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9:45
导语: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市场环境 经济管理 企业
当今社会,市场环境发展变化迅猛,这使得许多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难题,尤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企业为不断提升自身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从而有效地推动健康、稳定以及长远地发展,加强经济管理势在必行。企业的经济管理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内部控制等方面。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经济管理内部属性来积极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在这样一个市场变化现实中,企业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的优势,并且不断地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已经成为各企业管理层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加强经济管理能够为其赢得有效的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以说,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对自身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另外,企业积极加强经济管理还能有效地解决其在生产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有效地规避企业风险。总而言之,经济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中,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也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进行具有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必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
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虽然现今市场环境变化较快,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经济管理意识,经济管理理念不能跟上市场变化,许多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环节,几乎忽视了进行经济管理或者没有及时地调整和完善经济管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或者没有及时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管理进行调整,企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权职模糊,导致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地发挥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频频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缺乏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并没有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管理模式。社会在发展变化,可以说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但是,许多企业没有及时地调整经济管理模式,或者说一些企业一味地套用和效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而完全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缺乏一个创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导致经济管理模式与企业自己发展不符合,经济管理工作一片混乱,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3、未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没有制度保障,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据调查分析,当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以往的并且已经不符合市场变化的旧制度。由于缺乏科学、有效以及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一方面,导致企业内部职权不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致使企业中员工缺乏自身的责任意识,当出现问题时,员工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员工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与市场环境出现严重脱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最终很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4、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较为落后
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但是目前经济管理组织落后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许多企业的职能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模式,这导致企业与市场出现严重的脱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制定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科学,没有充分地保证企业的权责合理分配,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工作难度十分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准确度;最后,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员工工作松懈、怠慢,工作效率较低。
5、人力资源管理不力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得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匮乏,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相关奖惩机制,这样很难发挥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被消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力,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较差,这就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1、树立经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经济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经济管理意识。树立经济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发展变化进行调研,积极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做出符合时展变化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管理层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努力地学习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另外,值得企业管理层重视的就是,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在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时,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战略目标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地跟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在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切实保证企业经济管理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求。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应该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并且具备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在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其次,注重技术创新。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应该不断地加强技术的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第三,企业应该创新营销观念。企业应该通过持续营销的方式来有效地减少企业库存和积压,从而为企业积累发展资本。最后,积极进行信息化经济管理。由于当今市场环境中信息化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建议企业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引人到日常企业经济管理流程中,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从而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3、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
企业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通过积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来不断加强经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作出一个科学、合理以及明确的分工,充分地将企业职权落实到实处。在设置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时,尤其应该重视如何明确企业管理层的职能,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有效提高企业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及时地改变企业中自上而下的组织构成。
4、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从而稳定企业人力资源,积极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企业要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管理中以企业员工为本位,以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为前提对员工进行管理,尊重员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让员工产生较强的归属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失,提升企业的发展和生产动力。第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要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需要企业积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从而减少企业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积极督促企业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确保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地改进。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去。这里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惩罚和奖励两方面,这样既确保了考核评价体系的震慑力,又保障职工工作积极性。在奖励方面,企业通过定期的考核评价,需要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分配的标准,按照评价结果分级别的给予员工物质奖励,再根据长期的考核结果确定员工是否应该进行晋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企业在发展中常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积极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强经济管理。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在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树立经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只有按照以上提出的方法去应对,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经济管理[J].经营管理,2013(12).
[2] 宋玲:浅谈供水企业如何加强经济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管理,2012(5).
摘 要:市场经济虽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但同样能与其他文化相结合。亚洲国家按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建立了亚洲的市场经济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儒家文化对中国文明曾作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与儒家文化内涵并不矛盾。我们建立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应该充分消化、吸收儒家思想文化。
关键词:儒家文化;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6702
1 综述
由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此精髓对中国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21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儒家学说在新的世纪中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作新贡献。
2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
市场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首先应是一种效益经济,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应是一种文明经济、秩序经济。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要求人们相互协调,遵守共同的规范和秩序。但在市场经济的实际活动中,由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有的人简直就是惟利是图,甚至搞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市场。市场经济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来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通过竞争促使市场主体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素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激烈的竞争也容易诱发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进行卑劣行为,破坏竞争的公平性。
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都应是平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没有这个前提市场经济无法正常运行。平等既是社会主义首先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各主体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平等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往往仅仅是机会上的平等,而结果常常不平等,甚至会出现收入上的巨大悬殊,从而引起人们的不满,影响社会安定,甚至把市场经济的基础――等价交换原则扩展到不适当的范围。
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容易诱发市场主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无序化加剧,从而影响市场主体获利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是交换经济,此类交换经济实质是使整个社会的各个主体获利,而不是闭关自锁。
市场经济对社会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市场本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精神文明生活中来”,现在一些领域出现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更表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体制、克服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已刻不容缓。我们更需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3 儒家文化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当今,我们研究与倡导儒家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从实际出发,对儒学作出新的诠释,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儒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对市场经济的能动作用。那么,儒家文化在亚洲各国建立和实施市场经济模式的时候,到底起了哪些值得一提的功能性作用呢?
