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8:00:01
导语:在医学教学资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群;临床医学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在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越来越被重视,2011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教高司函[2011]226号),其中强调了要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1]。通过对实际应用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相比大而全的资源库,专业相关、规模适中、贴近课程的资源库则更受欢迎;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一系列课程构成的课程群应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聚合的重要组织形式[2]。课程群是指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一系列课程。课程群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层级关系的,它所包含的课程可以是在一定限度内动态变化的。课程群不仅是资源聚合的天然单位,更是维系课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对于教学资源的生态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群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领域,本文以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例,依据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目录和课程类型,组织相关课程及资源,设计了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群教学资源网站(以下简称临床医学资源网)。
1临床医学资源网的建设目标
临床医学资源网的建设是运用信息技术把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课程作为整体来建设,包含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限制性选修课等4大类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要充分体现临床专业的学科知识及之间的关联,优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化整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认知发展的形成。建设资源时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也要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促进知识技能的融合与灵活运用。
2临床医学资源网的构建
临床医学资源网包含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限制性选修课四大类的课程的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后台可以对课程及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也可以建立不同权限的用户来共建和共享资源。临床医学资源网的前台是资源呈现和提供下载的平台,用户操作简单便捷。教学资源中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南、参考资料等文档内容将直接以页面形式展示,PPT课件通过转换软件使其可以在线播放并提供下载链接,教学视频以流媒体格式在线点播,相关的课程网站也将提供网址链接。前台将综合运用多媒体的展现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临床医学资源网的后台可以对课程群的课程类型、课程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进行管理。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添加和管理,并对应到相关课程。可以添加不同类型和权限的用户,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系统管理员可实现网站文件夹及文件的管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
3临床医学资源网实现的关键技术
本文采用SiteServerCMS[3]进行临床医学资源网的构建。SiteServerCMS支撑多服务器,手机、平板等多终端一体化,集成投票、反馈、评论、流量统计、采集等实用功能,支持文章、组图、视频、文库、专题等绝大部分常见内容模型的编辑与,权限分配灵活,安全机制高且留有二次开发的接口。基于SiteServerCMS构建临床医学资源网可大大减少我们的开发工作量。
(1)部署SiteServerCMS系统最新版SiteServerCMS4.1对软硬件有基本的要求,需要提前安装必需的软件,如.netframework4.5.1或以上版本、SqlServer或Oracle任何版本、IIS7.0以上、4G以上的内存等。
(2)设计PC和移动端模板SiteServerCMS系统独创了STL模版语言(SiteServerTemplateLanguage),利用基于Dreamweaver可视化模板制作工具为每个终端置不同的模板,为每个终端提供最适合的展示的形式。并在后台系统中添加网站的模板。
(3)定制资源内容模型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规划课程类型、课程、教学资源类型以及资源的数据库存储字段,定制后台资源的内容模型,添加栏目和内容。
4结语
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依据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目录和课程类型,设计并构建了一个通用的课程群教学资源网,有效的整合了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资源,对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后续我们将继续研究教学资源网使用的激励机制以及统一规范资源建设标准,更好的建设、共享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EB/OL].
[2]刘新阳.基于课程群的生态化教学资源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1).
[3]SiteServer[EB/OL].
[4]谢幼如,吴可会.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专业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9):76-80.
关键词:医学教学;素材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Design&Realization of Medical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Storage System
Chu Feihong1,Liu Jianshu2
(1.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221008,China;2.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medical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storage system management database and system architectural design.Pointed out that the system should consider what aspects of the problem.
