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3-09-20 18:19:32

导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第1篇

一、重视启发

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尊重学生,智、能并重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重视方法训练。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注重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2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是:求新求异、好奇爱动、争强好胜、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在他们身上又存在任性、懒惰、依赖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要把握时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因势利导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1.利用“求新求异”心理培养勤奋刻苦,踏踏实实追求学问的优秀品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敏感性,反映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喜欢学习新知识,厌烦学过的旧知识。解决的方法,首先要掌握好小学阶段整个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间的联系,经常利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无误地展示给学生。如:整数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几何体中的点、线、而、体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初步懂得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又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消除喜新厌旧的心理,培养勤奋刻苦、踏踏实实追求学问的优秀品质。

2.利用“好奇心理”激励探求精神。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切事物都爱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一种内在动力。但这种心理活动又往往有其短期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保持儿童的这种“好奇”心理,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如在教《比例尺》一课时,首先出示地图,老师从地图上便知北京到拉萨的距离,建筑师们看着图纸便知高楼大厦各种设计,是什么东西这样神奇?此时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

3.利用“好动”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良好心理。“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东看看,西摸摸,甚至不惜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拆散,去弄明白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但是他们的这些行为并非都出自某种学习知识的需要,有的是出于暂时的新奇感,尽管这样我们应当看到儿童的许多知识是从玩中得到的,玩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良机,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就可以培养勇于实践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在教“长方形周长”时,学生通过算一再、拆一拆、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不仅有助于对长方形特征的掌握,而且对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又如在教圆周率时,课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直径做出大小不同的圆,课上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做的大圆和小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各圆的周长除以各圆的直径,结果都得3.14……,这样不仅让学生印证了课本上的结论,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不唯书,小唯上,只唯实”的良好学风。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不甘落后于人,喜欢自我表现,以此来炫耀自己聪明能干,以求伙伴的崇拜、老师的赞扬、家长的欢心。虽然这种心理有其片面性,但这是形成竞争意识的最初萌芽。对此,教师应该给予保护。其次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培养他们正当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既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更要有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强盛。

二、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靠成人化的说教是不能实现的,必须寓教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养成为祖国的前途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1.建立一种和谐、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和自己是同样平等的人,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将来都会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人才。

2.鼓励创新,肯定成绩和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做主人的欢乐,当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取得成功,必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鼓舞,尤其是当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自己取得成功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答的方法不可能一致,常常出现一些独出心裁的方法,当这些与众不同的解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我没按老师讲的方法去做,也做对了,并且得到表扬,体验到一次做学习的主人的喜悦之情,这无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潜在力量。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科学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4-02

素质教育是围绕着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发展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摒弃了只注重知识培养的做法,开展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性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品质人才。

可以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深刻反省,是追求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协调一致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就是高校对大学生培养追求合理化、科学化的一个科学命题,因此要切实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其实施方法的科学化。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大学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或者离开父母不能生活的懦弱儿。大学生要真正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国家,就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出色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纯熟高超的业务技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要通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大学生身上并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举国工程,需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全面展开。这项工程从娃娃抓起,到他们读高校的时候,很多素质已经具备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容易开展。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首要目标,很少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几乎成了学生真正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也就是说高校承担了素质教育的压力,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针对这个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切入点展开。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但衡量人才的第一要素应该是德行和操守,而非业务能力。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初等教育,但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往往以考入名校为第一要义,道德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以金钱物质为追求目标,道德素质不高。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德育的开展,只有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胸怀爱国之心,以纠正不良社会风气为己任,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才有意义。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长期的家庭溺爱,很多大学生无法承受各种挫折。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这种情况的负面效应就更加显露。他们无法和同学友好相处,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极易出现自闭症和精神抑郁症。走上工作岗位后,领导和同事的任何质疑都让他们感觉到莫大的羞辱,于是跳槽和辞职,严重的甚至自残生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须开展而且要重点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协作能力的培养。人是社会化动物,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都和其他人员或社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交际的成功。即便你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也必须通过和他人或者团队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中需要增设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深谙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与人合作。

(四)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任何时候,业务能力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不同门类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赢得立足社会的资本。以前,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心理、团队等因素的作用。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并不等于说业务能力培养的地位降低了,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素质教育中对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所在和可塑之处,以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为重要目标。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再多、涉猎领域再广,也无法覆盖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想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就使大学生掌握可以通吃一生的本领是不现实的。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在四年前学的知识还炙手可热,当走出校门时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科学素质培养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大学生学遍所有知识,而是让他们具有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界一直推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办法

确立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还需要科学的实施方法,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地做好,因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校制宜的总体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实事求是。各大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和总体规划。

