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8:44
导语:在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4201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如果这一阶段的知识基础不牢固,就会影响后期的学习。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然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中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反馈,所以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教学设备落后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数学课上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多小学由于资金不足,难以配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工具,甚至一些教师有教具也不会使用。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就会存在很大困难,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也需要将其他教学器材、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由于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的教授,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不足,难以快速、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表明,“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并没有实际的运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二、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鉴于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
1.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怼;于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理念,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网络时代下,多媒体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直接、形象的感官体验,刺激他们的神经细胞,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充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更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易于他们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圆柱、圆锥、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教师可先将这些图形制作成PPT,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感官体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采用小组探讨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倡导小组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相比,这些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来讲:首先,明确小组研究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讨论结束后,小组长作为代表,到台上展示本组的解题思路与观点;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并且选出最好、最简洁的解题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和互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4.强化实际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图形对称”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再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究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 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2.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3.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1.缺乏语言学习环境。中国学生没有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习得英语的环境。他们不可能在平时或在课外获得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自己的语言规则,很难靠单纯模仿自然习得英语。因此,创设真实的语法情境。让学生在交互式语境中学习语法,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能使语法教学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情境活动中的学习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分淡化语法教学。不少教师认为现代英语教学就是大量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断进行复习与练习,而忽略了语法教学,没有把语法教学摆在适当的重要位置上,如此必然不会深研究语法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同学总是埋怨单词背了很多,但是英语成绩还是提不高,尤其是写出来的句子都是中国式英语。原因就是语法没有学好。中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语法教学。并且方法要灵活多变,要恰当,加大语法教学的力度,强化教学效果。
3.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具体表现为教师局限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都用于对知识的讲解、传授上,把原本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及教师英语教学的低效。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语法高效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及练习过的阅读类文章。课本中每个module的阅读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无论是难度还是典型性都是最适合学生水平的。因此,对于课本应当加大挖掘利用力度,充分使用课本资源。另外,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接触大量的题型,因而也积累了不少阅读类文章,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典型文章也应当物尽其用。所以,在语法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复习某一种语法项目的契机,把必修和选修部分的课文中出现的该语法的典型例句集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该语法项目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再通过曾经做过的阅读类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填空及其他巩固性练习,全面复习掌握该语法。
2.提高讲授艺术,精讲语法知识。如何才能做到精讲呢?具体来说,要求至少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语言要精练,二是例子要精当,三是时机要恰当,四是情境要逼真,五是内容要丰富。比如在创设情境,呈现知识如讲授虚拟语气,首先教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in the sky.此时学生好生很奇怪:主语是I.be动词却用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后老师进行解释:这就是虚拟语气,要注意它的句式。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各类语法项目的特点及其用法。自主学习是高中学生应当着重培养的基本技能。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会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效果也会更好。教师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某一语法项目的用法分为几条,给每个小组或几个小组一组几个语法用法相类似的句子,让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这几个句子的特点,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研究并总结出该类语法项目在这几个句子中的用法。然后,所有组的学生将各自的用法总结在黑板上,并派代表向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综合起来就是该语法项目的比较系统的用法。此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该用法在使用上的特例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完善该语法用法的知识体系。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了教学的必然趋势,许多学校都开始探索新的方法,为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地创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地改革。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数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满足学生需求,就必须在打造高效的课堂。所以,改革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满足学生的要求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地打造高效的课堂,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创新就势在必行,成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3.数学课堂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整个初中课堂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二、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制定预习方案,提高预习的效果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传统的预习中,学生多数是比较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要想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则需要对预习的方案进行合理地制定。首先,预习方案中要包含学习目标、课前导学以及学后检测三个方面。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方向,课前及时了解导学可以让学生对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学后检测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教学。在制定预习方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作深入地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问题研究。在进行预习检测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最后,预习方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2.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民主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方案都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从以前高高在上的演讲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尊重学生,适时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只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地位,这样教师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把民主教学观念深入其中。
3.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主体性;情境 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境式教学模式这两方面,对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论述,愿与广大同仁们共享。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化学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呆板机械地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定义、化学理论等知识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转而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场所。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这节内容中的化学概念和要点,而是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比如铁、铝是如何存放的;(2)(展示盛放金属钠的试瓶剂)这种金属在常温下只能这样存放,原因是什么;(3)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是什么;(4)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化学金属的有关知识和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探索和研究,从而自行发现和掌握金属相关原理和结论。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一方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另一方面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实施情境式教学模式,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很多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特点的化学知识,这时我们若用传统教学工具以及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述,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这部分知识时,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形成及其之间的作用力这些内容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若是只进行空洞的语言讲解,只会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因此,我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一段Flas,将NaCl、HCl的形成过程通过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模拟了出来,从而提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和区别。这样,我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离子键的形成条件与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比传统的直白说教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制订、研究、创新出更多适合学生且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策略,使高中化学在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早日结出优质、高效的教学硕果!
