相关专业的题目,从而实现课程设计的多样化、自由性,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智能制造知识,利用现代化设计方法和相关软件,完成课题研究,并最终形成书面论文,与此同时,在课程结束后,协调时间,每组进行现场答辩,展示各组成果,邀请相关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评价,并反馈,从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励主动学习意识。

4 可持续制造理念的贯穿

当前,中国制造业是以低成本、便宜的劳动力、廉价的能源和资源参与全球制造体系,但是随着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制造业难以继续生存,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型,当前可持续制造是其发展的必然模式。可持续制造的发展模式即在夯实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制造模式,同时考虑环境、经济、社会因素的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中国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应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坚持创新领先地位,将中国低端制造大国转变为中高端制造基地,提高制造业附加值。

结合传统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本专项领域中进行改革创新,发展具有中国制造产业特色的模式,重视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价值,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要实现可持续制造的有效实施,必须培养新一代技术性人才。可持续制造强调的是在制造中集成环境、经济、社会因素,而目前的老一辈工程师及企业是以产业和效益为第一位的,这不符合可持续制造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对老一辈工程人员进行可持续制造的知识普及,而且需要培养新一代技术性人才,强调以人为本。

我国在今后几十年中,工业仍将继续发展、提高,制造业将为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装备,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也将与世界各国进行更多更密切的商品交换。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的价值含量,培养一批高技术人才,发展制造业特色产业,从而提高整个产品档次,进而使产品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为人民、为社会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才能屹立于世界制造大国、强国之列。

5 结论

通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方法研究,使得广大师生的可持续设计及制造概念得到更新,并向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结合机械课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可持续探索,但机械学科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设计改革,并与现有教学方式相融合,需要长期进行探索与研究。

注释

① 丁晓红,祝雁冰.工科设计学中的技术管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032.

第3篇

关键词:PLC;组态软件;铁水预处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

Luo Zhiguo, Jiang Maofa, Zou Zongshu, Ru Jiashe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actical training in colleges, we designed the process of hot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s which f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actical. The integrated control cabinet is adopted in this control system, and PLC an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re choosing to realize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training equipment. At last, a kinetic model for hot metal desulphurization is developed, the magnesium powder weight and injection rate are calculated with this model, then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and controlled by PLC.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training devices, 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visualized.

Key words: PL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hot metal pretreatment; mechantronics system; control system

钢铁冶金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钢铁冶金生产是连续的工业过程,实际生产中一般不允许改变工艺参数。同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动手操作,这就使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弥补当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研制相关的钢铁冶金工艺实训装置,创造逼真的钢铁冶金生产环境,加深学生对钢铁冶金生产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一[1,2]。由此,我们开发了钢铁冶金系列实践教学模型,铁水预处理粉脱硫实训装置是我们开发的系列教学模型之一。

1 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生产工艺过程

铁水罐车运至喷粉站处理工位。供气系统打开,喷枪喷气并开始下降,当到达设定的铁水深度时喷吹系统开始喷粉。按专家系统计算的喷粉量、喷粉速度喷吹到确定的时间后自动停粉(不停气),喷枪上升,升至指定高度停气。

2 实训装置机械设备

铁水预处理喷粉装置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铁水罐、喷枪及喷枪升降机构、喷粉罐三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铁水预处理过程实训装置

铁水罐:根据工厂实际罐体按一定比例制作,为使学生了解炉内状态和现象,材质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底圆直径1.2 m,上圆直径1.5 m,高1.5 m,厚度15 mm。

喷枪及喷枪升降机构:喷枪为不锈钢制,内径Ф6 mm,长1.5 m;升降机构采用滚珠丝杠,利用变频器调节升降速度;喷枪行程600 mm,配有上下限位装置。

喷粉罐:喷粉罐控制采用手动及自动两种模式。其主要技术参数为:有效容积为15 L;工作压力为2.0~5.0 kg/cm2(表压);最大安全压力为6 kg/cm2;供粉能力300~3 000 g/min;粉料粒度要求为0~1 mm。喷粉罐配有3个称重传感器,量程范围0~30 kg,精度1 g;三个质量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量程范围0~5 L/min;两个压力变送器,量程范围0~1 Mpa;电动给料球阀Ф6 mm。

3 实训装置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柜,控制柜内安放计算机系统、变频器、PLC、断路器和接触器等设备。控制柜面板上安装控制按钮,用于喷粉阀门的启停和喷枪升降的手动控制。计算机的串口和PLC的MPI接口之间通过PC/MPI连接电缆实现。