Keywords:MedicaL teaching;Material resources storage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制作已经悄然兴起。要开发一个优秀的教学资源库系统必须要集合现代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发一个适合医学教学素材资源库系统平台。
一、功能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媒体素材管理系统要能够将现有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层次、有组织、有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一)资源库资源包的搜索
通过研究可下载资源的特性,针对我开发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可下载资源的搜索引擎,以此来弥补通用搜索引擎在搜索可下载资源方面的不足。Web页面只是通往可下载资源的路标,且无法确保能找到可下载资源;网站的知名度与其提供的可下载资源的质量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在搜索引擎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可下载资源的特性是提高对可下载资源搜索质量的关键。针对可下载资源的以上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可下载资源的搜索引擎――SureDown。
(二)资源库资源包的上载
我们设计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具有远程提交资源的功能,并保证在校园网上上载的稳定性、安全性。设计系统中资源上载功能我们允许老师通过校园网将媒体素材上载到临时资源库,然后通过系统的管理员进行审核,以供医学学生用户共享。教师在上载资源时需要设定资源的相关属性,开放用户专业范围和共享属性等,以便管理员在系统进行处理。另外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还提供了基于C/S结构的批量上载功能。
(三)教学资源的审核和
在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任何老师用户或学生用户在上载的资源都需要经过管理员严格的审核后才能进入正式资源库,在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中我们设计支持管理员能进行远程端进行远程评审,通过对上载的资源的审核后才能给上载用户一个指令,通过上载用户确定,才能完成工作。在设计系统中我们还设计后台管理员用户要对临时资源库中的新资源,要进行定期审核能。对于通过审核的资源我们按照医学专业的分类自动转入到正式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资源库,完成资源工作。
二、系统框架设计
在设计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中我们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管理员、审核员、类教师用户、一般用户,具体功能描述见图。
由于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整体架构是一个WEB网站,学生用户和老师用户只需通过校园网登录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即可使用。后台管理员通过密码和验证码登录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后台。后台主要是系统管理,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分布式复制管理和面的于用户的用户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教师用户主要功能模块有资源的检索、使用、下载和上传。分资源审核、资源、资源检索、资源素材管理,在资源市场管理主要是管理图像、动画、精品课程视频、医学手术视频及文本等。普通学生用户主要是资源的检索、使用和下载。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基于特征和内容的索引。另外系统建立了guest用户,只能进行系统框架查看。
三、系统开发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构建合理高效的资源库,是资源库建设关键之一。资源库的高效运行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也需要硬件平台和网络的支持以及资源库管理员的有效管理如何构建合理高效的资源库是一个开发好的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资源库的构建谈谈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资源库前期准备工作
要建立一个资源库并不是随意搬来,而是根据医学专业老师提出实现目标要求的需要设计符合医学学科专业需求的资源库。因此在需要充分了解医学专业的需求是形成资源库之前非常关键的工作,我们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充分理解医学学科专业实际需求。医学学科专业实际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分析。所以说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的基础,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最耗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我们要在资源库中要创建数据字典和ER图表。创建ER图表和数据字典目的是为了可以让任何了解资源库的人都明确如何从资源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数据。
(二)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很关键
在设计资源库时,设计通常合理的表结构能提高资源库的性能和减少数据冗余。设计合理的表结构要遵循以下特点:
设计数据的标准化能有助于消除资源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冗余。我们使用的数据库的标准化有好几种表现形式,通常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平衡是3NF(第三范式)。
(三)选择合理的索引
想从资源库中获取数据的最高效方式就是索引。在整个资源库中95%的资源库性能问题都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得到解决。要建立合理的索引,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使用唯一的成组索引是逻辑主键,对系统键(作为存储过程)采用唯一的非成组索引,对任何外键列采用非成组索引。
第二,大多数数据库都索引自动创建的主键字段,但是还要注意了索引外键,索引外键也是经常使用的键,比如运行查询显示主表和所有关联表的某条记录就用得上。
第三,不要索引有很多字符的大型字段,这样作会让索引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如MEMO(备注)、TEXT(文本)等字段。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医学研究生;创新途径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面向理、工、农、林、医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学科性质看,它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本性、认识和变革自然的辩证过程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教育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功能。[1]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医学研究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科技观,而且在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科研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 医学院校《自然辩证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本门课程统一使用郭贵春教授主持编写的教育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年版)。包含绪论和五个章节,分别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这本新教材与以往使用过的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结合时展的实际,贴近理科专业实际,侧重文理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蕴含了党十集体智慧的凝结精神。
在2013年以前,各个高校的《自然辨证法》课程自主选择、使用教材,可供选择的版本丰富多样,大部分教材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四层内容体系上编写得比较完善,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程的核心主线和内在逻辑结构。但是,有的教材在编写时内容不够深入浅出,理论性太强,案例资源缺乏针对性和前沿性,无法适应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以这样的教材为模本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容器,拼命往里填充既定的知识,把科学教育扭曲成一种高度浓缩的科学知识教育,其直接后果是科技人物、科技事件、科学精神几乎成为学生的盲点,学生普遍缺乏对科学技术创新性的理解。[2]
许多医学院校选用《医学辩证法》作为参考辅助教材,采用由国内多所医学高校联合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医学实际,注重医学临床辩证思维、循证医学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尽管现存的教科书版本较多,选用教材丰富,但结合医学专业实际的教材可选性少,很多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内容抽象,与医学实际脱节,即使有部分医学案例,但内容陈旧,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有的教材内容还存在严重的老化现象,不能及时反映最近时期的医学前沿问题,大多数案例资源是十几年前的内容,导致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难以把握到辩证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的精髓。
