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9:22
导语: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发展;作用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其中包含着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也蕴含着深刻的和谐精神。顾名思义,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群众的觉悟、认识、以及思想等的提高和改变,直接影响这社会的和谐发展,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和谐是群众文化的特征
和谐是群众文化的特征,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说明了“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与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可以想象,远古时期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粗暴的,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一切都是混乱的,因此,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整理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三、强化群众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充分认识群众文化的意义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
关键词:孝;文化;和谐;稳定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006-02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华文化灿烂而久远,如波涛般汹涌澎湃,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奇迹。毋庸置疑,这些优秀的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动力之源,把推向世界之巅。在这百花齐放的文化“香蒲”中,“孝”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其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贡献而留香千古,绵延至今。
一、“孝”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孝”文化始终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若是追根溯源,很难说清中国的“孝”文化最早出现于何时?根据文献记载,《尚书》被公认是最早使用了“孝”的概念,也就是“克谐以孝,用孝养厥父母”[1]。而最早系统介绍中华“孝”文化的内容和意义应属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可见孝行之道见诸人性之久是其他文化难以相媲美的。纵观整部《孝经》以及五千年来中国“孝”文化的嬗变,我们可以对“孝”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个最简洁的概括,即要求人们坚守“事亲”与“敬亲”的道德准则。从汉代推崇“以孝治天下”开始,“孝”文化就走上政治舞台,成为了中国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借助“孝”文化的强大感召力来治理国家。“孝”文化也因此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支撑着中国社会不断前进。
二、“孝”文化对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传统“孝”文化对个人自身修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心向善的民族,这种民族品德与“孝”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即使在今天,“孝”文化依然发挥着她强大的感召力,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功不可没。
1.“孝”文化促进了个人道德修养的形成与完善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古人以“孝”为百善之先,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孝”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当今社会,即使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孝经》,却仍然懂得反哺双亲这个简单的道理,这种思想已经与我们相融,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中。因此,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古往今来那些“孝子孝女”;会被那些父慈子孝的故事感动;会主动去学习或研究“孝”文化,从而更好地践行自己的孝道。追寻“孝”文化的同时,就是完善自身的过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可见,对“孝”文化的理解,随着层次的提高,就会愈发追求高尚的品德,自身的精神境界也会随之提高。“孝”文化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对社会个体道德境界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2.“孝”文化维护了家庭稳定,巩固了社会稳定
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盛行的传统农业社会,“孝”文化作为重要的伦理规范,对家族稳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孝”文化调和了家国之间的矛盾,使之适应封建统治家国同构和宗法制度的要求,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不可否认,国家是由成千万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是组成国家的基本单元。设想如果作为组成国家的每一个细小单元都能够和睦快乐,那么作为整体的国家必然是和谐稳定的。时至今日,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家族本位思想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家”的重要性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无一例外是从“家”中孕育而生的,社会个体的优劣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屡屡攀升,而根据一份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报告显示:不健全的家庭、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可能导致孩子犯罪,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样,根据犯罪心理学解释,罪犯大部分都是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有厌恶感或仇恨感,假若在一个父慈子孝,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是很难产生罪犯的,因为他们心中牵挂着自己的亲人,家庭和家人像枪栓一样牢牢锁住了犯罪的“枪口”。在“孝”文化的影响下,家人之间以神圣的亲情维护着这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3.“孝”文化弘扬和谐的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和谐”的含义在辞海中解释的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社会和谐所追求的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的相处是在不断地碰撞与冲突中前进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世界上就复杂的关系,中间充斥着利益、矛盾、感情、仇恨等等,而当我们拨开这复杂的关系,看看处于最深层、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关系――亲情关系,我们会发觉虽然人们始终处于不停地在协调各种关系之中,却没注意到自己最主要的关系是自己的家庭,是与自己亲人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孝”文化本身的真正力量正是在维系这种最重要的关系,塑造家庭关系的和谐,然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大的和谐,人们在“孝”文化的引导下以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对待他人,追求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这也正是“孝”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它从促进家庭和谐乃至最后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力量和道德支撑,使人们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当今社会,“孝”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走向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为我国带来了让人无法想象的高速发展。然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也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孝”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家庭意识弱化,家庭本位逐渐让位于个人本位,人们对家庭的感情,对父母的亲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利益所削弱。这一切都在认识上弱化了“孝”文化的影响和力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模糊了人们追求“善”的本意和道路,“孝”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人们对她的理解也已经慢慢弱化为家庭内部的一套人际态度与行为――子女对父母的良好态度与行为。然而,即使是这样狭窄的“孝”,依然不是人人可以遵循的。更为可悲的是抛弃父母、虐待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人竟也屡见不鲜,这已经打破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底线。我们的党和政府应该注意到这些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伤害,注意到“孝”文化的重要作用,开始积极地挽救我们的“孝”文化,弘扬“尊老孝亲”的传统道德美德。
四、积极弘扬发展“孝”文化的具体措施
