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8:39
导语:在高中政治哲学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政治课一般来说是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之一,而高中政治教学也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填鸭式”教学是政治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也要求配合死记硬背。然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很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积极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呢?本人在实际的高效课堂探索过程中,发现以下三点对构建高效高中政治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会“提问”,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长篇都是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没有结合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学生很难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更难以融入到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去。正所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促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构建政治课堂时,教师要懂得设置适当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会“提问”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思索过程中产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进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哲学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深奥、枯燥的哲学观点。同在白雪茫茫的下雪天,官员感受到的是皇家瑞气,秀才望雪作诗,乞丐被冻的瑟瑟发抖、破口大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把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雪天的不同表现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他们对下雪天的感受不同”“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谁决定谁”。在一步步的提问中,把抽象、深奥的哲学思想形象、简单化,进而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融和、连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枢纽,只有两者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的意义才会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学会“引导”,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想去探索新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学会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实现探究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那么,在这样的探究式课堂中,政治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政治呢?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或者任务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思想情感等等。在实际的课堂设计中,教师通常会把政治课中的课时难点或者重点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对象,然后再通过合适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
例如,在“多彩的消费”这一单元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周围常见的消费现象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进而发问“我们高中生该如何看待这些消费现象”“我们该如何抵制不良消费行为”。这样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设计思路,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消费,是盲目铺张还是追求实际。教师只有明确好自己的教学任务,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政治课堂才会得以构建。
三、学会“引例”,体现政治的时代特征
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立足生活实际,反应时代特征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再加上政治课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用相应的生活实例,丰富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知道政治生活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在价值规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具体的生活案例来取代深奥的经济思维。如冬天的西瓜比夏天的贵,为什么?过节气的时候,鸡蛋比平时贵,为什么?大雪封路的时候,菜价比平时贵,为什么?然后再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日常现象背后的价值规律。这样亲切自然的日常实例的引用,把枯燥的政治理论和日常的百姓生活结合起来,突出了政治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融和、相互配合,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得以提高,高效课堂才会得以构建。因此,在实际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日常的百姓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政治的无穷魅力,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英语具有亲缘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分为: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等部分。其中经济、政治、哲学三者,如果我们追寻其根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本身也就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所以,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哲学理论中,其最初都是用英文完成的理论,继而再转译成中文。所以,很多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流失了其最根本的内涵和特质,这就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到英文的语境中,找到这些概念和理论最初、最根本的内涵,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比如我们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洞悉它的最原本的涵义。politics(政治学)其实是polis(城邦)学。亚里士多德认为statecraft(治国之术)是最重要的技能。经济学其实起源于家政学,在古希腊自由民是不屑一顾的,从事这些的往往是奴隶。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身为自由民,却家徒四壁,天天受到老婆的责骂。而哲学来源于希腊文Sophia(智慧),所以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家是仰望星空的人群。由此可见,英语同政治教学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去认真探讨政治课的双语教学。
二、双语教学对学生视野的培养
西方的教育模式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所谓“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不同学科之间是孤立的,甚至在相同学科内部也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比如医学就包括了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等等不同的分支。所以,政治和英语在很多人眼中更是不相关的两个学科。我们要打破这种割裂的知识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教学中就有必要采取双语教学,以培养学生一种融通的知识视野。另外,在当前的知识世界中,英文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阐发问题,这样才能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才能融入知识界的话语体系。这对政治学科的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举例说,很多同学搞不清楚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区分。课本上所讲的爱国主义往往谈的却是民族主义的东西。用爱国主义的衣裳进行民族主义的教育。如果我们追溯到英文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我们就不会再困惑了。民族主义对应的英文是(nationalism),“nation”(国家)和“state”(国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彼此的民族特点,那么我们就明白了民族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差异,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民族主义是因为差异而引起的仇恨,其基本上是在贬义的语境中运用。而爱国主义对应的是patriotism,patri-在希腊语中就是父亲的意思,所以爱国主义它强调的是对于自己国家的爱。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就明白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很严格的区分,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就拓宽了。
