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8:34
导语:在互联网资产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国际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知识产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商标、版权甚至专利制度在互联网世界中同样存在和适用,谷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国际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数字图书馆是指以数字形式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综合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和信息实体虚拟化。
一、谷歌数字图书馆的产生背景
谷歌被公认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在国外,谷歌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远超过75%,微软和雅虎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但是,GooSe的野心远远还不止于此。2l世纪初,谷歌公司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虽然互联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世界,但图书却一直落后。因为目前世界上多数的图书并不向公众开放,谷歌公司认为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以使全球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能重新看到这些人类知识的结晶。
在征得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几十家知名图书馆的同意之后,谷歌公司将牛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几家顶级研究性图书馆的馆藏著作转化成为电子文件,放到网上让人们免费搜索阅读,迄今为止已完成了对1000多万册图书的扫描。谷歌公司跟每个图书馆的合约都略有不同。例如,他们将会从斯坦福大学挑选800万册图书;而在跟密歇根大学签订的合约中,图书的数量也达到了700万册;在跟哈佛大学最初合作的过程中,只能选取4万册图书;跟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合约中更明确规定,1900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只能限量取用。相对于一些大学图书馆在书籍取用数量以及范围上的限制,纽约公共图书馆则慷慨地将一些没有版权限制、易碎的珍贵馆藏都提交了出来,因为该图书馆的官员认为,或许很多学者会对这些资料感兴趣。2004年谷歌公司计划对全球已经绝版或已退出图书市场的图书进行扫描后建立“谷歌数字图书馆”的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其支持者们认为谷歌此举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许多本来无法接触到的孤本和珍贵史料,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也为发挥史料的科研价值和史料的永久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作者和出版商却对其进行严厉指责,认为谷歌没有征得作者本人和出版商的同意就将图书扫描,并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构成了对著作权和版权的侵犯,指责谷歌“盗窃”全球文化成果,企图利用其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抢占数字图书市场。一些作者和出版商甚至将谷歌告上了法庭。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创新,互联网信息的社会公众获取与互联网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通过关键词来搜索书籍以及研究文献,不仅可以缩短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时间、减少传播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同时以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拓宽了科学家们研究的视野。但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由谁来拣选这些资源?谁来进行管理和鉴别的工作,以此预防成千上万可能会发生的断章取义?谷歌的用户会不会因为使用了网络图书馆而最终舍弃了通过阅读一本书、查阅一份历史资料,然后在漫长的研究中寻获珍宝的喜悦?这些搜索文献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改良,来减轻那些已经身陷书海的学生的困扰?如何鉴别网络资源的真伪?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通过专业的图书归类方式,让人们更方便地拣选所需要的资料,在谷歌推行的这种计划中,这些图书管理员将充当什么角色?他们是否也会加入合作,来删减信息中的冗余部分?并且,谷歌的数字图书馆业务给亚马逊公司造成了严重威胁,亚马逊公司以经营网上书店起家,一直将网络售书作为主业。它依靠所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获得了丰厚利润,而谷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读者多了一个获取电子读物的重要来源,势必对亚马逊公司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谷歌的搜索图书功能可能会促使谷歌访问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带来更多广告收益,这也是其主要竞争对手雅虎和微软不愿看到的结果。
二、谷歌数字图书馆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
1.各国对谷歌数字图书馆的态度各不相同
2005年5月,美国作家协会等多家组织起诉了谷歌,当时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Guild)与美国出版商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Publishers)控告其图书扫描计划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而谷歌公司则主张有权在网络上显示书籍的信息,特别是仍受着著作权保护、但无主(or-phna)的著作物,像是绝版书或作者找不到的书籍。这些作者必须在5月5日最后期限前选择退出Gogle的计划,否则就会被纳入和解案。在重重压力之下,2008年10月,谷歌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达成庭外和解,谷歌将出资1.25亿美元组建一个名为Bookmhgt~Registry的登记机构,充当谷歌和出版商之间的中介并与版权人分成数字图书业务收入,确保版权所有人能获得合理报酬,而谷歌则会在使用这些作品时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支持和解协议的包括威斯康星大学、美国残疾人协会和美国学生协会。谷歌表示,此项和解协议有利于数字图书产业的竞争,因为该协议为业内公司提供了更多可供销售的内容。谷歌同时拒绝将所扫描图书授权给其他公司,并指出微软和亚马逊等公司曾放弃图书扫描项目,而谷歌则坚持这一方面的投资。谷歌公司的产品与知识产权副法律官员AlexnaderMaegillivray曾指出:这项和解案的内容巨细靡遗,而我们希望确定各地的著作权人都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清楚,确定这么做是对的。这正是我们请求法院准许把选择退出截止日期再延长60天的理由。
