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汽车整车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09 11:47:56

导语:在汽车整车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汽车整车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 》。

2.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笔者学院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的40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高级班学生。该次教学之前,该班同学已完成帕萨特轿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帕萨特节气门体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故障诊断必需的工量具使用方法和实训考核装置的相关操作。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特别是对电路图的理解掌握不足,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对故障排除的方法掌握较少。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

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

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W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

2.教学难点

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

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

2.学法

(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

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

(1)温故知新 (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

(2)案例导入 (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

(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 (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

(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

(5)评价小结 (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是该节课成功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第二,该节课在案例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具体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实施环节让学生结合实车进行故障诊断,缩小了实训考核装置与实车的差异。

第三,该次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养成规范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2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汽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01-02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简介

模块化教学是上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一种以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对象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有机划分,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因此,特别适合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关注。

在我国,模块化教学最早在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示范性的推广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逐渐受到了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领域的关注。

二、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优点

(一)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紧跟着进行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训,不仅提高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实践教学亦有很好的效果,易于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二)实现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分配与组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冲突,很多内容在课程中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采用模块化教学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譬如:汽车构造课程中关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知识内容,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中需要进行重复学习,如果采用模块化教学,则可将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设计等内容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分配和组合。

(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更紧密的接触和交流,这就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机会,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四)促进双师型师资条件建设

开展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论教学的基本能力,还需要具有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能力,因此,可以促进师资建设。

三、汽车类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

将传统的以整车为系统,按理论知识深度为脉络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一体化整合为一门系列模块化综合课程,即汽车工程系列理论与设计;按现行教材《汽车构造》底盘部分的内容,分章节结合现行教材《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科学整合成若干模块课程,例如:离合器理论与设计、变速器理论与设计等。形成新的以系统(总成)为脉络的课程体系(简称为总成课程体系)。对每一模块课程,从该系统(总成)的结构、理论到设计,形成系统(总成)的完整知识构架,再配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底盘控制新技术等整车理论模块,模块之间以整车设计制造试验为载体,构成整个汽车的知识体系,做到各模块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的新的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汽车整车构造为基础,构建模块化的总成课程体系。研究汽车构成的五大总成和整车理论,将传统的原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穿插,相互渗透,科学地整合成独立的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以系统(总成)为主线的总成课程体系。所有独立系统(总成)模块课程既能突出汽车的五大总成的特色,综合后又能完整覆盖原四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学生科学分组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组的学生数不宜过多,可由小组内部民主产生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及协调工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现同组学生间的互补、互助、互鉴。

(二)确定项目及任务

根据实训设备的特点,将每个模块的内容通过几个具体的项目得以展现,每个项目要根据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具体要求。

(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施项目

在学生结合必要的设备及教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其组织作用、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有力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开展学习。

(四)项目及任务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任务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并作出最后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主要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建立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实训

包括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分项要求学生对实训设备中的单项操作内容进行分项实训,使学生分步掌握操作技能,为后期的集中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集中实训是学生经过分项实训,掌握各部分的独立操作后,以一个项目为单位,模拟生产实际,进行的汽车拆装综合实训。

五、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条件和保障

(一)配套教材建设

目前没有适合汽车类专业的模块化教材,为了配合模块化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根据模块化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并结合实训设备,开发配套教材。将进行汽车专业实训必须的设备知识、仪表知识、原理知识、岗位知识等,按照项目化的要求重新调整、合理组合、充分融合,使之真正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指导和有力工具。

(二)师资培训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轻松驾驭活跃的课堂;它需要教师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以便随时给学生进行知识答疑;它需要教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准确地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而准确地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它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钻研与改进,以便改善和优化模块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相长。

(三)实训设施配套建设

模块化教学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知”和“行”统一、技能娴熟。因此,缺少了实训设施的支撑和依托,模块化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操作技能就无法真正得到训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实现。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操作和锻炼的机会,实训设备不仅要有,而且要够用。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操作技能的提高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六、模块化教学的过程化评价机制

实行模块化教学,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以专业资格认证为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

