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时间:2023-09-20 18:19:33

导语:在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第1篇

1、属于新能源。

2、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3、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前景分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能源问题得到重视,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等众多社会问题,紧逼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3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对比见表中所示。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参考文献]

[1]黄安华.清洁汽车-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5):12~14.

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化;路径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常规能源即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逐年上升,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须尽快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尽早实现新能源的产业化。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虽较快,但仍未形成产业化规模

近年来,我国从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真正的产业化还相距甚远。从总量上看,新能源的产量和消费量跟传统能源相比仍较小,主要常规能源――煤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见图1)。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只有910万千瓦,仅占总发电量的1.9%,国际上这一比例平均在16%左右,生物质能的商品化率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0.5%左右。

(二)部分新能源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近年来,新能源企业虽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目标不明确,市场显得无序,有些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倾向,其中风能和光伏产业尤为严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千瓦-4000万千瓦,而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万千瓦-1500万千瓦,现有整机制造企业70余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近100家,其产能远远超过国内市场容量。在光伏产业的多晶硅生产方面,2009年国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万吨-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2007年之前,我国只有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产量不过600吨,2008年上半年有近20家企业生产多晶硅,产能高达5万吨以上,几乎占全世界90%以上的产能。在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封装是资金、技术门槛低、低廉劳动力密集的环节,而我国恰是在这方面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扭转这种低端产能的重建现象,将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核心技术缺位导致新能源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市场化

近年来,新能源在我国虽发展较快,但由于我们没能掌握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导致该产业不具备价格优势,使之无法市场化、产业化。以我国发展最快的风能来说,近十年来风力发电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风力发电所用核心部件(如当前流行的MW级风电机组)仍需进口,使得风力发电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也在根本上阻碍了风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突破,由于这些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导致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使该产业的运营成本较传统能源居高不下。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再加上市场容量的狭小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关新能源的政策法规及协调机构缺失

目前,我国虽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产业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政策相对滞后。近年来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没有形成体系,且政策间缺乏配套性、衔接性,特别是缺乏细则。以风能发电为例,在应用层面上,至今入网政策还不明确,所发电是入国家网还是地方网,电价如何确定等问题一直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定论。而此类现象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也不乏存在,如不尽快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将很难使新能源正常步入产业化轨道。在新能源的管理和推广利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一个完善的协调机构,这也是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区虽设有新能源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但这些机构在协调政企关系、技术推广、关注行业动态及经验交流等方面作用有限,没有形成合力,需要其他组织或部门的介入,形成一个完善的协调机构。

(三)发展新能源所需资金和人才短缺

新能源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专业化人才的储备。从各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来看,我国的投资力度明显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虽不断加大,但仍缺口很大。造成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新能源的投、融资渠道较单一,在民间和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较低,影响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新能源各领域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新能源产业中涉及到材料学、电喷学、分子物理学和工业设计学及新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人才奇缺,这使得我们在新能源的核心技术、节能降耗及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进而导致我国的新能源难以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

三、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化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主要因素可归结为核心技术、资金和人才、政府政策法规及新能源的协调机构等,不难看出,这四个因素之间既相互紧密联系,又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共同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见图2),其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产业化进程。

因此,实现新能源的产业化,必须从上述四个因素着手,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如下:

(一)加强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尽快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核心技术的缺位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化的主要掣肘,突破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已成当务之急。因此,国家应首先要强化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研发领域的倾斜,建立国家战略技术储备库。对风电产业,应尽快攻克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尽快突破多晶硅的提纯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要注重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及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性能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预建的智能电网领域,要加强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的研究等。我国只有突破了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路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新能源的运营成本,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新能源尽早实现产业化。

(二)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融资力度和人才引入力度

1、分步、有序地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融资力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在研发、制造、宣传、引进技术及推广应用等领域,都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单靠企业本身很难筹集这笔资金。首先,政府要明确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步、有序地给予财政支持,同时要理清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制度,促进商业银行贷款投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设立新能源投资基金,争取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开辟国际融资渠道等。

