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9:52
导语:在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美的艺术,既有科学性,更需要艺术性,教师要将如何塑造美的艺术传导给学生,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若能灵活运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舞蹈教学是一门直观性、艺术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它是通过人体动作、表情、舞姿和造型来表达一定情绪和艺术形象。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能示范准确,动作有一定表现能力,学生跟着模仿就行。教师只要熟悉动作,就能在课堂上任意发挥、即兴讲解。舞蹈是直观的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的交流和表情达意。舞蹈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激情,也需要严谨。教师若能合理、艺术地运用好教学语言这一工具,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语言是教师的重要素质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启发。”(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技能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它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艺术,是任何教学形式与方法都不可替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让每位教师尽情发挥仓4造性的语言行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正确、生动与否,是否具有感染力、号召力、震撼力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密切相关。教师教学语言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虽然语言表现方式没有固定的范本和僵化的格式,但语言表达也是教师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现。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本质就是能“言传身教”。不仅要通过“言传”去启迪学生,还要通过“身教”去影响学生。教师若说不明道不白,就不可能有教学,若能有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启发、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思考、掌握知识。教师的一切基本功都必须体现在“言”中,而“言”又是“言传”的基础,有“言”才能有“言传”。教师能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归纳为系统、规范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才能启发、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不是搞知识的堆砌,讲课中要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是照本宣科,“言”中要体现出教师的语言简练,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意蕴深刻和对知识的分析、综合以及创新能力。
舞蹈是一门技巧性、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示范、语言启发、对比互动、强化刺激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舞蹈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连接紧密,舞蹈也需要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舞蹈意境,教师若能科学地协调好各种教学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舞蹈教学语言特点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美的艺术,它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塑造美,更要清楚如何把美的艺术传导给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本身应具备丰富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舞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无数的分析、比喻、模仿、对比、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感受,也是一个技能与感受、理解与融合、技巧与修养的互相完善过程。优秀的舞蹈教师应把科学、准确、艺术的教学语言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去,帮助学生领会舞蹈感觉和艺术意境。
舞蹈教学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舞蹈训练中要使舞者肢体的协调、优美,需要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使学生能尽快听懂明了教师的教学意图,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技巧训练中教师除一定准确的动作示范外,对动作做细致的剖析和准确的理论讲解非常必要,使学生大脑反映出动作的形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既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技巧、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又能使教学具有科学、系统性。这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修养,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了解技巧训练全面的运动原理,善于运用富于科学性的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形象性。舞蹈教学是通过技巧训练使学生肢体在训练中逐渐具有艺术表现力。许多的教学语言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将深奥的技巧、抽象的概念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比较。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较熟悉的事或物作为比方和参照物,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让学生充分体验其舞蹈感觉,并将正确的感觉与肢体动作统一起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大脑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积极展开联想,通过想象会较快捕捉到好的感觉,。
3.情感性。舞蹈教学本身是通过技巧训练用富有艺术美感的肢体传情达意。而“舞蹈艺术也是一种综合文化的展现,是通过舞者肢体来表达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既有造型、舞姿形式美的因素,更有知识、情感美的内容”。‘舞蹈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生动、鲜活、充满感染力的教学,教师在讲解一个个富有民族情感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和动作时,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为教学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美产生热爱。教师运用丰富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的意境,具体表现在教师语言表达准确、语汇丰富、形象生动,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激情。学生长期在此环境中学习会受到情感的陶冶,大脑储备大量的心理视像,为今后舞蹈的表现提供丰富的审美信息,也为审美意象的铸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由此也会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由生理的感官感受上升为心理层次的接受,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
舞蹈教学过程中,以上三种语言特点相对独立又互为相通、互相促进。三者间科学性语言是技巧训练的基础,形象性语言能启发学生找到舞蹈感觉,情感性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激情,捕捉所要塑造的情感形象,又能赋予前两者以生命力,使舞蹈艺术表现更富有“神韵”。要运用好它要靠教师全面的艺术修养,富于理性智慧,合理、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只有将它们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
三、舞蹈教师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意识、交流情感、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交流的效果。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意识的最佳代表,也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准确表达教学意图时,还应艺术地运用语言的“语气”的作用,使它作为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调控学生情感的工具。
1.坚定的语言是一种号召力。舞蹈教学许多概念都较抽象,学生技巧训练也是一个枯燥,极容易疲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富于肯定质地的语言,特别是坚定的语言、铿锵的语气,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刺激,给予的是一种心理激励和信心。
2.赞美的语言是一种驱动力。舞蹈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技巧转化过程。在舞蹈技巧训练的高强度氛围中,教师不时给予肯定、赞美的语言会激发学生内心更大的潜力,进发更大的内在力量。
3.严谨的语言能启发积极地思考。舞蹈教学中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准确的语言,能让学生对概念、原理等不出现理解的偏差,能使直观感知与理性思维形成统一,正确地找到合理答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生动的语言能给学生更大想象空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作品或舞蹈动作有形象的比喻和对场景的描绘,能调动学生积极的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能笼天地于形内。不断扩大其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空间,提升思维创造的广度和深度。
5.风趣的语言是教学的剂。在教学陷入低落时教师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心理是一种调节和释放,对新的活力是一种激发和恢复。由此营造宽松、和谐,充分展现自我的课堂氛围,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进行都是必不可少。