首先,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儒家思想宣扬天人合一,认为人作为道德主体,应主动和谐万物,达到化育万物之目的。我国在极“左”年代搞“人定胜天”、“伐木造林”、“围湖造田”,现代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任意排放,使得土地沙化,水地流失,气候恶化日益严重,这些教训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环保,不能只为眼前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而应关注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儒家思想认为,人非大自然的主人,也非其奴隶,而是一种伙伴关系;对它应既不能屈服,也不能破坏,要维持人类和自然和谐平衡,实现人和大自然的良性循环。倡导人和自然互相依存、和谐发展,是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之间诸多问题的对症良药,与中央提倡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其次,儒学的仁爱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具有统一性。儒学本质上人学,讲人如何为人,如何和睦共处的道理,强调通过自身修养、道德教化、利人利己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儒家思想中“仁”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崇尚“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追求“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的高境界。市场经济作为竞争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竞争,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有条件的。首先这种竞争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也就是以建立和睦友好、公平竞争为基础的机制之上的。这与儒家文化中的讲道德、仁义理念相吻合,与儒家思想的和睦相处也是不谋而合的。
再次,儒家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的义利观具有本质一致性。儒家的“君子以义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其实质就是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舍生取义”反对“见利忘义”。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义利”应该是统一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倡导主张“义利”统一,至少做到利己不损人,义利冲突时先义后利,市场经济只有在首先保证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才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市场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儒家学说重视诚信,把“信”作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美德,同时提出的“中庸”、“调均”等思想,这些可指导我们加强信用体制建设,防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两极分化,指导我们重视教育和加强道德修养,讲究勤俭节约。我们应选择这些优秀部分加以弘扬,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世界许多国家日益认识到我国古代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能动作用,并呼吁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我们在创建人类先进文明和建立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规范的同时,自然不应放弃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精华,离不开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传统道德观念的评判性继承。
参考文献
[1]魏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钰磊.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制造商对地铁电梯“终身负责”,这一要求的提出与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事故有很大关系。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突然发生倒转,造成电梯上的乘客摔倒、挤压,致1名男孩死亡,多人受伤。事故调查组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事故扶梯从双主机到单主机的设计变更,未进行载荷设计核算,构成设计缺陷。在扶梯运行过程中,驱动主机固定螺栓发生断裂,造成主机倾覆,驱动链条脱落,梯级失去上行动力逆向下滑,辅助制动器开关未正常启动。事故发生后,广州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和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被处以20万、20万和10万元罚款。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负责事故扶梯日常维保的人员被吊销作业许可证。两名事故责任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事故暴露的问题,市质监局要求,今后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新增电梯在设计选型时,需充分考虑客流大、载荷重、运行时间长等特点。新增的电梯除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外,还应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重型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技术要求》中的有关规定。
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对重型自动扶梯的要求是指全年每天能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且在任何3小时的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载荷应达到100%的制动载荷,并且设备停止运行时,能够作为固定楼梯使用。其中,要求梯级链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8。
北京市质监局要求,在轨道交通项目中要推行电梯制造单位“终身负责”制,即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终身负责。同时,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要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结果负责。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要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给予维保单位技术指导和备修件支持。
此外,轨道交通运营使用单位在电梯使用的重点时段、关键位置,要安排专人对乘客进行安全乘梯引导,并根据电梯使用特点和公共安全的特别要求,增加日常维护保养频次。
一、西咸经济一体化发展效果的判断依据
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内容是西安和咸阳两地对经济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整合两地资源,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和经济的共同发展。西咸经济一体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市场融合的一体化。判断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就是从两市各自产业优势是否得到更大发挥、两市作为一个完整区域,是否使不同地方市场主体的行为受到同一供求关系调节来判断,即从两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来判断。
