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9:20
导语:在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体育类;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1(b)-191-02
对于众多的体育类大学生来说,就业能力包含了自身很多方面的信息,它首先体现了一个人在就业市场中的综合能力,市场中的综合能力涵盖了专业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和应聘能力等各个方面。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乎学校教育质量,也关系到国民教育体系的完整与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力市场更加完善,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劳动力的新生力量,需要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现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事情。
1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1.1看重技能,轻视理论
从我国的招生制度来看,存在着体育技能与文化理论不平衡的现象,升学考试中文化课成绩占40%,体育成绩占60%。高考制度为即将升学的体育生规定了这样的方向,导致入学前体育生在准备高考时更多的是训练体育技能,轻视文化课理论的学习。而当体育生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占30%,实践课程则占70%,由于校方这样的课程安排,本就文化课程基础薄弱的体育类学生其学习文化课的机会逐渐在减少。但是,这种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不平衡的现象,自然会限制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1.2重主科,轻副科
对于体育类学生来说,体育技能显然是主科。为了准备升学考试,体育类学生大多占用文化课时间来进行体能训练;进入大学以后,体育生的学习又以专业课训练为主。体育生又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质,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更多的是展示运动风采,其上课时间有很大的自主性,这种学习模式造成了体育类大学生“坐不住”的生活状态,这种散漫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对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学习。
1.3重学轻教
体育类学生往往具有重学轻教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动作初步意向,通过模仿和练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形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使得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相比于文化课,体育类大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课的学习,所以很多体育生在面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时往往没有成型的体系。而这种由表象学习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动作示范能力。当这些毕业生就业进行实习教学时,会容易产生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
2.1重视并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体育类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甚至直接影响其就业情况。据有关调查研究,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就业课中并没有传达出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就业课并没有什么意义。当然,就业指导课和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和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有着密切联系。面对当前的体育学科现状,我们需要调整授课内容,需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就业指导课,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1)采用网络教学。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也逐年增长。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需要将网络引入课堂之中。(2)采用小班制授课。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需求向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发展。针对这样的就业需求,我们需要对学生采用相应的小班制一对一辅导,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单独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2构建多元化主题班会
对于学生来说,主题班会伴随着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同时班会也是集体建设的重要活动,开展班会不仅可以沟通班集体成员的感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磨练学生学习意志。对于班会主题和内容,我们也提出了相关建议:(1)根据每个学期内容的变化,调整班会的主题。在主题的策划过程中需要重视引导班会的正确方向,并且在班会题目的选择上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根据每个学期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总结,着力提高班会的水平。(2)从室内到户外地点的转变。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来说,班会的开展应走出教室的局限,将班会地点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便于同学能够在更加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2.3加快推进出操活动特色项目
体育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体育知识外,还需要通过各项体能训练,才能融会贯通当前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体育类学生的就能力,在市场的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为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口,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1)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出操的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学院活动调整出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提高就业能力;(2)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理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怀,弘扬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
2.4搭建“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桥梁
教学实习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体育类大学生的实习地点大多为企业或学校,其中在实习公司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的限制。再者,高校大学生实习时间集中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但是,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短时间的实习并不能做到完整的考察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时间适当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环境。第一,实现教学稳定化。高校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学生进入大学之日起,按照劳动力需求方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发展调整教学计划,开创订单式教学。在期末,可以班级为单位,以实训小组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单位进行学习。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计入学生的学分。第二,学院交叉实习交流活动。教育新形势下,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对于体育类大学生培养,同样也需要培养全面人才。多学院交叉实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可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并且达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学习的质量,并且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将实习贯穿于学生管理中。在大学生期间,很多时间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所以,将实习安排到学生的自我管理当中是可行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按照学生的想法布置和调整教学过程,并将教学的实践安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实践中总结知识,感受乐趣,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经验,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3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全民的、长期的、持续的任务。带着学生管理者的使命感,我们应贯彻“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得他们顺利走上就业的道路,并且有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耿玉玲,王雅荣.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高考教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5(4).
