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

时间:2023-09-20 16:08:40

导语:在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

第1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水系二期工程;植物;移植;乔灌草;土壤改良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usiness landscape,increasing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e constantly exploring. Effect by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post a series of direct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This second phase of Kaifeng City water system as an example,the main engineering measures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 garden effect.

【Key words】Landscaping works;water Phase II;plants;transplantation;bushes and grass;soil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71-02

园林工程包括山水、铺装场地、改造地形、辟筑道路、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的目标是为动物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也反映城市绿化品位。现在园林工程的规模正日趋大型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园林的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委托给不同的委托单位建造,因此在工程衔接和施工配合上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节栽植的情况经常发生。以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为范例,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简介

水系二期工程位于开封老城区的西北部,其北连龙亭湖和清明上河园内的汴河,南接包公湖,成为融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水系。全长约为1900米,景观带东西平均宽约100米,其中河道宽度约18-50米,平均宽度约30米,深2.5-3.0米,全线均可行船,该水系突显了开封“北方水城”的美誉。

水系二期工程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水景、植物等自然景观与亭榭楼阁、雕塑小品、商业街道等人文景观,以及与人的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一道流动的、立体的景观带。游人可乘船畅游整个东京城,体验“梦回宋朝”的感觉。全段由北至南分为集锦园、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等5个景观段,每个景观段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主题。

水系二期工程共有6座市政道路桥梁、15座小型景观桥梁。桥梁设计和建设遵循“一桥一景、突出宋韵”的原则,以水榭形成多重视线空间,不仅满足桥梁的交通功能,又符合水系工程景观要求,水系二期中涉及的桥梁大多参照宋代名桥造型进行仿制,给人以“步入画卷,梦回千年”的感觉,使水系工程成为“宋桥博览园”。

水系二期工程建成后,两道的景观既有自然风景之美,又渗透着以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形成碧水翟石,汀兰葱葱,抚柳赏荷,问菊寻梅,登阁楼览胜景,游亭榭闻清音;柳掩鸣蝉,水潜锦鳞,歌声相闻,酒浓飘香,两岸华灯幻影,水上轻舟泛流的优美画卷,以水系为纽带将各个景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到此游玩既可品味宋都千年的文化,又可陶醉于如画的自然风光中。目前全部工程已施工完毕,其秀美的景观吸引众多市民及外来游客,广受大家的赞誉,影响甚远。

二、施工技巧保障了植物景观较迅速的呈现

植物景观是水系二期工程里面较为重要的景观组成部分,水系二期全段由北至南分为集锦园、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等5个以春夏秋冬不同主题的景象与色彩的景观段,而这些景观主题就是通过植物景观展现其景观主题的。而这些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由于时间紧任务中,很多园子的植物景观不得不在反季节进行栽植,但最终经过园林工作者的努力,水系二期的植物景观在较短的时间内营造完毕,并且其景观效果显著,这与园林工程施工技巧是密不可分的。

三、对植物景观产生影响的园林工程技巧

1、非栽植季节植物移植。

在水系二期建设初期,她作为开封的形象工程,急需给市民展现其初步效果,提高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而当时正值严冬,这就对施工技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主要是植物的非栽植季节移植技术提出了要求。水系二期工程首先进行植物绿化工程的园子是冬凝园,以常绿植物为主,还有若干银杏等大树,增强季节感,表现了植物特有的艺术美。这是对反季节植物移植技术的一次实践。

