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9:18
导语:在道德教育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 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 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 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 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 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对于舞蹈教学中高级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不应该只是单单为了某个晚会的演出,或者以某个舞蹈考试的剧目为目的地去训练,而要单纯的为了提高舞蹈技术而学习,只有在轻松的,规范的学习心态下,才能有更为高水准的学习成果。像舞蹈中常用的舞蹈技巧,如大跳、紫金冠、点翻、平转、侧手翻、双飞燕、旋子等,都可以在初学的时候,运用初级教学中提到的形象思维训练方式。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在学生看来难以掌握的舞蹈动作都取一个滑稽又贴切的名字,也可以在解说技巧动作要领之余,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形象思维,也会得到不错的效果。在学习技巧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在逐步深入的教学中,把动作的要点归纳为生动的生活形象,循序渐进,也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放大到极限,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在比喻中去强化,日积月累之下,最终使学生拥有高效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日后的舞蹈学习中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到位,也能突破常规追寻更多的捷径。
抒情舞蹈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本文中所提及的抒情类舞蹈,指的是针对某一个主题或者说一种特定的感情进行抒发描述进行表演的舞蹈。在我国的传统类舞蹈之中,这种类型的舞蹈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春江花月夜》《荷花舞》《雀之灵》《红绸舞》等等。整个舞蹈并没有明朗的故事轮廓,只是舞蹈作品的作者在某一主题上的主观意识或灵感觉悟所萌发的艺术创作意念,故此类舞蹈的标题大部分都比较含蓄朦胧。作为艺术的一种,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便是“拙于叙事而长于抒情”。由此,我们在舞蹈教学中要格外重视此类抒情舞蹈的训练。这也考验着教师的形象思维教学手段,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先充分恰当的运用形象思维来深化对舞蹈动作的主观理解,而后加深对作品的内涵领悟和理解。抒情类的舞蹈常常将生活中的一种感受或领悟加以艺术化,这也就决定了此类舞蹈必定会牵涉到生活当中的一些食物,像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山光水色、飞禽走兽、五谷丰登、水墨丹青、人情世态、离合悲欢等等关于此类舞蹈的学习与表演,深入的想象舞蹈意境,透彻的理解舞蹈要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学好跳好的关键。如此说来,想要达到甚至超越预想的教学效果,就该运用形象思维方法从文化寓意中着手提炼出具有特征性的艺术形象,再将生活中的类似场景与之融合。综上所述,运用形象思维教学法,无疑是使学生学好此类舞蹈的秘笈。在学习时,教师应给予初学者正确的引导,更为精确的把握住我国传承至今的文化精神,也该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绘画、书法、舞扇、舞剑、戏曲、武术、等艺术元素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清雅、高洁、宁远的学习意境。尽管在我们寻常人的意识之中,绘画与书法都只能算是纸上的艺术,但是一些舞蹈作品如《书韵》《春枝》等,也能够将这种书香气息极为浓郁的艺术形式展现的入木三分。在学习有关此类艺术元素的舞蹈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如先带领学生学习或了解一些相关的绘画或书法知识,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美术专业展览的优秀书法或者绘画作品,从中领悟一些能够与舞蹈相溶的的文化韵味,还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戏曲剧目、武术或者秧歌中的扇舞。当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神韵之后,引领学生一面想象着书法中的狂草书写、绘画中的挥毫点顿与精雕细琢,或者武术中的行云流水,一面按照舞蹈的动作要求去奔腾起舞,伴随着舞蹈动作中的“开、合、宁、圆、曲、转、甩”等技巧的进行,要回忆着剑舞中的凌厉潇洒、刚柔并济,模仿着戏曲艺术中的方圆各半,曼妙身姿。总之,把学生带入一个中国传统的古典意境之中,达到意念意境与舞蹈艺术元神的高度统一。于整体方面而言,抒情类的舞蹈在表达方式方面都属于内敛之类,那么这样类型的舞蹈,在表现手法与内在意义理解上,都需要有相当的文艺涵养,可是这样的条件,与现在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在人生阅历方面的浅显,导致在对此类舞蹈的理解与表现方面都会存在一个不够深入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舞蹈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时候耐心地加以引导解说,全面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想想激情,以激发学生个人的形象思维优势去诠释整个舞蹈艺术作品的内在与外在神韵。
舞蹈学中形象思维的综合训练
一、健全高效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建立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可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和效率,形成管理制度并加以实施,以确保道路运输主管部门或企业可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提升职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1.构建“培训激励”管理制度。为使各道路运输企业对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可制定具有激励作用的相关措施和规定。比如,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与各企业签订责任书,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也可将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参考内容;还可依据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调动管理者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
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
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
摘 要 “活动单导学”是我市教育局区域整体推进施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随着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已经形成理论完善、操作可行、教学相长的完整课堂教学体系。随着该模式走进体育与健康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和掌握该模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本文借助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依据学校现有的校本培训资源条件,结合体育教师自我研培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 体育教师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灵魂,体育教师的成长水平与成长合力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构建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风格鲜明、治学态度严谨的体育师资队伍,已成为各个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唱响了如皋教育的品牌。其在文、理学科的不断实验成功,硕果纷呈的同时,开始走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个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改革实验,如何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学习该模式的教学理论,掌握该模式的操作技能,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促进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成长?本文结合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活动单导学’的师本培训研究”的成果,谈谈体育教师基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校本培训的几种有效实施途径。
