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9:14
导语:在道德教育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落实xx集团党字xxx号《关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倡导“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企业道德准则,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职工队伍,早日实现创建世界最大最好炼铜工厂的奋斗目标,决定在供销公司范围内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活动时间如下
一、学习阶段(时间为四月至五月)
以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前题开展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供销业务建设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构建生产单位满意的物资供应体系,向客户提供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和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精神实质。牢记树立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职工队伍爱岗敬业,更好地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向。为企业完成年生产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此阶段结束后各工段自行安排考试。
二、围绕活动要求组织员工提建议(时间为六月)
围绕工厂两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公司工厂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员工围绕如何倡导企业道德准则等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思想。这次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按厂部要求做好六个结合,各工段及班组提出一件职业道德教育建议。在听取群众反映的基础上,将择优推选2名职业道德典型,并整理出职业道德典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事迹。
三、整改总结阶段(时间为七月)
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年”活动,全面提升供销公司形象,各工段要认真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监督检查,把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员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供销公司原有的“文明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活动。各工段班组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规范,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保证,并做好学习记录。学习和考试成绩纳入综合考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进一步教育广大干警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努力构建“和谐消防”、“平安消防”,根据支队党委文件精神,结合中队队实际,决定在中队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现就活动内容,做一下安排:
一、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职业道德及法制宣传教育,目的是帮助广大干警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推进中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干警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为准则,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引导干警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热爱消防、热爱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对消防的忠诚度。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1、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以油田普法办公室编写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为基本学习教材,结合学习《内部控制手册》、《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消防支队关于<火警调度>等十二项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组织干警认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中原油田员工道德行为规定》、《中原油田员工文明公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居民道德规范》、《消防支队文明员工达标标准》等。通过组织干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标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
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党团活动日,对广大干警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组织干警学习有关宣传教育材料,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二是组织班组干警讨论,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三是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内容和法律法规。四是选树宣传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
三、活动时间安排和步骤
宣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安排部署阶段(200*年3月7日至3月13日)。这一阶段是活动的起步和筹划阶段。党支部要根据支队的总体部署,对中队的教育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列出学习计划和活动运行大表,制定具体措施。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做好辅导准备。
2、宣传教育阶段(3月14日至4月11日)。党支部要按照活动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做到生动活泼,易于干警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要把学习、宣讲和讨论结合起来,在向干警讲解时,要以案说法,围绕“如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这一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干警认清几个问题:“我对消防的忠诚度到底有多大?”“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怎样做到忠诚消防、珍惜岗位?”“违规违纪违法给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这些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或有过这样的念头?”“面对不法分子自己能否勇敢地站出来、冲上去?”等等。要把组织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使干警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要把教育活动与开展消防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支队凝聚力,提高广大干警的认同感,自觉宣传、维护油田消防的良好形象,勇于同有损油田及支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总结验收阶段(4月12日至4月30日)。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首先每个人都要进行书面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党支部要召开干警大会,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提出要求。
四、几点要求
