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20
导语:在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城市”系统分析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的《雅典》明确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有“计划”、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数字城市”重在整合设施、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由于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急需数字技术的支持,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实属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难点,以前是网络,现在是数据。一些城市正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抓紧建设可以实际使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统筹规划,共享资源;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立足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拉动产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数字城市”总体规划
“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类应用、五大工程,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组织、资金、人才保障体系等。
五大平台是信息网络平台、公用信息平台、专题信息平台(多个)、空间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五个中心包括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身份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五类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五大工程包括市民卡工程、金融信息工程、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和金旅工程。“数字城市”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中心是“数字城市”的心脏。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实施,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与整合,集中管理重要信息资源。
中心也是全市综合数据中心、重要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重要信息备份中心等。
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包括:
(1)基础空间数据库:含遥感影像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等;
(2)人口资源数据库:含市民姓名、出生、婚姻、教育、收入、纳税、交费、社保、医保等内容,公民身份号码是基本标识;
(3)公共设施数据库:含城市重要公共设施数据,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铁路、地铁、轻轨、无轨、大街、小巷等;
(4)经济运行数据库:含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数据;
(5)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含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如纳税情况、还贷情况、履行合同、遵纪守法和帐目情况等;
(6)元数据库等。
电子地图数据库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存储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地理编码数据库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的连接。元数据库描述整个数据库。
城市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社区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数据规划包括数据总体框架和层次规划,全市共享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规划,全市分布式数据库规划等。
“数字城市”数据库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数据库:
1)全市各单位、各行业的数据库;
2)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
3)全市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
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遵照各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形成“数字城市”数据系统的基础。这类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
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震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园林绿化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工商数据库、税务数据库(国税数据库、地税数据库)、物流数据库、贸易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城市建设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住房公积金数据库、农业数据库、旅游数据库、银行数据库、保险数据库、社区数据库、武警数据库、公安数据库、消防数据库、计划生育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库、民政数据库、教育数据库、科技数据库、医院数据库、药店数据库、电力数据库、电信数据库、自来水数据库、燃气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库、商场数据库等。
“数字城市”建立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制定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的规定;部门间签定数据使用协议,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市民。
“数字城市”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快制定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确保“数字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严格信息化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数字城市”专题规划
“数字城市”的专题规划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以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重点,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实施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信息更新机制;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方便企业与市民的目的。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建设是关键。目前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金税工程、金融监管(含金卡)工程、宏观经济管理工程、金财工程、金盾工程、金审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业务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专题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环境监控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服务系统等。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认真解决电子商务涉及的安全认证、支付方式、物品配送、网络结构、法律环境、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环节;完善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和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系统;建立企业、市民资信中心,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上网交易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专业生产大户为依托,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数字城市”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海洋信息工程,建立海域管理数据库、海洋生态和环境数据库、海洋经济数据库、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和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展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环境评估等,支持海洋开发的伟大事业。
