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55:19
导语:在骨折病人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告知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指护理人员在病人就医过程中,将入院注意事项、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各种护理操作的相关内容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讲解和说明[1]。一般是指人的身置和姿势,应用于临床是指根据治疗、护理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主动、被动及被迫[2]。骨折病人由于疾病的限制和治疗护理需要等因素,常需采取被迫,不当是影响骨折愈合及舒适原因之一;因此,正确的对防止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压疮有重要意义。我科主要受治四肢、脊椎、胸椎等部位骨折病人,为使病人得到安全、舒适的,我们采取强化护理告知的方法,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科共收住骨折病人94例,男67例,女27例;5-14岁4例,16-44岁51例,45-59岁20例,60岁以上19例,其中四肢骨折61例,脊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15例。
2护理告知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告知意义
通过晨会、每周一问、护理查房等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护理常规、文书书写、护理核心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其从思想上重视、明确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实施护理告知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严格把好环节质量关,不断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如:交接班制度、健康宣教、病人告知制度、病房安全制度等;评价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等情况,如病人是否正确,不当的原因和危险性,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等。
2.2加强健康教育,强化护理告知
2.2.1掌握护理告知的原则:护理人员要明确并遵循临床护理告知的原则:尊重、维护病人的权利,明确护理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护理人员是告知主体,告知对象严格说是病人本人,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转移的,及时向病人传递信息和强化有关的告知内容,做好告知记录,注意告知的全面性、动态性、连续性、强化性。如病人或家属出现拒绝翻动病人等不遵医嘱行为时,应告知其后果,护理人员要做好沟通记录,并请家属签名,同时报告护士长和主管医师协助进行护理告知。
2.2.2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入院告知:在病人接诊及入院宣教时进行,责任护士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告知。疾病知识告知:告知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告知与疾病的关系,指导病人采取正确,如何进行转换等方法,如对于一个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告知其绝对卧硬板床的要求和原因,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指导并协助轴线翻身。
护理操作告知:进行护理操作时可对病人进行指导和观察评估,如需进行转换,要求操作前说明目的和要求,说明如何配合,操作后保持的稳定、舒适与安全的意义。出院告知:告知病人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式、复诊时间、活动注意事项等,避免骨折内固定病人尚未愈合就正常负重及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内固定植入物早期松动、折弯甚至断裂[3]。
2.2.3护理告知方法与技巧;一般有两种:口头告知和书面告知。口头告知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除书面告知以外的内容,如一般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相关医嘱内容、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等。书面告知是指在进行某些特殊护理过程前,需要病人或家属了解,同意并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可应用于特殊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熟悉病人的疾病特点和护理要求,根据病人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具体情况,把握合适的时机和适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使用容易被感知理解的语言进行告知。
2.2.4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功能评估技术。要熟悉病人功能,根据病人病情结合人体力学原理进行评估和指导,如对于一个行牵引、打石膏、卧床病人的,能一眼看出是否正确,有无肢体受压;颈椎骨折病人颈部是否严格制动,有没有保持颈正中位等;四肢骨折病人患肢是否抬高;腰椎骨折病人腰部垫枕的位置和枕头的高度是否正确,翻身时是否保持脊柱平直位置,头、脊柱、下肢三点是否成一直线。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骨折病人功能评估技术,如病人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肢体受压情况等。及时指导其采取合适,使其在手术、特殊检查、专科治疗时均符合要求。
2.2.5重视医、护、患的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但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到关怀备至、沁人心脾,从而大幅提高满意度。因此,在制订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时,医护双方要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密切配合,治疗护理措施要相一致,防止口径不一,病人误解。加强病人与家属的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正确的重要性而积极配合。与病人沟通时注意个体差异、语言的针对性、准确性及通俗性,把握沟通的技巧、时机、环境,使病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告知。对于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告知有难度时,可请主管医师协助,必要时请医师在床边指导。
3效果评价
我们通过采用护理告知程序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了病人对病情的知晓率和的医从行为。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病人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4讨论
临床护理告知是贯穿在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正确的与姿势可以使病人放松肌肉,减轻骨折局部的异常应力刺激,减轻疼痛,防止骨质移位,有利于病人功能的恢复;不当可引起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带太痛苦,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由于各种原因,骨折病人经常自己不能或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卧位,而且由于意外受伤、疼痛等因素,病人易于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影响医从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强烈的护理安全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告知制度,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和意义,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将护理告知告知落实到实处。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配合,采取正确的,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使患者在诊疗期间真正得到了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筠,杨 辉,王宝珠主编.临时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为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受伤原因:机动车车祸伤20例,坠落伤7例,碾压伤3例,其他2例。32例均存在开放性骨折,12例股骨、胫骨同时为开放性骨折,7例存在多段骨折,5例为多段粉碎性骨折,存在骨盆骨折者9例,存在上肢骨折18例,肋骨骨折4例,伴腰椎骨折5例,伴有脑外伤者10例,伴胸外伤者4例,伴腹部外伤者3例。29例入院时已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2、抢救及护理
