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教育知识库

时间:2023-09-20 16:08:46

导语:在健康教育知识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教育知识库

第1篇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角色转变、环境变化、家庭因素的消极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大学正是人快速成长发展的时期,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诱发的心理疾病,如何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2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中的必要性

2011年教思政厅[2011]1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提到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科,保证学生在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应开展课外时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文件中体现出教育部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建设。目前,各个高校每年举行心理测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心理测试结果,更重要的是从测试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对应的心理治疗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充分利用在测评结果数据帮助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测评结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这是体现出数据挖掘的必要性。

3数据挖掘的工作过程

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大数据,但并非所有数据都是完整有价值的,许多数据还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希望从数据中找到有规律的知识,这就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工作过程如下:数据准备:包括数据的选择、预处理和转换。选择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存储在心理测评系统数据库,每年的高校开展的各个年级学生心理测评,测评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中广泛采用症状UPI或者SCL-90收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转换、集成得到目标数据集。数据挖掘:选择合适的算法对所得到的经过转换的数据集进行挖掘。在心理问题分析中可以采用ID3算法的挖掘方法获得知识库

4基于ID3算法的数据挖掘分类预测

ID3算法是最早由Quiulan提出的一种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分治方式构造决策树,构造决策树时首先利用信息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信息增益)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最重要的数据项,通过自上而下的递归方法建立树的结点。采用ID3决策树算法计算出哪种属性与哪个心理问题最为相关(即信息增益值最大的属性),以此作为决策树的根结点,然后采用迭代递归方法将剩余的属性也进行分类,形成决策树分析模型,用它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数据预测分析。

高校采用SCL-90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该测试将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等)。SCL-90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没有(1)、很轻(2)、中度(3)、偏重(4)、严重(5),SCL-90的统计总分为90个项目的得分之和,10个因子分反映某一方面的心理情况。

结合大学生的4个主要属性(性别、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将10个因子和4个属性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并给它们标号,如性别(男A10,女A11),独生子女(是B20,否B21),其他类似进行标号,每个学生测试结果形成一条记录,共14个字段,将标号代入表示转换为属性值向量,下面设挖掘任务为分析敏感症状与学生的哪些属性相关,关联程度如何,因此选择学生的4个属性和敏感因子作为挖掘字段,选练元组如表1。

将该表中的每条记录转换为向量,如(男,是,城市,不困难,无)、(女,否,农村,困难,有)分别表示为向量(A10,B20,C30,D41,M50)、(A11,B21,C31,D40,M51)。以某高职院校的400名新生测试结果为例,利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过程如下:

(1)计算决策属性(有无敏感症状)的熵:S1(有)表示有敏感症状人数、S2(无)表示无症状人数,S=S1+S2表示测试人数。P1=S1/S(P1表示有症状人数的概率),P2=S2/S(P2表示有症状人数的概率),I(S1,S2)=-P1log2P1-P2log2P2。

(2)计算各属性的熵(过程如(1)),分别计算平均信息期望E(x)和性别信息增益Gain(S,x),其中x表示各属性。

(3)根据个属性的信息增益选择结点构造决策树。从决策树的结果预测大学生的敏感症状与性别、独生子女最有关,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类的人群,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心理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5结论

第2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研究

对企业来讲,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以三项工作为主,即:以宣传教育为主、以优生优育优教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由此可见,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宣传教育新思路、新措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对全面促进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至关重要。

一、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既要调控人口数量,又要提升人口素质,还要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抓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抓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是抓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就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的需求,计划生育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加强、大深入,就没有计划生育工作的大提高和大发展。

因此,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必须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必须继续把宣传教育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并做到宣传教育内容要突出、宣传教育主体要突出、宣传教育对象要突出、宣传教育方式要突出,要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向走向双向,由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行为导向作用、舆论引导作用和凝聚人心作用,不断促进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职工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二、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对策

企业要始终把群众性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全过程。

(一)找准切入点,群众性宣传教育要在“平台、载体”搭建上下功夫

要积极搭建文图音像教育平台。当前,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基层,都重点围绕生育、生活、生命,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和谐等为主题,形成了大量精美的文图音像宣传产品,企业可以此为基础,开设文图宣传栏,建立音像宣传教育活动室,作为企业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普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新型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平台。

