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旱灾防治措施

时间:2023-09-21 17:59:49

导语:在旱灾防治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旱灾防治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小麦产量;原因;防治措施;泗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46-02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海南端,地处苏皖2省5县交界地带,是产粮大县,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小麦平均产量正常年份为428kg/667m2,高的年份可达495kg/667m2,低的年份为387kg/667m2,年份之间产量波动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灾害天气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1 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

1.1 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旱灾频繁 泗县农田水利虽然经过国家投资多个项目的综合治理,河、大沟基本畅通,但仍有些河、大沟淤堵,特别是近年来秸秆禁烧,农民把秸秆堆积在河、沟中,有的田头沟、地边沟被挤占耕种,造成部分河、大沟、田头沟、地边沟不畅通,遇到大的水灾时不能及时排涝。同时农田中的机井缺少,不能达到干旱时所有的农田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灌溉,旱灾频繁。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近20a中有10a为干旱年份,造成小麦不能正常生长而减产。

旱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秋旱。小麦秋种遇干旱情况,有的农户坐等自然降雨,有的灌溉较晚,有的虽灌溉但水量不足,造成小麦不能适时播种,不能保证在适期内―播全苗;越冬前干旱。越冬前(泗县小麦越冬期在12月20日左右)干旱,造成小麦根系不下扎,发育不良,越冬期耐冻性差;拔节期干旱。小麦拔节期干旱,会使幼穗分化受阻,难以形成大穗。

1.2 倒伏 泗县小麦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导致叶片光合作用降低,造成减产。发生倒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扬花灌浆期,遭遇大雨、大风。密度过大,茎秆柔软;氮肥用量过大,茎秆细长柔软;耕层浅,根系不发达且分布于土壤的浅层;受纹枯病为害,茎基部乃至整个茎秆发生病变。发生倒伏的时间不同,减产程度不同:扬花期倒伏,减产30%~40%;灌浆前期(小满之前)倒伏,减产20%~30%;灌浆末期(小满之后)倒伏,减产10%~20%。小麦播量过大、密度过大是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科学的小麦播量要求为10~12.5kg/667m2,大部分田块的播量达到20~22.5kg/667m2,有的达25kg/667m2以上。

1.3 冻害 冻害发生的程度,取决于降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冻害包括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冬季冻害:在冬季遇到低温造成叶片受冻,在冻害特别严重时,才会冻死分蘖,但不会冻死分蘖节,这种冻害对产量影响不大。泗县推广的小麦品种几乎都是半冬性品种,抗寒性强,冬季一般不会被冻死。春季冻害: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冻害。早春冻害:多发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份,一般只叶片受冻;春末晚霜冻害多发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又叫”倒春寒”。此时小麦抗寒能力显著下降,特别是幼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对低温特别敏感,此时遇到低于4℃就会对其造成伤害,形成“哑巴穗”、白穗、光秆穗、半截穗,减产严重。泗县2013年4月7日最低温2℃,4月10日最低温1℃,造成当年小麦白穗、半截穗、光秆穗较多,小麦减产10%~30%。

1.4 耕种技术不到位 有的农户常年用旋耕机旋耕,耕层逐渐变浅;有的秸秆还田时秸秆粉碎质量不好,造成土壤耕层不实、悬空;有的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最多长达7~8cm;有的播后不镇压,出苗不齐,且易遭受冻害和旱害。

1.5 旺苗和弱苗多 旺苗可分为早旺苗和密旺苗,播种较早再遇到暖冬,会在冬前形成早旺苗;适期播种,播量过大,遇上暖冬气候,会形成密旺苗。泗县小麦多出现密旺苗。俗话说:“麦无二旺”,年前旺,年后就不旺,旺苗会造成减产。晚播苗和弱苗,因苗小抗寒性差,容易遭受冻害。

1.6 病虫草危害 小麦遭遇病虫草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有的损失惨重。如2003年泗县赤霉病普遍发生较重,一般减产10%~17%,南部发生最重的减产30%。草害:杂草可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麦蜘蛛、蚜虫(苗蚜、穗蚜)、吸浆虫等。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颖枯病等。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政府应增加投资,加强对河道、沟的清淤、疏浚,修整田头沟、地边沟、腰沟、畦沟,达到河、沟道道畅通。同时增加机井的数量并合理布局,达到涝能排、旱能灌。干旱发生初期,政府及技术人员及时动员农民开展灌溉,特别是要浇好“三水”: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提倡农民浇“增产水”,而不是麦苗干得奄奄一息时浇“救命水”。

2.2 防止倒伏 选择抗倒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增加耕层,促进根系下扎;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控制播量,降低密度,在适期适墒的情况下,播量10~12.5kg/667m2,不超过15kg/667m2;及时防治纹枯病。

2.3 防止冻害 选择抗寒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播后镇压,保证一播全苗;镇压弥合土壤裂缝防冻;灌水防冻应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1~2d突击浇灌麦田,墒情好时可以不浇;寒流到来之前,在麦田四周堆放碎草熏烟,驱赶寒流;寒流过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促进恢复。

2.4 提高耕种质量 实施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深度25~30cm。对于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进行深耕,提倡前茬作物收后及时粉碎成3~5cm的小段,然后深耕,翻埋严实,耕细耙透;对于旋耕田,播前要重耙,播后要镇压,以紧实土壤,播深3~5cm;推广使用大、中型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实行旋耕整地、化肥深施、播种、镇压一体化播种作业,全面提高耕种和作业质量。

第2篇

--业务工作;

1,农业新技术推广

2.病虫害的防治

今年草地螟在度大发生,我在第一时间就制定的防治草地螟的技术方案,并及时下发到各个村。同时安排每个村里要有一名监督员,每天的下午4点以前向我汇报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把草地螟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在此项工作中我积极的为领导当好参谋并详细的把草地螟发生的代数,越冬的场所,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向领导做以汇报,为领导的指挥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防虫药品我及时领会下发到各个村屯。并做到跟踪问效。

3,绿色食品工作

今年我负责绿色食品的宣传工作,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走访各个农经市场不让卖假药,假种,假肥。虽然我们不是执法部门但是我深入到各个商家,不厌其烦的向他们讲解绿色食品的好处,和发展前景。龙江镇内50多家商店我基本全部走偏,通过我的讲解他们明白了绿色食品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同时也向他们讲解了辨别真伪的能力。积极的给他们做农业医生,从正规的厂家进货,不销售假药,假种和假肥。并和他们签订的合同,让他们向农民承诺供应优质的农业生产物质。

4,统计报表

在业务工作中我负责统计报表,春天的大田播种进度,及病虫害的防治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呈报,《旱灾,水灾,雹灾,和虫灾》与农业中心保持很好的联系,做到不同时期的报表准确,及时,不漏报。

