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情绪重要性

时间:2023-09-21 18:00:03

导语:在管理情绪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情绪重要性

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98-01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商,主要包括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和素质潜力的表现。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对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均产生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士之间关系以及护士与管理者关系的处理、协调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本文从情商的角度,探讨护士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1护士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门诊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窗口”,其服务质量与护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与经济效益。因此,医院会将急诊科作为一个重点科室来抓,对其人员也严格要求,这无疑加重了护士的压力。门诊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每天接触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要应付要求准确快捷的工作,其沟通协调的能力、操作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及工作质量。

为预防医疗纠纷,实施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护理,各医院在管理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但他们单方面强调护士的态度,未深入去考验护士的情感需要与心理承受能力。护士想完善自己的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重重。

2采取措施

2.1认识自身的情绪: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特征,制定一份情绪变化表想想自己情绪变化的时间、原因,比如经期或夜班后或人际关系等;想想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工作中哪些是别人接受或满意的等,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训练,使自己心中有数。

2.2妥善管理情绪:认识到“出处”后,就要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将工作之外不开心的情绪带回工作中,特别不能将情绪转嫁于患者。门诊护士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患者的冲动性或不恰当的言行,有时会采取麻木或不耐烦的态度,出现“冷、硬、顶、推”现象,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护患关系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生气动怒之前要想想原因与后果;想想患者也是无辜的,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患者,你又会怎么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将它调节至正确的轨道上;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沉着、镇定,对待患者热情和善,推动护患关系。

2.3自我减压:在工作之余,通过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等来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还要多阅读心理学、美学之类的书本,以愉快的心理去面对患者,用积极的情绪去鼓励自己和感染患者,使护理质量提高。

2.4认识他人的情绪:门诊护士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注射和输液,而输液技术的好坏和家属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门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对待患者,冷静处理,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和支持,避免发生不良冲突。

第2篇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员工管理

情绪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一个词,并且都切身体验过。而情绪管理是对人们的情绪进行认识、协调、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目前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即使管理者描绘了企业的蓝图,员工仍无法很好地同企业一起共同实现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更多的是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但每个员工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同压力,明晰情绪管理内涵及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使员工和企业和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员工情绪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情绪管理的认识渐渐成熟,企业员工管理也逐渐倾向于对员工情绪的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企业具备对员工情绪管理的能力,对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无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有处于一个适当的情绪激活状态,才能具有最佳水平的操作效率。据此,心理学家赫布,提出了情绪激活水平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假设关系曲线(下图)。因此,只有合理地对员工的情绪进行引导和控制,员工才能顺利地完成操作任务。

二、影响员工情绪的因素

1.个人因素。人们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每个人都难免要面临挫折以及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然而大多数员工在处理压力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员工遇到挫折等困难时,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进行负面情绪的抒发,从而导致自我状态每况愈下, 严重时甚至影响工作。

2.家庭因素。员工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个数与年龄等都决定了家庭的结构,同时也决定了员工必然要承担家庭责任。家庭的感情及行为就会带到员工的工作中,影响员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另外家庭经济条件和氛围等其他家庭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3.企业因素。企业因素包括企业的“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硬”性因素主要指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整体布局等;“软”性因素主要指企业内部管理的民主性和和谐性等。如果企业员工处在脏乱的工作环境中或怀才不遇,就会导致员工情绪低落。

4.其他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如社会环境和社会事件等社会因素,对员工情绪具有不确定性的影响;天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因此企业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切实地管理员工的情绪。

三、企业员工情绪管理之道

1.要帮助员工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企业应针对员工的职业类型进行详细分类,了解员工压力的来源,针对不同来源对员工情绪管理的知识教育进行培训,并将这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模块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主要有两方面: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培训员工对情绪进行管理。

2.要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员工肩负着家庭中的责任,因此企业帮助员工解决家庭面临的困难,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正面情绪。比如企业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子女就读学校的问题;如果工作性质允许的话,可以为员工提供弹性工作制,更加方便员工照顾家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要给员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员工以及帮助员工人际关系的成长,会最大程度的培养员工的正面情绪,员工便将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信任员工、尊重员工、重视员工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不仅能有效激励企业现有员工,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企业。

