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时间:2023-09-21 18:00:05

导语:在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时代的变换,始终与青年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在正确的荣辱观指导下才能健康成长。青少年,特别是大学时代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是青年学生立志立德的关键时期。当前,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伦理道德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中受到挑战,不少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困惑和迷茫。一方面,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成为广大学生道德价值的主流;另一方面,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广大青年学生在荣耀感和羞耻心的价值对立中,提供了一面检验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镜子,能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道德意志,构筑抵御诱惑的坚固防线,凸显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题,规范了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行为,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要从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入手,大力加强荣辱观教育。学校是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多年来,一些学校通过开展“团风”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学校的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积极通过提高师德、开展“三育人”活动等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他们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第2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括的门类很多,可供借鉴的地方很多,具体可以在“仁爱”“和谐”“德性”等方面能对个人产生良好的影响。首先是“仁爱”。“仁”字在儒家文化中出现了多次,传统文化认为人生天地间,最重要的道德使命便是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断的提高自己,通过教育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仁”者,要学会“爱人”,关怀别人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通过自身道德丢杨能够至于“三德”的境界,“若行五道,必须达德,无知不能识其理,无仁不能安其事,无勇不能果其行,故必须三德也。”其次是“和谐”。传统文化的思想便是一种中庸和谐的思想,古人还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这种思想强调,做事要恰当,合乎原则和规律,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万事万物有着自身的运转规律,人要按照规律从事自己的活动;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处理长辈和自己的关系的时候要凭借自身的道德,靠自身的修养去帮助别人,影响别人。现代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博大、包容精神。再次是“德性”。这主张的是每个人从自身的道德出发来完善自我,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传统文化要求个人从自身思想和行为出发,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传统文化讲究秩序,也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代际之间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

(二)传统文化对青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勤劳朴实,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它通过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引导人们明礼知耻,强化个人正确的道德意识。同时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助于锤炼青少年的个人品德,学善戒恶,涵养良好的德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逐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是儒家提倡的君子操守。其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对如今的应试教育模式加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很多青少年在人格上容易即兴,出现了袁源杀父弑母,马加爵杀人等极端事件,青少年缺乏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意识,这些悲剧说明了部分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让青少年学会尊敬、关心和体贴自己的周边人和事,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责任心、爱心、感恩的心,做一个人文素养、文化品位、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最后,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建设现代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弘扬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整个民族形成民族软实力,能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以此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通过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把握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更多是训斥、批评,学生的接受度比较差。笔者认为通过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能继续这样,青少年的不良思想道德更多的要靠他们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比如可以小悦悦无人救的悲惨遭遇,以及古代的司马光砸缸等为例进行对比论辩,让班级小组组成不同的阵营进行论证,在课堂探讨“见死不救”的对不对中形成了热烈的气氛,有力的揭示当今社会道德的缺失,并激发起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这样就摆脱了那些声嘶力竭的训斥,摆脱了无聊的灌输,形成了另外一种平实的风格,充分的让大家意识到了不良价值观带来的辛酸。另外很多青少年年龄小,思维活跃,学校教学还可以展开一些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课程,能够充分的调动青少年的参与感和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以董永“卖身救父”等为话题自己编个话剧,把要扮演的情景及其特征加以说明,鼓励组员自愿扮演各个角色,自己自主的决定内容和台词,最好包含矛盾和克服矛盾的剧情冲突。在宽容、安全的气氛下,学生通过投入演出来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他人的感受,了解对与不对到底在何处。这种模式能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奥妙,这样都可以更好的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掌握社会教育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相互组织课外活动,增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和倡议,如组织“为家长洗一次脚”、“一日打工者”、“一日小老师”“一日交警”等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到各行各业的不易以及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活动之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慨,这样会在不同学生之间的带动下行动起来。还要加大一些实践文化的宣传力度,注意挖崛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然后采取适当的段加以宣传,宣传社会里的好人好事,用典型的力量去影响、感化被教育者人的思想,引导他们从多种多样的思想行为中分辨出哪些是需要弘扬的,是学习的榜样,而哪些是应该抑制、是应该坚决给予取缔的。还可以建设一些书法社、围棋社、象棋社等组织机构,帮助青少年闲暇时间多贴近传统文化,少接触不良信息。只有在实践中,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和问题都能够得到纠正,自我修养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显著提升,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三)注重家庭教育

