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务记账的方法

时间:2023-09-20 18:19:24

导语:在财务记账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记账的方法

第1篇

一、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成长型企业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拥有挖掘潜力资源的能力,并可以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知道成长型企业具有时期长(至少3年)、发展迅速、具有挖掘潜力资源的能力三个特点。

(1)筹资风险方面。筹资风险方面主要表现为自有资本不足、外部融资困难,资本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企业在其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所积累的理论一般处于较低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收益增长较资产增长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会存在资产收益率较低的现象。又由于成长型企业用于内部积累的资金有限,因此,会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企业内部资本机构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负债资本的比例安排问题方面。

(2)投资风险方面。投资风险方面主要表现为投资方向非相关多元化、投资项目决策失误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非相关多元化,许多成长型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结果投资分散化;二是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很多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不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想要使自己的生产技术领先,因此,不断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等,这些均需要高额的投资,并且回收周期很长,这就使资金无法有效运转,使得企业的资金断裂,面临投资风险。

(3)营运风险方面。营运风险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周转缓慢,利用率低等现象。成长型企业由于资金较少,且资金回收周期长,所以存在资金流动率低、现金流动负债率低等现象,因此,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低,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可能会遭遇财务危机。

(二)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分析。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要扩大规模,就会相应增加投入,所以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贷款困难,因此,即使是企业可以申请到贷款,也需要偿还很高的利息,如果企业盈利,可以偿还贷款,但是如果企业没有盈利,那么企业还要偿还高额的利息。因此,成长型企业面临着很高的筹资风险。二是信贷歧视。许多商业银行不愿贷给那些处于形成初期的成长型企业,而是选择贷给大型企业。所以,根据上述两个原因,处于创业时期的成长型企业想要发展起来则是非常困难的。

(2)内部原因分析。内部原因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方面,我国的成长型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通常是主观决策的,而没有利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客观分析,因此,经常会引起决策失误,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二是企业管理方面,目前,我国成长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能力、素质有限,这种现象在家族式企业中尤为明显;三是企业债务规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若企业投资规模大,就需要多进行筹资,反之,就需要少筹资,而处于发展阶段、摸索阶段的成长型企业对于筹资把握不当,经常造成资金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二、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及特征

(一)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有良好的资金循环系统,能够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保持顺畅的状态,保持可供企业调动的现金处于充足状态,因此,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比如保持现金流流畅、安全,从而降低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进而使得企业可以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的直接目标应该为现金流量最大化,而企业的最终目标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针对我国的现状,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如图1。

(二)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特征 前文所构建的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要是以财务风险方面的理论为基础进行构建的,它主要有以下两点主要特征。

(1)以现金流为控制对象。前文提到过企业的直接目标是使现金流实现最大化,因此,要以现金流为控制对象。目前,企业在进行管理时普遍采用价值管理这一管理工具,因此,企业的任何活动,比如制定企业战略计划、开展财务活动、财务规划、薪酬设计、政策选择、资产重组等,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高效的运作,并且时刻以控制现金流为直接目标,这样,就可以实现价值链的有效管理,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因此,把现金流作为控制对象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还可以为企业长久发展做贡献。

(2)风险管理流程处于重要地位。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处于重要地位,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把风险降到最低,才能降低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的风险,才能避免企业因决策失误遭受损失甚至破产。而在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又处于重要地位,一个企业存在的前提就是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与经营,而且财务风险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因此,风险管理流程具有重要地位。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环境分析,也就是对企业所处环境尤其是财务环境进行分析,判断该环境是否适合进行投资或者进行销售等;二是目标设定,主要是从企业这一宏观层面来设定,只有企业层面的目标设定之后,其他部门、员工等微观层面才有可能设定工作目标;三是风险识别,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时,要及时有效地判断出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避免因为误判遭受损失;四是风险控制,主要是在风险被识别之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风险进行预防以及风险发生后将损失最小化。

三、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一)预算控制方法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很多,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编制筹资及投资预算,加强资金的管理。每一个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尤其是长期投资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资金筹集方案,并且对资金来源作好记录。另外,在做好资金来源记录时,还需要对这些资金的去向做好计划,也就是编制预算,只有做好预算,才能避免企业因为乱投资而遭受损失。但是,对于我国的成长型企业来说,筹集资金属于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当成长型企业筹集到资金之后,一定要对每一笔资金都做到精打细算,要保证每一笔资金投资之后都能够得到回报,因此,成长型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选取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且要考虑周详,争取做到预算满足全面、科学、节约的特点。另外,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资金按照预算合理有效地进行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2)编制预算要准确。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反映出该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经营水平,因此,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帮助其进行快速有效的判断;其次,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防止贪污浪费现象发生;再次,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培养企业良好的资金管理体系,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最后,编制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现金实现快速有效的管理。

(二)控制内容方面 企业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来源以及企业活动性质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在进行预算控制时,需要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三方面着手。

(1)经营风险控制。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以及销售风险三个方面。因此,成长型企业在进行企业经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运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观念是使库存成本降到最低,他们认为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比如生产、销售,储存货物在企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为了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求将库存成本降到最低。但是现代的库存管理观念是零库存,也就是将库存量降到最低,也就是企业的仓库规模缩小,企业的存货减少,企业只有在使用原材料或者销售产品之前才会进行存储,并且随着地价的飞速上涨,企业会选择减少仓库面积或者使用第三方仓库等。二是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企业具有应收账款说明企业的销售业绩可观,且存在应收账款可以使存货减少,这样就会降低存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不在企业的现有资金范围内,一旦企业面临财务危机,而应收账款又无法收回,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成长型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评估、将销售收现额作为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终极指标、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以及加强拖欠款项的催收。三是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减缓现金流出的速度。应付账款属于企业购买原材料或者设备后,没有立即付款造成的,因此,在购买产品与付款这一短期时间内,企业可以进行短期投资,获取利润。同时,延长应付账款的周转期,可以降低现金流动的速率,这样,就可以缓解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2)投资风险控制。目前,我国的成长型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在这种条件下,资本投资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选择去做投资的成长型企业需要谨慎考虑,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就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巨额的债务,出现现金流量呈现负数的现象。所以,成长型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确定企业战略定位,加强现金流战略性管理;二是科学决策,选择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