积极搭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设立计划生育宣传网站,建立计生宣教知识库,使职工群众不出家门,打开网络,就能就近学习掌握所需的计生知识。也可以通过开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孕产教育等专题栏目,为不同群体提供专业教育指导,扩大宣传教育传播的覆盖面。

精心打造宣传教育活动平台。企业要重点围绕国家计划生育重点工作、上级安排部署的各类主题活动,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以及计生政策板报展、计生宣传到基层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从而营造全员关注、支持、理解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人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应。

(二)找准着力点,群众性宣传教育要在“优生、优育”服务环节上作文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为此,企业讲生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此为着力点,把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优生优育”服务全过程,通过“四融入”,探索形成一条在为职工群众提供优生优育服务过程中,使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到职工群众内心深处。

把宣传教育融入婚前孕前优生服务环节。利用婚前、孕前查体,举办婚前孕前学习班等时机,组织开展答卷、看录象、送学习书籍、送教育光盘等方式,抓好未婚青年、已婚待孕人员的生理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婚前孕前优生服务,而且也拉近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使宣传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宣传教育融入孕期优生与保健服务环节。针对组织待孕及孕早期的妇女参加四项病毒及染色体检测,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等环节发现的问题,发挥好企业孕妇学校的作用,聘请有关专家,以讲座、座谈、咨询等形式,讲解孕期注意事项,辅导如何科学安排饮食和活动,指导孕妇开展胎教等宣传教育活动,以满足职工群众孕产知识的需求。如,可以举办孕产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互动方式,教育职工群众如何选择最佳孕育时期,孕期的保健、营养、胎教,哺乳期有哪些注意事项,这样既能巩固职工群众所学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也给育龄家庭带去了更科学、更专业、更实用的孕育知识,从而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得于提高职工群众自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把宣传教育融入产期服务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对生育环境有了新的要求。在坚持做到“四个一”(即送上一束鲜花,说上一句温馨的话,教会一套科学育儿法,赠送产妇一盘录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和计生工作人员对全家祝福的录音)的同时,借走访慰问的有利时机,要重点加强产期母乳喂养宣传指导的宣传教育,让产妇真正感受到了计生工作人员亲人般的关心和服务的真诚。

把宣传教育融入产后服务环节。产妇出院后,要注重跟踪服务,定期上门检查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解答婴儿生长发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婴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通过编辑制作母婴保健手册,设立妈妈信箱,购买图书、音像制品等方式,在婴儿喂养、预防接种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从而促进职工群众科学养育子女水平的提高,保证婴幼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第3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信息惠民;应用探讨

1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和移动互联的发展,app移动应用逐渐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使移动医疗健康app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市民提供健康辅助服务,将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于老百姓寻医问诊的全过程,实现了医疗健康服务的移动信息化。

2移动医疗的概念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是指一种将移动计算、医学传感以及通信技术融合为一体的新兴医疗保健模式。移动医疗是对医疗技术与卫生服务的延伸和补充,是在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更多的人群提供更有效率的卫生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具有的便捷性、快速性和推广性等特征,使得其在卫生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内容有:健康跟踪工具、就医管理、远程监控和咨询、电子健康记录、警报和提醒、远程获取诊断结果、数字图像、急诊传输、医学参考等国内推出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移动医疗信息服务已开始应用[1]。

3移动医疗app建设意义

移动医疗app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它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获得各类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及时获取自己的医疗记录,这不仅能节省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能更高效地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2]。

4移动医疗app便民体现

市民通过在手机终端安装登录手机软件后,能够便捷的获取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可以便捷获取到卫生计生各项工作动态、时事新闻、合作医疗等最新的医疗政策及养生保健常识等内容,还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医疗机构网上预约挂号、卫生计生公共服务机构预约办证等服务,初步考虑主要包括卫生资讯、就医服务,健康服务,慢病关怀,中医保健,妇幼保健等功能模块,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实现在线咨询解难答疑等功能。各医院每天将患者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患者的健康档案,各个医院要通过统一接口传入健康档案库,患者可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5应用情况