本组32例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例实施整体护理,对伤后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主要问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及处理并发症。术后系统的指导功能练习,与病人沟通给病人以人文关怀。
本组病例显示,患者严重创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我们接诊病人后,迅速评估病人情况,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时查清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变化。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对有贫血、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差,均应纠正。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估计失血量(如:骨盆骨折失血约1000~5000ml,股骨干骨折失血约500~2000ml,胫腓骨骨折失血约500~2000ml,胸部损伤多发肋骨骨折失血约1000~4000ml,肱骨干骨折失血约300~1000ml),扩容、快速输血,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CVP、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全面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2.1、止血、快速容量复苏。四肢血管损伤主要指征:如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股骨双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脱位、股骨双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脱位和骨盆骨折、脱位等。这些部位的骨折和脱位易造成血管损伤的原因为骨折部位与血管临近,造成骨折的暴力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且断端往往能直接损伤这些伴行血管。另一原因这些部位的血管比较固定,受伤时容易被拉断或撕裂。大动脉走行部位的开放性损伤,伤口有搏动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动脉损伤后远端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减慢或消失,远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静脉损伤,远端肢体肿胀、青紫、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快。局部有大血肿或逐渐增大的血肿,张力高或伴有休克。局部止血的方法有:指压与包扎止血、局部压迫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及穿抗休克裤。骨折给予简单外固定。局部止血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快速输血补液可选平衡液,其特点是成分接近细胞外液、大量输入不会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有效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含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有缓解酸中毒的作用,粘滞度低能冲释毛细血管内的血球凝集,疏通微循环,含钠离子,对休克时的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肾功能的衰竭。经过以上处理有效地纠正血容量,血压平稳。
2.2、监测代谢指标,预防肺、脑水肿的发生。1例伤后68h出现脂肪栓塞昏迷,严重的多发性、粉碎性、开放性骨折。脂肪栓塞的发生率达9.4%~20%,有5%~15%的死亡率 [1] 。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给氧,加用血浆、白蛋白、速尿、甘露醇脱水减轻肺水肿,监测内环境酸碱平衡、补液、支持等治疗,整体的护理,患者昏迷8天后逐渐苏醒。
2.3、加强危重病人整体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首先是血液动力学紊乱,发生组织的低灌流及缺氧,继而出现代谢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而,对这些病理环节的监测,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映情况,从而对予后作出估计,对护理、治疗措施作出调整。1例休克病人,输同型红细胞2000ml,血浆800ml,病情无改善,全面评估病人烦躁不安,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心电监护显示P130次/min,R28次/min,即查BCA结果血小板6.0g/L,考虑凝血功能差仍有隐性出血存在,即按医嘱输血小板2U,经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血压渐平稳,休克得到改善。经过精心治疗和整体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2.4、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发生骨折时,不但引起皮内、筋骨、脏腑的创伤,而且还会导致精神及心理上的创伤 [2] 。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好这种精神、心理上的负担,将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护士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失血性休克改善后,为确保病人有效地翻身预防褥疮,我们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包括基础护理,均作详细的解释和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合作。鼓励伤者要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展示既往成功救治病例的图片资料、实物模型等,消除其紧张焦虑忐忑不安的心理,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3、结果
3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均治愈出院,出院时有2例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20°~40°,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15°,按Katlstrom和Olerud标准:优良率91%。抢救成功率97%,并且对我们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达95%以上。
4、讨论
骨折病人自我急救的措施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进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及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力所能及的自我救治完成后,应设法尽快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求获得进一步妥善的治疗。
骨折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一)病因和发病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如打伤、撞伤、挤压、跌伤。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头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软骨瘤、坏血病、骨软化症、骨肿瘤、骨囊肿、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与疲劳及职业有关,如过于劳累可导致足部骨折、机床工作者多出现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现
骨折发生后,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儿哭闹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现肿胀,瘀血,变形和功能障碍。触摸局部可感觉骨头变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养护
1.应急处理
(1)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
(2)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
(5)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经应急处理和送医院治疗—段时间后,需要回家康复,家庭成员除应注意患用药、营养饮食外,着重加强护理,协助早期功能锻炼。
2.家庭用药
(1)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钙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阳红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每日一换。上药可联合服用或任选几种服用。
3.中药及偏方
(1)罗汉松根500克,,续断、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节油5毫升,仙人掌适量。将上药捣碎混合成糊状,外敷患处0.5厘米厚,5-7天更换1次。