[2]蔡志源,等.关于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陈家起,杨祖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2012(7).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公平,建议
女大学生是受过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是社会的半边天。她们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女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和社会的和谐、公平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就业问题上,女大学却受到“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困扰。那么,怎样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一、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要充分认识女性平等成长对经济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发挥大众传媒宣传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商业利益的驱动和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充斥着宣扬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落后性别文化。要改变这种对女性发展很不利的局面,除了建立强制性的性别平等监督检查机制外,更重要的是公众要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特别是大众传媒工作者应该加强社会性别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性别敏感度,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现代女性形象,倡导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价值观念,让先进的性别文化深入人心,真正发挥先进性别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切实从社会观念上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想压力。
二、强化政府责任
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加强政府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
(一)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关注。
政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关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增加财政投入,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比如,政府负担女性在产假期间的福利待遇问题等;建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服务部门,针对女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女大学生就业渠道,政府应该尽可能提供一些供女大学生就业能够选择的岗位,也可缓解社会企业的压力。
(二)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保证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应积级采取措施,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的家庭服务,使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工作上,从而提高其在就业上的竞争力。
(三)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和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
要逐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尤其是要全面落实到集中了大多数女性的各类企业,避免出现怀孕即失业的境遇,做好社会保障监督管理工作;增强法规的强制性,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用人单位逃避承担生育保险的责任,规范生育保险基金的缴费率和支付标准;对于生育保险的支付范围和标准也要作出强制性规定,确保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合法权益;对女职工较多的行业进行补贴;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推进集体谈判制度,让更多的女性代表加入工会,增加女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声音。
三、逐步完善现存的有关就业公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
目前我国涉及到劳动者平等权利的法律仅有《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其规定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执行,且很少提到就业歧视及相应的处罚措施。而欧美等西方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 通过了一系列公平就业机会法法律文件,比如《公平薪资法案 》、《雇佣年龄歧视法案 》、《怀孕歧视法案 》等。正是有这些法律作保障,半个世纪来,欧美鲜有就业歧视事件发生。对我们来说,如何克服就业歧视,“洋为中用 ”是我们必须走的路。当下应做的工作:
(一)尽早制定一部《公平就业机会法 》或《反就业歧视法 》严格规定:除非“经营必需 ”因有压倒一切的经营目的,是不能实行就业歧视的。
(二)推行“阳光就业 ”,杜绝暗箱操作,保证每个有能力完成相关工作的求职者能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
(三)通过组织反就业歧视联盟,审核招聘资质,提高参加毕业生招聘会单位的准入门槛等方式,共同抵制用人单位的苛刻条件,切实承担起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职责。
(四)加强反就业歧视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反就业歧视的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
四、大力贯彻《就业促进法》,维护女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从法律的层面上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与政策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同时为女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
五、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总量,积极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
毋庸置疑,不足的就业机会是滋生就业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就业机会少,意味着参与就业竞争的人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歧视现象也就越严重。为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应该出台多项措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需求总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女性就业岗位,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总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保护劳动者求职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宏观环境。
总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男女平等就业的良好环境,积极推动女大学生就业,让家长放心,政府满意,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轮女大学生就业难解读与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10(3)
[2]关勇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 学业影响 就业影响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便于寻找兼职工作。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课远远少于中学生的课程,空闲时间也就相对增多,从而自身支配的时间就增多;在经济方面,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这样使得兼职更加商业化,大学生很容易融入兼职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从众心理,一个人兼职能带动几个人,导致更多的人参加兼职。
大学生兼职的必然性。经济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兼职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收入,锻炼自身的能力,而且也是走向社会的起点,大学生在校兼职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通过兼职,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总的来说,大学生兼职是接触社会的最好的,最快的渠道。
一、大学生兼职动因以及兼职种类的调查分析
