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关于新能源技术

时间:2023-09-21 17:59:56

导语:在关于新能源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于新能源技术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化智能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很长时期,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均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我们教师要深入思考。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发现探究能力的人才,就应该明确教学过程的本质,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我们把多元化智能理论引入到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我们发现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兴趣增强,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传统意义上,学校一般只强调学生在逻辑─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是加德纳认为对于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比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这说明人的智能应该是多元的,会在不同的方面和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课,我们就应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作为核心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用其来查找学习资料、进行文字处理、平面设计、作图绘画、数据分析、编曲欣赏等,更可以实现外界信息的交流和最新技术信息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应设计出能体现出网络平台优势性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不同的智能领域。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教师也从教学生学习转变成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从原来的分数结果评价,变成了多元的评价标准。

2 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

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怎么样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尤其对于中职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优势与强项,也就是在多元智能类型中哪项更为突出,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强项来设计教学任务和课堂案例,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2.1 设定主题。教师要先选择适合的主题。在主题的切入过程中,我们提供的主题相关素材可以是跨越学科范围的,这就使得信息资源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主题的学习中,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讨论等过程,学生就会运用各种基本的能力,运用各种智能进行配合,使学生不再仅仅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而是在“做中学”,会更深入的钻研丰富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2.2 设置多元智能问题情境。多元智能论能运用到教学中关键是使用多元智能问题情境设计。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在制作公司标志时,可以从形象思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空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各种动画角色运动起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就需要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进行设疑,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2.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4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

3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关注学生学习

3.1 学习进程的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平面设计课中,讲授包装盒的设计时,当教师把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完,学生就自己上机开始制作,打印出平面图,再折成立体包装盒成品。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遇到问题也会积极询问老师,通过这样的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十分理想。

3.3 运用音乐智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就要进行音乐智能的调动。在录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播放动感较强的音乐,一部分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录入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平面广告设计中我们可以播放品味较高的古筝名曲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网络课上,我们还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带有音乐的flas。

3.4 多元评价关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期末一张试卷就对学生整学期的表现作了定论。在信息技术课上,许多老师也经常只关注学生当堂课的作品是否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回答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被及时的关注和评价,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课堂就会两极分化,令人担忧。我们设计了课堂评价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机率、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多元化进行评价学生,还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关注,树立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制作一个海报设计的工作任务时,把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择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的同学为组长,由他进行子任务的分配和协调,最后再以每组完成的质量和速度来评定成绩。组长和组员都会团结合作,争先恐后的完成本组任务。通过合作,让许多智能类型优势面不同的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活跃在课堂上。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客观的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它也符合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运用到课堂上,促进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也将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严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交流,2005,135(6):189-191.

[2]李建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99-102.

[3]武任恒.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66-170.

第2篇

【摘要】 对广东药学院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且从学校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三个层面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该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提高;对策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 “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以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下,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等级培训大纲,我中心针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开展了调查和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采取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达76.3%,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0岁以下的教师占79%,男、女教师的比例约为2∶1,其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5%,参加工作在5年以下的占70%。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信息技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作用,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需求等。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多媒体使用现状

教师授课时使用的媒体类型调查结果见图1。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以文本为最多,图片、视频、图形图像、动画、音频依次类推,其中A:文本,B:图片,C:图形图像,D:音频,E:视频,F:动画。

教师在教学或者工作中使用的信息技术调查结果见图2。依次分别为A: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WPS),B:演示文稿(PPT),C:音频、视频的下载、编辑与播放,D:教学系统(多媒体课室的使用等),E:工具软件(如下载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统计软件等),F:学科软件(如适合各个学科的专业工具软件等)。

2.教师的信息技术授课现状

教师的授课媒体调查结果见图3,其中以多媒体课件,尤其是PPT的使用率是最高,其他媒体或者方式如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情况很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老师们都在用信息技术授课,只使用板书授课的情况已经基本没有,因此,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A:不使用信息技术,直接板书,B: 多媒体课件(如PPT等),C: 专题学习网站,D: 网络课程,E: 网络课件。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应用现状

教师对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调查结果见图4,教师们普遍肯定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他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使知识的呈现与组织多样化。

其中A: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C:使知识的呈现与组织多样化,D: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没有什么没作用。

4.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信息技术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大部分教师愿意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且愿意接受新兴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

(2)我院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对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我院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教师还处在利用PPT演示文稿的多媒体教学阶段,而且演示文稿以文字为主、图片为主,尚未体现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优势。

(3)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和设计信息技术培训

根据目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师的需求,学校急需组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要选择教师急需的培训内容,安排合适的培训时间,和效果良好的培训方法和方式,而不要组织与教师的需求脱节、不适用、无效果的培训。

三、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高对策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其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培养及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极为迫切[1]。在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中,学校、教研室、教师都要从自身做起,教师、教学团队、学校管理构成一个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高的金字塔,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层是其基础。

(一)学校管理层面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学校的相关管理机构必须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措施,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从组织制度方面保证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有效地进行。

1.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先进

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保证。学校需要在工作量的认定、课时费、活动经费、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上给予这些信息技术应用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获得奖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政策倾斜,以起到典型的模范的带头作用。

