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20 16:08:36

导语:在心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整流电路;信息化教学;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75-02

1教学背景分析

该课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该讲课内容为其中项目六“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的第一节内容—整流电路。该次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具备整流和半波整流电路的知识;会用电子实验箱搭接半波整流电路;对半波整流电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习中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分析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弱的学习障碍。在行为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善于动手实践,喜欢交流经验,并有很强地展现自我的欲望。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能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波形的测量;会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常见故障对电路的影响;会运用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公式进行计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爱护设备意识。依据课程标准兼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职教理念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立难点和教学关键点。(1)重点: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2)难点: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3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资源:学习平台、情境视频、任务单、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PPT、无线投影、在线练习题、录像设备等。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项目。教师展示半波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动画并提出问题:半波整流电路的缺点。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示波器的波形,并参阅教材共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展示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图动画并提问如果现在需要给手机充电,整流电路部分应选择哪一个?学生观察分析后,阐述它们的不同点,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引入该次课内容。环节二:分组操作实施任务。教师讲解该节课的任务,确认桥式整流电路的实施方案。学生小组合作,接受学习任务,确定实施步骤。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模拟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绘制桥式整流电路图。步骤一:搭接桥式整流电路,该步骤包含两个小活动。活动1:认识电路组成。学生在学习材料和动画中通过彩色图片,逐一将元件展示。二人合作,迅速将电路所需元部件在实验箱面板上找出,在任务单中记录操作时间。活动2:搭接电路。学生借助平台资源“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搭接电路。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电路搭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以备评价。步骤二:测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测量,填写任务单。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实录,以备评价。步骤三: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借助平台资源中的示波器教学视频,学生组内合作,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步骤四:分析电路,该步骤包含三个小活动。活动1: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学生借助学习平台中的“电路原理”动画,通过动画分析u2正半周、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填写学习任务单。活动2:计算输出电压和电流。学生观看学习平台动画并结合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学习成果,理解并记住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计算公式,通过做习题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该次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活动3:故障分析。学生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电路故障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这是该课重点之一。对典型电路故障进行汇总,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电路分析能力。环节三:展示交流效果评价。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环节四:巩固知识自测练习。学生利用平台资源的自测练习环节,独立完成自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不足,有利于下一轮教学的开展和课改思路的延续及深入进行。环节五:课后调查拓展任务。课后调查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利用微信平台,提供实际电路图。学生从提供的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桥式整流电路,使教学过程能做到师生沟通无限、信息及时反馈。该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平台,即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步自主构建,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通过自测系统,使学生能够自主强化知识技能,同时老师通过该系统能快速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能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辅导。通过课堂即时录像,使学生在组间评价打分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梳理和自主内化,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搭接电路的操作规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设计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需要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练习中,而且在通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喜欢上、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与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实效性与生活性

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其引导性,不能按部就班,通过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展示个性,从而提高体育理论素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将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使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练习,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富实效性与生活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的教材内容略显单调,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化,逐渐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的观念,充实、创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在练习短跑100米时,可以提问“咱们班谁跑得最快”、“100米谁用的时间最少”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情感。第二,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比如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三、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

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创新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际交往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而无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能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群体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如:耐力跑教学,让学生在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力互利的前提下,自由组合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我事先不告诉学生跑的路线,而是在学校自然地形的某个点放上写好的提示,全程设有三到四个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跑完全程。学生带着一种好奇、探究的心情进行练习,效果很好。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本身很盼望上体育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积极性,这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心理基础。可以从创新教学的分组形式开始,使学习小组形式重新组合,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的兴趣。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学生存在气质类型、心理素质、运动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如:接力跑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分好组,排好队,依次进行。可有一次在接力跑教学时,突然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第二组有同学调换人。”我听了很恼火,走过去问:“你们为什么要调换人?”学生都低头不语。这时体育委员跑来告诉我:“他们这组老是输,而且总是输在这个同学这一棒,其他同学都让他跑下一棒,让后面跑得快的同学先上……”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我带着微笑对全体学生说:“输并不可怕,怕就怕输了还不知道输在哪。第二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在比赛中获胜。”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高涨了。