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的生源。那么优秀的标准为何?我们过去比较注重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这诚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观察发现,那些在高中学习是佼佼者,进入大学之后就成为泯然众人矣的人也不少。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教学方式和中学教学方式的格格不入,学生适应不来,因而造成了文化休克。造成文化休克的原因中有一点就是,学生会发现大学里面纯英文的教学会慢慢增多,特别在计算机、生命科学、经济学等等学科。国内比较知名的院校基本上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因为这样可以最完整地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如前所述,高中政治课堂内容同英语的亲缘性,所在政治课堂采用双语教学是可能和恰当的,这可以让学生感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英文的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从而避免了文化休克。中等教学不但要符合高考,同时也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后高考时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所以,采用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重视政治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政治教学来说,开头虽然难,也很重要。政治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导入对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入如果精彩,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要讲究导入新课的设计,精心组织一个开场白,力求有味。良好的课堂导语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吸引住学生,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而不应拘泥于以讲为主的刻板模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将他们推向教学的主置,继而建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随着网络日渐渗透到教学环境中,高中政治教学也应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创造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图片、音乐等形象载体,作为讲述理论知识之前的铺垫性引言,或者是对理论的现实化拓展。另外,小组讨论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特征、兴趣方向等具体素质,将班级分为若干3~6人的小组。小组成员和组际之间就某一课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并可以互相质疑和点评。最终,教师按照小组讨论形成的最终成果来完成整体评价,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高中政治课程。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在学习上,当学生突破难关获得某种知识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积极性就高,从而产生向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兴趣。现在高中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些人意志较弱,缺少坚韧的精神。现实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很辛苦的,高中政治的内容大多抽象难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的原则,只要他们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时时享有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教学中适当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鼓励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学习评价要因人施评,因人施评的前提是因人提问,因人提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学情。那些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如果让他们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他们会觉得缺乏挑战性,之后的学习评价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让他们回答一些有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这一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这些学生,教师要选择带有赏识性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评价。那些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困难的学生,应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基础性的问题,教师要选择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评价,增强这些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某同学问题回答得好,课堂表现很棒,其他学生可鼓掌对他进行鼓励,这种方式也能起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效果。
四、政治教师要灵活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浅显化,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高中政治体系庞杂,其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令学生难以理解、内化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应合理调节与学生、教材的互动关系,用灵活的视角展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为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让学生在感性的认知过程中把握理论的精髓,同时具备从生活中总结理论规律的素质。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概念间的归纳与对比等方式,来促成理论的生活化与现实化。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因为现实往往彰显出理论的印记。关注时事新闻,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升华。相较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知识更为抽象化,这时要更为注重抽象具体化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建立模型、编排口诀,或者在生活的实例中提炼出哲学命题,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运用能力。
一、运用联想对比的手法,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发现问题了,下一步当然就是解决问题。但当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一个政治原理时,往往会觉得它晦涩难懂,正因如此,常常使学生选择半途而废,不再继续探究下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固然枯涩深奥,但如果能够运用联想对比的手法,化复杂为简易,将复杂的政治原理套用在简单的生活实例或学生熟悉的知识中,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以马克思哲学里的运动规律为例,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运动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在这个原理中如何理解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呢?我们不妨搬出物理学中的理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知识点,以他们熟悉的知识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灵活运用联想和对比,将陌生、复杂的政治或哲学问题化为熟悉、直观的生活常识或已经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原理。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类比、联想等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会举一反三,将同一个方法运用到其他学习内容中。联想对比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都是极有裨益的。
二、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强化其对思维能力的运用
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如何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的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中,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应该继续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及能否将掌握的思维能力化作自己生活中习惯的思考方式,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对人生方向的把握能力。当然,学生自发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可能性较低,很多时候,学生完成这一步都需要教师的有意指导和提示。高中政治的内容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建设、哲学等板块,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疑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政治的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要在这个艰难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除了坚强的毅力、过人的记忆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外,还需要有非常重要的独立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又恰恰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得到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实现从生活到知识的探索,再实现从知识到生活的运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高中阶段,政治学习的难度与初中阶段相比较大大增加,高中政治的知识点都比较复杂,越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越是要迎难而上。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充满挑战的过渡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对思维能力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当中不但能收获知识、乐趣、成绩以及出色的思维能力,对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各种难题的解决、未来人生中各种挑战的应对都会增加信心。
作者:陈淑琼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安远一中
11月5日上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梁侠主讲《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她的讲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不愧为国内高中政治界首屈一指的专家,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11月5日下午,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东讲了一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示范课,随后与会省教研室专家评课并点评“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11月6日上午,8:30---10:00郑州市回民中学政治教研员聂翔做《文化生活》教材教法分析。10:20---11:20平顶山市政治教研员张秀菊做《生活与哲学》教材教法研讨。