4.要营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要在企业里营造一种令人愉悦、关系和谐、宽松平等的工作氛围,要鼓励人与人之间亲切、友好地接触与交流。一次谈心、一场头脑风暴都能减少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隔阂和误解,这种积极、和谐的情绪交流,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精神愉快的工作环境。

5.要为员工提供负面情绪的疏导渠道。从普遍情况来讲,如果不能及时疏通员工的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员工发展,还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在察觉到员工的负面情绪之后,应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疏导方法,帮助员工化解负面情绪,如设立咖啡厅、读书室等。

6.要为员工情绪的管理配备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在企业中发挥本身的价值,是员工的导师。而作为一位管理者,如果能善于有效地管理自己及下属的各种情绪,不但能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能强化企业的凝聚力,有助于提升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工作效率。

总之, 人人都能感受到情绪,同时情绪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和判断,进而支配人们的行动。而企业只有能够辨别员工的情绪,明确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员工情绪管理之道,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为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Hebb D O. Drives and the CNS (conceptual nervous system)[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5, 62(4): 243.

[2]席酉民.新世纪: 中国管理科学界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管理科学学报,2000, 3(1): 7-1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4 (6): 83-84.

[4]张宏.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情绪[J].政工学刊,2004 (2): 40-40.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189-00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繁杂性、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使高校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给出了“去倦怠”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倦怠众象

“职业倦怠”一词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学者诗(Maslch)把职业倦怠概括为三个表象:即“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onal lineation)和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就我国高校辅导员来说,职业倦怠的三种现象都存在,而且因为性别、婚姻、学历、职称和管理学生数目的差异性影响,倦怠表象也不一样,辅导员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和高校辅导员发展。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总体表现为“缺失提升专业素质的信心;个人工作能力降低、工作效果降低,对工作得过且过、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处于抑郁、易怒亚健康状态;不能正常的交往”。在性别方面,男辅导员的情绪衰竭、疲惫程度高于女辅导员(曹建平,2007),男辅导员去人格化问题更突出(沈园花,宋娟2009);在婚姻方面,已婚辅导员情绪衰竭程度更严重,未婚辅导员在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方面问题更明显(沈园花,宋娟2009;刘慧2008;龚娴静2006);在学历方面,学历越高倦怠现象越严重(曹建平2007,沈园花、宋娟2009),硕士学历辅导员在三维度上明显比本科学历的严重;在职称方面:不同职称的辅导员在去人格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副教授职称的辅导员去个性化得分明显高于其它相对较低职称的辅导员(汪宏,2009);在管理学生数目方面:不同工作量的辅导员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情绪衰竭程度随管理人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的趋势(汪宏2009;陈晶2007)。在院校差别方面,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反比例关系。

上述种种职业倦怠表象,不利于高校教育质量,不利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不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队伍稳定,也不利于辅导员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认真关注、正确的对待。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根源在于“高校辅导员的‘待遇’(基本需求待遇和发展需求待遇)与岗位的重要性、岗位的价值缺失内在的统一性”,既满足不了辅导员基本物质诉求,也满足不了辅导员声望、地位等发展需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24) 号)指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此规定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的岗位重要性和价值性,但是,在现实中,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弱化了高校辅导员对于职业的认同及工作热情。

(一)薪酬有悖于工作压力,降低了职业认同度

研究表明,个人工作意义和职业价值认同与他所得到的薪酬成正比,薪酬越高越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越能激发工作热情,越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我们知道,高校辅导员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成为权威的领导者,又要成为热情的服务者,其工作压力来自多方面:“角色的多元性、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职责的无边界性”等。在工作时间上,辅导员工作时间往往以校为家,忽视了正常交往、忽视了家庭,甚至因过劳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工作内容上,辅导员工作事务之繁杂(思想教育、就业辅导、奖助贷勤、党建、心理辅导等等事务),劳动强度之大,充当“服务员、勤务兵、保姆、救火队员、及时雨”等角色,但是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没有得到与专业教师同样的待遇。在工作职责上,“责任无边界”: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学校任务完成情况等都是辅导员的责任。尤其,一旦学生“有事”,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成为“首问”对象,轻则遭到严厉批评,重则“转岗”、“下课”。但是,在报酬上,与同校的专业教师比照,由于工作繁琐性和工作难以量化,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教师,阻碍辅导员身份建构和认同。

