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9:32
导语:在护理学与临床医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科学的总体特征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中医“七情”是内因致病的因素,调整七情使之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是中医临床医学一大特点和优势。
疾病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变化,但总的一点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情况下人体情志的表述是五脏功能的一种正常生理表现,七情与内脏的关系及致病的特点“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则更进一步指出不同的情志活动人体机能活动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当某些因素导致七情太过或不及时就会损坏脏腑 气机,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通过望、问闻、切掌握病人情志变化,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志护理,是中医辩证施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辩证施护
1.1 怒伤肝、怒气则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得上,积于肋下则伤肝,因而护理肝胆疾病患者要注意其气逆面赤,呕血,昏劂,烦躁郁怒,胁痛,纳差,头晕、目眩,及由此引起高血压脑中风等。本人在护理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的患者时遵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百病皆生于气”的古训,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使患者力求做到畅情志、舒气机、开散郁结之气、调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时更应精心操作减轻痛苦,协助解决治疗中的困难,稳定情绪如肝阳上亢、肺风内动、肝火上炎的病人,易怒、急躁、甚至无端争吵后头眩’时有昏厥、偏身麻木等,我们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情志变化,多与患者交心谈家事,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矛盾。本因病久不愈、焦虑、心烦易怒、又畏惧治疗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终止闷闷不乐。鼓励病人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人的一生有健康的体魄,才是最珍贵的。“健康是金”必须情怀开畅,气机条件病才能痊愈,而并非药物所能全部收效,同时指导眼花、关心起居、告知其饮食宜忌。病人听从劝告,心情逐渐转佳,病情日趋好转。
1.2 喜伤心、喜则气缓 人体正常时喜能调和紧张情绪,使营卫通利,心气舒畅但过喜则伤心。“大喜则气散、神缓而不能藏”所以在护理心脏疾病患者时要注意失眠,笑兴休,心前区闷痛、二便遗泄、失神甚至狂乱等情况,当病人家庭周围有特大喜讯或噩耗传来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强烈刺激引起病情变化。如病人因胸痹住院半月听到自己的女儿出车祸,他受到刺激当即摔倒在地经紧张抢救仍无法挽回生命。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交流方式,要根据病人的感觉以缓解家庭气氛及成员的和睦相处,创造温馨的环境,搞娱乐活动,使病人有一种身心满足感。
1.3 思伤脾、思则气结 过思可致胸腹痞闷,胃脘作痛,水食不能运化,不思饮食,肌肉渐消,临床上常见一些脑力劳动者常常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导致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应采取以性胜情的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使患者深知有健康的体魄,事业便有一半的成功,要克服过度思虑的习惯,保持坦荡的胸怀,工作之余到空旷、空气新鲜的地方,目视前方放松入静一刻钟,活动上肢、下肢,做自由操等,有舒、筋活络,利于强身健体的作用。
1.4 悲忧伤肺、悲则气消 临床上出现过悲则伤肺,使心肺郁结、上焦阻塞、致营气不利,心气虚则悲,悲则气下。因此在护理肺疾患者深知舒畅情志,转移其目标,采取喜能胜悲的方法,循循善诱,调神去疾。如一患者因其丈夫车祸丧生,使她痛不欲生,整日悲痛不止或痴呆郁闷,语无伦次,神魂颠倒,要有安静的环境,亲人、朋友陪伴相随,预防发生意外的同时与她做些活动,如游戏、交心谈话,俗话说“人死不能复活”,活着的人有事业,有家庭,有责任办好所面对的事情,所以要有信心和勇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能随他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她的情绪逐渐安稳,同时给予合理用药及饮食调养家庭环境的调适身体恢复健康。
1.5 惊恐伤肾 恐从内生、惊从外来,致气乱恐则气下,伤肾使精亏而致升降不调,肾气不固、“上不能奉养心,下不能输布气血”,使下焦胀满、胃痿、甚至猝死,每遇惊时遗泄,小便失禁等,因此护理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平静,态度安然自若和蔼可亲,动作敏捷稳定,避免再次受到刺激,消除一切大惊卒恐的原因。惊恐以思法救治,如有病人夜寐时感有黑影跟随或有个黑手压在胸口,而气上不来,便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绝望。对这类患者首先鼓励他珍惜生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脏腑学说中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化生肾气,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慌乱失措,是谓惊则气下。劝其不必过于恐惧,遇事要冷静,消除杂念,消除迷信,心静神安,振奋精神,做一些与社会有益的事情,助人为乐,丰富文化精神生活,多搞一些集体活动,护士可做引导。
2 讨论
临床上情志致病,与病人个性、生活环境、婚姻状况、文化素养不同所产生的心理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疾病的特点,性格特点、精神状况、文化素养、需求方式、更要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因人施护,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士;礼仪规范;教学思考
R47-4