在素质教育提出伊始,各个高校是十分重视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时,有的高校空喊口号,有的高校人云亦云,有的高校制定的目标大而空,造成很多高校根本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究其根源,就是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不实事求是。

虽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找到了,但是不同高校的自身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不能一刀切地为所有高校的素质教育制定相同的目标。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办学特点,制订适合自身需要的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科类的院校应该在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理工科院校应该在确保科学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具体到每一个高校,这种总体目标的制定就应该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要对大学生开展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方位素质教育,靠自身的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不难实现。但对于一些高职类院校而言,本身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师资力量匮乏,也效仿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就不切合实际了。这类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仍以自身的办学特色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然后深挖自身潜力,再辅以社会力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例如,没有专门德育教师的院校,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多储备德育故事素材,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德育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道德熏陶。又如,没有心理课程教师的院校,可以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聘请心理医生来校进行不定期的心理讲座。这样既降低了长期聘任心理课程教师的成本,又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得以进行。

总之,不同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文已经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五个切入点,但具体工作的开展还必须落实在教学环节中,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素质教育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很多高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都对本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普遍提出了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思路。笔者认为,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必人云亦云地照猫画虎。比如,别的学校办实践教学,不顾自己实际情况也办实践教学,强制降低理论学时的比例,既搞不好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也无法完整地讲解。又如,别的学校办双语教学,不顾自己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功底也办双语教学,必然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每个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是经常性地改革,而是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这里的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看他在哪方面具有可塑性,就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素质。第二重含义,就是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己在哪方面有真才实学,就踏实地搞好这个方向的教学,即“知之为知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这个领域,还非要指导学生,那就成了误人子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覆盖面,才能对更多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因教施评的科学评价模式构建。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衡量一种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前,高校一般通过期末考试作为一门课程的唯一评价方法,考试得分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唯一评价标准。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评价,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笔者赞同这种趋势的发展,但认为这种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素质教育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教学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必要环节,二者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既然在教学环节中已经提倡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尊重个体培养的不同。因此,对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年的统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充分加以考虑,做到因教施评。

显然,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讲的难度很大,但却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为了降低期末多种评价标准制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而且,这种工作经过几个教学轮次以后,可以用于因教施评的考核素材也就比较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张坪兰,李爱玉.论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 (20)

[2]李朵.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刘臣.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蔡启茂,袁美华.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J].中国培训,2006(9)

第4篇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政治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具体地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注意下列四个问题: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可珍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及和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平等着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和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虽然也讲究讲和练的结合,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因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第一手资料来增加理论的信度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理论不能束之高阁,她根植于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压制,不讽刺,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四、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5篇

论文摘要: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给中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学校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及繁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中父母的过高期望及不当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使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变化,给他们的适应带来很大困扰,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诸如焦虑、自卑、孤独、固执、偏激以及离家出走、自杀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学教育的音乐教师在本文谈谈如何通过舞蹈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智慧潜能,排除阻碍智力开发 的心理障碍与不良习惯。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创造欲望和崇高信念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掌握心理,明确授课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由于他们处于由依赖转向独立的起点,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弱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年人更强,焦虑体验范围更广。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学科增多,知识内容加深,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孤独、寂寞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由此又产生自责的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请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教师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稳定性及可塑性等。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此之多,作为中学生的老师,都应在自己教学的领域实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通过努力让他们在我们的指引和呵护下快乐充实地走过这困难重重的“青春期”。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快乐充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投其所好,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育对象目前正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叛逆”“自我”等所谓的“不良”历程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理解、认可,接受他们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要抓住这些“不良”加以利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宽容、积极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上,我就抓住初中生爱表现自己的这一心理特征,用他们喜欢,感兴趣的舞种来吸引他们。从而赢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所以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我放弃了传统的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而是选择了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的街舞作为教学内容。街舞之所以能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种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街舞的随意性、挑战性、娱乐性, 表达并满足了年轻一代勇于挑战自我、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崇尚自由的一种心理。所以,表达自我,创造人所不能,勇于接受挑战,这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街舞,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喜爱,并且他们乐意相互交流,推广传博。

三、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一)街舞的特点和种类:

街舞是以身体各部分的绕环、屈伸、跳跃、展体等动作为手段,把姿态、造型、表现力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增强心智,强健体魄的有氧运动。大体上来说街舞可分为;健身街舞、竞技街舞、和表演街舞。

1、健身街舞

健身街舞是以街舞动作为基础,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运动强度适中,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对身体素质和技巧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健身街舞的成套动作设计和编排注重简单、活泼、流畅,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健身强体、防病减脂有明显作用。