培训结束,回到单位,感慨很多。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政治课教学就像唱歌,小曲好唱,但要唱好不容易。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要深入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高考考纲以及教材,研究新课程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要当“杂家”,知识要丰富,关注面要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学习,治学严谨,关心时政,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尤其要特别关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情况。
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认识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为:
1、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
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
二是对高效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有:
1.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2.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3.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4.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5.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
6.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
7.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8.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9.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会学、乐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收益
学会“放”:
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高效课堂的一般标准:
开头引人入胜提问启迪思维举例恰如其分语言生动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板书一目了然结尾画龙点睛媒体恰到好处活动积极参与
摘要: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展开。政治这门课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聊的课程,学生在面对政治课程中的定义和大段论述时很难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这导致了学生的政治学习与生活脱节,这不是政治课程设立的最初目的。因此,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将着眼现下政治课程中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并这对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让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随着各科的教学改革的展开,高中政治教学的新课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可是,现行的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知识仍然无法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一些课堂中还是存在。这让很多学生仍然感觉政治课是枯燥沉闷的。笔者今天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现下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下政治教学让人感到沉闷,不是教学中某一方单独导致的,而是在教学中涉及的各方面都有责任。因此,想找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
1.1 教师主导地位的弱化。现在有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以为这就是遵循了课改的精神,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政治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知识,而不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在课堂中与学生合作学习,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学生的自由是得到了实现,可是学习的水平依然无法得到提高,教学的目标也没有实现。这样的情况只可能导致学生最终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从而厌倦了学习。
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教师没弄清楚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导致的。课堂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不能单方面强调学的重要性,而弱化了教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握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1.2 考核方法与现实脱节。应试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应试会影响到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方面。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教师把让学生应付高考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只是变更了教学的内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旧和以前一样。政治课被上成了纯理论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全凭一张卷子来审核。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厌学的情绪,必然会让政治课背上枯燥、无聊的名声。
1.3 教学内容不接地气。虽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以致用的古训,可是,很多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将知识束之高阁,不够接地气,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说到底,在考试之后不过废纸一张。
其实,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三观养成的黄金时期。而政治课程的内容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体系,这对于学生的为人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很多的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把成绩作为第一目标。大家都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政治的主要方式就是死记硬背,许多的思想和观念甚至脱离了这个时代,完全看不出一个青年应有的希望与朝气。
二、解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上述三种问题在现在很多学习的政治课堂中都比较普遍,很具有代表性。作为教育者,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就必须要找到相应的策略来改进现在的教学状况,达到我国对于高中生的培养目标。
2.1 让学生对政治学习感兴趣。大家都知道,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认真地投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去,政治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现在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哲学。
关于经济学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到的实例很多。学校里的商店、学校门口的小饭店,他们都是什么经济类型,在他们的经济类型中,每个人都扮演哪些角色,这就可以为学生具体地讲解不同经济形态的构成问题。学生在平时的消费中,一定会涉及到货币的交易,那么针对这些日常生活中都会存在的行为,教师就可以讲解市场交易的原理等知识。
政治学主要包含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机关的构成,社会契约的形式和重要性。学生了解了这些,就可以对其生活的社会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在讲课时就可以举身边的例子给大家来理解,比如每年三月份都要召开的两会,两会的委员们在国家权力体系里是怎样的构成,他们都负责哪些事情,他们的提案又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造成哪些影响,这都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目前教育界很注重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北京,市民们普遍喜欢听京剧;在苏州,昆曲是当地的本土剧种;在天津,皮影戏和相声是市民常常会接触到的文化表演形式。教师在讲授文化生活课程内容时,让学生从身边的文化现象出发,去理解课程内容,就会事半功倍。
关于哲学,看起来是理论占主导,可是,中国特色的其实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随便就可以找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哲学中的理论。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课堂就不会存在。这种非常具体鲜活的例子,会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
其实,只要用心教研,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很多具体的例子为学生丰富政治常识。
2.2 教师要扩充自身知识含量。教授政治课程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上文讲到,政治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含量,才能在人格上首先具有感染力,然后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研中,应该时刻扩充自己的知识、关注各个领域的前沿信息,勤于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还应该时刻意识到哪些内容是对教学有价值的,并将有利于教学的内容收集整理,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视野。这样才是上文所说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正确形式。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政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深入自己对课改的认识、加深对课改的了解,并对于改革做出合理的规划,积极地探索政治课程与素质教育、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能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 为学生树立信心。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多新的技术都在快速地发展,在不经意间就会进入我们的生活,然而受到教材更新的限制,很多新技术没能及时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尝试将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在今天,全息投影、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可以更快速地获得很多直观的新鲜体验。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如果可以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将课堂引向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时,学生对于学习就会产生信心,在这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看到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思考和成绩,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足够的自信,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
