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

时间:2023-09-20 18:19:36

导语:在实用医学影像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

第1篇

关 键 词:技术使用者;技术消费;技术哲学

Abstract: The existent mode of technology is to be used by human beings, and only in the p ractical activities of using can we highlight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 realizethe function of technology and continue the life of technology. Undoubtedly, th e users who are the subjec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are the basic n odes of the network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However, theuse of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mainly by productive discourse for long and therole of producer and consumer in the discussion was overestimated, thus alienat ing the consumption from its true meaning. Nowadays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emph asiz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nd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has been fo cusing on the modern context in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phase, the philosophy oftechnology has the necessity to extend its own space where the technology userscome into its visual field for interpreting the activities of using technologie s.

Key words:users of technology; consumption of technology;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曾经把传统的人类活动划分为制造和使用两类,认为工程师注重制造 的一面,而社会科学家则注重使用的一面[1]。拉普则认为,技术的表现形态分为四 种:发明、设计、制造、使用[2]。可见,使用一词一直处于技术哲学的疆域之中,但 令人诧异的是,使用问题并没有成为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明确对象。长期以来,技术哲 学家们对使用的关注主要囿于技术使用社会后果的宏观话语体系,罕有对技术使用活动本身 以及技术使用的主体-技术使用者-所进行的哲学反思,“或者即使是有所考虑,也要 么是泛化为无主体的‘社会背景’(比如政治和经济推动力),要么被降阶为完全消极被动的 ‘受教化者’”[3],但与此同时,经济学、社会学早已敞开对使用者的关注之门,在 有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 试图对技术使用者进行简单的梳理和介绍,以期唤起国内学者对技术使用问题研究的重视。

一、 技术使用者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使用者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最初的认识和阐述肇始于经济学领域,出于经济利益方面 的考虑,经济学理论对使用者予以了一定关注,认识到并不是企业生产什么,使用者就接受什 么,而是具有自己的选择权和能动性,各自有不同的需求、爱好和个性,并对使用者集体进行 了较为系统的关注,肯定了技术只有被使用者接受并融入到社会之中才能实际发挥作用,从而 确立了使用者集体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技术演化的复杂化、高级化,人们进一步觉察到了技术使用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动性 ,“使用者创新”(users innovation, 柳卸林等将其译为用户创新)的出现就是这种认识在 理论上的结晶,它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冯希普尔相对于“制造者创新”的传统概念所提出来 的。该理论将使用者置于创新者的主体地位上,除了肯定传统理论中制造者的主体地位外,更 加强调使用者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并以大量实例证明了使用者在多个高科技 领域的创新者身份。因为只有这些“期望通过使用一种产品或服务而受益”[4]的 使用者们 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对技术产品的实际使用感兴趣,所以由使用者所开展的创新能精 确地开发出他们所真正需要的东西。

而后,使用者这一概念在社会建构论的框架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经验审视和理论提炼,建构 论者们借用了结构主义有关文本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把技术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致力 于揭示包括技术使用者在内的“相关社会群体”对该技术文本的意义建构过程,在他们的逻 辑范围内,技术使用者是作为一种结构化了的相关社会群体来发生作用的。平奇、比克详细 分析了“相关社会群体”、“解释柔性”、“结束机制” 和“技术框架”等概念,认为使用 者在技术发展中对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建构作用”[5]。

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以说是建构论深入发展的一个成果,也就是在这个范畴内,伍尔加首次提 出了“被形构的使用者”(configured user)概念,伍尔加引入了文化研究中的“作者理论 ”,把机器隐喻为文本,而把使用者隐喻为读者,“形构使用者”(configuring user)的过 程就成为了机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而阿克里奇则提出了“被计划的使用者”(projected u ser)理念,她把技术比喻为电影脚本,认为技术客体结合行动者以及未来的行动空间一起界 定了一个有关行动的框架,故而她把关注点投向了技术的设计阶段,指出设计者在设计阶段 把对于未来使用者的构想融入到了技术产品的制造之中,从而预先规划了使用者。可是,这 毕竟是学术界对技术使用者予以关注的开端,“使用者”虽然迈出了被人关注的第一步,但 并没能摆脱生产场域的背景,学者们仍然是立足于技术文本的作者身份来关注使用者,使用 者还主要是一种处于技术黑箱之中的因素,远远没有对技术作者的霸权地位造成冲击。

正是认识到了建构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这些局限,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研究者柯文进一 步提出了“消费联结”和“消费者联结”的概念,意欲扭转消费者在技术中始终处于被动的 使用者的位置。消费联结是一个属于消费者自己的时空范畴,在这个空间里“消费者们在相 互竞争的技术之间作出选择,并试图明确当从网络里面向外看的时候该网络所呈现的面貌, 哪些因素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哪些路径值得理性地追求以及哪些太危险而不能加以期待” [6],而消费者联结则着重强调在定义消费者时必须以处于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场域中 的消费者需要作出选择的那个人工物为依据。