----中心工作

1,xx村的现场《水稻的新基质的育苗措施》

2,草地螟防治的技术方案

3,甜菜生产的技术方案

4,龙江镇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工程试验示范总结

5,国家检查在龙东村安排现场

第3篇

[关键词] 油菜 病虫害 方案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98-01

油菜不仅是农民日常生活中油的来源,而且还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农民通过出售油菜,获取相应的报酬提升自家的经济水平。由于天气变化的无常,我国很多地区的油菜都受到了病虫害的迫害,而且很多地区受灾的面积呈现了上升的状态,因此农民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病虫害特点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油菜病虫灾害防范措施的实施在现在农业活动中很有必要,遏制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农作物防灾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可提高油菜的生产量,为农民带来福音。

1 油菜病虫害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油菜病虫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很早便对油菜病虫害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其中有些是关于病虫害的种类,有些是关于特点的分析。有关部门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有用的内容进行创新与整理,制作出了一些防御病虫害的方法,对于至今的油菜病虫害抵御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且对于油菜品种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国现如今的油菜病虫害主要防治功能是根据自然界中的天敌消长原则,并且研究油菜的生长规律,利用农药等,防御病虫害的迫害[1]。我国目前的油菜病虫害防止措施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利用生物方法治理,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状态。

2 主要的病虫害的种类及特点

油菜病虫害为我国的防虫害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受到环境,气候等影响我国油菜病虫害的种类也出现了多样化。

2.1 病害的危害

2.1.1菌核病

油菜的菌核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通过菌核的形式寄宿在油菜土,或者肥料当中。因为油菜的种植主要集中于低洼地区,而低洼地区比较潮湿,渍水地块较多,随风向的传播会导致油菜被侵害。尤其是在春季,由于早春的寒性,有助于病害的滋生与发展,如果这时施肥过度,油菜生长的比较茂盛,缝隙比较密集,湿度较大,利于病害的传播[2]。

2.1.2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又名为花叶病,该病害主要是由蚜虫传染病而引发的。发生特点为,油菜的叶背呈现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状态,植株呈现出畸形的形状。根据不同种类的油菜,呈现的症状会有所差异,以甘蓝型的油菜为例:病发时,会出现枯斑和黄斑,从老叶先显现,叶片变皱,严重时候油菜的杆茎会出现水渍状的黑褐色条斑,到了后期以后出现横裂的状况。除此之外在花叶上还会出现疱斑,叶片会逐渐的皱缩。

2.1.3霜霉病

霜霉病是油菜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油菜种植中都广泛地存在着。霜霉病的产生是因为天空中的空气比较潮湿,使油菜叶子的叶背上形成一层与霜相似的霉层。霜霉病发生时的特点呈现出从下向上的发展趋势,先从底部开始逐渐的向顶部开始扩散,导致叶子变得枯黄,造成叶子容易脱落。当病症逐渐的从叶子上发展到花梗以后,被感染的部分会变得肿大,而且在感染部位也会出现一层霉层[3]。霜霉病主要是通过刮风和下雨为传播途径,寄生虫寄宿在油菜的叶子和根茎上逐渐的渗透。油菜在开花阶段是霜霉病高发的时期。

2.2 虫害的危害

2.2.1蚜虫

在众多的病害中蚜虫是油菜危害力的最强之一。蚜虫主要通过吸取叶心和叶背上的汁液对油菜构成危害,导致油菜的叶子出现发黄,卷曲的状况。受到危害的油菜叶子会变成畸形,影响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如结果实和开花等。在春季和秋季受到气候的影响,适合蚜虫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导致春秋两季成为了油菜受损严重的时节。

2.2.2菜青虫

青菜虫的危害也是油菜病虫害常见的一种,主要通过幼虫啃食叶子来危害油菜的生长。通常,菜青虫会将叶子的叶片都吃光,只剩一个叶杆。高发期在每年的9-11月份。容易出现在较为潮湿的地区,是油菜病虫害的一大隐患[4]。

3 油菜防病害的解决措施

面对病害和虫害如此严重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油菜的栽种以及生长给予高度的重视,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栽种时选择高产且能抗病的油菜品种

在种植油菜的初期,要对油菜种植有个统筹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选择油菜品种的时候,要擦亮眼睛,挑选抗病害能力强并且产量高的品种。在种植的时候避免单个品种单一化的大面积种植和连年种植情况,会导致油菜抗病害的能力下降,而且种植油菜的土地营养也会减退,促使病害虫的的滋生和传播[5]。在布局上,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种植油菜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及时更换种植的油菜品种,确保油菜可以健康的生长,保证油菜的质量。

3.2 采取轮作的方式进行优化油菜质量

轮作是很多地区农民采取的一种改善土地质量,优化农作物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油菜的病虫害在冬季时候都隐藏在土地当中,如果连年一直种植的话会致使油菜受害严重,导致产量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轮作的农作方式,可以起到积极防治病害虫的效果。在一些农作地区,可以进行小麦,玉米和油菜的轮作。油菜种植两三年后换作玉米,玉米种植两三年以后换作小麦,这样的轮作方式,可以使土壤得到休息,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于病害虫的防御能力。要特别注意一点,虽说轮作可以提升防病害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以进行轮作。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不但不能起到妨害作用,反而会导致病虫害的快速生长。

3.3 用化学方法防治病害

通常的病虫害治理主要以预防为主,但是如果病虫害的情况太过严重,常规的治理方法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时应该采取化学方式治理病虫害。化学方法防御主要是指用药治理,比如一些防虫的农药等,在进行喷洒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和合理。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伤害到油菜的生长,而过少又起不到防治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油菜地的面积,生长状态进行适度的防治,保证油菜的生长健康[6]。

除了上述的治理方法以外,还需要农民加强田间的管理,在进入冬天之前对田地进行深耕和除草,这样可以将隐藏和寄生的病虫害冻死,有助于第二年油菜的耕种与生长,推迟病虫害的进程。在这基础上,加强施肥,按时检查可以有效地防御并害虫治理。

结束语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农作产品之一,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其特点,做好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在防治的过程中要合理统筹,有效防范。防病虫害的治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农作物防病虫害的力度,保证农作物的高产。

参考文献

[1]许典生.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98-98,99.

[2]王咸友.浅谈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4(6):149-149.

[3]徐国在.油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24):113-113,114.

[4]汪银光.油菜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9):72-72.