2、强化基础学科和基本技术领域的人才引入力度。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急需培养或引进。一是涉及到能源材料学、电喷学、分子物理学、能源化学、能源生态和工业设计学及新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人才奇缺。表现在汽车研发方面,缺乏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各种钢材的用料配比、钢材耐用性和硬度,都没有共享的平台,风能、太阳能都需要这些基础数据测试新能源材料的耐用性,企业只能按图索骥,效率很低。二是涉及到新能源基本技术方面的人才奇缺,包括能源收集技术、转换技术、储能技术、原材料提纯技术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维护等技术人才。这些基础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新能源产业化的重要瓶颈,只有建立起上述发展新能源所需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才有望突破这种瓶颈。

(三)尽快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为实现新能源产业化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在政策法规方面,无论是发达的市场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制订了各级各类以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政策法规且已形成体系。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尽快建立新能源的政策法规体系,针对各新能源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应用推广程度等差异应分别施以不同的政策法规。在新能源推广方面,我国可适当借鉴德国的购电法、日本的初装补贴法和美国的抵税法,制定一个有利于我国新能源应用的政策规范。

(四)充分发挥新能源协调机构的作用,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化搭建平台

新能源的产业化单靠企业恐怕难以完成,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全局上予以协调,产业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的参与到新能源产业化过程中。协调机构要加强企业间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联系,推动建立产学研、大中小企业紧密结合的技术合作创新体系,为关键技术攻关、分工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推广应用及经验交流等搭建平台,确保新能源企业风险同担、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各企业间无序、低水平的竞争,降低各企业研发与生产成本,还可以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叶志.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2).

2、王胜颜.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例超9%[N].经济日报,2009-02-14.

3、何丰伦,戴劲松.大批企业突击上马恶性竞争潜伏危机[N].经济参考报,2009-08-26.

4、厉华.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一路走好[EB/OL]. ,2009-03-25.

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障碍;解决策略;能源短缺;非常规能源;汽车市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8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43

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用电力系统取代了后者的发动机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力驱动主模块、车载电源模块和辅助模块三部分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蓄电池输出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输出的转距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轮前进或后退,因此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与蓄电池的容量直接相关。

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一种,只不过该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不再是一块蓄电池,而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该电池在工作时,燃料在阳极进行氧化,氧化剂在阴极完成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因此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需要不断地向电池内输送燃料和氧化剂。只有燃料的持续供应,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供电,进而通过电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驱动汽车。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在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4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2.8万辆。

1.3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如图1所示:

混合动力汽车,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汽车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驱动系统,这些驱动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是合作式的,也可以是独立式的。以串联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车辆在行驶之初,蓄电池电量饱满,车辆主要依靠电力系统驱动,辅助系统此时不需要工作,而随着车辆行进,电量不断消耗,当蓄电池的电量低于60%时,辅助系统开始工作,并根据汽车对能量需求的不同,灵活地调整工作状态。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日本丰田汽车自1997年推出混合动力乘用车“PRIUS”以来,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累计销量100万辆的发展目标,而截至2015年7月底,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00万辆,达到804.8万辆。

1.4 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如图2所示:

图2为宝马旗下开发的一款氢发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从“电力”转到了“氢气”,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氢发动机汽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力系统还属于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则离不开化石能源的燃料支持;但是氢气通过化合反应就可以轻易获得,同时氢气的能源转化率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且氢气燃烧时只产生纯净水,决无污染,因此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丰田、宝马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都将发展氢发动机汽车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

2.1 核心技术

特斯拉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消费者的要求,从约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到流线型的外观及内饰设计,再到信息化、数据化的控制理念,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处处彰显着“高科技”的理念,据报道,2016年特斯拉Model3的订单超预期,使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重振雄风,许多技术股票纷纷涨停。而我国目前销量领先的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最大续航里程为300公里,至于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00~200公里不等,频繁的充电,使得许多国产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芳心”,转而选择“以技取胜”的国外品牌。