基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近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非常有必要;14.69%的人认为兼职没有必要。从兼职的原因来看,55.94%学生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己,培养个人能力;34.97%的人是为了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39.16%的同学是从中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仅16.78%的同学是因为消磨时间。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兼职的必要性,且兼职动因也更多地表现在提升自我与为家庭着想方面,是调查者思想积极的表现。结合数据与社会现状分析得出,因为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少,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进入校园后开始独立生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同时通过兼职能够较快且容易提高经济收入。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兼职更具商业化,同时使得兼职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衔接点,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渠道。
对于兼职种类,我们发现选择家教、促销员、发传单、餐饮服务的人数分布较均匀,接近30%左右,而选择礼仪服务的占11.19%,仅2.1%的同学选择家政服务,另外还有30.07%的同学从事过其他种类的兼职工作。而寻找兼职的方式与途径也同样呈现多样化,45.45%的同学是通过熟人介绍或帮忙,也有约33.33%的同学是自己寻找的,其余同学则是通过海报广告、中介机构、网站、传单、学校介绍的方式获得兼职。由得出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的了解到兼职种类与途径的多样性,这不仅与个人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相关,也和兼职的获得方式有很大关联。对于较易获得与需求量大的兼职,如发传单、促销员、家教等从事的同学较多,而选择其他种类的兼职,对专业技能等要求较高,且需求量较少。此外,大部分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方式都较为可靠,约50%的人会通过熟人介绍,可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较高,并不是盲目寻找兼职。
二、大学生兼职对学业的影响
本次调查由于条件有限,大二大三学生较多,可能对最终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兼职时间与课程时间冲突时,据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以学业为重。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视课程情况而定而没有人选择逃课去兼职。此调查清晰表明,当学业与兼职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生还是主要以学业为重,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实践便没有现实意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是基础,但是实践是根本,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因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在调查兼职是否影响学业中发现,只有13.99%的同学认为兼职会对学业产生影响,46.15%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39.86%同学认为说不清楚。据多方了解调查,兼职的确会占用部分学习时间,但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对时间的支配还是十分灵活的。做兼职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主要看个人时间分配的是否合理,只要能够正确的分配时间,且量力而为,就不会产生过多产生影响。此外,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高等教育专家潘先生曾说:“适度打工。”在大学时期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记忆能力等都处在人生最优越的阶段,又有丰富且难得的学习条件,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如果因为其他任何事情而耽误了学习,都会得不偿失。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兼职必须注意把握好这个“度”。
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网络的实习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时从事发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员、当餐厅服务员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学生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打工,而要有所针对性,尽可能从事一些有助于增进知识积累经验的工作。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认清学习与赚钱的界限,他们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兼职与考证反而取代了学习与研究成了主要任务,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追悔莫及。
当然兼职与学习并非不可兼得,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罢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切不可将打工赚钱作为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找到学习和兼职的平衡点。其次要正确认识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的分配,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两不误,才可以使学习和兼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兼职。
在我们调查后提出的意见是,大学生应当更多地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兼职工作。目前大学生兼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的目的,但是没有最大意义地实现大学生做兼职的价值。
总而言之,大学生想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习得知识而又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是没错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符合自己专业趋势的工作,不是盲目得选择兼职。与此同时,还要量力而行,我以学业为主,找好学习与兼职的平衡点。
三、大学生兼职对就业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上海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兼职,且有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是十分有必要的。可见,兼职已普遍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
(一)兼职对大学生社交能力有明显提升
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中和企业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求职者的“情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越来越看重。社交能力也成为了个人职场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能力很难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在公司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远远比学校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所以,兼职成为了大学生满足个人发展、公司需求、提高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做兼职选择的职位有:24.48%为家教,30.07%为促销, 11.19%为礼仪,33.57%为发传单,2.1%为家政服务,26.57%是餐饮服务以及30.07%是其他兼职。不少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做促销、发传单以及餐饮服务时需要频繁和他人交流。这就需要他们以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的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更倾向站在客户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顾客认同。
此外,大学生能在兼职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着去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据调查:有56.64%的学生能够积极想方设法解决兼职中遇到的问题;70.63%的学生会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23.78%的学生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还有11.89%的学生自认倒霉;有11.88%的学生不知所措或辞职不干了。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兼职不仅增加了工作经验还提升了社会阅历,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在兼职中,大学生必须要学着和同事合作,和上司相处。在和同事、上司的工作交流过程中大学生能体验职场中的社交活动。观察别人的社交行为,增强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并经验积累,把握各种技巧和方法,同时能够扩展了自身的人脉资源。数据显示,40.56%的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更加大胆地与他人交流,结识更多的人。