经济运行服务
建设金融、税务、工商、诚信、不动产和技术监督等信息系统,为经济运行服务;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工程,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运用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全面建成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建成统一的数据中心。
社会公众服务
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建成连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区工程建设,普及推广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卫星应用系统可用于海洋监测,天气预报,资源调查,定位导航、搜索营救和通信电视等。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规划
“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信息工程是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大工程、五类应用和25个系统等。后者包括现代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建设五大险种合一的、包括就业服务在内的连接全市各级劳动、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的网络信息系统,发行统一的保障卡,为全市的社区、乡镇、机构、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这是为民服务的一号工程。
城市市民卡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凭证,属于重要的民心工程。城市市民卡为IC(CPU)卡。他依托城市公用信息平台,依托城市社会保障信息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包括网络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多个业务系统等。通过市场运作,依托城区规划改造,通过房地产开发,鼓励物业管理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小区住户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维修维护、文娱体育、医疗保健、网上购物、金融股票、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网络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为民服务。
继续扩建和完善城市金融数据网,与国家金融网联通,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小额电子支付系统、信用卡授权交换和信息交换系统,同城结算自动化系统以及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周转速度。在此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金旅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信息网和网站,建设旅游投诉处理系统和旅游统计联网上报系统,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库,提供酒店房态、房价、住房率、旅游统计、旅游预报等信息服务,提高旅游产业收益,提升城市知名度。
“数字城市”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逐步把城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对各种分离的信息与通信资源进行整合,将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台以及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和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高效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市民只需拨打上述报警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接通联动中心并得到所需要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改进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籍管理日益重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支持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存储图文数据的数据库以及管理和支持系统三大部分;支撑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籍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功能。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还包括教育、科技、金税、金财、金贸、金盾、智能交通、城市公用事业、卫星定位导航、海洋溢油监视和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等。
一、进一步加大档案收集力度
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方案。既要收集文书档案,又要加大科技、专门档案的接收力度,尽可能把反映单位中心工作、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各类新型载体档案收集齐全。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立档单位和机关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开通档案信息网、举办档案展览、专题研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争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三是要选派专业人员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地搞好收集工作。在征得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档案部门应该主动参与、全程跟踪各项重大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
一要做好开放工作。除馆内年限满30年的档案要按期向社会开放外,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还可将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档案适时向社会开放。二要做好编研工作,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三要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档案目录和档案全文,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优先对已数字化档案、已复制档案和电子档案进行鉴定,划分出开放与控制利用两部分,并及时把开放部分的档案以各种形式提供社会利用。
三、进一步加大档案数字化力度
不仅包括馆藏档案数字化,还包括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等。一是加快档案扫描进度。积极落实资金,购置设备,安装软件,培训人员,重视数字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要对档案数字化或缩微的前处理过程加强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档案混乱、损坏甚至丢失。二是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建立本地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对本地区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统一接收、集中归档、及时备份、脱机保存。三是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要及时鉴定,划分公开范围和控制使用范围,优先把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急需利用、内容又可以开放的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以便于开展远程利用。
