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乡规划重要性

时间:2023-09-20 18:19:32

导语:在城乡规划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乡规划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控制指标

Abstract: urba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needs to solv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o protect the land resources, land use plan as a whole, control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so on contents. This paper, from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role start introducing, and gradually introduc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ntrol elements and their control target for city analyzing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elements control index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1.1控制作用

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密度过大、公共设施不足、绿地面积不够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质量的继续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用地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被逐渐吞噬,城市规划须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进行合理控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对公共设施用地与生态设施用地的调控能力,积极保护城市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引导城市良性和持续发展。

1.2协调作用

合理安排用地功能与建设时序。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功能和建设开发时序,控制性详细规划促成了相邻地块二维平面的协调和时间维度的有序,从而避免周边地块功能冲突和开发建设的冲突,更好的体现城市土地的整体价值。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作用还在于社会行动的协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对编制区空间利益诉求的过程,是对编制区发展目标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必须通过编制前编制公告、编制中公示规划草案、编制后公布规划成果等方式方法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并要求形成公众参与报告。确保社会公众参与、理解并接受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避免冲突。

1.3引导作用

合理促进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通过确定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其中地块用地性质、兼容性、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绿地率与公共绿地面积等作为法定条文规定下来)等空间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各地块的开发权和开发强度,引导市场与公众进行符合规划要求的开发与经营;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下开发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规划赋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适度的行政裁量权,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控制要素

2.1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和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2.2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三项,相应延伸的指标还有空地率、人口密度和人口容量等。城市环境容量主要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和城市人工环境容量两方面。

2.3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等。应该注意,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建筑建造的控制,并非是针对个别建筑的具体控制,即不是针对具体某一建筑规定它有多高、与其他建筑问距多少等,而是对地块内建筑建造活动的一般性规定。

2.4城市设计引导控制

城市设计引导控制主要是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空间序列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

2.5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配套设施控制即是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提出定量配置要求。

2.6行为活动控制

行为活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交通活动控制,即对路网结构的深化、对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的控制;定道路红线、横截面、道路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交叉口形式;对交通方式、出入口设置进行规定;对社会停车场进行定位、定量、定界控制;对配建停车场进行定量、定点控制。另一方面指环境保护规定,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音保护、固体废弃物控制等内容。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在控规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大量的控制指标调整申请诉求。选取控制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规划控制意图,不同类型、不同区位、不同用地性质,有不同的规划意图和不同的控制目标,控制内容也应各有侧重,确定控制指标体系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用地,采用相同的控制指标体系,忽视了各地块不同的控制需求,难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因此,笔者对不同地区控规指标体系的差异性、指标的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为对控规指标科学确定、控规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第2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被日益提高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有效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建设取得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不断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城乡规划体制

城乡规划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都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各部门反映和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份的系统性和科学的规划性。在城乡建设部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开发者对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仍然缺乏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认识,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局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导致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2.2土地管理水平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及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情况只有合理的使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使城乡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也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实际联系。但是,我国仔,当前土地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工作水平较低,实际的人员组成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2.3城乡规划缺乏稳定性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开发商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的稳定性近灵活性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了一定的规划管理目标,但不逢开发利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到政府的实际意图。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土地资源没有被合理使用。

3对建设土地管理改善措施的建议

3.1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法律或者相关的法规进行约束性的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是没块土地的利用,尽量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明确土地的使用责任人和相关的法人代表公开透明,土地的使用及支配途径,从而使得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集体的力量。

3.2完善土地利用合理度的评价机制

土地再批准利用的过程当中负责人一定要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使用是否危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建筑或者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评估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准确,而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及回收利用进行科学的考评和规划。从而使的土地使用空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3.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平常的规划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商业用地和居民居住用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具体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发展。

3.4城市绿化建设不能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的污染逐步加深,所以在以后的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平衡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管理的统筹性原则,主要是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在以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在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工作,同事要协调城建和土地规划部门个方面的工作。对于规划的长久性和明确性,要定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同事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确定一个长久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乡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作者:冯丽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农村土地管理监察所

参考文献:

[1]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0.