在车辆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可以以国家见习工程师认证考证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将认证考试的考核结果作为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将教学考核融入模块化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考核成绩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讨论成绩、指导成绩。教师根据参加小组讨论、对教学指导过程和学生出勤的成绩等,依次给出每个人的成绩。结果考核包括课程设计成果和答辩成绩。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给出每成员的贡献度。最终成绩由上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综合产生。

(三)企业层面的评价

在涉及在企业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可由企业指导人员给出实习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该环节成绩的参考成绩之一。

七、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教学条件、评价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专门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结合汽车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横向切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探讨了汽车类专业主干课程开展模块教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关键问题,为相关专业开展模块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韩瑞功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

[2] 张新,李岳林,雷正保.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第3篇

郑拓,(1984.12-),男,湖北 武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摘 要: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校效率,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过程变得深动而易于接受。项目教学法和行动教学法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实施课堂行动,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系列活动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项目教学法;行动教学法

教与学的研讨在各界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高职高专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一线人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实施者都面临着如何高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能够即时定岗的人才这一严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学得更痛苦,教师努力的教而学生是茫然的学,教了很多,学生却学得很少,学生学了专业最后就业却是转行。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理想高效又能被学生所认可的呢?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或实物使学生理解或记忆相关内容。现今,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断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同时也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但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无论教师多么详尽的讲解,无论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多么丰富的实验实训条件,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角。而事实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忙碌的辛苦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辛苦应该在于他下了多大的功夫去思考和设计课堂,而不是他背下来多少知识。我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教材课件和教案是“剧本”,而学生才是”演员”,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行动去自主获取知识,被动的听和主动的学是有根本区别的,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并不是将所有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后脱口而出就能演好,往往好的导演会放开剧本对演员的束缚,让演员根据当时的情景和自身的特质发挥和创新。只有会组织、善组织,会引导、善引导的“导演”才能轻松让每一个“演员”进入自己的角色,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剧目。“项目教学法”和“行动教学法”正是居于变被动为主动、化严肃为活跃而进行的教学探索。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项目实施教学。项目不同于课本的章节,它应当尽可能的贴近工作实际,融合教学知识,结合教学条件易于实际操作,并具有一定或完全的行动性,即学生通过对某一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学生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记忆知识。以《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门课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为汽车发动机系统、汽车电器系统和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以及整车综合性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常规的分章节讲解,如汽车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原因有如下1、2、3……,诊断与排除该故障的方法有1、2、3……。如此的讲解无异于“讲天书”,学生过目即忘。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是实践性很强而且非常贴近工作实际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教学方法自然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只有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战之中才能让它更快的被学生所接受并记忆应用,因此,就“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章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关于汽车发动机系统的诊断项目,如在汽车发动机上设置一个甚至多个故障,将学生按人数多少进行分组,各组的项目就是诊断并排除该发动机中的故障,排除的过程中需要详尽记录工作过程,通过课本、网络、咨询老师等途径获得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料,并对过程进行总结,如果条件允许,可各组设置不同的项目,项目需涵盖相应的知识点,如发动机不能启动,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运转不稳等等。由于课堂时间限制,项目不宜过于复杂,只要能体现预期的知识点即可。由此,在学生诊断、讨论、检索、实施、总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将知识点逐一掌握并且深刻记忆。教师要做的是合理设置项目,组织和管理好整过过程,总结汇总知识点,做到画龙点睛。项目教学法不仅适用于理工学科课堂,也适用于文科课堂,不同的是项目的设计,只要合理巧妙的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去并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教学。

行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主要思想是行动导向教学,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即学习。事实上在高职的教学方法中早已明确项目导向的先进理念,只是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种种原因阻碍了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课堂上我们不能让学生一味的坐着听,而更多的要调动学生,让他们动起来去主动寻找知识,哪怕只是简单的站队。行动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拓展小组法”、“旋转木马法”、“划分结构法”、“卡片复习法”、“搭档拼图法”、“综合训练法” 等等,而每一种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你能让学生“动”,并通过这个“动”

获得知识,那么你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在此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教材中的某一章节,首先让学生速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两两分组并相互复述所读内容,第三步随机抽取学生复述所读内容,第四步,其他学生补充复述者不完整部分。最后教师总结。如此该内容步步由学生自主研读并逐渐加深记忆,直到掌握该内容。对于一些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与其教师苦口婆心的讲不如让学生在行动中自己去读去看去记。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条件有不同教学方法,我想,能让学生做就不要让学生听,能让学生“动”就不要让学生“静”,将知识转变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让学习变得深动活跃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探索和追求的。(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12).