与美国政府的默许态度不同的是,欧盟对于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态度显得十分强硬。欧盟许多政治家、图书馆和出版商都对和解协议不满,其中尤其以法国和德国政府的态度最为强硬。法国政府认为,在谷歌公司的数据库中有许多图书来自于欧洲地区的作者,而谷歌公司在未经这些作者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这些图书进行电子化,由此法国政府担心谷歌将来可能会在这一领域形成垄断。因此,法国政府认为谷歌公司有能力决定将哪些图书放入数据库,或者将哪些图书进行移除。对于谷歌而言,那些缺乏商业价值的图书将被谷歌从数据库中移除。德国政府表示,谷歌公司的在线图书服务违反了德国国内的版权法,另外,谷歌的该项服务还可能会损害德国互联网用户的隐私权。因此,法国和德国政府分别于2009年9月上旬向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提出相关的反对意见。根据计划,美国法院将于2010年10月7日就此事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此事的解决方案。另外,包括欧洲图书销售联盟在内的一些团体也对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谷歌的这份协议一旦获得通过,将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对图书出版业会造成影响;另外一些观点认为,由于谷歌这份协议只适用于美国本土,这对欧洲以及其它地区的读者来说不公平,换言之,美国读者可以阅读或下载欧洲的书籍,而欧洲读者却没有这样的条件。针对以上种种声讨,最终谷歌正式向欧洲出版商做出了让步:它将在协议中删除全部目前在市场上的欧洲图书,只对欧盟图书馆中1869年之前出版的图书进行扫描。
2.互联网版权纠纷的相关法律
美国是国际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水平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应地,互联网上的版权纠纷也最早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出现了一系列因版权作品被擅自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公众随意访问而引起版权纠纷。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使美国版权法适用于网络环境而制定的l(跨世纪数字化版权法》,说明美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互联网所引起的网络版权问题。欧盟2001年5月颁布了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就是鼓励传播,而不是限制传播。但是,由于传播媒介不同、传播手段不同,版权法中所调整的传播行为十分广泛和复杂,正因为如此,很难正式确定包括所有传播行为的“传播权”的含义。在美国,虽然没有单独设定向公众传播权,但在将他人的版权作品上网的过程中,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数字化和将数字化作品刊载于互联网上都可能侵犯版权人的传统版权(如复制权),作为只提供数字化作品与互联网连接的行为人在他人的侵权行为中起到了辅助作用,即构成辅助侵权。由此,谷歌图书搜索确实违反了美国版权法的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三、谷歌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反垄断诉讼
近10年来,美国最大的反垄断案都围绕科技公司展开,这些案件都是由美国政府操刀,以应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其中包括电信寡头AT&T、大型机巨头IBM及Pc软件巨擘微软。由于在互联网搜索市场的统治性地位,在反垄断问题上,谷歌公司已成为新的微软,即使是在布什政府当政期间,谷歌也由于反垄断问题被迫放弃了与雅虎之间的广告合作。从各方面来看,谷歌似乎都是一个合适的反垄断目标,尤其考虑到该公司持有大笔现金可用于支付罚款,而这样的统治性地位也为谷歌进军其他市场提供了便利。
一直以来,美国反垄断执法的严厉程度都与当任政府对待反垄断的态度密切相关。在克林顿政府时代共提诉12件与合并或收购无关的反垄断官司。其中还包括对微软垄断市场的长期诉讼,当时法官还裁决微软必须一分为二。到了布什政府时代只提起3件反垄断诉讼,其被告包括产业零件供应商AmstedIndustries、媒体集团MediaNewsGroup与芯片制造商Microsemi等。奥巴马政府对反垄断的积极作为,将让他倾向克林顿政府时代,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改变原布什政府的做法,加大反垄断监管,尤其是针对垄断企业,这种做法与欧盟非常接近,后者曾于2009年5月以滥用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为由向英特尔处以高达14.5亿美元的罚款。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在互联网经济中影响力正不断加大的谷歌或将面临最大风险。曾在克林顿政府中代表Netscapc的利益对微软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的律师代表瓦尔尼表示,“微软的垄断体现在桌面上,而谷歌的垄断则体现在新兴的云计算行业,它积聚了‘巨大的市场力量’,可能创建一个客户无力逃避的生态系统”。
硅谷反垄断律师加里·雷贝克(GaryReback)于2009年9月6日向法庭提交文件,反对谷歌图书的和解方案。他指出,这一和解方案是非法的,美国司法部应要求谷歌将扫描的图书提供给竞争者。雷贝克是“开放图书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其成员包括谷歌的直接竞争对手微软、雅虎和亚马逊,还有一些公共机构如互联网档案馆、纽约图书馆学会和美国新闻工作者与作家协会(这个联盟曾被谷歌的高层戏称为“酸葡萄联盟”)。雷贝克表示,“谷歌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发行商协会达成的和解协议使发行商和谷歌能控制数字图书的价格,如果不通过这一和解协议,而通过自由的市场竞争,谷歌将永远不会在数字图书市场取得统治性地位。谷歌不愿通过开放的市场竞争获得份额,而是希望使用法律程序来获得优势地位。”而谷歌公司拒绝接受“开放图书联盟”对它涉嫌垄断的指责,双方的对峙由此愈演愈烈。
在这场涉及国际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问题的反垄断诉讼案中,网络型产业的外部性、用户锁定等特征将是反垄断审查的要点。有法律专家表示,新的反垄断管理层很可能对网络进行审查,这些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科技平台,由于可以不断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广告主和软件开发人员,控制这些网络的公司的优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增加。爱荷华大学法学院反垄断专家赫伯特·霍芬坎普(HerbertHovenkamp)也指出网络搜索及搜索广告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一样,都是类似的例子。他表示,“谷歌和微软一样,都是具有垄断性的网络,只有当所有人都有均等选择时网络才会具有竞争性。”美国司法部对谷歌与图书搜索服务的内容作者及出版社达成的和解进行审查,以确定该和解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表示,谷歌应当为数百万本图书的数字化计划制定新隐私政策,“限制谷歌图书所收集数据的二次使用,包括不符合用户合理期望的使用”。数据的二次使用包括,根据用户阅读历史决定将哪些广告展示给谷歌图书用户。尽管谷歌一直努力与美司法部商谈修改图书协议内容的事情,以缓解美司法部对其反垄断的担心,但是谷歌的努力还是没有得到回报。2009年9月18日,美司法部在向法院提交的反垄断调查中建议法院裁定谷歌之前与出版商达成的协议无效。他们认为谷歌与出版商们需要进行重新修改协议,才能符合目前的版权法和反垄断法。
那么,商业管理就算是资产管理吗?一个资深的商业管理人或者团队就意味着能把商业地产管好吗?怎样的管理才算是把一个商业地产的资产管好呢?