树木的最佳移植时期一般是从休眠期到春天萌芽前,华北地区落叶树为3月的下旬到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绿树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10月下旬至11下旬;雨季也可栽植,但应在进入头伏后,阴雨天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工期限制或其他特殊要求,非栽植季节植树的情况进有发生。如要保证树木成活,提高成活率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落叶树反季节栽植则需带土坨,土坨直径为胸径的6至10倍不等,除带土坨外,浇水次数要比正常栽植增多,枝叶视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通过喷洒发芽抑制剂和蒸发抑制剂,抑制发芽减少叶面的蒸发水分,灌水时可混入发根促进剂,促进发根,而超过壮年的老树,贵重的大树或者生长不太好的树,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做断根处理;最理想的就是第一年春季断根,第二年春季 第三年春季移植断根后减少枝叶数量,增加断根处须根数量,促进成活,移植时间在阴天或遮光条件下有利成活。在冬季移植时,特别需注意对植物的保温,植物外部进行适当包裹,应尽量避免被大风吹,避免冻伤。最终水系二期的冬凝园经过园林工程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成功移植了这些主要植物,及时完成了政府任务,也为市民增添了这可贵的绿色。之后,有计划、分期、分批逐步地对其他的园子也进行植物绿化工程,也均顺利实施,成活率较高。

2、植物生长环境的改善。

(1)微地形的营造。

开封市位于黄河的南岸,由于黄河长期泥沙淤积,河床被抬高,成为开封的地上悬河,因此,开封市的地下水位较高,很多地方都有或轻或重的盐碱化现象。水系二期工程由河道将两湖龙亭湖和包公湖连接,河道两侧的用地地下水位也不会很低,故植物的生长状况欠佳。在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充分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并配合水系微地形的设计,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2)栽植地的土壤改良。

栽植地段土壤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植物能否正常生长,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特有的景观素材,就要给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我们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栽植植物的土壤首先要进行摸底调查。如果土壤状况不好,则必须改良现在的土壤,特别是对那些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更要优先满足这一基本条件。一般常见的办法是客土回填。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宁多勿少,宁精勿滥。

在施工过程中,对部分植物更换客土,在种植坑底部再深挖,用石子铺底,更换客土,并使植物基部护土高出周边区域,既观赏美观又利于其排水。在植物配置上,尽量减少土地面积,保持土壤湿润,并加强后期的养护与管理。通过以上方法,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水系绿化质量。

3、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突破了单一的“艺术”范围,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强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为主导思想,建立完美的、和谐的、生态稳定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系统内,乔、灌、草科学搭配,比例得当,组合层次分明,疏落有秩。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

水系二期工程的乔灌草搭配合理,它拥有较合适的绿量、及和谐的配置、协调的布局。群体配置时虚实结合,若隐若现,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美。竖向上有高低之别,平面上有疏密之分,体量上有大小相嵌,丰富而不散乱整体上变化中求统一,乔、灌、 草比例适当,树木、花草体现四季特色、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人文、社会主题突出,特点鲜明,是一种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的景观系统。

由于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立足科学,保护恢复和再造城市自然环境,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

4、科学修剪,保证苗木成活和保持良好冠形。

科学修剪,保证苗木成活和保持良好冠形苗木在移栽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较好的冠形,都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剪。根据苗木的形态高低大小或色彩质地等特点分清主次地进行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枝或叶的量根据具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叶、剪枝的,有为了简单省事,直接截头而除去整个树冠的。简单的大量剪去枝和叶或截头的修剪方法,虽然可以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对栽植后景观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复都是非常不利。因此,绿化树种栽植前的修剪要以保留冠幅、冠形为前提,主要在树冠内部进行疏剪,除去弱小枝或按轮生枝剪一轮留一轮,再考虑剪除部分叶片,这是其一;其二可以除去全部叶片,保留 80%以上或全部的枝条。这两种办法需要投入的人力都比较多,第一种办法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冠形和冠幅保留较好,恢复生长期较短,景观形成快,这是绿化施工时应该提倡的修剪办法。

四、结语

许多园林绿地的设计、施工和管护的相互脱节和施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欠缺,是造成目前园林绿地建设美中不足的主要原因,这要靠规范的市场,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建设标准等行政手段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来加以完善,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引导园林绿化事业逐步走上正规。通过对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的实例说明,希望以上建议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希望通过我们的双手,营建更多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园林绿地,为人们造福,给城市添绿。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园林;植被景观设计;渗透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保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低碳理念渗透至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们生活与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低碳环保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而城市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理应践行低碳理念,进而更好地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

