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语文的方法

时间:2023-09-21 16:55:26

导语:在高中语文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把同学们带入图书馆,让他们与好书为友,以诗词为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比如说教学进入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利用多媒体,利用图片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意境,帮助学生领悟浪漫主义理想的艺术魅力:指导学生借助图书馆,讨论解决“东汉婚俗”、“七夕节”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基础。课堂是开发潜能、培养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诗文的赏析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配合教学,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想法,举办一个“诗词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入备战状态,分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热情。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研究、探索这一文化经典中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6-01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教师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呈现知识,主要来自于语言表达,这需要老师经常动口。无论讲解也好,朗读也罢,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吸引学生的亮点。另外,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块阵地,最好自己动手和学生一起习作,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调整心态,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相信经过努力,一个具备了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成为学生百读不厌、书香四溢的大书。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一、规避中下等生自卑感,培养其学好语文的自信

在高中语文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中下等学生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脑子不好使、不是学习的材料等诸多负面情绪,从而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受这类负面情绪影响,成绩会出现显著性、持续性滑坡,由此导致他们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给予这类有自卑感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引导他们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提升这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以及勇气。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类学生表现出的普遍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应该肯定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仅仅是学习速度的差别,并不能折射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说明,优等生能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养成的语文素养,他们也一定可以掌握和形成,只不过需要“笨鸟先飞”。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取之处,多把赞扬的声音落在这些闪光点及进步的地方,这会让学生接收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和自信心。通过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逐渐养成,语文成绩也会得到逐渐提升。大仲马曾经说过:“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根据这些学生所反映出来的语文学习的问题和困难,确立几个基本的“扶贫点”,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因材施教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提倡。某一天,孔子给学生们上完课,回到住处,学生公西华为他奉上一杯茶。恰巧这时,子路匆匆而来,并高声向孔老夫子请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实施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走不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为什么一样的问题,您的答案却是南辕北辙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意识到教无定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而学以及因材择学相结合,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学习高中语文的全部课程。再次,高中语文课程与小、初的语文课程学习有很大区别,教学内容中涉及学过的篇章并不多,高中语文课程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有深度和广度、更难理解。因此,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不存在有基础好坏的问题。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克服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增强内心成就感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体现为:受语文成绩高低的影响,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师都有错误的情感。具体表现为:怕上语文课、甚至是怕见语文老师等恐惧心理。为了让受成绩波动而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恐惧感的这类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应针对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从实际教学活动中,对课堂提问、教学进度、课后作业、阶段考试等须作精心、合理的安排。(一)精心备课。针对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提高或降低对学生的标准和要求;讲练结合,做到“少量多次”、反复“强化巩固”。语文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课后反映,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出现的问题需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保证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二)教学进度。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调查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重难点,要让学生觉得“学的顺手”。(三)课后作业。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等,教师应精心考量,严格控制数量和难度,切忌题海战术,做到精益求精。(四)阶段考试。语文教师出试题时应该难度适中,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准时完成答题,同时也能使学生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成绩。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利于坚定学生对学好语文的自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养成对高中语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既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调动各种因素,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之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最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质疑者和摸索者蜕变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时,其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够保持持久的动力和不灭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向丽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0(9).

第4篇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尝试来引导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精力投入课堂学习,最终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最大限度的进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最大幅度的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和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交流。

一、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其内心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激发。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对学习内容进行体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新课堂中,教师要走下“神坛”,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备课,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备学生,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小说文本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为学生分角色,让学生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或是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等,这样多样的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所在。我们要注意在进行分角色体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选取情节简明同时人物动作、神态丰富的文章或语段来进行。