综上,目前政治教学的改革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肯认真教研、相信学生,为学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政治教学的目标就可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大为.浅谈生活化融入乡村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举措[J].新课程(下).2016(09)
摘要:由于高中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教学容涉及到很多面的知识,并且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 思考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和理论,这门课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结论、思想观点、科学体系以及贯穿于中的方法论与世界观,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分析社会,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终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通过课堂授课的途径,使学生最大程度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能够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群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中加速形成,高中的政治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政治课程本身的高度抽象使得学生常常出现厌烦情绪。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有效化是每位政治教育者需要迫切思考并且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兴趣引导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倡导真实生活情景中教学,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消费心理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念,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的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政治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平时,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是很常见的,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漫画捅图、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的作用;同时,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政治教材内容通常抽象、枯燥,教师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若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就能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变得简单通俗、让政治学习变得轻松简单,同时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还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完美和谐地实现政治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哗众取宠”,要适时、适度的运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大多都是纯理论知识,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这也是学生学不好政治的根本原因。如何把枯燥的内容在课堂上生动地表现出来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高。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政治问题的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要善于设问、经常提问,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比如说,教师可以从某一个时事作为教学的切人点,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切人,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质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人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课堂互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活动体现出来。学习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竞赛来加强沟通与交流,还可以针对某些问题展开专题讨论,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体验到学生政治的兴趣。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在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深人生活去拓宽政治思维。
三、开展差异性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之一是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要让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因学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的教也应有所不同。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建立一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递进机制。差异性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而要进行异性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大体方法是:C级学生能掌握考点中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B级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级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授课中降低对等学生的要求,提高对等学生的难度要求。
其二,分层设计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差异性教学要求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要缩小差异,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落实好课堂提问的层次,并根据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与试卷设计与点评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同时在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时能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一旦发现教学设计不适合时,应大胆舍弃并及时运用更适合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三,分层引导“差异教学”是立足于班集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差异,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而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以促进学科知识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传递与渗透;还要根据学情进行分层引导,使他们得到持续发展。如,对积极参与型学生,要鼓励他们质疑并参与话题设计,引导自我评价;对自由游离型学生,要强化诱因,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由他们作答,对暗示参与型学生,要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课堂中要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
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追求有效,是政治课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境界,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在三尺讲坛上与学生一起用心品味、和谐共舞,让生命在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衔接教学 案例教学
新学期的第一天,作为高一(2)班的新班主任和政治老师,我怀着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走向教室,刚到门口就听见有些学生在小声嘀咕:“啊?猜了半天原来老班是教我们政治的啊。”初中有政治课,高中也有政治课,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在学生中普遍有这样的观念: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课一样,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作为公民所要知道的社会发展简史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于这样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只机械地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即以识记为主。这样就忽视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只会使得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缺失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觉得政治是一门枯燥乏味、毫无用处的学科,从而不愿意选修。因此,我决定针对高一新生的第一节政治课,不能一开始就直接进入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而是先做好初、高中政治课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政治的不同和学习政治的作用所在,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新生报到那天我特意给大家留了个悬念,现在谜底终于揭晓了,怎么样?有没有人猜对我就是你们的政治老师啊?(学生一个个都苦着个脸,有的甚至低声说:“班主任是政治老师啊?”可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很深。)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也上过政治课,还记得你们初中的政治课本叫什么吗?