实习护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格、文化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和特色,所以如何开展护士礼仪规范教学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对于医院工作而言,护士工作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工作的评价,加上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较高需求,因此临床带教护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从临床教学中的岗前培训、个性引导等方面,对实习护士进行礼仪规范教W,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岗前规范培训
1.岗前培训目的
实习护士在刚刚进入职场的阶段,由于其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使其很容易受到社会流行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与家庭、学校相比,医院的性质明显不同,而护理人员其生活以及工作的主要地方就是医院的门诊以及病房,所以在医院的不同场合中其礼仪规范也会有所不同[2]。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能够成功地教会实习人员正确的职场礼仪规范,并在学生价值观养成阶段培养实习护士正确的审美观念。
2.岗前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是为了帮助实习人员掌握方法,以应对职场中的容貌、服饰、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明确的礼仪标准[3]。首先,容貌服饰。容貌是一个人的外观表现,而服饰则是人需要穿着的衣服以及所带的饰品,无论是容貌还是饰品都可以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传递的部分。对于护士而言,其服饰要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严肃以及纪律、自信特点。其次,语言交流。语言是人们进行情感传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医院工作中,护士所直接面对的人是患者,另外还要和同事以及上级进行交流,所以这期间的沟通无时无刻都需要借助语言。护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保证自己的语言是礼貌且文明的,另外一定要说普通话、音调以及音量适中。语言表达包括一般的礼貌用语、职业用语,引导实习人员掌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最后,行为举止。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单单是个人品质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姿态,另外行为举止会受到思想的支配,是当前情感沟通的主要介质之一。护士在工作中难免会有行走、站立、端坐等行为,都需要保证规范和和谐,带教老师要对实习护士的这些行为进行规定,引导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让行为举止体现其工作能力、态度的专业性和优雅美。
3.岗前培训方式
实习护理人员刚刚迈入的职场阶段,也是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想要让实习人员明确规定中的不允许问题(例如不允许护士穿奇装异服、不允许护士说脏话、不允许护士有不良的行为举止等),必须将理论讲解结合示范进行说明,以帮助实习护士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
二、示范讲评
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患者和患者之间由于疾病种类、病情发展情况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临床表现存在较多不同。而对于没有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实习人员来说,想要将理论性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开展的耕作层中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护理带教老师要针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点评说明,例如护士的微笑、护士说话的语言、护士的声调等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典型案例说明,让实习护士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和学习,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礼仪规范自觉性。
三、个性引导
每个实习护士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即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性格因素以及执行操作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护理带教老师,需要在了解实习护士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礼仪学习引导[4]。例如对于内向性格的实习人员要对其进行更多的鼓励,让实习人员愿意和带教老师沟通;对于外向性格的人,要克服其大嗓门问题,教会其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重的心态。并说明护理中嗓门较大对于患者情绪以及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教学总结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且需求多样化,紧张的护患关系一直是影响医疗工作开展的问题之一。所以,单纯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能力、技术操作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想要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开展,需要从护理人员的礼仪开始着手。无论是护理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实习带教老师做好带教中护士的礼仪规范教学,在实习护士掌握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于实践工作中。
五、结语:
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局限在护理人员的技术掌握、操作能力方面,还需要对礼仪修养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的服务工作更为专业、人性化,保证护理实习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中能够成功运用,改善紧张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马丽华,江珉,朱燕等.临床带教中护士礼仪规范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7):728-729.