稍后,女性主义研究者又从女性使用者的角度分辨了“终端使用者”、“外行的终端使用者 ”以及“被卷入的参与者”之间的差异,终端使用者是指那些受到技术创新影响的处于下游 的个人或组织;外行的终端使用者是用来强调被排除在专家话语体系之外的那些终端使用者 的亲戚;被卷入的参与者则是指那些受到了行动的影响但却沉默不语或者不在场的人,他们 有两类,一类是虽不在场但受到他人的建构和锁定的人,另一类是虽然在场但常常缄默不语 或被那些权利主体所忽略的人。这些使用者当然以女性居多,对此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妇女的 自治权以及她们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力。

罗杰希尔维斯则把关注点聚焦于日常生活技术的使用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者与技术 的关系才是最普通的人与技术的关系,日常领域的使用者通过“驯化”把他们所知之甚少的 、令人兴奋的甚至可能带有危险气息的事物嵌入到日常生活实践和社会文化中,从而使得它 们成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这实际上是一个技术与使用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希尔维斯把驯化 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占有(成为一个技术产品或一项技术服务的主人)、客体化(展示 的过程)、合并(使用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及转化(对技术物品的使用塑造着使用者 与周围其他人的关系)。米切尔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案例考察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 对技术进行修改并赋予新的意义[7]。

正是在近些年来西方理论界对技术使用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1世纪初,娜莉奥德肖恩 和平奇合编了《使用者如何重要》一书,综合分析了技术论中考察使用者的不同研究进路, 概括出四种研究进路,即SCOT(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所开辟的作为技术变化人的使用者进 路,女性主义所提倡的强调多样性和权力的使用者进路,符号学所青睐的作为结构和脚本的 使用者进路以及文化学所推崇的消费和驯化的使用者进路。该书提倡学者们要关注技术与使 用者的互相建构过程,关注“使用者对技术所做的一切事情”,从而在总体上“识别大众是 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消费、改进、驯化、设计、重构以及对抗技术的”[8]。

毫无疑问,学术界已经打开了对一直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的、在技术发展史上基本是匿名的技 术使用者们的关注之门,并试图明确技术使用者在技术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建构作用,确立技 术使用者的主体性身份,以期弥补以往技术研究中只重视技术供给方(发明家、设计员、生 产者、工程师、企业家等等)而忽视技术需求方的缺陷,努力对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 进行一个完整、客观的描述,以便能开拓出一片专属于技术使用者的权力领域和话语空间。 当然,迄今为止对技术使用者的研究仍是以经验和案例分析为主。

二、 技术使用及使用者的意蕴

对技术使用及使用者的理解是无法游离于技术消费这一话语框架的,而对于消费,人们并不陌 生。在哲学以往的研究视野里,虽然鲜有对技术使用及使用者的探讨,却不乏对消费及消费 者的关注。消费如同生产一样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它在最初的应用中却带有明显 的贬义色彩,暗含着“消耗”、“破坏”、“浪费”之意,直到18世纪中期才作为一个中性 词出现在字里行间,并与“生产”相对,马克思对此有过精辟的描述,他把整个社会再生产 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并深刻剖析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认 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9]96,指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 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 后者是生产的前提”[9]94。

我国学者王宁教授把消费定义为“人们为满足需求和需要,对终极产品(物品、设施或劳务 )的选择、购买、维护修理或使用过程,该过程被赋予一定意义,并导致一定的快乐、挫折 或失望等体验”[10]。吕乃基教授则强调消费的含义囊括了从消费品被制成一直到 被取 代的全过程,“包括获取、占有和通常意义(也就是狭义)下消费实践活动”,并借用了康德“ 自在之物”的概念指出,“设计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被使用前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只是‘外在的 、直接的、消极的存在’,是‘自在之物’。只有在消费中,也就是在商品与主体以及与其对 象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展示它的一切,商品才能成为‘内在的’‘为我之物’”[1 1] 。显然,这种“消费实践活动”就是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使用实践活动,正如李伯聪教授在《技 术三态论》一文中所强调的,只有在技术进入生活,成为消费者所使用的技术时,技术才成 为了现实性的技术[12]。

由此看来,技术使用从属于消费环节,是对已然成形的、进入了消费领域的技术或技术产品 的使用活动及过程。技术使用内含于技术消费的过程,是技术消费的一个子集,而且是至关 重要的一个子集,离开了技术使用,技术消费就失去了其最珍贵的情感体验,而离开了技术 消费,技术使用也就无所依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是,由于以往对消费的探讨主 要囿于生产语境,关注消费也是为了刺激生产,这样,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为 了炫耀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大肆进行挥霍性的消费,消费主义盛行,进而导致消 费异化”[13]。为了克服这种消费异化的弊端,我们必须打破生产霸权,从使用者的 角度去解读消费。