(二)体制内外待遇有别,弱化了职业认同度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人事制应该说是激活人才流动的一个有为之举。但是现实中,双轨制的人事制度,使高校辅导员感觉自己并不属于“体制内”人员,有二等公民的感觉。事实上,在编制问题上,各高校的确把“编制”留给了专业教师,而且福利待遇设定往往也存在“体制内”烙印,这种人事制度弱化了辅导员身份认同,弱化了辅导员工作热情,需要加以扭转。

(三)身份界限不确定性,不利于专业化水平发展

在制度设计上,我国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界定理论上说对于辅导员的身份确认和角色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增加辅导员的自主性和弹性发展空间,但是,双重身份设定又不利于辅导员身份认同,容易造成角色混淆,致使辅导员工作面越来越广,工作量越来越大,弱化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容易导致辅导员服务和管理学生因专业化水平不足产生职业倦怠。

第4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的一种测量手段,以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和道德情感体验为目的。它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及正确的情感取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积极心理学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积极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积极行为表现,促进着大学生积极道德的发展,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注入新的力量。

一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1.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发展。根据观察身边人的心理发现,人们经常会将自己的心理变化比作天气的变化,有时候是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但是有科学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有研究证明对自己情绪很好地控制,有助于促进自己身体健康成长。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者娱乐节目,在与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会给人类的身心带来快乐,进而促进人类的积极情绪和生理健康的发展。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可以使人的体力和精力充实,使人充满活力、容光焕发、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工作积极有动力,使工作效率直线上升,从而给人们带来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人类生理的良好发展。

2.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人类知情意行的发展,增加人们的心理资源,这是积极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作用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者指出,当人们的精神能量得到满足时,对人类情绪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要使人的心理得到满足,必须要使人的心理资源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支撑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由此可见,人的精神资源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要参加体育比赛了,平时训练得好的运动员把握也大,他们的心里是很平静的,心理暗示是“自己一定行”,这种积极情绪会对心理产生正强化,使精神能量很充足。而对于平时训练不行的运动员,他们提前几天就会担心,焦虑不安,心理暗示是“明天比赛输了怎么办”,这样会使自己的精神能量亏损。长时间下去,这些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不能很好地释放,导致精神能量失衡,心理问题重重,甚至严重的会患上抑郁症。因此,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难过、伤心等,有助于人类转化消极情绪,促进人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3.积极情绪与适应社会的关系

对社会的适应主要是指适应周围环境和社会交往两个方面。社会交往往往指的是与身边人和群体、社会关系之间的交往,这也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表现,积极情绪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对新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毕业就业和感情纠结这几个方面,而这些问题主要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社会适应与大学生情绪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人际关系不错,常常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一直处于积极状态;而有的同学因不愿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好,往往会采用消极情绪调节,使自己的情绪越发糟糕。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用采用积极的策略进行调节,从而使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积极心理学在团体辅导中应用的重要性

1.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得出:积极心理学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团体辅导时心理教育所采用的形式不同,依照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原则是:弘扬正能量,沐浴阳光,共享喜悦,递送幸福;依据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探索与辅导、暗示与训练、激励与观察等。除此之外,创建一定的情景,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自体验来培养其积极情绪,学生自我调整可以为管理和调整情绪提供帮助。

2.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科学模式

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思想认识是团体辅导方式的主要依据。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以培养积极心理为目的,并且将积极心理品质作为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激发人类的潜力,激发人的生机与活力。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把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积极的渠道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这种辅导方法将会更好地将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时效性体现出来,同时将学生的幸福感作为奋斗的旗帜,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情绪的发展,塑造积极的人生。