四、进一步加大服务决策咨询力度
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加工,编印成不定期刊物,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参阅。如全省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或重大自然事件、社会事件,根据档案记载,编印系列专题资料以简报形式报送领导,变“死档案”为“活资料”。二是围绕“资政惠民”主线,充分利用馆藏档案,精心选题、深入挖掘,编写系列丛书,作为长期工程持续抓好,为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等提供有效服务。三是依托互联网、政务网、党员教育网等网络平台和电视广播网,建设网络档案信息平台;建立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并推出“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方式。
五、进一步加大档案信息产品开发力度
一、五项措施强保障
(一)精心组织,周密布署,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自9月12日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9月13日召开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以大政办发[*]44号文件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乡党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为副组长,以中学、中心校、农科站、经管站、统计站、企业办、民政办、广电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统计站,由乡农科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1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以大政办发[*]46号文件拟定了大桥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进行了分工。14个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数字乡村办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从各小组成员单位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图片采集、图片编辑、网页制作、文字处理、数字处理和后勤保障4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数码相机6台、电脑5台、打印机1台、车辆2张投入到此项工程建设中,保障了全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进展顺利。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三)及时动员,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对全乡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布署,要求各村分别按各自所辖自然村分别进行数据采集,并于9月25日前全部上交到数字、文字处理组进行统一审核,图片处理组于9月17日开始按要求到每村进行图片采集。动员会上,乡“数字乡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对与会人员分别进行了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数字、文字审核等方面技术的培训,使与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同时,为了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安排了专车用于到各村进行图片采集和技术指导,乡党委、政府在乡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元经费,用于全乡“数字乡村”工程的培训及设备购置。
(四)、统筹安排,协调设备,全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于9月30日止,全乡已完成14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的数据采集、审核及录入,完成14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的图片采集及录入,共采集数据175份,录入数据175份,采集图片25000张,录入图片16000张。10月1日至7日,网页制作组工作人员对全乡25000张图片进行整理、处理,自10月8日开始进行离线数据录入,至10月16日止,已完成6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的离线数据录入,到10月28日前全部完成离线录入并在网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大桥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采取会议、广播、标语等形式,对“数字乡村”工程进行广泛宣传,乡级召开专题会议5次,参会人员125人(次),张贴临时宣传标语6条,下发简报2期,出黑板报2期,各村共召开会议14次,参会人员203人(次),张贴临时宣传标语28条,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舆工程准确无误。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5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组织各村党总支书记、各单位(部门)负责人、“数字乡村”工程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召开了动员大会,结合大桥实际。
(一)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大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大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
(二)确定了14个村委会、161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14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
(三)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
(四)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4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3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二)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2048×1536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
(三)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一)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
(二)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数字乡村办公室主任及四个组长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
(三)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
(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乡数字乡村领导小组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县、乡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大桥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科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6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6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2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2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乡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2台、摄像机1台、电脑2台、移动盘2个、打印机1台补足了器材。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250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有的需要进入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场,拍摄反映农村经济的来源图片;还有的需要拍摄群众在田间劳作、休闲娱乐的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众们的热情配合,这也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伍。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图片的采集、录入、修改和数据上报工作,和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把关,参与工作难点的化解。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国庆假期,有的同志还带病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在分工不同的各个工作小组之间,需要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工作的开展。虽然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各小组成员都比平时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相互交流沟通,确保工作步调一致。