技术使用虽然是技术发展过程中消费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与技术消费却是不同的概 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内涵上看,技术消费属于经济学范畴,除了内含技术使用这一活 动和过程外,还强调技术选择、技术购买、技术消耗,特别是强调技术购买;而技术使用则 属于哲学概念,可以理解为把使用这一环节从技术消费整个实践活动中抽离出来,从而专注 于在使用阶段消费者对技术功能的实际发挥、运用、重塑和实现。从外延上看,技术消费意 味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技术或技术产品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终结,涉 及到一种具体的技术产品的耗尽;而技术使用则强调一种技术或技术产品的消费实践活动过 程中对其功能的运用和发挥,甚至从中可以挖掘出另一种技术或技术产品功能和意义的雏形 ,它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是起点而非终点。此外,技术消费注重的是技术商品的交 换价值和符号价值,提倡时尚、前卫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滋生相互攀比的不良社会风 气,形成畸形的“用过即扔”社会,而技术使用看重的则是技术产品的使用价值,关注技术 使用的活动过程,主张“物尽其用”,拒绝浪费。

综上所述,本文把技术使用界定为使用主体对已经投入消费市场的技术或技术产品进行符合 预定功能或不符合预定功能的操作、利用和发挥的活动。这是技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 技术与其使用主体相互建构的过程,既存在着技术对使用主体的“限定”和“强求”,也存 在着使用主体对技术的“谋算”和“统治”,而技术使用者,就是指现实使用这些技术及技 术产品的主体,他们期望通过“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来满足自己在生产或生活方 面的某种需求。广义的技术使用者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因为在现代这个技术座架无处不在 的社会里,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技术的使用者;狭义的技术使用者则局限于某一种特定 的技术,比如,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基因技术的使用者、医疗技术的使用者等等。

技术使用者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形态层面上,可以分为技术器物使用者、技术制度使用者和 技术观念使用者;在心理层面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技术使用者和消极的技术使用者;在现实 层面上,可以分为生产型使用者、生活型使用者(包括生存型使用者、发展型使用者和娱乐 型使用者)和军事型使用者;在价值层面上,则可以分为合理的技术使用者和不合理的技术使 用者。其身份特征也比较复杂,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既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 以是业余人士;既可以是购买者,也可以是非购买者。

三、 技术哲学应该关注技术使用者

技术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已经得到了技术哲学界的普遍认可,可是,技术的使用作为技术发展 的一个重要阶段却几乎被人们遗留在历史的角落里。虽然已有学者对消费领域的技术使用者 予以了一定的关注,但都局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术语,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使用者进行专 门、系统的解读暂付阙如。

本文认为,技术哲学对主体的研究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发明家、设计员、生产者、企业家 、工程师等传统范式上,而应该把技术消费阶段的使用主体即技术使用者也作为积极、主动 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范畴之内,打开技术使用的黑箱,从而让技术使用者也能名正言顺地登 上社会科学的大雅之堂,拥有自己的话语空间和权力体系,具体来说,技术哲学应该关注技 术使用者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技术使用者在消费阶段的主体地位使然。技术的物质符号理论揭示,技术实际上 就是一个文本,其间包含着多种复杂的异质社会因素,它只有通过使用者的“阅读”行为才 能获得其稳定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某种功能。毫无疑问,技术使用者是技术在消费阶段 的重要主体,不仅在实际上使用技术、建构技术的意义、实现技术的功能,而且已成为技术 创新的重要源泉。因为人们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技术,而是试图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加以改变, 将其定型为适合自己的目的,这种经过修改过的技术一旦得到他人的认可并能获得专利投入 市场,人们也就从技术使用者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技术的发明者、设计者甚至生产者。此外 ,技术使用者不仅是技术消费阶段的重要主体,也是技术使用后果的责任主体,“他们有责 任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意识的消费和更为明智的应用,以减弱技术的负面影响”[14 ]。

其次是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内在逻辑要求。技术创新哲学是技术哲学的一块重要领地,技术 创新涵盖了一个发明构思的孕育到产生再到创新产品投入市场实现商业价值的全过程,并且 技术创新产品商业价值的实现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显然离不开使用者。我们可 以简单设想一下使用者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如果一种技术产品被设计制造出来,却得不到 人们的认可和使用,那么科技含量再高的创新产品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被束之高阁,最终 只能夭折于襁褓之中。在这种语境下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技术创新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公众愿不愿意接受它”[15],技术使用者因此就成了技术创新命运的逻辑主宰 者。而自熊 彼特以来的技术创新研究一直关注于技术的早期阶段,SCOT虽然把人们的关注点从技术移植 到了社会因素上,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范式的窠臼。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对技 术创新视域中的使用者进行深入地研究,是夯实、丰富我国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 径。