(3)筹资风险控制。筹集资金是成长型企业获取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有不断筹集资金才能够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比如在企业成立初期,企业需要在设备、技术、员工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当企业逐渐成长壮大之后,有需要更换设备、开发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等,这些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成长型企业能够保持成长的前提便是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一是力争取得银行支持,获得贷款;二是企业内部筹集;三是努力寻求政府资助;四是引入风险投资;五是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记账;会计基础

1 企业记账的成效与意义

据调查,很多企业在实施记账度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透明度不高。比较突出的,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借、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二是各类票据多,收支凭证乱,普遍存在使用自制收支票据的现象,大量的收支凭证要素不齐。三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记流水账及不编制会计报表。四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扩大报销范围和标准。有的财会人员只管付款,不管审核凭证,只管记账,不管监督,且认为企业主要领导批的就有效。而在会计记账制度后,以往的状况大为改观。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腐败蔓延、切断腐败源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1 推进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据部门统计,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前,中小企业与基层组织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高峰时每年多达上百起,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此类投诉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更好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1.2 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从行政到个人待遇都隶属本企业,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尤其是当企业领导的意图与会计法规相冲突时,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极易屈从于村干部的意志,不按会计制度办事,有意进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会计通过业务部门推荐和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会计队伍长期存在老龄化、文化低、无资格甚的状况。同时,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分离,不拿企业的工资、不分享企业的收益,抓工作理起气壮,从体制上保障了财会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2 当前企业记账存在的问题

2.1 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提倡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2 记账机构不合法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未办理营业执照和记账许可证的不合法群体,他们游离于工商局和财政局监督以外,和客户关系为“你情我愿”的利益关系,国家执法部门不能有效进行监督控制,扰乱了记账市场,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他们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不能保证会计行业的水准符合法律规定。

2.3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多数企业记账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比如人员配备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会计核算不按要求来做、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过于形式、原始凭证上单位负责人未审批签名,会计资料存在数据失真现象比如很多企业在记账委托过程中,记账对象提供的会计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得不到验证,导致了财务和报表的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判断失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2.4 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存在的为数过多的合法和不合法中介记账机构和个人,面对收取越来越低廉的服务费的恶性竞争,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责权不分,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机构。造成管理卜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同时由于业务量大,处理会计工作往往只求效率不看质量,甚至会计处理程序上出现明显的过错,无监督复核人员复核。造成许多诸如原材料负数,累计折旧和应付工资等核算不实现象,致使委托单位信息失真,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3 规范企业记账的措施

3.1 加强制度规范

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记账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要要完善会计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体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严格遵守法定的记账业务范围,内部配备专职制度复核人员,以保证业务质量,避免掺假、造假事件发生,财政局等国家职 能部门要定期对记账机构进行法律监督,以促进记账机构通过借助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纠正。

3.2 积极做好监督

一是对企业制订的财务审批制度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企业拟订的财务审批制度,首先要符合财政及主管部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其次要经企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二是加强对企业开支的监督。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办理报账的每一项开支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各项支出业务,必须确认其支付凭证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审批手续(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完善,方能支付。要切实把好审核关,定期公开公布财务事项,真正做到财务公开。三是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核算中心实行再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与有效。

3.3 协调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财政部门着重从二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记账业之问的利益分配关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政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

3.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第3篇

关键词:中英会计 差异比较 启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笔者长期从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Bookkeeping(英国簿记)的教学工作,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会计存在很多差异:首先,英国会计教学选择的是业务比较简单的商品流通企业,而我国会计教学则选择业务相对复杂和充实的工业企业;其次,关于所有者权益这一内容,英国会计分别从独资、合伙和公司制三种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而我国会计一般是按公司制企业来进行教学……。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会计在会计循环、账簿设置、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现金折扣核算、坏账核算等六个方面的差异,并对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如何教学提出了个人建议,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期推动我国高职双语会计教学的发展。

二、中英会计差异比较

(一)会计循环比较。英国会计的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如下:(1)Analyzing(分析交易事项);(2)Journalizing(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3)Posting(过账);(4)Unadjusted Trial Balance(调整前试算平衡表);(5)Adjustments(调整分录);(6)Adjusted Trial Balance({整后试算平衡表);(7)Preparing Statements(会计报表);(8)Closing Entries(结账分录);(9)Post-Closing Trial Balance(结账后试算平衡)。详见图1。

我国的会计循环也称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步骤如下:(1)原始凭证的分析及审核;(2)记账凭证的编制及审核;(3)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登记;(4)试算平衡表的编制;(5)对账、调整账项及结账;(6)编制财务报表。详见图2。

从会计循环上看,中英会计在总体上是相似的,都是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接着登记账簿,最后编财务报表。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差异:

1.在英国会计中,试算平衡表非常重要,有三次试算平衡,分别是调整前、调整后和结账后;而我国会计只有两次试算平衡:调整前和调整后。

2.英国会计不存在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是在日记账中完成的,日记账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而我国会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记账凭证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

3.英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我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财务报表;虽然中英会计都编制结账分录,但编制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英国会计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将所有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Income Summary)”,而我国会计是先把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再编制财务报表。

(二)账簿设置比较。英国会计按账簿用途的不同,分别设置日记账、分类账及备查账。其中,日记账包括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和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又称为分录簿,是用来序时并全面登记经济业务(即编制会计分录)的账簿,接着将普通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过账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特种日记账是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分为四种:现金收入日记账(Cash Receipt Journal)(这里的现金相当于我国会计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和)、现金支出日记账(Cash Payment Journal)、购货日记账(Purchases Journal)和销货日记账(Sales Journal)。