1.运用低碳理念,保证场地处理的适宜性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关键,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场地选择的适宜性,尽量利用并保护原土地资源。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在场地选择时运用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保护场地中土壤的营养,在具体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保护土壤自然属性,增加绿植覆盖率”的原则,在绿植种植时选择表层土,其主要集中在自然土壤上部15~25cm位置。工作人员先将表层土转移进行集中保护,带到完工后再进行表层土覆盖,并且尽量避免挤压土壤的团粒结构,如果出现挤压破坏情况,则必须通过翻耕等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同时,在绿植生长中,必然会出现杂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杂草会与绿植争抢养料,进而影响绿植生长,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考虑清除彻底性和农药残留影响等因素后,采取了地膜包裹杂草的方式,通过太阳照射提升温度,进而达到灼杀杂草的效果,并且工作人员将除掉的杂草当作肥料使用,增加了绿植的养分。此外,工作人员考虑到园林绿地分散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场地处理时注重利用空间,以此提高绿地的使用率。比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在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屋顶绿化工程,实现了园林绿化的协调性。

2.渗透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选材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结构体系对低碳排和高碳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选材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固碳效应,进而选择恰当的植物类型。例如,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

2.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以红毛山楠、单性木兰、假苹婆为主,工作人员依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总体要求,在植物品种选择方面以上述树种为主,有效降低了运输、栽植和维护中的碳排放。

2.2注重植物生长速度的搭配

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工作人员将香樟与蒲葵搭配种植,在避免出现大面积枯林的同时,保证碳汇效益的最优化。

2.3注重植物的树形大小

在植物搭配过程中,树形大小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保证搭配的合理性,以此呈现显著的层次效果。比如,在乔木和灌木种植中,工作人员结合二者的不同优势,在比例和数量方面进行协调,以此保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进而以此为标准开展具体的植物选材工作。

3.应用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低碳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式与结构,其中树木的群落类型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某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在设计中对配置关系与绿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自然式的配置方式,由于自然式配置具有较小的郁闭度,进而能够保证生态效应最优化。比如,在自然式草坪配置中,工作人员注重主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选择树丛作为主景配置,以水杉、圆柏等树种为宜,并且为了保证主景的协调性,在配置中选择单一树种,每株之间设计差异间距,且植株体量也具有差异性,以此呈现疏密有致,统一却不呆滞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到林冠层次和林分类型与绿量的关系,尽量保证林分类型和林冠层次的丰富性,比如,在本次园林设计中主要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小灌木――宿根花卉的层次进行配置,并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搭配,进而达到最大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rol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of garden plants in sever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plant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2.3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2.4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4.1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3.4.2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3.4.3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4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1)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5杭州市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生动的景色贯穿起来的,景色各具特点。西湖的山麓地带是西湖的绿色屏障,观赏效果要求高,植物配置以观赏为主,以常绿树为基调,大力发展色叶树种,为西湖增添绚丽多彩的背景,其他山区则营造经济与观赏相结合的风景经济林。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制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的要求。

杭州太子湾公园是一个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是应用乔、灌、藤及草本植物为素材来创作景观的,以及采用多样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不同尺度和风格的植物景观空间。配置时主要树种的确定以及人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层次结构都积极模拟自然群落的,选用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材料,重视色叶及呈现的不同效果。太子湾公园配置疏密结合,配置时多从景观的整体性出发,着重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如以体形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乐昌含笑作为全园的基调树种之一,突出公园柔和饱满的风格,用水杉作为背景树,丰富林冠线的变化,以热情浪漫的樱花作背景,营造出通透性很强的景观空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镜意,蕴涵山情野趣与田园风韵的自然山水园。

6浙江省丽水市江滨公园景观带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瓯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瓯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丽水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荫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结语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刘国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海绵城市;建设;应用