教学语言的运用关键是“度”的把握。“过犹而不及”,如批评的语言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委婉,否则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正确把握语气、语态、语速,要能准确表达出教师的意愿。丰富的教学语言中适当配以合适的眼神、肢体,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更是获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四、教师教学语言是教师全面艺术修养的体现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反映着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有人说“口才”好的根源在于“脑才”好,会“说”首先在于会“想”。所以才有了叔本华的“谁想得清楚,思路清楚,谁就说得清楚”。舞蹈教学中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水平。“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篷等等。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教学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组织能力,都要通过教师人格得以体现的。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受动的一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受动的状况。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④教师的主导关系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在教学中是一种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之情是教学中最珍贵的资源。学生尽快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舞蹈表现能力是舞蹈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舞蹈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不仅需要而且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教师教学语言以及对学生表现能力训练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对舞蹈艺术理解的深度,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因材施教、阐释作品等方面对学生才能有可信的帮助。学生能将平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转变为心中所想、身体之舞,使自己逐渐成为能用审美之心感物、审美之耳赏物、审美之眼观物、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教学形式
随着新课标教学模式的逐渐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实践环节,重视导语的设计形式,导语是一节课的开端,如果导入形式不合理,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对导入艺术有明确的了解,并根据课程需要,合理设计应用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导入的含义及特点
导入教学是教学的基础表现,要求教师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明确教学重点,并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导入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以下对导入的含义和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1.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始,同时也是一节课的基础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某个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中来,此类教学形式称为导入。基于导入教学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导入结果比较好,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导入效果差强人意,直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导入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知识的应用特点确定导入方式。
2.导入的特点
(1)趣味性
当前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长此以往,会导致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导入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必须提前对课程内容有明确的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导入形式。首先必须符合趣味性的教学特点,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除了常规性记单词、理解句意之外,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锻炼,在导入教学中设计有趣味性的导入语言,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学习中。
(2)个性化
导入语言的设计除了具备趣味性的特点之外,同时要具备个性化,首先要重视导入语言的设置。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语必须具有针对性,能调动学生的视觉神经。其次必须重视嵌入形式的合理性,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内容,不断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分析
基于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明确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教学模式确定应用标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对导入形式进行策划,并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以下将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进行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部分学生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译林牛津版高二英语教材中学到“Music”时,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形式和类别有明确的了解,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播放当前流行的来自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以及来自Emylou Harris的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以上两种歌曲都是比较经典的乡村音乐,将作者的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实践教学中采用音乐导入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音乐类型,包括流行音乐(pop music)、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及古典音乐(classic music)等。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情境设置,增强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的了解,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进行小组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本身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前设定小组学习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4~6名之间,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公平的划分,禁止出现小组成员实力不均衡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例如,在译林牛津版高二英语教材中学到“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与他人相处时,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彼此间沟通和他人相处的方式,并综合组员的观点,将其归纳成5个小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例如,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Treat others in a friendly attitude),主动和别人进行沟通(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通过此类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如何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进而不断增加自身为人处世的能力。
3.进行多媒体教学
当前英语教学多是以理论性教学为主,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形式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插图及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译林牛津版高一教材中学到“School Life”学校生活时,在实践中可以对学生在学校度过的一天剪辑成影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珍惜校园生活。其中穿插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自己的校园有立体化的了解。并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例如,珍惜校园生活(Cherish the campus life)享受校园生活(Enjoy the campus life)。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校园文化,不断丰富自身知识。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重视导入艺术。导入教学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新型教学形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确定合理的导入手段。导入教学的形式趋于多样性,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性的差异,在实践中必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此外,让学生进行充足的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同的导入形式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对教师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形式,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宗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调查与分析:以聊城四中调查研究为例[D].聊城大学,2014.