5.1 移动医疗app的技术架构,见图1。

图1 信息惠民移动医疗app架构图

信息惠民移动医疗APP平台建立在管理规范标准基础之上,通过信息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平台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MVC架构, JSON技术以及 web服务等。主要形成的信息库包括就医信息库,健康档案库,就医专家库,医疗知识库和慢病监测库等。而平台的实现需要通过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前端APP服务以及APP后台管理来实现。

①平台使用MVC架构,通过模型-视图-控制器这样的架构来完成APP应用,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而C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和V的同步,一旦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这样就增加了几个功能模块的耦合性,既适用于android平台,也是用IOS平台。②JSON技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便于移动数据的存取。它减少了解析时带来的性能和兼容性问题,在主题库(包括就医信息库和健康档案库等)的存储中,也可以较为方便的存储和取出。③web服务,通过采用web服务来完成数据对接和信息调用。将惠民服务挂在服务器端,不论在进行就医服务还是健康服务,哪种移动平台都可以调用,提高了开发过程中的兼容性。

5.2移动医疗app主要功能

5.2.1卫生资讯模块 该模块成都市与卫生资讯有关方面等信息,共享成都市卫计委新闻中心内容及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系统的卫生政务动态信息等。

5.2.2就医服务模块 便民就医方面主要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就医导航、用户中心、求医问药、电子体检单查询等服务模块。

5.2.3健康服务模块 市民健康管理方面实现了在线咨询、健康服务等模块。在线咨询功能提供了用户和自己的签约医生进行在线咨询的功能,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进行咨询。

5.2.4慢病关怀模块 有慢性病需求的市民考虑添加慢病关怀功能模块的管理服务。其中包括健康中心、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家庭医生随访提示和服药就医提示功能。

5.2.5中医保健模块 有中医养生需求的市民,考虑在成都市正在建设的"中医药综合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功能,用于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5.2.6妇幼保健模块 该模块提供面向孕产妇及儿童的健康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孕产妇在孕产期的自我管理保健,提供孕产期的保健知识推送功能,提供对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及孕产检信息的提醒功能。

6展望

总的来说,成都市移动医疗app的信息惠民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国内外在移动医疗方面的前期研究及实践也给成都市移动医疗信息惠民方面有诸多启示。在政策方面,国家也出台了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信息惠民方面的发展。

成都市卫计委可以根据结合本地实际与区域特色,结合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惠民政策,创新机制,在目前APP这一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升级改造,未来将成都市人口健康平台、移动APP等应用平台的所有大数据互联互通,建立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重组医生的时间和经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医生、患者和社会之间形成交互模式,协同组建整合型的精准医疗体系,让患者能根据自己的病情快速定位到相应的科室和处理方式。在运营模式方面可以考虑个人、医疗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保险行业、企业等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的投入[3],大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护人员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强大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提升,普通的用户、医生和专家以及大型医疗机构都将是直接受益者。在费用结算方面也可以考虑与运营商合作开发移动新农合,争取实现"就诊、结算、报销"一站式服务等。通过惠民移动信息化的工作,将更多移动医疗的应用用于提高我市区域医疗领域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7结语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的深入和拓展,未来绿色建筑和电子化的公共设施中会有更多的电子通讯设备传感器,穿戴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的推广使用,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今后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实现在线诊疗、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互联网工具及相应医疗工作就变得更加容易。同时,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已经构建了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源,并且还在建设更多的资源,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系统发展还比较缓慢,使移动医疗app满足需求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刘砚燕,魏春岚,等.移动医疗在卫生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December,2012,29(12A).