最后是时展的内在诉求。早在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阿多诺、 霍克海默、洛文塔尔、弗洛姆和马尔库塞等-就提出了一些有关消费社会的观点,把消费 社会描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型结构。而直到法国理论家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晚近阶 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之后,人们才翻然醒悟,意识到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工业经济时代截 然不同的时代-消费时代,至此,“消费”成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字眼。经济学、社 会学相继打开了对消费中的重要主体-技术使用者-的关注大门,将自己的研究领域 扩展到了消费领域。作为时代反思精华的哲学更是不应回避这一趋势,张明国教授早已明确 提倡 要开辟技术哲学研究新领域-消费技术,认为于光远教授的著作《四种消费品理论》“为 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寻找出了一个 新的生长点”[16],而消费技术的生命无非就在于使用。因此,技术哲学关注技术使 用者 ,不仅符合了“朝向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宗旨,与荷兰学者所提倡的“经验转向”相吻合,更 是时展所赋予技术哲学研究者的任务之一。

总之,在当前各种高技术与文化理论激荡的情景里,在社会科学已经大张旗鼓地渗入到 消费领域的前提下,展开对技术使用及技术使用者的系统研究,充分认识技术使用者对社会 的现实意义,厘清技术使用者在STS这张“无缝之网”中的积极建构作用,特别是重视对技 术使用者责任主体身份的塑造,是摆在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以及STS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 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卡尔米切姆. 技术哲学[J]. 科学与哲学, 1986(5):100.

[2]拉普 F. 技术哲学导论[M]. 刘武,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86:185.

[3]陈玉林. “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C]∥ 陈凡,秦书生,王健. 科技与社会(STS)研究.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122.

[4]Hippel E V. 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the evolving phenom enon of user innovation[EB/OL]. [2008-07-22]. http:∥springerlink.com/c ontent/K302272841762854/fulltext.pdf.

[5]Pinch T J, Bijker W 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acts a nd antifacts: or how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mi ght benefit each other[C]∥Bijker W E, Hughes T P, Pinch T J. The social const ruction of technology system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ology and history of te chnolog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87:17.

[6]Cowan R S. The consumption junction: a proposal for resea rch strategies in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C]∥Bijker W E, Hughes T P, Pinc h T J.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system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 ology and history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87:263.

[7]Michael M. Reconnecting culture, technology and nature: f rom society to heterogeneity[M]. London: Routledge, 2000:38.

[8]Oudshoorn N, Pinch T J. How users matter: the co-constru ction of users and technologies[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4:1.

[9]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0]王宁. 消费社会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6.

[11]吕乃基.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30-33.

[12]李伯聪. 技术三态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5,17(4):28.

[13]梅学利,李飞. 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2008,6(1):76.

[14]王健. 现代技术伦理规约的特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22( 11):54.

第2篇

【关键词】益智仁;水提物;镇静作用;改善记忆;中草药

The effect of water extract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on Sedative and Memory in mice

Lin Geng , Guo Yi, Si Jian-yong,Yang Xin-quan, He Ming-jun

Hainan Branch, Institute of Medicine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Wanning , Hainan 571533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extracts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on sedative and impove learning in mice. Methods: Tests of independence activity and sodium pentobarbital-induced sleep were employed.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mice was performed in Y-maze. Results: The extract c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ce activities of mice, obvious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ice falling asleep and sleep tim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egative group. After administrated with extract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mice made less mistakes in Y-maze. Conclusion: The water extract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has obvious sedative and it plays a role in ameliorating scopolamine induced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s.

中药益智仁是姜科多年生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功效。近年来随着对益智仁研究的深入,又陆续发现它有许多新的药理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益智仁神经方面活性,实验的设计是针对益智仁水提物在抑制小鼠自主活动,以及在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上的活性观察。本实验采用对小鼠分组,不同剂量的口腔灌胃的方式分别观察:益智仁水提物对小鼠自主运动的影响;对睡眠引诱剂所致睡眠时间延长的影响;对睡眠引诱剂剂量的影响。同时,通过由东莨菪碱造成大鼠记忆障碍模型,通过行为实验观察益智仁水提取物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以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海马脑蛋白含量为指标,进一步探讨了益智仁水提取物对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益智仁水提物,益智仁经破碎,水煎,过滤,浓缩到适当浓度而成;安定,北京紫竹药业公司生产,批号:20100421-4;戊巴比妥钠,江苏盐城制药厂生产,批号:20091117

1.2 动物: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作镇静活性实验,200只,体重18-22克,购于北京实验动物中心;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做改善记忆活性实验研究,60只,体重200~250克,购于北京实验动物中心。