[2]沈锦萌,符智蓉.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在临床带教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31(23):3999-4000.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意义
妊娠高血压也叫作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孕周为20w以上的产妇中,对母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积极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特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既往肾脏疾病史、既往高血压史以及分泌12w以后高血压未恢复者,根据其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52例)与普通护理组(52例),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44±4.27)岁,其中有25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孕次0次~4次,平均(2.14±0.37)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1例,胸闷34例,水肿29例;普通护理组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7.95±4.48)岁,其中有23例为轻度,15例为中度,14例为重度,孕次1次~4次,平均(2.22±0.41)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0例,胸闷33例,水肿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妊娠高血压程度、孕次、合并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通护理组患者即按照传统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叮嘱患者做好日常卫生、口头像的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首先是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由于产妇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睡眠及护理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血压控制效果,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其不良心理的原因和程度,并积极通过沟通交流、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纠正其不良心理,必要时通过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治疗[2];其次是加强对患者症状表现的观察,要积极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要做好吸入性肺炎、坠床、褥疮的护理,加强胎心监测,注意观察阴道有无流血、胎动等情况;其次是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硫酸镁等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毒现象;再次是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特别是产程进展,积极开展产前评估,叮嘱患者保持营养和良好的休息,密切监测患者宫缩情况;最后是加强分娩后护理,尤其是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产后子痫的防治;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渗血等意外情况出现,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颜色变化,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叮嘱患者分娩后必须卧床休息,一直到病情稳定后方可开展活动,以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并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和恶露排出;叮嘱患者重点做好日常清洁,如果患者为子痫抽搐则需暂停喂奶。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顺产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46.13%,普通护理组中有8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14.81%,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会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除了要积极通过药物干预,还需要加强护理。传统的护理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护理效果不够满意[4]。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妊高症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保障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个性化护理正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是充分以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期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入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参考文献:
[1]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03.
[2]陈尚轩.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
[3]周萍.浅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
[4]余丽君.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1.
【关键词】医生 ;护理查房;骨科;临床教学
护理教学查房是将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上见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护生能真正掌握临床护理知识,锻炼和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教学查房的形式和内容,规范教学查房,拓宽查房的内涵,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带教质量管理是临床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2]。本科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并与传统查房模式进行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骨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64名,均为女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名,年龄2224岁,本科。2组对象在年龄、学历、入院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1.2.1 查房成员的组成 由总带教老师主查,参与人员有患者的主治医生,实习护生。
1.2 .2 查房的方法及内容 采用 “床头互动式”查房方法,查房人员到患者床头,让患者也参与进来。(1)一名护生介绍患者的九情。(2)主治医生从辅助检查,病变部位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对护理的要求。(3)另一名护生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全体护生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5)在总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护生对患者进行肌力评估,结合患者的反应和配合情况,全体护生共同制定康复计划。(6)主查人总结发言。
1.3 评价
1.3.1 通过科室自行设计问卷了解护生对2种查房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医生参与护生查房的形式对护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沟通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的提高程度等。每次查房后发放问卷,当场收回,2组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护生出科前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核,由科室护士长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习要求自行设计试卷进行考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护生对查房形式的评价比较(见表1)。
2.2 2组护生出科前的考核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拓宽了查房的内涵
骨科是一个专业性、专科性都比较强的科室,对护理、治疗方面要求相当严格。传统的教学查房,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提高护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水平,不能使护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由医生从病人的辅助检查,病变的部位,手术方法及围术期病人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结合病例,给护生进行讲解,提出护理要求,可拓宽查房的内涵,使大家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丰富,提高护理查房效果和临床教学质量。
3.2 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的责任心
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后,使护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患者,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重点培养了护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3.3个别带教老师仍存在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欠缺的情况,通过引入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的模式,可弥补带教老师的不足,使护生增加了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及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拓展了护生的视野,得到带教老师、护生的肯定。学生可在其中体会到对于一个病人全方位的治疗、护理、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培养了其团队精神,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医护更好地配合打下基础[4]。
4 小结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查房又是临床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质量的教学查房,能够加深护生对疾病的理解及记忆,启发护生的思维,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的模式,激发了护生学习的潜能和反思性思维。为每位护生安排学习内容, 提高护生对教学查房的兴趣及主动性, 直接了解和观察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以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整体护理观念, 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5]。
我科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以来,已逐步形成规范模式并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中。它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临床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迟风玉,蔡宝英,王秋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7) : 524.
