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理线上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20 16:08:29

导语:在地理线上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线上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也是影响高考文综分数的重要科目。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通过复习,可以让遗忘的知识得到补拾,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薄弱的知识有所强化,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生疏的技能得到训练。

然而,以往的复习用时长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部分教师像是在传授新知识一样,一点点重新教授,导致学生只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地理。还有部分教师出现了“大撒手”现象,每节课就是一句“今天我们该复习××部分了”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学生没有目的,自主性较差,使得复习课堂变成了“茶话会”,没有一点价值。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地理复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地理复习质量,首先要转变复习观念,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不同于新授课的知识传递;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没有目的。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进行简单介绍。

一、制订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也是一样。所以,在复习之初,教师生都要制订出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制订出复习计划,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不牢固或者容易出现混淆的知识等。当然,教师还要做出课时安排,详略得当,真正使学生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其次,学生要做出复习计划。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不一样的。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都要明确自己哪些地方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哪些地方一直都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等等。当学生制订计划之后,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更有目的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二、多种途径开展复习工作

在以往的复习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是对每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串讲,之后便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记忆和背诵或者是做大量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学生每天除了正常上课的时间之外,分配到地理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上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复习《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复习,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试题:

(1)北京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共修建了六条环线。每修一条新环线,都会引发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沿道路兴建,致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其中,二环路是在原城墙的位置上修建的城市快速环路。据此回答下题。

①北京市的二环路基本上呈正方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历史 B.地价

C.资源 D.气候

②资料中北京市的变化说明了( )

A.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

B.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C.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通达性有关

D.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的交通线上

B.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相同的

C.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可形成城市轴线,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一般不会形成

D.城市一旦形成以后,其所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

之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复习,这样有目的地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反思工作

反思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认为40分钟的铃声响起也就意味着这节课的结束,其实反思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之后才意味着这节课的结束。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反思不再是教师的工作,也应该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因此,学生要反思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要明确自己需要改进和锻炼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反思中找到复习的重点,进而逐渐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明确复习的方向,找准复习的方法,做好反思工作等,这对提高复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确保复习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怎样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J].学苑教育,2012(01).

第2篇

目的。

关键词:地理实验;探究;河流水量;因素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构建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探究我国河流流量大小、沼泽地及咸潮等形成的原因。

二、器材准备

【实验器材】一个大玻璃箱、一脸盆水、一些冰块、一次性纸杯(杯底扎一些小孔)、三根吸管、三支滴管、一大堆沙子、红黑色墨水等。

【其他设备】摄像头、电脑、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黄河颂》。

展示材料:黄河在养育中华儿女、保卫中华民族的同时,也给炎黄子孙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全球河流存在的问题几乎都能够在黄河寻到踪迹,黄河的泥沙、悬河、洪涝、断流等问题更是堪称世界之最。黄河下游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1987年到1999年,几乎连年出现断流,且断流天数不断增加,断流给黄河下游带来了巨大危害。那么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哪些呢?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也许这个实验不能模拟出黄河断流的全部原因,但它将会让我们对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产生一个全新的思考。

(二)实验探究

请4位学生按表1步骤完成实验(通过摄像头在大屏幕直接投影实验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并将影响因素写在表1的横线上。

师问: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哪些?

生答:降水、下渗、地下水(流域植被覆盖)、支流水、冰川或积雪融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排放等。

师问:这个实验没有模拟出来的因素还有哪些?(提示:可结合长江流域图和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

生讨论回答:湖泊水和蒸发。

承转: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将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按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空间维度归纳到表2中。

展示学生答案,并请同学评价。

(三)自主、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按分组自主完成表3中问题,完成好后,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当然,有些河流水量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有其他特殊原因。例如,黄河下游断流还有水价低廉、浪费严重、水库调节能力弱等原因,珠江口多发咸潮有人为无序挖沙,导致河床下降等原因。因此,我们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四、教学反思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非常少见,可以说这节课开创了地理课堂实验的先河。当学生看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被搬上讲台,显得非常兴奋。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而且,本课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及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素质;自身素养;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77-01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队伍本着“实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时刻响起在课改下的教师队伍中,可是俗话说的好“说着容易,做着难”,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时代的主角”,还有待我们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的不断探索。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图片多,直观性强;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设计多,活跃度高;阅读材料和案例多,信息量大;设有 “问题研究"并注重“过程与方法” 。时代在进步,课程在优化,而作为文化传承的导引者更该学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首先是自身素养的“变”