(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摸索开展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上离线软件的开发的时间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全乡的数据采集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工作人员中抽调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业务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当天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录入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测试录入图文信息显示、导入导出数据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了全乡离线数据录入软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为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技术到位,除了业务人员培训以外,实行“每天一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数据录入、图片处理、图片采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为了进一步使数字乡村工程发展、管理上一台阶。大桥乡党委政府,11月5日研究决定以大政办[*]52号文件下发成立会泽县大桥乡农业信息服务管理站,由乡农科站站长徐佑忠兼任站长,并抽调农科站2名精通业务人员组成,设办公室于农科站、电脑3台、数码像机2台、摄像机1台、移动硬盘2个、打印机2台,有牌子,明确了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管理规定。
六、存在的问题
声音/数字
(8)声音 无
(8)数字 无
政策
(9)发改委商务部:及时投放储备蔬菜平抑价格 无
(9)河南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2月前完成备案 无
(9)商务部首批药品流通行业5项标准 无
商贸要闻
(10)安永报告:2013年ipo活动有望回升 无
(10)科脉御商助力中业爱民提升规模效益 无
无
(11)平安银行产学研合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无
(11)美国运通《2013全球商务旅行预测报告》 无
商会动态
(12)“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无
(12)201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宣传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无
封面专题
(15)零售业如何适应新节奏——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变局隐现 颜菊阳
(20)缓行中的传统零售商亟待转型 黄苏萍
(22)点燃零售业再增长的新引擎 郭戈平
企业天地
(25)勇于创新 共谋发展——林德携手海烟物流二十年风雨兼程 吴晓
管理研究
(26)支付机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评估研究 徐芳
特别专题
(28)2012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落幕 吴晓
海峡两岸
(30)中国茶之故乡 华刚茶之精粹 姜丽丽
无
(32)弘扬茶人精神给予好茶最美的延续 姜丽丽
华夏旅游
(34)新旅游style迎新春 姜晨
(36)感受农家文化王家第一大院 姜丽丽
(38)石京龙滑雪场 姜丽丽
(40)滑雪的乐趣 姜晨
(42)乔波冰雪世界 姜丽丽
(44)严冬火锅成宠儿 姜丽丽
人物在线
(52)朱天喜:坚守禅武医文化的传承之路 闰方博
书讯
(56)“吃货”天堂——美食梦想地——成都 吴晓
无
(58)善事一生 酒鬼相伴 无
(60)筹措新篇章酒鬼借“危”完美续航 吴晓
(61)天赐琼浆玉液人间“酒鬼”得福 无
(62)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闫方博
(63)闲饮普洱
寒冬 李伟丽
(64)玉雕大师·仵应汶 无
(66)钧瓷大师·阎夫立 无
(68)孙菊生·绘画欣赏 无
(70)单克义·书法欣赏 无
(72)姜金军·绘画欣赏 无
(74)马鸿民·书法欣赏 无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会计档案主要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会计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材料,完整的会计档案可以原汁原味的反映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历史画面和会计操作过程,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笔者认为,随着会计档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会计档案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认真研判其发展趋势及问题,推动会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
一、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会计档案管理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整体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里产生的会计凭证、账册和报表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成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专业性是指会计档案通过会计核算这种特有的专业手段完成,以数字记录和反应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凭证、账册和报表有特定的格式及项目,档案的装订和保管也有相应的专业要求。连续性体现在一项经济活动从业务发生到结束,可以利用会计核算的方式,连续不断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记录、反映和监督。
2.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会计档案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历史面貌,为企事业单位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其次,会计档案是证明经济单位合法经营的凭据,也是监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第三,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助于成本控制,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趋势研判,为企事业单位压缩成本、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1.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面临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主要体现在从纸质档案向数字化档案转变,从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转变,从单一部门管理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档案管理转变等等。现代会计档案管理就是要用现代管理的理念对会计档案理论研究、声像档案采集、档案编研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由此,以信息化为载体的会计档案管理相比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存储内容信息量大、查阅速度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便捷等。