海d城市是一种城市设计理念,主要是要求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环境变化时,能够维持城市范围内的旱涝平衡[1]。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洪涝和干旱灾害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能发挥出吸水、渗水和储水功能,当发生干旱时,将这些吸收的水分进行充分的释放。这种设计理念在不打破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人工和自然途径相结合,不仅充分的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1、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意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水,也成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用通俗的化来说就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城市各个地方用吸水材料作为海绵体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这些材料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比如草地、树林、泥地或者湖泊等。平时不会影响市民的正常休闲,在暴雨来临时,就发挥出其特性,将雨水囤积,避免发生洪水或者内涝,大大减少城市积水的几率。这些囤积的水在干旱时可以通过浇花、洗车等方式进行释放,充分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排水管道以及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使天然水系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大幅减少了政府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大大降低了因内涝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城市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2、海绵城市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及资源为前提,将土地浪费及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最小化,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及生态利益最大化。在处理排水管道与不可下渗地面时,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实现水平衡,根据场地特征进行科学利用,充分保障自然水的畅通。为了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就要严格的控制排出和增长通过时间。根据小规模场地中设置分布式过滤、阻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过滤和储藏[2]。

3、园林景观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1净化空气,降沉降噪

园林景观植物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源,只有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和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这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又能降低空气温度。园林景观植物规模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好,起到了良好的防尘、防风的作用,而且降低了城市中各种生产和汽车等制造的噪音。

3.2实现低影响开发

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藏、调节和传输同能实现低影响开发,使径流污染、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控制。要想切实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以生态优先和规划引领为基础,重新对城市空间进行认识和利用,提升城市规划和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对影响城市水生态的明爱区域要限制开发,有效的保护,同时根据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对新开发或者需要改造的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绿地水体、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及生态铺装是实现低影响开发园林景观常用的手法。

3.3 净化水质,保持生态平衡

水生态基础建设是海绵城市构建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污水的处理又关系着水生态的基础建设[3]。在传统的污水治理中,通常是采用构建单一的灰色基础设施,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往往由于功能单一而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水污染问题。通过管道将城市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这就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绿色的基础设施完全对立于过去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园林景观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对净化水质、防洪、气候调节及保护生态坏境及五中多样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湿地中的应用,湿地植物不仅能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而且能有效的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净化水源,充分保持水中的生物平衡。

3.4 补充地下水,防止洪涝等自然灾害

湿地不单能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还是方便储存的良好场所。传统的思维和做法是直接将其排放到河流中,并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循环系统。不透水的铺装应用使土地蓄水能力逐渐降低,导致径流系数增大,从而形成洪涝灾害。园林景观植物的应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合理解决超标径流系统,通过与城市雨水灌渠系统的相互配合严格控制水流。园林景观植物的叶脉及根均有一定的储水功能,通过在道路两旁建设生态滞留地,利用海绵城市的特性,在雨量大的情况下进行吸水、储水,降低径流系数,在干旱的天气通过蒸腾作用将吸收的水分释放出来,补充地下水以调节城市气候,降低热岛效应。除此之外,园林景观植物的根系对土地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避免了水土流失和土质疏松,也降低了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情况。

结语

海绵城市作为强调以生态方式收纳雨水的雨水管理概念,是传统排水防涝系统的加强和优化。在现代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加剧、日渐突出的当下,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范围广,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的构建遵循自然规律,将改善城市生态的规划理念与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相结合,打造出了既科学有效又外表美观的绿色基础设施,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促进了文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度,并大力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美好。

第5篇

关键字:本土植物;现代城市;地域性;园林景观;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必然要求向地域性、多元化特色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下迅猛发展,信息、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这更加促进了景观设计朝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根据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降水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全球各地的本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不同,它们不仅作为一种植物,更是一种代表着地域文化特色,饱含文化民族风情的代表性景观,更是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景观的设计、创新要跟上城市更新的步伐,避免趋同倾向,应保持城市地域的特色,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色,从而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一、本土植物的地域性概念