1.2大班教学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后,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各高校都普遍采用大班课堂教学。《自然辨证法》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平均150人/班的大课教学方式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增加了一定难度,给教师上课时的课堂控制带来很多困难,难以采用研讨式、PBL教学法等课堂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大班教学中经常出现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迟到或早退等违纪现象,教师在课堂管理时感到异常棘手。任课教师能否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与课程提供的内容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教师驾驭和控制课堂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并讨论课堂控制问题对提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的自然辩证法大班教学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3考核问题。采用课程论文或调研论文的考核方式比较普遍,可由教师推荐论文选题,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有的教师采用课题调研方式,将自己的课题分配到班级,吸纳部分科研水平优秀的研究生进入课题调研组,将研究任务细化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在针对课程论文考核方式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上交的课程论文并不是在认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独力完成的,而是以应付的态度采用过度抄袭的方式完成论文。通过与多个学校的交流与对比,发现课程论文考核的方式所取得的质量和效果甚微。2009年在我校的本课程论文考核中,存在60%以上的学生上交论文存在过度抄袭问题。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在期刊网上打印论文,连原作者的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都来不及删掉就上交给老师。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过度偏重,认为自然辨证法是选修课,平时忙于科研或实验,没有时间去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考前应付式地上网抄袭一份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格,许多学生的抄袭作业通过考核,会导致多届学生的学风和考风松懈,进而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单一的考核形式及结构不合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无法达到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
1.4学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够明确,在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医学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课没有实际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在这种“实用主义课程观”的影响下,学生没有从心底里接纳自然辩证法课程,旷课的学生较多,上课时看专业书或英语书的现象不少,课堂参与不积极,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动力。
1.5教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与学科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数量少、教师专业背景普遍文科化、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欠缺,教材内容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3]理论讲授的模式存在着单向性和机械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讲授的时间占了课堂的大半部分时间,学生的参与活动较少,主动获取、形成和发现知识的过程被忽视。授课内容抽象单调,形式和手段单一,理论与现实脱节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无法进入学生内心的关键原因。大部分教师的学科背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哲学专业,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相关背景,在联系医学实际时存在医学知识的储备不够深厚,医学理论的功底亟待加强的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必须有足够的医学相关知识,才能不断增强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吸引力,让这门课程凝练出“精彩一课”的效果。
2 医学院校《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创新途径探索
2.1利用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贴身化。即联系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增添兴趣与效果。进一步展现自然辩证法原理与工学、医学及军事等具体学科领域契合的意义。主张在示范教材参照下,自主选择教材。[4]密切联系医学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坚持医学与哲学融合的原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大纲的编写上,为了突出医学技术的特色,可融入《医学哲学》、《医学辩证法》、《医学伦理学》、《医学史》等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结合其他人文类的课程加以整合。编写全国“一本通”的材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个学科专业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一纲多本”的自然辩证法教材则成为各个高校任课教师的热切期盼。[5]
教学大纲的内容突出了三个特色:一是紧密结合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实际,将《医学哲学》、《医学辩证法》等内容融会贯通,渗透到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设计中,更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思想角度新、教学专题性新、案例资源新,突出本课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三是紧密结合《医学技术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其他交叉学科的内容,突出本课程的外延性、趣味性和研究性。如在医疗技术伦理方面,不仅要跟学生讲清其内涵,还要讲授其主要内容。在医学高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要谨防“医学技术主义”的影响。
2.2优化教学设计:一是内容结构的设计,打破教材的逻辑结构,贴近医学专业实际。如在讲授技术观时,整合有关技术伦理的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最优化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角度,思考“技术决定论”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探讨医学技术价值、医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两重性及现代医学技术伦理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把医学、医学伦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内在地统一起来以拓展学生的视野。[6]让学生明确,医疗服务是终身职业,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伦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医学技术奉献给社会。
二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查找网上大量的相关资料,精选趣味性的图片,如讲授远古时期的自然观,人对自然的膜拜,运用一些国内外的古代巫医图片配图说明,学生对这些知识从未了解过,经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提升了学习注意力。精选一些给学生带来极大思想震撼的视频资料,通过正反对比手法,使学生领悟到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谐才是一种精美意义上的生态自然观。每一专题都设计“影视推荐”栏目,将新近的、优秀的、典型的节目介绍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知识的理解和思维拓展。
三是分组讨论设计,一般来说,单个问题提问学生的参与性不高,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采用案例教学形式,把问题分化成多个小问题,实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多结合医学专业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与专业背景密切联系,有助于医学背景的专业知识与自然辩证法理论相互交叉和渗透。如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自然观在历史上对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影响;收集资料讨论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的表现及现实意义。在讲授科学本质时,组织学生辩论中医学是否是科学的;谈到技术的价值和伦理时,引导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福还是祸。
2.3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导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自然辩证法》教材涉及创造技法的内容很少,我们结合医学创新案例,多方面介绍医学创造方法。使学生实现从记忆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飞跃。增强学生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提高他们运用方法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7]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课程论文题选、推荐书目、优秀影视等科研信息,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课前给学生布置讨论主题,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同认识。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方法论的教学中,突出方法论教学的哲学特色,把各种具体的医学研究方法归入医学思维方法范畴,通过医学假说和医学发现与探索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深刻揭示各种思维方法在医学领域的运用。