因此,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更加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也可以来佐证这一点,有65.73%的上海商学院同学在参加了兼职后觉得自己的社会能力有一般提高;22.38%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提高;有11.89%的同学觉得和原来差不多。
(二)兼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现在社会中,在工作生活中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人们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的人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往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这也仅仅提高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较大提升。但通过兼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更能满足就业需要。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规划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校学习,但是兼职必定会占用他们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合理规划安排兼职和学习时间,从而对他们的组织规划能力有了锻炼。
2.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校生活中主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而很少需要学生真正动手去完成一项任务。而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必须要实际操作,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去。在参与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时,更可以把专业知识进行运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3.大学生兼职增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身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有时会完成不了规定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不被客户接受,结果不被上司认同。这时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情绪,转变改善它们。这就为大学生毕业后,也就是真正进入职场后,遇到问题和压力做了心理方面的过渡,为大学生能有力处理这些问题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看,兼职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许多益处。
(三)兼职对大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还没有确切的感受,但在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关注求职者的社会实践经历,且已经成为重要的评价环节。由此看来,在校大学生的课外兼职对未来就业竞争能力是有一定提升的。
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些访谈。通过对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普遍是在大一刚入校、大二上学期的兼职比例呈递增趋势,而在大二下有的专业开课过多,导致兼职的时间减少;大三大四的同学有选择实习、也有选择考研的同学。主要因为随着大学生生活的适应和深入、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不同所导致整个趋势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但是弧度不大。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可见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可以看到,社会兼职是为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不仅能在兼职中培养个人能力,还能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在调查中,在问题“您做兼职的原因是什么”中就分别有55.94%认为能锻炼自己和39.16%的认为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通过兼职,大学生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学生而言,对兼职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规划性,兼职职业应尽量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相关。有针对性的筛选自己感兴趣且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兼职工作,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兼职是一项隐性投资,在兼职期间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管理应变能力。并且在兼职过程中明确兼职的动机和目的,避免盲目兼职,最大限度发挥兼职的就业效应,从兼职经验中认清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喜欢什么样的就业环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应当准确把握兼职的尺度,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切勿一味追求积累兼职经验而放弃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把兼职作为丰富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渠道。不应当占用学习时间、旷课去做兼职,要把握好重心,不要沦为“兼职学生”。
针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我们建议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双向沟通制度,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到与专业对口并对自己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兼职需求,既能保证学生兼职的安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考虑将大学生兼职教育列入学生选修课中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寻找合适的兼职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兼职发展自身能力,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权益纠纷与心理等问题时,给与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推动大学生兼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文.当代大学生兼职现象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2]徐悦王,军郭宏.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3]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曹建华,邵立群.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理论观察.
[6]黄奕.社会兼职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_基于十所在榕高校的实证分析.
明略市场策划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往往抱着尽善尽美的心态,总觉得为了突出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要把简历制作得面面俱到,生怕疏漏一些用人单位比较关注的细节部分,从而使自己在最初步的竞争中的处于下风位置,因此,制作精美,内容详实往往是大学生制作简历的心理标准。
而通常用人单位只是想通过 个人简历 来大概的了解应聘者的一些初步情况,并且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他们的能力的高低难以通过简历表现出来,写得再多再详细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工作成果不足以让用人单位信服。而且从用人单位考虑,他们在 招聘 过程中往往会收到许多应聘者的简历,长篇累牍式的简历也让 招聘 者看得头昏眼花。因此,相比大学生,他们对简历篇幅的要求要更为短些。
英文简历 求职 必备
调查结果显示,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 求职 时为自己准备了 英文简历 ,这个比例高达96.5%;没有 英文简历 的仅为3.5%。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的HR经理也希望能收到应聘者的英文简历,这个比例也高达94.0%,不希望收到的仅为6.0%。
明略市场策划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剧, 人才 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进入WTO更是将中国融入了世界的舞台。已有越来越多的洋公司落户中国,这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一般很注重对方的外语程度如何,都会要求应聘者提供中英文双简历,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司外国管理者选择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人单位初步地了解应聘者的外语水平,这也是为何英文简历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 英语 已是一种流行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用在简历上已不再是件稀罕事。英文简历仿佛成了应聘者表达流行与时尚的手段,制作上一份精致的英文简历将会更容易吸引HR经理的视线。在对英文简历的要求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似乎颇有默契。