2.建立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需要建立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并最好由一名校级领导负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要负责对全校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方面的培训。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要根据广大教师的需求和上级单位的培训大纲,组织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系统的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切实提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校本”,其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我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就要立足于我校的具体实践,以解决我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就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问题进行培训。

3.组织参加教育软件竞赛

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教育软件大赛,以竞赛提高教师的教育软件制作积极性,以竞赛提高教师制作教育软件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这样不仅对教师的自我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我校在信息化教学实力,内涵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团队建设层面

教学团队是指以课程、课程群组的建设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研究与改革的教学业务组合。教学团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院、系、教研室),实行跨专业或跨院系组合。教学团队对科任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需求和教育软件的需求是非常清楚的,相比学校层面而言,可以采取直接的措施来满足教师的需求[2]。

1.建设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直接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教师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除个人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缺乏适用的资源和环境。作为一个教学团队,可以有针对性的购买或者开发自己所需的多媒体或者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

2.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1+1>2的团队力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因此,组织一个教学团队内的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不仅可以做出优质的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而且可以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竞争力。

3.互帮互助,互相促进

每位教师都各有所长,如果一个教学团队能够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的竞争氛围,不仅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层面

周济部长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已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需要也有必要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顺利前进。因此,教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发展[3]。

1.教育观念的转变

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树立现代教学观,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努力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新者。

2.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为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并进行熟练操作,利用网络搜索教学信息,利用软件对编辑制作多媒体资源,学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

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功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总 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和变化,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教育也要与信息时代相适应,也要实行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因此,学校、教学团队、教师都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彩霞.构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方案——以深圳市罗湖区为案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3篇

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然而针对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将达到数十万,而全国新能源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总量却不足1000人。因此,培养适合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刻不容缓。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可再生能源学院,2008年10月南昌大学成立了光伏学院,同年,复旦大学成立新能源研究院,河海大学设立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始终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是培养新能源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对“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群的调整开展了有益思考与探索。

二、课程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

由于本课程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再加上电机学本身的理解难度,使得目前课堂教学更注重讲授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一方面,重点讲授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发电机的基础知识和技术难点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较少,针对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知识讲授更是一带而过;另一方面,当涉及到实际工程应用时,均以系统框图为背景,例如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与并网,课堂讲解与工程实际的应用偏差较大,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总体而言,新能源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更新较慢。

2.实验教学

我院的实验教学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由于现有的实验设备高度集成,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看不到其内部结构,只要对外部端子进行简单接线,然后手工记录数据即可,整个实验过程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的元器件联系起来。考虑实验设备的限制,在系统仿真环节,课程多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大多是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基础进行计算机数字仿真,与工程实际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我院在保留课程主干内容的基础上,适度缩减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的理论知识讲授课时,着重加大关于发电机运行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分析和论述,借此进一步夯实学生关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并逐步增加“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车用电机原理及控制”、“光伏发电与微网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调整使新的课程体系能满足新能源人才培养需要。

2.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更多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新能源技术视频展示和项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注意增加学生新技术实验与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鼓励学生更注重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度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避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采用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授课班级中开展项目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新能源相关课题进行项目构想、设计、实施、改进以及答辩讨论。每个项目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至少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团队写作能力。针对众多新能源相关课题,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在课题开始阶段,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提炼,形成项目的整体推进思路;在课题推进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行子课题分解,对课题中的具体工程实现进行设计、实施和改进;在课题答辩讨论阶段,项目负责人将课题进展结果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加以阐述,班级同学均可就其结论和观点展开讨论,最后以指定的论文格式要求上交纸质论文或样机实物,教师对课题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并计入课程总成绩中。

3.实践教学分层次能力提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项目设计—系统实现—实施改进三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学院组织教师结合企业新能源方面的需求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命题,学生分小组选题,并根据课题进行协作设计。设计完成后,学院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设计的评讲活动,学院对于设计成果有创新的进行奖励。在系统实现阶段,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项经费,解决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利用MATLAB的电力系统工具箱(SimPowerSystem)和Pspice软件,开展了系统仿真,工具箱在元件库中提供的电气元器件能够反映相应实际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激发了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实施改进阶段,学院组织评审委员对系统的实现进行再评讲活动,提出实施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实现成果进行完善性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成果的层次和质量水平。2009年我院购置“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的成套实验教学设备,2010级电气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实验内容就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减少数字仿真的内容,增加工程实践训练内容。新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根据实验内容、原理图和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控制系统的具体接线图,列出实验步骤;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实施了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的一个全CDIO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个人、职业、团队、交流及社会意识与能力。

四、结束语

第4篇

北汽新能源推8款新车

得益于北汽E系列的先期投放以及北汽新能源对于新能源市场的研发力度加大,未来企业还将向市场导入一系列新车。关于销量方面,今年北汽新能源年度目标销量定为2万辆,目前企业接受的订单已经达到23,000台,超额完成今年销量目标,如此喜人的销量成绩更为北汽新能源明年的市场打下坚定基础。日前,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表示:“北汽新能源到明年年底共计8款新车,其中今年年底2款新车,包括全新A级车和A0级新车,明年上半年将会首款纯电动SUV和EU300。同时,企业2016年的销量目标预计在5-6万台左右。”