要重塑“孝”文化,我们必须拿出具体的、有力的、有用的措施来使人们再次重视“孝”文化的作用,并且自觉践行“孝”文化所要求的内容。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认清“孝”文化所追求的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赡养”,要求子女们长大成人后要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及其他抚育过他们的亲人,满足他们衣食的需求,使他们远离饥寒;第二个境界是“孝敬”,这比第一境界重要得多,单单使父母能够生活是不够的,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追求才更为重要。子女不能单以“养”为目的,而是要做到行孝膝前,让父母身心愉悦。针对这两个境界,我们也要分别用两类措施去解决。对于第一境界,我们应该倾向于用强制手段,因为“赡养”需要的是物质供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法律强制。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不但要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还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对于主动赡养父母的子女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践行“孝道”的人可以优先上好学校、提拔职务,目前已经有一些具体例子可以参考,例如近两年公务员考试和干部提拔都把“孝行”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条件,甚至在2011年公务员考试中已经把“孝”文化的内容放入考核内容中;同样,北京大学也把孝敬父母作为招生的一项重要参考条件。这些事例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孝”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但是,无论是法律或是惩罚和奖励,这些都是诱导或是被动地使人们去践行“孝”文化,它们可以保证人们做好“孝”文化所要求的第一境界,却不能强迫他们真心去孝敬父母。所以,要想达到“孝”文化的第二境界,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条件向所有人展示“孝”文化的重要和作用。近年来,百家讲坛栏目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其中也不乏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介绍和宣传。同样,我们必须重点抓好学校的教育,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对年轻人的教育则是重塑“孝”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宣传和系统的教育,我们要让人们能够主动去践行“孝”文化;主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孝”文化的自觉,从这里出发或许我们能更好地发现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可贵的财富。纵观历史更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每当这个民族被外寇侵略,处于危难之时,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中文化底蕴总会使这个民族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强大,而“孝”文化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正因为“孝”文化凝聚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家护家之心,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精神才会如此强烈,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
[1]佚名.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78.
[2]孔丘.孝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5.
[3]马宜章.传统“忠孝”伦理思想的现代扬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4(26):35.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
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2015年工作计划上来,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支部各科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安排至少一周时间组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讨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深刻领会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实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二、居危思进,充分认识做好政法工作的重要性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和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政法工作更是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政一方,守土有责。政法队伍是维护稳定的重要中坚力量,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要和谐稳定是根本。没有稳定和谐就失去了生存条件。“和谐青秀”首先是稳定的青秀,因此,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稳定意识,把严打方针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方针,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尤其要把“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依法打击金融诈骗、制假售假等犯罪活动,支持和引导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打工作长效机制,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合力。注意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对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同时,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分别不同情况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从宽处理,节约诉讼资源,集中力量打击严重犯罪,挽救失足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更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二)加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一意谋发展,否则,政策再优惠、市场再大、资源再好,外商也不会来投资,青秀也不会有发展。
(三)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是民心所向。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政法综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区治安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群众对党和政府以及政法机关的满意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社会稳定的基础还很脆弱,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群众对少数个别政法干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粗暴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最大的追求就是平安,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定,这就要求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政法综治工作,切实以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三、服务大局,扎实做好新时期的政法工作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关键是各级领导都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服从和服务
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和谐青秀为目标,以创建平安青秀为载体,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行维稳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要围绕社会发展大局,致力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全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政法部门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要主动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保证区委、区政府各项任务、目标贯彻实施。要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和良性循环。要继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化矿业秩序治理,巩固全区规范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企业是我们的财源,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企业要加快发展,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必须要有良好的治安环境作保障。要加大对投资者和重点企业的保护力度,及时帮助企业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企业提供最直接、最快捷的法律服务,既要当经济犯罪的“克星”,又要当好企业发展的“保护神”。的首要任务,找准政法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自身工作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和部署,为青秀招商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打好治安牌,为企业生产经营打好服务牌。
(二)认真履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务环境。