景观植物性体现某个地区的风貌特色。就中国来说,我国地大物博,植物种类丰富,因东西地形的明显差异及南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导致各地区本土植物种类的不同,且显现出北方寒带或寒温带植被为主,南方热带或亚热带植物为主的特色。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以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柏林为主,如大兴安岭分布着大面积的叶松林。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低山丘陵,主要以各种松林植被为主,典型落叶阔叶林是华北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亚热带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主产柑橘类,枇杷、杨梅等,经济树木有油桐、茶等。南亚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带,在砖红壤性土生长含有大戟科、罗汉松科等热带树种。常绿阔叶林如棕榈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植被类型分化多样。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带面积狭小,在热带开阔谷地或丘陵砖红壤上分布着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雨林仅见于湿润较暖小环境。热带作物有巴西橡胶、椰子、腰果、槟榔等。南北方的植物还有着以下特点:南方的叶片厚,北方的叶片薄;北方的根系发达,便于更好的维持有限的降雨带来的水分和养分,南方的叶片大,便于吸收充足的阳光,同时便于蒸发水分;南方因为有着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生长要比北方的植被旺盛。在降水匮乏的西部地区,沙漠里以耐旱 的仙人掌作物为主、

二、本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的关系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以多样的形态和不同的植物颜色来丰富整体景观,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典型特色植物景观特色。园林设计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地域的特色来设计不同的植物,即当地的植物来代表这一地域的特色。本土植物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变和物种交替后,在某一地域形成具有高度环境适应性的自然作物,它的观赏性较强,且具有绿化环境的功能。植物的地域性具有某一地域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特征,且具有某一地域的的自然特征及历史文化特征,这种特征涵有气候、降水、地形、文化资源、历史等。本土植物不仅代表着某一地域的自然特色,同样也具有特定的人文价值特色。本土植物要根据某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产业、文化、特性历史事件等决定景观空间结构,要在现有的地形、地域文脉的基础上依托城现代城市特色设计景观。

三、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现代城市地域景观的设计永远都不可能离开本土植物,植物一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能通过城市景观直接丰富地表达地域特征。其作用通过以下几点分析:

1、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中极具观赏价值

植物形象的地域性决定了地域性的本土植物景观。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本土植物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观赏性特点。本土植物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不同的树种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随着季节的变化,相同的物种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本土植物的花、叶、果实等观赏特性在本土植物的景观设计中也能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景观。

2、本土植物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的物种及环境组成的整体,在一定的时空领域中有着自我调节的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每个地域都会在自然环境的循环往复中形成特殊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若某个不属于的当地的植物种被栽植于该地域中,会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发展,由此产生一些不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过程,并会对其他的物种带来影响,造成地域生态的不平衡,而本土植物因长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的发展,生长旺盛,能自然地形成有利于其生长且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在环境恶劣的土壤里产生明显反应,进而日积月累影响整体的植物生长,而本土植物会平衡整体植物的生长,形成既稳定又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

3、本土植物能体现现代城市的文化历史

本土植物是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与植物相互关联且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综合,它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地域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本土植物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文化。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造景方式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且本土植物又根植于地域文化,有着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所以,以本土植物营造的具有现代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极富有生命力。4、本土植物符合节约型园林的发展趋势

本土植物相对于外来物种成本低,且本土植物相对外来物种有着更强的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基础,有着广泛的栽培繁殖基础,节省从外地引进的成本,便于运输,极大的降低了栽植的成本和管理费用。本土植物便于培育管理,因为它有着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成长条件好,提高成活率,大大降低管理的难度,本土植物还可以绿化园林,

总而言之,在现代城市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地分挖掘本土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地域特色,将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探索在景观设计中管理用过本土植物体现现代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格局特色、丰富多彩、富有自然性和地域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园林植物景观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本土植物与现代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进一步地挖掘城市特色的植物特性和设计应用,将本土植物与现代城市特色完美融合,以本土植物为主题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今后创建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02)

[2]何春阳;深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索[J];中外建筑2010(05)