1.3 方法

(1)对自发活动的影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益智仁水提物分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当于原生药的200 mg/kg,100 mg/kg,50 mg/kg益智仁,阳性组口服安定2mg/kg,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将小鼠放入XZ-4型自发活动计数器内适应5min,然后记录5min内小鼠的活动次数。(2)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小鼠75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5组。益智仁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 mg/kg,100 mg/kg,50 mg/kg益智仁,阳性组口服安定2.5 mg/kg,空白组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每组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记录小鼠的睡眠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时间,从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为睡眠持续时)。(3)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影响小鼠分组及给药同2,给药后30 min,各组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观察给戊巴比妥钠后30min内各组发生睡眠的动物数(以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为指标)。(4)对改善记忆力的影响

大鼠适应环境两天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益智仁低剂量组(100mg/Kg)、益智仁水提物中剂量组(200mg/Kg)、益智仁高剂量组(400mg/Kg),每组12只,雌雄各半。

给药方法: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100mg/Kg、200mg/Kg, 400mg/Kg益智仁水提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5天。实验过程中各组均自由饮食饮水,在温度(22±2)℃条件下饲养。

Y迷宫学习记忆行为训练:末次给药1小时后开始Y迷宫学习记忆行为训练。训练前15min模型组及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行为实验在三等份辐射式迷宫中进行。迷宫每个臂的顶端都装有一15W的指示灯,臂底为平行相间的铜棒。灯亮臂为安全区,其余两黑暗臂底通电。每只大鼠适应环境5分钟后,接通电源,随机变换安全区的位置。安全区灯亮2秒后,如动物仍停留在黑暗臂或跑向另一黑暗臂内,足底即遭到电击,直到跑到安全区即完成一次学习任务。间隔30秒开始下次训练。如动物由起始臂直接跑向安全区,即为正确反应。每只动物每天训练20次,连续训练7天,以正确反应率达到90%作为学会的标准,以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作为学习成绩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脑蛋白含量测定:行为实验结束后,立即断头处死动物,在冰块上快速分离双侧海马,准确称重,按重量体积比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脑组织匀浆,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测定按说明书方法进行,同时用双缩脲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海马脑蛋白含量。计算海马匀浆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单位定义:每毫克组织蛋白在37℃和底物作用20min,分解1umol乙酰胆碱为1U。

主要观察指标:(1)Y迷宫行为实验各组大鼠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2)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海马脑蛋白含量。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2.2对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

2.3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影响

2.4改善记忆力实验

与对照组比较:a P

3讨论

3.1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益智仁水提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可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引起入睡的小鼠数,即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提示益智仁水提物有镇静、催眠作用。

3.2益智仁高、中、低剂量组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

随着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但步入老年之后的许多问题又造成生活质量的降低,其中失眠和老年的退行性记忆丧失尤为显著。近年来由于中药在老年人的益智保健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所以在健脑的保健品开发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益智仁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随着近年来的不断研究,益智仁在脑保健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本课题的研究为益智仁脑保健品的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597

[2] 冯淑香,刘耀明,董军兴.中药益智仁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58-61.

第3篇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多次使用氯胺酮(ketamine,Ket)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ip),氯胺酮5 mg·kg-1、10 mg·kg-1、20 mg·kg-1 (ip)(K5、K10、K20组)。d1~10每隔24 h给药一次,d11停药并测量停药前后小鼠体重、自主活动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d12侧脑室注射NMDA进行促发实验,并分别于NMDA注射前后测量观察指标。d13~17每隔24 h给药一次,d18、d19分别重复d11测量观察指标。结果 与NS组相比,K5、K10、K20组在以上各同一时间点体重、自主活动、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多次使用氯胺酮后自然戒断及用NMDA促发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提示氯胺酮对小鼠无明显躯体依赖性。

【关键词】 氯胺酮;NMDA;躯体依赖性;小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ketamine (Ket) on body weight, autonomic activities,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Methods Fourty Kuming male mic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of 10 animals each and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0.1 ml·kg-1 ip, Ket 5 mg·kg-1 ip, Ket 10 mg·kg-1 ip and Ket 20 mg·kg-1 ip for NS, K5, K10 and K20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drug was given once a day from d1 to d10. 10 days after the last drug injection, the body weight, frequency of autonomic activity, length of latent period and number of errors made were noticed. NMDA was administrat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injection on d12 with the indexes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jection. Ket ip was re-administrated once a day from d13 to d17, with the indexes re-examined on d18 and d19.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group NS, repeated Ket administration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ight, autonomic activity, length of latent period or number of errors made after natural withdrawal, nor did repeated Ket after NMDA icv(P>0.05). Conclusion These data may demonstrate that repeated ketamine does not cause significant physical dependence on the drug in mice.