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教育活动 渗透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1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教师要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2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3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笔者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教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教师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开始接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4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教师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5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关键词]:公民道德 公共政策 主体地位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做负责人的公民。而要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开展公民道德实践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增进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所有人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一、“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我们可以就社会生活的任一方面去开展实践活动,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可以选择大家生活的区域内,如街道、乡镇、居民小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在选取主题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有充足的精神去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从学生感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公民道德实践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针对这些认识,我想,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中不断探索、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受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展的难度较大,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以及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利用,领导的轻视,同行的鄙视都会打击一部分老师的积极性。
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考考试的考卷上,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考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克服懒散心理和畏难情绪
很多老师在没做之前,就退缩了,都在嘀咕,太难了,找出种种理由,首先要克服懒散心理,对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有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如果连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步骤都不知道,你怎么去指导学生。
3.事前要统筹规划
要确保顺利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不充分,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小组的分工,组长的选取,时间的安排,都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对各项工作妥善安排,落实各自的责任,老师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4.过程中精心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精心指导,指导每一组的活动,在制作第一块展板时,我们班的收集小组在收集现有的公共政策时找不到现有的公共政策,很是着急,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在编制班级的公共政策时,编制小组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违背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时更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切不能在布置了任务之后,放任自流、袖手旁观。在我们班调查小组去访问某行政部门时就出现了问题,行政领导看到学生,不理不睬,学生回来垂头丧气,没有信心,这时就需要老师精心指导,首先寻找自身的原因,精心设计采访的问题,这一次效果很好,学生很开心,老师也很高兴。
5.实践中要有耐心
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没有耐心,中途放弃的大有人在,老师首先就要有耐心,在我们班进行校门口劣质食品的调查研究时,收集资料小组在用相机拍照片时遭到摊主的反对,甚至还有侮辱性的语言,有个女同学当场就哭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时老师就需要有耐心,我耐心进行了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换一种方式,用委婉的口气请求他们的帮忙。在第二次在去调查时,就取得的很好的效果。
6.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行动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体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老师在带领学生确定主题后,下面的活动,如材料的收集、展板的设计、现有的公共政策的评价以及模拟听证会的安排就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只要用心去做,就能使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水粉画的色彩瑰丽,柔润饱满。水粉颜料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技法,容易调和。幼儿轻易就可以调出千百种丰富的色彩。厚涂能像油画一样具有遮盖力,并且也有较强的附着性,薄铺时又似水彩那样流畅和滋润。它像魔术般的变化无穷,激发起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促进了幼儿的造型、构思、构图能力以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笔者从幼儿水粉画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组织幼儿水粉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幼儿的兴趣
我国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学水粉画就是促使他们“好之”、“乐之”。因此,为了引起幼儿对画水粉画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教室的布置,选择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幼儿水粉画及一些优秀的画家作品让他们欣赏,在教室里再放置一些笔、纸、颜料、调色盒,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再趁热打铁向幼儿介绍,让幼儿认识画水粉画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幼儿作即兴水粉画绘画表演,使幼儿对水粉画产生浓厚的作画兴趣和强烈的绘画要求。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水粉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水粉画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内容,为幼儿所喜爱,他们常常选择鲜艳的色彩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图上大胆奇特,不拘一格。对幼儿的作品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及时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平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想象的素材。如上常识课认识了猴子,在电视中看到猴子踩单车,踢球,在图片上看到猴子吃桃子等活动。幼儿在画猴子时就会把平时所见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生动的表现出来,画出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能激发幼儿的情感,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创造性的特点。