学生:《思想品德》(有气无力)。
教师:对,思想品德,那你们再看看你们高中的政治课本叫什么?
学生:《经济生活》(一副这有什么好问的表情)。
教师:是的,《经济生活》只是必修一,高中的政治课还有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如果你们进入高二选修政治的话还会有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似乎不大相信,政治也能和生活相联系。接下来我通过几个小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由于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即将接触是必修一《经济生活》,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发高一新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热情。)
案例1.“海水”赚大钱
谁曾想到海水可以卖钱?英国的赛恩迪菲克公司目前销往世界各国的海水都可以卖到每公斤70美元的好价钱,几乎与上等白兰地酒不相上下。那么,如此高价的海水究竟有谁会要呢?
买主自然都是各国的海洋学家。因为对他们来说,为了使每次的试验效果精确,总要对海水的各项指标做出十分精密的测算,有时甚至还要使用仪器反复做出检查和鉴定,费时费力。英国这家公司正是针对这一需要,派出船只到大西洋中部取水,并分装在容积为1立方米、内封聚乙烯塑料的钢罐之中。回港后,先做过滤,继以紫外线照射,将其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到各种标准划一的程度。接下来就是将其封装,再贴上标签就成为商品了。
点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海水作为物品,没有经过人类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不是商品。英国的赛恩达菲克公司到大西洋取水、过滤、紫外线照射、蒸馏水稀释、封装等,这种海水已凝结人类劳动在其中,成为劳动产品。把它用来交换,就形成了价值,成为商品。这说明商品和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使用价值,而在于是否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案例2.“水声”售高价
有个名叫约翰・弗勒克的美国人,原本经营一家轮胎公司,后来被福特轮胎的“连锁推销”挤垮。公司破产后,弗勒克穷困潦倒。无奈,他只得四处周游。8个月后,弗勒克突发奇想:出售大自然的各种水的声音必定能发财。于是弗勒克遍游水声最多的中、南美洲,包括巴拿马运河、亚马逊河和南美热带雨林等,他使用立体声录音机录下许多小溪、瀑布、河流和雨林的各种水声,然后回到城里复制成录音带和碟片高价出售,购买者如潮。
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噪声干扰,又苦于无暇到大自然中去解脱。弗勒克出售的水声,恰似一种清新的乐声,使人听后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忘却了城市的烦恼,有些失眠者在水声的陪伴下安然进入梦乡。
点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命运和市场息息相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靠市场完成,围绕市场,占有市场,服从市场,企业才有出路。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摸清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约翰起死回生正是因为他瞅准了市场。
案例3.弃金求水成富翁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曾经出现过一股淘金热。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准备去碰碰运气。他穷得买不起船票,只得跟着大篷车风餐露宿奔向加州。
到达矿山后他发现,这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淘金人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许多人一边找金子,一边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老子给他一块金币。”“谁要让我痛饮一顿,老子出两块金币也干。”这些淘金人的牢骚,使亚默尔想到:如果卖水给淘金者,也许比找金子赚钱更快。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找金子的想法,开始挖渠引水,经过过滤,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并把水装进桶里、壶里再卖给淘金人。当时有不少人嘲笑他说,到加州来是为了找金子、发大财,卖水何必要背井离乡到加州来。亚默尔并不在意,继续卖他的水,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赚了90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在当时的加州,有许多人因找不到金子忍饥挨饿流落他乡,而亚默尔却已成了一个小小的富翁。
点评: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违背了它必将遭到惩罚。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人们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从事或放弃某种商品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小农夫亚默尔弃金求水的做法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因而获得了成功。
(经过这三则案例的点评,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纷纷意识到我们即将要学的《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这些经济知识都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消费者,就与经济打交道。学好经济知识,富有经济头脑,你的生活将更多姿多彩。(不少学生流露出不可思议和羡慕的表情)
教师:不用羡慕,只要从现在起好好学习经济知识,你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经济能人。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你的经济头脑如何?