[2]于雪.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居业,2016,08:128+130.

[3]苏国建.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110.

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管理;规划建设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spatial layou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urbanization proceeded steadily in the backgrou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gradually reveal some lag and irrationality, which for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sults had a certain impact. This paper aim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sues related to a simple discussion.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planning;Urban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management;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城乡规划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期,对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和部署,同时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城乡布局的合理化。城乡规划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城乡布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随意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具有行政能力的管理方式,是当地政府意愿的体现,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征。由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城镇储备能力有限,因此经常处在应急的状态。当地的政府在城乡规划进程中缺乏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光,往往是每一届政府出台一届新的管理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2)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

城乡规划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城乡规划工作缺乏宏观的指导,因此在实际规划建设决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城镇的体系规划缺乏层次,而且性质雷同,在同一个区域内存在较多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度。另外, 由于针对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小城镇在城乡规划中处在尴尬的地位,也失去了自身的特色。由于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使得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办公程序,只能依照领导者的意愿进行。近几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技规程和政策指导,但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仍然任重道远。

(3)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难度大。

执法难度大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顽疾,长期存在,却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制止。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受到政府权力的牵制,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滞而无法顺利执法;第二,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利用金钱打通关系,而大量的占用公共资源;第三,很多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建筑物,往往周旋在罚款与拆除之间,甚至利用罚款来躲避拆除,使得执法工作面临两难的境地;第四,个别领导干部带头违法,以重点项目作为掩护,从中谋取利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提供保障。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建设管理技术十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正常运转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视。

城乡规划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通过科学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够促进城镇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城市人口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能够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提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过程;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城乡规划法实施两年多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都面临着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的任务。本文从几个地方省市的实践出发,试对 城乡规划法 地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配套立法对策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与发展

城乡规划指国家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一定时期内城乡住宅、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在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方面的部署、安排。

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了城乡建设管理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房建设工作,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城乡建设处。但是这一阶段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的规范,只停留在政策性的行政管理层面。直到1993年国务院《时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便》,以行方面的部署、安排。 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城乡规划建设问题,城乡规划制度在我国才有了法律依据,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二、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主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的行为”,具体就是指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个体及其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团体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手段,按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并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为过程。它是普通公民行使公民权利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合法行为。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乡规划执法,是指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依据现行的适用于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使或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将原来的城市、乡村二元规划执法体系统一起来,这使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的程度更加广泛和深远。主要表现在: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效果好坏直接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程度,良好的效果也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是城乡规划和谐有序发展的保证,也是人们得以在和谐社会中幸福生活的保证。如此定位,正是基于城乡规划执法的内容、程序及其特征,也是基于当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执法的执法理念和执法现状,更是基于社会主义法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而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开展,既能够结合城乡规划执法的自身实际,又能够高效地完成城乡规划执法所应肩负的职责,尤其能起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整洁、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但从我国当前的执法实践来看,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现状还不理想,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缺失,不仅影响到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顺利开展,还直接妨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它需要规划执法工作者联系执法实践,反复试验,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思考分析,尽快发现问题所在,探索出一系列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可行性对策。笔者基于本人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案,以供参考。

三、加大城乡规划执法的法制宣传

倡导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城乡规划执法之所以得不到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个重要的原因是民众对城乡规划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不足,对城乡规划执法的内容了解不够。因此,要首先逐步深化城乡规划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逐渐消除民众对城乡规划执法的误解,最终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倡导公众融入到城乡规划执法中来,让民众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执法和民众自治两结合来提升城乡规划执法的效率 这既是改善自身执法形象的方式方法,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需。经验证明,可以用以下几方面来培育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环境。

A: 打造生动形象的城乡规划执法文化,营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环境

近些年来,暴力执法一直是城乡规划执法过程中非常恶劣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媒体每有曝光。特别是当弱势群体受到执法人员的野蛮暴力时,往往引起群情激愤,暴力冲突常常恶化为民众群体性抗法事件,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群众不支持城乡规划执法,执法人员工作态度恶劣,但根本原因是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执法的缺失。让城乡规划执法深入社区,深人人心,城乡规划执法人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将规划执法的相关理念、法律法规融入文艺节目中,通过寓法于乐的方式,推向社会,扩大影响,使民众更加理解支持城乡规划执法工作,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打造良好的环境。