笔者不由想起在佰仕会群里的一个经典争论:到底是轻资产好还是重资产好?有一个代表性的意见:你连重资产的肉都没吃过,你谈什么轻资产?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当地产圈中以万科、万达为首率先大谈特谈“轻资产”的时候,互联网的巨头却开始了重资产的囤积,不说腾讯、阿里、华为等纷纷自建总部或者成为整栋写字楼的大买家,就看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环,京东和阿里拼的竟然是线下物流网络的占有率,百度和58同城等拼的竟是“最后一公里”,你去看他们的后台、配送和地推,完全人力密集型,不计成本,重的不能再重!
地产人看互联网和互联网人看地产是一样的隔行看不懂,有趣的是,地产人看互联网看到的是光鲜靓丽和估值上的美丽泡泡,互联网人看地产看的是满地机会被一帮土豪大把浪费。拿一个地产与互联网最有交集的产品来举例,比如说众创空间。地产人看众创空间永远第一眼就是看租金差,无论大房东还是二房东,租金差没法覆盖投资回报,这事就没法干。互联网人看众创空间看的却是对人才的吸引和空间冗余的再分配,只要足以调度资源,他们对空间的看法是“多多益善”。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复星旗下著名的星浩资本一期基金出现兑付问题,投资人组团堵门进行抗议。星浩资本的出身可谓显赫,大股东复星集团是民营企业中的一杆大旗,在以上海为基地的长三角一带更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管理团队也可谓顶配,金地集团“三驾马车”之一原华东区老大赵汉忠率队来投;起步还是源于世博会上的民营企业馆,老郭、老周、老赵想要为民营企业做一件辉煌的事,把星光耀广场开遍全国;首期基金由复星联手易居中国共同发起,开张就是30亿元!这么豪华的阵容怎么会出现兑付问题?原因很简单,他们在用开发商的思维干基金,高价拿地,高额收益承诺,把基金投资人当股民看待,干的又是极考验运营能力和耐心的持有型商业地产,又赶上了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大干快上,几方面因素叠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可承受的痛啊!
笔者认为,商业地产的资产管理是有一个递进过程,从物业管理到运营管理,再有商业管理,引申出内容管理,最后集中到资本视角,就是资产管理。每一步递进都意味着一层的升维,物业管理更多是维护保养的概念,能让一个资产保持好的使用状态就是最大的成功;运营管理加入了经营的概念,知道去开源节流,知道统筹调度,知道客户维护,资产就有了增值空间;商业管理之前更多的适用于购物中心类,现在随着空间界限的打破应该为更多的经营方所重视,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基于商户营收的管理,核心逻辑是“商户赚钱空间才赚的到钱,整体最优才是最好”,多了一个思考维度就有本质的区别;内容管理是需要向互联网学习的,一个空间就是一个线下的人流聚集点,人们为什么要来,为什么会甘心在线下消费,是互联网时代必须回答的问题。以上种种的努力,最终必须以资产管理的思路一以贯之,因为所有的付出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增值目标,必须服从统一的目标管理,身价才有所值。
这时再来谈论到底是轻资产好还是重资产好就会有一个基本共识:无论是作为管理方出现的轻资产运营者还是作为投资方出现的重资产持有者,达成合作的唯一基础就是能实现资产价值的放大!也就是说无论你是期望用智力来雇佣资本还是通过资本来调度资源,双方能达成合作的基础就是能力的匹配。
简单说,有资本优势的乙方可以“重”,前提是能把握进出的时机,能选对驾驭的团队;有能力优势的一方可以“轻”,前提是你能在资产自然增值之外创造额外的价值,能说服资方这样的价值创造非你不可!如果是这样,双方自有各自的生存逻辑,自有不可取代的一面。两者可以结合为一体,也可以分别存在,但一定是相互需要,缺一不可。
015年,你的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满足了吗?在过山车般的股市行情中你是否有所斩获?在逐渐走低的理财收益中你是否跑赢了通胀?在行情屡盼屡弱的黄金市场你是否仍然处于“中国大妈”创造的波峰之下?