长城前9月完成目标销量7成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SUV热潮,而作为专业生产SUV车型的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凭借旗下多款SUV的持续畅销,使得公司总体业务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目前,长城汽车市场在售SUV车型共计9款车型,包括长城M2、长城M4、哈弗H1、哈弗H2、哈弗H5、哈弗H6、哈弗H6 Coupe、哈弗H8以及哈弗H9。9款SUV车型覆盖小型SUV到中大型SUV,产品阵容非常丰富。日前,从长城汽车官方了解到:今年1-9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58.67万辆,与去年同比增长15.37%,完成了今年长城汽车销量目标的7成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底前,长城还将推出一款哈弗品牌的全新SUV产品。

捷豹路虎母公司在华建新厂

塔塔集团作为捷豹路虎品牌的母公司,此前推进了捷豹路虎与奇瑞的合资项目。目前该集团在华不仅进行整车制造,还涉足其他领域的业务。近日,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公司常熟工厂由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办,是塔塔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零部件工厂”。该工厂的设立与常熟整车工厂的职能有所不同,作为在华建立的第二家零部件工厂,将主攻零部件制造和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这将加速捷豹路虎在华国产化的进程增加未来产品的国产化。常熟工厂不仅为奇瑞捷豹路虎旗下车型制造零部件,还将为常熟和上海周边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DS将推全新紧凑级轿车

作为法系豪华车的代表,DS品牌进入中国后,过去两年内销量取得了高速的增长。近日,DS品牌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裁兼长安PSADS品牌总经理陈国章表示:“今年的广州车展我们将推出一款两厢车,这将是我们的第四款国产车。”据了解,此次DS推出的国产紧凑级两厢车预计为DS4的中期改款车型。而未来新一代的DS4将基于PSA集团的EMP2平台打造,与标致408出自同一平台。新款DS 4将成为DS品牌在华投产的第四款车型。该车将有望基于海外原版车型引进,并搭载PSA集团最新的1.2THP发动机,这将使得新车的入门价格进一步下探,让中国消费者在豪华紧凑级两厢车领域又多了新的选择。

广汽集团将建新公司

新能源已经成为广汽集团下一个五年战略的核心部分,未来五年投入20亿元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广汽集团近期将成立新能源汽车分公司,专门负责新能源乘用车的开发和销售”。目前传祺仅有GA5REV一款在售的新能源车,未来新能源公司将基于三大平台开发十款新能源产品。目前,广汽传祺正积极加强技术储备。吴松表示:“未来广汽传祺将结合汽车发展‘低碳化、网联化、智能化’的 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施‘153’发展战略”,构建1个国家级试验室,掌握电池系统、电机系统、整车控制、机电耦合系统和系统集成5大核心技术。

第5篇

关键词农村新民居建设;新能源技术;推广建议

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构成的生物质能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1-2]。为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为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炊事用能、冬季取暖用能等能源短缺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1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的建议

1.1使用生物质能源——沼气

以平房小院和独家小楼建设的新民居,可考虑在院内地下建设沼气池解决炊事用能问题。也可以以养殖大户为主,建设一个小型沼气工程,采用联户供沼气的方式。户用沼气池一般建设容积为10~20 m3,并配套建设沼气卫生厕所,总投资1万元左右。小型沼气工程一般容积50~200 m3,工程造价1.5万~6.0万元,可供气5~30户。据初步测算,其地下部分的工程造价为350元/m3左右。

建设3层以上居民楼形式的农村新民居,可考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并实行沼气管道进户的方案。该方案投资较大,可解决1 000户居民用气,需建设500 m3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加上送气管道、加压设备、炉具等,工程投资一般在500万元左右。

使用沼气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是一个较理想的方案[3]。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即可解决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一举多得。但是,除户用沼气池外,小型及大中型沼气工程还要考虑沼气工程的原料——畜禽粪污的供应是否充足的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沼气工程的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问题。

1.2使用生物质能源——秸秆压块燃料

秸秆能源化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主要有3种。一是将玉米秸秆或其他植物茎叶粉碎后,用压块机压制成密度大于水的适用于家庭专用炉具燃烧的秸秆压块燃料。该燃料块的燃烧值相当于中等优质煤,市场价为450元/t左右,将是家庭用煤的主要替代品。二是将粉碎的秸秆送进专用的大型秸秆气化炉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由挥发性气体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用管道输送到家庭厨房,使用专用炉具进行炊事燃烧。三是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但因造价较高,家庭使用较少。