一、自主规划
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体育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主规划,自我研培,促进专业成长。实施时,可按“自我诊断、明确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自我研培、反思与总结、学习成果呈现”的程序进行。为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研培,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以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要积极为体育教师自主研究和培训提供物质条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成长规划,激发他们自主研培的热情和内驱力。
二、协同共进
体育组内的协同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同事间的协作学习有3种方式:一是组织竞赛,培训者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知识竞赛和模式操作能力竞赛,旨在调动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二是协同攻关。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相互指点,分工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三是互教互学。可通过互相介绍学习经验、轮流担任学习导师等途径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体验培训的乐趣。协同学习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能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自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课题引领
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因而在校本培训中应把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课题引领式的校本培训可按以下步骤来运作:(一)组织学习“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理论。(二)确立研究课题。(三)搜集研究资料。(四)通过体育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等“集体合作”组成课题研讨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五)课题研究结果的反馈:一是教师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二是教师要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看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果;三是教师反思自身学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方案;四是确立下一步的研究课题,继续接受“校本培训”。这种“师本培训”是一个连续的、不断螺旋向上进展的过程,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培训形式之一。
四、帮扶结对
帮扶结对式即传统的“师带徒”的培训途径。受培者一般包括:一是新上岗的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活动单导学”的基本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以帮助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三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帮助其了解“活动单导学”教学背景,理解教学模式流程,掌握和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技能。四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帮助其继承名优教师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教师个体,也可以是教研组、教学协作指导小组等体育教师群体。指导教师主要来自校内,从充分挖掘资源来看,学校要积极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参与本校教师的个别指导;从实际效果看,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受指导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责任到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指导和被指导落到实处。
五、听评诊断
学校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导师、有关专家按照“查看课前准备――观察课堂教学――剖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对策”这一程序对教师的“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与诊断,开出“处方”,对症下“药”帮助教师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操作水平。运用该培训形式时,注意勿将其混同于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时常有讲套话、讲假话、夸大成绩、缩小问题的情况)。诊断者、被诊断者密切配合,探准“病”因,找准良方。
六、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是开展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平台。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可在网上举办学习讲座,定期教育教学信息,也可在网上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了解“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经验;教师之间可在网上互传信息,互相指点迷津;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还可在网上与校外专家、同行进行研讨、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指点。
七、专题讲座
学校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与“活动单导学”研究相关的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室内理论课与室外体育实践课的相关教学策略;不同类型的实践课中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活动单”在设计上的差别;教学实践中,“活动单”出示的时机及对学生影响等等。专题讲座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解决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侧重于信息交流;要注意适当性,不能过多和过杂。讲座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有后续活动或者要求。
八、参与互动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标。以往,教师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爱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理性思考,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会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育教学更高层次目标。鉴于此,在体育教师校本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在职教育的特点,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围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地进行教改研讨;引导教师与专家、同行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所做及原因,改变过去一人主讲、其他人旁听的培训局面,促使大家多想、多听、多问、多做,以此达成认识的统一,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观摩与交流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培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但是整合什么,怎么整合,是绝大部分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范例。