无论是富甲一方的商贾,还是领着有数工资的工薪层,都有投资理财需求,只不过往大了说叫“家族传承”,往小了说是“跑赢通胀”,本质都是“让钱生钱”。大家早已认同让一些更为专业的机构来做这件颇具技术性的事情,找投行、找券商、找银行,甚至找“宝宝”。虽然各种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然而大家的一个困惑似乎始终存在:如何管好我的财富?2016年,作为服务提供方,财富管理机构依然任重道远。
降息、有钱、缺服务
降息、有钱、缺服务,是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几大关键词。
随着社会居民财富的加速累积,我国的财富管理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2015年瑞士信贷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我国家庭财富总额全球排名已位居世界第三,年收入达到1万至1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全球共有10亿人,我国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相比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的金融资产比例高达49%。
“截至2015年底最新统计:我国储蓄存款规模50万亿,理财产品余额约20万亿,信托规模15万亿,资管规模20万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万亿,公募基金规模7万亿,私募基金规模3万亿。这其中70万亿的存款和理财都可以说是尚未开发、有待转化并大有可为的新增财富管理市场。”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边琳向《经济》记者介绍称。
“到目前,中国的国民财富总值已经突破160万亿。”百富网总裁陈志君向《经济》记者介绍称,与这种财富总值不匹配的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面向普通民众的财富管理服务还比较初级。“普通民众在金融服务、理财方面仍然缺少好的投资品种。保守的理财习惯、谨慎的监管环境和供应端,造就了一个仍然高潜力的理财市场。”
而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必然会带动金融体系走向新常态,财富管理行业的旧有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那么,2016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有何新变化?
“在2016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总量上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陈志君称,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对此,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赵勇向《经济》记者表示,2016年,各类金融机构会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竞争主体更为多元化。“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加,除了传统的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也纷纷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在经营范围上互相交错渗透。”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由激进向稳健转换,收益预期将回归合理水平。在赵勇看来,随着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利率下行周期开启,投资理财类产品的预期收益也持续下降,众多互联网“宝”类产品收益已破3%,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将向合理区间回归。在风险和收益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良好的信用、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将凸显其价值和优势。
在产品方面,基础产品供应将会增加,净值产品比重上升。赵勇分析称,伴随资产证券化的提速,非标资产标准化趋势渐强,基础产品供应会增加,资产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直接融资比率的提升,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以净值型产品为代表的标准化产品占比提升,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
“财富管理市场的参与者更多,竞争更加激烈,可以预见2016年财富管理行业的创新和产品形态也将更加丰富,”边琳表示,这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行业结构,完善专业化产业链分工,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构建和形成开放、包容、竞争、多元的财富管理体系。
财富管理格局分化
“2016年财富管理市场将按高净值人群、普通富裕阶层和大众投资者3类有所分化。”陈志君表示。
对于市场的分化,赵勇认为财富管理将向“财富金融”和“普惠金融”两个方向分化发展。“财富金融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以客户利益为主导,其核心是专业化和综合化财富管理能力,通过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丰富的专属投资产品以及定制化的投资顾问服务,赢取价格优势与客户追随,创造更高收益。普惠金融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以渠道销售为主导,其核心是渠道效率和客户体验,通过低成本的渠道、标准化的产品和便捷的客户体验争揽客户。”
不同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根据自身特点,在“财富金融”和“普惠金融”两个方向布局发展。
而不管市场如何分化,在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看来,无论面对普通人群、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以及家族和机构用户,互联网都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后发优势,互联网金融将是中国金融发展可能超越发达国家的创新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挑战,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相互融合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他向《经济》记者表示,利用互联网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创造金融风险管理与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与新体验,互联网将成为财富管理的新工具与新平台。
互联网与智能财富管理将是财富管理的新领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财富管理变得更为平民化,低端客户对非个性化、结构简单的财富管理产品变得更有兴趣,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将财富管理客户群向下延伸。”海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婷向《经济》记者介绍称,一些高端客户也在向互联网理财渗透。
高端客户不再“死守”传统的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新兴财富累积方式的兴起,高净值客户的年龄不断下移。“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岁以下的年轻高净值人士,这群投资者更易接受线上财富管理服务。”孙婷表示。
随着网销金融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将快速提升,国内有望出现破万亿级的网上理财平台。财富管理的互联化将会如火如荼。尤其在网销金融方面,竞争会异常激烈。
同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财富管理也需要净化。随着e租宝、大大财富、信和财富事件的发生,小微金融线下扩张模式将陷入调试期,大众对于“土豪”烧钱模式的怀疑和不信任会加强。在陈志君看来,互联网金融可能进入寻根的一个大趋势,回到资产端的资源竞争,“具备安全优势,回报略低于信托的P2F平台,有望成为普通富裕人群的理财选择,在P2F平台的选择方面,用户应重视平台创始人的背景和资产管理能力”。
“大众的财富管理期望往往是低门槛、高安全、收益稳健的理财品类。从大趋势分析,随着资产荒的常态化,具备资产优势的网销金融会成为一个重要入口。”陈志君表示,由于网销金融并不在金融资产方面作创新,其提供的收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金融,而且理财门槛往往也比较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宝宝”类理财平台,由于拥有较大的用户基数和延伸服务优势、封闭体验优势,在2016年仍然会是互联网金融第一选择。
谁能对接需求?