(一)自我激励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给新时代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必须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才能真正验证古人所谓的“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这也正是时代所希望的人才,能真正挑起大梁的人才。

例如关于东南亚海啸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了解学生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形象化教学是现阶段能使学生学习效率增倍的方式之一。比如,在高二讲到冷锋、暖锋以及自然灾害的时候,教师可将电影搬入课堂。《后天》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灾难片,同时他也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娱乐中掌握知识点,是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所希望的,而今天的我们就需要尝试做到。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变”

(一)直观

这点除了借助新课改下课本图多直观的优点外,教师还需勤思考改变以往的惯用教学方法,如在讲授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再简陋的地方,教师都可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二)激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问题激趣 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

感觉激趣 如,在讲人文地理,介绍长江三角洲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做好一些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长江之歌,用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去感知那原本枯燥的文字,而此时的老师完全可以是一名导游。这样充满新奇的课堂,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课堂。

(三)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又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慕课环境;《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慕课的发展背景下,为传统教学带来了改革契机,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实务》属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首先,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多,从交易磋商开始,一直到履行合同,每一个细节与环节中都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学习起来内容多,进程慢,学习的难度偏大,记忆性与理解性较高。其次,课程实践性强,实训任务大。如果基础性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诠释,那么就很难达到让人满意的实践效果。接下来,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仅仅使用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最后,传统视角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训次数有限,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鉴于此,使用何种方式利用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慕课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如何设计,就成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慕课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外贸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外贸操作核心业务能力,还需要学生满足多元化的建设需要。一般的情况下,外贸进出口的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很强的技能性,需要在真实的案例中,按照国际贸易的程序进行学习,那么才可以达到工学结合的主要境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的内容部分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第一,交易准备课程内容部分;第二,价格核算课程内容部分;第三,交易磋商课程内容部分;第四,签署合同课程内容部分;第五,出口合同履行课程内容部分;第六,进口合同履行课程内容部分。在慕课的背景下,构建混合式的模式设计,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对进出口具体任务进行有效细化。一方面需要将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现出来,另外一方面需要展现“线上线下、学训合一”的教学理念,为下一步的内容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首先,课前,需要学生使用在线平台,领取需要预习的任务,在浏览的过程中为下一步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在线测试的方式,根据使用的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反馈过来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引入案例,强化对应的知识点。在实训任务得到有效的建设之后,就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加大点评的力度。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协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团队的责任心。在课后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的需求,合理的布置任务,以线上的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不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基础上,加大反思,提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在慕课的基础上,以“线上+线上”的混合方式,灵活的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契合度,达到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主要境界。例如:在学习“CIF贸易术语”相关内容的时候,第一,属于自学引导部分。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的需要,明确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任务,分析其中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控制好时间与进度,达到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之后,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在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下,清晰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或者是动画、新闻链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信息的全面向与整体性。学生在观看了这些线上的资源以后,就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并将预习的成绩反馈到平台当中。测试的次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通过结果的查询认识到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哪些属于需要解决的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先自己进行思考,如果还不能解决,就可以将问题留到课堂当中,听取教师当面传授。教师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在平台上设置了“学问堂”模块,不管是预习的内容,还是课堂上的内容,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探究,并实时性地解决问题。第二,属于课堂深化部分。首先,在自学完成以后,学生由于个体性的差异,预习得到的成果是不尽相同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的情况,分析其中的难点与重点,使用问题导向的方式,保持内容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线下的授课中,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其次,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需要先对预习中存在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公布出回答正确的同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性的细致讲解。接下来,难点的部分,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真实需求,对内容进行细致的化解,保持有效的吸收性。最后,综合性实训与操作部分。教师主要是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缩小教学知识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还融入了丰富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利用性。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模拟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流程模拟的方式和角色演示的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以此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三,知识的巩固部分,需要结合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强化实际的操作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考核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学习行为与期末综合考核等几种方式。在平时的学结过程中,可以使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保持评价的全程性与动态性。其中,成绩配比安排上,线上成绩60%+线下期末考核40%=总评成绩。线上计分标准:视频在线学习占据了20%的比例,作业考核占据了10%的比例,在线测试占据了20%的比例,在线登录签到占据了5%的比例,在线讨论和学习占据了5%的比例,线上成绩共计成绩的60%,线下考核占据40%的比例。在不一样的模块中,不同的模块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知识的综合化性应用情况,涵盖的面积较为广泛,评价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的命名可以与不同的国家挂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慕课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课听不懂,下课记不住,作业抄袭,考试前磨枪等问题。在效果中,混合式的教学的模式呈现以后,不管是学生的互动力度,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并且平均学习进度达到了94.57%的比例,如图一所示。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优秀率达到了47.36%的比例,及格率达到了94.21%的比例,如图二所示。在多维度的评价下,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小组之间的相互监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性的跟踪。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指导的针对性,并且还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展现了模块化的功能效果,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慕课的视野下,混合式课程改革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不仅解决了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实训任务量较大等问题。将慕课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延伸,缓解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矛盾,强化实践实训能力,满足评价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雷宏淼.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探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公关世界,2020(12).