[2]姚宏东.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郭玉荣.新课程标准下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刘芝.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有效策略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02):49-54.
90后大学生性格外向开朗而又叛逆,交往广泛多元而又内心孤寂,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生理早熟老练而心理年龄较小,头脑清醒、思维发散,经济上宽松独立没有压力,理想广泛向往美好未来,追求时尚、个性张扬,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历史赋予了90后独特的个性,高校辅导员更要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和引导这样的新生代。
高校辅导员教育行为的基本思路
高校辅导员必须对自己的言行、决策及由此产生影响和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反思,捕捉和改正动态知识网络社会下的不足之处。
(一)发现问题。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辅导员需要去了解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富有语言艺术色彩的谈心和交流,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所关心、关注的问题。设身处地地想同学之所想,有助于提前发现学生中的潜在问题与威胁,从而使辅导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监控调控和应变能力。
(二)预测问题。通过现代的信息渠道收集学生各方面心理动态的信息,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学生个体的性格、爱好、能力等个性特征,对学生在得到肯定、鼓励后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转变及其后果进行预测、分析和假设。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懂得取舍哪些情况是可以举例并告知引以为戒的,哪些是必须忽略避而不谈的。尽量要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点尽最大可能与新时代的学生保持一致,时刻反思自己的思维观点、表情态度、谈话方式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三)分析问题。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够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每一次谈话过后,辅导员都要对自己的言谈进行理性分析和反思,分析问题的过程相当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因为辅导员工作是不断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做好每一次的谈话记录等同于与同学进行了第二次重复的谈话。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其过程,扬长避短,不断丰富和补充实践服务管理经验。
提高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运用能力的途径
(一)辅导员人格的自我完善是提升辅导员语言艺术运用效果的基本保障。辅导员有着强大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作用,只有人格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提升辅导员语言艺术运用效果的基本保障。辅导员人格的自我完善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是认知结构层次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是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1、认知结构层次的自我完善。辅导员对时代特点和理论知识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思维和观念,所以要不断地进行资源互补和经验交流,通过经验交流会、辅导员培训等途径提升辅导员的对认知结构的优化,以利于充实辅导员的语言内涵,掌握说话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2、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完善。业务素质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常事务管理,投入到坚持不懈的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去。辅导员用自身语言艺术的魅力正确的、恰当的、持久的影响着学生,并逐步确立高校学者型、专家型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 教师语言 幼儿美术活动 指导作用
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地运用线、色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束缚,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学龄前期的幼儿虽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然而这时的幼儿,尚不能完全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的语言符号,但对于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持有较高的兴趣,并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用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创造的意图,再加以为幼儿营造适合其创造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创造的动机,教师再从旁点拨幼儿的创造困惑,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一、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为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小班的幼儿,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如。如何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呢?我们首先给幼儿正确定位:“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爱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是高大完美的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后才是指导者。”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例如指导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撕贴瓶花》时,我和幼儿一起布置花店,共同讨论:“你觉得什么花最美,为什么美?”画房子时我让幼儿先搭建各种房子,再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房子的画法?”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听到他们的不同意见时,我不急于指正或轻易反驳,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他们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创作思路源源不断。
二、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幼儿,语言传达是其中难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儿对成人化的、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必须使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通俗易懂的、形象具体的语言让幼儿直截了当地明白活动的创造意图。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较为浅显简单的,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当幼儿对人物的表情创造不尽人意时,我开展了一次“下雨的时候”的活动,假设在下大雨的时候,小动物们出现了许多困难,大家焦虑踌躇,解决困难时又获得了快意。设想具体的一个一个情节,并观察面部的表情变化,启发他们边讲边表现出来。再者,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转贴于