2.会计档案管理现状。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会计档案管理建设成就显著,但是不同单位、行业、地区间还不平衡,不少单位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领导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工作仅局限于货币资金核算、工资核算和资金收支的监督等,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脱节。会计人员上岗前也缺少必要的档案管理培训,重核算、轻管理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少单位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移交等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直接影响会计档案的规范化操作。
三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和知识储备,会计档案存在填写内容不全、装订不分类、排序不规范、目录不准确等现象,造成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四是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受传统档案管理的影响,当前仍存在大量纸质档案未实现数字化,无法形成完备的档案信息库,或者存在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信息不匹配、不能实现同步归档等情况。
五是人为破坏因素严重。会计人员将档案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库房,引发变质毁坏,个别人员甚至私自篡改和销毁数据,造成经济责任无处追查。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中,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不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是社会机构的介入弱化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单位委派第三方的审计、会计事务所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核算分析,从而忽视会计信息档案的保存及管理。
三、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升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会计档案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领导要带头学习好相关法律知识,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加大投入,改变会计档案工作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缺乏等状况,全面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水平。
2.强化会计档案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制定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做到会计档案完整收集、准确立卷、科学立卷和方便检索。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起点,收集后将会计档案装订成册,保持收集资料和立卷的完整性和关联性,继而按照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对会计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最后规范编制目录,细化为流水登记目录、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在职在岗培训成为常态,提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有效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
4.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会计电算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有机融合,将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改善会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借助局域网、互联网来加强各部门及外界的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档案的高效管理。
5.加强会计档案的内部监管。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定期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严格的审核和借阅制度。
四、结论
会计档案是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一面镜子,各单位应积极深化会计档案管理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培训,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多途径管理和利用好会计档案资源,实现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档案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凤.浅谈深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资源,优化整合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资源、现代技术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体,是图书馆在印刷文献和数字文献双重环境下,利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将系统和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形态。复合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文献已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纸质文献面临冲击与挑战。如何把两种类型文献优化组合,使其合理使用,是本文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信息载体与形态的优化整合
在信息传媒体多样化、信息载体形式多样化和人们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人们既需要用手工检索的方法来满足信息需求,更需要用网络检索技术与方法来检索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因此从多渠道多载体来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信息载体多样化的观念,充分认识各种载体的劣势与缺陷;其次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用为中心,不断调整两种类型文献的收藏比例;其三是从满足用户信息多样化需求出发,在满足用户一般纸质文献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尽量用数字文献满足用户网上较深知识内容的需求。
二、信息内容与结构的优化整合
根据数字信息资源载体的收录范围、利用率和价格等,确定纸质文献的收藏重点。由于网上文献数字库种类多,内容涵盖面广,加之价格较低优化整合,检索方便。纸质文献阅读方便,方式灵活,但在检索方面不如数字文献。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一是从总体结构上,对于使用率高的科普、学习类和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献,宜收藏纸本;对学术性强,两种类型利用率都高的文献,以数字文献为主,纸质文献为辅,经费宽松的图书馆也可都订购;对于利用率不高且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以订购数字文献为宜,以此减少重复和复本量,增加收藏品种,提高文献保障率。二是保持传统图书馆收藏的优势,对于专利文献、技术标准文献、考察报告、学术论文、会议文献等类型文献以收藏数字文献为宜,因为这些文献不是图书馆收藏优势,并且均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数字文献。
数字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对数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主要文献数据库的收集原则和收录范围,掌握各种数据库的收录情况,然后选择文献数据库。图书馆对馆藏的优化重在节约经费,用有限的经费购置尽量多的文献,减少重复,提高保障率。因此图书馆只能根据对数字文献数据库的分析进行选择。当开发商能按用户的选择向用户提供数字文献时,图书馆再根据用户需求和利用率,更经济更科学合理地调整数据文献的馆藏结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信息资源报导的优化整合