控制模式包括远程自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三种模式。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由PLC直接控制。PLC内部程序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保护和闭锁。远程手动控制:由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接口进行操作。手动控制:在现场通过控制箱上的按钮开关对各电机、阀门实现手动操作控制,便于调校设备。

实训装置控制系统采用两级控制。下位机为西门子S7-300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数据采集、闭环控制及逻辑控制功能。上位机采用主控计算机,主要完成动态流程图显示、工艺参数设置、自动与手动切换、喷枪的升降和阀门的开关控制等功能。

4 实训系统软件设计

本设计选用性价比较优的国产紫金桥组态软件。将组态软件和PLC控制系统相结合,以组态软件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组态设计包括系统流程主画面、喷粉罐画面、枪位控制画面、主要参数的实时曲线图、主要参数的历史曲线图等7个界面设计(如图2~图4所示)。能完成生产工艺全过程的远程手动、自动控制以及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具有历史画面、实时画面显示,数据归档,各种报表的生成及打印等完善的功能。按照系统工艺及控制要求,自动程序的各步序之间都有严格的转换条件和连锁关系,以确保系统工艺的顺利完成。

图2 脱硫过程主界面

图3 喷枪系统界面

图4 喷粉系统界面

为确定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喷镁量,研究开发了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预先输入铁水重量、铁水温度、初始硫、目标硫和可利用喷吹时间等,计算出需要吹入铁水的镁粉重量、喷粉速度等,最后由PLC对喷吹时间、喷枪位置、喷粉罐压力、管路中气体的流量等过程参数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

图5 铁水预处理脱硫动力学模型界面

5 结束语

利用本实训装置,可以实现整体铁水预处理过程的虚拟化操作,为实践教学提供安全可靠的操作训练平台。其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建立逼真的模拟环境,弥补了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的不足。

(2)机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直观、使用可靠。

(3)可准确模拟实际生产中铁水包在不同吹气量和喷吹速度下的熔池均混时间、粉剂停留时间和穿透比。

(4)在远程自动控制模式中,输入原材料性质和工厂操作条件,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需要吹入铁水的镁粉重量、喷粉速度等,最后由PLC对喷吹时间、喷枪位置、喷粉罐压力、管路中气体的流量等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控制。

(5)在远程手动控制模式中,操作人员可任意改变操作参数,了解改变某一操作参数对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鑫国,刘建峰,陆金桂.传热实训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10,25(12):37-41.

第4篇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规机械通气;新生儿;肺出血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垂危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1],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人工呼吸机的应用,肺出血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2]。高频振荡通气(HFOV )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观察HFOV 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以探讨HFOV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选择研究对象为56例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诊断全部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4]。男30例,女26例;胎龄 0.05)。

1.2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脉及呼吸道用止血药、抗感染,支持、维持血压等常规治疗。呼吸机采用SLE 5000 Infant ventilator 型呼吸机,它具有常频和高频气功能,转换通气方式时,仅需按相应的控制旋纽。CMV治疗方法主要是:(1)置平均呼吸机参数初调值:氧浓度(FiO2)0.6~1.0,吸气峰压(PIP)26~32cmH2O,呼吸末压(PEEP)5~8cmH2O,I:E为1:1.2,频率40次/分;(2)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及血气等逐步降低参数及撤机。HFOV的治疗方法主要为:①启用HFOV频率至10~12Hz; ②调节振幅以看到胸廓有明显的振动为度; ③调节MAP及振幅使PO2 和PCO2 维持正常;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开始时1次/2h,病程稳定后1次/4~8h,按需反复摄片,以膈肌位于第8.5~9后肋为佳;④撤机: 患儿病情稳定后, 首先降低FiO2至0.6以下, 然后逐渐降低MAP至≤0.07kPa , 振幅至0.1~0.15kPa , 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直至撤机。

1.2.2监测指标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等呼吸机参数,上机后2、6、12、24h均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测定PaO2等指标,算出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计算方法:OI=MAP×FiO2×100/PaO2,a/APO2=FiO2×713-PaO2/0.8。记录上呼吸机的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v16.0统计分析软件,行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24h肺氧合功能的比较患儿经治疗后,存活的患儿病情好转,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在改善,FiO2、OI逐步下降,a/APO2上升,而治疗组存活患儿上机2、6、12、24h监测的FiO2、OI低于对照组,a/A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24h肺氧合功能的比较