第4篇

[关键词]:网络 教学 角色转变

引言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等一系列高端产品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浪潮把教育带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网络学习环境,为人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网络教学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成为新兴的教育手段。

一、网络教学概念及特点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学与学的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课堂形式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而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网络教育对以教师讲授为主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1、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人

信息时代的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在信息浪潮中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知识的迅速更新,要求教学必须以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宗旨。教育,不再只是机械的灌输传授书本知识和完成作业,而是为了让受教育能掌握未来的生存本领。

2、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在使学生继承已有的知识,医学生机以知识的程度来评价教与学,甚至在判定教育和学生的优劣。网络教育时代,教学必须改变以及以成都为指标的评价标准、充分培养学生的记忆、形成新思想、扩展新观念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

3、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要求

首先,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因此在当今网络化的条件下,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借助网络资源,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第二,网络教育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记忆的优势以及互联网“点对点”的链接优势,利用BBS、在线答疑等表现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因此施教。第三、网络教学需具备一些新的技能,应具有极强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多种交流方式和多站交互性授课的技巧,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事件和练习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学校教育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单一的知识传播者,教师决定着教学的过程、质量等。然而,在网络教育盛行的今天,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正在逐渐减退。因此,转变传统教育时期的教师角色,并重新进行定位已成为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1、网络教学的组织者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变为“导学”,要成为学生知识的参与人、启发人、引路人,教师要对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选择、组织设计和实施。更多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选择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完成知识的内在消化

2、网络教学的帮助者

网络教学中,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这就使得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变得迷茫,严重影响这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把关,辅导学生正确的选择信息知识,实施“防火墙”的功能。

3、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很快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培养出来思想健康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品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之上,还应该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辅导者,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4、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消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会降低自己地位和作用的想法,树立师生评定、民主的观念,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的力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学习内容,太所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5、学习任务的监督者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掌控者、标尺和基石的角色,相反,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控者,教室去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6、智慧质量的评价者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主要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在今天盛行的网络教学中,随机组卷和迅速反馈功能评价的重点将转移到智慧质量的评价上来。及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内核责任感,学科素养、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评价等,并不断对学生的智慧表现进行纵向比较,或与一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使学生明确自己成长发展努力的方向。同时有了网络的支持,学生可以按照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应以自我评价为主。评价评价应尊重每一个人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因此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这样评价才会更客观确切的反应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在评价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不足,帮助摘除不足的原因,帮提出合理针对性的建议,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评价引导成长。

此外,教师还要充当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等角色。教师的角色转变应为让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知识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网络教学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了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在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其作用主要体现子引导和辅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注意对网络教学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服务员”,才能使网络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1教学理念

1.1树立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的理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细化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与素质是人才成长中最关键的三大要素。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既是教育的目的,同时又是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将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落实在专业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切实促进了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协调发展。(表1)

1.2科学合理运用CDIO的过程性培养策略,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操作优势构思教学有效模式CDIO从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专业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倡导“学生应主动学习,主动致力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经验学习”是CDIO过程性培养策略的精华所在,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其实践操作优势,构思教学有效模式其核心问题是让学生有兴趣。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开展的,老师首先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第三是要采用易于学生知觉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有没有效果、效率、效益的唯一指标。

1.3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动态更新和扩充课程内容利用国内优秀的教学资源,汇集本课程在不同领域中的优秀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一流、权威的教学内容,传递最新的教学成果,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这样知识就可以不断更新,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2教学目标定位

2.1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的素质教育目标当前高校正如火如荼的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启动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目标定位首先要服从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大学体育教育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除了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之外,还应结合体育项目本身增加学生团队协调、表达交际、礼仪气质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到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各项功能,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2.2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职业保健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体质增强,这是体育的根本目的,但它包含有现实的和长远的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到锻炼,体质增强,这是现实的效应;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还要使学生领略到体育的魅力,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为以后的自我锻炼奠定基础,从而能终身锻炼,增强体质,这是长远的效应。将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和技术纳入体育教学内容,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景遇,运用体育保健方法指导学生对由学习和工作(专业习惯)引起的身心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证学生拥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健康机体,维持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对参加体育运动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养成锻炼习惯、陶冶性情和娱乐身心的终身体育目标由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熟练掌握2~3项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锻炼能力,为走向社会后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真正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2.4胜任工作需要的职业精神目标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视角看,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和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可以说,体育之于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育人效果,比任何其他各育更加直接和鲜明,当我们说体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的时候,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性方面的养成价值。