未来财富管理机构该如何与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相结合?什么样的机构更具竞争优势?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高净值客户财富的增长,中高端客户呈现资产配置多元化、财富目标多样化的特点,日趋复杂的产品和需求让投资者更加关注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将使财富管理机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赵勇表示。
在新常态下,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将成为财富管理和投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金海年分析称,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将呈现专项投资管理深化和大类资产配置综合化的两种趋势,“在PE/VC、二级市场、固定收益等市场的投资能力以及全面覆盖这些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的两类风格。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美元为主的海外资产配置也将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的必要选项。
“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将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跨区域、多币种、跨市场的配置有效地分散风险,提升整体资产回报率,财富管理机构会扩大海外资产的投资范围和比例,加快海外业务布局。”赵勇分析称。
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同样必须面对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对金融产品的革命性影响,也必须面对客户互联网社区和社群化的需求与沟通特点,移动互联网将是财富管理机构与客户沟通的主要和基本手段,具备互联网基因和金融创新与风控基因的机构才能生存。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如何来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在赵勇看来,满足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首先要求财富管理机构明确3个问题:“第一,客户是谁?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财富管理机构应该盯住细分市场,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重点开展业务;第二,客户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应该是可细分、可量化的具体投资需求;第三,为满足这些需求要配套什么产品和服务?”
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仍需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信誉、客户、渠道,是不容小觑的传统优势。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相比,银行拥有良好的声誉、广大的客户基础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既有服务高净值客户的专业能力,又有面向大众客户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有望继续在财富管理行业保持领跑地位。
对银行来说,明确差异化定位同样重要。“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家商业银行唯有走出粗放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竞争老路,结合自己的核心优势,谋求差异化定位和专业化发展。”赵勇表示。
如何提升标准化和综合化的服务能力也是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银行理财的业务管理模式主要是类似表外信贷模式,具有强烈的‘债性’,产品端与存款形态类似,投资端与贷款功能类似,最典型的就是‘资金池-资产池’模式,通过期限错配等手段实现资金与资产之间的匹配,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双重表外化,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确,不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要求,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赵勇认为,银行应进一步发挥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优势,通过市场化投资和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多流动性好、信息披露充分、估值清晰的标准化投资理财产品。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应用,作为金融体系支柱的商业银行和券商都在结合自身的业务、渠道和品牌,加快推动创新和转型,寻求合作共赢。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下,不仅丰富了金融产品,催生了新的商业逻辑和业态格局,而且注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转变,弱化网点功能,逐渐改变金融行业和证券行业的传统边界和竞争格局,催生出银行业务和证券业新型的合作模式。
2000年,银证转账业务的面市,正式开启了银行业和证券业合作的1.0时代。2006年,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正式启动,则标志着银行业和证券业合作2.0时代的到来。
随着居民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居民投资人数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客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截至2013年底,中登公司登记的有效股票账户数已达1.3亿户。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额近70万亿元。打通银行业和证券业平台,实现平台对接,为双方客户提供电子账户和证券账户互通,一种新型的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理财、增值服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因运而生,“银证合作3.0时代”的大幕正在慢慢开启。
7月24日,华夏银行与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金融合作、资金存管及结算、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此次合作是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发挥各自不同的渠道特征、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互联网金融新型合作模式,正式开启了“银证合作3.0”时代。
华融证券是中国华融旗下的全国性综合类券商。母公司中国华融由财政部控股,近年来持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实现了5年利润增长46倍的金融奇迹,集团拥有32家分公司和12家子公司,形成了涵盖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多元化、多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架构。华融证券注册资本为31.78亿元,下设6家分公司,近50家营业部,控股华融天泽投资有限公司和华融期货公司2家子公司,管理各类资产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华融证券近年来着力创新转型,充分发挥中国华融“一体两翼”协同优势,确立了“以投资银行为引领,以资产管理为特色,以财富管理为品牌”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思路,在业务及产品、营销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转型。2013年实现了利润倍增,主动管理型类信托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券商第一,集合资产管理产品行业排名第二,资产管理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2014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利润增速78%,在业内排名居前,连续四年被评为A类A级券商,并重点推出了以增强客户体验为核心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品牌“金福融”。
华夏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上市银行,连续两年进入全球银行百强。目前,华夏银行在全国78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营业网点达到550家,资产总额超过1.7万亿元。在2014年7月出版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评选中,华夏银行按总资产排名第90位,连续三年进入全球银行百强行列。华夏银行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努力打造“华夏服务”品牌,形成了公司、个人、国际、中小、投行等多系列多个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客户金融需求。
华夏银行依托互联网直销银行对接华融证券平台,正式推出“平台银行”模式,实现了跨行业客户资源和金融产品的互通。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实现了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双赢。华夏银行与华融证券将积极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和品牌影响,在互联网平台合作、客户资源、产品销售、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金存管及结算业务、创新业务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双方将联手开创新合作模式,从银证转账模式、第三方存管模式、过渡到银证互联模式,开启“银证合作3.0时代”,通过双方平台式的对接,为双方客户提供电子账户和证券账户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客户账户平台互通和账户资金的投资、理财、增值服务,并逐步实现在移动终端上的全流程线上服务,为双方的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成立于2008年的利得金融服务集团是以利得基金、利得资本、利得科技等组成的企业集合,是国内领先的以互联网为特色、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高科技金融服务集团,主要股东包括晨鸣集团、新海宜等A股大型上市公司。并拥有证监会颁发的全金融牌照和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凭借互联网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跨界融合优势,利得金融服务集团现已形成高端理财、大众理财及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以FOF、MOM为特色产品,覆盖公募基金、私募投行、股权投资、定增市场、二级市场等领域。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及大众人群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目前,集团持有公募基金、公募基金销售、基金子公司、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四张金融牌照,并积极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和民营银行牌照、探索控股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以及设立海外金融产品设计筛选平台等。集团目前在全国拥有逾20家分支机构,覆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西安、青岛、厦门等大中城市。