各地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市场后,会产生市场扩大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规模经济的利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另外,市场一体化也会产生竞争效应,即促进区域间的竞争。市场分割与市场高进入壁垒的存在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在形成统一市场之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地方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据本地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不利于区内资源的配置和技术进步。各地区相互开放市场后,各企业面临着来自区域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压力。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发投入,进行科技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市场一体化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判断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成果究竟如何,可以从西咸两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着手。通过分析两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是否得到加深,就会了解两市间的资源是否得到更该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两市间的经济一体化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市场一体化与地方市场分割是相对应的一对概念。目前,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中国地方市场分割程度。一是从贸易流量的角度,即利用区域间的贸易流量的变化来反映区域间市场的整合状况,可简称为“贸易流法”。二是从生产效率与产出结构等角度来研究区域间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可简称“生产法”。三是从商品价格的角度来衡量市场的整合程度,可称为“价格法”。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价格始终是影响市场供需与要素流动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无障碍的市场体系下,同质商品价格趋于一价。因为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中,即使要素流动存在障碍,若商品能够自由流动,商品的价格会趋同;而当商品流动存在障碍的时候,只要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商品的价格最终也将趋同。因此,可以用价格信息构造指标,以衡量市场一体化程度。
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Samuelson 的“冰川”成本模型。模型的基本思想为:若两地的相对价格取值不超过一定的区间,则可以认为两地间的市场是整合的。这个模型表明,两地的价格Pa与Pb。既可同升同降也可一升一降,只要相对价格Pa/Pb的取值不超过一定的区间,可以认为两地之间市场是整合的。因为存在交易成本与历史的、偶然的因素,所以两地的价格最终不可能完全相等,而是在一个区间内上下波动。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设Pat、Pbt是a、b两地的t时间某商品价格,p为t时间该商品的平均价格,不考虑交易成本,则两地的价格趋于平均价格时,两地之间市场趋向整合。换言之,若数列
(1)
随着时间变化而趋于收窄,则反映出相对价格波动的范围在缩小,两地间的贸易壁垒与障碍在减少,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
由于逐个研究单个商品的情况特别繁杂且资料庞杂,所以我们选取反映整个商品价格变化状况的价格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若没有地方壁垒、商品能够完全流动,则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将是一样(同升或同降),并会逐渐趋同,表明市场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我们选择西安、咸阳两市签署《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协议书》的2002年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1996~2012年)两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来进行比较。之所以选择这么长的时间段来进行分析,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西咸两市签署经济一体化协议前后两市的市场融合情况。为了更为科学的表示两市的平均价格指数,我们将两市GDP占西咸区域经济总体的比重作为权重。
首先,我们对两地历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做一个初步的对比。计算的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西咸两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较为一致。即使在两市未签署推进一体化的协议之前的很多年,西咸两市就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虽然两市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率上经常出现差异,但西安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时候,咸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会上涨;西安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的时候,咸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会下降。这表明两市的市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当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步”变化,并不能充分表明两市的市场具有较高的融合水平,不能充分表明两市就实现了市场的一体化。我们将两市GDP占西咸区域经济总体的比重作为权重,加入到西安和咸阳两地市场一体化的分析中来,看看VAR(Pij)的值究竟如何变化,这才能更进一步、真实的反映两地的市场一体化水平。
表1表示了西安、咸阳两市在两地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及两地的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更进一步的,我们计算两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其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西咸市场一体化水平
从图2可以看出,两地在签署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之前,值较大,1997年时甚至达到10.2的最高值,说明两市的市场融合情况较差。直至2002年,两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都较差。2002年之后,在西安经济发展增速迅速提高的情况下,西安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迅速增强,带动了咸阳经济与西安经济的快速相融。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的分析表明,西咸经济一体化在市场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西安和咸阳两市的市场融合水平很高,已经演变为一个统一的区域大市场。那么,西咸经济一体化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度与体制层面的问题了。这才是西咸经一体化中的深层次问题。
1.建立一个能够驾驭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能够协调驾驭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是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关键,也是解决西咸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和利益分配博弈的重要条件。在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过程中,应尽快成立相对独立的、能够驾驭西咸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行政机构,以解决西咸经济一体化形成中存在的诸如利益风险、政府角色、目标不明确、制度性约束、资金投入等问题。
2.西安的建设及规划必须建立在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上。关中—天水经济区获批之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因此,西安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西安的事情了,必须站在新的平台上重新审视自己,西安的建设首先要和大关中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放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背景上来,放在以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咸区域经济发展上来。新的形势要求西安必须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不仅西咸新区,包括曲江、浐灞、未央等西安城区的发展,都必须要放在这个平台上去考虑。今后10年、20年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工业现代化进程,都必须要站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去思考,然后再去规划西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一、 国有物流企业应对国际化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物流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上市场化的道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长期分割运营造成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国有中、小型物流企业呈现“小”、“少”、“弱”、“散”局面,谈不上什么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虽然拥有的众多网点,但全系统网络往往是行政管理上的意义较大,而在业务整合联通上的意义则较小,其整体优势、网络优势得不到发挥,与“现代物流”要求相距较远,难以应付国际化的挑战。国有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另 一系列问题则更增添了挑战的严峻性:
1、在流通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未能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而使国有物流业的发展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
2、国有物流企业“为我所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尾”的陈腐观念仍十分普遍,发展中仍然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倾向,运作规模偏小,国有资产利用率低下,难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 。
3、技改资金不足,使国有物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进程滞后,经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 国有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在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物流企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跨国物流业大规模的进入已经势在必然;其二是物流企业本身的国际化,就目前的现状,要走的路还很长;其三是国内新兴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威胁。现就激烈的竞争环境作具体分析:
1、从中国的经济增长看物流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企业物流外包认识的提高,都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业稳定市场需求的保证。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按世界银行的估算为16.7%,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目前只占整个物流总支出的比重10%左右,而年增长速度达30%以上。所以,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另外,国家和各级政府抓紧研究发展物流产业的具体政策及措施,经贸委把34家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政策、资金向给国有物流企业倾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2、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威胁
目前,虎视眈眈中国物流市场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FedEx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尽管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受到限制,但他们却已经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纷纷占领了中国的物流市场战略高地。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务市场的逐步开开放,这些企业将借助他们牢固的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运用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他们的到来必将给国内物流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3、来自国内物流企业的竞争
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储运业转型而来,多数企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之间是一种粗放式为主的竞争格局。加上近期掀起的物流热潮,使许多外围企业盲目跟风,走进了“都去发展物流”、“都要去找物流要利润”的误区。结果导致了各地的物流企业数量与基础投资猛增,低价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物流企业普遍业绩不佳,发展后劲不足。
新兴的物流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自营物流体系社会化的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海尔物流,海尔自己搞物流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从总体战略来看,海尔在未来并不仅局限于为自己服务,实际上,他们已经和乐百氏、雀巢等大型国际企业签订了物流方面的合作协议,在发展社会化物流方面进行着尝试。
4、国际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寻求全球范围内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的驱动下,国有物流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实现世界范围的物流目标,走国际化路线,这需要企业有全球性的体系、设施、人员。但中国的物流业毕竟不同于中国家电这样的成熟、优势产业,就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现状来说,要实现与国际市场完全对接尚需待以时日。
综上分析,国有物流企业面临的国内经济政策看好、物流需求已经被激发并呈现加速增长的大好环境,但同时也面对着全面的、严峻的竞争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该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形成新的优势,这是国有传统物流企业转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中国流通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国有物流企业应对国际化的策略探讨
国有物流企业中的大多数是在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观念、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并向现代物流推进,将被国际化的大潮所淹没。发展中的国有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对国有企业物流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审时度势,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正确定位,制定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战略。现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1、立足核心主业,拓展全程物流服务
物流供应链服务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物流企业都希望能为客户做更多的事情,进入更多的物流服务环节,但各家企业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国有物流企业也只有在充分挖掘自己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等技术,与链上的各企业进行合作,向综合物流拓展,才能形成逐步发展、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做好一环再进入多环,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
2、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市场反映能力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既要保持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权,又要使国有资产运营充满活力,使之保值增值。发展中的国有物流企业,必须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国有物流企业应当有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决策体制,以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求。长期以来形成的二级决策和管理中心的地域分割,与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物流业务经营决策必须具备多级分散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特点,来实现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
(2)、开展虚拟经营,实施战略联盟,争做联盟中心
国有物流企业为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就只有结成联盟与其他企业合作虚拟经营,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多家企业的共同努力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抵御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入侵,共进退、同荣辱,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联盟实施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供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缔结联盟的过程中,为避免成为附庸而掌握主动来增加获利的潜力,就要争做联盟中心。
(3)、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
首先要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封闭经营的官商作风,以用户需求为己任,紧贴市场,准确确立国有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根据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基础,对企业进行资产、人员、业务的重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其次要增强现代物流业的开放意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特色,更要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经验是国际化战略的捷径。