B:引导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积极落实执法公众听证制度

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内容关系到公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这必然促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进行。城乡规划管理执法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兼顾到国家的政策方针,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实际,还要有长期的规划蓝图,而这些又必须受地方性因素的制约。正是基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特定性、综合性、复杂性、先导性的显著特征,就更要积极容纳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活动中来,以便集思广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要改变公众只是规戈0管理执法的被动接受者的旧观念,树立公众本位的执法理念,真正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公众是城乡生产生活的主人,理应成为规划执法的主体,将规划管理执法的公共权力向公众迁移,最终实现规划执法理念的革命性突破。可以实行公众听证制度,规划执法的一系列重大法律法规要在报批前向社会公众听众,并将听证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一并申报,这样才能实现规划执法的民主。现阶段,最令人关注的是要将公众听证制度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实施真正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机制。

C:推进公众参与对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的执法监督力度

执法部门和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联动长效机制根据城乡规划执法的综合性特征,有必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开展执法部门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定期工作例会、专项问题协调会和各部门重大案件联席会议等,对违法案件,形成执法部门和公众参与联动执法,这样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实践中,可以在不同地区选派或委托相应的规划管理执法报告员,及时汇报该地区的相关情况,组织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有效地参加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活动,将执法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不断探索,最终要将这种执法部门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城乡规划管理联动执法作为一项长效机制,以制度性的方式固定下来。

发挥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的执法监督力度,规范的城乡规划执法新的《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从法律体系上将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的状况统一了起来,但在执法实践中,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仍然是执法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开发等原因,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的违法建设明显增加。特别是一些领导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由政府牵头通过命令取得合法证件的建设,常常因为领导调动,整个建设项目处于瘫痪状态,成为城乡合理规划的重要顽疾,而且这些项目往往伴随着强行征用土地的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和谐因素。城乡结合部一向是相关法律法规关注相对薄弱的地区,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执法的这个特征,在执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监督力度,这样能在很多程度上有效制止违法违规建设的出现。而小城镇的建设,要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发挥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作用,遵循科学规划的执法理念,避免盲目执法造成的不协调现象,规划执法在查处违法违规建设时,要做到规范化。让公众参与到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执法中来,积极培育规划管理执法自治,对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执法形成积极的监督和督促,第一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就能避免由于执法力度不够造成的不良后果。

结束语: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执法问题,它还是关系到执法部门和公众之间关系的问题,特别关系到一个地区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关系到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高度重视,它不仅是执法工作者的事,也是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群众的事。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执法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将法律法规理论和执法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合法的执法形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管理;法律体系;监督

前言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后,需要对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并有效的监督各项基础建设设施和方案,从而确保城乡布局的合理化。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乡规划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有效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实现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促进城乡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1 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随意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现的是政府的意愿,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征。但由于城镇储备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之部分政府在城乡规划中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管理措施及方案经常性变动,由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也导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很难持续开展下去。

1.2 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

当前部分地区城乡规划体系缺乏完善性,这也导致城乡规划工作缺乏宏观性指导,在实际决策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大一部分城镇体系规划不仅缺乏层次性,而且性质雷同现象十分常见,重复建设现象较为常见,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增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难度。另外,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小城镇规划建设缺乏自身特色,管理流于形式,办公程序缺乏实质性,尽管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陆续颁布,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1.3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难度大

在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执法难度大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具有长期性。这主要是由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人受政府权力的牵制,实际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对其进行阻滞,从而导致执法无法顺利进行。部分单位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利用不合法手段来打通关系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部分需要拆除的建筑物会利用罚款来躲避拆除,从而给执法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带头违法的情况,往往利用重点项目作为掩护,并从中谋取利益,导致执法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4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但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人才缺乏,建设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这严重阻碍了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