[3]马绍元;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广东建材;2009(07)

第6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生态效益

园林是城市中为数不多的绿色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的首要考虑内容,需要确保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保证植物能够在园林内正常生长,构成绿色景观。城市园林中的不同植物类型有着不同的形体特征和外观特征,通过科学地设计能够将其构成不同的景观类型,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程度,提高园林整体的艺术性,兼顾生态效益与观赏效益相统一,是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质量的必要举措,为此需要结合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点完成对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处理。

1城市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分析

植物景观作为城市园林中最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园林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内容。植物景观配置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1.1植物配置生物学原则

生物性原则是指要尊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对植物景观进行科学的配置,不能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和特征,要确保植物在园林内能够正常生长,在保持植物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的配置和调整,使其构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根据生物性原则,在城市园林中不同区域选择最为合适的植物种类,并根据植物生长特征进行配置优化和协调,按照种植区域内的环境影响因素、气候影响因素,使其能够在城市园林内保持最佳状态生长,使城市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够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植物景观[1]。

1.2植物配置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在生物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城市园林内植物景观的配置采用艺术化处理手段,例如通过合理地配置不同花卉植物的颜色、层次等,使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具高度的艺术性和一定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美观程度更高的植物景观。艺术性原则需要在把握园林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使植物景观更加具有层次感,采用多种不同品种的植物品种,着重突出园林植物景观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感,并突出不同植物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

1.3植物配置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同样是园林植物景观在配置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不能仅仅为了提高植物观赏性而提高植物景观配置成本,而是需要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为了提高城市园林的美观性而牺牲经济效益,而是需要在把握植物生长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成本优化方案设计,选择经济性最高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园林长远可持续发展。

2园林植物造景策略分析

现代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类型较为丰富,但是景观类型基本可以分为花卉景观、草坪景观、树木景观与混合景观四个类型为主,因此本文从这四个景观入手,对植物造景的策略进行了优化。

2.1花卉景观造景优化策略

花卉景观是城市园林中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因为花卉的颜色较为丰富,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园林的美感,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对花卉景观进行优化:(1 )花坛景观造景优化。花坛一般位于城市园林的中心区域或出入口,这些是园林中最为明显的位置,所以需要注重花坛配置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花坛中的花卉植物类型一般选择高度较为低矮的花卉种类,且可以与草本植物、灌木植物等进行搭配,从而提高花坛配置的美观程度。(2 )花丛景观造景优化。花丛一般是园林中的野生花卉,通过将花种施撒在一定区域,使其成长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花丛,从而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活力。花丛配置还需要对园林景观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使园林景观整体更加自然,不会使人产生突兀的感觉。(2 )花台景观优化。花台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平台中种植的花卉景观区域,并在花台周围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砖石砌筑围绕,从能够形成花池,花台一般面积一般较小,主要在园林中建筑周围摆放,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美感,使园林的建筑空间更加灵活,能够给人一种活泼、开放的美感[2]。

2.2草坪景观造景优化策略

草坪景观具有造价低廉、占地面积较大的特点,一般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主要区域,草坪景观的配置主要需要考虑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使其能够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个整体,并采用艺术处理方法,能够提高草坪景观的美观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首先,当草坪作为一定区域内的主景时,需要按照突出草坪开阔性的原则进行配置,为游客提供更加宽阔的视野,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游客对草坪景观的观赏体验,例如在一些大型广场、街心绿地中,需要提高草坪景观的通透性,不能设置遮挡物。其次,当草坪作为配景景观时,设计主要方向是通过草坪突出其他景观,或与其他主景形成更加优美的景观,提高景观整体艺术性,需要考虑草坪配景与主景之间的关系、协调性和整体性,通过对比例的调整,使其能够达到配景的效果,发挥出草坪配景的衬托作用。第三,当草坪作为虚景时,将草坪作为虚景是我国现代园林中常用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通过对草坪的虚化处理,使其能够作为衬托景色,提高主要景观的艺术效果。