3、实行规模经营,提高整体效益
(1)、组建现代综合物流主干网
提高国有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组织高效率的一体化社会服务功能,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既定的物流需求。要以全国性物流企业为依托,以全国性储运系统为组网基点组建一批国家级现代综合物流主干网 。国有物流企业在组建主干网时,应充分利用国家对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就完全可能用数年时间达到西方国家数十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2)、整合存量资源,扩大经营规模
国有经济的一个优势是资产存量大,但由于存量资产不能流动,资产配置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在向现代提升转型中要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打破条块观念,通过要素优化组合,实行存量调整,提高存量资产的回报率。使国有资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有偿、无偿或等价交换等市场形式进行流动,做到合理经营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投资效益,扩大自己在物流市场的占有份额。
4、加强科技、知识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1)、强化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构建
国有物流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实际状况,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互联网方案,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和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缩小与世界先进物流企业的差距,并为我国物流业信息化进程作出贡献。企业内部互联网主要提供市场营销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客户服务和支持功能。能够帮助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共享客户的反馈信息,创建一个相应的支撑系统。
(2)、积极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有物流企业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实施ISO质量标准认证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与国际市场早日接轨,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市场,获得了通往一体化市场的通行证,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
(3)、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
国有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主要指帮助员工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促进员工运用知识进行交流,并发展相应的管理技术及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关键,实质是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市场竞争力及经营战略协调统一,共同为国有物流企业的发展服务。因为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等都是构建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入手点。
5、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
(1)、建立全球战略,以近致远
这要求国有物流企业的战略制定,必须突破地域、行业的藩篱,以全球为着眼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在具体战略的选择上,首先应该以中国为主要拓展市场,获得本地竞争优势,再以近致远,争取全球竞争优势。
(2)、加强跨区域联合,借船出海
国有物流企业多年来依托国内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网络优势,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与品牌效应。充分利用自身国内网络和业务优势,通过与实力雄厚的国外物流公司合作,引进资金、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达到提高国内物流市场占有率,并快速跻身国际物流市场的目的。这也是国有物流企业应对WTO挑战的积极措施。
6、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富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
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提升转型的成败,物流专业人才显得尤其重要。物流管理者必须对每一个物流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不仅是运输专家,还应熟知财务、市场营销和采购工作,必须具备对物流诸环节进行协调的能力。物流市场的国际化不仅要求物流管理者能够管理现有系统,更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包括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用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顾客服务在本行业领先地位;利用创新来产生良好的用人机制,保障国有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二年十二月八日 主要参考文献:
芮明杰著,《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丁俊发、王之泰等著,《现代物流论丛》,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徐文静著, 《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王之泰著,《现代物流管理》,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王焰著,《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设计与管理》,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金真、唐浩著,《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郝聚民编著,《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大卫. 辛奇利维著, 季建华译《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张耀平编著,《21本世纪美英澳运输与物流战略》,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中国物流网 56.com.cn
关键词:东莞合唱团;组建;文化强省;思考
中图分类号:G 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42-01
文化强省是贯彻中央精神、顺应时展潮流的迫切需求,文化作为社会和谐之本创新之道,当前已进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建设推进期,如何有效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向文化强省迈进,是当前文化改革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文化强省的诸多路径中,市级合唱团的组建无疑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文化建设者,需要深入剖析市级合唱团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和实施策略,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的一支强健队伍。本文将结合东莞合唱团的发展现状深层次剖析其在文化强省中的重要作用。
一、合唱的特点与当前经历的历史阶段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歌唱艺术,近代合唱概念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唱诗班,经过素歌、清唱、神剧等多个阶段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市民世俗音乐合唱。市级合唱团与群众合唱均是合唱大概念下的一个分支,虽然有别于音乐专业院校和专业演出团的合唱组织,但是市级合唱团的专业性和组织性仍然要高于群众合唱团,合唱团团员也大部分由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东莞市成立的首支市级合唱团最初也是从群众合唱团发展起来的,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合唱团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并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东莞市合唱团在成立初期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团员的组织及排练问题,二是活动经费问题,三是团员音乐水平不一。由于合唱团的大部分团员都是音乐教师,白天有各自的工作,晚上还要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参加排练,这对合唱团团员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合唱团的日常排练、服装、日常杂项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经费来源不足导致许多项目都无法正常进行。第三个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合唱团演唱水平的提高就会阻滞不前。团员音乐水平不一就会使得音准、统一、均衡、和谐艺术标准在艺术创作中得不到有效保证和实施。东莞市合唱团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终于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今天能够代表东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出战国际合唱赛事的大型合唱组织。