3采用基于网络的课内外一体化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在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启示和指导下,将CDIO过程性教学策略移植在体育教学中,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文献资源库和检索工具辅助开展体育实践教学。构筑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和明确集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授课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图1)教师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建立体育学科同相关学科的联系并给学生创造获取具体能力的机会。学生处于开放式的、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和设计、剔除掉冗余信息的资源,有利于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

4构建“深度参与的开放式CDIO”体育教学模式

深度参与的开放式CDIO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借鉴了先进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操作)四个基本环节以及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教育理念,从体育学科固有特性出发结合体育课程的改革需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强调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提出教学步骤,具体见图2。课堂外完成部分是教师给学生提前布置的作业任务,利用网络资源和即时通讯工具指导学生理解作业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作业任务的构思、设计和实现形成解决方案。课堂内完成部分是学生针对作业任务形成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根据操作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恰当地点拨和指导或监督,并实时给出中肯的评价。总结部分由学生对解决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促成认识的提高和思想情感的升华,并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性的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学生通过主体性、参与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融入到体育学科中来,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个人与团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完成作业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实现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图3)

5教学策略选择

5.1团队建设与协同沟通策略这一策略实现个人和人际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是未来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为实现以上基本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团队概念构建有效学习共同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学习任务选择时机合理地安排协作主题,如拓展、体能类群体性体育游戏或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估。各团队通过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实现学生个体在学习群体中的意义建构,并通过有效的人际沟通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养成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5.2自主学习与角色扮演策略这一策略实现体育知识技术和推理能力培养。继首次体育课后的每次课前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外准备好下次课教学相关的同一组问题,在上课时老师随机选择或挑选一个学生,在整个队伍的前面把准备讲的问题讲出来。学生必须证明他们确实为准备讲这个问题作了努力,并且能够引导全班讨论得出答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扮演教师的角色,实现知识重构。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在学习上所用的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得到及时反馈,可以激发学生注意学习反馈,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判别质量的标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问题,提前布置作业,协助学生完成准备工作,营造积极、安全的讨论氛围,积极协助讲解的学生完成讲解任务,分享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出标准答案。

5.3知识应用与创新策略这一策略应用知识服务自己、造福社会,实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题。为实现这一主题,在体育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和体育技能来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并利用领域叠加法,通过查阅文献完成三个阶段的课程综合设计,实现学生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内化。第一阶段: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境遇,基于选修的体育项目完成体育健身和职业保健方案的策划。第二阶段:自身专业知识在体育领域应用的文献综述。第三阶段: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应用的体育领域相关自命题项目设计与开发。

5.4成果展示与自我实现策略这一策略让学生体验到竞争以及自我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智,完成任务时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积极主动参与。运用成果展示策略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监控和调节,唤醒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自我发展的期待和憧憬。当下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有抒发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积极心理准备。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营造各种机会和场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竞争以及自我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形成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观念。

6教学组织

采用“三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部分运动项目男女分班上课。课堂内运用团队形式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般情况下学习共同体由5~8人组成,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扮演环境总监(CKO)的角色,其职责是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交流的环境,建立知识库,加强隐性知识转化,促进知识创新。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加工和制作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第6篇

卫生部陈竺部长、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浙江省毛光烈副省长等领导,以及李兰娟院士、巴德年院士、侯云德院士等专家出会。陈竺部长在会上表示,卫生信息化有助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管理。卫生部将推动医疗信息化科研的进展,继续推进重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的部、省合作。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圆满验收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数字卫生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国家社会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数字卫生为代表的卫生信息化成为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成为各地卫生主管部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这是当时科技部和浙江省最大的关系民生、改善民生的研究项目,卫生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卫生部尹力副部长和浙江省郑继伟副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项目工作。

该项目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信息不标准,难联通;信息孤岛,难共享;缺乏交互式的健康信息服务等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系统研究。项目组将“数字卫生,健康中国”定位项目的总体目标,体现了该项目定位的高远。