时间 a/APO2 OI PaO2/Fio2

CMV HFOV CMV HFOV CMV HFOV

0h 0.12±0.021 0.15±0.041) 14.16±5.17 1) 13.46±4.221) 68.33±19.811) 68.35±17.881)

2h 0.24±0.073 0.17±0.052) 7.55±3.443) 10.85±3.672) 87.51±22.123) 82.47±22.273)

6h 0.27±0.073) 0.23±0.093) 5.76±2.25 3) 7.76±3.213) 132.41±30.57 3) 123.74±28.293)

12h 0.31±0.11 3) 0.25±0.073) 5.21±2.133) 6.51±2.42 3) 147.13±39.213) 137.58±36.263)

24h 0.34±0.103) 0.28±0.083) 5.06±1.663) 5.86±1.593) 167.81±46.533) 161.21±42.243)

注:1)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各参数0h分别与2、6、12、24h作组内比较,2)p>0.05,3)p<0.05

2.2 两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治疗组存活患儿的平均肺出血停止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组别 肺出血停止时间 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CMV

HFOV 14.36±6.25h

8.24±5.21h 7.85±3.24d

3.69±1.42d 15.26±6.5d

10.31±4.2

注:组间比较p均<0.05

2.3两组病死率比较 治疗组患儿中有5例(18.5%)治疗无效死亡,22例存活;对照组中13例(44.8%)死亡,16例存活。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死率比较

存活率 死亡率 χ2 P

CMV (N=29)

HFOV(N=27) 55.2%( N=16)

81.5%(N=22) 44.8%(N=13)

18.5(N=5) 4.437

0.035

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本身存在凝血机制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特点,容易因窒息等因素导致肺出血,导致呼吸衰竭,肺出血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HFOV是应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以较高频率的振动产生双相压力变化,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机械通气方法,HFOV可用接近或等于MAP的PEEP,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并维持最佳肺容量及平均气道压力[5]。这些都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刘晓红等[6]对18例常频辅助通气(CMV)和药物治疗失败的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治疗并进行肺部氧合功能和预后评价,结果表明,应用HFOV 3 h后18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和动脉肺泡氧压比较使用前明显升高,至9 h所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等.实用新生儿抢救指南-沈阳出版社,1997,306-309.

[2] 傅建平,刘慧保等,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09,41:282-283。

[3] Casper WB,Cuno SPMU,Adrianus JVV.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vs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in 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Intensive Care Med,2007,33:680688.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8

[5] Clark RH,Dykes FD,Bachman TE,et al. Intraventicular hemorrhage and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a ma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J]. Pediartrics,1996,98(6 Pt 1):10581065.

第5篇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超早期;康复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高,由于血肿的占位及随之出现的脑水肿对脑的继发性损害,单纯内科治疗总体疗效不佳,30日病死率高达38%~52%,相当部分HICH患者手术治疗能提高疗效已在神经内、外科达成共识。 探讨手术时机对HICH病人康复的影响,对我科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4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组34例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为58.6岁。其中18例患者在发病7小时内行手术治疗(超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在发病4小时。16例非超早期手术治疗(延迟手术组),手术时间在发病7~24小时,平均21小时。

1.2 出血部位及血肿量 其中按出血部位:基底节区有(包括外囊型、内囊型和内外混合型)30例,皮层下血肿4例,破入脑室8例。按出血量的情况来看:出血量25-80ml者19例,80ml以上者5例。

1.3 手术时机与方法 超早期手术组18例中除5例是因为收入神经内科后即发现有意识或瞳孔变化,6小时内转我科行手术治疗外,余13例均在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确诊以后,直接行手术治疗。延迟手术组16例均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因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GCS评分下降以及瞳孔变化等情况后,改为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采用微创锥颅脑内血肿冲洗引流术。

1.4 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判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日内意识恢复情况及发病后3个月时的预后情况、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其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近、远期疗效判定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标准:Ⅰ级:日常生活能独立完成;Ⅱ级:日常生活大部分恢复;Ⅲ级: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Ⅳ级:意识清醒,基本卧床,生活不能自理;Ⅴ级:植物生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超早组死亡2例(11%),非超早组死亡4例(25%),两组比较x2=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住院时间比较: 超早期手术组为14~34天,平均23天,延迟手术组为25~88天,平均49天,超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延迟组。