[2]李旋.基于翻转课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8).

[3]刘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150-152.

[4]金楠,阮志鹏,林琦.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

[5]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陈雪峰.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

第5篇

[关键词] 教材;教法;学法;教学

本文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垂线”,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说明和教学过程四大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线与角等关系的延伸,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之一,也为学好代数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作准备,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二)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直,掌握垂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

(三)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新数学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要跟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它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 所以,根据“垂线”在人教版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可以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制订: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情景,加深学生对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画垂线,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归纳并掌握垂线的第一个性质;同时进一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3)运用不同的生活、学习等实际例子感知“垂线段最短”,并学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应用,从认知到理解,逐渐养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的习惯.

3.?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内化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并注重及时反思如何解决问题,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馈于生活,从数学本身的魅力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教法设计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的教法设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画、想、议、练”等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如何测量跳远成绩这一问题中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议一议,进一步加深对“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这样的教法,既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启发式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学法说明

新课程理念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指引学生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发现、观察数学现象,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与探讨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体验接触、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

具体做法是:(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合作探究――归纳新知;(3)即时训练――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这样做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既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体现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组织科学的课堂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结合本节课的预设和生成,再调整和实践,系统地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课题.

1. 观察苏通大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

2. 南通市区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3. 教室里有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

4. 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纸片,能否折出互相垂直的折痕?

通过以上例子引入课题,第一,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亲切和自然;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摇合作探究――探究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他们有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还有着少量的活动经验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学习活动后,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能达到对数学的理解. 因此,我安排了两组学生接触过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来理解垂直的两个重要性质.

活动一

1. 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 你画出的垂线有何特点?并与同伴交流.

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一学段已经学过垂线的画法,在这里,一是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垂直的性质: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活动二

1. 如何测量跳远成绩?(演示跳远的图片)

2. 过马路怎样走最短?(演示过马路的图片)

3. 测量图形中PA,PB,PC,PD的长,比较哪条线段最短(其中PA是垂线段)?从中有什么启发?

4. 你觉得如何规定点到直线的距离比较合理?

这样安排,第一,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第二,能更好地理解垂直的性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这两组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的发展规律.

(三)?摇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组测试题.

基础测试题

1. 如图1,已知直线AB,CD,以及AB上一点M,过点M分别画直线AB,CD的垂线.

2. 如图2,污水处理厂A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使用料最短?试画出铺设管道路线,并说明理由.

3. 如图3,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

(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

(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点H.

比较PH与PC、PC与CO的长短,并说明理由.

能力测试题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三是通过即时评价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样做,一是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总结的习惯;二是有利于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上一个台阶;三是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 最后的板书设计如下:

1. 定义: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ABCD,垂足是O.