2.2 生产成本

技术上难以实现突破,必然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政府自2014年起,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财税补贴的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高,例如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市场定价在31万~33万元之间,而同款车型的比亚迪常规能源汽车市场定价为10万~13万元,两相比较,虽然比亚迪E6有政府补贴,但是仍无法扭转其成本过高的局面,而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汽车摇号、限号的重重障碍下,仍然坚决购买常规能源汽车的原因。

2.3 配套设施

正如常规能源汽车需要加油站、修理站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的支持。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是否完备成了一个国家能否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志。例如法国巴黎街头设有几百个充电器,政府规定凡是重要的停车场都要设充电器,并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插头。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4万个,充换电站650座。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多集中在大城市,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仍然迟缓,这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使用者的跨地区交流。

3 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全面部署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但是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国要想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重困境,就必须在立足本国实际,并积极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新”不但体现在其驱动能源上,还体现在其核心技术上,例如宝马早在1978年就已开始着手研究氢动力驱动系统,历经数代原型车,终于于2006年推出了Hydrogen 7――世界首款氢动力汽车,该车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91千瓦/260马力,峰值扭矩为390牛米/

4300转。该车虽然造价昂贵,但其优越的性能和几乎零排放的优点,为其他研发氢动力汽车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宝马企业的研发实例可以看出,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只有心脏强有力地跳动,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整个行业都运转起来。因此,我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技术攻关,尤其要加大对蓄电池的研发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国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的问题。

其次,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一方面向消费者传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图与决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转产成本,进而减少技术研发的负担。例如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这一宏观政策大大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近5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政府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也应该注意政策补贴的方向,避免出现企业因观望政策而失去研发动力的弊端。

最后,不断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后顾之忧”。我国应该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和修配厂的建设数量,并将其作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质量,使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服务网络,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不但能够放心地在本市出行,还能够安心地开车去外地,从根本上打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关于充电、修理的后顾之忧。

4 结语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在面临危机时做出的理性选择。不论是对于世界而言,还是对于我国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相信人类在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开拓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政,厉丹彤,冯小保,黄明宇,倪,汪兴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15,(3).

[2] 黄志永.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J].科技视界,2015,(13).

第5篇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是指除常规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由于新能源本身具有分布广、清洁高效等特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二、低碳绿色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2011年到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步阶段,2016年到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量居世界首位。为了实现发展计划,中国政府出台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一步刺激潜在的市场规模。但是,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存在购买成本较高,汽车的耐用性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到2020年汽车价格才会降低20%左右。[1]为了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府除了加强对购车者的补助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补充,以刺激企业创新技术,降低汽车购买成本,以真正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2]

三、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在华营销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政策环境分析。其一,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优惠。保时捷作为进口豪华汽车,其价格首先会受到中国关税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中国进口整车关税也经历了数次下调,使得进口车辆更具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除了必须缴纳一定关税外,新型能源汽车还需要缴纳消费税、增值税。但是,随着中国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针对进口的混合动力型汽车优惠也正在筹建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也将会得到政策庇护,这对于保时捷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具有积极作用[2];其二,汽车限购政策助推新能源车发展提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也促使城市变得更加拥堵。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对城市私家车进行限购是很好的政策。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八个城市采取了限购措施,并对限购政策采取了不同的细则。例如:上海市则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免费专用牌照的优惠措施,并且在上牌费用上给予优惠。这些优惠措施必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第二,社会环境分析。其一,人口基数庞大且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3年,中国共有13.6亿人口,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这就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保有10辆汽车。这一水平与全球每100人拥有17辆汽车的水平相比较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也会逐渐提升,而且很多家庭不会满足于一辆私家车,会需要多辆私家车。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其二,消费观念转变带来需求结构升级。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对于很多汽车购买者来说,汽车不仅仅只是代步工具,已经成了财富地位的象征。在中国消费者的理念中,使用丰田、本田等汽车会感觉很没面子,而一般中产阶级大多使用这两种汽车。而购买保时捷、兰博基尼这种车型,即使感觉负担沉重也乐于购买,因为购买者心里希望自己被定义为成功人士,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财富,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第三,技术环境分析。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发展,主要还是由于动力问题得到解决。当前电动汽车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要动力源,该电池具有稳定性安全性、价格低廉性等特征,能够使电动汽车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电动车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四、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在华营销策略建议