(2)黄柏、续断各30克,大黄、血竭、龙骨各18克,红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将上药研成末用蜜或开水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隔日—换。
4.营养和饮食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病人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而且还会影响骨骼和伤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清淡的食物,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排骨汤、鸡、蛋、鱼肉及豆制品、牛奶,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5.家庭护理
(1)骨折病人大多活动不便或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上需要照顾,对身体的恢复考虑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家人有什么不愉快之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观出来,以免引起病人的误会。经常同病人谈谈,多加安慰,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亲切,增强康复的信心。
(2)皮肤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特别是对石膏固定和截瘫的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需要平整无皱折。截瘫的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来接,使用便盆时,用枕头垫高上身;如果需长期卧床可将床边开洞口,大便时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垫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缘下垂于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围清洁。
(4)预防垂足,注意保持伤肢功能位置,床上应备支被架,防止局部受压,预防垂足。
6.康复措施
(1)加强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病人,如不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因此,应将伤肢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动,如做大腿肌肉收缩,足趾和踝关节运动。也可将房梁上或床头、墙上拴一绳索活动上身和上肢,并尽力让病人自己梳洗、吃饭,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锻炼,以达到活动的目的。
(2)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动,晚持重,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
(四)注意事项
1.怀疑病人有骨折时,要就地取材,简单止血和包扎固定,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切不可随便复位。
2.治疗期间,要遵从医务人员的处置,按时服药,切不可自行其便。
3.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锻炼,伤后 l-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的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4.长期卧床休息要注意卫生,防止虱、蛆生长。
5.避免再次受伤。
(五)预防常识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骨折的,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时刻注意就能减少骨折发生。儿童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处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儿童,避免摔伤。少年玩耍较多,好奇心强,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墙上树。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精力集中,事事处处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脚活动不便,雪雨天及夜晚尽量不外出。外出时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骑自行车,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看过“骨折病人如何自我急救”的人还看了:
1.骨折急救法五个步骤
2.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
3.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关键词】 骨折康复;健康教育;方法;实践
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极易出现情绪反应,影响疾病转归和预后。分阶段、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不仅满足了病人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同时改变了病人的不良健康行为,有效缓解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积极构建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1 建立健康教育模式
建立整个骨折康复过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就骨折防治知识、骨折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恢复过程,以及骨折的康复知识(如功能锻炼、假肢使用等)对病人做一全面的教育,使其在漫长的恢复期中坚持合理的功能锻炼,重建或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2 健康教育
内容针对病人的情况,功能锻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内容之一,是促进康复、防治复发的重要手段。我院新建的功能锻炼室,购置大量综合锻炼器械,如跑步机、肩功能回旋器等。负责护士向病人讲解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并根据病人病情同主管医生一起制定一份康复锻炼计划,护士进行示教,使病人懂得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了顾虑,锻炼变被动为主动。病人主动的锻炼对促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3 加强前瞻性健康教育
有文献报道,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普遍增加跌倒受伤的机会,而髋部骨折手术后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增加相关死亡率并影响骨折受损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与患者多做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手术后患者,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和相关信息做预见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治疗与护理过程在患者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疾病进展情况,同时便于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4 体 会
4.1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康复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这种教育为医院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因骨折的病人病种复杂多样,各种骨折的康复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对症教育,同时协助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周之后就可以开始扶拐康复,而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有肢体瘫痪和感觉麻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伴随着是家属的终身照顾和护理,所以要把有关知识同时授予病人和家属。
4.2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护士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实际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对病人的教育效果至关重要。护士只有业务理论知识能力强,才能及时、准确解答病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准确指导病人的康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人的教育过程中,其实也是护士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光红,任小英.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需求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7)3.