3.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教学目标

团体辅导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教学目标。然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让人们拥有积极的心理和精神,用开发、乐观、赞赏的眼光去挖掘人类的潜能,使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更好的提升。比如积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情感体验、坚定的意志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都会帮助人们积极情绪的发展。让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感受幸福与喜悦,学会分享快乐与幸福,激发每个人的最大的潜力,是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目标,是每个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积极情绪的理论依据策划团体辅导活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策划要在理解积极心理学与身心健康关系的基础之上,从活动的目标、参加活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策划的过程着手,如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最后的评估等。为了使活动很好地表现出积极心理培养的目的性,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准备,确保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简洁,使团体辅导的效果达到最佳。一份科学、实用、具有指导意义、针对性强的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策划能够很好地使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改善情绪状态。例如团辅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小社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社会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别人接受的感觉,并且通过他们的分享快乐,找到彼此的平衡点和共同点,帮助学生放松自己的情绪。

1.把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作为团体辅导的重点

目标是活动开展的依据,只有围绕目标,才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有积极的心理感受,而且对自己的心理有积极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班级中个体能动性的变化多端,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对团体关注度和角色的不同,辅导者对团体辅导时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辅导者要对积极心理学情绪管理和调节的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创新团体辅导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积极情绪,在辅导中让学生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价值和优点,并且要以把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作为团体辅导的重点,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情绪的特点来进行团体辅导

如果用惯用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和调整情绪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团体辅导对象动力不足。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时对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应该根据他们的情绪特点进行。例如,在团体辅导时有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感情迷茫和恐惧的情绪,辅导者就应该对造成这种感情迷茫和恐惧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分析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认同积极心理的优点,从而使团体辅导的效果发挥得更好。总之,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时要充分了解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也要明白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重要性。开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时要以积极情绪的理论为依据,并且要根据学生情绪的特点把积极情绪团体辅导作为重点,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成长和发展,使团体辅导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邓剑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滕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5)

[3]赵琼,才忠喜.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第5篇

关键词:五态 安全生产 预防 管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安全管理也正在被人们所关注。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现代生产企业具有优良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生产已成为企业成本的必然组成部分。但机械生产运行会产生物的不稳定,机械与人处在同一环境工作时,人与机械相比总是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如果此时人的思维和行为处在不安全状态下,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所以,保证企业系统正常运行只有抓好职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职工生产过程中情绪、行为的管理,预防生产过程中职工出现“五态”行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五态”的特征及危害

1.1病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形态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人在“病态”下工作,由于疾病影响所导致人身体和情绪上发生变化,一旦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精神、心理受到过度刺激,很容易造成突发性急性病变产生。例如:一些特殊工种群体,职业使他们长期精神、心理紧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变化的环境,在压力刺激下,其体力和精神始终处于紧绷、集中状态。由于情绪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下,这种紧张心理影响最大的就是心脏和大脑,长期处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极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带病工作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工作中突然发病,很容易失控酿成惨剧。所以,作为企业,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职工的生命高于一切利益,要在思想上树立“有生命才有一切”的观点,珍惜生命,做好对职工身体疾病的了解、预防和控制。企业职工只有在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下,才能在各种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时全神贯注,沉稳操作,杜绝悲剧的发生,才能做到不影响正常工作,不给企业安全生产秩序带来伤害及损失。

1.2 疲态

疲劳是“疲态”的重要表现行为,疲劳又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1.2.1生理疲劳

生理疲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病症。当人体过度疲乏时,生理机能下降,组织细胞供氧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血管收缩,细胞新陈代谢功能降低,人就会感到疲劳,从而出现生理疲劳症状。生理疲劳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眼花、记忆力减退、血压下降、心率过速、情绪低落等。人在进入生理疲劳状态时,会出现频繁打哈哧,眼皮沉重,思维滞后,手脚反应缓慢,动作不连贯,操作不准确现象,对突发状况反应迟钝,当遇到各种异常或突发状况时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1.2.2心里疲劳

心里疲劳则是指人在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或活动中,伴随着肌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人在进入心理疲劳时会心情烦燥、神情恍惚,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工作,头脑不清醒,注意力涣散,对正在从事的工作产生抵触、惰性心理,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时,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能省力就省力,能凑合就凑合,缺乏自主性、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心理疲劳很多时候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人的不良情绪反应,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如矿山、建筑、井下、钢厂等作业一线的职工,单调、繁重的劳动往往是在引发身体疲劳的同时伴随着心里疲劳产生。生理疲劳和心里疲劳如果不加以重视继续工作造成疲劳状态产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危险性,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1.3酒态