廉洁是和谐的保障,没有廉洁,和谐就会失去法律和道德的支撑。因此,我们将坚决贯彻区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持之以恒地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作用。要突出办案重点,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和、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其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同时,对那些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腐蚀干部、危害严重行贿犯罪,要坚决依法查处,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发挥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将事前预防、事中预防和事后预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推动系统预防向纵深发展;紧密结合辖区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进程,开展好重点工程专项预防。因案制宜开展个案预防,提高检察建议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要围绕和谐青秀建设,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为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良好法律服务。要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和谐青秀建设。要从解决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及时查找和纠正执法不严格、不文明、不公正,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更好地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领导,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各级各部门要从政治上、组织上、物质上为政法部门、政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承担起领导政法工作的政治责任。
(一)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做。
好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政法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更高起点、更高层面上去思考、去谋划维护稳定工作,经常分析研究平安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把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各方监督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结合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法规统一起来,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要改进作风,提升素质。
今年是干部作风改进年。政法队伍的作风是否过硬,关键看我们的工作是否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是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政法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为平安青秀、法治青秀建设出力献策。要把加强和纯洁政法队伍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干部队伍。要把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到位,关心干警的成长进步,切实解决好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做到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爱护、生活上体恤,努力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凝聚警心,鼓舞士气。
(三)要加强监督,落实责任。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既要从宏观上抓好大政。
关键词 法治思维 矛盾 维持稳定
中图分类号:D927 文献标识码:A
法治思维是影响依法治国的关键。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政干部和领导,必须加强法治思维建设,从思想上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坚持依法治国。党员干部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才能让社会向稳定化发展。
1党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存在的缺陷
1.1法治观念比较淡薄
第一,很多人学习法律的主动性不高,不能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法律观念比较浅薄,而且少数领导干部对法治认知存在欠缺,还不能理解法治的实质和要素,不能把握法治重点内容,进行决策时,经常凭借主观想象力解决问题,导致法治内容存在严重漏洞。第二,少数领导不能对法律产生敬畏感,在实际工作中,“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更有甚者为了获得私人利益,不惜放弃法治理念,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处理事件,不守法现象比较严重。
1.2使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虽然各个地方和政府都已经制定了法律基础,但是由于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导致地方领导很难借助法律武器,处理社会上的一些纠纷和矛盾。有的领导虽然可以正确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照搬条例,不能灵活变通。除此之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出现了诸如房屋拆迁现象,很多政府机关却为了获得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按照市场理赔标准给群众进行赔偿,最终出现群众纠纷事件。
1.3违背法治,偏离维稳本意
从当前政府机关工作的现状来看,少数政府机关进行维稳时,都只是从片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维稳工作进行时,都是采取强制性手段实施,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复杂,极个别政府处理维稳问题时,还借助个人权利进行威胁和逼供,导致维稳问题开始偏离维稳本意。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制约下,政府进行维稳工作不仅不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还会造成维稳工作紊乱。
1.4政府法律制度建设不完整
法律制度是实施法治的保证,但是从目前政府机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来看,由于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偏差,还不能正确履行法律的决策。虽然个别政府机关建立了法律制度,但是从执行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洞,影响了法律制度的顺利执行,给法律制度造成了很多问题。一方面,虽然法律顾问具有扎实的法学知识,但是不能实际了解政府状况,还不能根据政府部门工作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另一方面,一些法律顾问为了附和领导,经常不按照事实办事,导致很多建议都缺乏一定的佐证和价值。对社会矛盾化解和法治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
2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和方式的方法
2.1学习法律知识
扎实的法律知识是形成法治思维的关键。领导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员工学法、用法、懂法。第一,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领导干部可以形成严谨的法治思维,提升自己的用法能力。在法律知识的帮助下,领导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具有重大作用。第二,领导干部可以在法律知识的帮助下,帮助自己学习一些法治知识,在具体事务和法律事件的处理中,化解社会出现的矛盾,建立法治化国家。
2.2建立科学化选拔制度
法治建设是各级领导工作的重点内容。建立一定的选拔制度,不仅可以选拔出素养高、办事能力强的干部,还可以给法治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带动法治建设发展。建设法治选拔制度的时候,可以将能否履行职责,能否依法决策作为重要标准,运用法治思维处理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让社会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2.3加强法律顾问制度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必须建立并普及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制度建设,保证法律顾问可以在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定政府法律顾问,适当制定社会律师。分析矛盾产生的因素,区别出行政人员和社会律师的区别,不能让公民产生消极情绪,维护社会的平衡和稳定,解决社会矛盾。在省、县、和镇建立一定的法律顾问体系,全面覆盖法律顾问。
2.4深入实施法律宣传教育
宣传一些法治教育,让法治教育制度深入人心,让全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第一,领导要给员工起一定的示范作用,带动职工养成良好的守法氛围。第二,传承法治文明。人们正确的法治认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必须营造出法治氛围,例如,可以从小学开始给学生灌输法治理念,促进学生形成法治文化。与此同时,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很多事件在媒体的炒作下,都会成为时髦风尚。所以,媒体传播信息的时候,必须秉承公正原则,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促进法治理念的形成。第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知识培训。利用法治教育,让领导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社会责任,成为法治知识的捍卫者和践行者。
3结语
本文主要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党政干部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时候,主要存在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使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违背法治,偏离维稳本意,政府法律制度建设不完整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学习法律知识,建立科学化选拔制度,加强法律顾问制度管理,深入实施法律宣传教育等措施,希望可以快速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 唐忠民,杨彬权.论依法行政的传统法文化阻滞力[J].河北法学,2014(01).
[2] 陈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解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6).
关键词:检察职能;平安毕节;保障
2013年1月24日,毕节全市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开创我市政法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创建“平安毕节”的目标。