一个人价值观念的萌发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是和家庭有关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离不开父母的辅助。作为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父母也要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礼貌待人,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坚守诚信。现代社会流行起了传统价值观,很多传统家训对指导孩子教育非常有用,如司马光一生侍亲至孝,当他的父母相继病病殁后,他“毁瘠如礼,哀不自胜”,既伤痛父母双亡,更深感孝道重要,於是闭门钻研孝经,曾说“:孝经文字虽不多,然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矣。”司马光的孝行,深深影响儿子司马康,他生性至孝,遗留给后代子孙就是孝以侍亲、忠以事君、诚以待人、俭以养德的家风,这对调节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家庭和睦、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吸收这种特色,对日常生活进行统筹安排,家庭成员以身作则,为社会办实事,尊敬长辈,善待老人,邻里互助,团结无纠纷。

三、结语

第3篇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 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 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 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瑾;;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0期

第4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 养成教育

一个轻视后代思想教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后劲的学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根本点。它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现今,学生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家庭状况和背景、社会风气与导向、教师素质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息息相关。我认为,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那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性,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实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其次是建立校长负责制和全体教师参与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机制。坚持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为主渠道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2.扎实推进爱国、爱党以及热爱集体等教育活动的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要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集体和关爱他人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 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为烈士扫墓等活动。

2.2 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在教室内悬挂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立学习园地,通过校园广播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3 定期组织开展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活动。

3.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认真落实《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习惯,形成风气,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升华学生的品德情操,促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仁爱诚信、宽容善良、勤奋踏实的良好品德。

4.更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1 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2 加强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学生表现不佳,不单单是思想问题、品德问题,更多时候可能是心理障碍。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并为学生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4.3 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第5篇

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另外,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还有,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三、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另外,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第6篇

关键词: 古希腊 思想道德教育 特点

古希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思想道德教育也是这个文明链条中的一环,不仅在实践上有很多值得后世学习的地方,而且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照我国目前学校的德育状况,在当今重新学习古希腊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对古希腊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浅析来得出对我国目前德育的启示。

一、多元性

古希腊非常重视对公民的品格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所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渗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古希腊设有专门的音乐学校,注重音乐对人的性格塑造和对人的性情陶冶,用音乐的韵律来滋润儿童的心田,使其心灵纯洁,举止文雅,行动得体。教师选择一些著名抒情诗人的作品配以音乐教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受到教育,培养性情。同时,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当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古希腊一些思想家也对音乐教育在陶冶人的心灵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苏格拉底认为:“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1]柏拉图说:“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2]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音乐有各种作用:它供人娱乐,它提供文化消遣,它陶冶心智。但是,在教育中,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陶冶心智……‘我们发现最接近真实事物的类似愤怒和优雅的,以及同样一般类似勇气和节制与灵魂的品质的,就是音乐的律动和旋律。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当我们留神听它们的时候,我们就改变了灵魂’。”[3]

2.在体育训练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在体育教育中要着重于品德训练,重在训练青少年勇敢的品质。与斯巴达相比,雅典的体育教育多了一些内涵,即将其作为培养健美的体格、完美的人格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每个公民全面、协调发展。雅典的青少年在体育馆学习期间,不仅参加各种体育比赛,而且出席公民集会、宗教活动,入剧院观剧,旁听法庭诉讼,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了解学习了公共的生活准则,受到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教育和美的教育,他们在学校阶段就逐步养成了正确判断、培养智慧、节制和自我控制的美德。“如果考虑到雅典青年周围环境的性质,从这种参与成人事务中获得的非正式教育可能有多大效果,就很明显了。当他沿街而行时,可领略到世界都知道的最杰出的艺术珍品。天复一天,他们可以听到长于机警言辞和富于经验的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在解决政治问题中,他们有个人的一份。春天,他们还会在狄俄尼索斯剧院找到指定位置,从早到晚地观看悲剧的表演。那是一年一度悲剧诗颁奖竞赛会的演出”。[4]

3.注重游戏在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中的作用。

雅典儿童七岁前由家庭负责教养,家庭教育包括摇篮曲、歌曲、讲故事、神话、掷骰子、玩球等儿童游戏,以及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七岁后进入学校学习,在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通过游戏学习。学校注重通过游戏来培养青少年的心性和品德,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游戏当中,使青少年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影响。古希腊教育家们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相当正确的认识。柏拉图认为游戏对儿童的性格很有影响,所以他主张儿童在游戏场所听经过选择的故事和童话,从事经过选择的游戏,以便在他们身上发展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二、民主性

雅典是古代民主制度的典范。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又领导广大自由民继续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更加彻底的民主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民主的高峰。这也深深影响了雅典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雅典的思想道德教育打上了民主的印记。雅典思想道德教育的民主性最主要地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注重青少年的个性和主动性,遵循个体的自然发展规律。