[2] 岑晓勇.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系外科,2012.05.07.
[3] 王莉.梅景慧.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2007.12.07.
【关键词】水袋;褥疮;实验研究;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5-02
褥疮是皮肤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压迫状态形成的。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是因神经营养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一种软组织坏死现象,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不注意翻身和护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发生褥疮,由此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护理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易发生褥疮的骨折病人成为我们护理中的重点。临床中预防褥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但气垫床舒适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开始使用水袋预防褥疮,舒适度高,灵活度大,取得了护理计划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需卧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卧床时间14天;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龄43岁,平均卧床时间13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将100例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气垫床组)50例,实验组(水袋组)50例,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时间都为两周。
2.2 对照组病人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给以常规护理措施。
2.3 实验组病人给予水袋预防褥疮。
方法一:将一次性乳胶手套装水大约至2/3满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压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在手套颈部打上死结,一定要系紧避免水外渗。方法二:市面上也能买到水袋,将准备好的水袋分别由两个或者三个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单包裹严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垫子,将其放在骨突两侧。同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将准备好的水袋加热到成人体舒适的水温,放在骨突部位两侧,同时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等来调整水袋的温度,如果水袋的温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烫伤,而太凉则起不到促进局部组织的血运循环的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将病人的褥疮加重的后果。
2.4 效果评价:按照褥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两种方法的舒适感体验,以0~10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
2.5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
3 结果
4 讨论
4.1 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理: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气血亏虚,又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气血运行失畅,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骨折卧床病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原发疾病未经良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加重病情,延缓病程,严重者可一起败血症。褥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同时与卧位有着密切关系。褥疮发生的原因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湿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者水肿、感觉与运动障碍或者受限制病情、医疗护理措施的使用不当和护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和翻身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破溃等等有关。都是造成卧床的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原因。
4.2 基础护理:随时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伤口渗液、渗血者应该及时跟换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气垫床气体的饱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应尽量使患者全身放松,减小心里压力,除患侧肢体制动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动水平移动更换,增加肌力恢复,指导家属每隔1h~2h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 水袋及气垫床对预防褥疮的作用及护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作用效果中与使用气垫床的效果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水袋预防褥疮仍应注意加强观察护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种骨骼牵引、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的病人只能处于平卧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处,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褥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外,还应注意水袋的质量,随时注意水袋有无渗漏现象或者其他的问题,防止水袋内的水流出影响病人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而气垫床对有些部位不能够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间,加上气垫床的材质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时特别是体虚或者肥胖患者长时间卧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气垫床的透气性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也间接性的增加了护理时间和难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伤口、小关节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护理。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的作用中与使用水袋组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作用相似。但对照组病人对使用气垫床的舒适感体验与实验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小结
综合来讲褥疮的好发部位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营养不良、感觉与运动障碍、医源性有关。水袋灵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来灵活性大,随着而变化,适用于各种骨折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组织皮肤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局部组织持续长期受压造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改善了骨科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长时间的受压,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引起软组织皮肤坏死溃烂,大大改善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质量,适合于各种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适,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优点,适合各层次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明贤, 刘从凤, 尚星敏, 等. 汶川地震伤员并发症的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J ]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1) : 77 78