2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视

通过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城乡建设管理有利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并对农村工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经济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其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力度发展城镇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城镇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根据相关法律来对城市政府的城乡执法主体地位进行明确,确保能够做到依法行政。同时对于越权和违法审批及其他一些违占地、建设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规划管理的合理性,为城乡规划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当前依法行政工作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且规划监察难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监察机构的规模,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这样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加快制度化的发展进程。任何一项行政决定都需要以明确的规定作为依据,这就需要确保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否则会导致程序出现混乱,因此需要强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自由裁量权,确保其能够与不同时期城乡规划相关程序的要求相符合。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建设审计和法宝规划和法定通则之间的关系,确保形成的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明确城乡规划的技术标准。

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而且要遵循城市规划中对于土地和基础设施等的相关规定,需要遵循相关的环节。因此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中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避免城乡规划管理中随意性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遏制职权滥用及越权的行为。

2.3 加强对规划管理的监督

城乡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这也决定了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为了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且做好日常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对于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督促相关人员坚守岗位,完成自身的职责。只有制度才能保证和维护监督,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在这些年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很多地方存在着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的现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对此必须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且促进内部控制度的完善,从而实现对规划管理的有效监督,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

2.4 增强人员素质

由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无论是管理程序还是操作过程中都十分繁琐,这就对城乡规划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这样在具体工作中才能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并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能力。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也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需要对城乡规划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来,有效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使城乡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加快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彭新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J].广西城镇建设,2014(2).

第6篇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给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城镇化发展的紧迫性需要设计师在短时间快速为城市发展编制出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城市病的出现使城乡规划工作趋向复杂化,倒逼设计师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1]。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课程正是针对城市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在短短6至8小时内快速完成规划设计的能力。该课程是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重要训练环节,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2]。

2原有课程教学模式的误区

2.1教学目标模糊

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究竟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尚需仔细考量。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分侧重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因为手绘功底薄弱,尽管方案设计比较精彩却难以用图示语言表达。其二是过分强调方案表现能力的训练,最终导致学生沦为善于画图却疏于设计的“画图匠”。

2.2教学方法单一

以往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主导的“注入式”方式,先将城乡规划快速设计中表现技巧、图纸深度与规范、不同类型题目设计方法等进行讲授,学生利用两周集中周完成3-4个快速设计训练。在此期间教师讲授和学生训练分离,不利于学生随时找到设计中的缺点及时加以改进。

2.3教学评价主观

以往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课程教学成果评价的方式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由于城乡规划快速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主观性较强。学生成绩受老师工程经验、设计水平、审美取向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另外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评价,缺少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过程评价。

3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教学目标从表现设计分离到并重

城乡规划快速设计中的手绘表现和规划设计是既独立又联系的两个部分。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快速设计成功的基础,娴熟的手绘表现能够将设计方案的亮点更好的展示。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手绘表现训练与规划设计结合起来。比如,在对优秀例图进行临摹的同时对例图规划结构、理念构思等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在练习手绘的同时也提高了规划设计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方法从注入式到互动

从传统教师主导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教师选取大量优秀快速设计范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范图的方案设计、图纸深度、表现技法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和临摹训练。在课上时间主要进行范图方案分析的汇报并与教师、同学讨论。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教学更加高效,课堂气氛也更活跃。

3.3教学评价从单向到多向

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更加多元,除主讲教师外还可引入规划院工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职能部门职员、开发者等,可以从不同侧面对学生作品深入评价,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实现多向互动。从评价的方式看,注重课程设计过程中评价而非对结果的评价,既在每次快速设计结束后立刻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与评价。评价建立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可以让评价者更了解设计者的想法,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设计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弥补。

作者:李洋 崔俏 刘叶 单位:东北大学 沈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管理;途径

城乡规划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期,对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和部署,同时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达到城乡布局的合理化。城乡规划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城乡布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改进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1、如今,城乡经济发展加快,由于对市场因素考虑不足,造成规划方案缺乏实施的动力,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频频变更。要使规划既能起到保护公共利益,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用,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更新规划观念,积极探索和改进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提高规划的刚性和控制作用,保证城市资源和空间的有效配置,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从整体上保证城乡发展环境的稳定性和城乡经济开发政策的连续性。