第4篇

关键词: 汽修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行为导向 校企合作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从2005年的570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而且创全球历史新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要业务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五十万作业人员,为此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高技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为此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汽车维修各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设施的建设

我校汽修专业拥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实训大楼,各种车系教学整车车辆30余辆,拥有汽车认识与保养实验实训室、汽车钣金修复与喷漆实验实训室、汽车改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结构拆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实训室、底盘技术实验实训室、车身电气技术实验实训室和汽车整车销售实训室等,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人民币。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2007年以后添置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足以满足汽修教学,在数量上也符合汽修学生实习的需要,是我们开展教改活动最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

德国在总结研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概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首先要从企业生产的工作过程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学习领域,形成教学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再通过“职业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考核评价要用企业员工工作过程完成任务的标准考核。

我校参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学习领域划分思路,深入维修企业调研访谈,到广州、浙江等地的职业学校考查学习;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制定出汽车相关专业的13个课程标准: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解决汽车专业教什么,怎么评价考核的问题。这13个课程标准是:《发动机机械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认识课程标准》、《汽车维护保养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课程标准》、《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灯光照明、仪表、车身电器)课程标准》、《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汽车常见小修作业课程标准》、《汽车美容课程标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标准》、《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标准》。

三、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结合。2010年开始,我校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需要相应的配套教材。然而市场上没有完全适合我们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教材。于是我们聘请德国专家及国内行业专家组织我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情况自编讲义,逐渐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校本教材。我校还组织汽修专业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先后外研出版社出版发行《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运行材料》等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模块式组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科学、实用,是我们学校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学校的壮大,我校现有汽修专业正式教师33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25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19人,高级工8人。在这些教师中,有正规大学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有企业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骨干。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不足;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较弱。为此我们将大学生与从企业来的技术骨干进行有机的结合,彼此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开展教学教改的能力,满足“双元制”教学“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1.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对教师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的规范操作和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灯光信号系统等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作业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独立规范操作、维护作业且能识别、排除汽车常见故障。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以后,对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再创造;用亲身经历的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2.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备课、编写教案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要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定位,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其次要清楚教学内容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在后续课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再次制定具体、可检查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考虑考查评价方法,如何判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校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狠抓典型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通过说课这一教学手段展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所有老师逐渐熟悉在新的教学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进行多种渠道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利用国家教委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及我校国际合作教学项目,输送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进修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设备企业与大学合办的专项技术师资培训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还将老师送到企业内部参加企业生产维修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举办多种教研教改培训班等。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五、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组织教学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了关于“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咨询人,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所谓“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职业能力,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把观察、思维、决策,以及肢体活动都调动起来,有兴趣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然而要使学生行动起来,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素具体包含: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体现就是教学教案。一个合格的教案主要涉及学生基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节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设计意图是什么,要学生认识什么、说出什么、体会什么、感知什么、感悟什么、记住什么、应用什么,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学习过程的策划者、保障者和主持人,坚决不能成为播音员、灌输者。

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学校、学生实现“三赢”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校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京福田、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我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企业派技术专家担当指导教师,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完成部分课程之外,还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教室与车间相融,教师与师父相融,真正实现双元制的教学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结语