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是一项全球范围的教师培训项目, 它帮助全世界无论是职前还是在职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资源融入到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中国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旨在鼓励在职各学科教师利用核心课程资源(培训教材和相应的配套光盘)来改进其课程结构和进行教学创新,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将教学内容展现给未来的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以任务为中心来促使学习者主动地学习知识,调整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它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所倡导的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单元问题设计入手的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及自我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重学习者合作精神的培养和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切入口的做法,都从根本上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规范、合理、合法地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尤其强调规范、合理、合法、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该培训课程巧妙地整合了信息技术技能学习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其中的许多引导学员规范、合理、合法、有效地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方法、途径本身对教师引导课堂里的学生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示范、借鉴作用。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为实现其全球教学资源共享,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在个人名下建立一个规范一致的文件夹,以便及时将文件归档。教师通过局域网实行实时监控与指导,作业随时保留在教师机的硬盘里,单元完成后,就集中上载到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文网站。电脑自始至终担当教学管理,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制作电子作品时,用规范的设计卡规划作品内容和页面布局,再选用适当的工具软件加工制作电子作品。在用演示工具软件制作电子作品时,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强调应首先关注演示的内容,确保演示的内容正确、完整之后,才利用工具软件提供的修饰功能对演示内容的外观进行美化加工,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不该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软件的设计和高级功能上。例如,未来教育提倡利用Powerpoint中的大纲模式,合理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外观。
(三)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形式是多姿多彩灵活多样的,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常规确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每个模块教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工具,教学步骤的具体实施也有分项目标和时间的严格控制,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和学习效果也有一个量化了的标准。例如:申请注册网站要求学员记下用户名和密码;发电子邮件告诉学员不要忘了带上相应的材料;统一规范的“单元计划”Word模板;在“技术整合”、“学生学习”、“实施”、“学生评估和评价”四大模块的评价体系中“优、良、差”三种等次的细化标准都充分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细致规范的特点。
三、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未来教育面对和要求培训者掌握的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中的一小部分,具体来说主要是微软的office组件。如果把作为学习工具的现有的信息技术分为三个层面,那么第一层面是作为学习者个人收集信息的工具,如网上查询、电子通信等;第二层面学习者群体合作学习的工具,如作为表达个人和小组观点工具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和网页等;第三层面是可以模仿―解释世界的各种模拟技术。现版本的未来教育技术部分未涉及第三层面,它没有无限制地扩展技术学习内容,而是清醒地在时代人“必须学会”和“可以学会”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学校物质的“应该具备条件”和“可能具备条件”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意味着我们的技术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培训既考虑现实可能性,又适当保持前瞻性。研究型课程对教师掌握技术的要求可以分层,如多媒体演示文稿可以列为“必修”,动画技术暂时列为“选修”。“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使中小学教师掌握最常用、最易学的技术工具并深入挖掘其能用于教学的功能,不引导教师对复杂工具软件的追求,而是引导教师对技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思考,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未来教育关于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很清楚,“帮助教师们学会如何把计算机技术的威力转化为教学工具,用于吸引学生激励学生,最终把他们引向成功学习的境界。”因此学习者经常得到提示,“如何才能保证学生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如何用学生的身份去制作“学生演示文稿”等。未来教育还经常提醒受培训者注意许多易被忽视的东西,如,“如何防止你的学生访问含有不良内容的网站和与可能带来威胁的人员交往?”(6A―4)“如何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是否有用、真实、可靠呢?”(2―16)“当教室中的计算机没有连接 INTERNET时,如何使学生也能享用INTERNET资源。”(3―4)等等,其中不言而喻隐含着以学为中心的思想。
一、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深化培训管理改革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等问题,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对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培训课程赋予相应学分。培训课程分层应以教师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进行递进式设计,推动教师持续成长。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培训机构研发培训项目与课程、教师规划职业发展和进行培训选学要将培训学分标准作为基本依据。教师参加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的教研活动,可纳入培训学分。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教师自主选学,支持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和参训时间等。
二、分层提供教师培训课程,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培训学分标准,分层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明确培训核心课程,为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发系列化、周期性的培训课程提供依据。培训机构要重视培训课程开发,科学制订培训课程建设计划,着力提升培训团队课程研发能力,努力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系列化培训课程。教师要制订个体发展规划,通过能力诊断,明确所处发展阶段和培训需求,提出培训选学菜单,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培训规划、设计培训项目、遴选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绩效评估提供依据。中小学校要制订校本研修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开发校本研修课程,着力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研修规划设计及实施成效的审核评价。