我国会计也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日记账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包括了总账和明细账,备查账是对未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登记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我国会计的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然后从记账凭证过账至分类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的记账凭证与英国会计的普通日记账的作用基本相同。

中英会计在账簿设置方面,均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

2.英国会计的分录是在普通日记账中完成的,而我国会计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会计分录的。

(三)会计要素比较。英国会计将要素分为两类十项:第一类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三个要素,用于描述某一时点(Time Point)的财务状况;第二类包括了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共七个要素,用于描述一定期间内(Certain Period)的交易和事项的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英会计要素都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所有者权益方面。我国会计只设置了一个所有者权益,而英国会计对此设置了三个要素: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因为英国的经济更为发达,企业的权益数量更多,变化更为复杂,企业的投资者也更多,他们都需要详细了解权益的变化。因此,除了常规报表,英国会计还特别强调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3.对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不同。英国会计区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并将它们设置成单独的会计要素;我国会计对此也进行了区分,但未将利得和损失单独设置成会计要素,而是将其包括在利润要素中。英国会计未设置利润要素,而是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

(四)会计科目比较。英国会计的科目,除了一些固定的科目,如:采购(Purchases)、销售(Sales)等,其他大部分的科目,往往比较具体、简洁,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会计科目,比如可将办公用品、机器设备、房屋、办公费、租赁费、工资费用等直接作为会计科目记录在分录里。但有的时候也很比较笼统,比如存货不像我国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核算,而是直接通过“Inventory”核算。此外,英国会计对于往来账,一般是直接以对方企业的名称作为账户的名称。

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又设置明细科目。我国的会计科目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尤其是总账科目不能有半点差异,以便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

而英国会计的科目设置则相对灵活,因为英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民间,更为自由,这与英国自由的文化氛围也是一脉相承的。英国会计科目具体、简洁,大大减少了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工作,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五)现金折扣核算的比较。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未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而当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从而抵减财务费用。

对于现金折扣,英国会计设置了专门的账户。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 “折扣费用(Discount Allowed)”;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折扣收入(Discount Received)”。期末,折扣收入列示在收入类项目,而折扣费用列示在费用类项目。

(六)坏账核算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损失通过备抵法核算,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期末应提取“坏账准备”。坏账的核算主要涉及以下几步处理:(1)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英国对坏账的核算与我国有很大不同,表现在:(1)计提坏账准备时,贷记“可疑债务准备(Provision for doubtful debts)”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Bad Debts)”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并将坏账计入当期损益。(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分为两种情况:当转销和收回坏账在同一会计年度,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收回坏账是在转销以后年度,设“坏账收回(Bad Debts Recovered)”账户,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收回”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三、启示及结论

中英会计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两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笔者认为,中英会计各有优点,表现如下:

(一)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值得推崇的。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科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也设置明细科目;会计科目,尤其是总账科目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不允许有半点差异,便于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会计人员如果对经济内容的归属把握不准确,就会记错账户。

(二)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两类十项,共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英国会计的日记账设置,对深化我国会计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可借鉴英国的做法,强化日记账在我国账簿体系中的地位,设置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甚至可以考虑用日记账代替记账凭证。这样企业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克服了会计核算中账证分离的现象,便于会计核算与监督。

3. 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没有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明细账。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专门设置了账户。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做法虽不影响利润,但期末“财务费用――现金折扣”反映的是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不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给予的折扣费用或享受的折扣收入的金额,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处理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4.我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确认坏账、转销的坏账又收回都计入“坏账准备”,导致“坏账准备”账户信息反映模糊。英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可疑债务准备”;确认坏账计入“坏账”; 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根据收回坏账年度的不同,计入“坏账”或“坏账收回”。期末损益表中,这三个账户单独列示,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见,相比我国对坏账的核算方法,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三)对高职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教学的思考。中英会计的差异加大了学生学习Bookkeeping课程的难度,学生往往会把中英会计的处理方法搞混。此外,Bookkeeping教材全英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大量使用英文,这对于本身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很高,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难理解。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比教学加深对英国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笔者认为:在Bookkeeping课程教学中,要打破我国会计的框框,帮助学生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讲授Bookkeeping的处理方法,还要带领学生了解英国的政治、济和文化,了解英国会计不同于我国会计的原因,帮助学生在Bookkeeping的课堂上,以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处理业务。同时,对于中英会计的差异,充分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鼓励学生归纳,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

2.明确Bookkeeping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会计专业课,帮助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笔者在Bookkeeping的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该课是一门会计专业课,不是“英译汉”,也不是用英文来讲我国会计,该课教学的核心是英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英语只是教学交流的语言,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仍然可以学好该课。教学中,笔者不纠结于每一个单词的中文解释,不要求学生能大段地翻译,更不会对学生的英语单词拼写及语法耿耿于怀,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教学上,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功为核心,至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语言难关,教会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这样即使英文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把该课学得很好。

3.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坚持因材施教,采用讲授教学、渗透教学、案例讨论、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业务操作问题采用讲授、练习以及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差异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专业词汇、术语等采用讲授、案例、自主探究、one by one等方法;对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模拟实习等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处理相同的内容采用渗透教学法,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中,渗透部分Bookkeeping的专业术语和会计知识,也可将较为复杂的知识渗透到后续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的渗透教学,能大幅度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英会计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国会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会计借鉴,从而推动我国会计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Bookkeeping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世慧.基于教学视角的中美会计差异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11).

[2]孙敬平.中英会计实务差异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3,(11).