二、文化强省的实现路径
体现一个地区影响力的首先是文化,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更易吸引先进人才的涌入,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东莞市文化建设大踏步前行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地区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东莞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探索出一条文化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东莞市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未来逐渐成为东莞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文化强省不仅是提升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坚实基础。要想真正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我省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让人们更加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的地区文化。文化强省的具体实现路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核心价值引领、舆论宣传导向、文化精品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继承、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改革、文化人才建设。组建和大力发展合唱团是公共文化服务路径的具体体现。
三、市级合唱团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具体策略
在文化强盛的建设过程中,各地区的市级合唱团向人们展示了积极向上的蓬勃姿态,尤其是东莞合唱团在多个合唱赛事中都脱颖而出,展现了东莞地区的合唱实力和文化实力。虽然东莞合唱团的组建和发展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合唱团,提高其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影响力,仍需每一个合唱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
(一)加快合唱艺术的创新发展
文化强省的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合唱艺术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又具有产业属性,创新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创建合唱团发展合唱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其具有的文化产业属性,其次要注重其原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紧密结合,为走向市场奠定基础。市级合唱团作为东莞市地区合唱艺术的领导者和先驱者,需要在风格特点上勇于创新,多尝试一些新鲜的合唱形式,如学院派、复调合唱、清唱剧合唱、爵士合唱等,以此来不断丰富合唱文化产业。
(二)突出特色打造名品
建设文化强省,应当在“名”上存在突破,即突出东莞市文化特色,打造代表名品,作为市级合唱团肩负着引流地区合唱艺术发展潮流的重担,应当积极实施文化名牌战略,打造东莞市的合唱艺术名品。在打造名品的发展道路上,合唱团应当认识到本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广东是广府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客家文化的集散地,更具有鲜明的饮食文化和戏剧文化,因此,广东是一座文化名城,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包括广州、潮州、佛山、肇庆、梅州、中山、雷州,每个地区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合唱艺术应当认识到本地区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出反映时展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佳作。
(三)注重交流创新载体
一些音乐学者在合唱艺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限于薄弱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些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散播和传扬出去,因此,在文化强省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文化交流,市级合唱团应当借助群众基础使内部先进的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电视等载体传播出去,尽快建立起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文化交流平台,此外,也可以借助电视节、博览会、艺术节等平台来推广研究成果和合唱文化产品。市级合唱团除了要在本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之外,还要注意加强与其他城市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合作,实现文化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使先进的研究成果传播出去,并积极引进外来合唱艺术文化,充分发挥合唱艺术交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
(四)重视人才培养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一方面,市级合唱团要积极培养合唱艺术人才,加强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交流,鼓励社会合唱艺术人才加入到本团中来,另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奖励基金,对那些有突出艺术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在加强合唱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合唱团要重视名人效应,除了需要积极培养艺术人才之外,还要造就一批有先进影响力的合唱艺术代表和文化名人,使其成为推动合唱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市级合唱团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才基础,完全有能力推出一批国家级艺术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合唱团重视和发展人才培养计划。
(五)用完善政策引导合唱艺术发展
从文化底蕴来看,东莞建城史超过一千年,其孕育的多元化、开放性的艺术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始终将文化摆在城市发展战略的位置上,自2011年起,东莞市更是按照广东省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促成了以音乐剧、舞蹈、文化、动漫等领域为艺术重点的一批反应东莞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这些文化精品和文化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政府鼓励,因此,东莞市应当努力制定和完善合唱艺术有关的配套政策,建立合唱艺术发展专项资金,以“作名团、产名作”为核心导向,不断促进合唱艺术全面繁荣的生动局面,创造出一批能够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和政策引导力的作品。此外,还应当定期举办合唱艺术精品专项资金评审工作,加强对重点曲目、合唱团队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东莞本土合唱艺术的影响力。
四、结语
合唱艺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文化思想阵地,是共圆“中国梦”不可忽视的艺术文化氛围,市级合唱团作为地区合唱艺术的领头人应当紧扣“时代”和“人民”两大主题,本着服务人民、感化人心的理念努力发展合唱艺术,使其成为文化强省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市级合唱团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基于利率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干扰阶段,必须及时对干预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改善现有的利率结构