第一,基于绿色环保的营销理念创新。其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便捷性,搜集新型能源汽车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评价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可以给消费者汽车模型,并及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以便作出更好调整;其二,应当注重多元化营销。保时捷在进行营销中应当采用多种手段,为消费者打造汽车娱乐、汽车文化等售后服务,并在营销过程中突出新能源汽车绿色理念,为消费者传递最时尚信息。第二,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组织创新。在进行营销组织建设方面,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应当组建网络直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网络直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网络直通台,让消费者了解汽车各个部位,并让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车型。与此同时,保时捷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大力营销新能源汽车。第三,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细分车型。目前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只有三种款型,三种款型明显不利于中国市场的营销,必须增加款型。保时捷可以增加紧凑型豪华车。随着中国女性收入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自己购车,而女性消费者乐于购买新款紧凑型汽车,保时捷公司可以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积极开发适于女性驾驶的豪华车。

作者:张秋菊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月22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微电网示范区,同时还将推动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那么新能源城市是什么样的?新能源城市在我国的未来前景什么样?围绕这些问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能源:大势所趋,技术需跟进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当前中国,许多城市都提出了新能源城市的规划和方案,掀起了一股建设新能源城市的热潮。作为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茅于轼: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大的优势是地域分布较为均衡,资源量相比人类需求来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等。新能源取代旧能源是一个必然趋势,新能源越来越便宜,常规能源越来越贵,最后新能源自然便能取代旧能源。当然这是要求技术上的跟进,经济危机下尤其明显,但是需要时间。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科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人说:“未来国家之间的战争就是能源之战。”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茅于轼:相比传统的石化能源,新能源目前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不可估量。在资本市场上,凡沾上“新能源”概念的股票,往往会成为投资界的宠儿。我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放眼全球,在新能源技术和运用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从市场应用空间上分析,我国更是具有领先其他国家的无穷潜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等新能源都潜力无穷。

新城市:根据特色新能源资源配置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新能源城市成为国内城市的共识。您认为新能源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茅于轼:新能源城市目前尚无准确定义。我们粗浅理解,新能源城市至少必须达到国家绿色能源县(市)的要求,也就是在县(市)域能源开发利用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15万吨标煤或户均1吨标煤以上;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70%的养殖户动物粪便进行沼气处理,80%的中小畜禽养殖场有沼气工程:生活能源基本实现清洁化和优质化。

中国城市经济:每座城市的情况和资源条件不一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适合发展新能源呢?在创建新能源城市中每个城市的模式是否一样?每个城市该如何做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茅于轼:创建新能源城市中每个城市的模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发展新能源城市,拥有新能源特色资源条件十分重要。如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双龙岗,面临杭州湾,背靠秦山,这里风景似画、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又如江苏省东台缺乏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发展传统能源不具备资源条件。但东台土地资源丰富,沿海空间大、滩涂广、风光好,风能资源稳定丰富。海边处于太平洋信风带,地上70米高平均风速达到7.5米/秒,是国内风力发电十分理想的地区之一,开发规模可达4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沿海滩涂广袤,年均日照时间达2232小时,太阳能年辐射量5126兆焦/平方米,是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场的优质基地。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可观。所以每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拥有的新能源特色资源条件来找寻适合自身发展新能源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新能源。

新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这对于创建新能源城市也是新的机遇,您认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做?