2.4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分组讨论+期末考查”模式,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由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组成;分组讨论占30%,按照自愿原则组成10人小组,自主选择讨论主题,上交讨论报告和记录。期末考查占50%,实行开卷考查,出题方式比较灵活,重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原理、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分组讨论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本学期的考核创新机制的实践,学生的学风和考风实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上交的小组讨论作业反映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2.5融入人文教育。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在蕴含着医学与人文、医学与哲学相融合的特点。现代医学突飞猛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医学在技术上的高度发展纵然给人类传来了福音,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加强医生的人文关怀意识,需从重视医学院“未来医生”入手。欧美发达国家也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列入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医学人文课程,但内容仅占5%的比重,远低于美、英、法等国25%的水平。由于教材不成熟、教学经验缺乏、师资力量不够等原因,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教学效果尚不理想。
现代医学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更多的并不是在医学本身,而是在医学科学化后的一些副产品和现代社会商业化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生意识到,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医生或医学家,仅仅凭借医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需具有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增加人文知识的相关教学资源,如医学大家的介绍、医学发现和发明、药物研究的相关历史等案例,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人文探究,促进科研思考。
自然辩证法可以从“仁心”和“仁术”两方面来提高医
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精神贯穿自然辩证法教学始终,以鲜明的人文案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仁心。要促成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融合,首先应给科学技术一个准确的人文定位,如果说医学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有失偏颇。在关于“科学技术的价值”内容讲授时,引入医学的价值有关内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最能彰显医学的真谛?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医学是一门“人学” ,而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不但要有治病的能力,更要有安慰人的艺术,“医乃仁术”是医学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在探索医学难题时,应考虑病人的需求,注重生活质量,如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还包括体恤和减轻痛苦。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如何将一般原理与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联系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是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教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在教材的创新方面,需要很大程度突破传统教材的体系结构,突出医学高科技应用的问题。目前在医学领域呈现出与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紧密结合的优秀成果,甚至还呈现出具有中医特色的自然辩证法教材,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医院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医学实际融入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组建一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师间的密切合作、学科互补,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学军,张 磊,吕卫东.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1):109-112
[2] 肖健.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医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的体会[J].南方医学教育,2005(1):38-41
[3] 徐治立,刘 敏.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2):123-125
[4] 徐治立.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105-108
[5] 张宗明,张艳萍.结合研究生专业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9):97-100
现代教学资源包括的内容比较广,只要是有利于现代教学和学习的一切资源,都可以包括在内。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应紧跟时代脉搏,转变教学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一、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现代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专题活动,改变考核机制,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更应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体育发展史,理解学习体育的用途,掌握操作技巧,自觉理解强身健体、为国争光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有效地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效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优化学习环境
下面具体例各例子,如:电子白板软件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技巧性、过程性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每一个动作要领,优化学习环境,突破教学难点;为了减轻教师的语言工作,方便节拍的播报,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广播操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节拍,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二)改革测评机制,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也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几年来,唐山市一直进行中考体育加试,并且考试项目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开全课程,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或者动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体育教学特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益,优化了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体育教学,彰显体育教学的特色。
(一)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作用,科学突出教学难点
很多体育课程是过程性知识,对这些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教学难度很大。由于教师在演示动作时时间短、连贯性强,学生表象思维很难形成,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那些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演示这些动作过程时,教师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动画课件进行细节展示,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
(二)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辅助体育竞技比赛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竞技比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了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竞技比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比赛更具有活力,更科学规范,突出了体育教学特色。