2、竞技街舞

竞技街舞是以竞技为目的,是根据街舞特定的风格特征和特殊要求编排的一套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以比赛的形式来体现水平高低的竞技套路。

3、表演街舞

表演街舞是为了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进行的演出活动。它的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规定,强度可大可小,技巧可高可低,时间可长可短,一切都不拘于形式。能够使大家赏心悦目的、满意且喜欢的,就是一段好的街舞表演。

由于街舞形式随意,有些动作要求技巧性较强。如果练习不当,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可能造成伤害,为了达到科学安全的效果,目前国内的普及街舞课程一般选择健身街舞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健身街舞避免了高难度动作,突出的是健身性与娱乐性,还有对舞蹈的欣赏性。

(二)街舞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充分准备:健身街舞是一项小肌肉、小关节运动为主的舞蹈,它强调全身协调尤其是头、胸、腰、髓、膝及手臂等部位小动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各部分的独立运动。其动作张弛自如、快慢有度、流畅中有停顿、身体弹动中有节奏。从而非常强调身体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所以在街舞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以免跳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循序渐进:在练习当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一味追求动作的高难度和高技巧,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应先学好下肢动作,再逐渐加上上肢、头部等动作,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街舞的基本步伐:踏步、侧并步、侧交叉步、开合跳等动作;基本身体动作:肩、胸、腰、臂、髋、膝等部位的动作及手臂与身体的波浪练习,大致接触地面技巧动作(地面技巧简单动作,如头手倒立、手倒立等)。

3、能力培养:街舞的动作变化极为丰富,连贯动作的节奏非常的快,充分显示了对身体全面的协调配合能力的锻炼,极大地体现出身体动作的均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故经常参加适量的街舞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另外,街舞是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积极手段。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只要符合音乐节奏,可以任意组合动作,或是即兴想象发挥,长期坚持必然会对参与个体的智力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结语: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是有形的音乐。作为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人们的耐受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中学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心智和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度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成为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文艺活动 ,不仅不妨碍学习 ,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多方面才能 ,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其有益。在中学实施舞蹈教育,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教育者一定要做到使舞蹈教育既是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手段。

参考文献

[1]余红盈.试论街舞运动的教育价值[J].科教文汇,2008(10)

第6篇

关键词:博士;双师素质;培养方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既有高校教师的一般共性,又有区别于一般高校教师的特性。高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有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能力,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成为职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引领者。随着我国博士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博士毕业生走进高职院校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博士学位教师将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师资力量,承载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和博士学位教师的特点,介绍了针对博士学位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方法与效果。

一、博士进高职院校的情况

信息时报曾报道:“2006年12月5日一场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在中山大学举行。220家单位提供4000多职位,吸引了包括哈尔滨、辽宁等地在内的万余学子赶场。高职类院校独揽半壁江山,成为争抢的焦点;一些博士后也来捧场,令高校在招人时格外“挑剔”,连一些硕士生也不禁摇头叹息”。“十一五”期间,因为各级政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我国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稳步提升,取得了阶段性的办学成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特别是深圳特区的良好产业背景,已吸引了大量博士学位教师的加盟。

二、博士学位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动的今天,教育质量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从简单的数量粗放型发展转向内涵建设的道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将决定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别是博士学位教师在学院教学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培养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是指教师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知识,能进行技术应用,具备教学与工程双重素质。职业教育界早已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具体表现为: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双师素质。国家教育文件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中起着关键作用。成功建设一支博士学位“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促进组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活动,促进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促进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促进克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陈腐观念、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可见,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需要博士学位教师既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经验。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需要双师素质。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相对于学校而言,企业资源更加丰富和充足。在双师素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基地、设备和原料,节约办学成本,有利于解决学校资金瓶颈;另一方面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建设,将有利于企业和学校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3.博士学位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双师素质院校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进入企业,接触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与时俱进,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通过双师素质培养,可以把博士学位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生产、产品开发和应用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使教师的发展与企业实际需求统一起来,促进教师市场价值的提升。另外,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将有利于教师掌握行业企业真实状况并容易捕捉市场发展动态,大大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将有利于博士学位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促进学院教学和科研改革。

三、博士学位教师实现“双师素质”的方法与效果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以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澳大利亚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CBET);美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CBE)等。这些成功的做法都为国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符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改需要的师资队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结合特区行业背景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培养博士学位教师“双师素质”的特色之路。在企业顶岗实践的博士学历教师反映,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受到的启发较大,感受较深。

1.感觉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迈进了一大步。由于近年来引进的博士学位教师大都是青年毕业生,虽然他们具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都很陌生,通过亲身体验企业一线生产环境和流程,能够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检验一下他们多年所学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他们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清楚日后努力方向与发展目标。