一、创建“平安毕节”的重要性
随着实验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和综治维稳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问题。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就业结构和劳动关系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密集,社会建设和管理难度加大,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维稳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毕节市党委提出创建平安毕节的目标,是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全市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对全面实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对于实验区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如何发挥检察职能保障“平安毕节”建设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积极保障平安毕节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重大任务,重要使命。毕节检察机关必须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思路,深化监督体制,为平安毕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打击刑事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检察机关应当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一是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二是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以及杀人、抢劫、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侵财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是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破坏资源环境、危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刑事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以显著的打击成效,彻底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势头,增强毕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和谐的社会局面。
(二)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
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力,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检察机关应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为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一方面围绕中心工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查办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
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系统、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堵塞制度上的漏洞,铲除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筑牢拒腐防变防线。通过“打防并举”,遏制职务犯罪,为平安毕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应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切实加大诉讼监督力度,强化监督质量,提升监督水平。
一是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一方面认真纠正刑事诉讼活动中侵犯人权现象,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重点监督纠正有罪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问题,严把立案监督和审查批捕关。
二是加强刑事审判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促进量刑公开公正,同时重视对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枉法裁判的监督。
三是加强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提请上级院抗诉;对人民法院裁判并无不当的申诉案件,注意做好申诉当事人息诉和解工作,维护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
四是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规范和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建设,加大对监管场所的监督,防止超期羁押。通过有效的诉讼监督,为平安毕节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
(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团结和谐的关键因素,亦是衡量现阶段检察工作水平高低、检验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效果的重要标准。
一是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和谐放在检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违法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建立完善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审查等诉讼环节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高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涉检、涉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能力。
三是推行答疑说理制度,在办案中注重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工作,及时理顺情绪,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维权、合理表达诉求。
(五)倾听群众诉求、畅通服务渠道
把创新控告申诉接待作为有效受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平台。
一是集中开展清理涉检积案和案件评查工作,推广检察长接访、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巡访、巡回检察室等工作模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二是建立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长效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是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满腔热忱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限期办结,防止出现拖延耽搁,对办结的案件,加强回访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是逐案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妥善处理群众涉法、涉检上访问题,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好发展稳定大局。
(六)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平安建设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对初犯、偶犯、情节较轻的犯罪案件,重在教育、挽救,不轻易按犯罪论处,尽量缩小打击面,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是强化社区矫正作用。积极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矫正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改造,增强生活信心,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的机率,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
今天,县司法局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前面,宏杰同志对2011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详细安排了2012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讲的非常好,非常到位,我完全同意。市司法局白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被、司法部表彰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五五”普法先进县,被市政府表彰为人民调解先进县,在全省司法系统整体形象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二(全省107个县区),在全市测评中名列第一,县司法局连续八年被市司法局表彰为先进单位,荣获市委政法委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司法行政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从整个社会来看,我国正处在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的新形势当中,各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司法行政机关参与和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挑战更多。从我县发展来看,当前,全县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活动面临更多新的不确定因素,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任务越来越重,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责任和难度不断增加。从司法系统来看,近年来,我们司法工作的成绩功不可没,但同时也存在着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法律服务水平有待一步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司法行政工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胆创新作为,努力为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司法保障。