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引言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小见大,有助于探索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但是这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但由于在现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经常会出现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相混、将小组讨论直接等同于合作学习,甚至对学生进行全程“放手”管理,认为此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民主性等众多教学误区,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核心素养是对一个社会性的人最全面的概括,是指一个人未来能独自面对生活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所有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社会关注度与社会实践三大方面。

(一)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学科素养自然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的掌握程度,是知识普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环节,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使学生真正的从自然科学的学习中领悟到格物致知的理性思维和严谨踏实的学术精神,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探究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文情怀是我国教育现状最薄弱的一面,包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继承与发展,学生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家庭教养以及学生的审美态度与情趣。

(二)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现阶段教育中出现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在知识授予中处于被动状态。加上独生子女的社会环境,来自家庭对于学生的管束相对较少,自制力的培养应当从小事做起,教师必须负起责任。同时,学生的认知、经历有限,难以形成对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对自身的定位也会欠妥当,容易出现眼高手低,懒惰自私,很难对自己的人生尽心规划,细心筹谋,需要他人从旁引导。

(三)社会关注度与社会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观点脱离了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被现代社会淘汰掉的观点,但现实中还大量的存在。学生应当“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成就感。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对初中生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效的塑造。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

(一)课程的调整与合并。一方面,简略课本中一些单调乏味、空洞的教条化内容,开发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引例鲜活生动的课题,赋予课本崭新的生命力。以兴趣为引导,使学生用单纯的信念去学习知识,而不是简单偏颇于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加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国学中汲取仁义礼智信等美好的品德与修养。

(二)教师和家长的协调与沟通。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心理敏感脆弱,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和疏导,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好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与学生积极交流,关注其情感变化,理解宽容其过失,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沟通,如此才能达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各界的人文关怀。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全社会要重视人才的个人修养和品德,加大对道德败坏,屡教不改的青少年的处罚力度。

三、现阶段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一)教学与学习目标相混。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本身并不相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容易误将二者等同对待,直接从教学大纲或是教辅书中照搬其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导致预设目标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虽然制定出了具w明确的教学目标,但这仅仅是建立在其想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基础之上制定而成的目标,并非真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依旧未能够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形成较好的核心素养。

(二)视小组讨论为合作学习。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使用小组讨论等方式,但小组讨论并不等同于合作学习。教师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小组讨论管理等方面均明显表现不足,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方便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往往直接让学生与其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而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则常常千差万别,同时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划分,因此经常导致只有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是在小学讨论当中全程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并未能够真正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因此也很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过度重视课堂活跃度。在核心素养当中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教师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发言,在看其活跃了课堂气氛之下,学生并未对讨论内容有着明确的认知,很多情况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只是各说各话,并不懂得如何在讨论过程中吸收他人的论点论据;而教师对于讨论时间也未能进行合理把控,学生未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深化讨论,此种低质量的课堂氛围并不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其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受教材局限。历史与社会想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并具备相对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有意识地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在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的基础之上,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事实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老老实实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教学,就是过于重视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常常会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单科课程知识,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受到升学考试等影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则更加倾向于将重点教学内容放置在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最多的知识技、能方面,对于其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则稍显欠缺。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习惯,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良好的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在与人交流中得到智慧和启发。以搜集相关学习资料为例,譬如说在八下《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或是图书文献等搜集有关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方面的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等各项相关资料。但为了避免学生只是简单地搜集资料,而未能对其进行细致浏览和深入分析,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就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某一方面,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等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分类,鼓励学生在小组之内进行任务分工,选出组长、记录员等,总结出秦始皇为何要统一的原因、具体的统一过程以及统一表现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经过小组内部的整合之后再在教学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由此可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基本掌握相关教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当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而学生在积极提出自己看法与见解的同时也是激发其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知行合一。基于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综合性强,联系广泛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学校组织游携手、徒步毅行的活动,教师随行可以讲解的时间、原因、艰难不易及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学生经过此次行走,一定获益匪浅。实践活动的增多不是徒劳的,会使知行合一的思想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得他们拥有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行动力。