在采用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方面,推广以下2种用能模式比较适宜。一是使用秸秆燃料块并配套使用专用炉具的模式。专用炉具的全称为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这种新型炉具具有燃烧火旺、封火时间长、可柴煤两用,并且比普通节煤炉具还节煤50%。同时,这种炉具燃烧时烟尘很少,安装恰当时排烟可小于林格曼1级。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热效率比较高,供暖效果很好。因此,在一定居住条件下,采用秸秆压块燃料并配套新型炉具,将适合解决所有农村新民居的炊事用能问题。该模式安全性较高,不存在防爆问题。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具造价为每台1 500元左右;每个村需配套生产500~800 kg/h压块的小型秸秆压块机1台,减去国家农机补贴后,每台售价为4万元左右。大型秸秆压块机每台售价根据加工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0万~50万元。秸秆压块机工作时耗电较大;小型机最低在22 kW左右,大型机在50 kW以上。二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管道供气入户的模式。对于建设有楼房的农村新民居小区,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实行管道供气入户。该模式投资较大,解决1 000户居民的供气问题,包括气化站建设、供气管道及料场建设和配套专用炉具等,需工程投资500万元左右。

推广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问题,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还需要考虑秸秆原料是否充足,农村电力供应是否满足,村级变压器容量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秸秆压块机工作条件等问题。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还需年年对设备和供气管道进行检修和更换,防止秸秆气化产生的焦油堵塞管道,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同时,还要做好产供气及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工作。

2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问题的建议

2.1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

一是平房和独立小楼的取暖问题。采用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可充分发挥多项技术集成的优势,达到多能互补的作用和冬季取暖不烧煤的节能减排效果。重点推广农村新民居太阳能多能互补采暖房的建设。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新民居的平房和2层小楼的供暖。按取暖面积计算,工程投资为300元/m2左右。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由太阳能真空玻璃管、蓄热水箱、地盘管和自动化温度控制器组成)、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炊事、水暖多功能炉具供暖补偿系统、节能保暖墙体等四部分。二是楼房的供暖问题。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几项技术集合在一起。但将其分解成单项技术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为了解决楼房的取暖问题,可考虑采用将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供暖、墙体保温及地盘管供热结合在一起,解决5层左右楼房的取暖问题,工程造价每户1万元左右[4-5]。

2.2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

一是独立供热模式。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采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采暖、墙体保温与地盘管独立供热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建筑,不涉及外墙美观和房顶面积的考虑,而且工程投资每户5 000元左右。二是集中供热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建设锅炉房,使用秸秆压块专用供暖锅炉集中供热模式。该模式与常规供暖方式一样,工程投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锅炉燃烧的是秸秆压块,需配套秸秆压块机或采购秸秆压块燃料。

2.3地热温泉供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有条件的地方在建设农村新民居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热温泉的热水作为新民居供暖的热源。据地质部门的探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

2.4水源热泵供暖供冷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海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条件且电力充足的农村新民居建筑。适用于需集中供暖供冷的各类平房、楼房。工程投资按供暖面积算,约300元/m2。该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后期管理可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设备用电比空调省电60%,供暖供冷可达到各家按需供应,是比较好的节能减排技术,也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3解决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难题。推广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生物过滤沉淀、好氧处理等多级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污水、生活污水首先经过厌氧消化前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液化酸化气化降解反应,使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厌氧环境中杀灭病菌虫卵等好氧生物。再经过过滤沉淀[6]、好氧分解等后处理,使生活污水中干物质含量、COD浓度、BOD浓度降低到排放规定值以下,一般要求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最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水域中,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的运行,实行不需要外加动力的自流,管理方便。而且厌氧消化池2~3年出渣清理1次,平常每半年用污泥出料,在生物过滤沉淀池抽1次沉渣。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资金分散、施工简单、见效快、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城镇。适用于无力集中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或城镇管网外的单位、办公楼、住宅小区、宾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实现整体排放达标无害化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68-70.

[2] 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07(9):49-51.

[3] 刘代琪.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J].山西能源,1993(4):22.

[4] 李伟.关于新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9):107-108.

第6篇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在各种经济刊物上有一个非经济专业的词汇经常非常抢眼地出现,这个词汇就是:新能源。

所谓新能源,就是“替代矿物”能源。“替代矿物”能源从能源科技的角度看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另一类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创新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说对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比如说车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电网。

耐人寻味的是,并非高企的石油价格诱发了人们去寻找“替代矿物”能源,而是金融危机全面引爆了本轮“能源”变革。金融危机的发生证明了当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目前全世界的产业已经不能通过内生的创造性增长来实现财富,实体经济也已经不能再创造大量的财富填充膨胀化的货币时,全世界经济运转的核心再次回到了“技术创新”。这是个繁荣时期常常被忘记,而危机之中又必然被拾起的动力。