目前,集团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高净值会员俱乐部,已为超过30万名高端客户提供了综合性财富及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经过多年的积极开拓和不懈努力,利得金融服务集团铸就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和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全能型资产管理集团。
公司荣誉:
・ 利得宝入选“互联网金融金橙奖”
・ 金融行业创新发展最佳第三方理财机构。
・ 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TOP10。
・ 2013年度-2014年度中国最具实力第三方理财机构TOP10
・ “金奖”2013最具发展潜力专业财富管理公司
・ 2014最佳高端影响力品牌
・ 2015年度中国财富管理机构诚信品牌企业。
・ “金象奖”2015中国最佳独立财富管理公司。
・ 2016中国普惠金融领军企业奖
关键词:互联网;证券公司;内部控制
1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1.1改变了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
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特点颠覆了证券公司传统的业务结构,改变了证券公司原有的价值创造模式。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开展了证券开户非现场化、构建网上交易平台、开发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等新的业务模式,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益型和普及性,吸引了新的潜在客户。这些业务模式的创新为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了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结构的业务联系。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等构建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拓展了客户群体,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证券公司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重视也体现了互联网金融在证券公司创新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它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1.2挑战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由经纪业务组成,经纪业务收入也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利用其获取资源的速度和范围为证券公司拓宽了客户渠道,转变了证券公司传统的业务模式。证券公司传统的佣金比率也在不断降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成为证券公司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必将会成为证券公司开展各项业务、提供各项理财服务、进行资产财富管理的主要平台。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情况,改变传统业务结构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证券公司应由过去的渠道服务为主向客户的财富管理为主的转变,加强各类业务协调合作发展,提升证券公司的服务能力和内部价值。
1.3加剧了证券行业的竞争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由于非现场开户以及业务网上开展的形式极大地弱化了部分证券公司的地区和网点的优势,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取决于自身价值、服务能力和产品价值。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证券公司的业务成本。伴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日渐加剧。证券公司业务的进行已逐步脱离网点,业务开展的成本逐渐降低,佣金价格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其他行业也利用自身的特点逐步加入证券行业的竞争。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其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其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向证券行业渗透。而其他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是对证券行业的传统业务形成巨大的冲击。例如,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网贷公司的贷款业务冲击了证券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模式;而P2P平台、余额宝理财产品更是严重冲击着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市场。这些都改变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证券公司的竞争格局。
2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2.1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发展模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拓宽业务产业链,降低运营成本。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互联网模式已成大势所趋。因此,证券公司若想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就必须正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顺应互联网模式改革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在不断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同时,积极改革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完成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改变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产品缺乏规范制度的现状。证券公司应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探索互联网模式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途径,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完善信息保密系统,使互联网真正成为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2.2加强控制活动的完善
证券公司应建立权责统一、透明严谨的投资决策机制。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内部沟通的信息成本降低,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由管理层、投资决策部、自营业务部三位一体的决策体制,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证券公司应加大力度规范自身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必须加强自身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保证自身网络管理的安全,建立健全的内外部“防火墙”制度,在避免外部入侵的同时,加强内部信息的保密性,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
2.3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互联网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已成为证券公司的正常运营的基础,因此证券公司必须解决信息系统的隐患,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应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稽核机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公司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准确揭示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保证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运行。
2.4完善风险识别体系
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业务特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并及时制定合适的解决办法。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因此证券公司必须构建科学的风险识别体系,对本公司的投资决策风险、信息系统风险以及创新风险等加以识别分析,将隐患降到最低,保证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
2.5加强证券公司主要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
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经纪业务无论是所占比重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尽管如此,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依然是其最为重要的业务类型。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两个主要来源。因此在互联网模式下,证券公司如要加强自身主要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需要加强经纪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互联网模式下经纪业务主要在互联网上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客户开户风险、资金存管风险以及证券委托买卖风险是其隐患的主要方面。证券公司在客户开户时必须严格审核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客户的信息和资料妥善保管并严格保密。网上审核人员应严格把关,保证客户身份证、资金账户和证券交易账户的一致,保证资金存取的准确。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网上监控系统,保证交易系统的迅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完善客户证券买卖的每一个环节,对异常交易状况进行及时预警并迅速解决。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还应加强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安全性是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证券公司构建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挖掘,对业务项目进行严谨科学的审核监督,严格控制操作风险,结合实际状况在一定程度的允许合规风险,严谨信用风险,允许适度的流动性风险,保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于闽黎 单位: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游.JH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王学峰.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8-42,48.
[3]张琦.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4(2):102-104.
[4]林楠.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再造和完善[J].西南金融,2013(8):50-54.