2. 性质: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第6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分层定级,分级定向,并注意提高学习且标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变被动学习为需要学习,激发学生的期望心理,使其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给学生带来新信息,组织新颖的地理兴趣活动:如“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海南文昌新建卫星发射中心”等信息,如“猜地理谜语”、“办地理小抄报”等活动。“新”是为学生所想,并能为学生所悟,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网文并茂,文理兼收”,特别在学习高一必修一《地球》等有关章节中,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难以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攻克学习难关的。因此,能够让学生“看、昕、闻、说、触、想、做”协同、人体感官全方位参与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实验、天文观测、实地考察等参与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端正学习态度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动机作用”的观察模仿学习中改变和形’成新的学习态度。如:教师要求学生经常画图,自己在上课或者辅导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画图,一是帮助学生理解,二是给学生做好示范,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条件。利用强化学习,改变学习态度。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行为的肯定、赞许、表扬或奖励等正强化手段形成正确态度;其次,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检验、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等内部强化手段改变过去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通过外部强化引起学生的自我强化;再者,利用替代强化手段,即榜样来替代强化,别人的成功会使学生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受惩罚的行为会使学生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奖惩必须客观、公正、机智。多用正强化,而不能“杀鸡骇猴”,否则就会强化学生错误的行为,那就适得其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越高,师生关系越融洽,学习要求越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手段越灵活多变,对改变学生的态度就越有效。

三、注重学法指导

“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快马”,善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发现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所以更应强调“授人以渔”。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思路,既巩固复习初中所学知识,又注意过渡到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比较、分析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就会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如:初中教材涉及判定方位的方法主要有“指向法”和“默认法”,高中更深入地讲解了“经纬法”。实施个体素质教育有“六大层次”:想学一持学一会学一学会一学持一学想。如今,我们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过渡“初高地理衔接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会”很多知识、技能,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启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思维,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能力,就能够实现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Concept Map Co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s' "Science" Teaching

SHEN Hongqua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nglu Coutry, Hangzhou, Zhejiang 311500)

AbstractGuide students construct concept ma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gnition to knowledge system.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map process and main ste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guides the student to grasp strategies of makeing concept map, and know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cept maps in teaching.

Key wordsconcept map; production process; guide strategy;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1 概念图及其特征

概念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1984年在《学习如何学习》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在此著作中Novak系统地介绍了概念图。概念图是由概念、概念间的连线及连接语、概念的例子组成的一个知识结构网络,能反映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体现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初中《科学》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要素。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可以没有方向,也可以单向或双向;命题是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联系。层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可以是“辐射型”,即关键概念位于中心,其他概念按从属关系或范畴大小从关键概念向四周辐射。也可以是“金字塔型”,即关键概念位于最上层,其他概念按从属关系或范畴大小由上向下排列;二是不同层面的层级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可就某一概念实现超链接。图1是“分子和原子”的“辐射型”概念图。

2 初中《科学》学科概念图的制作流程

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目的不同,概念图构建的步骤也可以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应有以下关键步骤,如图2:

(1)选定领域,列出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并罗列本章所学的所有电学概念,如电路、电流、电阻、电压、电路的连接方式等等。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下定义、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讲清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清楚概念的性质和作用,将表示概念的词和连接词及其作用加以区分。

(2)确定层次,布局排序。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信息加工处理,找出关键概念(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关键概念的筛选可以从章、节标题着手,一般标题大多是对关键概念的概括。然后以关键概念为中心,探讨概念的顺序和可能的连接。列出哪些是同级别的,哪些是上位的,哪些是下位的,形成概念间的层次结构,初步确立概念图的结构,见表1。

(3)寻找关联,短线连接。将概念关联起来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是意义学习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把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线上标明适当的连接词以显示两者之间“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的命题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连接起来,然后再经过修改或修饰后,便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概念为中心的知识结构网络图3。

(4)局部修改,结构精致。概念图的修改重整与精炼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分小组展示各自的概念图,通过对比、讨论、取长补短,然后重新修整扩充(包括添加实例)。

(5)讲解评价,反思完善。绘制好一张概念图并不是概念图教学的终结,还需要讲解和评价。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共同反思,对已建好的概念图进行重新思考、重新修改,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形成知识全面、结构完善、形式优美的概念图,如图4。

根据《科学》知识的特点,对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可做一些改进:①放在方框中的概念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或同时使用符号和文字表示;②连接语既可用文字表达又可用公式表达,或同时使用两种表达方法;③例子可以是概念的具体例子,还可以是概念的应用特点或概念的应用规律,例子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科学原理、科学公式表示。