(三)重视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在有意识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重视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发散型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以综合复习《八下历史人物》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设计评选“全球十大人物”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推选本小组的“十大人物”,并在纸上写出推选人物的具体成就,在全班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当中对人物做出的贡献与成就、发挥出的作用等进行简要概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杰出人物身上具有哪些高贵品格,对你又有何启示,学生自己应当通过何种方式向优秀人物学习靠拢,在层层的深入和反思之下,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激发和活跃自身思维,在建立一种家国情怀之下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完成课程内容学习。

(四)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创新和互动,令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讲故事,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教学,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实地探访活动,与战争中幸存的老人交流,最终以书面形式上交感想,体会战争带给人民的影响,从而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古今中外,历史不是孤立的,都有相通之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推演历史,将历史,地理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互相贯通。例如从古代的历史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如何指导当今社会的发展,古代各国文化的交流发展与当今中西思想的交融,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对如今网络文化的影响。

学生的知识面往往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开阔眼界,锻炼文笔,进行课前演讲,使学生摒弃懦弱无为的思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承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使其未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重点是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多方位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汇聚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一定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改善,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

通过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选用一些以往的学生作品当成教学演示,再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的技术方法,把这些好的作品带进课堂当中,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参观欣赏,让他们不再有一些畏难的心理负担,从而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开创性。最后让学生通过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分享体会,从而来引导他们可以更为细致的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创新立意,进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机械设计作为实践综合性非常很强的一门主要课程

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了,实现教学目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课程时,实践则是一条不可小视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的程度会影响到具体的实践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机械产品当中,主要是由运动机械以及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应用功能,并且所适用的场合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各个原理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它的工程实践。此外,由于机械设计一般包括的体系是非常宽泛的,不仅有理论知识,计算推导,也需要一些图表与公式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这门课程当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的知识,但是在现阶段而言,由于学校在多方面都受到了一些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从客观角度来讲对实践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技能,更为科学的与理论相结合。

(二)由于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必须要改革以往的课程目标,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学校一般会安排几名老师作为技术指导,但在新的课程安排当中减少了老师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当中找到创新的能力。在机械类的学科当中,一般包括机械方案的设计以及制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以及培养他们的能力实践创新,从而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意识,在部分学校当中还会应用团队合作来完成设计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做相关的课程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收益,也降低了敷衍设计的比例。此外,在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应用一些相关的软件作为辅助作图设计,可以更好的构建三维模型,达到传真的效果。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三维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一些应用功能,所以在零件的设计上是非常明显直观的,而它的参数多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极易修改零件图以及装配图当中错误的特征。而我们在建立整机装配模型时,应进一步的分析设计产品所具有的运动仿真以及干涉检验等问题,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解决,来加强学生在机械设计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性。

(三)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试验中,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

但是在现阶段的学校当中,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一些客观限制,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一些高校当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便探索出创新的实验教学应用,理论结合于实践,作用比较明显。在很多高校当中都会应用这种方法,一些老师也对这种方法提出了不错的评价,当教师传授机械理论知识时,可以不受课本当中一些内容的束缚,并且让学生置身在具体的实验操作当中,其目的就是把实验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也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理论实践应用在创新当中,所得到的效果则是非常明显的,而吸收也是较为快速的,在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实验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增加了思维的创新意识。

二、结论

第6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设计 实例分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强调了凡事都要预先设计。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艺术的教学设计呢?

近年来,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风吹来,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空气。本人在任教校中专英语课堂改革实验班时,曾开设了一堂复习形式的市级交流课,收效良好。现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愿能为探索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教学设计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这是我校的第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所以实验班的英语课没有专门的教材。实验组教师所用的教学材料是借助苏州市部分职校英语教师自编的单元教学素材,通过互联网相关资源搜索、整合而来的。本课是一节以服装和个人理财为主题的复习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熟练表达服装和个人理财方面的有关词汇,能成功获得有关个人理财方面的数字信息,并能就各项复习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自评与组评。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有效训练学生就图片进行简单情景描述,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评价自己及小组成员的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2010级数控(2)班的学生,由43个男生和2个女生组成。该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而且大多数男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该班英语课堂纪律较差,课堂参与率较低。可喜的是,这是实验的第二个学期,该班学生基本已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小组在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下能参与课堂教学,只是他们在运用已学知识进行交际方面还不习惯,需不断引导和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通过各项游戏,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服装名称、颜色、尺寸、质地等方面的常用词汇以及个人理财方面的主要词汇,熟练运用本月的部分句型以及3种基本时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听懂并说出有关服装和个人理财方面的英文表达,能理解游戏规则,能就图片进行简单情景描述;能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着装,合理分配自己的零花钱。