2.3树木景观造景优化策略

树木景观主要可以分为高大的乔木景观和较为低矮的灌木景观,因此造景优化需要结合两种景观的不同特点。首先,在高大乔木景观的造景优化中,需要注重突出乔木高大、雄伟的特点,可以通过在乔木景观中建造假山的方式,使其具有乔木景观的基本特点,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厚重感,是提高乔木景观艺术性的有效方式。其次,在低矮的灌木景观造景优化中,灌木可以作为乔木景观的点缀和衬托,也可以作为主景,通过与草坪、花卉等搭配,使灌木景观具有自身的欣赏价值[3]。

2.4混合植物景观造景优化策略

混合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造景的难点,因为需要将花卉、草坪、乔木、灌木与其他植物或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从整体方面进行把握,从而提高了造景难度。混合植物景观造景需要把握基本原则,即突出重点、体现风格。突出重点是将混合植物景观中的重点突出,例如花卉与草坪的混合,其突出重点是花卉景观,草坪作为花卉景观的衬托,能够更加体现出花卉景观的美感;体现风格是需要通过混合植物景观体现出该园林的发展理念、历史文化以及审美特征等信息,从而能够成为此园林特有的植物景观风格,是提高园林景观艺术价值的有效方式,能够将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多种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促进我国城市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奇.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策略分析[J]. 消费导刊, 2019, 000(042):P.172-172.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规范方法;景观营造设计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各种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还要在艺术上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

一、城市园林存在不足问题

(一)规划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城市建设由于受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环境标准要求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城市并不多。

(二)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园林绿地指标片面

绿化盖率、人均绿地等指标来衡量,这种衡量办法往往造成绿化建设片面追求指标,而把城市园林建设的功能忘却,使园林绿化建设失去其意义;再者,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也不允许以大幅度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应以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可持续发展,利用有限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去改变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设计出更好的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环境,并运用一些体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绿化指标去衡量。

(三)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

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建筑垃圾充斥其中,较之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很多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科学,种植穴(沟)尺寸不够,不客土,基本不施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充分舒展开,有窝根现象,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二、城市园林设计规范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总体统一

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其次,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位和评说,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二)经济高效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三)文化艺术性

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园林标志的造型可以丰富多样,而多样的造型也可以使游客产生视觉兴奋点,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感受环境的文化氛围,对环境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地方特色

要从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

(五)循环与再生

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尽量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三、城市园林景观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 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 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一)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 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 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 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 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 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 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二)建设生态景观

当前各国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千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第8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 植物景观; 景观评价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在城市建设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居环境,还能有效提升绿地生态效益。同时,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人们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处园林植物景观就成为越来越多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一)层次分析法( AHP)

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该方法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Saaty 教授提出。这一方法很好地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要求,能够应用于对多目标、准则的分析,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应用较为广泛地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根据专家建议或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通过被试评分获得定量及定性评价的分值,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这些指标,并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确定了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评价的基础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这一体系用于实际的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有人在唐东芹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AHP模型,并利用修正后的评分方法评价了成都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果。陆东芳将AHP方法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并建立了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她还利用这一模型评价了高校校园中的植物景观。邹建勤等人则着眼于居住区的园林植物景观。他们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南京市区的几个住宅小区,其评价过程和结果对甄选优秀的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案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美景度评价法( SBE)

美景度评价法是一种心理物理评价法,由Daniel 等人创立。这一方法基于归类评判法,向被测试者提供风景幻灯片或照片用来评分,最终这些评分被汇总并被制成一份美景度量表。目前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多。这一评价法往往与“风景评价” 联系密切。最初主要是大尺度的风景区、森林景观及林分美学的评价方面才会用到这一方法。Schroeder等为每个景观提供8张照片,由学生用SBE法对森林内的景色进行了美景度评分。Hull 等分别对4 种森林进行美景度研究发现天然林的景观质量优于其他美景。国内,王竞红等人就曾采用SBE 法评价了深圳莲花山公园内的10 个植物景观样本,发现有几个主导因子能够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此外,他们还通过对北京、上海和东北一些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总的来说,翁殊斐等人分别采用AHP 法和SBE 法对不同城市公园的20 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评价, 最终发现2 种评价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结果一致性,但是AHP 法的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公平、准确一些。