“酒态”是指人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的思维开始朦胧、眼充血、表情无忧无虑、欣、言行粗鲁、眩晕等;而达到0.3%时,表现出口齿不清、步态蹒跚、动作不稳、神志错乱时出现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醉酒状态。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作用于人体是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以被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管,由血液循环至大脑及神经中枢。在乙醇的影响下人会出现眼睛充血、神情亢奋、言行过激、眩晕、头脑昏沉、视力模糊、精神疲乏、神志不清、失去自控能力等状态。如果职工在饮酒后从事生产活动,身体在酒精的作用下出现上述症状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对危险防范、预防能力下降等现象,特别是在过量饮酒后,中枢神精在酒精的刺激下产生过度亢奋,人在亢奋情绪支配下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给生产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对自己,对生产造成重大危害。

1.4气态

情绪波动,大多数是由思想问题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或是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时,极易产生焦虑不安、冲动、急躁情绪,在这些情绪控制下会诱始人的心理反映发生严重改变,产生过激、忿怒情绪,这种情绪、状态我们称之为“气态”。伴随着“气态”情绪活动,将会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当人处在“气态”情绪状态时,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造成一种无视法律法规或管理制度规范的对抗性心理状态,当职工把这种状态带入到工作中去时,行为就会表现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对管理者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等高应激性反应。强烈的应激状态阻碍和干扰了正常水平发挥,至使安全防范失控等问题出现。

1.5兴态

“兴态”是当人因为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令自己满意、快乐的事情,或是在服用了兴奋型药物、食品时,情绪上会出现兴奋状态,会使认识操作赖以活动的神经中枢受到过度刺激,大脑皮层相关部分的正常值受到干扰,神精系统会出现暂时性不平衡,造成思维错乱,从而降低了思维效能。由于思维能力的降低导致自身抑制力下降,调节控制中枢神经作用减弱,这时就会产生难以自制的亢奋情绪,行为表现出现轻率、好动、异想天开、忘乎所以等应激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动作失调和行为紊乱现象。职工一旦将兴奋状态带入工作中,由于受兴奋情绪左右,情绪上会产生骄傲自满,过高估计,逞能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会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非理智性蛮干冒险作业;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这时便会目无各种规章制度,做出一些危险的操作动作和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2.“五态”的预防与管理

2.1加强“五态”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如何让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了解“五态”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危害,认识到预防“五态”、管理“五态”的重要性呢?首先要做到广泛宣传“五态”的危害性,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把“五态”在生产运行中的危害及所产生的事故隐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展示、讲解,以达到启发、教育目的。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思想上能真正理解、重视对“五态”的预防与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往众多事故都表明,管理者对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口头上喊安全第一,实际生产中,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忽视被管理者的行为状态,对生产和安全形成不了统一认识,出现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现象。而众多被管理者则是在明确知道自身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却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只是身体上的一点小毛病,情绪上偶尔不稳定,不会影响到生产,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懈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思想结构的不统一,往往导致行为的不统一,其行为后果就是造成事故隐患的升级爆发。所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五态”对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真正从思想根源上树立起预防“五态”、管理“五态”对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才能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安全,管理安全,从根本上预防、控制“五态”形为发生。

2.2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完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要减少 “五态”行为,企业首先要建立起对“五态”危险源的危险辨识、评估、控制、防范和应急管理等分级行政管理负责机制。即层层问责制: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问责各分厂负责人;各分厂负责人问责车间负责人;车间负责人问责各班组长,各班组长要对全班组成员负责。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管理,层层负责,把检查“五态”行为落实到每个人,责任分解到每个人。同时,企业要充分完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的同时,不能只是落实在纸上,更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让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效果,不成为一纸空文,才能使职工从熟悉制度到最终认可制度,并做到严格遵守制度。让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有章可循,避免将“五态”行为带入工作岗位。