以上即为我个人对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两点粗浅意见,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气氛沉闷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教师习惯了“满堂灌”的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而刻板,等于将知识“掰碎”了强行“喂”给学生。原本富有乐趣性的数学知识,在这种缺乏灵性的教学模式下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买账”,做小动作、讲小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做法屡禁不止,教师有时甚至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
2.加重学生负担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既占用学生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又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的丧失,把数学学习当做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
3.忽视发散思维培养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对所有学生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受到了局限,一切盲从名师、盲从书本,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得到培养。即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但其创造性也被扼杀,这样便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二、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领域,数学题型多如牛毛,单纯凭借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领悟数学学习的意义。新课改的出现,对初中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即初中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课前,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及学生实际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数学施教。
2.加强师生交流
为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加强师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打造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在期间,初中数学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保证小组学习井然有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简单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时,可将教材内容细分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角、线段四个部分,再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使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前说明这一知识点的重点、难点,防止学生盲目学习和讨论。初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借助多种途径,如计算机、图书馆,汲取更多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自己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并对问题进行探讨及交流。在学习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表达此次学习的感想。这一对策的实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充分拓展数学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典型的、基础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需要积极拓展数学资源,从而打造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捕捉鲜活的资源,让小学生能够在奇特、具有个性化的数学资源中促进数学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通过动态化的数学课堂来提升小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小学生都对玩具十分感兴趣,而教师讲授数学加法运算时,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商品买卖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教师先把几种不同的玩具标上不同的价格,分别是6元、8元、10元,此时让小学生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结账,而结账就是需要小学生计算出要付多少钱。这一案例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而教师把这些案例资源引入课堂,便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意的问题
1.根据兴趣构建情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来展开教学,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出发,结合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一些悬念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学到乘方计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存在一张无限大的白纸,它的厚度为0.1毫米,将它对折一次厚度加倍,对折5次、10次、1000次之后厚度是多少,要多少次对折可以达到本市的最高的建筑物的高度?”纸张的厚度计算实际上就是将其厚度无限次地乘以2,这是关于乘方的计算,将它转化为一个直观形象的问题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采用正确方法得到答案。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在进行数学问题讨论时,教师将比较简单易解的数学问题划分给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进行问题解答,给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缺点得以弥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练习题编题。小组组员进行合作交流后,将编好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重视理论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关键点在于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对教学的奥秘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在新课程更高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实践的理念,积极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可以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名著,并借鉴一些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对自身教学体系加以充实与完善。接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的数学学科的专著及论文进行重点研读,借鉴一些有效的学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最后,经过日积月累的广泛涉猎与重点研读,教师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会逐渐加大,对反思性教学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4.创新教学手段
一、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
古人云:大疑则有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在问题中生成是指在原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创造新问题;在问题中发展就是在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再提升、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却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提问的冲动。如:在探究直线与抛物线交点问题时,我预设这样的问题:直线y=2x+m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你能确定直线AB的方程吗?如想使方程唯一,你该怎么办?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养成大胆猜想,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探求知识奥秘的科学品质。
二、关注教学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必须从捕捉、关注课堂精彩细节入手,利用课堂上的意外,灵活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独特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所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不可避免。教师不仅不能打压,反而要善待和有效利用这些“意外”的生成资源,回报那些期待的眼神。如:函数概念比较抽象,课堂上我请学生帮忙想出一种不易遗忘的记忆方法。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记忆的:把函数符号比喻为“加工厂”,“自变量”比喻为“原材料”,“法则”比喻为“加工的方法”,“因变量”比喻为“成品”,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法则与自变量之间的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师生共享教学智慧,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播一份关爱,多撒一缕阳光
新课程要求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使每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进步,就必须解决“后进生”的问题。我认为:爱心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评价是消除后进生恐惧心理的良药;分层次教学是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给“学困生”搭建成功的舞台,点滴的成功有可能成为学困生继续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作业布置上,教师根据平时上课的课堂反映分层布置作业。对后进生在数量上和难易程度上给予照顾。教师的一份关爱,如一缕阳光,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开通有效教学的康庄大道
电教媒体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二次函数图像》的教学,我在“几何画板”中通过拖动点的位置,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a、b、c对函数y=ax2+bx+c图像的影响;还可以看到函数y=ax2+bx+c图像是如何由函数y=ax的图像经变化所得,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因而,教师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在欣赏到现代科技的同时,学习效率和兴趣也大大提高。
五、开放的教学模式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上打破封闭型教学活动,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例如,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我们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1)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分期付款的信息资料。(2)课堂探究:举一个分期付款的实例进行分析。(3)撰写研究报告:从社会实践到数学课堂,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的探究,其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学到了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增强自信,问题探究中流连忘返,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1(15).