[2] 张长惠. 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 J ]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5) : 202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有针对性加强关节活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43例患者经皮肤牵引及实施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发生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43例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康复护理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该病占骨折病人总数的5%,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及被动,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因此做好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有针对性实施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70岁~92岁,其中60%术前有伴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2护理措施
2.1心理康复指导突如其来的骨折,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恐惧、焦虑不安、并发生危机感。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又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常常会产生孤独无助,不积极配合治疗。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必须以心理护理为主导,功能锻炼为核心,针对具体问题,讲解相关医学知识,积极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介绍本科医护人员和技术水平,多与病人交谈,协助老年人做到与老年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以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解除后顾之忧,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1]。
2.2饮食护理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机能减弱,加之骨折后卧床,肠蠕动减弱,因此要加强饮食护理。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给鲫鱼汤、豆汤、少量水果及蔬菜;早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铁、钙的食物,如猪肝、瘦肉、牛奶等;后期宜进高热量,补肝肾的食品,如多喝骨头汤,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量。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应结合病人具体病情而合理安排饮食。
2.3牵引的护理术前必须让老人了解牵引制动十分重要,骨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常用的牵引方法,牵引时位置正确与否与肢体的功能恢复关系很大,牵引时将患肢置于轻度外展15°~20°中立位,防止内收、穿防旋鞋控制伤肢外旋。同时指导健侧做伸屈下肢及上肢的活动,双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运动,每天5次,每次20下。双侧股四头肌做等长收缩运动,同时做好皮肤等基础护理。每天定时检查并按摩骨突部位、每2h~3h翻身1次。保持衣服床单位整洁干燥,以免发生褥疮。教会陪护正确使用便器,每日清洁尿道口,达到清洁舒适,促进血运,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牵引锤必须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衡防止断裂或滑脱。每小时巡视病房1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2.4术前并发病的控制与护理高龄病人术前伴发病多,本组病人中伴发病的占60%,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如高血压病人术前予降压药物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定时测血压,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患者术晨因情绪较紧张血压骤升为200/120mmHg(1mmHg=0.133kPa),即报告医生后用降眼压药治疗,并暂停手术等处理后血压趋于稳定。对血糖升高者,遵医嘱予口服降糖或应用胰岛素三餐前测血糖并记录。
2.5防止意外伤害病人手术后髋部肌肉松弛,如搬动或给病人翻身不当,不正确,以及不适当的功能锻炼都会造成错位或畸形愈合,在病人回病房过程中用中单托住骨盆整体搬运,避免用力向前方托抬患肢髋关节,造成髋脱位。翻身时患肢在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伸直外旋位,尽量伸髋。协助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帮助托起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次,同时自编床上体操做扩胸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2.6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卧床患者肺部活动量减慢,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差,易发生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护士应鼓励病人练习深呼吸及拍胸运动,增加肺活量。给予叩背,5min/h~10min/h,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嘱病人戒烟酒,指导病人咳嗽,在咳嗽前必须先作深呼吸,而咳嗽尽量使痰咯出,同时利用肺部听诊来了解分泌物所在部位,作针对性的拍胸叩背,每2h~3h1次。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3次~4次,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足够的湿润。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很高,尤其是牵引时间长者,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5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对患肢进行适当按摩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2.7床上功能锻炼术后搬动病人时小心托起臀部,注意合适[3]。手术后1d~5d患肢外展于30°中立位,穿中立位鞋,嘱病人取平卧位,禁止盘腿及患肢垂于床边,以防假体脱位及伤口渗血。因手术后疼痛,多数病人对抬动患肢有恐惧感,我们在给病人有效的药物止痛后,术后48h~72h即可做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上午、下午各5min~10min[4]。鼓励病人做臀收缩活动,保持10s,重复20次。每日2次~3次做仰卧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上,被动为辅),抬高小于30°保持时间由15s开始,逐渐增加到30s。指导,卧床时采取平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大于90°,6周内不要交叉盘腿,不要坐沙发或椅子,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5]。
2.8离床功能锻炼术后7d~10d,病人体力恢复,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逐步练习下床活动锻炼,但不能负重,在恢复期功能锻炼时,要指导患者不要做盘腿动作,不宜久坐,睡觉时,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护士务必把术后有关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代以取得合作。术后制定康复计划时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个体性、渐进性、全面性,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3结果
本组43例患者经皮肤牵引及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发生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43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4讨论
本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大都因突然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另因骨折引起疼痛,对手术不了解,怕手术不安全,而心存疑虑。因此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如说明骨折愈合的一般规律,介绍同种疾病手术成功病例,能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治病信心。
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由于行动不方便且普遍存在对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要医生帮我把骨接好,患肢功能恢复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的则因疼痛而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因此,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骨折不同时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在患肢制动期间指导患者加强肌肉和关节的锻炼,逐步恢复功能,本组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在责任护士的耐心指导下能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均能借助辅助器下地行走。
出院指导:出院前教会老人及家属自行康复护理的有关内容,继续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不盘腿,避免屈髋。出院后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足够营养以促进骨愈合。
通过对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从基础护理到心理护理,从心理护理到整体护理,43例病人都达到预期目的,真正体现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秦霞.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34.
[2]葛智纯.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13.