手写简历不再风光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大学生对电脑操作的重视,大学生们更喜欢用电脑制作自己的简历,这样制作出来的简历不仅格式工整,在表现形式上也能融入不同的艺术风格,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给招聘者的第一印象留下深刻的痕迹。
手写简历一般都会存在格式上的五花八门,龙飞凤舞的字迹也不易辨认,面对堆积如山的简历,用人单位的招聘者再遇到手写简历,往往在看之前就带上“有色眼镜”,他们会把这样的应聘者当作“另类”看待。而电脑打印的简历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它以版面整洁和字迹工整等优势更能受到HR经理的欢迎。
借鉴的大学生简历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写简历时有63.3%的人是借鉴过别人的简历,有36.7%的人是没有借鉴过;在用人单位HR经理的心目中他们更希望收到的简历是应聘者自己独立完成而非借鉴过别人的,这个比例高达75%;希望收到被借鉴过的简历为25%。明略市场策划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人靠衣着打扮,简历也要精心包装设计。大学生不仅缺乏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撰写简历的经验。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撰写自己的简历,而且又相当重视,在格式、内容和技巧上概念模糊,因此他们往往会去借鉴别人的简历,将自己好好包装一番,以达到尽力“推销”的目的。
一份简历里包含了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同时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在过度借鉴别人简历的风格、形式、内容同时,大力宣扬自己优点,包装了一个“完美”的自我,也就意味着真实性的掩盖,这是用人单位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一点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出入。因为用人单位需要招聘到有真才实学、对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人,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人惟恐避之不及。这也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这一点上的认识误差所造成的。
教育经历——大学生择业“资本”,工作经历——HR经理招聘首选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简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回答教育经历、相关证书以及工作经历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7.7%、60.5%、55%,其余各项的比例则较少些。然而在用人单位HR经理的心目中排第一至三位的却是工作经历75.0%;教育经历72%;期望薪资45.5%。
明略市场策划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在这个问题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存在不少出入。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在录用员工时大多数是"拿来主义者",他们都偏向于那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希望招来即能马上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录用这些人则不必对其进行的职业培训,可以省去很多的开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出色业绩的人才都是"抢手货",而大学生在这方面则是先天不足,在撰写简历时往往捉襟见肘。
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虽然工作经历比较少但却有不少的相关技能证书,这可以说是他们对工作经验不足的唯一补救方法,但在用人单位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许多用人单位更具现实主义,他们往往认为这些证书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就如同纸上谈兵和搏杀沙场是有区别的。
虽说工作经历很重要,但用人单位在挑选员工的时侯仍然会很注重应聘者的教育经历这一项,对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在期望薪金上所持的态度也存在明显差别,用人单位总是现实的,对于期望薪金他们要比大学生重视,大学生倒是放低了自己的"身价",这和几年前的情况比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当然这也和目前就业形式严峻有着必然的联系。
通过本次调查,明略市场策划(上海)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大学生在简历制作上和用人单位对简历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把握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需求标准,进而按这些标准去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明略公司的研究人员针对目前正在 求职 的大学生指出,
简历撰写应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标准
由于大学生在制作简历上缺乏经验,他们对简历的制作标准难免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别。因此,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
1、不必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华而不实。而更应该抓住重点,对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进行表述。
2、对于优秀简历要借鉴有度,适度包装, 个人简历 要有一定的个人特点,但是绝不可盲目夸大。
3、简历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的重视程度要和用人单位结合起来,避重就轻。
4、简历要简洁明了、整齐打印,同时在简历中应该加上自己所期望薪金的一个范围,这样更能够让务实的用人单位欣赏。
注重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过去企业招聘时都比较注重对方的学历,求职者怀揣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高枕无忧。但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那种高学历低能力的人渐渐遭到用人单位冷遇。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经验要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他们?quot;先天不足"。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改变大学生不利的被动局面,的确是他们求职中最大的需解决的问题。除了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实践外,不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一些社会工作,以 兼职 来锻炼自己,勤工俭学的同时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一举两得。
学好 英语 ,找好工作
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向国际化接轨,外资企业的不断来华投资, 英语 的用处是越来越大了。尤其一些外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对员工的外语水平有所要求,在这点上大学生还是很有优势的,但大数人外语的实用能力较差又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因此,要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全面掌握外语是必不可少的。
努力成为全方位发展型人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2014 年各大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外加愈加严峻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小觑,违法侵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现实中相关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得不到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设想,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
1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从2005 年至2014 年,10 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 万人增长至727 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201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 万,再创历史新高。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重。
如今,顺利找到一份工作,并且工作与自己的预期相符,成为了大多数毕业大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较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及之前大学生风光的社会地位与就业时的包分配制度,当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状更能引人深思与探讨。毕业后,为了及时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专业不对口,一再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等问题。
通过对
该问题的深入调查与研究,笔者总结出了其内因和外因。
1.1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内因分析