第4篇

关键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指的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要素组成的生态圈。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就会制约农业的发展。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1.1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

和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是直接将自然环境再生产与经济相结合,而其产品(即农作物)的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离开生态环境,其生产过程将无法进行下去。从农业的这一特性,能够看出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极大的益处。

1.2农业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生产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搭建了通道。换言之,农业的生产过程是生态环境不断循环的过程。合理的农业生产有助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打造良好的小型生态圈。

1.3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表现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增加;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导致耕地贫瘠、土地沙漠化以及荒漠化严重;同时,不科学的施肥、喷洒农药,导致农田出现化肥污染,并且土壤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有毒物质等。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违背。

2环境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增大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首先,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变得贫瘠。而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又使得耕地不断地被蚕食,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其次,全球变暖,导致洪涝灾害以及旱灾频发。如果不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农业受灾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2.2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致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耕地发生大范围的板结,这些原因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大大降低。并且,胡乱喷洒农药以及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部分农作物可能携带微量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

2.3农业生态链遭到破坏

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然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3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过度施肥以及喷洒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等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3.1预防环境污染

首先,应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对于病虫害及早预防,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积极开发容易分解、对人体危害小、对消除病虫害效果明显的农药,同时,采用喷雾技术,充分发挥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最大效用;最后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从根源减少农药污染。

3.2预防重金属污染

首先,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农田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其次,在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农田,应选用恰当的农作物,如玉米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差,根茎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残留较少,这些都可以有选择的种植。当然,还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手段,引导重金属迁移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减少其危害。

3.3预防化肥污染

首先,应科学施肥,重视施肥的时间以及施肥量,采用正确的施肥方式如分层施肥等,减少肥料的扩散,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增加有机肥的使用,保持土壤自身的肥力;最后,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搭配肥料,平衡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从根源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

3.4预防碱以及无机盐污染

土壤中的碱以及无机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农业以及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因此,预防这一类污染,就必须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废水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在农业灌溉过程中,不能用废水进行灌溉。

参考文献

[1]杨金发.立法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民日报,2002

[2]孟凌声,吴东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正面临严重挑战.人民政协报,2000

[3]龙新.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民日报,2005

第5篇

【关键词】玉米生产;减灾防衰;技术预案

1.不能预见的玉米灾害及防灾方案

由于降雨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低,造成土壤湿度过大,通气性差,地温低,对玉米生长十分不利。特别是平洼地块,部分玉米出现“僵苗”现象,有的已出现缺素症和顶腐病。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以下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1.1早中耕、多铲趟

通过疏松土壤,起垄增加垄沟的深度,增加土壤表面积,可有效的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通气性和地温,从而提高玉米根系吸收和生长能力,促进玉米生长。

1.2采取多次追肥技术,做到前重后轻

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土壤中肥料养分流失多,应该及时追肥,确保玉米营养时期的正常生长。在6月20日左右,以尿素加氮磷钾复合肥按2:1比例,每亩追肥15-20公斤左右,偏重施用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封垄期)再次追肥,以尿素加钾肥按2:1比例,每亩追施10公斤左右,偏重施用钾肥。对于高产地块可适当增加追肥量。

1.3虫害防治

1.3.1玉米螟防治

采取赤眼蜂防治,在6月下旬分两次放蜂,第一次7-8千头/亩,间隔5-7天,再放1.2-1.3万头/亩;采取药物防治,6月下旬至7月初用杀螟灵1号投心叶。

1.3.2防治粘虫

二代粘虫在6月下旬7月初,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1.4病害预防并及时防治

由于雨水多,土壤及大气的湿度较大,病害的发生将会加重,专家组认为,预防的效果将会大大高于防治效果,在全省范围内,尤其在项目区内,大力宣传提前预防玉米病虫害,同时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制定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后期的管理阶段不出现漏洞和死角,最大限度的保证粮食丰产。

2.能够预见的灾害及防治对策

2.1能够预见的灾害

2.1.1旱灾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总降水量大都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实际变化大.造成有的年份降水不足或过剩。玉米苗期干旱年份出现的概率为40%-50%,严重干旱的年份为30%,此期干旱,将造成播期推迟和出苗不齐,拔节抽雄期正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此期缺水,会影响生殖生长,造成卡脖早,严重影响玉米的授粉。

2.1.2涝灾

预防措施:一是建立旱能浇、涝能排的完整的水利工程;二是尽可能提早玉米播期,使玉米生长盛期与雨水中季吻合;三是发生涝灾时,及时在田间挖沟排水,排涝后要及时中耕、追肥、促幼苗健壮生长。

2.1.3大风暴雨

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抗到品种;二是搞好苗期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到抗灾能力;三是搞好中耕培土,可在玉米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四是在受灾后,立即把刮倒的玉米扶直,并增施化肥。

2.1.4病虫害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是危害较重的病害。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防1次,连防2-3次。

玉米小斑病:小斑病是普发性病害,主要生在中后期,玉米连年种植、施肥不足,特别是抽雄后脱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播种过迟等均利于发病。可在玉米抽穗前后病情扩展前开始喷药。可采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喷施50-70kg/亩,7-10天1次,共喷2-3次。锈病可用20%三酮孔油,在初发期防治;防治地老虎可用90%敌百虫晶体0.25kg,加水2.5-5kg,拌碎嫩草或炒香的棉子饼50kg配成毒饵,傍晚撤于玉米苗根附近,用毒饵4-5kg/亩。也可用50%高效氯氰2000-3000倍,于傍晚喷撒玉米行间。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用3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或25%辛硫磷颗粒剂1.5kg丢心防治。

叶斑病: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

适宜的防治药剂,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大斑病可用40%克瘟散、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喷雾。褐斑病近年来某些品种发病较重,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l00倍液喷雾防治。摘除老叶病叶,可减少菌源和降低田间湿度。

粗缩病:是由灰飞虱等传毒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应抓好传毒昆虫的防治,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一是50%辛硫磷乳油与20%病毒A II号均按种子量的0. 2%混合拌种;二是在玉米2-3叶期,亩用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克加20%病毒AII号80-100克或0.5%粗缩杀星水剂40-50毫升对水混合喷雾,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炳;三是结合间定市拔除病株,以减少毒源;四是及时防除各种众草。

苗枯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发病比较普遍,应用药剂拌种防治技术,可用2%立克秀或2.5%适乐时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同时,注意科学合理使用种肥,避免由于种肥用量过大引起的肥害。

2.2防治方案

(1)加强病虫检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气象因素,病虫发生规律,及早安排布置玉米病虫系统观测田,开展玉米病虫害系统调查。确定侧定点,并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病虫情报,准确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2)开展技术培训,科学指导防治 针对玉米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举办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深入农户、农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指导。6月中下旬,搞好抗旱保苗及苗期病虫草害防治。7月中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搞好玉米螟防治,8月搞好大斑病、小斑病防治。(3)加强灾害中长期预报,采取应变栽培 通过制订实施玉米防灾减灾技术预案,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背景

我市位于江淮之间,地处里下河腹部,水网纵横,有“锅底洼”之称。易受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阶段性降水集中期,形成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暴雨、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出现,加之我市防洪战线长,险工患段多,容易受到雨涝和干旱的威胁。广大农村地区管粪、管水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水源污染较严重。伤寒、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一直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雨涝、干旱、高温等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因素,经过多年努力,我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势头初步得到遏止,但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原有的肠道传染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等新的肠道传染病又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新的威胁,防病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甚至暴发流行。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做好预案,强化防病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防治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1991年抗洪救灾,1994、1997年的抗旱防病,2000年抗击特大龙卷风的袭击以及2003、2006年的抗洪救灾,实现大灾之年无大疫,就是抗灾防病成功经验的有力说明。

二、目标

根据省和市抗灾防病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今年我市传染病防治以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肝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为重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综合防治手段,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力争霍乱不发生中高强度的流行,努力降低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控制感染性腹泻并发肾衰病例的发生。力争不发生暴发和大的流行;全年伤寒、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控制在稳定的水平,力争不发生暴发疫情。