第4篇

一、问题的由来

总账系统是用友财务软件UFERP―M8.11系列产品的核心产品,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系列产品同时使用。每届会计期末,会计都要做好结账工作。所谓结账,就是对分类账各账户的记录,分别加计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分别结清或结转下期,以使本期各账户的记录告一段落。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结清损益类账户,即将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的损益;其二,结转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即将这类账户的余额结转下期,以便作连续记载。会计循环共有六个阶段,结账是它的第五个阶段,也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前提。不论在手工会计处理中,还是在计算机会计处理中,都有结账的过程,以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因此总账系统提供了结账功能,而且规定每月进行一次,已结账的月份不能再填制凭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象在编制报表之前属于本月未处理完的会计凭证、或者凭证做错需进行试算平衡而已结账等问题,该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索,发现可用财务软件来“反结账”。

二、利用财务软件实现“反结账”的含义及其原理

所谓“反结账”,简单地说就是对结账的反向运用。通过用友财务软件实现“反结账”,是笔者在财务工作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拓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的实用方法。具体地说,它是运用财务软件的总账系统模块中可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这一原理,来解决目前因使用财务软件对已结账的月份,在未进行报表处理之前,却不能再填制会计凭证、修改凭证、取消凭证审核、取消签字和试算平衡等问题。利用财务软件实现“反结账”方法的开发,对于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和财务软件教学都有实用价值。

三、利用财务软件“反结账”方法的实际操作

(一)启动Windows98/2000系统,单击“开始”菜单,在“程序”项下的“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11”菜单下,单击“财务系统”项下的“总账”。屏幕出现“注册[总账]”界面(如图1),输入相关信息(假如,账套:[888]岭南公司;会计年度:2006;操作日期:2006-03-02;用户名:[001]李小丑;密码:110),单击[确定]按钮,屏幕出现“总账系统”界面。

(二)在“总账系统”界面,单击[月末处理]模块下的[月末结账]选项,屏幕出现“结账”界面,选取欲反结账的月份(假如2006.02已结账),按下[CTRL+SHIFT+F6]组合键,屏幕出现“确认口令”界面,输入账套主管([001]李小丑)的口令(密码),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可自动取消已结账的月份(如2006.02,原来的“√”被去掉了),单击[取消]按钮,退出“结账”界面。

(三)在“总账系统”界面,单击[月末处理]模块下的[试算并对账]选项,屏幕出现“对账”界面,选是否对账的月份(假如为2006.02),按下[CTRL+H]组合键,可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如图2),单击[确定] 按钮,退出“对账”界面。

(四)在“总账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凭证”主菜单下的“恢复记账前状态”命令,屏幕出现“恢复记账前状态”界面(如图3)。选“最近一次记账状态”项,单击[确定]按钮,计算机系统自动对原始凭证进行恢复(这一操作可能需要一定时间,请您耐心等待),屏幕出现“提示信息”界面,单击[确定]按钮(表示恢复记账完毕)。

(五)在“总账系统”界面,单击“填制凭证”模块,进入“填制凭证”界面,可进一步对属于本期未处理完的会计凭证进行填制。

第5篇

【关键词】复式记账 财产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用来指引整个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这样看来,在道理上应该先有会计目标,之后才在其基础上建立起会计准则体系。而现实当中,人们先制订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准则有相互不协调的地方,再反过来建立一套理论,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试图“修补”这些具体会计准则。这样一来,会计目标是原本会计应该达到的(即内生的),还是之后为了需要而“外生”的,就有些模糊了。本文从复式记账这一会计本身特点出发,演绎的“推导”出现代会计目标,即“会计是什么样?它能达到什么目标?”,并和现代会计目标的两种典型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契合,之后对这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复式记账及其报表结构

复式记账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它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卢卡•巴其阿勒在其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运用方法,之后复式记账法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不同,复式记账要求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必须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比如巴其阿勒在其著作中提出,商人开始经营时需要做的第一个“会计分录”是:将他所拥有的现金金额同时记入“现金”和“资本”两个账户[i]。之后在商人的经营活动中,每一笔业务也都需要同时反映在两个账户之中。这样记账,使经济业务在不同的账户里相互对应相互平衡,从而可以及时反映会计记录的错漏,给商人们带来好处。

复式记账经历了五百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账户体系和记账程序,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下面仅就现代复式记账的最终结果——会计报表展开分析。

现代复式记账经过日常处理主要产生两张重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依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左侧列示主体的资产,右侧上方列示主体的负债下方列示其所有者权益。这种结构形式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把资产理解为主体现存的那些资源和实物,这些东西来源于负债(所有权归别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权归自己)。这种理解也就是“资产占用=资产来源”观点。不过,站在主体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主体到底自己“拥有”多少财产?负债是它要还给别人的,应该从财产中扣除,主体真正拥有的财产是“资产-负债”,这些财产是主体的所有者拥有的财富。在复式记账方法下,这些财产被同时记录到报表的两方,即主体的财产(资产-负债)方和所有者权益方。这样,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变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上述“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右侧的“所有者权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体成立时的投入和主体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经营成果。对于主体成立的投入,由于投入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投入方式也较简单,较容易知道其投入数额。而对于主体存续期间的经营成果,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经济业务比较繁多和复杂,其数额就相对较难确定了。利润表的作用就是计算主体在一定期间了经营的成果。利润表的大体结构就是一定期间的“收入”,扣除这个期间的“费用”,剩下的是主体经过这段期间的经营实际获得(增加)的财产。(当然,现代企业利润表的结构更加复杂,但究其初始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简化。)

上述形式的两张报表有什么意义呢?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人们追求效用(utility)最大化,而效用最大化往往体现为财产的增加。人们希望自己的财产增加而不是减少,并且关注自己财产的变化。如何知道自己的财产变化情况?会计记账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单式记账再到复式记账,会计记账都在反映人们“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变化”。所以可以说,会计记账的一个动因就是人们希望知道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