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不过关。
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代的教育目标,但“应试教育”的影子却阻碍了其发展进程。中国的高等教育采取“严进宽出”的策略,教育观念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学内容也与时代存在脱节,教育体制亟待转型。教学条件也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需要。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致使大学生将本应研究学问,严抓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知识储备量的时光全都虚度了。另外中国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不重视,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存在欠缺。正确认识就业创业活动,并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等,都是我们体现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而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其指导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其能力尚待提高。可见学校仅开设一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存在极大局限性的,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多元培养机制。
1.2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外因分析
首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造成了就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制约着我国毕业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受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呈下滑趋势,大多数企业采取裁员的策略来应对金融危机,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进入2009 年下半年后,尤其是2010 年开始后,情况明显好转,随着经济企业回升趋势的确立,各行各业用人单位进入一个高增长态势,但是主要体现为中低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形势虽有好转,但情况依旧不太乐观。
其次,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尚不具体完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业提供了法律支持与保障。但由于我国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支持尚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立法的数量较少,立法的层次也较低。具体表现在仅有一部《就业促进法》上升到法律层面,其他的规定皆以意见、通知等形式出现。较抽象,且缺乏具体配套的实施办法进行规范和指导,实践中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高校扩招带来了负面影响。
1999 年,随着政府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中国的高等教育立即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招生量大幅增加,同时招生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当代大学生的含金量也随之下降。随着2003 年大学扩招后第一批学生走向毕业,就业岗位之间的供求关系出现严重的失衡。自此以后,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
侵权行为的时常发生,也给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业活动增添了不少阻碍。
由于大学生从小的成长及生活环境单一,致使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并且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薄弱。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辨别是非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存在较大不足,加上相关体系尚不完善,无法对法律问题的出现起到很好的预防和及时解决的作用,致使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申张。
2 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意义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的人才需求结构也有所改变。作为社会新鲜血液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创业,不仅关系到其个人价值的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而通过如上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光凭其个人的努力是很难解决的,此局面的改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法律服务体系不仅仅包括法律援助,还包括社会的规范化、制度的完善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将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1 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基础技能的缺乏,社会经验的不足以及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都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内在因素,但现有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政策法规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服务,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2.2 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将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随着应用型大学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潮流,创新创业教育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分管理,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增强了实际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高校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2.3 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将促进社会的规范化
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及时地制定出有效的维权方案,同时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避免了不法侵害的发生。由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问题始终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所以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也促进了劳动市场的公平有序发展,以及就业指导机构与政府部门、高校、大学生和就业市场联动的透明机制的实现。
2.4 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将有效落实就业创业政策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强调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已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保障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正确解读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就业创业政策发挥其真正作用,也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具体运行模式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法律需求、解决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国外相关领域的经验借鉴,特此提出具有多方主体参与、官方支持、专业保障、社会鼓励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设想,该体系专门针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其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特许成立相关组织,经费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捐赠,成员主要是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从事法律事业的工作人员。建立校园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学院拥有的教师资源,根据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法律实务经验,请老师莅临指导,同时法律专业的学生从事相关志愿者工作。邀请政府指定的专职律师定时到校担任就业创业法律导师,费用由政府承担。在校园网上开设专栏,实行在线答疑。
参考文献:
[1]邵丽颖.有效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2]沙良永.新时期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1(9).