3 讨论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而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脑出血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除血肿急性膨胀引起脑疝和机械压迫导致的局部微血管缺血性痉挛、梗阻、坏死之外,同时还由于血肿分解产物的损害作用,使的血肿周围之脑组织发生水肿、变性、出血及坏死,形成缺血“半暗带”。因此特别提出在血肿造成的 不可逆性损害之前将其清除,对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致残、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功能及早恢复。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及康复的因素有很 ,比如病人的年龄、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有无破入脑室、自身的凝血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患者发病前状态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主观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但至少在面对同样的病例时,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得当与否,无疑是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致残率、促进临床康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是值得好好探讨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均主张超早期手术,这是其发展方向。

本组资料中超早期手术组术后72小时内复查CT,大部分病人由于脑内血肿早期予以大部分清除,所以导致其占位效应很轻微,脑内血肿缺血“半暗带”无明显扩展,同时手术后病人清醒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病死率低于延迟组,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超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级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同时在急诊室抢救期间如何正确判断、评估及分类,使的有手术指证的病人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是当前急诊医学新兴的一门学科,也是提高该病救治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当然,外科手术治疗仅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个环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积极细致的内科治疗,包括血压的控制、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防治是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1衔城,吴颈松.周晓平.等.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比较――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4):365―368

[3]王勇军。杜吉祥,刘家惠.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龄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172―173

[41王建清,陈衔城,吴劲松。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21―24.

[5]张苏明。唐洲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5):241―243

第6篇

关键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实现理论研究指导的功能最大化”,这是所有研究人员,乃至技术性教学工作都应该时刻遵守的指导方针,所以为了顺应现在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被大量应用在实际生活方方面面的大趋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切实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工作。

一、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定义与概念

1.1接触器:

由于接触器具有可控较大容量,自身活动性质稳定,功能可靠,工作效率高以及结构经久耐用等特性不仅被广泛应用在远距离操控高频度接断电路,以及容量较大甚至兼具负荷的各种系统物质中,比如各种电热机械装置、电焊机、电动机等,而且由于接触器可以进行自动控制以及欠电压情况下的释放作业保护型调节,所以,在各种进行远距离自动操控中也被作为一种电磁式自动调控开关进行使用(如图一所示)。如果我们将接触器依据自身结构的主触头所通电流类别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两种类别,其中前者种类较为多,而且就我国而言现有常用的自主设计并以进行投产的交流接触器主要有CJ10以及CJ20等系列型号。

(图一:接触器基本结构图)

1.2继电器:

与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点,因为接触器的主触头是可以通过大电流的,但是继电器的却只允许通过小电流。所以,继电器一般在控制系统中只能应用于控制电路里面进行延时,隔离,遥控检测电路从而实现自动转换调节线路以此保证安全性甚至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等功能(如图二、图三所示)。通常按照电气性质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等)和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电磁式、固态式、时间控制式、温度感应调控式、环境风速感应式、以及其他光度声度加速的等感应式继电器。由于继电器兼具反应敏捷,工作性质稳定,结构经久耐用,占据体积小巧等特性被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的电力保护,自动化控制,遥控检测等机械装置中。

(图二:常见空气式时间控制功能及电气工作结构图)

(图三:延时功能继电器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

二、现有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研究中存在问题

2.1过度关注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由于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更换率有一定实效性,所以教材中理论知识会出现脱离实际应用的实践性。

2.2安装时由于注重理论到位忽略了实际安装作业时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接触不牢靠等问题。我们知道继电器与接触器如果发生触头接触不良就会使存在于动静触头间接触之间的电阻增大,产生装置接触面温度超过理论限制,致使装置的面接触形式变成点接触,甚至产生不导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安装时结合理论为指导注意观察仪器触头上是否有油污、花毛、异物;经过长期使用后的仪器触头外表面是否发生氧化;一起上面是否存有电弧等高温烧蚀带来的仪器缺陷、毛刺或形成金属屑颗粒等;最后观察仪器的运动部分是否有卡阻问题。