实践证明,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渐入佳境。因而,端正对前者的监管态度,尤其以包容心态来实施监管,鼓励新生业态的蓬勃成长及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带来的有益促进,方为良策。
其中,监管的实施主体究竟是中央、地方还是行业自律组织,这一问题或将影响整个监管体系的搭建。可行的做法,应以中央部委监管为主,地方和行业自律组织为辅,尤以全国性的正规行业组织为抓手,依靠其跨地区、跨领域且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特征来构建完整的监管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将监管政策一一落地。 互学互鉴,相得益彰
互联网金融几年来的发展,历经了诸多争议,但眼下可以肯定的是,其不会取代传统金融,只会对传统金融提出一定挑战,促使后者改变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放下身段来服务一些小微客户。
我们看到,银行纷纷将线下业务放到线上,一些大银行不再搞扩张,开始收缩物理营业网点。取而代之的,是营业和支付清算手段的网络化,以及借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移动互联方式来扩展业务范围。这些来自于互联网金融的启发,促进了传统银行业改善其服务方式,广泛利于广大消费者。
当前,混业经营加速,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正逐渐被蚕食,业务革新与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互联网金融恰能为其提供一些好的解决思路和手段。
例如,传统金融业主要受过程驱动,注重与客户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期间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风险、交付服务;而互联网金融是数据驱动需求,客户的各种结构化信息均可成为营销的来源和风控的依据。传统金融机构拥有着庞大的数据库,完全可对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特征互学互鉴。
在两者的融合创新上,东方资产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可谓是率先出棋――经过一年多尝试,证明了互联网金融可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旗下东方汇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便是一例。
2014年6月24日,东方汇正式上线运营。其第一阶段,旨在协助拓展集团旗下邦信小贷业务,推动东方资产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有效解决了邦信小贷面临的地域限制和杠杆限制,较大地推动了其业务发展。之后,东方汇又与东方资产集团旗下其他平台陆续展开合作尝试,包括信托、保险、证券等。眼下,集团还考虑利用东方汇平台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同时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很明显,将东方资产在收购、管理及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与东方汇的互联网渠道相结合,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前景变得十分可期。
之于东方汇本身,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内部协同效应、整合及对接集团各平台资源,是当前的紧要抓手,很快就可能成为集团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超市。
之于东方资产,这种做法一举两得:既丰富了东方汇产品,跟进了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又为集团内的资产流动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出口。当前,东方汇交易总额已超50亿元,客户超25万,发展向好。 新业态亟待包容性监管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异常迅猛,如何包容性地做到监管与支持并用,是当下留给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已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监管部门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秉持审慎监管原则,对于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加强了打击力度,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但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应该对这一新业态给予新的监管思维,以包容的胸怀,根据金融的规律来进行引导,不能一下子管死,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须具体分析和研究。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首先是监管主体问题。
若要让政策不流于形式,真正能够落地,还需由一行三会等中央级监管部门来落实主体监管职能,且须由能够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调的机构进行整体统领,由地方政府及行业自律组织辅助管理。
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像小贷公司那样交由地方上监管,因为监管套利往往在地方,而互联网金融则是辐射全国,其可能的风险将是全国性爆发。一旦风险爆发,属地化问题如何解决?若归属各地方管理,地方金融办的监管能力或稍显薄弱。
那么,是否可由民间自律组织进行监管?
这同样有待商榷。原因在于,尽管机构自律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须,但一些民间自律组织可操控性太大,会造成互联网金融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局面。
行业自律,应该作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而存在,既能交流行业信息,也能反映从业机构的呼声,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沟通,使自律行为与行政性监管行为相辅相成。这要求行业自律组织需立足自律、服务和传导的基本定位,充分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以保护投资者、诚信合规和公平竞争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自律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因而,建议由全国性的正规行业组织来集中监管,由跨行业、跨地域的整体监督机构来执行。
说到底,互联网金融天然就是跨界的产物,当前银、证、保分业监管的现状会逐步向协同混业监管过渡,而由央行牵头组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则应该发挥主流作用。央行具有全国性支付清算的统一接口,有完善、透明的信息手段来保证行业透明、安全,实现各行业的信息共享。而该协会最大的亮点,即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入会企业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监管。
其次,是行业定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所从事业务也是金融业务,监管也应定义为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也均有类似问题,即做着金融之事,却享受不到金融政策红利,税负过重,发展受限。
第三,是政策的包容度问题,要避免过度监管,避免与其他一些业态一样,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互联网金融源自于创新,自身的确存在很多风险点,亟待严格监管,但同时也需要来自监管层的包容与支持。如何把握适度监管、包容性支持的“度”,可谓是对监管层的全新考验。
1.高校在对资产管理比较忽视
由于高校将精力都关注了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而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差。特别是在高校资产每年都以很大数量增加,这些资产种类繁杂,高校还有不同的校区,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确实存在着困难。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比较重视。高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上,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还不健全,对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使得对于资产的管理责任不清,资产管理的责任与权力分配不匹配,这样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以及损毁比较严重。
2.高校资产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缺乏有效规划,使得固定资产在保管和使用方面的效率比较低,不能发挥固定资产效用。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浪费了高校的资源。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投资的渠道也增多,这些都为高校的固定资产规划购置提出了要求。高校必须杜绝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采购计划,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高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3.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
由于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不成熟,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这些都抑制了高校资产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资产的价值,也容易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和损毁。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没有购置资产管理软件,对资产管理的计算机硬件和仪器设备投入也少,这些不能满足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仍然使用人工进行记录和管理,那么这种管理方式会由于资产管理的庞大工作量所淘汰,高校资产管理就处于被动和滞后的局面。
二、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为资产的管理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也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便利的操作平台。
1.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智能化
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覆盖率资产管理的内容,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处理大量的资产数据,对资产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为高校资产管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2.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
通过高校的校园网络,能够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资产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产使用情况和购置情况,这样能够有效杜绝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