我们虽然已取得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开端,但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还很遥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正日新月异地涌现。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远未结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Abstract: I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bring i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reate distinctive vocational school culture atmosp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iginality" and "imi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determines that campus cannot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enterprise culture but should achieve an "excellent likeness in spirit". Useful exploration of the fusion method of these cultures has been do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room,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classroom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关键词: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真与仿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campus culture;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room;originality and 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09-03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伟大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由于中职学校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一体化教室文化的建设中,模仿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1 中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础,由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车间、厂房、设备设施、企业环境风貌、员工各项福利待遇等组成;管理层面是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是由企业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行为等构成的一套管理模式,如规章制度、运营战术,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由企业核心领导提出并确立的价值取向,包括企业成员认可的企业使命、经营哲学及大家共同追求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因行业、产品、发展历史、区域特点、领导风格等不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改革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终点。当前,企业选择员工除了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外,更看重员工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进程与成效,而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通过校企融合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因此引入企业文化,营造有特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以利于他们由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2 中职校园文化是对真实企业文化的“仿”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职业院校强调引入真实的企业文化,追求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首先是校企产品不同。中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人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企业的产品是具有一定功能、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物,产品的形成完全由制造者决定;第二是校企文化目的不同。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让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对口就业,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把真实的企业文化照搬入学校;第三企业文化多样性、特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照搬企业文化是不现实的。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的自身行为,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时,应研究、探索企业文化的共性,吸收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归纳总结真实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真”,而又要高于具体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提炼与升华;校园文化应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广泛的岗位适应性、育人的针对性,做到与真实企业文化的“神似”。

3 在工学一体化教室建设中实现企业与校园文化“真”与“仿”的融合

现代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已基本实现在一体化教室中开展,这就决定了实现专业培养与企业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对接的主战场是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着“真”与“仿”的关系,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文化的建设中,如何模仿真实企业环境来营造职业氛围,如何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实践,谈一些建设经验。

3.1 企业物质文化的“真”与一体化教室设备的“仿”

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是既能满足正常生产要求的工厂或生产场所,又能满足学生实习操作之学习场所,它是依据企业生产车间或岗位任务来配备设备的。但是如果完全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来配备,常会出现下列一些问题:一是一般中职学校资金不足,能购置的设备台套数少,造成学生操作训练时间不够;二是设备运行必须的电、材料、刀具、油料等消耗太大,学校承受不起,所以一些学校购进设备后基本不运行,只作为招生宣传的道具来用;三是场地占用过大,不利于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差;四是安全隐患较多。对于这些问题,我校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

3.1.1 采用仿真设备,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我校与上海厚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其开发的小型化设备,建设了数控车、数控铣两个工学一体化教室,每个教室布置有8台小型车床,小型车床结构、功能与实际设备一样,保证了学生训练获得的操作技能不失真、不走形。同时教室内还配备有电脑、资料柜,而教室的中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学习、讨论、活动区域,非常适宜项目式、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完全得到了保证,既节约了投入资金和运行成本,又保证了学生足够的实训时间。

3.1.2 采用实际设备加微机网络系统,实现“真”“仿”的有机结合。在汽车整车实训一体化教室中,我们采用了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整车实训系统,只用一部整车加计算机网络,就实现了多小组同时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因为故障设置、诊断排除都是在实车上进行的,各小组通过网络就可获得与实车一样的故障码、检测数据,这种模仿与真实的工作情景是完全一致的,实训与真正的维修完全同步,解决了师资有限、教学组织困难、教学场地局限、教学设备缺乏、工位不足等问题。

3.2 企业岗位任务的“真”与一体化教室综合化功能的“仿” 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任务往往比较单一,或加工组装,或检查维修,而学校一体化教室的功能必须是综合性的,以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功能,强调理实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这就要求一体化教室必须模仿一个工作过程的全流程,拥有完成完整教学过程的条件。所以在一体化教室布置中,我们是高仿企业的文化,而不可能照搬企业的全部。

为实现一体化教室实现企业岗位任务,还必须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①合理布置适应小组学习教学需求的场地;②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配备咨询所需的相关设施。如产品图纸、工艺文件、设计手册、网络查询系统等;③配备具有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施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3.3 企业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真”与一体化教室文化的“仿” 企业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必须在一体化教室

建设中得到真实的体现,要把一体化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突出“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①企业管理文化氛围必须高仿。要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励志用语等。②角色认同感必须真实。要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如统一实训服、携带工具包、按企业标准要求规范着装等。③组织纪律性要求必须真。要按产业工人的标准进行考勤、考核,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实训,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职业素质。④现场管理必须真。必须按照企业标准实施6S现场管理制度。6S管理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和安全,6S管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职业氛围,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通过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不断规范现场、现物的活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和重视细节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3.4 企业文化中激励的“真”与校园文化激励的“仿”