2.3在理论指导安装后出现继电器与接触器功能在控制系统中不能达到和谐共处,影响使用初衷:互助互促互不干扰的原则。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各自功能分析:继电器:用于控制电路、电流小,没有灭弧装置,可在电量或非电量的作用下动作,一个继电器往往有几对常开/常闭节点,可以用于不同的控制回路,它的节点不能通过大电流,一般不用于动力回路。 接触器:类似于断路器,用于主电路、电流大,有灭弧装置,一 般只能在电压作用下动作。 其实原理都一样,主要是触点容量不同,继电器触点容量较小,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主要用于控制,接触器容量大,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用于主回路较多。接触器原理与电压继电器相同,只是接触器控制的负载功率较大,故体积也较大。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继电器是一种小信号控制电器,它用于电机保护或各种生产机械自动控制。

2.4对理论充分研究后还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输入信号受到干扰,影响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的型号选择。由于输入信号是会受到实际工作环境存在的电、温度、时间、光信号等干扰,那么通过这种扰后的输入信号所确定选择的电磁、温度、时间、光电等继电器与接触器一般虽然不会有大问题的。

三、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性

3.1注意实际应用中所选用的继电器与接触器相互间功能的配合,充分实现各自工作效率最大化。比如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电动机结构中应该主要起到在失压状态以及出现过载情况后应该进行电动机的自主判断与保护(如图四、图五所示)。因为在电机出现失压问题后通过连入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后可以当电机的电源电压低于85%时,出现置入的接触器触头的自动断开活动从而有效防治了烧坏电机的情况;而且,如果电机的电源突然出现暂停后又突然再来的这种瞬时大量电流变化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机的瞬间起段所带来的操作人员安全隐患问题。

(图四) (图五)

3.2一定注意对置入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进行充分理论分析,选择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继电器和接触器,一般根据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功能需求科学的选择符合机械装置容积规格的继电器与接触器类型,因为一般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然而对于小型电器,像玩具等机械装置需要选择超小型体积的继电器。

3.3注意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被连入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继电器和接触器类型以及规格。以继电器为例通常要注意其自身可承受的电压最大限度的电流,同时还要注意所工作环境需要自身进行控制电压及电流大小,以及根据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机械装置问题的继电器需要几组,应采取哪种安装形式这都是要以工作环境中电源电压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的,毕竟想要继电器尽到自身安置的作用是需要电路为继电器给予足够的工作电流才能正常作业的,如若不然继电器进行吸合作用就会十分不稳定。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4注意教学理论充分分析后实际工作环境对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影响。因为实际继电器与接触器工作环境,环境湿度,环境气压、机械装置工作环境的活动振幅等等都会为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比如因为继电器与接触器材料以及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环境力要求各不一样,超过一定标准就可能发生损坏继电器所以一般在理论分析选择时通常会依据仪器整体的环境力限制条件甚至高一级的条件进行选择。

3.5在理论分析研究出有效的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养护方案后,根据实际工作后继电器与接触器理论分析没有预计到的油垢以及组部件异常松动等问题。

四、结论: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了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通过安装继电器接触器来进行生产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从而提高生产作业的机械在远距离下也能进行预定程序的安全自动操控。可见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多么重要,为此,作者在此呼吁所有参与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研究的工作人员可以切合现实情况,实现应用实践与教学研究理论的完美结合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理论研究更好地为现实需要服务,更好地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鼻

鼻既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外鼻 外鼻以鼻骨和软骨作支架,被覆皮肤和少量的皮下组织,而软骨部分的皮肤因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

鼻腔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两半,起始部覆盖着皮肤的部分称鼻前庭,其余部分又分为呼吸部和嗅觉部,内衬黏膜。呼吸部的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内有嗅细胞。鼻腔向后与鼻咽相通,称为鼻后孔。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外伤和干燥时容易引起出血。

鼻旁窦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于鼻腔的含气空腔,其内衬以黏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故鼻腔炎症若发展可导致鼻旁窦炎。

二、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道。其上方为颅底,下端接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管道。咽的前壁不完整,从上到下有鼻后孔、咽峡、喉口,分别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以软腭和会厌上缘为界,可分为鼻咽部和口咽部。

三、喉

喉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由软骨和喉肌组成。喉软骨是喉的支架,包括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环状软骨以及成对的沟状软骨。喉肌属于横纹肌,喉肌包括环状甲肌和成对的环构后肌。喉向上开口于喉咽部,向下与气管相接。喉腔的侧壁上下分别有一对向腔内突出的黏膜皱襞,下方为声襞(声带)。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由于喉肌的运动和气流振动声带即可发出声音。

四、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上端起至环状软骨的下缘,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全长由14~16个气管软骨构成。