正因如此,奥巴马政府将美国经济的复苏突破点定在“新能源”上。奥巴马的经济复苏计划中,明确了包括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计划,并且聘用了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的朱棣文担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科学”引领创新将再次发挥其魅力。奥巴马政府对于新能源和气候问题的关注度十分明显,引发了全世界“新能源”的创新浪潮。奥巴马政府如此高调地推出“新能源”概念经济,这是原因之一。其二是源于美国被动的“石油政治”。美国目前的能源用量已远远超出其自身能够供应的量,它每天的耗油量为1600万桶,不足部分主要依靠石油进口和天然气,目前的缺额为上世纪70年代的3倍。美国在迄今已持续了6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石油”,为了夺取中东地区的“控油权”。以改变前任政府政策、进行“变革”为口号的奥巴马政府,一方面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一方面主张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既治标又治本,为未来大幅度降低美国对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而抢占新能源革命的先机,减少美国外交政策中“石油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更好的维护美国的利益。一旦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显著下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美国的外交、军事重点也将转移。其三,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还蕴含着和欧洲的政治角力。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前,美国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上并不落后,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比欧盟各国起步晚。欧盟各国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大量投入,相关产业化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利用其相对优势,欧盟大力推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进程。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减排框架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数量限制,这必将左右全球经济规模。二氧化碳排放权就会作为经济的发展权而可能变成一种国际通行的货币通行单位,从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与美元分庭抗礼。目前唯一的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设立在欧洲,欧盟已获得越来越突出的国际话语权。目前构成温室气体主要来源的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结构中占到85%的比重,美国在国际外交谈判中因此难免不被欧盟牵制。故此次奥巴马政府试图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在和欧盟争夺这种未来的“能源通货”建设的主动权。这也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博弈。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国事实上也将面临国际气候外交中的潜在威胁。未来欧美可能联手,以碳排放为借口,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额外关税。由于过度消耗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由此也使得以欧美为主的国际舆论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声音越来越高。这不能不是中国迫切需要推进“新能源”技术发展的理由。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有,近几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四处寻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动用了巨大的外交资源,同时也投入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对外获取能源的边际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而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能源,是内化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再还有,就是出于对国际原油价格重新上涨的担忧。与欧美不同,由于历史上石油长期自给,中国未受到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对于降低能源依赖的重要性都缺乏直观认识。而2008年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无疑给了中国人一次极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在顺应全世界“新能源”产业兴起的潮流之下,中国也迫于国际“减排”压力和经济增长内因需要,开始大规模推进“新能源”产业。正是基于诸多的现实及战略考虑,中国必须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跟进跟紧世界先进,要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国家能源局近期拟定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出台,标志着中国高调宣布开发“新能源”。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问题;对策;北京;农村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的一个长久战略,而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建设更是“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北京市紧抓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投资数十亿元到“三起来”(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中,引进、开发、推广了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多种适合北京地区的新能源技术。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是全国新能源建设的工作典范。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建设的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认识到完善新能源项目的后续管理,对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政府投入实施的各项新能源项目充分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所在。

1新能源项目的后期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新能源建设,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利用情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普及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远郊区县约有823个村安装了太阳能灯,占村庄总数的20.7%,累计约8万盏。wWW.133229.coM每年可节电1 317万mj,节约电费近200万元;同时还有大中型沼气工程53处,总池容达到l.5万m3,供气1.4万户;即将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约60处,可满足l.8万户村民炊事用气。

然而,随着各类新能源项目在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推广,其后续管理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大部分项目仍然是“重开发,轻管理”,工程方只关注项目的开况,而在设施修建完成之后,忽略了其后续维护工作。很多项目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维护、无人看管而效率降低甚至荒废,进一步可能造成整体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实际上违背了使用新能源的根本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新能源项目后期维护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后期管理维护的服务网络不健全

目前,北京市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的后期管理维护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工程设备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出现技术问题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是由政府负责,村委会负责,还是设备的建造厂商负责,或者由农户自己解决,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区县也组织了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维护的工作,但全市范围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分层分级的维护体系和合理的服务网络,各项后期管理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准备不够充足。在新能源设备设施发生了问题之后,没有合理的机制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问题上报并解决。

例如,在“亮起来”工程中,北京市近郊大部分地区都引进了太阳能路灯项目。这个项目耗资很大,每个路灯的价值在1.1万元左右(包括了灯杆、太阳能板、蓄电池)。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造的工程,仅因为缺乏合理的后期管理,当开关或者其他零部件损坏就放弃使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1.2缺乏有关新能源后期管理维护资金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多是用在技术引进、项目开发上,对项目的后期管理维护很少重视。笔者从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乡镇,政府都没有投入专门的、定向的后期维护资金。正因为如此,当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设施出现故障问题后,村委会没有资金去组织维修,而农户也不愿意自筹资金修缮,部分项目就出现了“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局面。

对于后期管理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不充分。政府没有对后期维护资金的配置、使用方式、负责部门做出规定,从而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无奈于没有合适的方式和可依据的政策对新能源进行后期管理。

1.3缺少专职的技术人员

一是缺乏日常的看管、维护员工。很多大型的新能源项目,例如沼气池,需要固定的人员负责看管和定期清扫,才能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设施出现不必要的故障。而目前北京地区很多沼气设备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二是缺少相关的专业维修人员。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很多问题比一般设备复杂,需要专业的维修技术。而北京市农村地区配备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区县存在几个村才有一个沼气技术员。同时,农民普遍欠缺相关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大量沼气池及其他新能源设备“因病报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4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工作支持者都是农户本身。对于北京地区的农户而言,新能源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物,农户对新能源的绿色环保性、科技性等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主动性却不高,大多数仍处于如果政府提供就接受,而不会自主去购买的状态。农户对“花钱买环保”的态度并不积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解除其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加深其对新能源的认识[1]。