[3]文川.法制视野下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分析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9 上).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2)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4)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补充师资力量。其次,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艺术教育,2007.8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文化素质;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来突出。教书育人是高校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教育,最终要走进市场,与市场接轨,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否在众多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对学生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好与坏的试金石。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中医药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市场调查表明,除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外,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综合素质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主体,身体心理素质是载体。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医药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削弱了就业竞争力
1.思维模式固定,缺乏自主创新精神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医药院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也逐渐改变,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纵观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医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综合类大学学生的素质还有一定差距。中医药大学生有许多自身的优点,如勤奋刻苦、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但是思维模式保守、固定,创新能力欠缺,自主研发、自主创业方面的能力一般。
2.知识视野狭窄,缺乏积极开拓精神
中医药院校非常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但部分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在现实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着重视属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范畴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所以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钻研不够、学习不够、开拓不够。
3.性格腼腆内敛,缺乏主动表现精神
中医药大学生,社会普遍反应性格内敛呆板、应变能力差,不积极、不主动、不活跃,与其他综合类大学比较,无论是才艺表演、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都处于劣势,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文化素质培养,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使中医药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利于增加就业竞争的筹码,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构建科学的文化素质培育体系,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读书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熏陶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氛围。因此,需要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引导以及做人的训导等,都寓于校园生活之中,融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氛围之中。鼓励中医药大学生在参加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文化素质。同时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力地调动和培养了青年人的创造活力、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锻炼中成才。
2.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完善道德、人格、社会而提出的理论观点。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修养理论,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其积极成果是在历史上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药大学生,特别是学习中医传统文化,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优秀的医德医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临床技能、高尚的道德修养,才算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实施中医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构建科学的文化素质培育体系,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求素质教育工作者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在内的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内外资源的优化整合。既要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人文社科方面的师资力量,又要面向社会,聘请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学有建树、具有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等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4.加强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
素质拓展训练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顺应大学生对成才发展的愿望,通过职业导航、素质训练、科学评价、社会认同等一系列环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规划和实施。素质拓展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
总之,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培育体系,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医药大学生的要求。所以中医药大学生不但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锻炼,如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才有可能在任何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力,孙英梅,范妮娜等.新时期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教育论坛[J].医学教育探索.2008,27(5):88-89.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科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过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一种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培养部门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本文详细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招生、课程建设、实践训练以及论文选题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35-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林桂娟(1968—),女,江苏仪征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GLX12-028)
高等教育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使命,人才培养是基础,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过程,南京农业大学自2009年开始招收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不断改革,利用学科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逐步提升培养能力,积极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一、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刚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时,由于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含金量低,就业困难,考生缺乏报考的意愿和动力[1],存在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以及报名后多数学生弃考现象。2009—2013年南京农大养殖领域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免试推荐和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落选生调剂生源,录取后仍有学生弃学。2014年报考人数有所增加,没有弃考,仅个别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而弃学(见表1)。
分析表1数据可以看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报考、就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加,第一志愿报考率有所提高,弃学的学生减少,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同了专业学位。但专业学位的生源仍然不足,仍有部分学生是从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调剂的。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指出,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从今年实施的情况看,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学生基本都选择攻读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的生源只能来自统考的考生,这就要求学校在吸引优秀生源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首先要加强招生宣传,要向广大考生宣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是社会迫切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还可以设置优质生源奖励基金,对免试推荐攻读专业学位和报考专业学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加大课程建设投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南京农大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依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学校非常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专门设立课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领域主干课程,提供经费资助。建设内容包括教材编写、案例库建设和课件制作等。养殖领域的3门主干课程均被立项为重点建设课程,通过对课件、实验条件、课程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初步建立了课程案例群。