3.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了资产管理的实时动态管理由于高校不断地发展,这样就需要持续地增加固定资产,资产信息的变化就显得很频繁,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动态地进行数据更新,实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这样能够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数据,作为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依据。高校的资产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各类资产,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资产的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价值。
三、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
1.要设置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应包括各种类别的固定资产功能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管理模块、房屋土地管理模块、网络系统维护模块等等。这些功能模块又有很细的资产内容,例如,仪器设备管理模块包括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等;房屋土地管理模块包括了教学楼、行政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设备采购管理模块包括高校各部门资产的购置申请、审核、采购以及合同管理、验收管理等等流程和环境,这使得资产管理的部门能够将资产采购与管理进行有机整合,也很好地协调了资产审批和管理。
2.要增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
高校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实现信息管理平台的良好运行,必须要增强资产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意识。要对高校各部门与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重视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经营与管理。高校要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共享,方便相关人员的查询、操作与管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该与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好地实现对资产使用与调配的沟通与监督。
3.要对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一、传媒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当今企业逐渐引入自动化资产管理,这将大大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益、降低成本。过去繁琐的资产盘点透过现代自动化设施可以轻松完成,使资产管理有条不紊,账实相符,快速反应当前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资产,提高资产回报率。传统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而在传媒企业的资产管理中除了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外,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有利武器,逐渐成为各传媒企业之间竞争最有利的体现之一。传媒企业的产品是媒体产品,以无形的产品为主,主要给公众传达想法、娱乐、信息等,其无形资产包括:名称、商标、各种使用权、特许权等等。与传统企业以固定资产为主不一样的是,传媒企业中固定资产是为无形资产的发展而存在的,跟随无形资产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栏目的升级等等,这些都需要硬件设备跟上,对媒体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才是传媒企业发展的根本。
二、传媒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混淆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传媒行业虽是以创意思想为主导的行业,同样需要固定资产设备来完成相关工作,一套完整的设备包含了主件、附件、配件等,而财务人员由于对专业设备认识不够,可能会对整套设备的入账价值估计有偏差,而且由于传媒行业的迅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财务人员对此设备的折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很可能会不准确。
首先,从构建审批手续开始制度就不健全、不完善,购买存在一定随意性,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容易造成购置的资产不适用而长期闲置,或者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经营中的作用,给企业造成极大浪费。其次,固定资产调拨常常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调拨手续,很多时候,资产的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与实际情况不符,维修和报废等各项会计记录滞后、不完整等,经常出现帐实不相符的问题,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帐务调整。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缺乏专人管理,或交给使用部门管理,这种责权不分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未经审批、未办理手续而随意转移或报废处置、造成管理混乱。财务人员通常在资产负债表日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以发生减值的迹象,进而计提减值准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减值测试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财务人员很难准确把握,而且会计准则不允许减值转回,有的企业为了规避准则中的限制,将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混淆处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改变折旧的方法,达到调整减值计提的目的,进而改变企业的会计利润。
2.无形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
(1)相比无形资产,传媒企业传统上往往还是较看重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缺乏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品牌保护意识淡薄,随意侵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无形资产保护的不完善阻碍了无形资产的保值升值,无形资产的流失也同样影响了无形资产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当今媒体已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方式,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各大媒体早已了解到互联网无地域限制、便捷的优点,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对内整合业务,对外树立品牌形象和接待客户,在如此重要的大环境下,很多媒体公司却不注重无形资产产权保护,对建设独立的、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网不够重视,不论是资金的投入、规模,还是对品牌的保护措施,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却是少数。
(2)许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然而在整合过程中,却容易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用和研发,一些优质的无形资产被企业闲置不用,直至其价值消失殆尽,另外,企业如若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会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就是前面已说到的传媒企业对官网的重视不够,对互联网的利用不充分,重心往往还是偏向传统的模式。
(3)在当今社会,跳槽成了一个习惯,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的损失在很多中小传媒行业中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核心管理、销售人员,传媒行业是一个很容易将相关技术、流程、客户引向另一个竞争对手的行业,而我所知道的许多中小传媒行业对人才不重视或重视度不够,人员流失很快,一个岗位一年可能换二三个人,总想着还可以再招聘,给企业带来的伤害却不知。
三、鉴于传媒企业行业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
1.加强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投资及购建审批制度,重大项目的资产投入,必须对市场前景、项目管理、经济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进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
(2)建立健全企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
(3)建立定期审计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
(4)深化改革,搞好资产运营。
(5)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还需注重保护具有原创性质的知识产权,同时注意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学习同类企业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同时还应注重自身专利的开发,加大投入自身专利的研究,利用当前的高科技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完善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改进资产会计核算方法
(1)不断完善传媒行业的会计准则制度。
(2)在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企业的税务风险。
(3)指定专人收集项目资产的相关信息,定期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或委托中介事务所进行管理,防止企业故意混淆资产减值与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
3.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也要培养财务人员对传媒行业的认知,只有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管理好公司的资产,更全面系统的反映公司资产的财务状况。首先企业应从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着手,培养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其次,从制度上规范财务队伍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激发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传媒行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传媒行业的特点,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让财务专业知识更好地与传媒行业的特点结合起来,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传媒公司的财务情况。
4.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传媒企业应从以下三点出发:
(1)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以杜绝经营者独断专行。由于传媒行业自身的特点,企业更应谨慎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若项目投资错误,极易血本无归,甚至无任何实物资产进行回。
(2)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