四、下面将探讨教师应如何适应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1.教师要接受终身教育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不再是阶段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能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人。他们能根据自身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构成,不断地获取新信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新情况。
2.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要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这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解决“教”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的发展。要彻底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旧观念,树立以能力为主的新观念。
总之,体育教学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使体育的各项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春良.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
[2]李刚.论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J].辽宁体育科技
[3]胡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再认识[J].科技信息
一、运用教学光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光盘资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用好数学光盘,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要重温新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的理念,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将先进的教学信息内化、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体现“双主”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要与同事交流、研讨,在日常教学中,虚心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交流学习光盘中的经验,借鉴、吸纳他们成功的做法、好的经验,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熟悉光盘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合理安排
为了发挥光盘资源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及时观看教学光盘,了解光盘内容、特点,使之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我发现教学光盘有如下特点:一是突出了对教师的指导。光盘教学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编排特点,为教学中落实新理念奠定了基础。二是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资源。教学光盘逐课、逐课时提供了与各个教学环节相关的视频素材,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资源,解决了教师难于搜集素材进行操作的问题。三是画面清晰,操作简便。教学光盘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运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方便了教学。
三、用好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光盘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选择性的使用,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运用教学光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数学难,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教学光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吸引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光盘课件里的动画及配音来说明简单的图形可以构成复杂生动的图形,展现简单图形应用的广泛性。又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开始上课就展示故事情境,让学生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用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冲动。他们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教学光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有许多公式的推导,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等。这些公式的得出,如果仅仅只用到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无法让学生生动直观地看到推导过程。而借助教学光盘就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五年级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运用教学光盘,可让学生看到动态的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光盘的演示,既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教学光盘,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光盘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运用光盘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节时,老师通过光盘剪拼操作,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还比如,概念教学对学生来说往往较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数学光盘,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可见,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会很扎实,教学效果会很好。
当然,运用光盘进行教学,不能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千万不能搞“花架子”,你不能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光盘,而对其他教学资源不屑一顾,甚至整节课,黑板上什么板书也没有。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是任何优质教学资源所替代不了的。因此,光盘的使用应实事求是、合理选择、恰如其分,达到光盘使用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1.生活性
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
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
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
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地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地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
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1 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媒体资源”栏目,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教师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
例如西师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远程教育资源“乌鸦喝水”flas,让学生边观看边听老师解说《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2 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与静的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显示出来,不仅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西师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在教学体积体积概念时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播放两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白“物体占有空间”和占有空间有“大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获得正确清晰的教学概念。通过动画动态显示,化抽象为直观,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再如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片剪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进似的长方形,对比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S=π r2,让学生真正体验有趣的推导过程。