对照上述复式记账的两张报表,我们可以知道复式记账是如何通过报表反映财产变化的。主体的拥有的财产就是“资产-负债”,在复式记账下,这些财产必须严格的通过平衡关系来明确其产生及变化原因。财产的变化是由过去的经营造成的,经营成果先在利润表中计算,再过入资产负债表表达。可以说,复式记账报表的这种结构,就是要通过日常的详细记录把财产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硬算出来”。正如美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复式簿记迫使人们以一套适当的账户,来‘算的’现状,……从过去算得现在的会计,不是碰巧的、随意的完成的,而是完全的、有系统的完成的,因为不然的话,两方就失去平衡了”。[ii]

复式记账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记账方法,相对之前的记账方法而言,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如果使用了复式记账,就可以按照它的规则自然而然的得出财产变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反映财产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愿望,而是已经由复式记账确定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制度”。

二、复式记账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

人们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个人财产经营的一些情况。

个人财产按其经营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个人财产由自己经营和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如果个人财产由个人自己经营,他必定会十分关心自己的财产增值情况而在经营过程中精打细算处处小心。此时复式记账的这种“强制反映”似乎还不是必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先进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和其他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只是在反映的精确度上有差别,不存在“故意造假”的可能。但是如果个人财产不由自己而由他人经营,此时就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作为经营者的受托方时,相应的信息不对称和问题就产生了。此时复式记账的“强制反映”制度就非常必要。经营者必须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全面反映财产和财产的变化,这就提高了经营者造假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客观上降低了所有者损失的风险。这样,复式记账实际上充当了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反映受托责任是复式记账本身演绎出来的财务会计目标,它与受托责任观是一致的,也正如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经管责任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iii]。

沿着前文的思路,现代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可以阐述如下: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公司的典型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的财产投入或者汇集到公司这一主体当中,由经营者进行管理,这正是上面提到的“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这种情况下,首先,所有者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他就只能关心公司的财产进而知晓自己财产的变化;其次,所有者很担心经营者不能担负起替自己管好财产的责任,他就会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经营者到底做的怎么样,会计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所以说,会计的作用或者目标就是反映受托责任。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复式记账,会计本身已经内在的要求必须严格“算出”财产的变化,降低了受托方造假的可能,增强了反映受托责任的有效性,会计方法本身也就体现了会计的目标。而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受托责任更加重要并成为客观上对会计的要求。因此,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

三、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从会计本身的角度看,复式记账的内在要求是反映受托责任,建立在复式记账基础上的现代会计及会计报表,当然还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反映受托责任。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看,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反映受托责任更加重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反映受托责任是会计理所当然的目标。但是,“受托责任观要能够得到明确的履行,一般要求有明确的委托关系”[iv],也就是说,把财产交给他人经营这种关系的双方是比较明确和清晰的。现代公司规模庞大,所有者分散,这种委托关系就显得很模糊,所有者很难有效的根据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对其施加影响。此时,所有者就从“委托方”的角色转变成了“投资者”的角色。财产所有者不能主动的影响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但他可以决定是继续选择原有的经营者还是改选其他的经营者,这样来间接的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表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买卖股票的决策。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策有用观成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另一经典观点。

可见,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自然延续,二者共同的基础是人们对自己财产的关心,其实质是一致的,而二者表象上的主要差别起因于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随着分离程度逐渐加大而不断发展。当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时,无论是反映受托责任还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都是不明显的;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分离,首先让财产所有者关注的,是经营者受托经营自己财产的效果及其诚信问题,此时会计的作用或者所会计目标强烈的表现为反映受托责任;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达到难以辨别谁是财产所有者或者财产所有者难以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施加有效影响时,财产所有者只能实现由强势“委托方”向弱势“投资者”的转变,此时的会计目标又强烈的表现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也就是说,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逐渐加大,会计目标在表象上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演变(但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四、小结及对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

会计目标其实也就是会计的作用,复式记账是人们用来记录和反映自己财产变化情况的有效工具,当个人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这种反映更加重要,由此得出的会计目标即为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自然延伸,二者的基础是财产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关心,但是这种关心在不同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有不同的表现,当两权分离程度不高时,受托责任观得到体现,而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决策有用观表现的越明显。

我国现实情况有两个特点:一是财产国有化程度高。理论上财产所有者是国家,经营者由国家委派,看似没有两权分离。但是由于国家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不具体性,以及经营者与财产经营成果高度不相关性,使得我国企业的委托问题更加严重。这种情况下,会计作为反映受托责任的手段,意义更为重大。因此,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应强化受托责任观。二是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健全,投资者一方面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投资者财产的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来审慎进行投资决策,而会计信息的完善又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在充分强调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同时,也要提出决策有用观,这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又展望未来发展的合适提法。[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参见【美】r•g•布朗 k•s•约翰斯顿,林志军 李若山 李松玉译,《巴其阿勒会计论》,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8。

[ii]参见【美】井尻雄士,娄尔行译,《三式记帐法的结构和原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9.1,p12-p13。

[iii]参见【美】井尻雄士,娄尔行译,《三式记账法的结构和原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9.1,p12。

[iv]转引自葛家澍 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p107。

[v] 财政部于2005年6月3日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了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

参考文献:

[1]【美】r•g•布朗 k•s•约翰斯顿,林志军 李若山 李松玉译.巴其阿勒会计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

[2]【美】井尻雄士,娄尔行译.三式记帐法的结构和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9.

第6篇

我在这家公司的财务部主要的实习内容包括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其中有记账凭证的制作,记账凭证的钉制,银行电汇单的填写,对银行对账单的记录,计算印花税等等。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或者按其反映的内容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 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 科目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科目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科目要填写齐全,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 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这家公司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财务软件,所以日常凭证的制作都是用电脑完成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

2、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填入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栏,二级或明细科目是指一级科目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不需要进行明细核算的一级科目,也可以不填二级或明细科目栏.