[2] 宋美燕,蔡兰妹.护理教学查房现状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26.
[3] 梁涛.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02.
【摘要】 对1例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经过三次STR基因型鉴定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提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预处理剂量相对较小,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扩大了接受移植的人群,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新方法。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不全 非清髓 异基因外周 干细胞移植 观察及护理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有效方法之一,它分为清髓性和非清髓性(NST)两种。前者由于毒副作用严重、移植风险大,使患者不易耐受;后者主要通过受体与移植细胞之间双向免疫耐受来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由于它预处理较前者弱,患者易于耐受,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开展了首例高龄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6天,STR基因型鉴定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因“头昏、乏力2个月”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入院后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空腹血糖9.0mmol/L,B超结果提示:脂肪肝。肝功能常规检查示:谷丙转氨酶96U/L,血常规示:白细胞2.7×10 9 /L,红细胞2.56×10 12 /L,血小板100×10 9 /L,血红蛋白40g/L,幼稚细胞30%,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原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为60%”,诊断为(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 2 型,B细胞性;(2)2型糖尿病;(3)肝功能不良。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氡酰氨酶+强的松”(VDLP)方案化疗及降糖、护心、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1个疗程后骨髓象完全缓解,而后予以“VDLP”方案、“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大剂量“甲氨蝶呤”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并行鞘内注射,2004年1月6日在我科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2 移植过程
2.1 预处理 移植前第10~5天(-10~-5天),使用氟达拉宾50mg/d;移植前第6~3天(-6~-3天),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mg/d;移植前第6~4天(-6~-4天),马利兰74mg,q6h;移植前第5~4天(-5~-4天),阿糖胞苷0.5g/d。
2.2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环孢霉素A(CsA)111mg/q12h连续14天,从移植前第1天开始静脉注射至移植后第10天(-1~10天),CsA口服时改为2ml,每日2次;甲氨喋呤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用,+3、+6、+11天分别使用25、20、17、17mg静脉注射,+2、+4、+7、+12天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毒。
2.3 供体干细胞动员 供体为其胞姐,女,53岁,“HLA”配型全相合,“ABO”血型,供者为“O”型,受者为“O”型。供者每天使用刺激因子-惠尔血300μg皮下注射,瑞白200μg皮下注射,共7天。于注射第5、6、7天用COBE-SPECTRA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3次,循环血量分别为7965ml,8038ml,7940ml,采集外周干细胞分别为81ml、60ml,90ml,3次总量为5.63×10 8 /kg。
2.4 支持疗法 (1)细胞因子:惠尔血300μg/d,+7天开始皮下注射,至+20天后改为150μg/d,至+22天。(2)成分血输注:于移植后第4天、第8天、第11天分别给予经辐射少白细胞血小板1人份。(3)预防感染:明竹欣0.3g,每日1次,磺胺1.0g,每日2次,氟康唑0.1g,每日2次,环丙沙星0.25g,每日3次,更昔洛韦350mg,每日1次。全环境保护49天(-13~+36天)。(4)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使用ATG同时用地塞米松预防其血清学反应,5mg/d;服马利兰前1天开始服用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预防惊厥,至马利兰停用24h后停药,持续静脉滴注凯时20μg,每日2次,-13天开始用药预防肝静脉闭塞病 [1] 。
3 结果
供受者于移植后26日抽血行STR基因型鉴定,结果示患者被检测DNA12个位点全都转化为供者型,证实供者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存活。在整个移植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在移植后第13天即转化为嵌合性植入。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来我科复查,血象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符合骨髓完全缓解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患者先后经过3次STR基因型鉴定,结果均为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效果较为理想,目前暂未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VD)。
4 护理
4.1 全环境保护
4.1.1 患者的准备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移植过程及无菌环境要求,以取得合作。在进行药浴前1天给患者剪短指甲、剃光头发,女性患者腹部以下备皮剃光。药浴前患者进行清洁洗澡,换上干净衣裤,完成常规护理,如咽部、外耳道、口腔等,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如患者服药时感恶心、呕吐,可在药浴前肌肉注射胃复安。
4.1.2 环境的消毒 严密的隔离措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整个病区以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细菌,无菌室外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40min;无菌室内以电子空气消毒车(成都肯格王)消毒,每日2次,每次2h。无菌室内的墙壁、门、地面每日用0.2%洗必泰擦拭,患者的床、床头柜用75%酒精纱布擦拭。
4.1.3 食物的消毒 患者的饭菜、牛奶均用微波炉高火灭菌,待温热食用。水果须选用易削皮的如:西瓜、苹果、梨,用0.5%84液浸泡消毒30min后,用凉开水冲洗、无菌刀削皮后食用。患者的饮用水经过煮沸后继续加热15min来灭菌。
4.1.4 物品的消毒 患者使用的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脸 盆、毛巾、衣物(须选用全棉的)、痰盂、床单等用高压消毒灭菌。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如:垃圾袋、胶膏、眼药水等用戊二醛熏箱加温加湿灭菌。