三、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思想行为,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信心的激励。孩子有天资差异的存在,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肆意夸张:“真不错,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你真会动脑子。”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和老师的接纳,有时甚至排斥,老师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是:“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四、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关键词:新要求 需求分析 学术英语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研究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也相应提高。然而,学生在中学,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与研究生英语学习内容大量重复,削弱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针对研究生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4月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成为国际化人才就必须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各种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交流。研究生阶段延续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的教学,已无法满足研究生英语学习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逐步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重心转向学术英语教学,使语言教学与专业学科内容学习有机结合。
二.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明确改革方向
按照Hutchinson和Waters的观点,学生的需求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种:
目标需求与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有关,指学生目标环境中,需要具备特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以使其胜任本职工作。学习需求则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学习者们希望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有趣的,能够让参与其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立足学术英语教学,以我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等几个方面,构建“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新模式。
1.使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评估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需求,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体系。向14-15级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244份,了解学生对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上述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采用开放式结构性问卷,即学生在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后(评价等级共三项满意-一般-不满意),要求进一步提出建议和方案。另外,与相关学院专家座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重点征求他们对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意见和看法。
2.通过问卷、微信等方式,回访往届毕业生及其所在的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英语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英语交际能力、专业文献阅读与翻译、科技论文或应用文写作及英语四、六级水平等。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如涉农类和工程类的部门和公司注重人员的专业文献阅读与翻译的能力,经管类和经济类的部门则强调人员的英语沟通能力及专业应用文翻译和写作能力。同样的,毕业生也希望在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习内容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以满足他们就业和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逐步实现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通过自学、短期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趋势和重要的科技新成就、新问题,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为了进行更有效的课堂交际,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学有所得”,教师还通过与专业院系合作,参与横向课题和科研活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其它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教师知识体系的“专业化”转型。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结构,突出语言材料实用性,学习任务设置真实、多样、有意义,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课堂活动以“项目”为主。结合教材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或专业领域,选取任务,确定研究课题,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完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课堂汇报,包括文献综述汇报和成果汇报。最后,提交论文或研究报告。另外,利用网络等媒体手段,建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下,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四.优化课程设计,调整课程结构
按照学生的学科专业性质和特点,结合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调整课程结构。以大学科为基础,按学科内容分类,建立多元化、分层次、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础英语模块、通用学术英语模块和专门用途学术英语模块。基础英语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的基本技能为主,旨在完成研究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用学术英语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学术与交流能力为主,包括听英语学术讲座和专业课程的能力,搜索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学术讨论和陈述学术观点的能力等。专门用途学术英语模块教学将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融入专业知识课程学习中,解决学生用英语获取本专业知识及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采用“必修+选修”的模式。除了上述模块所开设的必修课,如研究生英语写译课程、学术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通过开设语言技能型和文化类选修课,如学术英语视听说、学术英语翻译实践、英语科技文献阅读、英语报刊选读和跨文化交际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英语工作能力。另外,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从专业要求出发,采用弹性学制,制定合理的学时。
五.更新教W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整体要求,从现有教材及专著中遴选一批适用性强的教学用书。教材内容的确定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目标为主,主要选用人文类和科学类的科普性文章。同时,教材内容兼顾专业英语的需求。根据学校的专业情况,内容涉猎相关学科的基本词汇和技能,如翻译或撰写实验报告、法律文书、商业合同等。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采取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相融合的办法,同时,加大自编讲义的力度,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讲义,制作相应课程的课件,开出一批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以充实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课程。
六.结论
新的研究生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在强化学位专业方向及应用型学位设置,紧密结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方面所做的教学探索将促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多样化趋势,极大地丰富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拓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领域。对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纪要[C].中国外语网,200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4.