茅于轼:政策扶持,对于新能源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安装大国,德国于5月末明确表示,将在2022年关停所有核电站,而后者在2009年贡献了德国26%的发电量。未来十年,德国计划将新能源占总需求的比重从目前的l7%提升到近50%,并将在2020年投资2000亿欧元发展风电和太阳能。

城市发展靠产业,产业支撑靠企业。企业是具有自负盈亏能力的经济实体,产业是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链是存在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交换的企业群结合体。新能源产业是新能源城市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增加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降低新能源成本上,建议政府要扶持和帮助企业和个人在沼气发展等方面,用新能源的规模化效益来降低其开发和使用的成本。在政策支持上,建议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城市经济:您认为从国家层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予这些新能源城市支持?您对我国能源城市的未来发展如何看?

第7篇

【关键词】高渗透率 新能源发电 经济调度策略

系统备用确定为现如今新能源电力优先调度与常规机组电力计划关键所在,传统备用配备原则没有考虑新能源供电影响,无法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当前保守配置方式太过粗略,压缩了新能源供电的消纳空间。凭借对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接入给系统备用带来影响,统筹考虑系统经济性、安全性与新能源供电经济调度,以及充分消纳多种要求,提出一类风电功率评估和电网调度实际运行系统调整备用,旋转备用分析和确定方式,并凭借电网运行数据对它有效性进行验证。

1 运行当中的优化点偏离分析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往往是以小波动形式来体现的,其周期只有短暂的几秒。一次调频进行有差调节,针对于互联电网中联络线功率,与其中产生的频率存在差异;而对于二次调频来说,其周期通常设置为半分钟,使其频率达到可以使用的范围之内,并使ACE返回到目标临界值,以实现无差别的调节效果;无论是哪种调频形式,机组的经济运行点逐渐偏离,这个时候针对经济调度实行优化,在时间与功能上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考虑,二者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其系统频率的持续稳定性。在这里以虚拟的形式进行模拟,假设将本调度设置为初级,上一级调度设置为末点,发电机群体在运行中使其位于最理想状态下的最优点位置。为了避免新能源在应用发电的过程中出现的波动,还有负荷预测方面出现的误差,把本调度级设置在15分钟左右,这样机组进行一、两次的调频,促使其各个构成部分的输出功率发生两种效果,也体现出经济调度结果。

调度周期段内,AGC机组巡访跟踪负荷变动,AGC机组依据五秒替换一次区域操控偏差予以调整,因为AGC机组花费比较高,AGC机组的容量通常不会很大,导致系统机组调整压力过大,尤其负荷高峰阶段,常会导致机组调控容量不够 。从广义范畴来看,普通调度策略在一刻钟内机组保持运行经济最佳位置上,其实因为一次调频及机组整体调整,渐渐让机组远离最佳运行工况,偏差并不明显,但随着系统内新能源供电比重不断提升,则又不同。为充分解决新能源在并网阶段为机组远离最优工况相关问题,最先对调度周期偏离程度做综合研究,接下来对调度的时间级进行细分,动态化对调度周期予以判定,使新能源波动性得以消纳,大幅度提升系统经济性与可靠性。最终依据算例分析结果,证实此方法是可行的。

2 算例分析

在算例中,将电力系统分成9个不同形式的发电机组,记作1至9号机组,将每个种类的发电机组的总数量设为40台,而且其参数包括AGC机组与机组数量,出力上下限等。研究人员对当地一个区域内的电网系统调度进行了跟踪分析。于2013年4月5日20:00-23:00期间以常规调度模式对所进行跟踪地区的电网实际上应该采取15次的经济调度,为了使分析更加精确,在此基础上于21:00-22:00的高峰阶段,将经济调度提升到30次,而且多进行的那些次数的经济调度,在保证最理想化的经济运行点偏离的前提下,机组能够回归到优化点,释放AGC机组容量,确保用于调频的备用设施资源齐全完善,进而满足算数分析的指标。旋转备用和调节备用类似,但是作用时间尺度稍晚,用来使系统常规运转状况下基于负荷或出力区别或者不确定性对系统做功平衡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证实,系统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关联并不大,如今也还不具备通过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后净负荷精准预测关键技术手段。所以,含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系统,想要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可靠经济运行,还要对新能源做经济调度,可采取在旋转备用的容量已经确定基础上综合考量新能源给旋转备用的需求量带来的影响,凭借它可预测特征,对整体旋转备用实际容量需求进行评估,把新能源功率预估结果放进发电规划制定当中,制定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全网普通机组发电规划,综合考量系统旋转备用的容量需要对负荷预估误差及新能源功率预估误差双重影响。