三、对策和措施

(一)对策

根据前几年抗灾防病工作经验和目前疫情特点,今年夏秋季节要以防治霍乱、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肝炎、伤寒、痢疾和食源性传播的疾病为主体,以强化健康教育、饮用水消毒和食品安全管理为主导,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蝇、鼠的密度,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疫点、疫区处理,切实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二)措施

1.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与新闻媒介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治知识。按照“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要重点突出宣传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到无证饮食摊点就餐,自觉坚持饮用水消毒,增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搞好饮用水消毒

⑴一是加强对各级自来水厂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切实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督促及时清理取水口附近淤泥和水面漂浮物;二是加强净水设备和输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三是根据水源水质,及时调整净水剂和消毒剂的投入量,延长水质消毒接触时间,保证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mg/L;四是督促自来水厂做好自身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出厂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灾情较重地区及水源性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的乡镇防保所要加强对水厂出厂水的水质监测,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市卫生监督所和监督分所要增加监督频次,坚决依法办事、依法管理。

(2)城区应重点加强对自来水厂、自备水源的监测监督,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面,继续抓好二次供水水箱(池)清洗消毒工作,防止二次供水的污染,保证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3)对农村分散式供水地区,按1991年抗灾防病的要求,推行“五一”法饮用水消毒,灾情严重时,要因地制宜,向广大群众进行卫生宣传,指导群众选用较清洁、污染少、水流较大的地面水或井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车船到大河运水,并做好消毒工作。

(4)爱卫办等部门要加强对灾区人畜粪便以及生产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和消毒工作,指导渗漏厕所的修复与消毒,督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市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市直医疗单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医院污水达标排放。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1)加强对熟食业的管理与整顿,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对街头食品摊点处理按有关要求逐步做到划行归市,定点经营。经营食品应烧熟煮透,符合安全要求。

(2)对饭店、宾馆等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强化餐具的消毒监测,提倡热力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严防病从口入;对大型会议、重大节日及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聚餐、宴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坚持24小时留样制度;对学校食堂、学生配餐、街头快餐等加强监督;加强对农村土厨师及红白宴席的卫生管理,确保安全卫生,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制观念,依法开展预防性和经常性食品安全监督,在做好城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提高监督频次,对查出的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蝇、鼠密度

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业人员指导群众及时清运垃圾、人畜粪便和病畜尸体。要做到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消毒工作做到哪里,对洪水淹没的住房、公共场所要及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对临时搭建的帐篷,窝棚进行灭蚊灭蝇,防止鼠害,对垃圾、粪便要集中运送消毒,洪水退后要重点做好蚊蝇孳生地的清理、消毒处理,努力降低蚊蝇密度。

5.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点处理

(1)全市今年从4月1日起全面恢复肠道病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视疫情动态。

(2)凡发生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疫情,必须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出抗灾防病疫情处理机动组赶赴现场参与和指导疫点、疫区处理,首例或局部暴发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和市政府汇报,并报请上级单位派员指导。

(3)散发疫点均要由乡镇防保人员到现场处理,暴发疫情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指导参与处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市传染病疫点(区)处理质量的调查与控制。

(4)充分发挥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防病措施落到实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到最低限度。

6.强化制度意识,明确职责分工

(1)认真抓好4-10月份的肠道病门诊,切实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要求开设肠道病门诊,充分发挥肠道病门诊疫情监测前哨的作用。健全腹泻病人登记、检索制度,注意对疑似病人、流动人口、饮服行业和来自疫区内的腹泻病人四类重点人群和高度疑似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人的采样送检,确保及时发现霍乱及其它肠道传染病。

(2)健全完善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腹泻病门诊执行旬报制,并建立零病例报告制度。

(3)强调就地隔离收治抢救病人,严禁村级截留收治传染病人。严格疫点疫区处理制度,做好病人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组织医疗抢救机动组,随时待命赶赴疫区参加救治工作,力争不死人。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的规定,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协调各部门配合,保证一旦出现灾情、疫情能迅速及时有效地组织抵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遏止疫情的蔓延。

2.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多项防病措施的落实

在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广播、电视、教育、公安、司法、水利、财政、民政、交通、环保、食药监等部门密切协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宣传、教育、疏散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奋斗目标,为全市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关键词 国家战略;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7;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79-07

30多年来,尤其是近2年来,国家批准了20个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区。所谓国家战略,国内外尚无统一认定,国家战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以实现国家总目标而采用的方略却是一致的。国家战略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总目标而制定的。国家战略是这一地区的发展在全国大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包括大的支撑作用。发展是有风险的。除了社会风险外,本文主要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国家战略经济区域的风险,是为了规避风险。只有很好地把握每个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风险来源、风险特点和风险规模,才能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规避方法和改进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对发展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基于对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历史(1949-2009年)灾情调查统计,对于发展区域的人均损失、地均损失和损失占GDP的比重,构成了灾害风险;而人均GDP、地均GDP(区域单位面积的GDP)构成了防范风险的能力,将两者相组合,就形成了发展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见表1)。

2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结果

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作相对指标分析,即20个区域的5项指标(见表1)。其中,前三项是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对指标,后两项是减灾能力的相对指标。每一项指标作大小排序,再作横向指标相加,即得出该区域的风险指数。规定风险指数在30以内者为低度风险,指数在30-50之间者为中度风险,指数在50-70之间者为较高度风险,指数在70以上为高度风险。

由表1可以看出:低度风险区2个,分别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中度风险区8个,分别是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沈阳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较高度风险区6个,分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高度风险区4个,分别是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甘肃省,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3 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区的主要风险及对策3.1 天津市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惟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是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地震、洪涝、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保障滨海新区的防潮、排沥安全和防治病虫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建港、筑堤、清水、造地、开发”的总体目标。

(2)健全天津沿海的防潮体系,做好防潮预案,制定应急措施。加强防潮工作的科技管理。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加强风暴潮的情报、预报工作。加强非海挡保护区和险工险段的防潮措施。

(3)建立储备物资更新机制。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科学合理的安排救灾物资的储备数量、规模和品种结构。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形成市、区(县)救灾物资的计划储备和调度制度。

(4)充分发挥社区在综合减灾领域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组织运行模式。

3.2 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森林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地震、泥石流、滑坡、海水入侵、海冰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把资本运营方式引入水利。统一制定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分水方案,对流域内的水源工程实施统一调度,合理、有效、充分地管理和开发利用水资源[6]。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实行资本经营,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使水资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针对以辽河为主的各主要江河防洪标准还偏低的状况,提出使其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的水平。

(3)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技术,抗旱体系建设中提高治水的科技含量。每年经过辽宁省的云水资源总量约5 000亿m3,由降水云系落到地面的自然降水,只占辽宁云水资源的27%,尚有73%可待开发。

(4)进一步调整完善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尚缺256个,主要是存在严重的监测空白区,以及监测空白项目问题。

(5)对泥石流的防治也要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整治。发挥植物措施。加强对现有森林的保护,陡坡耕地应逐步退耕还林。合理利用蚕场。全面落实工程措施。沟道的防治工程可分为如下三大类:沟道治理、拦挡和排导工程。