一、情感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让学生对化学“动情”,再让他们学习化学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初中化学“动情”呢?无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经历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内心对其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学生内心对化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其化学学科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情感的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1. 对化学教师“动情”。
要想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那首先要让他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连带着喜欢上你教的学科,喜欢了,也就会认真,效果当然也就好。要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 对化学学科“动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开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等,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
3. 对化学知识“动情”。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触目惊心的森林大火(包含起火、燃烧、危害、扑灭)录像短片展示,开展《燃烧与灭火》的课题研究。再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思维策略――运用线性思维
化学线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化学问题时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学思维方式。现在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意图,趋向于话题式研究,这种编写形式,打破了原来旧教材那种知识系统式研究,每一个话题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种不同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有挑战,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有序性,有时分析问题时甚至出现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识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情况。这无疑给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化学线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是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三、分层教学策略――设计开放性、发散性问题
我认为分层教学应该是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必须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要较好的执行这样的思想,我认为最好莫过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指的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设置的问题,你认为空气真的是“空”的吗?你觉得空气中可能有一些什么物质?他们所占的比例是大,还是小?再如:在学习《水》时,设置的问题,你在哪些不同地方出现了水?水可以是什么样子的?社会生产中,有哪些操作会使水变脏?有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灭火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没有错的说法,自然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这节课当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讨论法;异位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实现。我们知道,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知识,只要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能够提高升学率就能说明我的课堂是高效的。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注重了“教学”,而忽视了“育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素质水平、能力水平、科学素养等方面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讨论法
所谓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在导入环节,我借助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上三角形图案上的宝石数为讨论的题目进行导入,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三角形图案中上有100层,请问这100层共有多少个大小相同的宝石组
成?问题一出,马上就有同学回答是5050,是的,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因为一些学生在小学就知道这个答案,此时我板书:1+2+3+……+100=5050。请同学们证明。
生1:很简单,小学我们都知道将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
师:正确,这就是著名的高斯算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几分钟思考后)
生2:我们可以用1+2+3+……+100与100+99+98+……+1对应相加,然后除以2。这样也能得到答案。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授的逆向相加的原理。但是,如果我们我们所加到的不是100而是n呢?1+2+3+……+n=?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通过逆向相加原理得到答案1+2+3+……+n=(1+n)n/2,此时,我们将其写为:Sn=(1+n)n/2
……
接着让学生由特殊推导到一般,在这样的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让学生在相互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师生异位法
师生异位法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心理障碍。二是学生每天面对着教师不停地讲授,总会出现审美疲劳,所以,换一种方式会让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学生不论是出于好奇想知道自己讲的如何,还是真的想从这里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决定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提前让“小老师”有所准备,不能随时让学生走上讲台,这样不仅不会起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会让一部分敏感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意让自己出丑,从而,便更加不愿意学习数学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讲解试卷的时候,教师要在评完卷子之后,分析每个学生的答案和过程,要从中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课下通知该生要上讲台讲这个消息,让学生做一些准备,而且,在上课之前要再次向学生确认。这样可以确保师生异位法的顺利实施。
三、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独立不能解决的时候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如,教“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因为之前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再加上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法,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式。之后,留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确保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乔健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刍议[J].群文天地,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