2.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预防和控制“五态”行为,单纯靠职工的自觉能动性是不够的。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才是控制“五态”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办法。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管理好“五态”,减少因“五态”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确保企业安全有序生产的最有力保障。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不能搞形式主义,应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加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使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作用。企业在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配备上,应注入新鲜血液,招收高校毕业的专业安全管理人才,以充实安全系统的安全理论基础。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其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企业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促使安管人员不断更新安全知识,积累宝贵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使其在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检查过程中游刃有余,树立权威的工作形象。通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职工进行时时监督、管理,并随时将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五态”现象进行管理。同时上报相应的管理部门,使企业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撑握职工的行为、状态,预防事故发生。

2.4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扼制“五态”现象产生

预防“五态”,就要从职工的思想根源抓起。每名职工所受教育以及所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接受、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对道德标准的认知也不同。企业要想做好对职工的规范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通过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同时各班组、车间、厂矿要大力开展职工竞赛、评比、绩效考核等活动,要通过奖优罚劣来深化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让职工懂得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职工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能共同遵守行为规范,打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是职工在工作中自觉做到遵守所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我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并进行互相监督,从思想上警醒自己扼制住“五态”行为产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五态”行为的保证。此外,企业还要大张旗鼓地开展起反“五态”活动,对“五态”人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处理时要突出一个“严”字,做到“领导抓不好就下台,工人违章就待岗”,等严格规定,大力扼制“五态”现象的发生。

3.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企业各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在企业人机系统工程活动中能否顺利运行的工作。单靠机械本质安全是达不到最佳安全管理效果的,只有加强人的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控制和管理“五态”的作用,才能发挥安全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思想上能够充分认识到“五态”对安全的危害,做到领导严格管理,职工认真执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将管理思想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与具体业务相结合,结合各部门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各有侧重又相互积极支持配合,做到以个人保班组,以班组保车间,以车间保全厂,切实以主人翁风貌在安全工作中尽主人之责,保障企业经济稳定发展,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万众一心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百科大全[M];

[2]社会心理学[M];

[3]安全生产管理学[M].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

[4]北营公司安全管理规定[M].本钢集团北营公司

第6篇

安全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然而安全教育不容乐观,主要是学生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初中生处于叛逆期,你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做,完全不考虑后果,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学生本身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家长甚至整个家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我们要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班主任通过周边的安全实例教育学生,或通过网络搜查近年重大安全事故的视频、图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二、多讲、多做、多沟通

多讲、多做、多沟通是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安全问题,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反复讲,不厌其烦地讲,如班内学习上的安全、课余生活的安全、寝室安全、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在家的安全都要不时向学生敲警钟。讲了还要做,通过班会、晨会、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人身和财物安全教育,特别是每周日晚学生返校时,班主任要亲自到教室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对学生带来的财物要妥善保管。周五放学前对学生强调路上的安全问题和在家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平时在教室内多搞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宣读平安口号,制作危险警示牌,组织观看安全教育片。多讲、多做还不行,还要善于与学生多沟通,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学生打架事件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这时班主任要及时找到学生了解情况,与学生沟通,消除隐患。班主任平时还要多与科任教师、家长、有关部门交流,采纳有力办法开展共同教育。

三、把安全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

在日常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情绪波动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或开导。在日常教育中时刻强调:上下楼梯要靠右走,课余时间在教室、楼道玩耍不能追逐打闹,不能相互拥挤、不能推拉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平时不能翻越围栏、门窗、做危险动作;利用班会课和活动课教会学生用水、用火、用电、防雷电的安全常识。作为班主任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环境,使学生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相待的良好班风。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手抄小报等宣传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定期请消防官兵和交警到学校讲消防及交通安全知识,或者观看安全知识专题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常识,时刻注意安全。

四、教给学生自护自救的方法,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学生的安全问题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用火用电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而学生面对这些安全隐患时,总是束手无策,甚至是恐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上安全教育课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教会自护自救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观念和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在遇到各种危险问题时能机智、勇敢地克服和处理。同时班主任要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经常对教室宿舍的水路、电路进行检修,把学校和班级内外设施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五、结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

学生的安全问题很严峻也很琐碎,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但班主任要善于结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不仅协调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还要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联系,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平时上课要求各科任教师课前清点人数,看是否有学生缺课,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学生有反常情绪的要及时同班主任沟通,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