[3]耿延宏.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48.
[4]黄宇智,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389-390
[5]杨亚丽,杨帆.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4,(8):87-88.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在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是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还是效率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民族舞蹈凭借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表现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社会成员的追捧和喜爱。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开设已经成为传播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内容最为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之一。
一、简析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是我国民间民族文化最为主要的存在特征。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专业的授课教材,都是由相关授课教师在根据国家教育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设定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大纲相应教学规划内容的基础上编排而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朝鲜族五大代表性民族的舞蹈教学。部分地区的授课教师在编排教学用书时,也可以根据授课地区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其结合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作为重点教学环节之一[1]。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经过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授课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其在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具体教育培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教材建设匮乏、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教学理念守旧落后等一系列弊端现象。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发创新能力
负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授课教师应在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积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培养高校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作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传统以培养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型结构人才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今社会较为严峻的就业发展现状提出的基本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授课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元素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学设计的内容当中。在有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形态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民族其民间舞蹈的主要风格特点[2]。
教学理念的秉承是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前提基础,对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艺术实践能力发展方向为主的培养方案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在主修课程以及选修n程中适当加入与民族民间舞蹈人文知识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最终有效提升其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教材建设体系,培养创造能力
进一步精确民族民间舞蹈在地域特色以及种类繁多的民族风格方面的提炼与选择,是在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授课教师尤为关注的重点工作改革内容。相关授课教师在安排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将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规范性以及原生态两种不同分类内容的划分。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应当在高度强调民族民间特色精神内容的基础上,将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传统学院风的教材编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的能力水平。这就要求相关授课教师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社会走访调查的方式,将授课所在地区民族风情等加入到教学内容设计当中,实现教材建设体系的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实践能力
丰富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在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前提条件。授课教师在自身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内容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动态化的教学形式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背后存在的社会自然风以及民族人文风的学习具有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3]。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蒙古族生动活泼的马背舞蹈的体态发展特点、傣族舞蹈与自然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朝鲜族舞蹈中体态步伐的文雅等通过照片、图片以及视频短片的方式,展现给班级的学生。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授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这一教学目标的形成是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有相关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学的培养措施,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婕,孟梦,夏宇航.立足区域,传承发展,放眼未来――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J].舞蹈,2016(08):10-15.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8-02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得以大范围普及,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示精神,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从而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信念坚定、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使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称测控)成立于2005年,是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通信、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综合学科,是典型的工程学科。2012至2013年两年间,已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六所院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说明该专业有合理可行的认证标准,指导本科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导向作用
《华盛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是国际上有关工程教育学历签署时间最早,具有高知名度、高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互认协议。协议中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是对工科院校毕业生能力公认的国际化权威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国际工程教育同步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WTO,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依据《协议》约定,签约成员的专业认证过程具有相似的政策、相应环节的评价标准,课程设置和工程理论知识具有一致性,使人才培养达到国际化标准。为此,2006年我国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国内各高校办学情况、联系市场行业发展需求,首批选择了四类专业作为试点。2010年6月,依据《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正式启动,通过校企合作,开放工程教育。2013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趋于国际化,推动校企合作,提高高等工程教育实力。
(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