信息资源报刊的整合主要是馆藏各种类型文献目录的统一,整合的原则是将两种录融为一体,整合为目录,建立馆藏文献总目录,另建立专题书目数据库。总目录分为纸质图书、期刊,或数字图书、期刊等,进而按学科、类别划分,从简整合,重新加工整合。如果图书馆人力、财力较充足,可将两种类型文献通过目录整合为一体,注明载体形态、学科类别以及馆藏情况,用代号区分。打破载体、类型界限,以专题目录报导。网上购买了使用权的数据库,可以设在总目录下,通过链接、指引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同时对不同类型数字文献进行专题开发与整合优化整合,建立专题目录与索引数据库。目录整合的意义在于:一是方便读者通过目录选择利用纸质文献或数字文献;二是让读者了解馆藏文献的基本情况,向用户提供专题化信息;三是通过网络远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四、信息资源加工流程的整合
加工流程的整合一是指馆藏,二是数字文献、纸质文献要改变传统加工程序,建立以利用为前提的加工流程。对于到馆文献,首先进行简单加工,提供用户利用,经过一个时期后,图书馆再对其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流程能够极大地提高纸质文献的利用率,扩大纸质文献的影响,是对传统加工流程的变革。对图书馆来说,数字文献加工流程的整合,主要是指数字文献书目的整合和报导的提速,在向用户提供数字文献资料时,做好文献报导工作和各种书目数据库的整合工作。
五、信息资源服务的优化与整合
一、云南档案工作的特色
(一)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抢救成果突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文字仅为土司、毕摩、东巴、和尚、长老等少数人掌握,许多民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民族记忆长期依靠口传形式流传。针对在世的民族文化守护者和民族文化传承人越来越少的现实,云南省档案局以口述记忆征集和访谈为抓手,经过5年的努力,已完成13个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档案征集抢救。1、规划先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云南省档案局综合资金、人员、技术能力和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分布地域等因素,优先考虑年龄大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受访者,科学制定了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规划,分区域分阶段有计划完成采集工作。在口述记忆采集方面,形成了全省档案部门设备、人才共享工作机制,合力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2、口述为纲,统一流程,讲究规范一是确定口述记忆征集线索和访谈对象。坚持以民族为单元、以人物为核心开展少数民族口述记忆征集和访谈工作,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历史口述记忆、少数民族文艺口述记忆、少数民族科技口述记忆、少数民族宗教口述记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口述记忆、少数民族民俗口述记忆等内容展开。口述访谈则主要围绕少数民族第一个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第一个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进行。二是实施少数民族访谈。访谈计划包括:访谈内容、项目成员、项目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受访对象、授权书的制定等。并由具体访谈人员在搜集掌握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和地方历史文化以及访谈对象详细情况、必要背景、生活环境等信息的基础上,为每一类受访者制定兼具共性和个性的访谈提纲。访谈实施中进行直接录制,访谈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歌舞以及技艺时,让受访人边示范边讲解,将各个动作和手法进行分解。三是整理归档口述记忆。一份完整的访谈资料共包含访谈计划,访谈提纲,事件或受访者背景资料,访谈原始录音、视频、照片资料,访谈原稿,媒体报道,受访人对文字转录稿的意见,受访人授权协议书,访谈时间、地点等文字说明,现场笔记,征集到的与受访人或事件有关的档案资料,访谈工作总结等内容。3、项目拉动,采集到县,汇总到省云南省档案局注重以项目为抓手,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工作成果。每年按照规划对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将工作责任和要求分别细化到各规划参与单位。口述记忆采集经费包含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经费中,纳入省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范围,由省对各项目实施单位给予补助,各项目实施单位协调各级财政,配套必要经费,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保障。年度项目截止时,各项目实施单位将采集到的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成果,汇总到省档案馆,由省档案馆统一整理和保存。4、外协内联,形成机制,共建共享目前,云南省多家机构及研究学者均有涉及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致使目前大量的口述记忆资料散存在不同机构及个人手中。云南省档案局通过分类管理、通力合作、整合力量等措施,逐步构建少数民族口述记忆管理体系,并与省民族学会合作开展少数民族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合作开展口述记忆采集工作。2009年,云南省档案局还承办了国家档案局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的“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项目”,并分别于2011和2012年选派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接受强化培训,省档案局馆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新加坡轮训。
(二)数字档案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以来,云南省以省档案馆为龙头,带动州(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至2013年底,全省三级档案馆拥有数字化档案1.18亿页,目录数据5683万条,其中,省馆4148万页,637万条;州市、县馆7710万页,5046万条。曲靖市富源县率先建成县级数字档案馆;楚雄、临沧、昆明、大理等州、市按照规范程序启动数字档案馆立项建设,昆明、保山、曲靖等州市完成所有馆藏文件级目录的数字化。1、规划先行,强化指导,统筹建设一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云南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建成一批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和数字档案馆”的目标。二是制定系列指导意见,强化业务指导。先后制定《云南省数字档案档案馆建设规程》、《云南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规程》、《云南省机关文书档案数字化规范》、《云南省文书类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试行办法》。三是编制和实施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提出用十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投资9200万在云南省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四是推行州市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审核指导机制。通过把好规划和方案审核关,提高各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2、明确任务,省馆示范,有序推进一是明确翻三番目标,逐年逐级分解落实。今年4月的档案数量化工作会提出,全省档案数字化量以2010年为基数,到2020年翻三番的目标,并将工作量逐年分解,按馆藏数量、业务基础再分别落实到省、州(市)、县,每年监督检查完成情况。二是省馆先行,引领示范。自2009年启动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以来,省馆每年制定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跟踪督办,确保按期或者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三是州市县级积极推进。目前,楚雄、临沧、大理、昆明等州市启动了数字档案馆项目规划立项工作,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州市争取到档案数字化专项支持,富源县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县级数字档案档案馆。