3.情感目标:通过各项游戏活动,学生能对英语学习没有抵触情绪,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活动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

1.情境渲染:通过PPT呈现图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回忆或记忆相关词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分层递进: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最终让学生至少用2句话描述或介绍图片上的信息,符合知识建构的逻辑。

3.赏识成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他们感受成功的、主宰的自我,让他们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二、教学步骤设计与分析

(一)Lead-in

1.Daily greet and ask students questions: 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id we learn during this month?—Clothes, shopping, money, banking(板书).What will we do in this lesson?—Play some games(板书).—Monthly Revision(板书).

【分析】中专生英语基础较差,话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简单明了,一方面容易让学生沉浸到问题中,进行真实的交际以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在、过去、将来3种时态层层递进,不断让学生回忆和呈现,为主题“Monthly Revision”的出现构筑充分的铺垫。

2. State the teaching aims.

【分析】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感知,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提供方向。

(二)Game presentation

Game 1:Look, say and spell the words

【分析】借助PPT,各小组以竞赛的形式看图抢说单词,教师在黑板上给小组积分,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这一活动从说的方面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已学词汇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Game 2: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分析】听音填空,完成自我评价。从听、写两方面再次强化巩固学生已学词汇知识,使其对所学语言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Games 3: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分析】看信息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完成自我评价。小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相互交流,把他们的表现欲充分调动起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Games 4: Write about the pictures

【分析】小组看图、讨论、描述,完成自我评价。学生手工作品的图片展示,不仅能强化巩固学生的上位知识并构建新的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创作能力的肯定,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Let′s check it

第7篇

关键词 卫生管理类专业 管理心理学 教学设计

Abstract Health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a specific training objectives, management psychology a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health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its special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ome problems exist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and health management class selec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design, should from the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strengthen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 many aspect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trengthening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health management specialty; management psychology; teaching design

l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此专业学生应该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既懂医学业务、又会现代化管理的卫生管理专门人才。因此,此专业要求其学习管理学类的相关基础课程,管理心理学即为其中之一。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使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①它具有内容广泛、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

以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作为研究主题的管理心理学,成为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修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提供基础知识储备,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起基础铺垫性作用。目前全国各类卫生管理专业均已开设这门课程。

1 管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内容与实际培养需求相脱节

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容纳了心理科学和管理学的新兴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卫生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特定培养需求,需要管理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考评标准等各个方面予以特别对待,将学科内容与卫生管理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点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有很多卫生管理专业虽然开设了管理心理学,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投入有限,忽略了卫生管理这一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突出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使得管理心理学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建设色不突出,与实际培养的需求相脱节。

1.2 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亟待建设

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在卫生管理类专业承担管理心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一是专业背景为心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牢固,但对管理学、卫生学、医学、医院管理学等领域涉猎不多。二是专业背景为管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理解深刻,但缺乏心理学、卫生学、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由心理学、管理学等之外的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教师,此类教师半路出家,学习几本教材之后就开始讲授管理心理学,问题更加突出。这三种背景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讲授中都有各自的短板和缺陷,一致之处就是对卫生管理的对象――医学、卫生学等知识的缺乏,课程讲授中势必缺乏与卫生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阅历。

管理心理学开课历史不长,教材选择和建设比较落后,突出的缺点就是缺乏针对性。从教材选择上看,开课的医学院校大部分使用的是通用的或者是适用于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在各专业讲授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毕竟是针对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完全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更没有概括和分析卫生管理中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乏针对性。从教材建设上看,现在还缺乏一部公认的、较为全面完整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专业使用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教材建设也较为落后。

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很少有卫生管理类专业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管理心理学教师有不同的归属,有的归于管理学教研室,有的归心理学教研室管理,有的甚至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或者基础医学院管理,这种不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会直接影响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使得此门课程在医学类院校或管理类院校中缺乏一定的话语权。