三、建立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规范,实现学时学分合理转换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确定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明确学分总量,提出国家、省、市、县、校等不同级别培训以及教师自主研修的学分比例要求,规范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合理制订培训学时与培训学分转换办法,应体现培训级别和学员学习成效差异,培训级别越高学时的学分值越高,学员学习成效越好同一培训学时的学分值越高。一线优秀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应按照培训级别不同折算相应学分。
四、严格教师培训学分审核认定,规范培训考核评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中小学校申报、市县审核、省级认定”的流程,规范教师培训学分审核认定程序,确保认定结果客观有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及时将学员参训情况及学习成效反馈至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中小学校。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中小学校按相关要求定期申报教师培训学分,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年度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教师所在中小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周期对教师培训学分进行认定,并将结果反馈市县。
五、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记录和存储教师参加培训与自主研修的成果,支持培训学分的查询、累积和转换,为高等学校认可培训学分,纳入学历教育提供服务。支持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通过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方式,建立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拓宽教师终身学习通道,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各地要遴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国家结合“国培计划”实施进行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试点。
六、强化教师培训学分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要将教师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学校考评和教育督导工作相结合,推动地方和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必备条件,每个注册有效期内,教师须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培训学分,方能注册合格。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县级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监测与通报,分级落实监测责任,及时年度和周期监测报告。
七、推进教师培训学分信息化管理,提升培训管理效率
各地要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师培训选学、学分审核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应用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平台应具备“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功能,为教师便捷有效选学提供服务;实现培训学分申报、审核、认定、查询一站式服务,便于学分认定管理;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电子档案,为切实推进培训学分应用提供依据;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互联互通的学分银行体系,支持大数据管理,为培训学分的累积、转换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一、实施道德教育行动,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施道德教育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推进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我们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我们把德育寓于各种学科教学之中,寓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德育目标的落实。特别是对人文类学科增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理科课程适当融入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艺术类课程适量增加民族传统艺术欣赏的内容。我们把学科德育功能的更好发挥和德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我们重视发挥地方乡土教材的德育功能,按照思想性、时代性、地方性、趣味性的原则,认真搞好乡土教育和校本教育,使之成为深受广大未成年人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二是深化传统教育。我们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注重抓好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着重抓好福州则徐中学、则徐小学的禁毒教育典型;闽侯县祥谦中学、祥谦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典型;台江区双虹小学的爱党教育典型;长乐师范附小与冰心文学馆共建的爱心教育典型;马尾实验小学弘扬船政文化教育典型等。通过典型示范,探索传统资源与时代内容的结合,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新鲜经验。我们还充分挖掘福州名人资源,开展传统教育,如全市各地以蔡襄、林则徐、严复、冰心、郑和等着名人物的事迹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弘扬民族文化,做中华好儿女”、“中国人了不起,了不起的中国人”和“寻找名人的足迹”、“寻访三坊七巷名人故居”、“我是中华小主人,民族精神我传承”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是加强法制教育。我们在促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对学校法制教育作出专项部署,要求学校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还突出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以及干部教师学法用法的要求,努力构建有效的学校法制教育领导机制和实施体系。在市司法局的支持配合下,建立了法制教育培训机制,改进教育方法与手段,增强法制课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各中小学校聘请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发挥校外辅导员的职业和专业优势,以提高法制教育实际效果。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道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尽快从农业道路过渡到工业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上来,提高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这些员工中百分之八十来自农村,也就是说,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提高农村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工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三农”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让他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种多,农民工分布散落,在3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亿万农民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已经成了一支大规模的劳动大军,并且分布在了全国各个大小城市,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提高农民工职业道德素质刻不容缓。怎样提高我国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呢?