《协议》专业认证标准中有“outcome based”一词为基于产出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即成果导向,评价标准由原来的知识导向型“他懂得什么”转变为“他能做什么”的能力导向型。《协议》中评价的能力包括数学应用能力、设计完成实验及数据分析、设计可执行系统、多学科交叉、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素养道德、与人合作交流、广阔知识面、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时事、工程实践中使用合适技术手段等。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能力的概括包括十个方面,涉及人文素养、责任感、职业道德,运用自然科学、数学等知识,工程实践经历、了解专业发展,设计实施分析实验,创新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了解法律法规,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国际化交流等。
三、专业认证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评价标准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本科工程教育层次培养要求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其中通用标准是针对所有工程教育专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持续改进,而测控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有其特定的专业补充标准。下面分别针对两类标准说明其对测控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导向作用。
(一)通用标准
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方面:(1)各专业应制定制度以吸引优秀生源,能执行落实学生学业、就业、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相关措施,跟踪并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承认转专业学生的原有学分;(2)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发展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并定期进行修改,要体现学生毕业时以及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要求和预期成就;(3)毕业生应达到十种能力,有必要做好学生学习工程的表现评估;(4)监控教学过程质量,定期评价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建立跟踪和反馈措施,定期评价是否达成评价目标并持续改进评价结果;(5)应有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置,其中数学及自然科学类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体现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的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体现系统规划设计并实现的专业类课程至少占30%,实践类和毕业设计至少占20%,人文类课程至少占15%;(6)教师数量满足需要,结构合理,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有能力达成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且拥有一定的工程背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参与教改研究,有足够精力指导本科教学,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提供咨询服务;(7)提供足够数量的教室、实验室设备,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具有规范的教学服务管理。
(二)测控专业补充标准
补充标准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条件三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要求。(1)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确定自然科学基础类、工程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相关课程内容,以测控技术与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工程实际应用为核心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应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和基本技能;(2)要求专业课教师至少一半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有与企业完成合作或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3)具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件实验实践条件,应用于授课过程中的技能训练。
四、我校测控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内容
(一)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测控专业毕业生应为具备设计制造精密仪器并能对其进行测量和控制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内进行仪器设备的设计制造、新技术开发应用及过程管理维护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体来讲,在确定专业方向前即大学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口径宽、基础厚的通识教育,而在三、四年级进行专识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创新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工程需要。
(二)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对测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自2009年起,对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不断调整,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其他高校测控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重点理论课程的合并,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提高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完善能力培养环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单个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设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测控专业的特点及就业趋势,在通识教育阶段开设了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在第二、三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分别介绍专业特点、重要专业课程及专业技术的介绍,使得专识教育提前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并知道怎么去学。
(三)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有待改善,弥补部分教师“由学生到老师”角色直接转换带来的不足,为此学院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合作,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制定专业课教师企业培训计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了解测控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促进教、用、学的有机结合。此外,聘请企业、科研院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四)提高实践工程教育层次
工程教育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专业认证标准也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这方面提供了高层次的实践教育平台――国家级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以此为平台合理配置仪器设备,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种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实际工程应用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比重。
(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考核,以系统设计的理念体现在论文选题、系统构思、功能实现、硬件调试、软件编程、撰写论文、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丰富毕业设计选题,鼓励教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产生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题方向,内容有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毕业设计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亲身经历系统的构思、设计、调试、实现整个过程。
五、总结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考察学生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重,更重视后者。我校测控专业以认证标准为导向棒,结合自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包括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方案的完善、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协调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工程型人才,真正推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育,2009,(1):36-38.
[2]袁凤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浅析――以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为例[J].科教纵横,2013,(4):179-186.