二是强化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全县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全民法治理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持续增强,实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等法治目标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是“六五普法”实施的第二年,我们要切实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以及大型固定视频宣传设施,采取专题节目、电视短片、专家讲座和文艺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宣传的故事性、知识性和吸引力,努力扩大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根据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群特点,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的社会实效。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有声势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制权威、维护法制尊严、自觉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人民调解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司法行政组织机构要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积极发挥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基层司法所和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调处责任机制,引导干部群众把人民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各司法所要切实当好基层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参谋和助手,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抓萌芽”,针对婚姻、抚养、继承、赡养等各类民事纠纷,探索人民调解前置制度,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全县司法行政干警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拓展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疏导和解决社会矛盾“调节器”作用,积极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服务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2012年,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突破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司法行政系统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个转型升级”和“六个大幅增长”目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强化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改革的法律服务,为企业改制和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为全县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点培育和县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要充分发挥法律促进作用,帮助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自治,促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积极为生活贫困人员,特别是老、弱、病、残的农民、妇女、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帮助,最大程度地保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和基本构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由于劳动关系不协调等原因引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摩擦,职工辞职跳槽甚至罢工,导致双方利益严重受损的事件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都时有发生。这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企业各方利益群体关系的新变化与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协调稳定的,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一些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这些变化,也使工会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工作重点发生了重要改变。通俗地讲,旧体制下,大家都是喝粥,也都能喝上粥,这个时候工会工作的主要职能,可能是让大家喝的感觉好一些,比如说搞点活动,出点节目,给粥加热一下,使大家在喝粥的时候,能够感到温暖和快乐。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再是人人喝粥。工会工作的职能就是要努力使尽可能多的人喝上粥,特别是保证该喝上粥的人必须喝上粥;该吃上馒头的人,必须吃上馒头。这就是维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就是要维护职工干活和吃饭的权利。维护就是要维护职工干活和吃饭的权利。进一步讲,就是维护职工干什么样的活,吃什么样饭的权利。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是新时期对做好工会协调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当前油田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结合自身行业情况,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油田企业劳动关系现状。油田是国有大型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目标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加之所有制形式单一,各级组织一直关注和关心职工的利益,因此,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劳动关系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运输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主辅分离,人员分流,企业撤并等多种现象的产生,企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趋向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趋向复杂化,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产生,影响稳定的因素也有增加的趋势。
第一,劳动关系的确立和执行不规范。尽管多数用人单位都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实际运行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紧张了劳动关系,引发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冲突。
第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由于收入分配体系的建立还不尽完善,正处于过渡调整、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之中,加之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企业内部收入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其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向明显。
第三,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不少职工因病制困的情况屡屡发生,加之当今社会物价大幅上涨,导致不少职工生活困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企业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不够,使部份职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生活困难。
三、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会协调工作机制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当前有必要重点建立三个方面的机制:
第一,教育引导凝聚机制。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必须要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生产经营中心,广泛引导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育职工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关系,提高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一流”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以凝聚职工力量,展示职工风采。
第二,民主诉求表达机制。工会组织要重视源头参与,通过政策出台前的前期参与,力争使工会和职工意见、要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大力推进厂务公开,从而增强劳动关系的和谐。建立职代会定期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使领导干部置身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三,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要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签订集体合同,逐步推行工资协商办法,形成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平等协商、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形成工会法律监督网络和渠道。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人民调解员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马克思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国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核心人物,在社会中形成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风气,这要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宗旨和主要内涵。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两大方面的和谐,一是社会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社会关系的和谐