4.2 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是保证治疗和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常规行锁骨下静脉插管,为双腔导管,它创伤小,减少了感染机会 [2] 。在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 预防感染的护理 每日严格局部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环行消毒三遍,再以75%酒精纱布湿敷,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以灭菌胶布固定。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压痛等现象,有无液体渗出、导管外脱等。换药时使用的物品每日高压灭菌。重视导管接头处的消毒,在输液管道与插管接头处要用无菌纱布包裹好,这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4.2.2 防止气栓的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输液导管,以防不慎将导管拉出。检查导管有无裂隙或接头滑脱,用小线固定输液管道与中心静脉插管处,防止脱落。经常巡视患者,如发现导管脱出,应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做封闭性遮盖,并沿窦道用绷带行加压包扎,将床抬高,使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并报告医生。
4.2.3 防止导管内凝血及凝血后的处理 在一般情况下,不通过导管取血标本,必要时需用导管取血,取血后必须用10U/ml肝素稀释液冲管,或接生理盐水快速滴入。患者的卧位改变、大便时、恶心、呕吐时都可影响输液速度,需随时调整,以防由于患者的内压力使之产生负压,发生导管内凝血。一旦发生导管内凝血,严禁挤压,防止血栓进入静脉系统,及时用50ml注射器内加0.1ml肝素稀释液用力回抽,待血栓抽出。如果回抽未成功,可作30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4~5h后开管,继续用10U/ml肝素稀释液回抽,如还未通,仍用30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4~5h后开管,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导管通畅。如果管道堵塞厉害,肝素封管效果不佳,可用2000U/ml尿激酶封管,方法同肝素封管。
4.3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护理
4.3.1 皮疹 +22天双手大小鱼际就有蜕皮现象,压之不退色,未见皮疹融合表现。发现后应及时治疗,否则易发展成剥脱性皮炎。每日用1∶2000洗必泰温水轻擦全身2次,擦浴时要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变化,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诱发感染。擦洗后,患者如有皮肤干燥、瘙痒,可用无菌油脂涂擦,以保护皮肤表面屏障,严禁搔抓。每日更换无菌衣裤,保持床铺整洁,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炉甘石涂抹瘙痒处,定时协助患者涂抹。进行各种注射时须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在皮肤损害处注射,防止医源性感染 [3] 。
4.3.2 腹泻 患者在移植后第16天出现腹泻,量约200ml,无腹痛、发热。此时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常规便后用1∶2000洗必泰棉球擦拭肛周,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同时要注意观察腹泻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可给予易消化、无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4.3.3 肝功能异常 由于患者在移植前就有“脂肪肝”、生化全套示“ALT96U/L”,移植后注意监测血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并定时测体重、腹围,遵医嘱给予护肝药物。在移植期间,仅出现巩膜黄染,未见肝大、腹水。
4.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入室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每日4次。预处理时每日做1次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预处理后注意观察血糖的变化,三餐前后测量,遵医嘱给予降糖药如:加诺和灵入液体中或口服诺和龙等,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4.5 心理护理 接受移植的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单独居住在无菌室内与外界隔离,失去社会支持系统,又不能和家属在一起,对移植预后不可知等原因引起。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鼓励、关心患者,使其坚定移植成功的信心,向其讲解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可靠性,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有效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 [3] 。
4.6 口腔护理 入室前清洗牙结石,口腔疾患应治愈。入室后应严密观察口腔有无粘膜发白、出血点,牙龈有无肿胀、发炎,舌面有无裂口,硬颚有无破损。移植后第7天左侧牙龈及双侧舌背可见散在溃疡,此时应观察溃疡的面积及深度 [4] ,给予金霉素甘油涂擦,加强口腔处理,每日4次。使用碘甘油涂擦牙龈,防止牙龈肿胀、发炎。重视漱口,指导正确的含漱方法,在进餐后用生理盐水含漱1min,使其与口腔粘膜充分接触,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另一方面,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增加胡萝卜素的摄入,鼓励患者进食、进水,应进温度适宜软食,减少对粘膜的刺激,并遵医嘱给予B族维生素。随着血象的上升,+12天口腔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逐渐愈合。
4.7 出院指导 移植初期,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应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防止感染。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饭后含漱。适当进行轻度活 动,如:做家务、打太极拳等,以锻炼心肺功能。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心情,定期复诊,择日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VD)。
5 小结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某些实体瘤、以及某些先天代谢异常和免疫缺陷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往已有应用超大剂量骨髓抑制性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来达到消灭肿瘤细胞、彻底腾空骨髓的目的。然而这种致死性处理方案带来的相关毒副作用严重 [5] ,很多年纪大、体质差或合并脏器病变的患者往往承受不了常规性预处理,而放弃移植。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预处理剂量相对较小,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扩大了能接受移植的人群,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毛平,王顺清,王汉平,等.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例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4):213.
2 孙爱华,张青.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激光杂志,2001,22(3):69-70.
3 王晓翠,檀敏,异体骨髓移植术后急性GVHD患者的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6:260.
2、同济大学有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6个医学相关学院,有9个附属医院。
3、上海交通大学有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6个医学相关学院,有13所附属医院。