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发展的高峰期。这时候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都达到了最繁荣的阶段。生活在这一时段的智者派成为第一批职业教师,智者派非常强调个体和个人,他们从个体出发,要求摆脱原有制度和体制对人的束缚。其中,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5]这一思想虽然有唯心主义倾向,但它却是普罗泰戈拉注重人和个体的体现,它反对传统神学,而注重人的主体性,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一思想反映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必然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苏格拉底的座右铭是“要认识你自己”。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个有理性的人,认识到人应该觉悟到人所具有的尊严,应该能够运用思考,对事物做出独立的判断。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是非常重视人自身的。而且苏格拉底也创造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启发式的问答法,即“产婆术”,具体做法是: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它教导人们如何从个别中寻找一般,从特殊中抽象出普遍。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要主动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育过程中的民主性。

亚里士多德也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对个体的关注。他把教育看作是一种个人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个体依靠内部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人的最初发展只是生物和动物的特征,而只有充分发展时,才是一个理性的动物。

可见,从古希腊开始,思想道德教育就非常重视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和探索性。

三、开放性

这主要表现在古希腊注重思想道德在实践中的养成。古希腊还属于人类社会的远古时期,它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教育体系,但总体来讲还处于萌芽和探索期,因而相对来讲系统性和理论性还不足,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古希腊的教育的一个特点,即注重实际和面向生活。古希腊实行的是一种生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要面向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道德对生活的实际指导作用。

人类最初的教育活动便是和生活融为一体,儿童在与成年人的共同生活中获得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思想道德教育也同样如此。弗罗斯特在描述荷马以前的教育时曾指出:“大多数青年人获得这些知识和技术是通过与长者共同生活,在观察他们的劳动和娱乐中得到收获。父母用实例有意识地教给子女很多事情。”[6]从古希腊教育的发展到斯巴达和雅典城邦制度的建立时期,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学校,但这些学校总体上仍然是注重面向生活实际的,尤其是到十四五岁时,少年从参与成人事务中获得的非正式教育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肯定,决没有哪一种年岁的人能对青少年产生比较丰富或多种多样的感染力,如果有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真正的教育者”。[7]

古希腊的一些思想家对此也有深刻的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关于实践的智慧。他非常重视习惯在形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作用。他认为道德上的美德是由习惯产生的,而习惯是在做的当中形成的。并指出我们由于行为公正而成为公正的人,由于遇事能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待之,而成为勇敢的人。因而,从小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造成人们之间很大的差别。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必须先进行有关美德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美德。”[8]他认为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9]。这一命题“把行为和实践作为实现活动凸显出来,让人们认识到德性和幸福不在于拥有,而在于行动,在于实践,在于实现活动”[10]。

四、总结

总之,由于古希腊还处于人类历史的早期,其思想道德教育还具有零散性和不系统性。但正因为此,才使之创造出了至今仍有重要启发意义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对丰富和改进我们当前的德育方法有重要作用。当然,古希腊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教育带有明显的阶级性。教育对象限定在统治阶级内部,平民和奴隶则被排斥在教育范围之外,各种教育机构均为贵族子弟设立。因此,对于古希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应当吸取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为我所用,又应当抛弃其消极意义的一面。

参考文献:

[1][2][古希腊]柏拉图著.戴子钦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13,110.

[3][4][7][英]博伊德・金著.任宝祥,吴元训主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8,19-20,20.

[5]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欧洲哲学通史(上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90.

[6][美]S.E.佛罗斯特著.吴元训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6.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班级管理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生德育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考验着我国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考验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师只有自身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德育工作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若教育工作者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就可能出现偏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任务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不仅要加强学生道德体制的建设,还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进行监督管理。

二、优化教师队伍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上的新鲜元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道德教育的最新动态,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还要学习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精髓。

2.加强学校与外界的交流。学校要积极了解一些成功的德育工作者,并且聘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做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他们的工作报告、工作经验、教育思维方式及不同的教育视野,都能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灵感。当然,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一位美国教师这样为学生分析《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继母对自己女儿和灰姑娘的态度不同,说明灰姑娘的继母非常疼爱她自己女儿,是一位好母亲;从灰姑娘十二点准时跳上马车回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通过仙女、狗、老鼠的帮助,灰姑娘才得以参加舞会,告诉学生人是不能没有朋友的。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可以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选择资历较深、努力进取的优秀教师或者班主任,以他们高尚的师德、优秀的敬业竞争为青年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实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4.建立健全激励体制。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认真学习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知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科研机制。要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学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合理、科学。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1.书本育人。书本育人是我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书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行为育人。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言行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学习精神、不耻下问精神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都比较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劳动模范的故事,如不论刮风、下雨都勤勤恳恳打扫校园的清洁工、在盛夏坚守岗位的交警等。这些具有崇高敬业精神的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