[3]杨庆铭,钱不凡,蒋森,等.234例全髋骨关节置换术临床资料复习[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322.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04-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骨折病,多需手术治疗(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我院自2004年起对9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了6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而术前、术后如何指导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也给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2例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60-86岁,平均73岁。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向病人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此期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患肢肌力,避免邻近关节僵硬。方法是进行患肢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跟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以及进行患肢肌肉按摩拍打。②向病人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一般程序、锻炼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使病人认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病人在术前常对手术能否成功,术后能否下地行走等有担忧心理,针对这些心理反应,护士详细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法,以减轻病人对手术治疗的担忧。通常病人在术后因为担心切口裂开、出血、伤口疼痛等原因,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护士除了每日了解病人的功能锻炼情况外,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思想活动,给予解释、安慰,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的每一个动作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病人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病人的功能锻炼,以利于病人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组织相同疾病和手术的病人进行交流,相互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早期(手术当日至术后3日)进行膝和踝关节屈伸锻炼病人回病房后,抬高患肢,膝关节伸直位,同时防止患肢外旋和足跟受压。患者平卧,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局部肿胀。在病人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膝、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先指导病人进行健侧股回头肌等长收缩动作,待病人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后,再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并指导病人用人背伸和跖屈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10-20次/日。
2.3.2术后中期(术后第4日至术后2周)此期锻炼的首要目的加大关节活动度,其次是肌力恢复训练[1]①术后第4-10日,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病人仰卧位,收缩股回头肌,缓慢将患肢抬起,然后轻轻放下。开始时,病人由于伤口疼痛,紧张害怕等原因,不敢进行锻炼,护士站在患肢侧协助,一手握住患肢的足跟部,另一手托住患肢的窝部,协助病人伸膝位抬高患肢。反复数次后,可放手让病人自行锻炼,每日10-20次。②术后第11日至2周,进行患肢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开始时,由护士轻轻抬起病人患肢膝关节,形成被动屈伸膝关节活动。反复数次后,可放手让病人自行锻炼,每日20-30次。
2.3.3术后晚期,出院后至术后8周①指导患者继续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
小结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而术前、术后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则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胫腓骨折;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9-02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撑体重的重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体重。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及腓骨发生的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有些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的损伤或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多采用手术治疗。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32岁;胫腓骨多段骨折29例,有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1例,手术治疗21例,切开内固定18例,外固定放支架3例。
2 术后护理
2.1 体征观察: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麻醉后常规护理,保持正确的,抬高患肢20°左右,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足趾活动及血运。了解术后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注意观察伤肢肿胀情况,是否出现张力性水疱,对术前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者,更要严密观察足趾颜色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保持各管道及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扭曲、脱落,记录引流液量、色、质,注意伤口敷料是否湿透,若湿透,应及时更换,伤口渗血过多或引流出血性液体过多时应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以便及时输血。
2.2 心理护理:
骨折起病急,疼痛剧烈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使病人紧张、焦虑或恐惧,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应给予同情和理解、安慰,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是内固定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感染就可能意味着手术的失败,因此要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皮肤洁净,敷料疑有污染时及时更换。严格观察体温变化和切口渗血疼痛情况。对术后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皮肤应给予垫软枕保护,防止压疮发生;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肢体血运及肿胀情况,以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在不使患者受凉的前提下,应充分暴露,便于通风,使石膏尽快干固。如天气寒冷,可用电烤加温,但应防止烫伤。有皮肤缺损已行皮肤移植者。要注意保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指导患者进行石膏管内肌肉功能锻炼,对老人及儿童患者应防止粪尿浸湿石膏。
2.4 保持:
患者肢体功能位。指导病人保持正确的功能位,避免发生畸形,抬高患肢于心脏平面,踝关节跖屈5~10°,足趾尖朝上。
2.5 疼痛术后观察:
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观察肢端颜色、温度、血运、感觉情况,如果疼痛剧烈,应分散病人注意力,提高痛阈、减轻疼痛,当疼痛评分达5级以上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剂。
2.6 饮食护理:
术后不论男女患者嘱其不能饮酒,禁食辛辣食物,以防伤口感染。多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含钙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蛋类或骨头汤之类食物,以促进骨折加快愈合。骨折患者早期避免服用钙片,因骨折以后,骨折断端会释放大量的钙质,加上长时间卧床及患肢受到一定范围的固定,容易造成骨骼废用性脱钙,血中游离钙增加,机体并不缺钙,过量的服用钙片会引起胃酸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这些不良反应又造成患者营养障碍,反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同时也会增加结石的发生率。