2012年2月26日,国家数字卫生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专家组认为:项目研究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已经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在国内外取得多项创造性或创新性成果,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为我国十三亿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应用示范。项目验收材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项目验收。专家组建议继续加大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应用。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汇集了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领域和标准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由李兰娟院士领衔、中高级专家学者为骨干的1000多人的研究团队,经过三年的努力,开发研制了一系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软硬件,并已经在22个示范区推广应用,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该项目共设7个课题,第一课题是全人健康服务流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力求突破时间孤岛;第二课题是数字卫生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力求突破空间孤岛;第三课题是新一代医疗卫生应用软件研发与应用,建立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各类软件、接口和工具集;第四课题是区域数据中心和资源共享系统研究,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第五课题是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第六课题是临床路径和主要疾病知识系统研究,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第七课题是数字卫生综合性示范区应用研究,建立覆盖城市、农村的数字卫生示范区域。

经过近千名科技人员的努力,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该项目在国内率先研制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特色、顺应医改需求的数字卫生标准体系;建立了统一标准的涵盖全人全程健康服务内容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医疗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创建医院一体化的智能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医院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的流程管理,为患者健康、医疗安全、临床质量和医护效率的提升提供基础和保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推进卫生五大业务系统的应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云”的发展之路。

项目完成了13大类66个标准文本,涉及数据元标准、流程功能规范、业务代码字典、应用平台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基本架构标准等。这些标准把纷繁的信息从最基本的字段进行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互通问题。其中《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标识》等8个标准作为卫生部行业标准,《卫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等18各标准作为地方标准由浙江省质监局立项。

数字卫生给患者带来福音

2011年,舟山海岛产妇钟女士自然分娩后大出血,家人把她送入区医院。当时,为了保住产妇生命,医生进行子宫切除术并转入ICU监护,因病情危重,转院都已来不及。区医院马上启动了与浙医一院ICU专家进行远程重症会诊,浙医一院的医生指导制定抢救方案。当时两次突发心衰、急性肺水肿,浙医一院ICU专家远程又提出了抢救措施。幸亏治疗及时,半个月后,病情逐步稳定。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有省级大医院专家远程指导,这名产妇跟她的孩子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通过构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有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监护、虚拟病床等8种城乡统筹的新型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模式,目标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2011年底,68岁的梅山乡刘先生因胸口疼痛,到家门口的梅山卫生院就诊,通过“远程双向转诊平台”联系浙医一院北仑分院普外科,诊断为胰头恶性肿瘤。并最后由浙医一院的沈岩主任医师,赴北仑分院为刘先生进行了手术。术后病情稳定,刘先生转至梅山卫生院进一步康复。

刘先生返回梅山卫生院后,浙医专家通过网络远程继续为他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一月一次上门回访等服务。他享受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

数字卫生走出“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的新路子,地方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享受到优质服务。

第7篇

1 临床路径与HIS的结合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临床路径并陆续在一些医院实施,近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成,临床路径管理开始在全国推广[2]。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的应用为临床路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电子病历为临床路径提供了大量数据,且集成了实时临床路径的医护工作流信息,使临床路径能共得到其他系统的大量诊疗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充分整合[3]。我院的临床路径系统是基于我院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开发的,依赖于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具体说是嵌入住院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一组功能模块,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临床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1.1 临床路径系统功能描述

临床路径的应用贯穿整个医疗过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系统,是由实施医护行为的人员分步骤、按顺序完成的,其功能主要包括:临床路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路径引入的控制;临床路径的执行与退出;路径执行过程中与电子病历的信息同步;临床路径的差异与变异分析;临床路径的评估。

1.2 临床路径系统的设计

临床路径系统是嵌入住院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一组功能模块。其他相关临床信息系统如血库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检查预约系统、PACS、检验系统、药房系统等对临床路径系统提供支持。临床路径系统以时间为主轴,将患者每天的病情信息有序排列起来。水平方向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要求确定时间轴的长度,垂直方向设置每天所要完成的检查、检验和治疗项目。医疗项目归纳为两大类,即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包括检查、检验、处置、药疗、膳食、护理6个项目,非医嘱类项目包括监测评估、健康教育、会诊、查房、病例讨论、病人沟通6个项目。在上述框架下,建立临床路径信息系统。