六、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年约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从医嘱而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续终身治疗,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信心提高就医服药的依从性,对平稳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帮助来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对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环境,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来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会支持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互助的成员关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基本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指出,治疗糖尿病应该在管理血糖基础上持续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治疗、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这五个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来实现。有研究实验证实家庭支持会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多项指标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体方式

调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良好的协调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陪伴及引导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心态。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贯穿在整个糖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通过家庭家庭成员支持管理的参考能够,逐渐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家人可以对患者实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或者帮助其制定、实行科学的饮食计划。最终达到理想的饮食管理效果,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药物的使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要求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使用胰岛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关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家庭成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药物服用方面,说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监测方面甚至有错误的认为,只要身体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监测血糖。因此,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应该成为未来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强调的核心和重点。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构成之一,被公认是该疾病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控制方案等的科学家庭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减少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而提高生活质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等负面心态。这些消极情绪状态会对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转归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影响。虽然通过陪伴、引导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适当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构建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即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及时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获得理想临床控制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种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在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没有统一标准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学策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其中心理学策略是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三个环节的基础,患者只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适宜的心理调节手段,才能积极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等,充分了解整个疾病的循序渐进环节;健康饮食原则、饮食管理具体措施;高、低血糖的预防要求及规范处理手段;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原则及胰岛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不仅有知识培训,而且对技能进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体重控制、合理膳食、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药物选择、足部护理、管理行为目标、行动计划制订、放松技巧、情绪调节、问题解决技巧等,都应该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落实这些方面工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疾病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为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疗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的科学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临床需要积极宣传推广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项较为新型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内容都比较广泛,患者所生存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心理水平、自身行为等都属于研究范畴。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讨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围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兰,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张燕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1:70.

[3]张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6.

[5]贺洪梅,张爱荣,李晓燕,关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0:787-788.

[6]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02:212-214.

[7]刘凤梅.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

[9]李菁,李峥,MarieNolan,赵维纲,董颖越.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静,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456例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796-798.

[11]叶丹,鲁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启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2,04:411-413.

[14]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5]杨金霞.健康教育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随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叶,王俊星,何伟明,李爱平,绳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张红菊,丁娜,吕晓苒.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189-19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大学生;情绪管理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在企业学习一整年,这就意味着此类学生比普通的大学生提前进入到社会环境中,企业与校园的环境有较大差异。来自于工作环境和精神层面的双层压力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掌握自我调节、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使大学生能客观面对工作环境、快速适应环境,是顺利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个性化都较强。突出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但也是难以融入团队,与人相处合作的基点。因此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其个性,使学生遇事冷静、不冲动不产生激烈行为,是当前学生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则是用正确的方法认知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我的情绪,放松自我情绪。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个人较好的融入团体,实现和谐共处。

1.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校园里的一般大学生从未离开过校园,始终在比较单纯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稳定,生活经验比较少,面对复杂紧张工作环境的心理素质较弱。容易出现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往往遇事烦躁,不冷静,稍有刺激就产生过激的行为;或者怀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出现沮丧、消极行为。这都是不会情绪管理的表现,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情绪,不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2.情绪管理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生的重要性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要在大学阶段就到企业工作,并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进入企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从容应对即将要面临的全新环境。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生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学生掌握了正确情绪管理的方法,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在工作生活中就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在面临高压、紧张、快速的工作环境时,会进行适当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同时也会合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对融洽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1.学校教育体制忽视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依存环境,当前大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培养等,对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之相比,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历练却显得不足。尤其是在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没有较好的体现对于学生情绪管理的培养,没能较好的做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平衡。如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心理辅导的教师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没有突出的地位,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专职人员等。

2.企业缺乏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卓越计划”提出之前,企业较少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即使有参与的,也多数局限在接受部分大学生实习,由于这类实习具有短暂性(几周到一两个月不等)和临时性,企业只能提供一些非重要的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锻炼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对学生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的管理了。

3.家庭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家庭虽然是学生依存的主体,在上大学之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弱化,特别是心理的依赖。加上多数学生到外地就读,使得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变得间接化了。多数时间只能通过电话、视频等间接方式进行沟通,当学生有了情绪问题一般都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他们认为告诉家长只会让家长担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认为家长的思想老了,即使告诉他们,家长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办法。因此,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报喜不报忧”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的。有些家长没事时不闻不问,出了事情就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学校一方,这对于学生情绪管理都是十分不利的。相比之下,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社会就业状况等,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4.学生轻视自我的情绪管理