4、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是中国总后勤部直属的一所为军队培养医学专门人才及卫生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有基础部,海医系,药学院,卫勤系,护理学院,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外训系,中医系这“一部八系”,有4个附属医院。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TM)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的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TR),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古老的医疗行为,直到21世纪医学研究人员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临床问题的复杂性及基础研究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病人身上,促使了新的临床研究方法和转化医学的出现。转化医学的精确定义目前还在争议中,Wen-Hwa Lee将当今的转化研究定义为将在实验室、诊所、特定人群中的研究发现转化为新的临床工具,应用到临床,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英国全球转化医学中心的Bruce,美国临床决策中心的Linda,意大利Padova大学试验医学部的Mario及美国国立健康中心转化医学分部的Francesco等学者联合给出了转化医学的简化概念:转化医学代表了一种原则,即提高生物科学研究与临床疾病相关的有效性,以及帮助临床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证实科学研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
2.转化医学的意义
转化医学是新兴的多学科融合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多学科研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药物研究、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转化到临床,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倡导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B2B模式),即从实验台到床旁(“B-B”――Bench to Bedside),再从床旁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其概念一经提出立即显示了强大的推动力,国内外一些研究的快速发展和重大成就的取得正是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生物医学的发展及个性化的治疗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化医学的研究。
3.转化医学对护理学发展的启示
3.1开展多学科协作,构建学术团队
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和转化医学的出现,跨学科研究成为了未来研究的热点。临床问题已经不能由单一专业的科学家来完成,需要不同技能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紧密合作,而只有多学科交叉的团队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护理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实践性学科,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较少。护理跨学科的研究是指全面的调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对护理独特贡献的重视,以及对新定义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当前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增长点,传统的课题通常只是带来数量的增加,创新性课题才能带来质的飞跃。
3.2加强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转换
巴德年指出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互通有无互相支持,不仅是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学科水平的需要,也是教学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许多院校侧重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使得我国的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缺乏临床和基础都精通的人才。护理高层次人才脱离临床,不能与临床人员良好沟通,使其不能很好把握研究前沿,不能将知识及研究结果及时准确地应用于临床,形成为研究而研究的局面。由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临床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虽然掌握了极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研究,再加上我国的护理学起步较晚,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缺乏科研基础知识、医学统计知识及文献检索技能等科研工作的基础方法,使得我国护理研究的主题涉及面虽比较广但建树较少。因此,加强医院和医学院校的密切合作势在必行。
3.3加强护理的基础研究,推进护理临床与基础的结合
护理学的专业性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医学的进一步完善。然而,由于护理专业起步晚,科学研究基础与医疗相比还很薄弱,护理研究往往侧重于调查、心理护理、经验总结和体会等研究而缺乏基础性的研究,使护理研究难以发表影响力较大的论文,在课题申请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目前,我国护理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正在努力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护理学也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护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与基础研究的联合,推广实验性研究,才能使护理科研具有较高的信度,推动护理医学快速发展。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已改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的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专业:
1、临床医学专业是八年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最早开启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培养八年制医学博士为特色,医学预科阶段,五个学期,基础医学阶段,三个学期,临床医学阶段,四个学期,培养模式十分完善。
2、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另一个专业,护理学是医学科
(来源:文章屋网 )