利率结构对整个发展形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现有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利率市场发展形式的要求,及时对利率渠道形式进行调整,明确结构发展形式,不断提升利率的应用标准。在原有的存款发展过程中,存在利率为零或者倒挂的情况,此类设计形式对货币政策的应用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需要及时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调整,减少阻碍因素,发挥已有控制形式的作用。此外利率发展水平是由信贷资金决定的,进而为后续发展形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完善金融市场
在货币政策后续控制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基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的特殊性,需要及时对货币形式、资本利用及拆介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发挥现有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进而体现出经济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在价格信息整体控制阶段,拆借市场的主体不明确,存在交易规模小的情况,银行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直接对市场发展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完善的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资金调节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必须重视传导形式的应用,体现出后续设计形式的优势。
(三)利率市场化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时间
基于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及时对控制形式进行调整,满足现有发展形式的要求,进而体现出后续设计形式的作用。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出现对货币正常的效力时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不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如果存在延迟货币政策的情况,则必须及时对应用形式进行调整,体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此外利率市场化后,有关利率决策的环节更多了,因而货币政策的时滞可能加长,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因此也可能降低。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基于利率市场化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其影响机制,以固有的设计形式为基准,实现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促进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利率改革是重要应用基础,基于利率发展形式和经济机构体系之间的作用,由于高低变化形式和资金市场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联系,必须以金融市场发展形式为基准,实现价格形式的合理化控制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整体干预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发展形式,在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能及时对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明确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进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二)实现宏观控制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当前利率发展形式对利率管制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宏观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对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市场利率的平稳进行,进而逐渐降低波动幅度。此外市场属于主体性地位,如果控制不当会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激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整体利用过程中要实现宏观控制,及时对应用政策进行调整,体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满足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根据现有发展形式的要求,如果在整体控制阶段无法及时对干扰情况进行分析,必然会对资源的应用现状造成影响。在基础性控制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重视战略形式及产权关系的调整,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市场发展形式的要求,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利率市场的发展形式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引导性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资金的应用形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的要求,明确金融资本的控制形式,体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趋于多样性,在整个控制阶段,要发货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结构形式的要求,进而促进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表现形式
(一)政府的基准利率参照标准,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各自利率的高低
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的价格调控机制应当在局部方面影响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价格的调节作用。而金融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部分,利率市场化要让商业银行作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具有定价权,实质上是要让市场本身的竞争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实行利率市场化会增强商业银行对政府基准利率调控的敏感度,最终可以达到改善金融调控的目的。
(二)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
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逐渐由金融交易的供需双方按照整个金融市场的情况,根据价值规律,由金融市场自己决定和取舍,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和控制利率和具体折扣上下限。因此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将通过金融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来确定各项交易的利率和相关期限结构组成,因此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整个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势将会比政府预先制定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要更加合理。
(三)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
对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利率这三个的货币调控手段,人民银行会根据政策所需进行不断调整,但是人民银行对利率的管理不再是以往的强制性管理,而是根据实际运行的金融环境和经济运行情况,通过调控所掌握的金融资源,对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进行影响,从宏观上调节基准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政府推行利率市场化,其实质意义是,无论从企业的角度,还是金融机构的角度,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充分实现价格的发现功能。资金流动的有效性,靠的是合理的市场利率的完整体系。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实现市场资金的利率根据供求关系自主调节。
在商业银行立场,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要面对市场,存款成本和贷款风险都是银行经营活动的重要考虑因素,银行要按照现代商业金融惯例去经营。对于企业来说,利率市场化融资选择会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机会。由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大中型企业可议价能力强,贷款利率上浮的空间小,而对于小微企业,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能上浮20%-30%,银行倾向将会把更多的信贷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局面会有所变化。利率市场化后,企业将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机遇:
1、利率市场化会刺激企业贷款的需求,资金供需两方的价格博弈更为激烈
政府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与企业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会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的贷款有效需求。供需两方的价格博弈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的高效部门,提高资金的边际产出率,提升社会融资效率。
2、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竞争中将会不断改革和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近年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审核规范性正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是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之前商业银行主要靠存贷款利差作为利润的源泉。利率市场化实施后,商业银行需要拓宽更多的服务业务等非利息收入,达到盈利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取消利率下限,商业银行能够更自由地对利率进行合理定价,可以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达到用更优惠的利率去吸引客户,实现差异化竞争。
3、利率市场化会使融资将更加多元化 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对于商业银行存款有限的基本前提,银行本身也是在逐利趋向的,倾向贷出的贷款实现贷款利率最大化。企业贷款的也是如此,对银行贷款定价需要“货比三家”。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短期内会加剧企业融资利率的二元化格局。随着大企业逐步减少传统信贷以及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银行竞争加剧,中小企业无疑将从中获益。
很多中小企业无疑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的惠及,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市场定价、如何控制风险将是今后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很多企业融资自己也将面临融资方方面面的困难,虽然利率市场化在很多方面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同时有很多因利率市场话所导致的以下难题,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利率市场化,银行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在贷款客户选择方面还是更多倾向贷款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多国有企业因为自身资产都是优质的资产,或者有政府或者相关联的国企进行担保等优势,商业银行无论从不良资产的比率最小化方面的考虑,还是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宁愿在大型优质企业的贷款方面低价竞争,也不愿对为了得到相对高的利率收益,承担贷款给中小企业所导致出现不良资产的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对利率有决定权,但对不同企业的贷款也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贷款利率,企业本身在融资贷款时候,就会货比三家。这种心理将影响到中小企业对利率的接受程度。
第三、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也不可能“一刀切”。法律因素、企业的信用记录、财务的规范性、评估公司中介服务体系都是银行需要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静脉曲张套扎术;生长抑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47-02
肝硬化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出血,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出血量大,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会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1]。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等[2],本文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使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常规剂量生长抑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45~77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4例,有脾切除加断流术史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心悸、晕厥、乏力、出冷汗等,经过胃镜检查后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患者进行排除。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高剂量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常规剂量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常规剂量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在胃镜上安装套扎器,把需要进行结扎的曲张静脉显示出来,全方位连通透明帽,持续负压进行吸引,把曲张静脉吸入到透明帽内,吸入的静脉有红色征后继续进行负压吸引,把转轴的手柄进行顺时针转动,直到提示结扎完成。结扎完成之后退镜,卸去套扎器,进镜吧食道内的积血吸尽,使用0.25 μg/h生长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注射。
观察组患者给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高剂量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在对照组食管经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基础上,应用0.5 μg/h生长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注射,持续使用5 d。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出血停止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没有出现继续呕血、排黑便,患者的血红蛋白出血上升趋势,尿素氮出现了下降趋势。再次出血主要表现为出血停止之后患者再次出现了呕血或者便血,有出血性休克等表现。早期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之后在72 h到6周之后出现出血。迟发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6周之后出现出血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止血率和迟发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会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目前在临床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能够对曲张的静脉进行直接结扎,完全阻断了血液流入到已经套扎的静脉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止血效率高,操作简便[3-4]。适当剂量的生长抑素能够对内脏血管的平滑肌进行有选择性地直接收缩,通过对胰高血糖素和血管活血肠肽的抑制作用,对内脏血管的扩张起到了间接性的阻断作用,降低了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降低了门脉压力,从而达到了止血的目的[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止血率和迟发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高剂量生长抑素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在术后的早期再出血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翔. 善得定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J]. 中国医学创新,2012,11(8):187-188.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 [J] . 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169-170.
[3] 程留芳.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的评价与展望[J]. 中华消化杂志,2007,7(4):162-163.
[4] 美国肝病学分会和欧洲肝病学会. 联合讨论会介绍门静脉高压和静脉曲张出血[J] . 中华消化杂志2008,14(8):203-204.
[5] 李荣萍,君,王锦辉. 食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套扎术后联合生长抑素预防近期再出血的临床研究[J]. 新医学,2010,10(7):140-141.
[6] 张瑞梅. 善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0(29):284-285.
[7] 施莉. 肝硬化85例病因分析及并发症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8(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