由于高校较少开展心理学的课程,使得大学生们在遇到情绪问题时,轻视情绪管理,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情绪问题,或不能准确的看待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不懂得怎样应对。一般自己忍着,受着,久而久之使得情绪严重积压,当时虽然不爆发,但长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个别学生当时可能就爆发了,出现出格的、激烈的、报复性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甚至影响高校的声誉,危害社会。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多方面的,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需从学校、企业、教师、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着手。

1.学校将学生情绪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要在学校学习3左右年时间,学校担负着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锻炼心理能力的使命。因此高校在制订各项制度时都需要全面考虑,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彻其中。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对于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将情绪管理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入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大二大三阶段,第三阶段是即将进入企业进入社会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应展开形式多样的教育和管理。可以运用演讲、讲座、专题、影评等方式进行模块化教学,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

除此以外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在学生入校时向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运用心理知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入学后保持与家长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情绪管理动态,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

2.企业开展专业与情绪管理双重考核

“卓越计划”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配合,这就意味着企业也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高等人才培养的使命。企业在承担这一使命时除了要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升华培养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历练,特别是对于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和识别他人情绪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团队中与人相处,在团队中被领导与领导他人的能力。在考核中要有专业绩效和协作心理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教师以自我为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

教师作为校园内外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除了专职在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外,还包括在企业工作承担学生教育的企业导师。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本身工作的压力都很大,自我本身都会有些情绪,二情绪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怎样有效的对情绪进行管理。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首先要学习情绪管理的有关理论,并亲身实践,先做到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不把消极的态度和情绪带给学生。在面对学生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积极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其次要学会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及早进行了解、疏通和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积累,防止恶性情绪爆发。

4.家庭从侧面对学生开展情绪管理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家长要与学校同时承担各自在学生心理教育上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家长在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上的重要性。尽可能做到定时与子女、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尤其要重视其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情感上是否遇到挫折,工作中人际关系处得怎样,特别对于即将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等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安慰,使他们在心里有所依靠。

5.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情绪

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要学着自己管理自我的情绪。作为“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学生,需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积极配合学校企业等各项安排,不仅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也要注重对自己心理的学习。学会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并适当表达情绪,以合理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具体情绪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宣泄情绪、转移情绪、提升情绪来提高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性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班主任作为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需要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年龄、心理、自我管控以及知识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性比较鲜明,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有的学生甚至对班主任的管理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下,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并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班主任也要在管理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具有艺术性的管理措施,促使学生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职业学校班主任要积极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1]。

二、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职业学校中,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更长,彼此更加了解。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班干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以便通过班干部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不是随时都有时间处理学生的问题,而班干部则不同,因为与其他学生在一起上课、生活,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告诉班主任,由班主任来解决。同时,班干部与学生交流、沟通更加方便,且大多数学生年龄比较接近,很容易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使班干部的建议更有效,能够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使学生服从班级管理。例如,针对学生逃课现象,班主任不可能一刻不离地查看班级是否有学生逃课,但班干部因一直和学生一起上课,很了解每一刻的出勤率,清楚地了解学生逃课的人数,甚至知道学生逃课后的去处。此时,班干部可以与学生沟通,尽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减少或避免学生逃课;若是班干部无法处理,沟通没有效果,则可以将相关情况汇报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来解决。可见,在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更具有优势。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因生活的环境、以前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班主任需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立志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思想教育在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班主任认识到其重要性,进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例如,年龄较小的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意识,所以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对班主任管理的抵抗情绪较为严重,且不愿意学习专业知识,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可与学生单独谈话、沟通,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逐渐改变其对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接受专业知识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职业学校中,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顺利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2]。

四、重视建设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一个集体,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学生团结合作,尊敬师长,并关心集体的荣誉,便于建设良好的班风,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职业学校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有规律地生活,有利于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可以促使班集体更加团结友爱,提高班级在职业学校中的声誉,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