3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其它科目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立体图的空间观念比较难,因此,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的动画演示,色彩变化,深化学生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课堂差错,激发探究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应用题时,出现这样一道判断题:“一套服装原来售价100元,先降价1/10后,又提价1/10,价格仍是100元。”题目一出,许多同学不加思索就判断是正确的。我本想立刻给他们讲理由,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锻炼他们分析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吗?我就先让同学动笔验证一下,不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100元,先降价1/10后是90元,又提价1/10是99元,不是100元。”另一位同学说:“是的,第一次是降了100元的1/10,而第二次是提升了90元的1/10。”又一位同学说:降价了1/10 是把100元看作单位“1”;而提升了1/10,是把90元看作单位“1”。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平平常常的一堂数学练习课,成了学生主动交流探索的场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而且达到了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使其茁壮成长,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命的活力。
二、利用课堂差错,培养发现意识
有一次,学生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在计算下面一题:38.2÷2.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如: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利用课堂差错,激活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利用学习中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新境界,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
四、利用课堂差错,提高反思能力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可以引发思维冲突,而且可以加深思维的深刻性,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在学生已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及解法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一间教室,由小红单独打扫,1/5小时完成;由小明单独打扫,1/3小时可以完成。现两人合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同学作出了1÷(1/5+1/3)=15/8的错误解答。教学时,我把其作为促进学生反思的好材料,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有学生说:“小红单独打扫,1/5小时完成;小明单独打扫,1/3小时可以完成;两人合扫的时间是15/8小时,时间反而多了,这就肯定错了。”有的说:“求合扫的时间,数量关系应该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合作的工作时间。”……一道错题,引发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一场大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别能力。
关键词: 化学资源;化学教学;挖掘;利用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力的不竭源泉。
一、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课程资源
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与化学相关,适当运用所的学化学知识,既可以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又可消除生活中的一些迷惑,增添生活的情趣。比如,许多同学都见过节日焰火,五彩缤纷,十分好看。那么,为什么焰火会呈现如此众多的颜色呢?学完焰色反应后,学生们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再比如讲卤族元素氟时,氟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氟会引起龋齿。而选择含氟牙膏就可以预防龋齿,但是氟含量过高也会引起牙齿变黑变黄、不结实,所以高含氟地区的人就不能选择含氟牙膏了。
在讲金刚石和石墨时,我们可以联系平常使用的铅笔。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黏土制成的,当掺入黏土较少时铅笔芯硬度减小,反之石墨的比例减小,黑色减弱。H代表铅笔的坚硬程度,H值愈大,铅笔愈坚硬;而B则代表黑色的深度,B值愈小,则铅笔愈浅色。这些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使我们辩别出铅笔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所以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厨卫间是人们在室内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场所的空气污染不仅影响其本身环境的空气质量,也影响室内其他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人体造成危害。炊事燃烧、取暖是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城市和中小城镇居民生活用燃料主要有煤及其制品、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纸、木材等等,在供氧不足下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生成大量多种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如CO、SO2、NO2等,而卫生间典型污染物包括,H2S、NH3 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细菌等。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建筑装潢装饰材料进入了家庭,成为新的化学污染源。家具、天花板、化纤地毯、墙纸、复合地板等都含有甲醛。当遇热潮解时,甲醛就会释放到空气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被人体吸收,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所以,长期吸入含甲醛的空气,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等,严重的可产生癌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刚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入住。应加强通风,合理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的原因。
二、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中来,既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也可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升华学识,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比如在学习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一节时,教师可提供道具,可让学生亲手做甲烷模型。具体过程是将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两根细线,第二组是一些牙签和几个西红柿,第三组是临时向学生借来的几支笔,第四组是几张小纸条。学生自己选择道具,参照教科书的甲烷比例模型开始搭建甲烷分子。可在搭建过程中问题开始出现:有同学发现,要将两根细线抻成正四面体角度,仅用两只手显然不够用,于是有人用上了牙齿,有人想到了合作,而中心的碳原子学生选择了用西红柿,四个碳氢键用小牙签在上面插出,……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学生依然兴趣不减,享受了创造过程的愉悦。
在讲化学肥料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联系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因为在农业生产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弄清楚这些知识,能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为什么农民在施肥时,一般会将草木灰和氮肥相隔一段时间分别施用呢?我们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钾,其中碳酸根离子因水解而会显碱性: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而最常用的氮肥就是铵盐,其中氨根离子很容易发生水解而显酸性:NH4++H2ONH3・H2O+H+
如果同时施用草木灰和铵盐,OH-和H+结合成水而使两个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这一实例,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水解反应相互促进”的理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内隐的心理特征,既有较大的差异性,又有显著的隐蔽性[1]。它需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体验、感受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并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化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与化学观念的培养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证据,树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们的化学教材中也不难发现,问题贯穿始终。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或在探究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无一不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兴趣又是情感教育的体现[1]。针对此,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把想知道的问题提出并记录下来,不仅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保持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化学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将生活融入化学课程教学能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