2.7 骨牵引和放置:
外固定架病人,需讲解局部感染症状和预防感染的保护措施。伤口和切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渗出多时更换表层敷料。按时正确进行牵引针的护理,用75%酒精点针眼,每日2次,保持针眼处不被触碰和污染。有引流管者,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如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严重,给予彻底的清创,控制感染和消肿治疗,并给予多源频谱仪烤灯照射伤口及皮损处, 2次/d,30~40min/次。
2.8 功能锻炼
2.8.1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根据病情适当选择下床活动时间。一般术后3d指导患者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并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术后5d可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运动:术后何时可扶双拐下床活动或负重应严格遵守医嘱,因各种内固定器材强度不同,故骨折术后的稳定程度也不同。下肢负重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骨折端的疼痛为宜,使骨折之间发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愈合。
2.8.2 功能锻炼:
术后以被动锻炼为主,主动锻炼为辅,锻炼必须得到护士的指导和患者很好的配合,大多数患者因怕痛而不能遵医嘱进行有准备的功能锻炼,护士应鼓励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与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原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股四头肌的锻炼应避免由于肌肉萎缩而可能出现的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足背伸、跖屈运动,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CPM是被动活动髋、膝关节较好的器械,它能使关节活动有角度限制,可以避免因手法用力不均引起疼痛,又可防止用力太小达不到活动的效果。应用CPM的起始角度应征求主管医生的意见,以后可随关节功能的恢复逐渐加大,起始角度过大可造成骨折断端移位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关节活动范围以病人耐受不感到疼痛为宜,一般角度从25°开始,每分钟1个来回,每次使用时间为1h,每天2次,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日增加角度5°-10°,术后1周内CPM最大活动角度达到或超过90°。多数患者在术后第1d即可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内膝关节屈曲功能达到或超过90°。
2.9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说明便秘、泌尿系结石、褥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指导其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量约每天500ml以上,同时指导其定时翻身或轴线翻身。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定时抬高并按摩受压部位或垫软垫,避免局部长期承重。搬抬病人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使用便器时要正确放置,防止划伤皮肤。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宣教,指导其正确使用拐杖的方法,避免摔伤导致再次骨折,告知病人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的原因、症状和体征及预防方法,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4 讨论
通过对40例胫腓骨骨折病人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认为早期主动和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显得相当重要。
另外护理上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身心全面护理,有效控制感染,重视患者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使病人感到舒心满意。
参考文献
[1] 童三香.10例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
关键词:骨科病人;舒适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骨折病人发生突然,病人痛苦大,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融入骨科病人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内涵。我科从2005年开展的整体护理中强调了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1 心理舒适护理
骨科病人多数突然遭受意外损伤,从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不利于康复,这就需要护士在积极治疗患者的同时对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士的各项护理操作要认真,沉着冷静,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用亲切的表情、良好的语言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安慰,合理、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稳定,以舒适的心境接受治疗。
2 创造舒适环境
病房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安静、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患者物品摆放合理,取用方便,卫浴设备清洁,为病人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3 生活护理
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及肢体活动障碍,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应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卧床后的生活方式,耐心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穿衣服、进食、清洁等日常生活动作,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适时鼓励和表扬,增强患者自信心。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并多饮开水、多吃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按摩腹部,防止便秘。生活上协助患者,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
4 疼痛的护理
骨科病人都存要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细心观察病情及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⑴告知患者疼痛的病因及机制,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与亲朋好友聊天,看报,读小说、看电视,听音乐或帮助患者轻微按摩患肢等,可有效减轻疼痛。⑶肢体肿胀会使疼痛加重,因此,将受伤的肢体适当抬高,使其高出心脏水平15—20cm,以利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夹板、石膏等外固定过紧,引起的疼痛,应及时适当放松解除压迫,同时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⑷对疼痛较剧烈用以上方法不能缓解疼痛的病人,用镇痛药物止痛,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5 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达到身心舒适。护士首先应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其次制定锻炼计划。伤后早期肢体肿胀疼痛,帮助患者适当抬高患肢及轻按摩肢体,并指导患者行肌肉舒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不适感减轻,帮助患者适当活动伤处近端的正常关节,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有机的结合,注意使患者保持良肢位,可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骨折中期肿胀减轻或消退后,开始主动活动各关节,并逐渐进行负重锻炼,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增强,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处不发生疼痛为度②。
6 小结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病人的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照顾和关怀,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