2、从实际出发以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集约发展、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明确约束性指标和强制性内容,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完善城乡总体规划。重视和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客观分析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解决好资源保护、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之间的关系,合理地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基本依据。

3、全面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工作,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和质量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技术问题,通过加强城市土地利用、建筑空间管理的技术法规的制定,来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项控制性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控制指标确定的随意性和人为干扰;另一个是法制保障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如果没有形成为刚性的法规,是很难得到有效执行的。

二、打破传统的规划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土地以及空间资源的价值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经常出现资产流失,资源短缺等现象。传统的规划当中,主要是以控制土地为核心的静态物质规划,这样的规划缺少可行性方面的论证以及评估,导致规划项目显得僵化缺少活性。所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规划思想,敢于创新,合理的利用资源,将“反规划”的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当中,重视非建筑用地的规划和利用,协调各种管理职能,对规划进行全方位管理。保证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保证城市合理发展。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理念来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完善区域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个更自然更具生态影响力的居住环境。目前,我们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城乡间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时常出现采光、污染、噪声扰民等纠纷,以及停车难、行路难、如厕难、安静难等问题,这些看似为小问题,但对城乡规划和发展来说,却是最基本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的环境地段都建设有豪宅、广厦、小楼,普通的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给中低收入人群使用的设施地处偏远,十分不便,这也在城乡规划中蒙上了一层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的阴影。因此,我们应更新观念,在不太偏远地段建高层住宅,这样就能有效解决中等收入的人群的居住和买房问题,而在较远的地方建小楼、大室房、生态小区等满足高收入群体要求。

三、城乡规划管理应加强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

首先,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一是明确规划许可内容建设项目的批前、批后,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工作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及查处结果;二是社会监督和投诉方式,受理时限和程序;三是形成横向覆盖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察三大职能,纵向覆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阳光规划”体系。其次,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一是通过规划网站、报纸、公示牌和规划展示馆,开展四位一体的项目审批规划公示;二是采取调查问卷、广场咨询,召开座谈会、规划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示;三是通过咨询、征询、听证、论证、评审等方式,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和重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公示;四是依托行风监督员、专家组、咨询委员会、规划委员会等队伍或载体开展公示。最后, 加强公示互动和沟通。在公示实施过程中,注重强化公众参与,及时处理答复群众意见。采取畅通渠道,公布信箱、监督电话和举报电话等方式,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对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研究,落实具体经办的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在加强社会监督的同时,重视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执法教育和监督,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效能监督机制入手,立足实效,强化措施,推进城乡规划系统整体形象的提高。

四 、强化依法执政 ,完善法律体系

必须严格按《城乡规划法》明确城市政府的城乡执法主体,依法行政。同时按《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赔偿法》和《刑法》加大对越权审批、违法审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保证规划管理有一个良好的并能独立执法的社会环境。随着形势发展,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城市规划工作面对着新的课题,规划监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鉴于以上问题,为了切实加大规划监察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监察机构的机构规格显得尤其重要,以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障,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中,应当对规划审批与法定规划、法定通则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确保城乡规划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另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开展,要与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并且根据城市规划中关于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的规定,经过申请、审批等相关的环节,否则视为违法。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的消除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随意性,制止和越权的现象。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乡规划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充分重视城镇建设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并且积极地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增强人员素质,鼓励公众参与,同时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的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同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负娟,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2] 彭大清,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J],中外建筑,2011,(12)

第8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在现今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城乡一体化对城乡的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乡建设规划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是规划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一、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现实状况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项都在建设与形成时期,同时随着各项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就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其弊端也慢慢地凸显,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不够。城乡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涵盖了城乡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所要求的效益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经济效益,有的侧重生态效益,有的侧重社会效益,互不统一,这样的多元性导致城市规划往往不能够统筹兼顾,总是有失偏颇。