新能源功率预估与负荷预估相对独立并且不存在显著关联,可把负荷预估误差及新能源功率预估误差整体视作预估总偏差。实际电网调度运行时,备用需求是参照负荷预估、运行机组实际最大有功功率等信息进行核算的。新能源渗透率升至特定水平以后,预估误差幅值会明显上浮,负荷与功率预估整体误差容量将超出电网最高单机机组的容量,整个电网旋转备用的容量由新能源功率预估误差占据主导位置。实际上渗透率高新能源发电接入给系统备用带来影响很大程度是对机组组合构成的影响。本文提供方法靠近此时段系统每天最少旋转备用实际需求量,要比参照当前《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中规定预留的备用容量安全性更高,同时比当前普遍应用比较保守旋转备用预存方法留存容量要低,兼顾系统优先调度和经济安全运行的新能源发电基本原则。

3 结语

深化研究高渗透率新能源供电电网的经济调度和一二级调频时间方面跨度比较大,对新能源在并网期间相关问题给予很好解决,给予优化和非优化的运行差距形象描绘,动态将经济调度周期确定下来,进一步将某些AGC机组的调节容量释放出来,减少AGC的调节压,将一二调频品质提升上去。结合电网实际数据展开研究,由CPS,ACE与电网频率众多方面予以对比,证实方法是极为可行的。结合提出动态性经济调度方针来应付渗透率高新能源联网带来系统不稳定运行,只需要多花一些经济调度成本,便可达到减少AGC机组调节负荷,提升系统的控制能动性,对新能源供电并网是具有非常大益处的。

参考文献

[1]高峰,马烁,张爽.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备用影响及配置研究[J].中国电力,2014,08:72-78.

[2]彭波,陈旭,董晓明.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4,03:1-7.

[3]周逢权,毛建容,马红伟.含高渗透分布式电源的独立海岛供电系统稳定控制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2:84-90.

[4]吴耀文,马溪原,孙元章.微网高渗透率接入后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13:49-54.

第8篇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依赖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秆等属于生物质能源,另外还有水力、风力等,这些能源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能量来源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能的转化,但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的演化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

2.2.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2.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4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学评估,加强产业引导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4.2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足够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4.3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话(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4.4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调整能源利益结构。

⒖嘉南祝

第9篇

如果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作为强大的动力,曾经把工业文明推向鼎盛时期,那么它们现在又把工业文明推向了尽头。化石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大量排放废气废渣,污染环境。一次性化石能源在把工业文明推向尽头的时候,自己也快走向枯竭。预计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到153亿吨以上标准油。到2050年前后如果没有新探明的石油资源,就需要采用非常规石油资源或其他替代燃料。

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总结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些绿色经济雏形,首先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集的国家环境部长会议正式提出绿色经济倡议,随后得到20国峰会的支持。绿色经济的本质规定性在于无污染、生态化,表征为能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不仅主要体现在生产(产业),也体现在流通(贸易)、消费(生活)、分配等经济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呈现绿色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是在产业领域,而且是向消费和贸易领域延伸,全面发展和提升。我国已形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产业基础。核电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产6~8台,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万千瓦(2008年全球市场占有量达30%,居第一位),太阳能硅材料产能在2009年底达到3万吨,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3500万平方米(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

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形成推进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领域全方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能源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贸易方式,从而确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绿色路径。

具体来看,首先发展的是体制健全之路。

新能源具有与传统能源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面临传统体制的诸多制约,如新能源项目审批与电网规划脱节,以至于新能源发电上网困难;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采用标准电价和特许权招标电价两种定价机制,造成上网电价混乱,等等。因而,要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理顺和健全新能源管理体制,如统筹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使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协调统一;统一新能源发电定价机制,如一律采用特许权招标的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