1.3 教学模式与专业性质要求的实践性相脱离

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性、自主性都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与卫生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管理类人才的实践需求是脱离的。任何管理类专业,都要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也要侧重管理能力的培养。然而,大多数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只局限于理论的阐释和概念的理解,而轻视使用理论来分析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实践性被忽略了,卫生管理专业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的目标也被忽略了。学与用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却缺乏实际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卫生管理领域的需求。

1.4 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参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时,必然会导致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法充分开发其功能,没有能在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只是将原来的板书变成了可以翻页的、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板书,没有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未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意识淡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无法锻炼学生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答案的能力,使得学生惯于接受而惰于质疑,惯于记忆而惰于思考,最终只能形成单调、片面的知识,而无法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发展。也正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最大程度的挫和压制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

2 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与创新探讨

为了解决当前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借助课程建设专项课题的契机,从卫生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如下几个在教学设计和创新方面的建议:

2.1 精选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贴近培养需求与目标

首先就是要根据卫生管理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精选课程内容,形成与卫生管理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适合卫生管理专业学习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结合不是要改变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系统,抛弃学科基础知识,而是在课程重点讲解、示例分析、案例选择等各个方面,更多选择贴近卫生管理实际的内容,侧重卫生管理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特色突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更强,更易于理解,从而更易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其次还要根据卫生管理实际的变化和卫生改革的推进,不断更新和替换教学内容,适时替换陈旧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修订和更新新兴知识、热点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

2.2 全面开展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教师融会贯通管理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和知识来源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更是要包括卫生学、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的讲授教师一定要具备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着眼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因此,讲授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加强课堂讲授知识与卫生管理实践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其次,要选择或者编写合适的卫生管理类专业专用的管理心理学教材。现在世面上已经有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卫生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可供教师进行选择。但是现在这类型教材还缺乏认可度,依然还缺乏一部公认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那么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就可以自行编写一本具有中国卫生管理特色的、适应卫生管理专业教学和卫生管理类人才自学的教材,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材建设。

再次,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有条件的卫生管理类专业应该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有了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有利于教师专心进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2.3 引入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与能力建设

在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教学研究中,已有教学实践者提出了多种可以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予以探索和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认知结构通过与环境的同化和顺应作用,从“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立新型教学和学习环境。②

(2)情境主x教学模式。情境主义教学模式脱胎于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Brown Clooins 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中提出的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建构发生于学习者与情境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能活学活用,以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③

以上列举的是两种以实践性和能力培养见长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建设为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转变灌输知识和接收知识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实践性为基本培养目标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 不断加强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多创新、多用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式在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积极性调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1)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军事和医学等教学中,自20世纪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教学中。④它并非一般意义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而做的举例子的活动,而是一套完整的、有着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内容真实、无虚构,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而且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或培训目的。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不是在于了解一项特定的知识或理论,而是在于在学生自己探索怎样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这种学习是亲验性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同时,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其在小组活动中与其他人的频繁交往,还能够获得沟通、说服及群体协调等宝贵的管理技巧。⑤这种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且由于这种方法所提供的案例丰富多样、形式活泼自由,学生可以自由思考和讨论,其吸引力远大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精心挑选案例、精心设计讨论程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便利,充分开发其功能,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所支持的一些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将一些适合进行动态演示的、画面感强的内容,设计成为动态演示的动画或者选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以及视频资料,让原本死板、单调的理论知识“动”起来、“活”起来,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比如,有条件的学校科研建设和利用一些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实际操作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类知识,充分动手,实际演练,让知识更好地转化成为实际动手能力;再者,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特定的工作角色或岗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对职位的理解,完成特定工作,从而从多方面加深理解,锻炼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实际的工作机构、部门和单位,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流程,这样得来的体验和感受,是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

这些设计,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高低,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队伍的培养及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的现代化均息息相关,此外,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教师个人的素养、社会和学校对课程的评价及重视程度等。要想提高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不断的进行努力和尝试。

*通讯作者:胡其图

注释

① 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② 程浩,黄文昌.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心理学教学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5-58.

③ 王璐.情境学习理论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示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126-127.