3.3 沈阳经济区

沈阳经济区内拥有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全国密度较高的一小时城际交通网络,是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的工业型城市密集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森林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地震、泥石流、滑坡、海水入侵、海冰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城市型水灾害及其减灾对策。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采取各种雨水渗透与雨水蓄滞措施。需要建设防灾减灾信息系统。进一步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系。

(2)辽河流域减少泥沙的建议。柳河流域上游采取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搞好地表植被,保护现状湿地,修建小塘坝等截沙工程,控制泥沙下泄;在提高河道泄流能力方面,考虑采取工程措施对险段护岸,全面规划治导线稳定中水河槽,进行河道清障及清淤疏浚。

3.4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长吉图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沿边近海地区,是中国内陆距离日本海最近的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水、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抓好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杨家崴子、明月沟等城市供水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抓紧长春、四平、辽源等中部城市群从丰满水库引水工程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

(2)加强农业干旱灾害的防御与调控技术研究。节水灌溉设备的研制开发及依据作物、土壤确定科学的节水灌溉规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研究。加强抗旱品种的选育,依据区域特点,优化作物布局。新型化学抗旱制剂的研制与利用。加强技术集成,建立不同区域的抗旱技术体系。

(3)加强自主创新,把吉林建设成国家级的人影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4)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立由市、乡(镇)、村三级监测体系组成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大部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宜采取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物工程措施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即泥石流沟上游区应以退耕还林等生物工程措施为主,以修建谷坊等拦挡工程措施为辅,下游区则以修建导流槽等排导工程措施为主,必要时采取避让搬迁措施。

3.5 上海浦东新区

该去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强化监测预报能力和队伍建设。组成的全天候、立体化、多参数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网络,监测自然灾害,实现对海流、海浪、风暴增水、海啸、海底地震等的有效监测。

(2)针对沿海海塘有25 km分别由28个企业自行管理,对企业雨水泵站和沿海一线海塘必须加强专业化管理。

(3)加强上海市应急避难所建设。

3.6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水、台风风暴潮、干旱、风雹、地质灾害、地震、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开展太湖流域中长期洪水保险规划的建议。

(2)农业防灾、减灾、抗灾的措施建议。

3.7 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干旱、风雹、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地震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提高海洋灾害预报能力。要提高海洋观测水平,加强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

(2)加强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提高防灾标准。改进海堤的结构,加强现有海堤的工程与生物护坡,以提高其抗御风暴潮水冲刷和淘蚀的能力。对地势低洼岸段新建工程要加高起始高度,打好地基。海堤建设要达到使江苏海岸整体上达到抗御50年一遇加10级风浪的标准。

(3)立足棉花安全栽培,防抗自然灾害。推广防灾减灾技术。稳定种植密度,立足抗灾稳产。建设棉田水系,增强抗灾能力。

3.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积极贯彻国务院提出根治水患的方针政策,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双退彻底放弃耕作,还圩区为湖面,这是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变被动抗御洪涝为主动防灾减灾、根治水患的重大措施。

(2)仿都江堰式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概念方案。遵循河流湖泊自然规律,在不影响防洪和江湖联通性的前提下,适度调控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水力联系,尽量保持湖区水位变化平缓、延缓汛后湖水外泄,以避免湖区出现极端洪涝和干旱。

(3)从根本上处理好鄱阳湖圩区的治涝问题。设立蓄洪区,修建水库。改善鄱阳湖与“五河”的水文联系。科学调度“五河”干支流现有水库和新建一系列水利设施。利用水利设施在汛期来临之前,尽量排除部分存水,腾出库容准备容纳各支流汇入的洪水。

(4)在饶河、信江流域河曲较多较大的地区人工拉直河道,拓宽出水口。

(5)将渍害田分为初步治理和高标准治理两个治理标准。初步治理工程措施:田间排水型式采用明沟或暗沟结合、盲沟或鼠道等形式,建立以明沟为主的排水沟网。高标准治理措施:田间排水采用暗管排渍,明沟集水兼排田间的地表水,建立明暗结合、健全田间排水系统和相应的配套工程。

(6)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法规。

(7)以地养堤,管养分离。要真正建立起圩堤管理单位对圩堤养护人员咨询、控制,对圩堤养护结果评估、验收的严格、公正、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机制或体系。

(8)做好移民建镇后新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9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干旱、冻害、地震、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防御旱涝的近期重点任务。近期,福建省重点推进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县级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加大县级防汛指挥中心和防汛软件的开发推广力度;加快全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构建全省宽带高速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畅通,提高防汛的现代化指挥决策水平。

(2)关键技术研究。暴雨洪水预报技术;流域水库调度技术;山洪灾害防御技术;防汛应急抢险技术;洪水风险图技术。

(3)赤潮灾害的防治措施。加强赤潮灾害宣传工作。减少沿海的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福建省赤潮监测及预报工作。深入开展各种赤潮机制的研究。减少养殖环境的自身污染。

3.1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干旱、洪涝、温带风暴潮、风雹、冻害、海水入侵、海冰、地面沉降、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全面调查研究黄河三角洲的整体自然环境。系统查明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规律与机制,科学预测自然灾害,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为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黄河三角洲风暴潮防御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采用水力插板桩专用技术加固根基,利用黄河泥沙填海造陆。非工程措施是加强防潮堤工程管理,建立观测、预报、预警通信系统。

(3)合理开发沿海自然资源,趋利避害,发展沿海经济。开发地下卤水资源,发展盐业,建成盐化工基地。开发旅游资源,建成旅游基地。

3.11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农作物病虫害、风雹、森林病虫害、冻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治理洞庭湖的几点建议。整治长江,确保江堤安全。加固堤防,提高防洪标准。疏通洪道,提高行洪能力。抓紧城镇防洪建设。加快蓄洪安全建设。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提高洞庭湖调蓄能力。

(2)山洪灾害防治近期确保生命安全,远期减少财产损失。近期应先建立山洪易发区监测预警通讯系统、落实紧急防洪预案、逐步建成避灾躲灾转移工程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工程项目建设。

(3)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要加大改革力度,实施政策推动,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投资、管理、价格等有效推动节水的政策法规;要抓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环节,重点投资、重点突破。

(4)注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库区地质环境管理。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做好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做好城镇建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把好“源头关”。

(5)建立外来入侵种防御体系。国家能力建设是成功解决入侵生物种问题的关键。加强预防能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协调教育宣传能力。

3.12 武汉城市圈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武汉沿线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调节了长江的径流量,这一变化导致长江中下游地下水位的上升,从而加重了武汉沿线湖区的渍害,使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和耕地碱化。

(2)武汉城市圈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城市圈各级政府应将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列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综合管理。加强城市圈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建设。

3.13 长株潭城市群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综合治理,综合防治,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的认识。构筑强有力的执法组织。落实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制度。维护生态环境,抓好封山育林。坚持不懈地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水土流失防治资金投入。

(2)气象与水文相结台、增长洪水预见期。走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道路。在业务上如防灾减灾的措施、水文气象资料的交换(实时和非实时)、业务系统的联网等方面能有更为全面的合作。