是提供给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活动的好园地。如画故事画《小白兔为什么来晚了》时,教师过去只教会幼儿画小白兔、猴子,但当教师讲述《小白兔为什么来晚了》的故事后,幼儿就能按照故事情节想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同时教学中教师也可常启发和诱导幼儿自由的画自己最喜欢的人,最快乐的事,最难忘的情景,这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观察力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自己所喜爱的或感兴趣的部分,而疏忽遗漏他们不感兴趣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一些实物、图片、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分析比较,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概括出物体的外形特征。如苹果是圆形的,小鸭可以看作是两个圆形的组合,熊猫的头,身体和四肢都可以用椭圆形来比作。对于较复杂的形体,可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把完整的物体分解成几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添加形成整体。如画向日葵,可以先教幼儿画一个椭圆形的花盘,四周再添上花瓣。
四、培养色彩感
幼儿画水粉画,尽量让他们直接用笔蘸色去涂、抹,勾、点,尽情自由发挥,不要过于拘泥。尽量使幼儿感受色彩表现的快乐。也不要强调画固有色。色彩是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色彩。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认为美的颜色去作画,培养幼儿创造性表现色彩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意识受到启蒙。如画冬天的树,儿童从幼儿起就知道把赭石色称为“树皮色儿”,儿童的这种固有观念是老师灌输的,形成了画树干就必须用赭石色的错误认识。为了破除这种概念用色的传统习惯,我们带儿童实地观察树干、树枝与天空色彩的对比关系、以及树的上部和下部色彩的不同变化,鼓励儿童大胆画出自己的色彩感觉,提高了儿童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五、 培养绘画技巧和良好习惯
教幼儿画水粉画,技能技巧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大概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看上去能知道这么回事就行了。教师要让幼儿不断的练习,掌握最基本的作画方法,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结合观察画的物体,教会幼儿认识和分辨颜色,调和颜色,如画时,先让幼儿观察的色彩,让他们分辨出绿色、红色、和黄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示范作画,告诉幼儿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对刚学画水粉的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作画姿势,还要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如何用笔、水、颜料,告诉他们怎样调色。如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爱惜纸张、颜料、毛笔和讲究卫生的习惯。画画时要注意清洁卫生,不要乱涂乱画,画完后要组织幼儿把工具、作品收好。分派值日生协助教师打扫卫生。教师每堂课都要提一二个要求,并认真检查,督促幼儿改正不良姿势,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六、幼儿水粉画的画法
幼儿水粉画虽在画法上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定式,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每种方法相互联系又独立其中,各有所长。为方便教学,我把适合幼儿表现的水粉画方法归纳成幼儿水粉画十法。
1、平涂法
平涂法的特点是:画面干净利落,色彩整体概括,单纯平稳。平涂法简单易懂,易掌握,容易增强幼儿的信心。
2、构成法
不画真实的物体,用随意勾画的交叉线条或几何形的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图象。
3、薄画法
薄画法也叫透明画法,指调色时用色少一些,用水多一些,在画纸上显露出纸的底纹。
4、厚涂法
与薄画法相比用色较浓重,具有油画般的淳厚,并有较强的覆盖力,能表现出真实物体的丰富色彩效果。
5、点彩法
用密集的小色点组成物体形象,犹如建筑装饰上的“马赛克”拼贴镶嵌,构成了色彩相混合的特异的色彩情趣,给人一种闪烁、颤荡的色彩感受,增加了色彩画的趣味性和“玩颜色”的意味,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6、明暗法
明暗法是强调明与暗的对比作用增加其艺术效果的,画面强烈、刺激、醒目,画的主题清晰、明了、突出,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感。
7、冷暖法
冷暖法就是利用色彩分冷暖的感觉,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作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冷暖色调或者符合自己欣赏习惯的色彩画。
8、底色法
底色法就是在有底色的画纸上作画,现成的色纸有印刷纸、卡纸等,也可以自己做底色纸,先调一种自己喜欢的底色均匀的涂在画纸上,待干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
9、随意法
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的无理性思考的特点,跟着感觉乱涂一气,享受任意涂抹的,深得小朋友喜爱。
10、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不作颜色的薄厚、明暗、冷暖的特性界定,而是根据作者的习惯随心而定,用着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把各种方法融在一起,常常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笔者说的“活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它是指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创设多种学习情景,设置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让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去体验、思考、表述、交流学习的内容的过程。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读书报告会、古诗义诵读竞赛、辩论会、情景会话、演课本剧、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时。要求学生为小石潭设计景点,学生群情振奋,广开思路,就“文”取材。学生根据文中描述,加以合理想象设计出一些多姿多彩的景点: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设“竹径幽路”景点:根据“闻水声,如呜佩环”,设“听水轩”景点:根据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设“观鱼台”景点……学生还对景点一一作了解说。在这个编创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成了“胸中有丘壑”的设计师,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使教材内容活了起来。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多动脑筋,善于发掘,才能使自己能教善教,使学生乐学会学,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新的语文教材为“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它加大了所选文章的人义性,这些教材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与学生本身潜在的感情因素之间存在着某个契合点,“活动”机制正起了衔接的桥梁作刚。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丰富的内容,放大视角,放宽思路,捕捉一切可能成为语文课活动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体会、品味、感悟,使课堂洋溢生机和活力。