在管理机制上,城市规划管理各部门之间交流协调不够,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甚至有损于城乡规划的顺利进行。在现在的城乡规划机构中,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都无法满足现代规划管理的需要,在机构中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二)城乡建设规划评估制度不够完善。城乡规划实施的好坏,需要规划后的实际效果及其评估去验证。然而我国的城乡评估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种评估制度还在探索中,并且关于城乡规划评估的各个要素,如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对于规划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都导致规划评估的效果不佳,在评估中,重技术而人文意义,忽视公众的利益与诉求,这样影响了城乡规划的公信力。

(三)城乡建设规划中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多。在现在的城乡规划实施中社会公共利益被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将一些用于城市绿化用的公用土地,卖与开发商作为发展经济用的商业用地,或者将公用土地减少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往往擅自更改规划内容,增加商业用地,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极大地侵犯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现行的法律中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使得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缺乏保障。

(四)城乡建设规划地方特色不明显。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大多数的规划没有体现城乡的地方特色,比如,对于老城区的修建,只是单纯地追求新的建筑,用大量的水泥、钢筋堆砌起来的建筑满目疮痍,老城区的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底蕴丧失,不能突出地方特色,这样的城市规划无疑是一种损失。

(五)城市建设规划人性化不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城乡规划中往往对于人性化的要求不够重视,不少地方将城郊农用地变相地转化为建筑用地,激化了人地矛盾。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没有建设停车场,一些住宅小区缺乏公共绿地和地下停车场,这些都是不注重人性化要求的体现。有的城市只注重经济效益,在城市规划中到处都是高楼与道路,这样的结果造成城市变成水泥与混泥土的天地,没有生活的气息,交通拥挤,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还有的在规划中不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使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失衡,抹杀了人的亲和感与安全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城乡规划的不合理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环境与交通带来的压力。

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城乡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城市规划的不断更新又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力推进。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改变,才能增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一)严格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的原则是非常多的,只有严格遵循并且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1.依法原则,依法原则是最基本的、最首要的原则,各政府与城乡规划部门必须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其活动,对于规划方案一定要依程序规定报请上级审批,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的关系,依法处理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在规划范围内,实现相关规划必须服从并且服务于城乡总体规划。2.以人为本原则,城乡规划管理牵涉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该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停车场所的数量,对于居住区也要增加绿地,努力改善城市的环境,集中资金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3.效率原则,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效率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城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根据各自的特色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在规划建设中要不断地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保留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营造高效、舒适的环境。4.公平原则,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强调公平性,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也牵涉多个利益主体,公民、开发商、规划师、地方政府,要尊重不同主体的利益,达到公平的实现。

(二)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1.加强对城乡规划中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对于土地的监督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土地的性质、位置、范围、面积等。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等控制范围要严格监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对于用地实际情况与规划许可证不相符合的要责令改正,各地方规划部门要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土地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2.强化城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城乡规划中,要推行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明确每一级的责任,细化任务,从而加强对于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3.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现代的规划评估制度一定要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实现,规范评估管理系统,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规划评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

结语:在现在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城乡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不足、评估制度不够完善、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众多、地方特色不明显、人性化理念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实现,面对着这些问题,需要从严格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等方面来解决,在这样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这样的城乡规划才是成功的规划,实现了资源的持续利用,既满足了当代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碧泉;城乡建设规划应体现生态文明理念[J];求是;2010年第10期

第9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城市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必经审时度势,站在全局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后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工作,有效避免和解决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城乡规划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

一、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规划定位雷同,特点不突出。近几年城镇发展建设很快,城镇规划相应的均做了修编。规划的引领作用得到了一定发挥。但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定位雷同,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体现不出地方特点,千城一面的问题较为普通。比如通行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镇”等等。这种规划定位一方面到处都是山水园林,没有水的挖水,没有山的造山。另一方面在建设上不仅面孔相似,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城乡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晰,存有一定的交叉混乱现象。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快速膨胀,重建设,轻规划,急功近利的问题随之而产生。有些城镇功能叠加、布局交叉。有些地方工业围城,市场围城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建设无序,后果不佳。