考考你1:在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
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糊涂失算”。
你也如此认为吗?(引导学生思考)
点评:一位游客坐缆车从上到下约需20分钟,只能从空中走马观花似地俯览一下公园全貌,这些游客一般都不会在公园内吃饭。而如果一位游客选择游遍全园26个景点和项目,就需要一天时间。这样他就得在公园内吃饭,这低价表面上看似乎公园吃了亏,但实际上却是占了大便宜。如此巧妙的定价,自然吸引了绝大部分游客选择后者,还都很高兴,自认为捡到了便宜。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公园。(学生仔细想想后都恍然大悟,佩服起公园管理人员的经济头脑。)
考考你2:有一对夫妇,某天中了118万元的彩票大奖。双方的兄弟姐妹们都来祝贺,言语中均有想借钱的意思。夫妻想到双方兄弟姐妹这么多,每家送几万便所剩无几,但铁公鸡一毛不拔,肯定会得罪人。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故事中中了彩票的主人,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出乎意料,学生的讨论很是热烈,很快就接近课堂尾声。我对他们的看法没发表任何意见,只是把这个故事的结局告诉了大家:其实,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是有两个人同时中了118万元大奖,其中一个将中奖的钱给双方每个兄弟姐妹5万,剩余买了一套房子,然后继续过着打工的生活;另一对夫妇用中奖的钱开了一个超市,给每个兄弟姐妹馈赠5万元的股份,结果没几年工夫,超市资产过千万,兄弟姐妹们都腰缠万贯。)
点评:馈赠也是一门学问,相同的馈赠,只是改变了一下方式,结果便不一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金钱观不同,折射出投资能力的高下;换一种思维方式,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馈赠如此,人生的许多方面也是如此。
教师:高中的《经济生活》就是你们接触经济世界的启蒙,现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学习中积极参与,不断积累经济知识,培养经济思维,锻炼经济头脑,成为新一代的经济型人才。
本课结束时学生们热情高涨,恍然大悟般道:“原来初高中政治有着这么大的不同,看来高中政治光靠背书是没用的了,重在理解和运用,高中政治真有意思。”
至此,我也欣慰地笑了,心想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虽然第一次在课堂上把大块的时间交给学生,上了一节“心里没底”的课,但相对于过去那种封闭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次突破,而且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能够对所提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课后反思时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间太长,自己课堂上的整体掌控能力不够强,致使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不能展开,如对考考你环节的不同看法;二是应变能力不足,如专家所谈的没有及时的鼓励学生,对考考你环节的不同看法也不知如何展开点评或讨论。针对这些不足,在以后的衔接课上我试着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是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将学生分组后,直接对问题进行讨论;二是加强实践与学习,特别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借鉴。借鉴本身就是一种指导,一种规范,它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但智者一定可以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探寻到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念哲.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9,(1)(下半月刊):81-83.
[2]姜小玲.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8,(6):82.