教材要真正成为“资源”,必须经历一个“激活”的过程。这种资源只有经历一个由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开发的过程,经过不断挖掘、不断丰富的过程,才能充分显现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尊重学生的兴趣,强调体验与兴趣结合,生活活动与创造性活动结合,强调课堂由“死”变“活”,南“静”变“动”,强调由“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利用课程资源中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让学生做一名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把整节课想象成一次出国旅游,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设计“快乐闯关”的环节,由学生主持,只有答对8个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知识性问题才可领到去威尼斯的飞机票。还可以让学生学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畅游威尼斯。导游词不能照读原文,但也不能脱离原文。导游词必须富有热情,语言流畅,有感染力。这样一来,学生必趣盎然,整节课学得很轻松。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教师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和探究的自主性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区域活动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而且也使幼儿的经验得到积累提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较大提高。
一、现今幼儿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活动缺乏自主性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缺乏自主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帮带多,幼儿动手少,强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对幼儿活动的方法、内容给予过多关注,直接进行规定。如教师对美工区的幼儿作出规定“今天你们画一个游乐场”;强制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动区,教师指令幼儿进入哪个活动区,在游戏中充当什么角色,过多地包办;教师使用限制性的语言与行为指导幼儿的活动。如“不许大声说话,看谁在嚷嚷”等。
2.教师指导角色没有充分凸显。教师对于指导角色迷茫,存在两极倾向,有的教师充当区域活动中的权威,一切由自己控制;有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自由活动,隐性指导变成了放弃指导,幼儿有主动沟通的愿望时,教师往往用简单的话语回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积极的回应。例如,幼儿请求帮助、解决纷争或请教师欣赏作品、成果等,教师只是简单地用“没关系”“别逗了”“知道了”,或仅用目光注视一下而已。
3.在区域活动中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在区域活动教学设计时,教师对具体活动的教育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师指导行为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的现阶段年龄认知水平和表现,未根据现有活动挖掘与激发幼儿认知心理发展,更多地关注游戏结果而较少关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情感的培养。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
1.教师要变身成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下面从教师应当承担的角色入手,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正确认识,从而促进教师指导行为的合理性。区域活动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原先的说教知识、完全控制变成一种间接干预、隐性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没有适应这样的一种转变,认为这样就是对学生的放纵,会造成学生活动没有指导和帮助,从而无法发挥出区域活动应有的功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幼儿活动引导者和伙伴的双重角色。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能力得到增长,而且会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增加他们的信心和集体意识,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同时,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教育者、指导者的职责,注重对幼儿行为方向性的引导。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影响。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是多年传统教学习惯而形成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专家培训一次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将先进的理念与方法,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升华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不断按照区域活动教学的要求设计具有社会化的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区域活动中总结出区域活动指导模式,即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进行有效指导—以角色扮演介入—促进游戏开展—展开评价和分享成功,以下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供同仁们参考指正。
案例:幼儿医院开诊活动。
2.1教学设计起因与意义:到医院看病,是幼儿常有的生活体验,他们既好奇于医生的诊断过程,又害怕护士打针,所以不太积极配合,是家长很头疼的事情,通过这次幼儿们都熟悉的社会活动,增强其对社会认识的体验,同时在参与中提高其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和今后在生活中团队意识与配合医疗的意识。
2.2教学过程组织:小小医院开业了,但是病人很少,医生和护士都在闲着,教师发现问题,因为每个幼儿在生活中都害怕去医院看病打针,所以不太积极。这时老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装扮一个要看病的患者,“小医生”热情地给教师看了病并且开了药,又让“护士”去给教师打针,教师满意地走了,看到教师的参与,孩子们游戏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小小医院顿时热闹起来。不一会儿医院的药房没有药了,“小医生”又挠头了,这时教师又引导说没有药了怎么办啊,小医生说“去外面进药啊,可是没有人,我和护士都在忙啊”。教师引导孩子们分角色、负责进药、接待等。(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孩子可以想到好多事情)就这样,小小医院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得红红火火……游戏结束,师生共同评价时,教师表扬了小小医院的医生医术高超,护士服务热情亲切,也表扬了后来招聘的小朋友富于合作精神,乐于助人。
2.3教学分析:小小医院的行医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医生与病人间双方互相交往,构成了游戏的主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使幼儿有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经验,促进了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活动初期经常有没伙伴光临的尴尬现象,教师能针对这个弊端,通过适宜的角色扮演,恰当地介入,使活动合情合理地顺利开展,引导幼儿喜欢加入集体,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大家共同完成活动,促进儿童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这种引导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并不显得突兀。在师生共同评价中教师表扬了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使幼儿有自信乐于表现自己,激发其他幼儿游戏时创造的积极性。我觉得这次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与参与的角色是有效恰当的。
音乐舞蹈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幼儿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抒发他们的情感,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从婴儿期就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当一个的婴儿听到一段节奏强,动感十足的音乐时,他(她)会情不自禁的撅着小屁股抖动他(她)的小腿,以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教师如何在音乐舞蹈活动中正确地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发现音乐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肢体语言去表现和创造音乐的美呢?