第7篇

一、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核算形式是将记账凭证的内容按会计科目登记到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中。因此,围绕如何减少登账,特别是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而产生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分别是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等五种。这样,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各账之间的核对发现可能出现的记账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但这些核算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简化转抄的工作而不能完全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些处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手工处理的局限性。计算机处理采用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即在系统内建立“临时凭证文件”用以存放未记账的凭证,建立“历史凭证文件”用以存放已记账的会计凭证,并不设其他的日记账及明细账文件,需要时可根据设定的条件从“凭证文件”中建立索引读取,分别以总账、日记账或明细账的形式随时输出。

二、账薄的概念与分类的变化

所谓账簿是指根据会计凭证序时、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按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手工会计中账簿属于数据存储。一张新凭证产生后,将其数据按会计科目、金额及方向进行转抄、登记到相应的日记账或分类账中。而电算化改变了这种处理过程:首先是账簿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电算化后的会计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内部根本不存在手工意义下的各种账簿;其次,会计账簿划分为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必要性已不存在。电算化以后,只要选定一个会计科目,软件系统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不管这个科目是现金类还是存款类,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只要对筛选的结果按日期进行排序或索引,所有的账都可按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三、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核算的前提下,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明细账要使用活页账,通过设置不同的账簿来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簿记录不能空行、隔页,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更正法和红字冲销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是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只要输入的凭证正确,软件系统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采用输入“冲销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修改的痕迹。

四、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手工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而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原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凭证的借贷平衡审查;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分为以组织控制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控制程序为主的系统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的职务互相分离的基础上。电算化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某些会计人员可能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的输出、报送,他们可能熟悉数据来源的相互关系、数据如何处理、分配及输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识,同时也熟知内部控制的缺陷,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非法的删改处理,增加了人为出现错误与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按不同的职责划分操作权限,设置操作密码,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计算机软件。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在排除故障时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五、审计内容随之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以后,同样需要审计的监督职能,所不同的只是审计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无条件地按给定的错误程序和方法处理有关会计事项,而这些则是肉眼不可见的,这就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8篇

关键词:红字冲销法 问题 对策

一、红字冲销法的含义及具体操作

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赤字冲销法,翻开任何一本教材,对于红字冲销方法的使用情况一般都是以下两种:

(一)红字冲销法之“全部更正”(将错误的金额全部冲销)

在记账后,经核对发现由于原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名称写错或应借、应贷的方向记错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

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这种情况在采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误时一般进行如下操作:首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的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凭证的“摘要”栏注明“注销*月*日*字*号凭证”字样,并据此红字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错账”,“凭证”栏写上凭证的“字、号”,将原有错误记录冲销。后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内容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订正*月*日*字*号凭证”字样,并依此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凭证”栏写入该凭证的“字、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月*日错账”,将正确内容记载下来。

例如:2014年5月10日30号凭证,管理部门李某报销差旅费2000元,李某在出差前预借差旅费2000元,财务人员填写记账凭证时误将差旅费2000元计入销售费用科目,财务人员在当年5月20日发现该凭证是错误的。

此题若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全部更正法,则处理方法是在5月20日,财务人员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有错误记账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将原错误记账凭证全部冲销,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月5日10日30号凭证”,借记销售费用 2000元红字,贷记其他应收款――李某 2000元 红字,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错账”,“凭证”栏写上相应凭证的字号,将原有错误记录冲销。再填写一张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借记 管理费用 2000元,贷记 其他应收款――李某 2000元,依此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凭证”栏写入该凭证的“字、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5月10日错账”,将正确内容记载下来。

(二)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就是将错误的金额局部冲销)

在记账或记账后,在核对时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大于经济业务的实际金额,造成账簿记录中金额错误。

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这种情况在采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误时一般进行如下操作:首先按多记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其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应与原记账凭证相同,并在“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字*号凭证多记金额”,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账上多记金额”,将原记录中多记的金额冲销。

例如:假设上例中财务人员在5月10日记账时科目并没有记错,只是误将管理费用2000元记为20000元,即多记管理费用金额18000元。

此题若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局部更正法,则处理方法是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30号凭证多记金额”,借记 管理费用 18000元红字,贷记 其他应收款――李某 18000元红字。同时,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账上多记金额”,将原记录中多记的金额18000元冲销。

二、红字冲销法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字冲销法本身操作的多样性导致的不合理性

1、增加了初学者的负担

目前会计教材关于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由于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错账更正的具体账务处理解释不够详尽,面对复杂多变的错账环境,初学者往往对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一筹莫展,其中,红字冲销法的运用更是一大难点。初学者既要学会红字冲销法的更正步骤,又要分清是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全部更正法”还是“局部更正法”,操作起来往往捉襟见肘。

2、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的账务处理难以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如上所述,在记账或记账后,在核对时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大于经济业务的实际金额的采用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这样的处理,原始凭证的数据被人为分成两部分来进行记录,两次填制的记账凭证金额都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不能反映原经济业务的全貌和错账更正的来龙去脉,若涉及银行存款科目的,日记账金额与银行对账单上记录不符,虽然余额正确,但不利于财务人员以后核对账目。

(二)将同一张记账凭证中“部分”错误会计科目的冲销理解为红字冲销法

在某些教材及现实错账更正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会计科目一方有误,只更正错误的会计科目的情况,并且把这种更正方法也认为是红字冲销法。比如,某教材在介绍红字冲销法时出了如下例题:采购部门刘明采购材料回来,报销差旅费2968元,交回现金532元。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销售费用 2968

现金 532

贷:其他应收款 ――刘明 3500 并入账。该教材的解析和答案中认为,此业务是借方部分科目用错,应计入管理费用,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但其只用蓝字编制了一张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968

贷:销售费用 2968

笔者认为,此种更正方法既不能称为红字冲销法也欠合理性。首先它不符合红字冲销法的操作程序,即没有红字冲销“所有”借贷科目的,其次,只填一张蓝字凭证虽然可以减少登账工作量,但确使业务对应关系反映不清,无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三)红字冲销法的适用范围并没有最大化