3 概念图制作的引导策略

(1)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绘图能力的个体差异要拟定分层次训练计划。训练的设置可按照下列顺序递进:教师制作概念图,学生完成“连线”和“命题”;教师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学生填空;教师理出主要概念,学生完成概念图;学生独立制作。在训练过程中空格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学生的水平越高,空格就越多,需要连接的概念就越多。图5就是在初中《科学》“生态系统”复习课时中等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完成的概念图。

(2)教师还可以尝试改错训练法,即呈现包含部分错误的概念图,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习知识,而学生要发现和改正概念图中的错误,就必须认真分析整个概念图,思考错误在哪里,从而主动纠正。

(3)在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容许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设计的概念图,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科学地引导,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盲目猜测和无效活动。

4 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把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画概念图时经历了一次对原有知识进行内省、分析、重新评价和组织的过程,易混淆的知识和概念也能理清关系了。同时,概念图也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从学生的概念图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和知识的欠缺,有助于教师及时诊断和定性评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弥补学生的不足。

但是在肯定概念图作用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在概念图构建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概念图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一些物质变化、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概念图就显的爱莫能助了。

(2)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学生要制作完整、优美的概念图需要长期训练,同时,在课堂中概念图教学也需花费较长时间来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特别是初期可能会耗时较多,往往比较繁杂的知识内容很难在一堂课完上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局限性。概念图只是一种陈述知识的工具,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缺乏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为强化概念图教学而忽视其它重要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希建华,赵国庆.“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开放教育研究,2006.2.

[2]岳秀英.概念图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学科教育,2003(7).

[4]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育,2003(4).

第8篇

1.立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从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出发命制试题

案例1(1)某水果店1至6月份的销售情况为450,440,420, 480,580,550(单位:千克),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_____千克.

(2)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为_____________.

命制途径:以上两题的命制均以课本的习题为素材,经过改造、组合而成的.这两道题紧紧围绕众数、平均数、极差、方差这4个基本概念设计,目的是考查考生的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掌握.对于这类考题,学生只要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命制反思:以上两道试题都是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出发来命制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熟练地掌握公式、定理、法则,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理清初中阶段数学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基本方法的复习,不断巩固,落实三基,决不能片面追求解难题、怪题、偏题,否则得不偿失.同时,采用课本例题、习题加以改造、编制试题,还能较好归避因“公平性”问题的引起的争议,而且能引导教师和学生多关注课本,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意义.

2.立足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化”与“生活化”的统一

案例2某校操场有一堵长方形墙面,它是由边长为acm的24个小正方形白瓷砖拼成的.现准备在墙面上划出一块设计图案,要求面积不超过原墙面的 .

(1)小唐设计了如图2-1的方案,图案框架的左右两边为两个半圆,中间是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问小唐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请通过计算说明;

(2)你能否也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图案框架,请你把方案画在图2-2的长方形中,并标示出尺寸(不再要求计算说明).

案例3如图3是某市一条河上一座古拱挢的截面图,拱桥桥洞上沿是抛物线形状,抛物线拱桥处于正常水位时水面宽AB为26m,当水位上涨1m时,抛物线拱桥的水面宽CD为24m.现以水面AB所在直线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经过测算,水面离拱桥顶端1.5m时为警戒水位.某次洪水到来时,小明用仪器测得水面宽为10m,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此时水面是否超过警戒水位.

命制途径:上述两道试题处处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导向清晰,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案例2考查的是平面几何及整式的知识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运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开放的设计判断;案例3考查学生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理清所给材料的精髓,然后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考查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制反思:《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生活化”、“情境化”,而适度的形式化又是中学生数学必须具备的特点,因此命制试题必须强调“生活化”与“数学化”并重与统一.“生活化、情境化”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观察、猜测、设计、验证、应用”的探究过程和数学应用意识,又能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转化成数学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分析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学习方法,克服哪种靠“识记套用”、“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知、感悟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来源于实践的.

3.立足问题情境,关注对“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案例4如图4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它的三个视图都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其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

A.1B.2C.3D.4

命制途径:有关三视图的传统命制主要是“识别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而本题命制的关键点是命题视角点的改变,突出在实验操作活动过程中,体会三视图与已知几何体的联系,从而达到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的实质性的理解,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意识.