3.14 深圳经济特区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干旱、冻害、地质灾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提高江海堤围的防洪(潮)标准。在重点防洪(潮)地段(如市区)防洪(潮)标准要达到200年一遇;次重要地段(如黄田机场等)防洪(潮)标准要达到100年一遇。

(2)提高城市的防洪(潮)排涝标准。内涝危险依然存在。根据实际情况深圳市的防洪标准最少应达到200年一遇。

(3)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好现有的山体缺口。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计划治理率90%以上,并与环境美化、绿化有机结合。

(4)深圳滑坡类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要加强滑坡类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和滑坡类地质灾害知识有关法制、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地质环境的恶化和破坏;落实监测责任人,传授监测预报知识;对重大隐患点,要编制防灾预案。

(5)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可防灾。进一步扩大红树林的人工种植面积。在西部的福永、西乡、沙井以及东部临海区加快基干林带的建设进度,并加强沿海湿地保护工程。

3.15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风雹、干旱、地震、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修筑分洪渠道,减轻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压力。修筑分洪渠道除应考虑减少三角洲的洪涝灾害之外,还应与邻近缺水流域的引水结合起来,既可减少三角洲的洪峰流量,又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开支,发展经济。

(2)建设蓄滞洪区保障,北江三角洲防洪安全。在北江飞来峡水库下游建设江滞洪区,对北江50,100和300年一遇洪水可分别滞蓄洪水3.66,3.70和4.11亿m3;在西江下游的联安围和金安围建设蓄滞洪区,联安围滞洪5.9亿m3。

(3)整治三角洲水道、整治珠江河口。制定河口规划治导线和三角洲水道防洪控制线。整治三角洲水道和珠江河口。

(4)控制采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珠三角环境。在珠江三角洲及相邻的上游河段控制采砂活动。

(5)进一步加强完善监测、通讯和预报系统建设,做好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服务。在监测方面除做好潮位变化监测外,还要开展诸如地壳形变、地面非构造沉降、海岸侵蚀、河道淤积、地基软化、大型围海造地工程和其他重要工程建筑的沉降等。

(6)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有效防治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强化汛期和重点地区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正常经费保障。

(7)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立法。

3.1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意在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水、台风风暴潮、干旱、风雹、冻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地质灾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地震、海啸、台风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北部湾千余km大陆岸线平均100 km还没有1个观测站(点),测点远远不够,应增设茅岭、大山、百曲、青山头、西场、康熙岭、犁头嘴等7个潮位观测站。

(2)健全基层堤围管理机构。地(市)、县(区)级应设置海河堤工程管理站(科),并按工程规模配置专职管理人员。配置完善的通讯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用施工器具。

(3)利用高层建筑物防洪减灾。应在乡村规划中把中心学校、村公所、医院、专业观测站、汽车站等建于高程较高的地点,宜建3层以上楼房并与各村落间修通辐射式的道路,一遇洪潮灾,可以作撤退点。

(4)全面开发、利用各种水资源。加大地表水开发和利用力度。大力开发空中水资源。加大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

(5)全面规划,加速建设“四道防线”(红树林带、海堤堤围、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网)。

(6)有关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的政策建议。落实林地权属。将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加大宣传力度,严惩违法毁林行为。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效能。加快立法,适应保护发展需要。

3.17 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台风风暴潮、风雹、干旱、冻害、农作物病虫害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降低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上升为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尽快建造3-4艘新型破冰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省林火扑救中心的建议。省级成立专业扑火队,市县级成立半专业扑火队,乡镇级成立群众骨干扑火队,实行分级建设、分级管理,从整体上实行专群结合。

3.18 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较大的城乡差距,使成渝两市具有与我国中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因而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体现了内生型“探路者”意义。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洪涝、干旱、风雹、冻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农作物、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认真贯彻森林城市战略,实施水系森林工程建设。主城区水利系统要全力推进水系森林工程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区级水系森林工程建设详细规划。突出以在建及已成大中小型水库和江河两岸为重点。落实专项资金和工作措施,有序实施水系森林工程建设。力争到2017年,水系森林工程规划区域的绿化率达到80%,基本形成“水系相伴森林,森林护卫水系”的良性水生态环境。

3.19 关中-天水经济区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干旱、洪涝、风雹、森林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地震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实行干旱监控、做好干旱预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掌握气候的基本规律,进行降水概率分析,利用天气预报手段来预报某一年度能否发生干旱。利用土壤水分的测定,来监视干旱能否发生。当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60%以下时,发生旱情迹象,以引起有关决策者的重视,作好抗旱的准备工作。

(2)实施山洪灾害分区防治措施。关中断陷盆地:关中盆地南侧支流多短小,坡降大,为山洪灾害的多发区。宜采取沟道工程、水库工程以及堤防工程等措施。其他山洪灾害易发区,均以生态工程为主,在有利地段辅以水库工程。

(3)尽快制定《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力争列入国家重点防治项目。突出“农村以居民搬迁为主,城市以重点治理为主”和“严禁在地质灾害征兆区搞工程建设”等原则。

3.20 甘肃省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主要自然灾害风险有:干旱、森林病虫害、洪涝、风雹、农作物病虫害、冻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促进该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防旱抗旱的农业技术措施。加强干旱灾害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测。做好干旱灾害监测和预测。加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估。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品种。种草种树,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开源节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

(2)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内容和目标中,纳入科学的轮作制度和循环农业的理念。进一步纳入科学的轮作制度和循环农业的理念,建立在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耕地质量保育基础上的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达到生态安全的目的,真正实现抗旱救灾、节本增效的目标。

(3)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结合推进。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在2010年至2015年重点建设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基础调查及应急救灾五个工程。

(4)农村小城镇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加强规划,合理布置小城镇选址和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避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生态平衡,要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甘肃的生态地质环境。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报体系,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5)加强用卫星空间技术对沙尘暴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发挥卫星空间技术作用,进行及时高效沙尘暴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并及时信息,以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6)构筑完整的农村突发应急救助系统。特殊情况产生贫困的救助,包括:因洪涝、干旱、地震、冰雹、风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灾民生活危机的紧急救助;突发疫情、化学灾害事故、灾害性天气气象等响应预案中的生活救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浩.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0,(8).[MaHao.Som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Coordin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ofImbalance:Take Shandong as the Example[J].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2010,(8).]

[2]刘安炉.九江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Liu Anlu.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e PoyangLake[J].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0,(2).]

[3]李钊,彭迪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合作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0,(6).[LiZhao,Peng Diyun.The Thinking of Interac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oyang Lake EeoeconomicZone and the Economic Zone in West Bank of Taiwan Strait[J].Science Mosaic,2010,(6).]

[4]朱有志,张胜军.湖南临空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发展: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Zhu Youzhi,Zhang Shengjun.on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IndustryDevelopment of Hunan Airportrelated Economic Area:Talking Changsha Huanghua InternationalAirport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0,(3).]

[5]李延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及发展前景[J].钦州学院学报,2010,(1).[Li Yanqiang.on the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J].Journal ofQinzhouUniversity,2010,(1).]