以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课程为例,从两方面尝试实践教学方法:1.课堂案例教学。提前两周向学生呈现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相关知识,熟悉案例内容。两周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形成一个方案,全班汇报交流,教师评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程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猪场、羊场参观学习,针对所参观的生产单位情况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曾组织学生到常州某猪场参观,要求学生通过听取生产单位的情况介绍、询问或查看生产记录,发表对猪场生产管理的见解,如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课程教学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盲目听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针对具体问题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课堂上教师听取小组汇报后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总之,案例教学法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2]。生产实习是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通过到生产单位参观学习,对生产实际状况建立感性认识,再回到课堂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时就不再感觉空洞、乏味,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注重实践训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南京农大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实践基地进行6—12个月的实践训练。首先要制订实践计划,包括实践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成效等;实践工作完成后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践研究报告、所在实践单位评价和导师评语。学院组织集中答辩,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实践单位和导师的评价,评选优秀,颁发优秀证书。
南京农大非常重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联合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养殖领域共建设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9个,校级工作站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此外,研究生还可以在导师科研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训练。分析2011—2013级研究生实践单位情况(见表2),所有研究生都在生产单位进行了实践锻炼,大部分学生在导师科研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训练。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接纳的研究生并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都是完成导师与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到企业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同时完成实践训练;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期效益,利用工作站建设享受政策优惠,并没有上升到培养研究生的认识高度,接纳研究生实践训练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学校正在调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工作站科研条件、生活设施以及接纳研究生实践情况。学校将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训练的固定场所。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制度是前提,学校要与实践基地签订研究生培养协议,从科研项目、经费保障、合作培养方式、基地导师选拔等方面明确培养单位和基地的责、权、利。同时,对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研究生在基地的生活管理规范、专业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使专业实践在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3]。
从近两年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时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看,通过在生产单位6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学生对生产单位的概况、生产流程、技术环节等都有所了解,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胜任工作。
四、把控论文选题,重视科研能力培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实际问题。分析南京农大养殖领域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情况(见表3),研究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逐年增加,2012级、2013级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完成导师的横向课题。研究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去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能得到实践锻炼,同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的成果还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一举多得。如果研究生不带课题进企业,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将所发现问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并最终解决;或通过在企业实践训练,完成一份对企业的调研报告作为学位论文,这样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生源质量、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授课方式、校内导师的治学态度、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性等等,都会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对学位论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对导师实践经验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实践性的要求等[4]。因此,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教学方式,保障研究生参加实践训练的时间、场所,完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及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学习、生活的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优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欣荣,肖凤翔,张立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
[2]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
约好晚上9点采访,中国致公党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一直忙到9点半才应约。今年,致公党关于就业的提案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就业”几乎成了致公党的LOGO。政协致公界别组,则成了媒体追踪最多的地方之一。
长期和短期策略并行
按照过去的惯例,一号提案通常被称作是民意“风向标”。由致公党提出的这份名为《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一出台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提案组收到的提案中,近1/3涉及就业问题。总理在听取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10位委员发言,5人话题涉及“就业”,解决就业困境,迫在眉睫。
对于这份编号“001”的提案,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用“很骄傲”三个字来形容,指向的显然是它的内容。
在长期战略上,提案建议确立以城乡统筹就业为核心的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以灵活就业为重点的短期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农民工返乡务工,提案建议以“就地就业”为重点,进行短期扶持。提案特别强调,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
据王钦敏介绍,这份提案从构思到成型只用了4个月,凭借致公党校长多的优势(9位主席、副主席7位是校长、副校长),委员做了周密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反复商议修改,最终成型。
谈到这份提案的特点,王钦敏称它“不是说得冠冕堂皇,而是注重可操作”。
“今年,天津科技大学4000人毕业,从我们这个小小缩影来说,致公党提出的一号提案非常及时。”致公党副主席、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说。
重点关注两大就业群体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号提案特别瞄准这两大群体。
“关于大学生就业,提案提出高新区要提供见习岗位、在社区中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和加强华文教育等建议。对于农民工,则强调,要就地安置。”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说,过去,农民工到沿海地区就业,现在,沿海地区受到了冲击,而中西部地区却受冲击不大。因此,“我们建议就地或临近区域安置农民工就业。”同时,提案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
王钦敏认为,大学生就业尤须重视。因为,“大学生教育投入多、期望值高,他们的退路和抗挫折经历嫌少。农民工回家后还有一亩三分地,而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找不到工作会极度失望。”
基于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关注,一号提案建议拓宽渠道招收大学生就业,改变高校教授多于讲师、助教寥寥无几的状况,合理配置教辅人员和实验员。“这些都是大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而组织大学生参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建议则完全符合致公党的气质――他们多有长期海外生活的经历。提案建议,国家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社区担任志愿者。
在与企业家调研时,致公党发现,很多企业不愿意聘任大学生就业,原因是如果这些大学生日后不能胜任,很难解聘。提案建议对就业和劳动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细化,延长企业聘任大学生的试用期。
第三产业亟待发展
“就业供求关系的矛盾,导致就业形势严峻。”一号提案的这一结论,在今年两会上有着普遍的共鸣:因为这一矛盾,中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一时难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
“其实,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的转型也要求人才转型,现在特别需要的是高端职业人才,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比较薄弱。”王钦敏说。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人才结构调整的一个契机。”他建议,通过社会环境来改造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中国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引导大学生参与服务业。王钦敏曾亲眼见过加拿大总理从职位上退下后改做汽车营销员,“从基层做起,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