2.对现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特点与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力求以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需要导向师资的建设,使学生以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诸方面的综合培养,更有效地为国家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人才,有利于院校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进入企业,接触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与时俱进,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多年来年轻的博士接受的教育是从本科到研究生,习惯于学术研究型的教育模式,大都对于高职教育的功能和特色含糊不清或一知半解。通过教学案例的收集,让他们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清楚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转变了教学理念。

3.提升了学校和企业的科研能力。博士教师的顶岗实习并不是指走走过场,而是带着实际问题和求知欲望走进企业的。通过顶岗实习很容易让他们清楚企业生产中所遇问题,将他们的渊博知识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解决企业实际发展瓶颈,大大提升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博士学位教师到企业去虚心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很多博士教师都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可见,此方法对企业和学校起到合作双赢的效果,因而为加强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瑛.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和对策分析[J].科教新报,2010,(39).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养;综合素质;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44-01

一、中职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背景

(1)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涉及,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论是教师的角色,还是教师的任务,在新时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角色、任务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去扮演角色、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可以胜任新时期的工作。

(3)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要求。终身学习是我国对国民提出的要求,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整个社会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时期,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基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条件。在新的时期,教师面临课改带来的新挑战,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适应教学发展新的要求,实现个人价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升教师人格素养,展示教师人格魅力。我国有许多关于教师人格魅力的短语、句子,比如说“为人师表”,就是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再比如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就是在说明教师无私奉献的个人品格。这些都是对教师人格的赞美。为此,教师要提高个人修养,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要在日常行为上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提高个人境界,体现人文关怀。教师的个人修养有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需要教师展示人文关怀。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成绩下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做法,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要从学生成绩下降这一事实出发,找到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帮助学生分析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样的转变看似简单,其实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3)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新的时期,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身先士卒,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头脑。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同时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使自己适应新时期各个角色的变化。教师要不断地根据现实需要,更新自身教学方法,寻求更适合新时期教学发展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4)提高教学研究讨论会的质量。教学研究讨论会,是每个学校都会进行的教学项目,这一项目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研究讨论会,会讨论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结合教师的教授情况来进行适时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授课中逐渐改变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讨论会,也会制订一些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师参考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5)积极实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教师的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三尺讲台是教师挥洒青春,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素质集中展示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给课堂带来的变化。同时要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来的教学方法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说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改变,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个人教学风格,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三、结束语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保障,是教师在教育行业中立足的根本所在,在新的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吸取经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俊杰.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反思[J].职教论坛,2013(10).

第8篇

关键词:“后方法” 大学英语教师 素质

英语课堂教学观从20世纪70-80年代“方法时代”一路走来,在21世纪初,“后方法时代”已经汹涌而来。它是在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高科技突飞猛进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迅速发展到形势下到来的,它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后方法”完全超越了以往各种教学流派的教学理念,给当今的外语教育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后方法”

“后方法”在外语教学中也称为“后教学法”,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外语教学研究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思想,它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法”概念,Kumaravadivelu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虽然许多人称“后方法”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它和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流派不相同。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灵活、动态、开放,不是死板不变的教条。严格来说,它是一种教学思想。

“后方法”认为,传统的各种教学流派的种种主张都把外语教学简单化、模式化了,外语教学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应该给予充分考虑;语境是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政治、教育制度是影响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是“后方法”的重要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主张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把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它没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设定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标准,它主张教学要以语境为基础的宏观策略,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法选择的迷惑,一个全球外语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对教师、学习者、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主张教学经验理论化等方面显示出它对传统教学法思想的超越。

二.“后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再定义

“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其实就是“后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再定义的精华概括。作为教师,要把教学实践理论化,必须把教学经验积累变成常态,并且不断反思将其升级为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伪,再将其修正和发展完善。传统理念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实践者,但“后方法”认为教师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建构者的三位一体。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受任何教学流派种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要随时关注各种教学变量的变化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随着教学情况的改变来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来说,教师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其他的理论,吸收新的理念,再在实践中检验它们的真伪,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符合教学实际的,自己的教学理论。

三.“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按照“后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再定义,这类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和反思。再根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1.比传统要求更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包括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语教学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及其教学模式,外语学习理论等等。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理论知识素养,才能自我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类似于母语水平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示范语言实践的范例,创设语言实践的语境,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中比较中外文化不同的内涵,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习和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和应用以电脑网络技术为中心的多媒体设备的能力。电脑网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真实的语境和丰富的语料,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互动性强,是目前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最佳辅助工具。

4.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的老师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机会。