(三) 审美评判测量法( BIB-LCJ)

俞孔坚教授综合了SBE 法和LCJ 法的优点,摒弃其不足,然后整合出的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法。宋云龙和宋新建分别用BIB-LCJ 法评价了哈尔滨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园林植物景观,并分别提出了最优植物配置方案; 郑洲翔等通过对7种棕榈科植物景观的评价发现棕榈科植物配置立体层次,这也能够较好地解释棕榈科植物为何更接近于公众审美。闫长春等人评价了7种类型的榕属植物景观,对榕属植物景观如何能够贴近公众审美提出了建议。刘颖对青岛市内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使今后的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提供了支持。除了上述3种方法以外,定性的评价方法也比较常见,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张学峰、陈景和评价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景观类型、文化价值及观赏价值。刘芊通过在实地调查、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水区植物的景观特点,并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为城市中的滨水区植物景规律进行了总结。赵爱华注重园林植物对空间景观的营造,因此认为这一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园林植物配置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方法,例如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和语义分析法。由于后面两种方法相对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前面三种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研究展望

由风景资源评价体系发展而来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公认的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虽然各种评价方法层出不穷。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方法更倾向于主观的定性评价,因此公平性有所局限,同时环境的变换易干扰结果。随着园林植物景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园林植物景观的未来十分值得乐观。

三、结语

如何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对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大多是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性总结,也有一部分归纳了宏观配置原则作为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契合实际的自然环境,因此对实际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无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评价指标尚不够客观,大多受到评判者主观因素影响;另外,对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

今后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当着眼于科学选种、合理配置,以生态效应最大化为目标,本着资源节约、减少耗能等原则进行研究。同时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应当更加贴近实用而非局限于理论,使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更加区域完善,并尽可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真正有

参考文献:

[1] 闫长春,陈超,姚平.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榕属植物景观[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5):79-83.

[2] 刘颖,周春玲,安丽娟.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J].北方园艺,2011(05):136-140.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造景

1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内涵

如果说城市是人类用智慧铸就在地球上的皇冠,园林就是镶嵌在皇冠上的钻石、明珠,也是社会生产力及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园林是一个供人们观赏、休闲、游憩的场所。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良好的植物造景是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品味的重要一环。所谓植物造景就是用生趣盎然,随季节变换的景观来柔和生硬密集的建筑线条,调剂人们精神上的呆滞与疲劳,大量经过艺术配置的各种植物为人们创造出了具有一定内涵的城市园林景观,将为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2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大原则。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均衡的原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即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简言之,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3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常见方法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孤植、规则式种植、丛植、林植、花坛、花境、花丛及花群等。简言之,孤植多为欣赏树木和个体美,适合孤植的树木要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规则式种植一般有对植和列植,对植一般在建筑物前或入口处,列植主要用于行道树或绿蓠种植形式;林植有纯林和混交2种形式,纯林整齐、壮观,但缺少季相变化,混交林由多树种组成,往往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较纯林的景观要丰富一些;花坛则人类应用不同花卉造景的一种创意,花坛在环境中可做为主景,亦可做为配景,样式与色彩的多样性可供设计者有广泛的选择性;花境是在中国大中城市公共绿地的花卉应用形式,主要表现的是自然风景中花卉的生长的规律,不但要表现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等等。还要清楚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它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而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4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园林发展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咏草颂花的诗词歌赋,以植物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数不胜数,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这些对我国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影响很大。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民族,由于生活习俗不同,对植物造景中植物的运用也各有看法,审美意思不同,甚至对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寓意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不同的植物。再如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并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协调,不但含意深遥,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纵观我国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