一、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现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应用教学语言,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课堂教学当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且学生必须在充分领会教师的教学语言之后,方可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当中缺乏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述与交流沟通,可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准确、形象具体地进行语言表述,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讲,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心情愉悦,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教学语言来指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获得思维锻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艺术
导语作为开启一堂课的初始语言,能够起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指引到既定方向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导语,并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教师可将这些教学因素完美结合,那么其所创设的教学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经常性使用的教学导语有鼓励式、谈话式、悬念式等,这些教学导语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求知欲,并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另外,由于教学形势会因为各种不可提前预知的情况而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按照所产生新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变性地对教学语言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面对突况的应变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教学应变语。教师还应具备认真细致观察的能力,善于应用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客观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剖析问题,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顺利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
三、教师语言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体现教育的明确目标,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现教育职责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必须言传身教地做好学生的楷模。教师语言应具有的教育性是指:语言应文明健康,具有正能量,切忌有不文明、低俗语言出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意说一些内容低俗的不雅语言;有部分教师会与学生说起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语言,这种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言论,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语言的教育性特征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所应用的语言,应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自己言行应符合教师的身份。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语言艺术 教师用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不可缺少的一种交往工具。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思想品德教师集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于一身,其语言艺术有无感染力关系到学生的知、信及行。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到倾注自己的激情,注意用语的优美流畅、生动活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增添魅力
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是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所以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教师要有上课的激情,语言含情。课前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有演员入戏的投入,以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如在讲“维护国家尊严”时,我引入事件,以悲愤的语调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在中国地各国的租界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同学们眼中闪动泪花。我高声询问学生:“没有国家的尊严会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尊严?”学生动情地说:“不会!”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人民在世界上受到的尊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尊我尊”八个字。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语境,唤起学生的激情。充满激情地讲故事,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教学《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洪战辉的故事》,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介绍洪战辉家庭的贫困和小时候艰辛抚养妹妹,带着妹妹求学的故事。在老师创设的语境中学生被他付出代价不言回报的精神所感染。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我通过这种激情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进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道德提升。最后我问:“他们这样做值得不值得学习呀?”学生由衷地说:“值――得!”
二、用如行云流水的语言,润物无声,传情达意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想品德课如果是呆板的说教,是达不到此目的的。因此,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
(一)精心备课,也是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如果课堂上两眼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再重复两句,可想而知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听起来难懂,根本谈不上知识的体系是否完整,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
(二)松弛有度,快慢相宜。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速度。那么教师讲课和语言速度应达到什么程度呢?我认为,既不能快得使学生感到精神过度紧张,又不能过慢而使学生听得来恹恹欲睡。一般说来,对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速度要快一些;对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速度要慢一些。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语速应有明显变化,体态、表情应是爱憎分明,既启迪心智,又能调控学生情绪变化。如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三)多学多练,语言才能流畅。思想品德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三、使语言有活泼的生命力,从中能感受“情”,领悟“意”
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语言生动,我是这样做的。
(一)活泼多变,在不同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本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蕴涵在教材之中的思想品德往往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述技巧上应做到思想性与通俗性的统一,把抽象的理论通过自己的语言技巧转化成通俗的道理,易于学生感受、接受。首先在漫画中配以恰当的语言。漫画是同学们喜闻乐风的艺术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把深刻的哲理深入浅出地送入学生心灵。比如在讲《我国的环境国情》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第一幅漫画,配上恰当的语言“地球的叹息:垃圾太多了,我难受”,再出示第二幅漫画,配上的语言是:“地球的叹息:我皮肤痛!”接着出示第三幅漫画,语言是:“地球的叹息:我气喘不过来了!”通过生动的漫画,配上简洁、有感情的语言,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环境国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实践课中配以恰当的语言。如,我在讲社会主义祖国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取得的成就,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每位同学回家收集改革开放以取得成就的事例、数据、图片等资料。上课时我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中交流,并上台交流。对于每位同学的交流性发言,我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节课我用语不多,学生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语言的多变性可以按老师的教学需要而定,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二)语言幽默。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效果更佳。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有些同学午睡刚醒,昏昏欲睡,于是我说:“现在我好有一比!”学生说:“比什么?”我说:“枯藤老树昏鸦。”学生哈哈大笑,睡意全消。还有,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我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很明显的。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都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源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有了良好的语言技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张惠芹.教师的语言艺术.
[2]罗康宁.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