案例5图5-1所示的遮阳伞,伞柄垂直于水平底面,其示意图如图5-2.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当伞慢慢撑开时,动点P由点A向点B移动;当点P到达点B时,伞张得最开.已知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总有PM=PN=CM=CN=6.0分米,CE=CF=18.0分米,BC=2.0分米.设AP=x分米.

(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CPN=60°,求x的值;

(3)设阳关直射时,伞下的阴影(假定为圆面)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关系式(结果保留π).

命制途径:本题直接取材于街头常见的遮阳伞,将其数学化,试题配以文字,同时展示原景与抽象后的几何图形,图文并茂,考查了心智操作中综合利用菱形、相似形,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无所不在.

命制反思:通过学生学习生活基本经历过中的游戏或者实际经验,探索规律,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不断深化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在玩中学数学、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命制思路,既考查学习的结果,又考查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考查的目的.

4.立足学生的自主探究,促进教学由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重视问题探究

案例6(1)如图6-1,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不含端点B,C)上任意一点,P是BC延长线上一点,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求证:AM=MN.

下面给出一种证明的思路,你可以按这一思路证明,你可以选择另外的方法证明.

证:在边AB上截取AE=MC,连接ME.

正方形ABCD中,∠B=∠BCD=90°,AB=BC.

∠NMC=180°-∠AMN-∠AMB=180°-∠B-∠AMB=∠MAB=∠MAE.(下面请你完成余的证明过程)

(2)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三角形ABC”(如图2),N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则当∠AMN=600时,结论AM=MN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n边形ABCD……X”,请你作出猜想:当∠AMN=__度时,结论AM=MN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

命制途径:本题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获得某些数学猜想,并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传统考查证明转向问题探究,让学生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积极有效的观察所探索的对象,通过观察发现存在于其背后的数学现象,这样的试题真正体现了考试的选拔.

命制反思:“应用数学”、“实验数学”等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正在影响着数学中考的命题;纵观近几年各省、市数学中考中的应用性问题和数学实验操作试题已成为一个热点,它们不仅体现出数学的工具性、也积极地渗透着数学的文化性,数学的理性思维和广泛的应用性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不能丢弃课题学习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的放失,不失时机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5.立足初高中衔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案倒7 已知a、b是正实数,那么 ≥ 是恒成立的.

(1)由( - )2≥0恒成立,说明 ≥ 恒成立;

(2)填空:己知a、b、c是正实数,由 ≥ 恒成立,

猜测: ≥ 也恒成立;

(3)如图7,己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是弧上异于点A和点B的一点,PCAB,垂足为C,AC=a,BC=b,由此图说明 ≥ 恒成立.

命制途径:本题以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为素材,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相似三角形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圆周角)、不等式等知识,考查了归纳、猜想的思维方式,考查了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考查了以形助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的应用,关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和可持续性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有效性;情境教学

对数学教师来说,怎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成为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情境教学,倡导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直观的观察或体验来获得知识认知,这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注意备学生,备课要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因为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脑中有课程目标,心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适时整合教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各自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只有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如果能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一来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二来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数轴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今天气温上升了5℃,明天会下降5℃,你们能用数轴表示出今明两天的气温变化吗?”或者“学校超市今天收入600元,但是进货用去了600元,你能用数表示出这些相反的量吗?”然后再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并启发学生用图式方法来表示。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样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对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于数学来说,预习主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把即将要学的数学内容看一遍,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上标记,为自己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理解这些问题打下基础。其次,要使学生掌握听课的方法,听课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求,怎样才是会听课呢?第一,必须专心,不能心不在焉。第二,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对于教师反复强调的教学内容或者知识点要记下来,便于自己的复习巩固。第三,对于预习中打标记的地方要认真听,做到不懂就问,避免遗留问题。第四,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课堂问题,能够与教师有效互动。另外,要教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教训,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较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堂练习目的要明确,要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二是课堂练习要及时,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消化吸收,运用。三是课堂练习要体现出层次性,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练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另一方面是练习的设计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有所得,有所获。四是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多样性,填空,判断,计算,概念等多个方面要综合考虑设计。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常反思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观是否符合新课改要求,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取其精华之处。针对课堂数学教学,要对教学方法的选取、课程资源的选用、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亲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注重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旭东.提升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