第8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越来越个性化,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要求也逐步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人与物品之间的交流,这使产品的包装趋向于一个独立的个体。认知心理学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可以使消费者与包装产生互动,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对产品的关注度。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包装设计;交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于人类自身,强调人与物品之间的互动性,这些需求都离不开设计。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人,所以设计的任务是“服务于人,创造便于大众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在包装设计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需求,从用户的认知心理出发,研究包装,产品,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可以分析和解释设计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心理现象。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与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可以说是我们把所得到的信息储存到我们的大脑中,通过经历阅历,成为一种个人认识事物的经验。认知心理学为人的选择行为,对事物的感知,记忆等方面的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2、国内交互设计研究交互理念在我国兴起较晚,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包装中属于新领域。国内早期一些设计师已经对包装交互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发表相关方面的专著。

3、认知心理学在交互包装设计上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包装交互设计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国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认知心理学,交互理念对包装设计的重要影响。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中站主流地位,认知心理学不是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来研究内心的过程,而是对信息进入大脑加工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在国外兴起较早,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

2、国外交互设计研究国外交互设计兴起较早,有较丰富的研究资料,其研究理论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著有《设计心理学》注重产品的可用性,还有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强调加强设计与人的感官沟通。

3、认知心理学在交互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国外强调包装设计要与顾客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交互设计以人为中心,更具人性化,与人的情感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交互包装设计有引导作用。

二、包装交互设计表现形式

新时代,科技迅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作为设计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才能走在时代的前端,交互设计在包装上的运用可与消费者有更多的信息交流与体验互动,所以发展前景很可观。

(一)包装交互设计在包装结构上的运用

1、包装的整体结构

(1)包装使用中的交互,产品除本身的品质外,就需要靠包装来吸引消费者。交互设计在包装结构上的运用,可以使用户与包装产生互动,从而增加用户的情感体验,使包装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更便于消费者的使用。如图1,是麦当劳的外卖包装设计,它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纸袋打包不同,由于麦当劳是快餐行业,这款包装将薯条,番茄酱,鸡块,汉堡,可乐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方便消费者食用尤其是上班族手里拿很多的文件材料等,这样的组合设计使他们一只手就可以拖住实物,并且方便他们在路上食用。这款设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抓住了顾客的心理诉求,在使用过程中充当了实物托盘,与顾客产生互动,从细节关怀上打动消费者。

(2)开启方式的交互,对于包装开启方式的交互设计,是一个情感经历的过程。这需要设计师对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如图2,巧妙的将茶叶的包装仿造成小笼包的形象,消费者拨开“包子”、“粽子”的外皮,里面的茶叶就显现出来了,而包装并不浪费,还可以做茶杯的垫子,开启方式很生动,使消费者在打开包装时充满了惊喜,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很强,达到了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效果。

2、包装的拆分组合结构

包装的拆分组合在交互式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可以使消费者与包装产生更深层次的交互体验,增加了消费者使用的乐趣,提升了对包装及产品的喜爱。如图3、图4,是文具小工具的组合包装,整体组合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盒子,方便携带,同时又可以根据消费者自身的喜爱拼成不同的动物形状,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这种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让包装发挥了超越自身的功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互动。

(二)包装交互设计在包装装潢上的运用

包装图形上的运用:交互设计在包装图形上的运用使产品,包装,顾客三者之间产生互动。将产品与包装的视觉形象相结合来完善创意,要产生这样的巧妙构思,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使用缘由,如图5,是一款专门为健身中心设计面包包装,装潢上是一名男子拉开上衣,腹部位置留白,通过开窗展现出面包的形态,好像一个健壮的男子腹部的肌肉,信息清晰易懂,给消费者一种吃了这个面包身材也会如此之好的感受,既宣传了健身中心又宣传了面包,又给消费很强的互动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包装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市场竞争激烈,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设计出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设计,成为了设计师需要重视问题。包装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对产品进行保护与运输,而是通过包装,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的连接。通过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与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升产品与品牌的认识度,给消费者多感官的体验,从而吸引消费者。

(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具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对包装设计起推动作用,各种新材料的出现更有助于设计师进行包装设计的创新。将新科技与交互设计理念相结合,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设计出方便人们使用的包装,将产品的情感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引发对方的共鸣,与其产生互动,激发购买欲。