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社会美誉度是自己得到的文化待遇,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宝贵的个人竞争资本,学习文化是自己的一种隐性收入。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了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现实社会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薪酬分配,因此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手段;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只有在公平、公正、合理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的激励机制在一体化教室文化建设中必须予以充分的借鉴。在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①参与激励,促进认同。一体化教室的文化环境,应高度模仿专业岗位工作环境,增加学生对今后就业岗位的认同感,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学习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归属感,提升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②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使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有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③把精神激励、声誉引导融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把生产车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作业日报、产值统计、看板管理等,移植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施中设计管理看板、文化墙等,把各小组学习成果,如任务实施计划、实施成果、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团结协作情况等展现出来;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比如优秀员工、优秀团队、最佳方案、最佳创意等,进行精神激励、声誉引导;有条件的话最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笔、笔记本等低值物品。只有把生产车间管理文化的“真”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营造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进取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奖惩和激励作用。

总之,由于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存在着“真”与“仿”的辩证关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能完全照搬企业文化。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中,吸收真实的企业文化元素,形成高度仿真的教室文化,既体现车间生产文化的“真”、又具有育人文化的“特”,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汉荣.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J].交通职业教育,2008,05.

[2]王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J].读览天下,2011年8月下.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模式;网上交互式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方便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该教学模式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不再是教师讲课的被动学习者,而是六种角色的集合者:职业道德的养成者,职业知识的求索者,职业操作的训练者,职业学习的主动者,职业能力的锻炼者,职业疑难的询问者。教师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六种角色的集合体:职业道德的传授者,职业知识的传播者,职业教学的组织者,职业操作的示范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者,职业疑难的解答者。

二、为适应社会和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地走向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这种模式首先要求我们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各自的行为,避免日后产生纠纷。为深化教育改革,让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办学更贴近社会,工厂、公司、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事业单位为甲方,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乙方,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紧密型的合作,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合作协议,其操作步骤是:甲方作为乙方某个专业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挂设“某职业技术学院某实训基地”的匾牌。甲方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职称的技术人员,乙方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乙方某个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制定。乙方在甲方的实践教学,甲方负责安排指导学生实习,甲方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乙方的兼职教师。甲方优先安排乙方学生就业。乙方派出教师定期到甲方实践锻炼。乙方为甲方员工的学历和业务进修给予大力支持。乙方积极宣传甲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帮助甲方做市场调研、信息咨询等。组织保障: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甲方任组长,乙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有关协作事宜和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给学生提供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从而缩短适应工作的时间,让学生毕业就能独挡一面地工作。

三、加强企业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汉堡包模式

先让学生对专业有个认知的过程,知道自己将来应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先让学生学习理论,结合课程实训进行实践,到企业去实习,将专业课程与企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之后再总结经验,提高到新的理论水平。如对于汽车制造方面的工艺,学生能参与多种汽车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汽车整车的装配和营销策划、销售其产品等过程,可使学生先从实践中了解汽车加工生产的全过程,掌握工艺链条的全局性,再到各个加工环节,具体地学习各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相关设备的性能、特点、加工参数的设置等知识。

四、为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实现网上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组织专人、会同学院教务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尽早建成某一门课的网络教学课堂。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课程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授,而其他教学环节可借助网络实施,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网上交互式教学。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工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学习加工工艺的能力,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够熟练操作的复合型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原则是:明主之任人: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名主无弃士。我们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只有训练学生、培养优秀品质,让优秀成为习惯,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未来的主宰属于这样的人:有爱心和责任心、有道德、有能力、阳光、善于沟通会管理、会赞美别人的人。

参 考 文 献

[1]李立新.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杨凤翔.六种产学合作模式 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李凯.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方向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3)

第7篇

关键词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相比机械类、车辆工程等专业,汽制造四大工艺之一的涂装专业,在人才市场为紧缺专业,但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并于2011年正式招生。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设置面向汽车行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内汽车行业输送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汽车表面防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创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培养出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汽车工程人才。因此,我校依托产业优势,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办学现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普通工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所在地),长期立足于汽车行业,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型企业,坚持教学与实践并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汽车行业优秀的专业人才。基于我校多年积累下来的办学经验和依托的大工程背景,2011年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以此为契机,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与实践内容,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学校以汽车产业链为导向,开设了与汽车生产、管理、销售和售后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材料成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在金属材料加工、腐蚀与防护、组织性能检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成型加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已经具备了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背景,为本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目前,材料学院正在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专业方向,整合并新增如本专业这样的朝阳专业方向,并依托和服务于汽车制造行业,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定位