[6]邵侃,商兆奎.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Shao Kan,Shang Zhaokui.A Study on the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eriod[J].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5).]

[7]张政宏,陈曦.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Zhang Zhenghong,Chen Xi.Study on China’s Natur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J].ValueEngineering,2010,(18).]

[8]姜淮,刘元芳.我国南方地区抗自然灾害风险机制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5).[JiangHuai,Liu Yuanfang.Research on Risk Mechanism for Combating Natural Disasters in Southern China Region[J].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5).]

[9]初建宇,苏幼坡.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ChuJianyu,SuYoupo.ABriefCommentonPerfectingUrbanComprehensiveDisaster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

[10]管友海,张嫒,王耀.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J].灾害学,2010,(3).[Guan Youhai,Zhang Yuan,Wang Yao.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 Decis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for Lifeline Projects[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0,(3).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Zones a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GAO Jianguo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29, China)

第8篇

今年(2012年,下同)洋口镇农业服务中心承担了农业部玉米万亩创建项目,实施面积747hm2(11200多亩),其中含三个百亩以上的核心方。经过上级专家组验收核心方平均单产达767.0kg/667m2,其中有两成以上田块单产超过800kg/667m2,最高的单产达923.6kg/667m2。核心方之外的同品种常规方法种植的玉米平均单产为539.9kg/667m2。现根据洋口镇今年玉米万亩创建实施情况和近几年的试验和调查结果对影响我地夏玉米单产的几大关键因素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示范品种

苏玉19。

2.播种期

6月15~18日。

3.播种方式

两个核心方采用人工穴播(行距80cm,株距16cm,5211穴/667m2),一个核心方采用6行条播机-2BYQF-6气吸式玉米播种机机械条点播(行距80cm,株距15cm,5558穴/667m2)。机械条点播较易控制株行距掌握密度。

4.促进平衡生长

在玉米的生长前期和中期,去除特大苗和弱小苗,促进玉米平衡生长。三个核心方平均播种密度5321穴/667m2,经过去两头留中间,到最后平均留相对平衡一致的穗子4416个/667m2。

5.科学平衡施肥

采取一基两追施肥法,即基肥用量为48%高浓度复合肥40kg/667m2,两追是指在玉米3~4叶期追施苗肥,肥料品种以薄粪水加碳铵20~25kg/667m2或尿素15kg/667m2,在展开叶8~9张时重施拔节孕穗肥(也称攻穗肥),施48%高浓度复合肥50kg/667m2。

6.病虫草防治

在播种结束后用乙草胺化除一次,用吡蚜酮防治灰飞虱,6~7天一次,共2~3次。大喇叭口期用敌杀死+甲维盐防治玉米螟。

7.机械收割

三个核心方中,斜港核心方的全部,潮港核心方、双墩核心方的部分玉米采用福田麦客G25(自己改装)收割机收获。

二、影响夏玉米单产的因素分析

1.种植密度

不同品种对种植密度有不同要求,有的品种耐密,有的品种不耐密。在洋口镇超高产栽培适宜选用耐密植类型品种。我们在前几年种植试验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郑单958、苏玉18、苏玉19、中江玉6号等玉米比较耐密植。其中苏玉19最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前几年洋口镇玉米大面积种植密度3500株/667m2左右,有不少面积玉米种植密度在3000株/667m2以下。由于密度偏稀,已影响到玉米产量的提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确定苏玉19品种种植4500~5500株/667m2为宜。这样的密度比原来增加500~1500株/667m2,可以增加亩穗数10~30%,虽然随着穗数的增多穗粒数略有减少,但单产随着穗数增加而明显增加。在具体选定种植地块时,坚持肥地稍密,瘦地稍稀;在间苗定苗操作时,坚持拔除个别特大苗和弱小苗,留下植株高矮,长相都差不多的苗。这样,玉米苗在田间能均匀一致生长,避免了大苗欺小苗现象,减少了植株的空杆率。

今年洋口镇万亩创建中,三个核心方平均播种密度5321穴/667m2、有效穗数4416个/667m2、每穗实粒数498.4粒、千粒重358.1克、理论单产778.2kg/667m2、实收单产767.0kg/667m2。核心方的平均播种密度、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理论单产分别

比方外常规(采用以前的常规种植法,下同)增加1815穴、949个、58.4粒、-1.6克、229.5kg。核心方玉米的穗数和单产分别比常规玉米增加27.4%、41.8%(增产原因除穗数增加外,还有因施肥等栽培措施得当使穗型增大,下文将作分析)。

农民在玉米种植上有句俗语叫“不怕根连根就怕叶搭叶”。说的是玉米的行距可适当扩大,株距可适当缩小。据前几年的试验和调查发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要通过缩小株距,行距不能缩小,否则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不利玉米高产。今年我们在核心方把玉米的行距从常规的70cm扩大到80cm,株距从27.2cm左右缩小到15.7cm左右。据我们的经验,在这样的密度基础上,还可再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采用大小行和等行等距均可。

2.播种期

以前夏玉米的播种期对产量高低没有明显影响。近年来我地玉米粗缩病发生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如不及时预防,将减产一至三成,个别发病特别严重的能减产五至七成。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如果夏熟作物离田后马上播种玉米,灰飞虱传毒机率高,玉米粗缩病发生就重。因此推迟玉米播期,可减少灰飞虱传毒发病。

今年我地核心方夏玉米的播种期是6月15~18日,比方外常规推迟十天左右。核心方由于播种期推迟避开了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加之播后防治及时,粗缩病发病株率小于1%,方外早播的常规玉米的粗缩病发病株率5~10%,重的超过15%,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实践证明:适当推迟夏玉米的播种期,既不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又减少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是一件不花成本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好办法。

3.肥料运筹

以前我地农民多年形成攻穗肥迟施的习惯。他们玉米的攻穗肥(农民习惯称之为马叉肥)数量不少而时间过迟,迟至雄穗始出,此时施肥对每穗籽粒排数多少没有任何作用,只对每排粒数和粒重有部分作用。苏玉19主茎叶片数19张左右,攻穗肥的使用适期应为9~10叶期,此时施肥对增加每穗排数和粒数都有很大作用。把这个道理同农民讲清后,今年核心方玉米攻穗大多提早至8~9叶期使用(由于干旱,部分田块提早至7叶期)。实践证明:攻穗肥适期早施比迟施每穗籽粒增加2~6排。

核心方的有效穗是4416个/667m2比方外常规3467个/667m2多949个。在通常情况下随着穗数的增多每穗的粒数应有所减少。但是核心方玉米由于攻穗肥使用及时,在穗数增多的情况下,每穗粒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多。方外常规玉米在穗数较少的情况下,每穗粒数本应较多,但因其攻穗肥不及时,每穗粒数反而较少。核心方每穗粒数是498.4粒/穗,方外常规是440.0粒/穗(见产量结构表),核心方多58.4粒/穗。