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设置问题:假如,林教头在山神庙没有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他会成为梁山好汉吗?然后各个学习小组组长选角色,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编演课本剧,以这样的新的体验形式来表演课文故事,演绎作品中的人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表演和展示,让学生主动体验人物的心理,让“演员”和观众一起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分析也容易实现。最后我再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总结,这样学生们很容易把握到了作品的主旨,同时还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在体验式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引导,要协调组织。这样才能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二、小组协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第5篇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一、引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中适合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学习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切实使所提问题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他们设定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2.高中语文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同质分班,学生不论知识基础如何,均被随机分配和育,该模式虽然保证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但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微妙的差异性。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也不能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对学生的心理、成绩都有不良影响,扩大成绩两极分化,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

3.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学有价值、学有必要,得到不同发展。由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年龄、爱好特长、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分层次教学十分必要。

4.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尽量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5.采取分层次教学将面对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即让高层次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挖掘潜力,让低层次学生课外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深化知识结构,逐渐缩小差距,增强学习信心。

三、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1.了解学生差异,分层次设定目标。

(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心态上必须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3)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爱好特长、智力水平等,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和思想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

(4)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设定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目标,掌握分层次教学的尺度,为分层次教学打下基础。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间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实际操作。

(1)教师在上课前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首先建立一个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目的,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2)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时,问题按照难度从低到高排列,先请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低层次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提问有一定难度系数的问题时,先请高层次学生作示范性回答,再请中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

(3)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法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求评价的层次性和艺术性,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要防止高层次学生自满和止步不前,引导高层次学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3.课后辅导分层次。

(1)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重点击破。

(2)向高层次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层次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

(3)向低层次的学生布置针对基础知识训练的作业,针对客观现实,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这部分学生知识不够牢固,需要适当增加作业量。

四、结语

采取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持续发展,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充分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和学生的差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排好顺序,使问题由浅入深地依次解决。教师提问的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对于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要随机应变,结合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语文复习 突破难点 找出规律

一、突破难点

语文复习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将考试内容见解清楚。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和一些模拟试题就会发现,对各类诗词、文章的赏析占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往往认为“赏析”是最难的一类题,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讲清《考试说明》的要求,然后结合实例,减轻他们对这类试题的畏惧感。如对《山顶缆车》的赏析。这首诗写道:

它不能高飞 像那空中的铁鸟

它羁泊于山上 戴着钢缆的脚镣

于是它爬行 在倾斜的岁月间 看脚下的沧桑

于是它爬行 在十里的红尘边 看摩天楼上的斜阳

题目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感情脉络上可分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六句为第二层。

B.诗人连用了两个“于是”,表示了两层之间的因果关系。

C.第一层是静态描写,第二层是动态描写,诗作的感情反而变得不强烈了。

D.诗人没有把山顶缆车孤立和静止起来,而是把它置身于香港社会中,使之成为当地社会的旁观者和见证人。

这几个选项考查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诗的结构,如A项说明诗分两层,B项说明了层次间的关系;二是写出了缆车的寓意,将车寓意社会中人的思想感情。本题中错误的是C项。纵览全诗不难看出,第一层诗人在表现缆车外形时寄予了自己的一份情思,而在第二层中,通过动态描写更表现了它所看到的岁月的沧桑,诗人感情更强烈了。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再联系近几年的考题可知,这类命题都是选择“不恰当的项”,类属识错题,目标较单一。赏析内容一般是指对作品的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的理解,不管哪类文体,都离不开这几方面。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所惧怕的原来都是一些熟悉的东西,从而相信,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

二、找出规律

语文复习就是要把学生所学的零碎知识梳理成体系,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还要让学生知道,现在的考题日趋生活化、能力化。考试不能单靠学过的书本知识,而应让他们开阔视野,把注意力放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复习过程中,老师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学生对成语的应用不像日常用语,但又有所了解,因此在组织复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笔下,而且报刊书籍上也络绎不绝。

B.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很完整,如果再加一段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C.厂里通过技术革新,产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学问不可穿凿,有穿凿毛病的人常常把许多说不通的道理硬要说通,因而随意穿凿,牵强附会。

正确的选项是A。题中“络绎不绝”适用的对象是“人”,而不能是“语言文字”。由这类题可总结出使用成语的规律:(1)要从整体意义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2)要搞清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3)要注意成语的感彩。这样找到一些规律,学生就不必浪费过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了。