汽车表面防护(涂装)在现代汽车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汽车质量、外观和使用寿命、生产周期、成本及维修费用均有很大影响。但是,相对于汽车制造的其他工艺来说,涂装发展的较晚,给予的重视不够,不过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涂料及涂装工艺的研究将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涂装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基于湖北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产业地带,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本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研究、管理等部门。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本省汽车产业发展,本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材料表面防护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满足汽车材料表面防护工艺工装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试验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3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3.1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的建立需通过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本课题组成员结合培养目标和汽车生产发展的前沿技术,经过多次研讨修改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制定了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学科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了解和具备的化学、机械、工程等方向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其中的“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和“聚合物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要了解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涂料、涂装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中的“材料表面防护技术”、“涂料化学”、“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技术”是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了涂料生产、涂装工艺、设计、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再加上“涂装车间设计”、“电镀原理及工艺”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的所有专业课程已经涵盖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完全可以获得本专业的较宽专业知识面和专业技能。

3.2与理论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开设了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本专业实验室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费支持,专门购置了1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刮板细度计、涂1和涂4黏度杯、旋转粘度计、轮规、酸度计、电导率仪、铁一钴比色计、光电色差仪、光泽计、涂膜鲜映性仪、摆杆阻尼实验仪、盐雾实验箱、人工老化机、气相色谱仪等,基本满足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常规实验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实验项目,如材料表面防护技术课程开设了极化曲线的测定、盐雾腐蚀实验等实验内容;涂料化学课程开设了醇酸树脂涂料的合成与制备等实验;涂装工艺课程开设了磷化、阴极电泳实验等;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课程开设了涂料黏度、细度的测定,涂膜附着力、硬度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每项实验都撰写了实验指导书,方便教师对实验操作和教学进行规范和总结。这种理论与实验教学合理衔接的形式,可以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且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3.1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即让学生逐步建立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历,并且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四年培养计划之中,于是我们构建了不少于40周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工科类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如第一、二学年的机械制图综合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和电子电工实习,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学习,可以具备基本的工程制图能力,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从而建立起工程应用的基本思维和能力,为后续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一部分是涂装工艺类和专业综合设计类的实习与实践,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东风汽车公司专业厂实地参观、学习,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如磷化、喷涂、电镀等汽车表面涂装工艺过程,并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与工人师傅或工程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做必要的检查、指导,最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报告。这些实习环节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汽车表面涂装及金属零部件表面防护的工艺方法、设备和工艺参数,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际生产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有益的新。另外,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某汽车零部件或金属材料的涂装工艺及流程的设计,或者完成涂装车间的设计。学生通过查找手册,计算涂装设备尺寸,撰写工艺说明书,最后画出涂装车间示意图。整个设计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涂装工艺或涂装车间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涂装方向工程化设计制造的能力。这类训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性,也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自我发展空间。毕业设计选题也可以与学生签约单位的实际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直接做企业的课题,这样使学生受到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步入工作单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3.3.2依托产业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湖北省十堰市是以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又是国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整个汽车制造产业与市场都已经成熟,并具有相当规模。我校地处十堰市,植根于汽车产业,长期依托东风汽车公司的大工程背景,利用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开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校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于我校办学特点,并依托十堰市产业优势,对于涉及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实习、实践项目,我们积极与本市相关企业联系和合作,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与湖北双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隆泰源工贸有限公司、东风伟世通内饰件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车架厂、林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本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这些企业具备优良的生产技术条件、管理理念及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益好,拥有许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在这些企业里实习可以接触和感受实际生产过程,了解和学习生产工艺,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学院与这些企业也建立了产学研和人力资源合作。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学院的老师利用完善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也是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做一指导;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增加应用实例,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学院和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既服务于学校教学,又促进企业生产,实现两者双赢的目的。另外,学校可以聘用企业的优秀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同时为企业培养、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学院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协助双赢的关系,这样才能建设稳定和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

4结语

我校在建设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构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而且依托产业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