首先,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必须做到这三点:第一,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农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能否被城市、企业和其它行业接受,取决于农民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农民工是中国当代较为庞大的城市从业人群,他们脑中没有现代职业道德的观念,左右他们行为的是从父辈那儿继承的传统职业理论和人的本能。现代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继推出,从客观上就可以建立与现代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一致、又能突出责任的现代社会职业活动评价体系,为加强农民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加大农民工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尽量做的全面,因城镇村乡人的差异,有的宣传只能蔓延到城镇交界的边缘,而不能进入广大农民工的巢穴区,因此,进一步宣传就是带着明确的侧重点,拓宽思路,注意承传与创新的结合,以企业、社区、镇、乡、村人力资源管理为载体,将宣传教育活动扩展到村部、田间地头和乡村企业,让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古朴职业观念得以“活态传承”;再作进一步宣传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学校自编农民工职业道德读本、报刊、明白纸等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农民工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
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学校要与企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应重视以下细节问题;第一、要根据员工的修养水准与单位需要的应有员工职业道德标准的差距,定期召集农民工培训,以培训教育的形式,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变农民工的散漫心态,激发农民工工作的积极性。号召员工彼此间相互学习,突出者预以奖励(也可提升职位),有决心改变信念者给予鼓励;第二,利用节假时间,将职工组织起来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教育,以循环轮流的方式给予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实训。第三,组织一些有趣的野外活动,如在班组间开展单位的管理制度、本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标准等知识进行知识竞赛,优胜级组给予奖励,最后由别具权威的单位领导讲述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可列举一些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突出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如此可让单位领导与员工的到交流,彼此知情,便于以后制度的实行,又让单位上下全体人员能团结起来,相互信任,对职业道德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会计岗前培训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
各行各业都对从业道德有所要求,对会计职业者也一样。在我国会计本科教育阶段,会计学专业早就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一方面,会计学校对这方面没有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只是随堂讲讲课,并不做实质的考查和审核;另一方面,会计学员对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太重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质层面,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造成这两方面的原因很多,首先表现在会计学员中。他们认为,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这门专业课,纯属多余,根本没给真正的职业要求带来什么作用,只是大致上的说说危险和要做到的方面,就像读一本法律书,太过严肃,对现实的职业活动并不起太多的指导性作用。在另一个层次上,对会计职业人员的选择上,用人机构对会计职业人员的培训比较少,即使培训,也只注重选择实际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会计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没有过多的进行要求和培养。其次表现在学校这一方。和用人机构一样,会计学校在教育时也只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培养。由于会计学校过多的对操作进行要求,从而也导致会计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缺失。在上面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大部分的会计职业者,甚至都不知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大体内容,所以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会计相关法规再教育的状况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会计工作是要顺应时代要求的,对于会计职业者来说,更要不停地学习。但是依现状来看,会计工作者在从业后的再教育情况却显得非常不乐观。对会计工作者进行再教育指的是对其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归类和总结,最重要的是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这些再教育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来完成,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活动显得流于形式。先不说是不是因为节约经费的原因,因为再教育是需要花钱的,我们先来说说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的状况。状况一:再教育的表现形式非常单调,基本都是选择面对面的教育培训形式。状况二:大多依托相关教育学校进行培训或者教育。这些再教育形式,表面看起来都很有效果,但是结合到具体实际,却显得非常不靠谱。在学校进行再教育,这要求被教育者要定点定时的到某一个地方去进行教育,根据实际,由于再教育都是对已经工作了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这些会计职业者,或多或少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去受再教育,或者因为路程问题,时间问题,以及其它的影响情况,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接受程度将大打折扣。再看看面对面的教育形式,老师在上面拼命地说,却不管学生接受的状态,只关注课程进度,却对实际的教育效果置若罔闻。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是再教育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也和教学的知识有问题,这些教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理论性,和实际沾不上边,即使学了,也难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些都导致了会计职业者的再教育水平受限的原因,也导致再教育的形式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
三、加强会计规范管理
(一)优化会计人员结构
会计工作优劣评价的唯一标准是能否很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各高校加强对高学历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是适当调整对本科以上学历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比例,重视和完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制度,或者积极鼓励会计人员通过自学、学历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适当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可以适当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报考条件,从源头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二)增强会计人员使命感和责任感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坚定职业信念、自觉职业行为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是可以尝试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以及开辟道德论坛等活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大讨论,明确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建立并完善会计人员评优表彰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考评力度,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全国各级会计管理机构每年都应该评选出一批本地区先进的会计工作集体和会计工作者,发现典型,树立模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自己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同时要重视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它可以帮助准会计人员更为全面地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改革会计继续教育模式
我国会计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革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对会计人员分行业、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在具体操作上还可以按不同岗位,分别对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和大型企业助理会计人员、专职财务人员、出纳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财务负责人注重热点财经问题分析、国际战略思维和宏观经济管理等理念教育;对主管会计和专职财务人员注重企业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等实务教育;对一般的出纳和会计人员,则应注重具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操作培训。
(四)完善会计执法监督体系
要想解决会计监督的问题,各级会计管理机构首先要推动完善会计监督法律体系。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及时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对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规定,从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其次要建立会计监督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