(三)城乡规划水平不够高,缺乏有特点的精品工程。城乡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设水平的高低,大到一个城市、一个乡镇,小到一个小区、一个建筑体。目前看,有些城镇受到利益驱使,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有的规划不注重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工程,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全民的规划意识还不够强,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城乡规划法》实施几年来,对城镇规划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也还存在着宣传不够到位,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从社会的多个方面,仍然存在无所谓的思想,特别是执行规划不严肃、随着变更规划和私自变更规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工作的严肃性。

二、当前规划工作的思考和对策

(一)完善规划体系,严格功能分区

重点突出规划的“三性”,即科学性、前瞻性、特色性。对过去要客观对待,对现在要准确把握,对未来要高瞻远瞩。要以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描绘蓝图、谋划未来,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界定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城市拓展方向,城镇要适时出台有关刚性规定加以界定,使城市建设有序拓展。二是城乡协调、统筹兼顾、多规衔接。城镇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规划充分对接,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统筹谋划未来发展。三是加强园区规划引导,改变工业包围城市态势。按照产业发展和行业规划的要求,按照“合理分工、错位竞争、产业互补、特色取胜”的原则,促进园区加快项目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引导园区发挥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力争形成一园一品,一园一业的格局。

(二)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在“特“字上做文章

一个有品位的城市,应体现地域性、反映功能性、彰显文化性。在城市景观打造、建筑设计上要体现本土文化特征,无论建筑还是景观小品要有内涵,有独到之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要把握与控制好主旋律。把城市的内涵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功能区域空间跳跃布局,增强城市建筑的韵律感和层次感。建筑物及环境要体现地方特色。二是要重视重要窗口和节点的规划建设。重视城市广场建设。既要有现代气息,又要体现文化内涵。扮亮重要节点和窗口。主干道、交通节点、广场周边和旅游景点,要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打造,尽可能多建园林绿地。用当地文化点缀城市空间。三是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自然要素”显山、露水、见树、透绿”,展示以”绿水青山石为韵”的城市风貌特征,营造“山在城中、水穿城过、城在绿中”的城市美景。

(三)强化城市设计,实施精细化管理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只有增强规划意识,树立长远眼光,严格规划控制,科学组织实施,努力把“规划图”变“施工图”,才能把城市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一要把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始终。大到城市发展方向、城市道路、桥梁、建筑物,小到路灯、垃圾箱、候车厅、雕塑、门店牌匾等风格都要精心设计与施工。二要细化城市形象设计。根据城市品牌形象定位,设计城市特色标志符号,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包装,通过雕塑、广告牌匾、指示标牌等对外展示,形成辨识度强的城市语言。三要高度重视轴线和廊道的规划建设。通过轴线和廊道,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要通过规范不同区域的建、构筑物高度来控制城市轮廓线。在道路主轴上,合理规划高层建筑,营造高低错落、山水相间、疏密有致的城市轮廓。

(四)增加公众参与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把阳光规划制度贯穿于规划始终。首先要公众参与规划决策。规划决策是为了形成科学的行动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发挥规划委员会的领导、决策和协调职能,要实行例会制,认真研究和决定全县城乡建设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战略。规划委员会引入公众代表参与制度,参与规划决策,代表公众对规划提出意见建议。二是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前广泛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并通过媒体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实现专家评审、群众评议、领导决策的有机统一,以确保科学、民主决策。三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及建设项目批前、批后公示。使规划及建设公开、透明,让各方利益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议组成由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城市规划执行监督委员会,对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监督。建议建立规划变更提议人公示制度,并将规划变更提议人与相关规划变更审批文件一并存档,以防止由利益驱动、长官意志等造成随意变更规划现象的发生,确保长远规划不走样,片区和重点规划按图落地。

结语: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点定位、高点谋划、高点要求城市规划工作。本文笔者的思考与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也是近年来工作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城乡规划必须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独特性和严肃性,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规划水平,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前导作用,才能把我们的城镇建设得更有特色,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