2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完备的后期管理与维护体系

政府应该牵头,针对现有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根据各区县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尽快建立完善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服务体系,实现包含新能源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管理、维修在内的整体服务网络,以推进农村能源的管理标准化、服务专业化,改变项目覆盖面小、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

就此,国家在2007年推出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其中提到了建立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内容、标准和补助标准等等。关于这一点,房山区政府率先做出了创新,到2010年,共建设1个区级服务中心、2个镇级区域服务站、120个村级服务队,形成一个3级实时监控服务网络,实现“管理维护一条线”,同时运用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典型示范模式,而这样的服务网络尚未普及到全市的范围内。

2.2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项目多在各区县农村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新能源整体上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例如,自2010年1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后,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太阳能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低于2亿元[2]。然而,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政府对于新能源后期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投入的重视仍不足,支持力度较小。因此,各级财政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对新能源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维护的重视,做到“重开发、重维护”,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新能源设备设施的后期维护工作中,技术是关键[3]。只有在专业的技术支持下,才能够切实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的完好及正常运行。故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农村能源技术的普及,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和科学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改善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例如,2010年大兴区青云店镇会同区能源办公室组织孝义营、大谷店等村的8名太阳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员参加了太阳能利用工专业等级知识培训,学习了有关太阳能公共浴室配备设施的维护、操作,太阳能路灯的安装、日常维修等知识。这样类似的活动都非常实际,能有效提高新能源项目后期管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2.4引入物业化管理服务的模式

对于部分类别的新能源项目,在其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中,可以引入物业化的管理模式,例如沼气池的管理。由于沼气池本身具有物业的属性,其后期管理也符合物业管理的一些特征,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开始引入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模式[4]。沼气物业服务模式是指由政府引导,个人、企业或政府承办,建立沼气服务站或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聘用具有专业资格的员工,以现代化的经营手段对沼气及其系统提供全方面的管理、维护服务,并通过对农户定期收缴一定的费用来支持其自身的运营[5]。

这实际上是公益化和市场化的结合。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沼气池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水平,提升沼气池使用率、保有率,而且可以增加农村的工作岗位,故这一模式是非常可行而有意义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用户物业服务费如何规定,政府对此类物业服务公司提供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何制定以及优惠幅度等等。

2.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

政府应该及时加强新能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热情。让绝大部分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能源建设中,而不是单纯得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首先,对于新制定的新能源政策,基层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向农户宣传,让其了解到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步骤;其次,可以用农民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张贴宣传画报、组织培训、向农户发放科普资料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和基础科学知识

3参考文献

[1] 大兴区青云店镇对太阳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eb/ol]. [2010-04-14]. /cxyth/jcssjs/201004/t20100443-246943.html.

[2] 北京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介绍[eb/ol]. [2007-07-13]. /eijiansuo/" target="_blank" title="">eijing.gov.cn/zhuanti/zwgk/jujp/zdjngc/t796432.htm.

[3] 张明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的探索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9(11):28-29.

第8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 财政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与财政政策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涵义

顾名思义,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而言的,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按照定义范围的大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能源汽车是指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涵盖近乎所有新型动力汽车。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广义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狭义新能源汽车概念是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定义的,仅指采用非常规能源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乙醇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均被排除在外。

与以常规能源作为动力的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科技含量高、燃料清洁的特点,是具有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对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狭义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要求和成本相对太高,所以,我国所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包含代用燃料汽车,如天然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等非常规石油燃料汽车,也就是说是广义的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家财政政策

从2009年1月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到2009年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正式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补贴标准。再到2010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国家明确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通知规定,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私人直接购买、整车租赁和电池租赁三种形式。前两种是中央财政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租赁企业;第三种是中央财政对电池租赁企业给予补助,电池租赁企业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向私人用户出租新能源汽车电池,并提供电池维护、保养、更换等服务。通知还规定,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重点对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电池回购等给予支持。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通过借助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影响汽车市场。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税收工具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例如,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国家在实际营业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高技术人才,在个人所纳税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就算个人所得税缴纳前予以扣除。为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汽车购置税优惠规定是1.6升以下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1.6升以上按10%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利用这些财政工具,改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成本,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良性发展。

(三)财政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是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指个人在没有承担或获得其自身行为产生的成本或收益的前提下,个人行为对社会或其他人产生的或好或坏的影响。从定义即可看出,外部性有正向和负向之分。生产者往往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转嫁给社会,工业污染就是外部性的典型例子。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而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赖相应的机制,运用相关政策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二是庇古税。经济学家庇古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纠正外部性问题,即所谓的庇古税。这就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一)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从2009年3月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节能和新型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后,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大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目前,长春市投资建设了总额达8.8亿元的华奥汽车工业园,作为长春市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示范基地之一,已正式投产。每年将实现5000辆新能源动力客车生产量,目前已成功试制一批新型能源混合动力客车。为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2009年成立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同时集中科研实力,大力开发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在关键零部件研发上给予专项资金。吉林一汽生产的奔腾混合动力轿车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二)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吉林省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财政政策大都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细化。根据自身特点,吉林省的主要财政政策为经济激励型。对于公共领域,一是建立示范运营新能源汽车工程。二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务驾车采购中的比例。私人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外,省市政府按照分摊原则再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二是对省内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的攻关带头人,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三、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的规模步伐较慢,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较小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能力存在问题,与市场常见的内燃机汽车相比,新型能源汽车表现很不成熟。除能源优势外,新能源汽车其他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这对于新型能源汽车的推广产业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二)核心技术没有实现突破