Key words: ketamine; NMDA; physical dependence; mice

氯胺酮(ketamine,Ket)俗称“”,是临床上常用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1],由于能产生强烈的致欣快作用,近年来被作为一种新型在全球蔓延开来。临床上已有因滥用氯胺酮而发生精神症状的案例[2]。2005年12月,氯胺酮已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对于氯胺酮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潜力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均已有报道[3-4],但对于其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却未见报道。本实验试图通过观察多次使用氯胺酮后停药以及用NMDA进行促发后小鼠体重、自主活动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的变化初步评估其躯体依赖性。现将实验资料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清洁级,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苏)2002-0038)〕,雌性,体重(22±3)g。实验前3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自由摄食饮水,每日下午3:00进行给药与实验。

1.2 药物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购自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KH060304),NMDA购自Sigma公司,两药均以生理盐水(NS)稀释至所需浓度。

1.3 实验仪器

YLS-1A多功能小鼠活动记录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ZH-500型小鼠避暗仪(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组,使各组小鼠平均体重基本相同。将小鼠分为4组:NS组和腹腔注射(ip)氯胺酮5 mg·kg-1、10 mg·kg-1、20 mg·kg-1组(K5、K10、K20组),每组均为10只。腹腔注射容积均为0.1 ml·kg-1;侧脑室注射NMDA 容积为0.05 μl,含量为0.05 μg,于10 s内注完。

1.5 自主活动计数实验

用小鼠活动记录仪记录小鼠在5 min内的活动次数。

1.6 避暗实验

避暗实验参照文献[4]。实验装置分为明暗两室,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 cm大小的圆洞,暗室底部铜栅接电。训练时将小鼠放入反应箱内适应3 min(不通电)。测试时暗室底部铜栅接通40 V、50 Hz交流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进入暗室则受到电击。记录小鼠5 min内第1次进入暗室时间(潜伏期,潜伏期大于180 s者弃去不用)及进入的次数(错误次数)。如果5 min内小鼠仍未进入暗室则潜伏期计为300 s,错误次数计为0。

1.7 实验过程及观察指标

于实验前分别测量每组小鼠体重、自主活动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计为各组小鼠的基础值。d1~10每天下午3:00给药,每天1次;d11停药,观察比较d10、 d11小鼠活动情况,测量体重、自主活动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d12下午2:00测定观察指标,3:00各组均侧脑室注射NMDA 0.05 μg,再次测定观察指标。d13~17每天下午3:00继续给NS或氯胺酮,d18测定观察指标,d19侧脑室注射NMDA后测定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以±s表示;组内不同时点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q检验,组间任两时点的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重

与NS组比较, K5、K10、K20组在不同时点体重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同一组内d12注射NMDA后体重均低于注射NMDA前(P<0.05,P<0.01)。见表1。表1 不同时间点小鼠体重比较(略)

2.2 自主活动

与NS组比较,K5、K10、K20组在不同时点自主活动计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不同时间点小鼠自主活动计数比较(略)

2.3 避暗潜伏期

与NS组比较,K5、K10、K20组不同时点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求各组任两时点间的差值,K5、K20组的d12(注射NMDA后)与基础值的差值、d12(注射NMDA后) 与d12(注射NMDA前)的差值、d18(二次戒断后)与d12(注射NMDA前)的差值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表3 不同时间点小鼠避暗潜伏期比较(略)

2.4 错误次数

与NS组比较,K5、K10、K20组在不同时间点错误次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4 不同时间点小鼠错误次数比较(略)

3 讨 论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1]。氯胺酮是NMD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受体的非竞争性阻断药,主要作用于PCP位点。氯胺酮的精神依赖性已被证实,国内外文献均见报道。Suzuki等[3]应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测得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8天后,小鼠即可产生明显的精神依赖性。但其精神依赖性消退较快,可能机制为激活边缘系统多巴胺(DA)释放量增多所致[5]。

本实验给小鼠多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5 mg·kg-1、10 mg·kg-1、20 mg·kg-1),观察自然戒断及用NMDA促发后小鼠的体重、自主活动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的变化,评估氯胺酮对小鼠有无躯体依赖性。结果发现,不同剂量氯胺酮组的体重、自主活动计数、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的变化与NS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氯胺酮在小鼠无明显躯体依赖性。笔者认为可能原因有:①氯胺酮的依赖性以精神依赖性为主,其躯体依赖性可能有,但表现不明显;或者是我们使用氯胺酮的时间没有把握好。缩短或延长时间能否诱发明显躯体依赖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因在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建立其精神依赖性的模型中,时间或剂量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既有偏爱效应又有偏恶效应[4,6]。②种属差异。氯胺酮可能有躯体依赖性,但在小鼠表现不明显,而在其他动物表现典型。 ③电生理实验证明,重复腹腔注射麻醉剂量(70 mg·kg-1)的氯胺酮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但行为学实验结果并没有提示空间辨别学习记忆的损害[7],两者并不一致。另有趾部切口大鼠认知功能的实验证明,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1)重复腹腔注射,行为学结果及电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但光镜病理检查并没有发现大脑海马神经元的破坏[8]。

本实验通过避暗实验来测量小鼠记忆的成绩,其原理是利用鼠类的避暗习性及对电刺激的记忆而设计的,结果显示氯胺酮对小鼠避暗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但学习记忆本身是一个包括事件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条件记忆等多种记忆的复杂系统[9],加之NMDA受体的复杂性以及氯胺酮本身在脑内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多次使用氯胺酮是否对学习记忆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在本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①每次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小鼠明显地表现出高运动性,这与Hayase等[10]30 mg·kg-1、100 mg·kg-1腹腔注射氯胺酮后得到的结果一致,且持续时间短,消退较快,似呈剂量依赖性;②用0.05 μg NMDA(预实验测得NMDA的LD50约为1.9 μg)侧脑室注射,小鼠体重减轻,其可能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84.