三、教给方法

语文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快速、准确地答题。要达到此目标,只靠老师讲解一道道的练习题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寻找答案。这就要求老师要帮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如对文言文阅读分析,先介绍一般的步骤,后进行训练,效果就较为明显。(1)速读短文,利用已有知识试译,大致理解文章内容;(2)看所设题目问的是什么,根据速读得来的印象,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句子;(3)认真翻译、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如:阅读短文,指出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周敦颐很有吏才,分宁有个案件长久不能确定,他一审就清楚了,人们称赞他超过了有经验的老吏。

B.周敦颐坚持原则,转运使要将一个不够死罪的人处死刑,周敦颐不顾转运使十分酷悍,与他争辩,并准备挂冠而去,终于保住了该囚的生命。

C.周敦颐对个人荣辱从不计较,他任合州判官时,部使者赵受谮言迷惑,对他很严厉,他处之超然。后来二人共事,赵仔细观察他的所为,才了解了他。

D.黄庭坚对周非常推崇,说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说他的著作名天地根源,究万物始终,对学者是有功的。

第7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近些年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有效性教学实现的障碍。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素材缺乏

语文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学生在作文中采取的素材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写作中透露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相当缺乏。

司马迁忍辱著书,苏轼虽遭贬谪依然乐观面对生活,李白遭遇人生困境依然吟咏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等等。这些素材都是被用烂了,用透了素材。老师在学生的写作中看到这样的一些素材首先就对学生的写作评分的档次就已经下了档次。所以,学生在写作中素材缺乏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2.行文不够流畅

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行文不够流畅。行文的流畅不仅包含了学生用词遣句、还包含了学生词汇的丰富与连贯性,更加包含了学生的行文逻辑安排。而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是缺少其中的一项或者是多项。

二、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当前的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的积累不够,也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导致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并且注重在积累中提升语文的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多阅读主要是指要学生多阅读美文,并且注意将美文中运用得好的一些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进行摘录。在摘录的过程中注意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可以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一些修辞手法,从而为作文加分。

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素材库,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素材而不仅仅只有之前的几个小素材。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积累,时常地翻阅自己的积累,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记忆。

2.开展写作指导

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这样的写作指导包含“如何合理地运用素材”、“如何搭建良好的行文框架、结构”等。

例如:在之前学生积累了史玉柱从失败中崛起、海尔在创新中发展、诺基亚没有把握住时代的潮流而最终被时代淘汰这些素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史玉柱在失败中崛起的素材可以抓住史玉柱本人的不屈服的性格和坚持的人生信念将其归入“坚持、坚守”一类的素材之中;而海尔在创新中发展则可以归入“创新”素材之中;“诺基亚”的素材则可以归入到“创新”的反面素材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素材分类能力获得提升,相应地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3.一对一的“对症下药”

所谓“一对一的‘对症下药’”其实就是指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播,并且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如何解决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存在较多弊端,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一、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优化与创新,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改革体系并不健全,理论与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教学中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显得有点不适应,存在被动改革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选类题目比较多,教学的方式比较死板,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普遍比较差,所以学生的语文素质难以得到提升。很多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了很多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段落进行赏析,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理解,所以培养语文思维的效果并不明显,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兴趣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设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刻意描写王熙凤的笑声有什么目的?为什么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就有一种相识的感觉?以此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为了找到答案,可能会在课下反复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篇幅,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着较大帮助。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但学生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量,高中生普遍文学知识储备比较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文学作品时,需要学生具有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认知,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语文思维不单单对学习语文课程有所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在分析与思考时都会受到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比如,在讲解《将进酒》时,不单是学白的这一首诗词,还可以联系到其他作品,如《蜀道难》,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运用了夸张与想象等手法,但是抒情方式又有一定的区别。用对比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加全面,视野也更加广阔。在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生质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3.拓宽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思维的广度扩展后,还要拓宽语文思维的深度,这是对知识内涵的深度挖掘,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课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为什么“伤离别”,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词等任务,这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形成,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竞赛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跃n堂气氛,加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4.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归纳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归纳与总结时,可以实现知识的升华,创造并接收新的知识。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着较大帮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会接触一些零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有着很大差异,单看这些知识好像对学习帮助不大,但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后,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这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通过思考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