4.病虫草害

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减少玉米产量损失的保证。在我地玉米常因粗缩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玉米病虫综合考虑,防治效果能事半功倍,如果只考虑一点,防治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今年我们对粗缩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一着不让。

在玉米播种结束后用乙草胺化除时,加入了防治灰飞虱的吡蚜酮,来防治田间灰飞虱。玉米出苗后又两次用药防治灰飞虱,因而核心方内玉米基本没有发生粗缩病。大喇叭口期(7月26~27日)用敌杀死+甲维盐防治玉米螟。由于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核心方内玉米基本没有受到病虫草害大的影响。

必须指出,夏玉米还常发生上述以外的病虫草害。一旦发生必须按照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防治。

5.气候条件

在我地气候条件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还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在玉米各生育时期,拔节期、扬花期受灾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灌浆期。玉米拔节期茎干较脆弱,易折断,如遭遇台风或大风暴雨,将会造成倒伏、折断,造成程度不等的减产。如果茎干折断的比例高,可减产两至三成,特别严重的可减产一半以上。在扬花期前后长期阴雨寡照或高温干旱都会影响花粉活力,使秃顶增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减产程度严重时可达一半左右。灌浆期如果缺少光照,瘪粒增多,粒重减轻。据调查,灌浆期气候不利,可造成一至三成减产。

在我地夏玉米生长后期的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比生长前期的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大得多。2012年我地夏玉米生长前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涝灾,对玉米生长和产量虽然有不小的影响,但因为中后期气候较好,结果我地今年夏玉米收成仍然较好。据查,今年洋口镇面上的(核心方以外的常规玉米)夏玉米播种密度和有效穗同去年常规的播种密度和有效穗差不多。今年常规玉米的播种密度和有效穗分别是3506/667m2和3467/667m2,去年常规玉米的播种密度和有效穗分别是3497/667m2和3453/667m2(见产量结构表)。今年夏玉米因中后期气候较好,穗子秃顶少、空瘪粒少、籽粒饱满;去年夏玉米因中后期,尤其是授粉期前后气候条件很差,穗子秃顶多、空瘪粒多、产量低。今年常规玉米每穗440粒、单产539.9kg/667m2,去年常规玉米每穗284粒、单产334.7kg/667m2(见产量结构表)。去年单产是近年最低的,今年单产是近年较高的,其重点原因在于授粉期前后的气候条件不同。

抓好防灾抗灾减灾是增加玉米产量的保证。灾害性天气每年或多或少总要发生的,要从总体上立足防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增加玉米产量。今年我地夏玉米播种后,先遭遇长时间的干旱,使出苗不全不齐,缺苗率达10~30%,个别田达40%以上。对此我们采取了补种和移苗补缺等措施争取全苗。大旱后又旱涝急转,遭遇严重渍害,对此我们立即排水降渍,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玉米和水稻不同,水稻施肥后3~5天就能得到肥力,玉米施肥后能否很快得力与土壤墒情有关,土壤墒情适宜时则能及时得力,且肥料利用率高;土壤干旱时则不能及时得力,且肥料利用率低,肥效时间短。玉米攻穗肥是夺取玉米高产至关重要的一次肥料。苏玉19攻穗肥施用适期是第九叶展开期。今年洋口镇核心方玉米第九叶展开期在7月25日前后,此时土壤严重干旱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今年洋口镇玉米攻穗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核心方的玉米虽然比方外常规田的玉米要好得多,但距我们当初计划的800kg/667m2的目标单产还有一定距离。

针对持续干旱的情况,洋口镇核心方中有部分田块的玉米攻穗肥施用时间适当提前到展开叶7~8张时,且使用数量适当增加。即使如此,由于太旱,玉米根系吸肥能力受到限制,攻穗肥仍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提高夏玉米单产的几条关键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兰溪大水;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43-1

1 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随机抽样,配额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典型问题做口头访问。调查对象涉及教师新村、殿下应村、香溪镇及兰溪市区。

问卷对兰溪大水后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等方面做了调查,我们将特定选项加以分析后得出结论。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水土流失的客观因素分析

兰溪地层展布齐全,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兰溪境内地表径流和过境水量充沛,气候属东亚副热带季风区,兼具盆地气候和垂直分布特征,梅雨伏旱极易形成水灾和旱灾。近年来,本市县、乡、村公路建设方兴未艾,在建的杭金衢高速公路又在境内通过,伴随着大规模的修路建设,引起沿线范围内大面积地表破坏和弃土弃渣,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1]。

2.2 大水后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

此次是兰溪自1955年以来遭遇的最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1.39亿。以下是我们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得到的有关兰溪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2.2.1 土地破坏、作物减产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地力下降,土地产出率减小,砂砾化程度加剧,抗旱能力减弱[2]。水土流失使土壤及其养分流失,造成耕地肥力的下降和土质变化,土质的变化使得部分农民不得不考虑作物的转型,增加农民的负担。

2.2.2 干旱、洪涝灾害加剧 兰溪市粗骨性红土壤面积达62.2km2,雨水冲刷产生的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河道泄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其次洪水过后植被破坏,土壤,水分极易挥发,遇到长时间无雨季节,可能造成严重干旱。

2.3 治理水土流失的迫切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兰溪市民眼中,最大利处就是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次是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动水利设施的建设,保证市民饮水健康。此外,在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方面也有裨益。因此,对兰溪大水后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治理迫在眉睫。

3 水土保持措施

兰溪人民在大水后最需要什么?调查显示:有37.71%的兰溪市民选择资金,有20.57%的选择物质,还有41.72%的选择技术指导,资金和物资是水土流失治理和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指导是农民更加需要的。以下是我们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及结合当地实际查找资料总结出的保持兰溪水土的一些方法:

3.1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省水利厅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兰溪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科技人员进行了16年的定位研究,终于在水土保持的关键因子、物质循环特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将这些成果加以推广应用,为兰溪的水土保持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关于水土保持的研究、技术发展及水利工程的实施建设,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其顺利的进行,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2 增强政府宣传力度 提升居民水土知识

居民配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必要。调查发现,将近八成的兰溪人民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相关水土保持措施。媒体宣传面积广,但效果不佳。比如在居民对水土保持措施认识的调查中显示:选择用“沼气代替木柴”和“从生态脆弱区向外移民”等来应对水土流失的人并不多,说明市民对一些生态措施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实施措施前期,应加强宣传力度,使市民更好的了解措施的优势所在,积极提供配合。其中,特别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因为更加的权威有效。

3.3 积极采用保水措施 科学加强生态抵抗力

经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有61.70%的人选择“种树种草”作为兰溪水土治理的措施,说明植物有助于保持水土的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接受采纳。因此,可选择在居住区周围地带、废渣堆积区、贫瘠的废弃地等地植树种草、建造园林以增加绿化面积,保持水土。

此外,可综合采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措施处理城市垃圾。而对于一般生态环境措施难以奏效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些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具体类型可分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等。

4 总结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要把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2]。只要全民齐心协力,协调合作,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就必定能切实提高市民环保责任意识,践行环保理念,改善生态环境,重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姚海英.兰溪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治理[J].浙江水利科技,2000年,第5期:39-4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