支气管包括左、右主支气管及其以上的多级分支。气管和左右支气管的管壁结构相似,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的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的下层有混合腺,外膜由C形的透明软骨环合纤维结缔组织组成,软骨环缺口处由平滑肌封闭。进入肺内的支气管管壁逐渐变薄,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黏膜下层的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外膜中的软骨逐渐地变为软骨片,直至消失。

五、肺

肺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幼儿的肺呈淡红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的沉积逐渐增多,肺的颜色逐渐加深,呈棕黑色,吸烟者更加显著。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压力

一、问题提出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业、人际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作为高中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上述压力外,还要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学习难度与实际能力之间差距带来的压力,分流考试带来的淘汰压力,对口招生考试的选拔压力等。面对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时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反之则会加重心理压力。

本研究探讨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心理压力和压力应对方式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高中521名学生和常州市第三中学273名学生为被试。

2.研究工具

采用郑全全和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前者从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管教方式的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同学朋友交往中的压力以及自我身心的压力这7个方面来了解中学生的心里紧张来源;后者将应付方式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1.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压力水平的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综合基础部学生心理压力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高中,除了自我身心压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幻想得分低于普通高中(P=0.042),其余各应对因子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1.学校类型不同对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除了自我身心压力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心理压力因子和压力总分,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得分均普遍高于普通高中。人们通常认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许多研究都关注普通高中学生。这与本研究结论不一致。综合基础部二年级的学习结束前,他们还要经历分流考试,在留在综合基础部还是分流到中专之间进行选择,经历淘汰。第三年,他们要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不仅得通过专业课选拔,还得经过文化课选拔,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踏进高校大门。江苏省的平均录取比例为10%,也就是1个录取名额有10个人竞争,竞争依旧比较激烈。

2.学校类型不同对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幻想分值低于普通高中,说明高职校综合基础部学生在应对方式上要比普通高中学生成熟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自尊心较强,自视较高,使得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可能会主动放弃一些寻求帮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通过幻想使自己暂时避开紧张的氛围和沉重的压力,获得喘息的机会,舒缓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范东岩.高中段普职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M].太原:教学与管理,2003(8):10-12.

第9篇

(2013年9月23日)

一、妥善解决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和食品配送费用等地方责任问题

各地要按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社保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不得挤占学校公用经费和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各地要将因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而新增的食品配送等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每生每天3元钱的中央膳食补助资金全部“吃”进学生嘴里。

各地要严把食堂从业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定期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体检合格方能上岗。每学期至少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业务技能和食品安全培训,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累计不得少于20小时。学校每年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2次以上(含2次)考核评议和1次健康检查。体检不合格、有精神异常现象、有不良行为、服务态度评议连续两次为较差的,应予以辞退。

二、优先解决好699个国家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问题,尽快实现学校食堂供餐

学校食堂供餐是目前最受学生欢迎、较为安全有效的供餐模式。各地要从学生利益出发,加快学校食堂建设,尽快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其他供餐模式。国家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对中央资金的安排要严格落实“两个90%”的要求(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国家试点地区的比例不低于90%,用于学生食堂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90%)。要加强领导协调,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开工建设。要实行“倒排工期”、进度月报和问责等制度,保证按时竣工交付使用。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试点地区学校原则上应由学校食堂供应正餐。

三、严格落实食品采购“四统一”等工作制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一是大力推行大宗原材料“四统一”政府采购。各县要在政府统筹下,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对粮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四统一”政府采购,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上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实现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的目标。

二是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各地要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门槛,落实供货商评议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议,评议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要列入“黑名单”,坚决予以清退,禁止其再以任何形式参与学校供餐等相关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作用。各地要督促试点学校建立健全膳食委员会,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有效运转。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和配餐食谱,要征求膳食委员会意见;学校食堂日常管理、原材料采购、饭菜质量评议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要请膳食委员会参与,使之成为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层的桥梁。

四、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公开公示制,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问题

一是严格落实实名制信息管理。目前,实名制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上线投入使用。各地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信息管理要求,对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坚决防止虚报、冒领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行为。

二是坚持阳光操作。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定期公开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法规、政府采购、资金使用、工作进展等情况,相关信息每个学期至少公示一次。学校要通过学生、家长和公众方便获取信息的渠道,每学期公示受助学生名单、膳食委员会名单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按月公示膳食补助收支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按周公示食堂饭菜价格、带量食谱和原材料采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