[2]永 红.氯胺酮麻醉的副作用70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07,28(1):19-20.

[3]Suzuki T, Kato H, Aoki T, et al. Effects of non-competi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ketamine on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in mince [J]. Life Sci, 2000,67(4):383-389.

[4]梅丽娜,王季石,方 琴,等.氯胺酮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15(4):277-279.

[5]Noda Y, Nabeshima T. Involvement of signal transduction cascade via dopamine-D1 receptors in phencyclidine dependence [J]. Ann N Y Acad Sci, 2004,1025:62-68.

[6]Grisp T, Perrotti JM, Smith DL, et al. The local monoaminergic dependency of spinal ketamine [J]. Eur J Pharmacol, 1991,194(2-3):167-172.

[7]武云飞,王志萍,江 山,等.多次氯胺酮对发育早期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与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3):221-224.

[8]王贤裕,田玉科,杨 辉,等.腹腔重复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对趾部切口术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3):205-207.

第4篇

1、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的检验与诊断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有:CT、B超、X光片、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多普勒彩超等。

2、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 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 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 非影像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影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医学影像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医学影像学是多种影像学的一门集合学科,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形成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大影像学概念)。由早期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成像技术,影像手段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从二维显示到多维显示、从形态学诊断到功能学诊断的转变、诊断与治疗相结合。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出现,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将会成为可能,医学影像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纪医学影像学日益拓展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提高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诊断技术和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限度、临床适用范围,为他们日后进入临床充分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夯实基础。由此必然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非影像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1 现代影像教学要求及教学现状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三多一少”,即内容多、新知识多和图像多,而教学时间却减少了,教学上的这对矛盾很突出。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多媒体技术给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契机,它通过课前备课将教学内容整理编排,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理论知识条理化,图像精练、质量提高。课堂上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灯片图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具有音乐、解说、动画、电影、图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调试、网上发行等功能,使得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制作课后影像图像库(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 和考试摸拟题,使其具有参与性,吸引学生课后复习。

来本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实习医生以非影像专业为主,轮转时间不长,大多在2~4周。他们大多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 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相对薄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大纲里规定内容的教学并能够让实习生掌握必须的影像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传统X线诊断学教学方法是以大班讲授理论为主,辅以小班实习阅片,以期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亦有电影、录像、幻灯等辅助电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实习阅片的教学方法机械、耗时,学生自学困难。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改革了课程设置后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 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影像技术已逐步向无胶片的数字化发展, 但数十年来, 许多教学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示教胶片, 有些示教片极其珍贵。由于长时间的库存使不少胶片变质、老化而毁坏。如何长期保存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各影像教研室。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 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 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 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 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基本配套的网络硬件、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影像教学资源库, 不但为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医学影像学资源, 对广大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和远程辅导, 还可以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为医学工作者学习提高提供一个理想的医学信息网站,推动医学影像学教学信息化网络化事业的发展。

2 教学改进的探讨

2.1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

2.1.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教你学、“满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资、有教学经验教师参加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制作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板书工整、学生专注于听。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图片,通过电子幻灯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④课前把讲义整理印发给学生,解决学生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而忽略听课的弊病。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适当提供1~2个病例图片存于教室电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1.2临床见习带教分小组进行见习,每个系统从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到常见病,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出现征象的病理基础的可能性,综合提出诊断依据,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讨论性意见。为进一步的临床学科学习拓宽了思路。

2.1.3临床实习教学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当地选择影像检查项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学习。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片库。

2.2 课程设置的改进

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 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2.3建立大型医学影像阅片库

制作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构筑课程设计的框架,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临床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及结果,输入数据库; 完善多媒体实习片库,制作读片训练系统程序,以供学生平时自行训练。 完备考试题库,制作考试程序,以供学生在考试训练时使用。制作合成最终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在局域网上联机应用。

2.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由校督导团的专家按照教学评估给每个教员打分。其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一个大型考试题库,其中包括理论题,影像图片,题目难易程度分层次,选题应用“背靠背”盲选,教考分开,评分采用计算机。最后将教学改革后的学生成绩与改革前的相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为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3 总结

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希望能够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影像教学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临床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戈,张雪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涛, 陈伟.实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95-196.