[3]刘嵘.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3):122-124.
[4]杨羚.“案例教学”与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4,(5):37-39.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生活与哲学》 教学理念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定位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生活与哲学》课程的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哲学,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锐意创新精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从课程模块的构成来看,“生活与哲学”是四大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抽象、概括,哲学是科学的哲学观,它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支撑,从理论层面把握“三个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贯彻十精神的角度看,党的十的新提法,丰富了“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内容,巩固、突出了本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突出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此外,为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十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些都是对哲学的又一个新发展、新贡献,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设计的新理念
(一)“生活”二字意蕴丰富,体现哲理探究的“趣味性”。
在新课标中,高中政治四大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哲学》《生活与哲学》)的名称都增加了“生活”二字。从理论上看,新课改的指导精神特别注重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让理论观点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从操作层面看,高中政治教学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万万不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空对空地说教。
以上是四个模块的共同之处,哲学模块有个不同点,值得解读。《生活与哲学》的“生活”二字居前,笔者认为,一方面,从哲学本身的性质看,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是感性的,而哲学是理性的。如果说前三个必修模块是生活现象的话,那么本模块则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概括、总结、指导。另一方面,从哲学模块的教学实际看,一般来说,让高中生接受纯理性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紧跟社会变化热点,剖析生活现象,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化枯燥无味的哲学说教为生动有趣的哲理探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凸显哲学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纳入三维目标中,但三维目标在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同。
对比新旧课标的内容课标可知,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融合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旧课标“教学内容”只有两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且赋予了内容,如“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虽然没有明确“识记”“理解”的内容是什么,但是它的目标描述更系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在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过程。
如“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知识目标为“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能力目标为“理解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识别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比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体会到生活需要哲学,喜欢哲学;培养以哲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从教学目标看,只有三维目标三位一体实现了,才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的坚实基础,它们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目标在每个单元、每一课甚至每一框要同时出现,它们的地位、作用是有所侧重的,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三维目标。如第一单元侧重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二、三单元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第四单元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三)准确把握行为动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注”的部分明确指出,“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从表中看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内化,比如第三类情感性目标动词,从行为动词对情感性目标的要求是感悟、体验、领会、领悟等。在落实情感性目标时,经过过三个阶段: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层层深入,并稳定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难度大,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谈吐、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等表现进行评估,怎样更具可操作性和提高可信度值得深入研究。
比如: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4.13中,从整体看它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用了“体验”“认同”“树立”三个有梯度的行为动词,强调在落实好知识(剖析)、能力目标(感悟)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哈贝马斯的主体发展理论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一时期,引导、教育青少年对现存道德规范、传统社会交往形式进行独立思考式的反思,能让他们正确树立自我意识,从而发展和形成独立和稳定的反思自我。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希望被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的个人认知、评价。与其让他们反感纯说理性的、纯教授性的哲学知识,不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推理、去判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综合分析、辩证思维能力。
三、《生活与哲学》教学实施的新方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生活化”体现在:不仅是教材的编排要遵循生活主题,如呈现生活案例、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素材,开发教学资源,吸收生活的养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与哲学》的14点中,出现“实例”“事例”次数共6次,出现“表现”次数为2次,出现“现象”“言论”的次数各1次。
“实例”“事例”“现象”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有丰富的生活化元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的碰撞。借助丰富而生动的例子,可以是最新时事,也可以是一些经典的案例,它们集中了生活味、代表性、启发性,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哲学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在理念和行动中增强生活觉悟,提高哲学思考能力。哲学家言论、逸闻趣事等颇有趣味性、思想性,揭示了深奥的道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化理论的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哲学要义的理解、体悟。
可见,要让哲学的教学闪烁思想性、启发性,还须基于生活,从有“生活味”的素材入手,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学生通过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总结,印证条理化、系统化的哲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哲学来源于生活,用哲学的智慧引导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真正爱上哲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覃遵君.走进“政治生活”——解读高中课程标准2[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Z2):25-28.
[3]冯根水.准确理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