吉林省采取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技术发展问题,但是许多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例如燃料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都没有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多还大部分依赖于与外国先进生产开发企业,非常不利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三)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制造成本过高

新能源汽车汽车成本过高有三个因素,一是吉林省乃至全国核心技术开发尚不成熟;二是目前生产规模小,成本无法摊销;三是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完善,比如建大量的加氢站、充电站。这些大型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及社会多方的支持。另外,汽车产业的政府、企业的投资力度偏小也是其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四)政府的激励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首先,产业化技术瓶颈仍需大量投入,尤其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还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上牌、税费、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以推动示范项目和市场化进程。

四、日本运用财政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的财政政策

日本本土资源贫乏,因此,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发,早在2006年日本就制定了“新能源国家战略”,提出能源高效利用率,大大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的财政政策有三点。一是,政府预测关键技术,制定和实施大型科技计划,开展了燃料电池能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共用新技术,设备的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投入提供巨额补贴和预算支出,为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提供优惠补贴。二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除了对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外,更是实施了“绿色税制”,对于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重量税、汽车购置税以及购买过程其他税收方面给予多种税赋优惠。三是,加大日本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采购力度,除政府机关用车必须全部使用“低公害车外”,对能提供政府用车的汽车厂商也会给予相应的现金补助。四是官民合作开发,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政府与企业联合研究开发的官民合作开发体制。

(二)日本的经验借鉴

从日本政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可以看出,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在产品的研发、推广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政府支持工作。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给我国的启示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政府积极干预参与发展,重视培育大企业,采用间接融资方式,在技术研发上、大力推进市场化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重视对国民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教育,同时支持建设完善的产业开发技术路线和基础配套设施。

五、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制定目标明确的财政规划

从吉林省经济实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出发,制定财政法规和产业发展的财政规划或行动计划,明确财政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逐步推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财政长效投入增长机制

加大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设立新能源汽车研发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地方政府在科技支出的比例,强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的协调,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配套技术的财政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产化水平。

(三)提高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

政府采购对于市场的稳定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了提高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建议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制性采购要求,建议修订《公务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购入指标。

(四)形成专门、系统的优惠政策

在财政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对于企业或者购买者给予一定的地方税收减免优惠;在金融政策方面,通过财政贴息,支持金融信贷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偏斜,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王维.促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宏观论坛,2011.

第9篇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环境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愈显得迫切。

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资源环境的核算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系。在这方面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联合国1993年SNA修订版中,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的发展。

在微观核算领域,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下称ISAR)对跨国公司环境报告进行了多年的考察。从1990年起,环境会计问题都成为ISAR每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在ISAR带动下,“绿色会计”或称“环境会计”已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

1991年,ISAR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披露建议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历次调查的结果和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情况为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记录环境影响的公司会计问题,提出了在当前会计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会计披露的变化,以及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

199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下属的“跨国公司和管理”分部,对环境审计进行过调查,并开始了适用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一份题为《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届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环境会计。大会主要围绕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有利和有碍于跨国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因素”、“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展开了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最早相连的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称环境报告,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披露。根据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跨国公司,1994年为65%,1995年增长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则全部编制环境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绿色化、节能化”意识日益被政府和公众接受并强化,也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大公司纷纷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以至单独编制环境报告。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年度环境报告。

同时,全球各会计职业团体也为建立和推行环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5年6月颁布了其环境会计工作组提出的“环境复原负债”征求意见稿。文件涉及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1997年“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还有环境负债,资产损害复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该机构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告审计中的环境问题”,论述财务报告审计中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法规、审计程序、专家意见等问题。

(二)各国行动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大多数能源依赖进口,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建立节能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相应措施全面而细致。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资源消耗上,单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消耗的电力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1年,该国制定《热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其间数次修订,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扩大适用范围。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先后制定《包装容器再循环法》、《家电产品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等一系列再循环专项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明确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该国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法》,要求电力经营企业每年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此后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三十多年来坚持新能源战略,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

“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太阳能是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

实施新能源战略时,日本政府确定了激励导向、政策导向、价格导向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付诸实施。

(1)激励导向。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机构的使命是为进行多种多样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情报,同时负责就新能源政策有关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以日本新能源机构为平台,日本各类企业纷纷就新能源合作开发展开了合力攻坚的各种活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个机构的赞助会员,赞助企业会员遍及汽车、数码家电、钢铁、电信、银行、商社等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合力攻坚的成果为赞助会员优惠享有。由于赞助会员面非常广,因而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各行各业所共享,从而惠及整个国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价格导向。“阳光计划”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兴起时,由于用户少,导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发电设备的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够交几十年的电费。但是日本政府态度非常坚决,对每户住宅太阳能电