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科学、符合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并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先修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护理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均由基础医学院承担,受以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影响,课程设置往往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模式,与临床医学专业无明显差别,基础医学所占课程比例较大,没有突显护理专业特色。近年来,就如何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各护理院校都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学的、可广泛应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我校要开设本科涉外护理专业,提出一套适合此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着重从基础医学应开设课程门数、应开设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总学时及理论实验学时分配方案、应开设基础医学课程的开课先后顺序、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调整方案以及课程教材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P1。采用我校现有的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查阅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改革相关文献,了解国内护理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最新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综述,作为最终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参考资料。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人员与被研究者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到全国开设有本科护理的特别是进行过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高校进行调研,了解其基础医学课程开设比例,学习其课程改革经验,先后到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学习,采用非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2所院校的教学主管及相关老师进行了访谈,收集其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资料,并将资料按类别进行整理、分析、归纳;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武汉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开设的意见及学习感受,并将资料进行详细记录;邀请担任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基础医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召开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研讨会,对其进行访谈,根据对各种途径获得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商讨出一套本科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
3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有些学校进行了全面整合,将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全部打乱,不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单课程教学,而是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每个系统从正常讲到异常,形成了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的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尚没有配套的教材,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坚持基础医学学时够用为度的原则,我校在课程设置时,选择了局部整合,选择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有配套教材的整合方案,将一些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将组织学、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人体形态学,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4开设门数与学时
我国目前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沿袭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开设门数过多,学时数过多,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本次课程设置,经过课程整合把课程门数定位正常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7门,课程总学时压缩为362学时,课程学时比例分配中增加了形态学实验的比例,压缩了验证性试验比例。
5开课学期及教材选用
依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遵循由基本形态、结构到功能,由正常到异常的学习习惯,安排基础医学课程的开课顺序,把正常人体结构学安排在第一学期;教材选用上,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如选用了步宏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选用了董志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药理学,选用了唐四元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生理学,选用了周瑞祥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人体形态学,选用了高国全主编的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的生物化学,选用了黄敏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选择了安云庆主编的医学免疫学。
6涉外特色
为了满足涉外护理的需要,根据基础医学课程特点,选择了相对容易理解的人体形态学中的解剖学部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中的病理解剖学部分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医学英语知识,为后续护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打下一定基础。
经过近1年的探索,我们初步提出一套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此方案将在我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评价,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此课程设置计划,更好地满足本科涉外护理教学的需要,为各护理院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640-1642.
[2]沈开忠,叶国英.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索U]护理学杂志,2013,28(11):55-57.
[3]王娟,余丽君.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⑴.护理学报,2009,16(10):13-16
[4]段颖杰,余丽君.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JJ.护理管理杂志,2009,8(8):29-31.
[5]王虹,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3-34.
[6]马连娣.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2-24.
[7]杨桂染,李旭,王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田.教育与职业,2011,(29):136-137.
[8]朱慧芳,刘先俊,张莹,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初探[U]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682-685.
[9]沈开忠,叶国英,陈芙蓉,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考试的改革田.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