1.3 临床路径系统的功能

开发临床路径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临床路径传统操作模式所带来的困难,减轻医护人员非医疗工作量,减少临床路径表单与病历的重复书写,减少临床路径统计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临床路径统计分析的效能和质量。临床路径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路径定义、路径执行、路径管理、统计分析四部分。路径定义功能包括字典维护、准入准出标准定义、出院标准定义、医嘱模板与病历模板定义。路径执行功能包括准入准出评估、出院评估、医嘱按时间轴执行、病历书写、表单填写。路径管理功能包括病历质量监控、用药监控、时限监控。统计分析功能包括变异分析、费用统计分析、住院天数统计分析、差异情况统计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分析等。

1.4 临床路径系统的流程分析与操作

1.4.1 临床路径系统的流程分析

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穿着,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都会围绕临床路径开展,具体执行流程见图1[4]。

图1 临床路径系统流程图

在路径的执行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变异分析和评估,确定路径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实时调整、变更路径。对于出现特殊状况不再适宜采用临床路径的患者,能够及时退出路径,进行个案处理。患者出院后,临床路径的管理者还要对路径进行全面汇总和评估,对路径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完善系统。

1.4.2 临床路径系统的操作

1)准入评估处理。医生通过准入标准的提示进行评估。若患者符合准入标准,则将患者从传统电子病历处理模式转入临床路径处理模式。

2)执行医嘱与病历书写。执行医嘱操作与原系统操作有较大差异。传统电子病历处理模式医生可随时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临床路径处理模式医生根据提示导入当天的医嘱内容和路径表单,医嘱与表单信息自动转为病历内容信息,医生可对产生的病历内容进行改修。如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医生可根据变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若出现变异又符合出径标准,则进行出径操作;不符合出径标准可添加路径外诊疗项目,但要填写原因进行说明。

3)出院评估与准出处理。患者完成整个路径的治疗后,临床路径系统弹出出院评估提示,医生根据出院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进行出院操作,病情出现变异需要其他治疗的,医生根据出径标准,对患者进行出径处理。

4)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功能是临床路径系统的特点。通过统计分析,以便进行持续的临床路径改进。

5)病历质量监控。对于临床路径患者,质控部门可以通过质控系统进行全面监控。例如医生要添加路径外的医嘱,必须要填写原因,有这种情况的病历会提示质控人员进行查阅。对于病历书写中的每个时限、每个操作由系统记录下来,质控部门可对其进行监控。

1.5 系统架构设计

临床路径系统在执行过程中,需与电子病历集成,使用其他系统的数据,并与这些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分布式架构,已得到所需信息。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因此,采用SOA开放式架构能够有效解决与异构系统信息交互的问题。基于此架构的临床路径系统总架构见图3。

图2 临床路径系统流程 图

通过Web Service服务器,临床路径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间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得到医院业务基础数据,并将相关医嘱信息传至医院信息系统中与电子病历同步关联,使临床路径系统可以与医院业务系统进行无缝的临床数据交换及同步。

2 小结

我院临床路径系统使用初期,选择了白内障和前列腺增生症两个种病种进行试用,患者数分别是35例和27例。试用证明,减少了服务项目和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对临床医护人员,通过已建立好的病历模板和路径表单,进行简单操作便可生成病历内容,减少了临床路径带来的非医疗工作量,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病历书写质量,降低了临床路径推行的难度;临床路径系统的操作方法与原系统操作基本相同,方便快捷,易于接受;临床路径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提供了必要条件;临床路径系统与质控系统的结合,方便了质控部门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实时监控。目前为止,虽然应用例数还不多,但足以证明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完善的,为在全院推行临床路径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基于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改变了过去重病不重人、医护配合差、服务部规范的弊端。临床路径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对传统诊疗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计算机手段实现诊疗行为的规范执行与全程监控,减少了医疗差错的发生,避免了再制定与执行诊疗方案时的随意性,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服务不足或过度现象,并提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了医疗费用。

目前,与电子病历及临床信息系统充分整合的临床路径系统研究与应用还不是很多。能够实现完全的信息集成,与电子病历进行信息交互与提醒、具有临床决策功能的临床路径系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提高医院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信息化的进展,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会得到不断地完善提高,帮助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推广,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参考文献:

.clinical nursing,2008,17(5):1986-2000.

[2] 王冬.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总医院,2003:9-2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