池板采取补助制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户渐渐增多,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围绕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一些电器设施店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产业既从中受益,又成为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实施新能源战略,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缺乏的国家,其意义自不待言。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经济总量却增长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8%。与此同时,该国工业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钢铁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从1974年以来,对石油的依赖已经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仅占该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国

德国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维克托利亚的宾馆,这是德国首家零排放无污染宾馆,被评为“世界上对环境最友好的私人宾馆”。

“绿色”宾馆换装节能灯,仅此一项,电灯的耗电量就骤减80%;节水,淋浴龙头全部换成节水型的,浴盆也按人体形态重新设计,在不牺牲舒适度和洗澡乐趣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热、保暖三位一体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环系统替代空调;在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光板,承担为旅馆供热和发电两大任务。此外,宾馆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环保和节能措施。比如:房间的“迷你”酒吧就比传统的冰箱节电30%;厨房采购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说:这种宾馆在当地仅此一家。维克托利亚宾馆减少了大量能耗,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一丝危害,同时也没有影响宾馆正常生意。

维克托里亚的“绿色”是德国全社会为努力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

德国能源匮乏,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其他许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赖进口,石油几乎100%通过进口,天然气80%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而德国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使得其后建设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法》还制定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其特点是将控制建筑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改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能源节约法》。按照这个法规,新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

为此,德国继续实行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还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4年就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控企业和公民的日常行为。

从2002年起,德国开始对燃油和电力消费征收生态税。这项举措起源于1998年,当年德国社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探索制定更深层的环保方针政策。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并创造面向未来的新就业机会。

政府适当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员须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开始进行的,还将生态税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税收负担的优惠相结合。实行这样一套复杂而巧妙的税收杠杆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价格,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和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也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此外,该国的部分地区制定《水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水。在首都柏林,水费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废水的有害程度相对应,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目前,全德国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

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高压煤尘焚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等新的矿物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开发升级,从而使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1999年,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为39%,这一比率2006年已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环保考虑,德国政府从2000年始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0%以上。

英国

英国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书,预期到2050年将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显著进展;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英国的节能工作在企业层面,对高耗能行业已经实施了气候变化协定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对非高耗能行业将引入碳减排承诺方案。其他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业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时都要有能源状况证书,能源供应商在未来五年内为商业用户提供先进和智能的计量服务。

在家庭层面,将继续改善现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减少0.5吨碳排放,并计划自2016年起对新建住房实行零排放强制要求。此外,政府还建议提高家用电器标准,促进能源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开展节能降耗,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以及对新旧住房引入能源状况证书。在交通领域,英国政府支持欧委会关于新车能效强制目标的意向,推动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同时加强与业界及消费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门层面,计划到2012年实现中央政府办公房产碳中和,并推动节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门建筑资助计划以及政府采购能效标准。

致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微型发电、区域供热、热电联供和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供热等技术,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同步发展是英国政府的发展方向。随着未来20年部分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陆续关闭,英国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政府还鼓励对大型发电项目实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在化石发电项目中进行碳捕捉和储藏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为进一步发展新的低碳技术,英国政府将与私营部门共同建立能源技术研究所,至少投入6亿英镑用于资助未来lO年的研发项目。

保证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6

年英国能源净进口量达5240万吨标准油。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是英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经济地开发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鼓励小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强调继续使用本国煤炭对能源结构多样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国际能源市场,扩大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多双边国际合作。此外,英国政府还努力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通过未来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好商业决策,并计划改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体制。为保障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安全,英国政府还将继续采取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优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国,环境报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争议,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区范围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专家号召企业要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和专门的环境审计。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正式表态。这个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现环境目标中的财务数量化和市场动力,这个报告还偏重于宏观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的支持下,对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会计进行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出版了《会计人员绿色化:Pearce之后的会计职业》。这是ACCA“会计人员的绿色化”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Gray在书中阐述,今后会计人员应是“环境管理”中的成员。“环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环境审查、政策/目标发展、生命周期评估、BS7750标准及环境审计ISO、遵守法规、环境评估、环境标志的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发展和投资于更好的清洁技术。

英国的“环境管理制度”BS7750,作为“英国标准协会”的一项标准于1992年正式颁布执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管理法规。BS7750对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及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实现其已确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

针对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没有共同的专业标准,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2月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花园国家”新加坡历来重视节能环保。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政府仍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必须首先落实节电措施,否则不准开业。该国法规规定,商店卖场的照明最高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镜面反射板,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和耗电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装时间控制开关;一旦发现灯管出现黑化现象应立即更换,灯具、灯管每月应清洗一次,以维持灯管光的输出效率及美观。新加坡政府还特别规定,凡是购买省电装置的用户,可享受固定资产折旧期为一年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节电产业和优质产品发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资1000万新元进一步推展节能措施,以20万新元为上限,为当地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补贴,帮助他们雇用能源专家进行审计与顾问工作,目的是帮助制造业公司、建筑物业主和经营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议和咨询。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7月中旬颁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时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上下开展节能运动,通过节油、节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缓解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燃油短缺危机。

新的能源法将与该国200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法及2007年的地热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互补。印度尼西亚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基燃料约占52%,由于原油产量下降,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石油等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减少到20%以下,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增加到33%和30%。可再生能源预期占比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