在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中,有一种是补充登记法,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解释,它适用于在记账或结账以后,经核对发现记账凭证中适用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并已据此登记入账,造成账簿记录相应出错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按照少记金额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充*月*日*字*号凭证少记金额”,依此凭证过入相应的账簿中,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补充*月*日少记金额”。

笔者认为,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理解和以后查账,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应总括反映在一个会计分录中比较妥当,而补充登记法则使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分录中反映。如果用红字冲销法,不但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使初学者免去一种不必要的错账更正方法的学习。

三、完善红字冲销法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规范红字冲销法处理程序

笔者认为应该在理论和实务中规范红字冲销法的操作程序,不能将一个分录中部分科目的冲减或补充理解为红字冲销法,使初学者在理解和判定上出现差错。

(二)取消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

无论是从减轻初学者负担考虑还是为了完整反映经济业务全貌考虑,建议取消红字冲销中的局部更正法,即只要是红字冲销法所适用的错账,无论是会计科目错误还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都应该将原有错账全额冲销,再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三)取代补充登记法

与补充登记法相比,红字更正法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麻烦,需要填制两张记账凭证,但这种处理方法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保证经济业务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且还便于查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错账更正方法简化为只有红字更正法和划线更正法两种还可以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错账更正方法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总之,通过对红字冲销法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的错账环境,使红字冲销法操作不再多样性,某些条件下可以兼容其他错账更正方法,减轻初学者负担,便于理解和后期查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考虑红字冲销法使用范围更大的扩展,使其不仅仅局限于“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这种情况,甚至可以考虑将以前年度不重要的错账也纳入红字冲销法中进行更正。

参考文献:

[1]许凌云.“建议取消补充登记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0(中旬)第10卷第29期总第262期

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反审核 反记账 反结账 逆向操作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76-02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使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实施在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质量的改善、工作职能的转变、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我们在谈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提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财务软件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质上是依托于财务软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了迎合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解决和纠正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问题,财务软件产品中都提供有“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逆向操作功能。逆向操作功能的使用确实给财会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它在更正会计核算中的工作差错,减少系统中可能留存的大量的冗余会计信息,保证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准确性,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方面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

一、“逆向操作”功能的基本内涵

“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逆向操作功能能够实现对会计工作差错的“无痕迹”修改。所谓“无痕迹”修改,即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时不留下任何曾经修改过的线索和痕迹。

1.反审核。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会人员根据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需要经过审核人员的审核后才能进行记账,在记账前,若发现“已审核但未记账的记账凭证”有误,可通过“反审核”操作予以更正。“反审核”,又称“取消审核”,它是审核的逆向操作,就是将已经审核的会计凭证取消审核标记,使之恢复到审核前的状态,以便对其进行修改或增删操作。

以下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介绍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逆向操作”功能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对于“已审核但未记账”的错误凭证,不能直接在记账凭证上进行修改,而应首先由审核操作员执行“总账系统”“凭证”“审核凭证”功能命令,进行“取消审核”(也称为“反审核”)操作后退出;然后由填制凭证操作员进入总账系统,在“填制凭证”功能中,调出该张错误凭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最后由审核操作员再次进入总账系统,执行“总账系统”“凭证”“审核凭证”命令,重新对该张已修改过的凭证进行“审核”操作,否则,系统不允许进行记账操作。

2.反记账。无论在手工会计还是在电算化会计中,都要根据已审核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称之为“记账”,而“反记账”又称“倒记账”,则是将已经登记入账的会计数据予以取消,使之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它是记账的逆向操作。

对于“已记账但未结账”的错误凭证,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反审核”功能,即取消“记账”、“审核”后直接修改。具体而言,首先在“总账系统”窗口中,执行“期末”“对账”命令,打开“对账”操作窗口,此时按下快捷键“Ctrl+H”键,即可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然后退出“对账”窗口;执行“凭证”“恢复记账前状态”命令,系统弹出“恢复记账前状态”操作窗口,在“恢复方式”中选择恢复记账前状态的方式(系统提供两种恢复记账前状态方式:一种是将系统恢复到最后一次记账前状态;另一种是将系统恢复到本月月初记账前状态,不管本月记过几次账),输入主管口令,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恢复为记账前状态;最后,按照“反审核”的操作方法,调用错误凭证进行修改。凭证修改无误后再进行“审核凭证”和“记账”功能的操作。

3.反结账。“反结账”又称作“倒结账”或“环境恢复”,就是将已复核记账并已结转下月的会计账簿数据恢复到以前月份各会计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的状态,即对已经完成结账操作的月份的账返回到结账前的状态,以便增加新的凭证或修改原有凭证。

对于“已结账”的错误凭证,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记账、反审核”功能,执行“总账”“期末”结账”命令,进入“结账”窗口,选择要取消结账的月份,按“Ctrl+Shift+F6”键,系统弹出“确认口令”窗口,让拥有结账权限的操作员,在该窗口中输入口令,然后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将快速地取消结账操作,使各种账簿记录恢复到未结账前的状态。最后,按照“反记账、反审核”的操作方法,调用错误凭证进行修改。凭证修改无误后再进行“审核凭证”、“记账”和“结账”功能的操作。