3、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一是积极争取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2009年,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随后省发展改革委及时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省财政厅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得以启动。楚雄州投资1700万建设州数字档案馆,第一期项目资金已经到位,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启动专项建设的州级数字档案馆。二是积极争取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云南省档案局寻找档案数字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点,争取到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省级电子文件归档系统两个电子政务项目,整合到数字档案馆项目中整体规划和同步实施,丰富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同时也支撑和服务了省级电子政务应用。三是与重点档案抢救项目和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在县级通过实施新馆建设,一方面带动当地政府对档案馆配套设施特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各新建馆普遍规划和建设100平米以上的标准化中心机房,设置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查阅场所,布设标准规范物理隔离网络。四是扩大合作,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省档案馆优先完成了省民政厅等92个政府口与民生紧密相关部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今年,云南省还将以省档案馆平台和网络为核心,以州(市)、县馆为节点,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民生专题数据库群,逐步实现民生档案“跨馆查档、就近出证”。
二、四点启示
(一)新馆外形要从“外树形象”角度考量2011年7月修订的《湖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从档案馆选址与五项功能、建筑技术指标和档案特藏库都有明确规定,并对档案库房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和办公区提出“四区分开”要求。今年6月18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建设研讨会上指出,未来档案馆建设要把档案馆发挥“五位一体”功能放在首位,也要有中国元素和文化气质,要好看。这对今后的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云南调研期间,我们查看了云南省列入“十二五”国家支持建设范围的103个县市级档案馆设计图集,并直接到4家档案馆调研。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云南县级档案馆的外形普遍注意外形设计,体现出边疆文化特色,也凸显了云南各民族的个性。特别是巍山县档案馆建筑带有明显的南昭古国的特征,茶文化元素、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都成为了档案馆外立面的表现形式,并与周边环境协调。毋庸讳言,湖北已建成的县级档案馆,多数外形都缺乏区域个性,更难找到荆楚元素。红安档案馆的外形设计,“铜锣与大刀”元素让人耳目一新。现在湖北档案部门正结合鸿忠书记“三加强一服务”讲话的学习,着力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档案部门的形象的树立可以有多个路径,但档案馆的建筑外形最简单、最直接、最长久,其视觉冲击力不可低估。下一步县级档案馆建设,应在确保使用功能基础上,注重外形设计,在区域地方个性、荆楚文化元素方面多点考量。
(二)新馆开馆、展览开展两同步效果不可小看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县级档案馆新馆开馆时必须至少要举办三个档案展览,必须要结合馆藏举办一个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进程、重大建设成就、重要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基本陈列展览,条件许可的还要筹办一个具有当地历史人文特色、形式丰富多样、视觉效果强烈的专题展览。从安宁、楚雄、巍山3县市展览来看,大气恢宏、内容充实的档案馆展览大厅在专门展览馆、陈列馆缺乏的西部县城抢占了文化发展先机,更是一张光鲜的档案名片。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比云南先进,但专门展览馆、陈列馆的发展也不平衡,山区县与贫困县在这方面的欠账太多。新档案馆开馆之际举办有文化内涵的大型展览,使档案馆的展览成为当地的城市会客厅,成为上级党政领导调研检查的必到场所,其服务作用不可低估,其作为空间不可小看,其综合效应不可限量。
(三)土家族口述记忆抢救和荆楚记忆建设宜早不宜迟“口述档案”概念由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提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口述档案实践。云南省以项目拉动方式,运用征集、收集、拍照、录音录像、口述历史采集等手段,建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特藏库和专门数据库,同时全面收集、征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相关档案。湖北境内,独有的少数民族不多,但土家族分布在湖北9个县。现在,口述档案日益成为人类记忆工程的新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的加快,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记忆会日显珍贵,今天能随处可见的,明天就会无法再见;今天看似平常的,明天就成为无法复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家族口述记忆的抢救要提上议事日程,江汉平原、鄂东南、鄂西北民俗、民风、民情档案的系统采集也势在必行。
论文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有别的某些特点。首先,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其次,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新经济是网络经济,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杜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特别是商业交换活动方式。建立在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构成了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第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伯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论文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 网络 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 发展 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 工业 经济的 历史 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有别的某些特点。首先,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其次,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新经济是网络经济,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杜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特别是商业交换活动方式。建立在 现代 通信、 电子 计算 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构成了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第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 科学 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伯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 现代 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 经济 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 发展 ,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 科学 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 计算 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 政治 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