[6]杨小庆,陈俭,靳激扬,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0,9 (6):279 - 280.

[7]李子平,张中伟,孟悛非,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1):22-24.

第6篇

[关键词] 医学; 影像技术; 规范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9-02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

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1]。

3 加强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2]。当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和拓展医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医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4 合理使用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5 明确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6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7 加强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3]。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4],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尽量减少患者和自己不必要地照射。对每一患者的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和重要器官的剂量进行监控;摄片时,对受照部位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仅大于胶片(或电子暗盒)面积的10%范围内,并使用滤板[5]。对同位素室核医学科放射源实行严格进货,严格保管,严格登记,对放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讨论

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重轻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的原则,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把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使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接近并达到国际标准,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祁吉.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7-108.

[2] 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和学科探讨[J]. 医学文选,2002,2(1):2-3.

[3] 段闵江,张寿清,王咨士. 加强医院放射卫生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 预防医学杂志,2006,2(24):53.

[4] 张太生. X线使用最优化问题[J]. 实用医技杂志,1996,3(1):34.

第7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设置 技能培养

[作者简介]刘颖辉(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及维修、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39-03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试行)“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职业技术门类,反映了职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该《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可以开办相关医学类专业调整为只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医学技术类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作出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电子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及构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该简介中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应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学科性人才。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高职高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只有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才能应对新形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设置阐释

课程设置主要是指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定位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前大多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不是脱胎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就是参照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很少做必要的调整,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人设课,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调查市场需求和用人动态而调整专业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很少。课程科目的设置往往偏重医学类科目,学时分配不合理,单纯理论性学时过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不合理,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类课程太少或几乎没有开设。教材的选择两极分化,不是沿用中专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医学类的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多或难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2)轻实践环节,重理论课讲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实践,单纯突出理论课的讲授作用,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不重视实验环节,认为实践内容只是理论内容查缺补漏的方式而已,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完全达不到实践课程在技术类课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论学时之后,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试验大纲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实践中的探索、钻研意识,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又差的学生。(3)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作为全面衡量学生能力的依据。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升格于中专学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旧沿袭原来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单凭理论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计,学生在学业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这种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学质量情况难免以偏概全,失去准确度。

二、应对新形势,优化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所界定的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医学技术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仅仅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还不够,更要建立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识内容外,还应该通过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选择上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提升自中专院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加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不是相对滞后就是脱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还是参照传统的医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模式,不能脱离母体的羁绊,所做的只是在课程科目的数量和难度上加以减少和降低,而没有开设适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脱离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创设新的课程,增开一定门类的技术类课程。结合服务区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校本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侧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展示与讲解,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研究。

(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基石,实践内容所占比重过小

合格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成败的关键。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工学医学结合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就业市场用人需求,通过让学生及早接触与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契合专业特点,要以影像技术岗位职能培养为出发点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工作职能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内容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职能要求等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着“理论内容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内容的升华”的指导思想,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时刻以问题为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教学中采取院校与模拟医院和附属医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附属医院专业岗位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模拟教室或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四)以坚持技能培养和工作相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整体课程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传统讲授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注重学生校内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的统一。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采取理论为点,实践铺开的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载体,以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和良好的途径。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总教学模块,参照综合医院影像科的设置来设置子教学模块,也就是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章节。这样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好实际操作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绩观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笔试+ 技能操作+ 平时作业+ 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方式。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实践考核的绩效分值,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权重相等。考核内容以医学影像技师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印证学生在理论课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日常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所包含的实验、实训与实习三大环节中,不但要认真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还应该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改革调整,在实验中,指导教师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操练。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实验与实训中让每两位学生结成训练对,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并互换角色,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教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或者带领学生到附属教学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影像设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安排学生在三级以上具备CT、MRI等大型影像设备以及具有较高诊断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教学医院实习,开展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岗位的氛围中印证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六)立足校本实际,深化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课程的实施。作为应用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富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工作背景和行业发展情况。院校在师资的培养上要注意突破教师的单一教书职能,积极鼓励教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甄选本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积极研制与开发校本教材,从本院校与服务区的实际出发,增强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鼓励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学校的特色课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课程建设研究只是初级阶段,基本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目前还没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响力的教材。所以院校应该根据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大力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属医院共同合作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并由附属医院共同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为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岗位适应准备。鼓励教学一线教师积极采用国内外同类课程的优秀教材,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吸收与消化,并结合本校实际和专业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进行校本化处理,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体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特点,理论知识宜广不宜深,实践内容要以就业岗位职能为依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购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急剧加大,所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应对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了解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毅.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

[2]刘燕,罗英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3]强琛,尹晓宁,陈楠.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4]武丙云.培养面向社区服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0(7).

第8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第9篇

关键词:临床 实训基地 示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 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 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 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 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 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 5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