二、“逆向操作”功能的可行性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执行“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逆向操作功能,对解决和纠正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避免系统内保存大量的冗余会计信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记账凭证是由财会人员根据经济业务在系统内编制录入完成的,因而难免会出现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摘要、金额、辅助核算信息等录入不正确的情况,如果没有“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逆向操作功能,则不能在原错误凭证上进行修改更正,只能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予以更正。“红字冲销法”是将原错误凭证以红字的方式从系统账簿中冲销掉,然后再编制一张蓝字的正确的凭证重新进行记账结账;“补充登记法”是针对凭证中的记载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凭证的更正方法。在执行“记账”操作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等信息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这时可采用“补充登记法”,将其差额部分填制一张更正后的凭证,然后再执行“审核”和“记账”操作,将不足金额补充登记入账。如果当期出现的会计差错较多时,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会导致系统内保存大量的冗余会计信息。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使用初期,尤其在试运行期间,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逆向操作”功能,则只能编制大量的更正凭证予以更正,从而导致账簿中保留有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当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它们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这种情况大量出现时,会使审计人员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如果有“逆向操作”功能就可以把错误凭证全部修正后再重新记账结账,账簿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账簿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2.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部分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在记账过程中,由于断电或非法操作等原因使登账发生中断,导致记账错误,此时可调用“反记账”功能,执行“恢复记账前状态”命令,将数据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待调整完成后再重新记账,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部分会计数据的安全。同理,在系统结账后,如果出现由于非法操作或计算机病毒等原因造成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也可使用“反结账”功能,取消结账,使数据恢复到结账前的状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3.有利于培训与实践教学。在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电算化岗位培训,以及职业院校在对职业生进行专业的电算化岗位实践教学过程中,财务软件中的“逆向操作”功能从实验练习的角度来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学员在教学练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错误操作,导致形成大量的错误数据信息,而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一旦进行了记账或者结账,所有的数据都会转为后台存储,前台只能浏览不可修改,这给教学辅导带来很大障碍。要想准确找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所在,让教师“对症下药”,进行指导和更正,就必须利用“逆向操作”功能再现学员的错误操作。同时,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教学软件为企业财务软件的演示版,也就是说学员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的软件还是具有相对的真实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细节演示,提高考核标准,这样学员在学习完毕后才能做到以最短的时间符合岗位要求。那么,在课堂上需要重复演示或练习相关操作步骤。在总账系统模块中凭证的处理是教学和培训的重难点内容,学员在练习中经常出现大量的错误凭证,这就需要利用“逆向操作”功能予以更正。因此,“逆向操作”功能给教学带来很大便利,它们的施行让操作过程可以逆转,便于学员进行提高熟练程度的练习。所以,无论是从电算化实务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实验的角度来说,“逆向操作”功能都有一定的可取性。

三、“逆向操作”功能存在的弊端

1.与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相违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对已经输入但未登账记账凭证的审核功能,审核通过后即不能再提供对机内凭证的修改……。”第十八条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它标记表示。”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要求对会计工作出现差错时保留“有痕迹”的修改,正确反映更正会计事项来龙去脉的完整痕迹记录,以便对更改会计事项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审核查验,明确责任,保证会计审计的有据可查,有案可稽,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所谓“有痕迹”的修改,即留下曾经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账务系统中往往是通过保留错误凭证和更正凭证的方式留下修改痕迹的。

从上面对“逆向操作”功能基本内涵的阐述来看,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将错误的凭证和账簿记录完全从系统中“擦除掉”,实质上是对会计工作的差错实现了彻底的“无痕迹修改”,可见它违背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规定,使得会计审计稽核工作无从下手,无据可查。

2.导致会计造假,给内控工作造成困难。“逆向操作”功能为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由于“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使用,使得财会人员为同一单位做几套账、编制几套会计报表变得轻而易举。如果单位缺乏严密的内控监督机制,别有用心的财会人员可以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蓄意留下伏笔,待过一段时间后,利用“逆向操作”功能篡改数据,且实现“无痕迹的修改”,使得会计造假更为隐蔽。

在传统的手工做账的环境下,如果发生会计造假,审计稽核人员可以通过墨迹或笔迹较容易地识别和鉴定。而目前的财务软件对执行“逆向操作”功能更改的会计事项没有提供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有痕迹的修改记录。尽管系统在操作日志中有一些相应的上机日志记录,但这些上机日志又同时具备了清除的功能。这样就给会计、审计监督工作和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增加了技术难度。

3.造成会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由于“逆向操作”功能的存在,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相对于手工环境下多少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计工作差错的多少是财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高低的一种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当财会人员出现会计差错时,一味地依赖于“逆向操作”功能,尽管多次使用此功能都能实现“无痕迹修改”,体现不出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这显然削弱了财会人员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对“逆向操作”功能的完善措施

1.加强技术监控,规范和限制“逆向操作”功能的使用范围。尽管执行“逆向操作”功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完全禁用逆向操作是不可取的。对于“已记账”不管是否“已结账”的错误凭证,原则上应按《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的规定,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但当本月出现会计差错较多或会计数据混乱时,在系统管理员和会计主管授权的前提下,可执行逆向操作以修正和恢复会计数据。在执行逆向操作时,系统应自动出现提示信息,要求操作人员填写相应的上机操作日志记录,如:执行该操作的原因、目的、责任人员、修改数据的来龙去脉等信息,且将上机操作日志记录自动保存到系统数据库当中。若不填写操作日志记录,系统不允许执行逆向操作功能。这就需要财务软件在开发时增设一些特定的功能,加强对“逆向操作”的技术监控,规范和限制其功能的使用范围。

执行逆操作时,系统内要保留有自动的操作日志且不可更改及清除,数据库内要保留“有痕迹”的修改记录,且定期打印出来并以纸质或磁介质形式存档,相当于将修改的数据留下了有案可稽、有据可查的证据。

2.加强授权管理,避免滥用“逆向操作”功能。当出现会计差错时,执行“逆向操作”功能的操作员必须同时得到系统管理员及会计主管授权才能实施,或者在得到授权许可的前提下仍需由两名以上的操作员同时操作,且需要各自输入口令,通过利用牵制机制来避免会计数据被非法篡改。另外,还应规定进行数据处理的当月使用“逆向操作”功能的次数,若超过规定使用的次数,本月将禁用此项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财会人员工作态度的随意性。这些规定的实施需要财务软件开发相应的加强执行逆向操作授权管理方面的功能系统,以确保执行逆向操作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梁霞.关于电算化条件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辨论及取舍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9)

2.魏民.试论会计电算化的反记账功能[J].特区经济,2008(12)

3.曹冬梅.浅议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