5.科研与创新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后方法时代”被认为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建构者的三位一体。为了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其他的理论,吸收新的理念,再在实践中检验它们的真伪,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符合教学实际的,自己的教学理论,需要具备较高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四.如何培养“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反思”是“后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必备素质的核心。从“反思”方面的意义上看,培养“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反思的动力

作为教师,反思的动力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职业成就的追求。热爱教师职业的老师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强的教师必定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追求职业成就的动机必定促使教师想尽办法得到教学反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反思改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效果精益求精。

2. 反思的能力

就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反思的能力指的是实现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基础的主观建构过程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大学英语教师形成一套符合教学实际的,自己的教学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逻辑前提,因此非常关键。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在师范学习阶段就应该确立反思目标的追求,了解反思文化,强化反思思维训练,养成反思习惯。就业后,继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以始终对教师、教法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反思,建立反思记录,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达到提高目的。

3. 反思的行为

反思行为指的是教师时俱进,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得失,不断地学习其他的理论,吸收新的理念,再在实践中检验它们的真伪,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符合教学实际的,自己的教学理论,再从新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行为。这里要强调的是反思行为的坚持,以坚持实现自我的超越。

4. 赋权增能

赋权指的是赋予教师自,去除传统的规范化管理的束搏,肯定教师的专业知识。这样必定能够刺激教师的内在动力,调动讲师的反思积极性,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五.结束语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有必要了解和学习“后方法”。根据“后方法”对教师的定义和要求培养自己具备应有的素质,把自己发展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method pedagogy[J]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实训;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维科夫说:“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仅仅与具体的生产、具体技术与具体工艺挂上钩……我们具有的残缺不全的人性将被狭隘的职业教育和因循守旧片面活动所歪曲。”[1]在全球化背景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普教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工具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阶段。所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在机械加工实训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课程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在定岗实训中,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授课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规定了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实训的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融入了人文关怀,更加人性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下边就具体介绍如何在实训教学方法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一、在钳工技能训练中运用“口诀”教学,把握语言的人文理念,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提高实训效果

在钳工实习中,锉削技术掌握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又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起决定作用,正确的锉削姿势还能减轻疲劳。锉削姿势又包括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在操作中要把锉削姿势和操作用力两个方面进行协调一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目的。

二、在毕业设计和定岗实训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因为毕业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训课程,因而我有了把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同学们在工厂顶岗实习的同时就实习岗位的一些工件的加工过程进行观察,并以此为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要求为:

以顶岗实习的工作单位的常见工件的加工实例为研究课题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法一个是选题的方向分层,一个是评分标准分层。

(一)实训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比如在毕业设计中课题的研究方向分层。分别是:1.把工厂现有工件的生产工艺的其中某工序进行改进,从而改变生产的产量或质量。2.把普通生产线的生产模式中的某些工序合并应用数控技术来完成。3.设计并安排合理的工艺生产一种新的工件用来替代旧的工件。

(二)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分层

1.有使用价值的工件,熟悉其现有加工工艺,分析出工艺当中不太合理的或者可以改进的部分,以及能说明解决办法的,80分以上。对于社交能力较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同学,在工厂顶岗实习的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并向工人和技术员认真请教的。完成本项成绩规定的是很容易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2.能够把实用型工件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序用数控加工来简化的,80分以上。这个适合于善于动脑的同学来说不是难事。只要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就可完成,提出新的加工思路。可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3.自己根据实用型工件实物(复杂程度不作要求),测绘出图纸,并设计其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并能够独立完成其加工的80分以上。本项适合社交活动太多,时间较为紧张的同学设计。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4.自己设计的工件,有使用价值并能够加工出来的80分以上。这个是专门为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实的同学而准备。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5.自己设计图纸并能够完成加工的,工件不一定有实用价值的60分以上75分以下。本项专门为书呆子型的同学么不爱说话也不太爱社交的情况所规定的。也为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而设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6.其他的情况根据水平来审核定分,不满60分的,进行修改直到符合及格要求。涉嫌抄袭的0分,提出警告并重修。屡教不改的---不及格,成绩录入学籍系统。

分层教学的好处是: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不同而分别设定不同的课题选项,实现了“因材施教”,二是这样的设定很大程度上使从网络上搜索到类似论文的机会很小,因为作为实用工件的生产资料和文件作为一般的商业秘密不会被企业和个人放到网络上供人下载的。三是题目难度适中,只要同学们在工厂耐心的工作,仔细观察,不怕苦不怕累,善于与人沟通,待到融入到企业环境中后,只要会问就会有收获,锻炼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机电工程系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机械操作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林清华.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教育的变革[J].职教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