5.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比较能力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比较能力。不同的文学家在同一时期创作出的作品可能差别迥然,这与作者的性格有较大关系,在分析时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在文学创作中,对古代文坛有着较大影响的学派有“桐城派”“元白诗派”等,“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散文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达意。“元白诗派”是指以元稹与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注重写实,语言通俗易解。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学派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实际作品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在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重对作品内容、思想主张、文章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还要分析当时的创作背景,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每部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以及力量。教师在讲解时,也要为后期的比较做铺垫。在分析作品特色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包括类似的作品以及不同的作品。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分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特点。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印象,还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强文学作品的比较,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对语文思维以及文学修养的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

语文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教师应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大课堂容量,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感性认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挖掘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 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47-50.

第9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分类号】G633.3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被称为国语,所以,学生研究学习语文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课堂时间总是非常有限,老师们必须研究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用时短、效率高的教学目标。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四大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要紧密围绕着这四大能力去研究。 阅读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课的学习离不开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积累,而课本中虽然也会有一些课外名著作为选读,但也只是摘录了一些名著中的经典节段,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课外名著全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本选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积累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将其引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也为今后的写作练习增加了知识储备量,读的越多,脑子里就越有墨水,好的书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每个班都应该安排至少有两节阅读课,这样才能保证基本的阅读量,地点要视条件而定,有校图书馆的学校,老师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可能同一本书没有那么多册,所以可以想办法分批阅读,比如:三分之一的同学读《围城》,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简爱》,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红楼梦》,读完的进行相互交换,但是要保证最后每位同学都读完了被要求阅读的书目。没有校图书馆的学校,可以由学校购进一些图书,阅读课就可以安排在学生各自的教室里,再由老师统一将书领回来,分发给同学们,这样阅读可以同步,方便管理,但是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上阅读课,都要保证每节阅读课都会有收获,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每节阅读课过后写读书笔记或者是读后感,这样既是对阅读课的成果验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试卷中分值所占比例较多的除了写作就是阅读理解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依然很重要,语文理解能力提高,也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学生的情商着手。即可以通过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慢慢培养,逐渐提高,还可以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可以通过一些猜想作者主题思想的漫画题练习,揣度作者的思想和出题角度,再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情感出发,以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争取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所以说理解能力对于阅读理解题目来说非常重要。理解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写作题的练习,容易抓住写作题的题眼,才不至于写作跑题,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中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尤为重要,只要学生的理解到位,分析准确才能抓住题眼,得分率升高,从而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三、写作能力的高效培养

写作题是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最高的一项,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尚不算晚,只要勤加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和实践,只有阅读积累量达一定的水平,能够看出作者出题时要考察的知识点,轻松找出题眼,才能准确的定下写作方向,加上平常的阅读逐渐产生的影响,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而老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写作方面的比赛,提升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同学们对写作的要求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等同于是在写作方面进行了一场实战专项练习,既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借此机会拉近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方便今后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创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也可以从组织活动开始,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为只有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随之有所提高。

四、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的,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也会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实践的过程中会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单纯地依靠几节课内口语交际课是没有很大作用的,要想办法让学生走出去,多多了解现在的社会,在社会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当中,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比如说课堂上的问答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言论,对于同学的回答给予补充说明或者大胆提出异议,通过这样的评议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创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任务,而写作能力是高效课堂实行结果的体现,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收获。口语交际能力的练习也很重要,只有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的任务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基础的练习,综合的应用,认真的态度都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任重而道远”,仅凭一己之力就想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将其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