从广义角度来看,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作为社会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始动力和推动力量,是社会中其他关系和谐相处的基础和前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当前执政者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础上,这同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古语说的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士各尽所职、和谐相处,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仅次于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集体的和谐关系、不同团体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等等,而“和谐”的内涵也不单单是指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代表着社会各界人士构成的合理性、社会地位的平等性以及社会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等。最后社会关系还囊括社会环境的和谐,从国内角度来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从世界角度来看,包括各民族之间、个国家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平相处。
2.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般意义上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经历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阶段;第二:经历以“人”为中心,主观强调征服自然的阶段;第三:重视文明生态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大气污染、动植物灭绝等自然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是有主动地关注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共赢。因此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结构的前提上,使自然的发展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治安管理,同样社会治安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它将以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为治安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多方利益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使社会发展稳定有序,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现社会治安的多样化管理
综合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社会治安进行严密监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在这段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大批无组织、无规律的小商小贩,导致多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多重矛盾并发一旦没有科学的处理就会上升至社会问题甚至国家问题,因此,新时期社会发展中,需要政府部分特别重视利益格局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部门职能,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寻访力量,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事业,将原来分散的、零零碎碎的防控工作有效整合,形成团结的统一力量。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成立社会紧急求援联动体系,将110、119、120等救助机构整合到一起,共同组成救助应急联动体系,以提高社会的紧急救助能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另外: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社会秩序的维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法律的强制力,而是社会的自律;在政府筋疲力尽的条件下,寻求社会的支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同时社会组织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愿服务等方式来规范内部成员的行为活动,例如,商会组织,就可以通过内部约束禁止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不正当竞争和无序竞争,不仅能够维护本行业的经济效益,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经济环境。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前端治安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一个不为利益为目的,长期存在的公益性组织和生产机构,具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性、无偿性。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要包括严格规范的政府管理制度、民众的自我约束更要有积极尝试的民间组织参与,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以及政府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自身所具备的宣传作用、协调作用、资源整合作用记忆慈善互助作用决定了它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2.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中人民的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调动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需要切实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核心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由于人们群众利益意识的觉醒,使其对自身合法权益有了强烈诉求,一旦处理失误,很容易造成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内部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因为工资、福利、环境污染、腐败等原因,造成的群众对政府不满、对相关政策不满的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环境的安定是政府公安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处理类似这种过程中,更要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要充分考虑到治安管理措施带给社会的利弊影响。另外,公安部门在处理内部矛盾时要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敢于作为,履行自己的职能,并且真正的从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关爱人民、尊重人民的基础上尽可能解决问题和矛盾,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监管不力、消息处理、马马虎虎的状态,还要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社会环境趋向公正、公平,对每一起矛盾都切实找到原因并全面分析,努力将矛盾化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
3.社会治安管理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运行发展的根本就是“为人民服务”,民主和法治是国家得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促进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集合体,而民主法治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项重要体现,证明了正义和自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根据民主法治的要求,政府部门需要依法加强国内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做公平、公正、严格、文明,努力创造出更加高效的社会法制环境,加快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步伐。此外,民主发展要求政府部门执法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发扬基层民主,以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有效化解矛盾,将强大的群众基础作为治安管理的后盾。
4.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治安管理能力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治安管理层层审批的条例,消除权利被高层掌管,但无人监督的现象,打破治安管理实权的基层、分工不明确、无合理监督的工作现象,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职能,实现责权利的相互监督、相互统一,努力将实权下方、将警力调配到社会前沿,使公安机关真正成为保一方山水的战斗实体。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职责,以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发廊、足浴、电玩城、网吧、中介等场所大肆发展、无证经营,使市场中充满了恶性竞争,成为犯罪滋生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危害。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管理体制,尚且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变化的过程中,政府机关对这些领域的管理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出现“开业拦不住、经营管不住”的现象,公安机关像打游击战一样围追堵截却收获甚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治安管理的工作效率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