(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更具创新与个性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展的要求,环境的保护需要大家共同承担责任,作为设计师更有义务通过设计体现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保护环境。我们的包装设计即要符合绿色生态环保,利用可再生资源,使产品包装可循环使用,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还要不失自己的特性,通过交互设计在众多的包装设计中用独特的创意,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交互设计理念独特有新意,倡导与现代科学结合,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认知心理学层面看包装交互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用户心理的关注。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

四、结语

包装的交互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而认知心理学正是了解人的内心的一门学科,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因此设计师要重视交互设计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对其进行有意识的研究。交互设计在包装中的运用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语言,增强了消费者五感的体验,加强了产品,包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因此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加强消费者与包装之间的互动与共鸣,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包装设计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伟军.设计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韩淑娟.认知心理学在包装的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第9篇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设计机构和艺术院校,在二维图像处理的软件应用中,主要以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为主。Photoshop的功能十分强大,它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

Photoshop是一款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对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上好”却很不容易。面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一位图像处理软件教师都十分焦虑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形式来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就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通过改进和创新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1教学内容的设计: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

1.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个人认为上好Photoshop第一课──图片欣赏课十分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上第一节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一些多种图像模式表现的色彩效果,让他们了解色彩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滤镜是Photoshop的万花筒,可以在顷刻之间完成许多令人惊叹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滤镜功能,我把原图像和用滤镜处理的效果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初步体会滤镜这种图像特效工具的使用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向他们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从图片的整体构思、创意、色彩、整体效果等审美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使他们相信自己完成Photoshop的学习后也能进行一些复杂的图像设计处理。

1.2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例子”

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都拥有了数码照相机。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就围绕如何用Photoshop更好的处理数码照片这一主题设计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图像色彩处理这一教学单元。安排如何消除照片中的红眼现象,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数码照片,调整偏色照片和制作自已或他人的艺术照这些教学内容。从实践过程来看,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习网站、书本的帮助下,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1.3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将Photoshop的教学分为四个教学单元:基础知识,图像色彩的处理,滤镜的使用,综合实践。其中综合实践课又贯穿于每一教学单元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其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这些任务的大小,顺序,使得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过程,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认识。

2以积极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说某个知识的教学只能用某种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因此在Photoshop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下从该课程教学方法中的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1任务驱动

适用于Photoshop中一些基础性操作技能的练习。如Photoshop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使用;对图片、文字进行滤镜效果的处理等等。长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短处是对知识的习得和应用是“不自觉的”,很难被学生“内化”。学生也可能因为“求胜心切”,过于重视结果,反而忽略过程。因此有时会出现在上节课任务完成非常好,下次再用却不记得是如何完成任务的现象。

2.2合作学习

适用于Photoshop中开展综合性练习的环节。长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方法与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健康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短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些特定教学环境要求,比如机房机器位置的摆设,能否上网搜集资料等等。需要有相应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否则会陷入分工不明,流于形式的情况。

3以“评”促“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以“评”促“学”,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价。

3.1建立明确的评价机制

对图像处理课程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表达能力的发展。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对Photoshop的学习有兴趣,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对该软件的学习,其中教学评价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学生为了达到评价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从而促进了该软件技术的掌握。在开始上Photoshop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20%,重在过程。有了这样的约定,就严格地从平时的每一次课堂练习开始执行。我给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学生的作品以学号+姓名的命名方式上传到教师机,学生有浏览、下载学生作品权限,这样就便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

3.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Photoshop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三种形式。其中教师评价是最主要的,除了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软件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外,在课后我会对全体学生的作品做出相关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公布在班级QQ群里。让学生能及时看到我对他们作品的评价。评价不是对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的甄别,而是帮助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并能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改进的作用。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其他同学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下一次能尽快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通过这样的互评方式共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在合作学习以及每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差距,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图像处理课程Photoshop软件的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多学、多用、多练、多体会,才能插上创意和想象力的翅膀。只有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化静为动,让学生面对多彩的画面激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善于创新和灵活运用,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才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

参考文献:

[1] 飞龙工作室.最新Photoshop CS2实例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