一、从节奏入手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条件。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们都知道,孩了们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就会拍手、走、跑和跳,而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会产生一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节奏结合音乐训练让幼儿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认识。如活动前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配上节奏鲜明的音乐,随音乐节奏怕打自己的身体部位,拍手、跺脚、拍肚子、拍屁股、拍肩膀,甚至打响嘴等,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律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了一定的感知后,然后从启发联想入手,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如:我在教大班幼儿摘果子律动前,先请幼儿听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打节奏,然后启发幼儿展开想像:听了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到果园后怎么摘果子?摘满果子后心情怎样?从而启发幼儿创编律动,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以及社会生活有其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方式,每个幼儿又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作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就不能用统一的方式去要求和训练,以免扼杀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我在组织幼儿学习歌表演《拉拉钩》时,当幼儿欣赏完歌曲后,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去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打下基础。在创编第一段“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翘。”时,我有意识地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表情和动作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生气的样子。结果孩子们各具形态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让你忍俊不住地笑。通过让幼儿感知、创编,幼儿不但理解了歌曲,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情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模仿开始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而艺术的最初表现就是从模仿开始。幼儿最初的舞蹈就是模仿律动,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幼儿会根据自己日常对小动物的认识,随着简单的音乐节奏模仿各种小动物叫或走路。试想,如果幼儿没有对小动物的生活经验,就没有后来的模仿。所以,我在组织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通过音乐舞蹈这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中的美,表达美的情感。如:我在引导大班幼儿学习“游泳“律动时,活动前先让幼儿看奥运会游泳比赛视频,帮助幼儿认识游泳运动的种类以及动作要领,丰富其生活经验。活动时再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然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像、创编律动。有了前面的经验做铺垫,幼儿在创编律动时,思路活跃,情绪高涨。他们不但知道游泳分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还会根据不同名称模仿相应的动作。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不但能模仿动作还能根据音乐的高低和节奏快慢变化及时的调整动作和速度,仿佛自己真的在水中自由快乐的游泳。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游泳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形象地再现了游泳的几种姿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情景,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行为 教师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区域活动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操作。而且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孩子们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孩子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因此,区域活动是落实《规程》精神,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怎样使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呢?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保教并重,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就很符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它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许多年以来,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以目标模式为导向,集体性教育活动就成了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唯一载体,在这样就造成过分强调活动结果而把教学内容直接传递或灌输给幼儿;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被任意夸大或绝对化等。而且由此造成的弊端也违背了儿童作为认知主体、活动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关注不够,一味要求每个孩子在同一时空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没有真正重视到儿童个别差异的存在,也没有配合儿童的差异去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区域活动是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采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开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活动。
近年来,我园特别重视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教师们常利用教研这个平台,大家一起观摩,相互评价,还邀请幼教专家进行点评,这使我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得心应手,各班的区域活动实现了大的跨越,以下几点是我认为最值得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一、教师的指导要注重理念和观念的相互融合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的学习、梳理可以让教师们从根源上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并反省自己平时工作的行为与先进理念的对比,从冲突对比中吸取经验,同时将突破运用到教育行为的转变。首先,我们集体学习各个年龄班的区域活动特点,任务、原则,充分了解区域活动的目的,以及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其次,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学习《幼儿园各年龄班环境创设特点》、《幼儿园各个年龄班材料投放须知》这些文章,让我们知道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感的环境,在材料的投放时,要注意安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层次性、具有操作性等特点;在学习《教师对活动区三大环节的指导》《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怎样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这些文章,让我们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应是观察者、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说教者;最后,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学习区域活动案例分析》这些文章,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学习《小班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评价的探索》这篇文章让教师明确,评价的作用,专家观点,以及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实行哪些指导策略等等。这些文章的学习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将这些理论及实例运用到日常生活教育中去,真正做到在区域活动成为幼儿自我主宰的“世界”。
二、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在观察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创设
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会寻找自己喜欢、熟悉的游戏,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孩子游戏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孩子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
我们要了解本班有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发展水平,只有在此基础上设置那些幼儿喜欢活动区,并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以及表现,做出及时、适宜、受幼儿欢迎的调整、补充和创设。从细小处观察了解有幼儿喜欢玩什么、喜欢和谁玩、怎么玩等,还能发现教师提供的工具、材料以及预设的活动目标是不是适应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特殊幼儿,应在活动中随时发现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主观选定内容及过程,忽视幼儿的想法和需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所以,观察是了解幼儿需要的一把钥匙,只有认真观察,在观察时做到安静、仔细、记载,安静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仔细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调整;记载是随时记下幼儿的有价值的资料动态。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按幼儿不同特点确定相应指导策略,教育指导才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三、教师的指导要注重个体和差异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