3.规范制度。中学阶段,学生有《中学生守则》等制度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学校可制定一些有效可行的规章来控制学生不正当的言行,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行为观念。在德育工作中,对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要加以表彰,对行为举止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地对其进行辅导。此外,还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的法制社会,形成以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学校可以聘请公安机关人员或者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讲解社会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清新优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贴近大自然的校园环境更容易让学生心情舒畅,简单朴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的内心变得简单朴素。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优美、整洁的学习氛围。

5.在实践中育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光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渊源;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了解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展览,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科学技术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如组织学生清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帮助交警管理交通秩序等。

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下,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生活

一、遵循“三个贴近”

一是贴近学生的原则。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家庭环境、生长环境、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道德特征。满足学生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积极需要,贴近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

二是贴近生活的原则。生活是人存在的基本价值,对生活的感触与体验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根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教师在教育内容上,要发掘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素材;在教育方法上,要创设浓厚的生活气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说话;在教育手段上,要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在教育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贴近生活,就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j]

三是贴近社会的原则。社会是思想道德教育最大的课堂,社会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从而为自己和社会的未来设计美好蓝图。

二、利用“三个载体”

一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开足开齐德育类课程;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本中鲜活生动的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汲取教材中思想道德的养分;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

二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生成的土壤,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高中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三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活动等,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三、强化“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 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四、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不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对于中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抓住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机会,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能只求形式,而是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我们只有对这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掌握多种有效途径,形成合理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方法

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现实的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21世纪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正确把握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特点,才能懂得高职大学生的心思。只有懂得高职大学生的心思,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才能有实效性。

一、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思想比较消极

高职大学生中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大、自卑、对未来没有信心,甚至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进而引发对学校、对社会的不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渴望提高学历、得到认可,却意志薄弱、缺乏拼搏精神

他们中的一些学生总感觉自己比别人矮一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闲暇时间安排上选择了以“上网、聊天、闲逛”等娱乐为主,这说明高职学生在渴望升学、渴望成才的同时,又表现出矛盾的一面,即:一方面寻求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又向往悠然自得、轻松自在的生活,积极进取有时又不免寻求解脱或超脱;渴望实现人生价值而又有茫然之感;他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又往往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他们渴望学有所成,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事业成功却不愿意做平凡小事;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训练。

(三)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思想道德实践存在巨大反差

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公共思想道德素质普遍不高,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公共卫生、不尊重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食堂里,残羹剩饭随处可见,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打饭不排队现象司空见惯,图书馆里,经常出现偷书、撕书、污损图书资料的现象;这些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但从我们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期望值高,多数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应该遵守,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道德应该摈弃。但他们在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明显落差。

(四)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信仰危机比较严重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定位还存在较大偏差,普遍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很多高职学生缺乏青年应有的思想道德热情,甚至对必要的时事思想道德学习和思想道德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一些思想道德理论观点持模糊和错误认识的比率比较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着错误,仍需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学生比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入党动机具有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

二、树立与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特点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把思想道德

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全部工作的第一要务。正确认识德育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和先行作用,从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等诸多方面培养人、造就人,以应对国际环境挑战,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新要求的人才培养的牢固阵地。

(二)确立新理念,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意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地教育出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接受各种教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做人。

(三)设立教育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分层逐步推进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围绕总目标,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与教育规律。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以认知目标为先导,以情感目标为基础,以行为目标为重点,同时要坚持三者的统一。

三、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的更新

(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人

校园里美观的建筑、艳丽的花草、幽静的环境、宽敞的道路、艺术的走廊等,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美的享受,给大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使大学生精神焕发,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健康的文化氛围等,则是一种“清洁剂”,对大学生起着“清心洗耳”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符合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践教学突出了养成教育,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以及中国化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之路。

(三)重视解决思想道德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思想道德理论上的难点和热点所处的地位十分显著,它就应该作为思想道德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这也需要有关部门为思想道德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敢于探索和解决思想道德难点和热点问题。思想道德工作者应当善于从高职大学生熟视无睹的事实中,提炼出人们一般不曾意识到的固有结论。这样的分析能够产生很大的说服力。这样化解难点和热点问题,容易入情入理,取得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梅.道德内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2、顾海良.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导刊,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