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25
导语:在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儒家;贤能;选才用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86-0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正如有学者指出,西方管理思想运用于中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在设备、技术、质量、财务、成本等管理领域,因其对象是物,这种冲突相对轻一些,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因其对象是人,这种冲突则相当突出” [1]。因此如何避免这种水土不服就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中国古代在选才用人上有许多创新,诸如远古社会选贤举能的贤能制度,通过让贤方法来产生首领继承人的禅让制等[2]。而儒家注重“贤”的原则,倡导全面了解、深入考察,并强调知人善任、量才而用,对于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儒家坚持“贤”的选才用人导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以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服务公众为基本职能,在理性经济人与人本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管理方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3]。相对于其他组织人力资源而言,它具有公共管理的四个本质特征:履行公共权力,追求公共利益,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以及具有公共责任[4]。
儒家“尚贤任能”,崇尚贤人政治,孔子提出“举贤才”的治国方略。“贤人”是孔子心中的社会精英,也是其人才思想的核心[5]。他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6]即,推举提拔正直的人,放在邪曲的人之上,民众就会服从;反之,民众不服从。并且“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6]。孟子更是指出:“不用贤则亡”[7];强调“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7],把人才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荀子也主张选贤举能,认为“明主急得其人,而间主急得其执。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执,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意思是国家虽有严刑苛法,而无贤人治理,也必定出乱子,甚至危殆[8]。
儒家所谓“贤人”,或曰“仁人、贤士、君子”的标准众说纷纭。一般而言,“所谓贤才,是那种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规矩,说的话能够使天下效法,使天下人富有而自己不蓄积私财,布施天下而不担心自己贫穷的人”[8]。也即孔子所谓“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 儒家的这些理念对中国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贤”在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公共人力资源坚持社会性、公众性的价值取向,在选才用人方面,可以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去考察,而这五点正是儒家所谓“贤”者所应具备的。
(一)德
中国自古重“德”,在人才选拔方式上,从世袭制、荐举制一直到科举制,无不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儒家思想中,“德”与“仁”往往相互代替,孔子认为 “德”有五种具体含义,分别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6] 庄重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家拥护,诚实会有他人任用,勤敏会取得功绩,慈惠则能够任用他人。“德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创造实绩的保证,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很难创造突出的工作实绩。”[9]公共部门更注重公共利益,需要工作人员做到:(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责任感和责任心较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有较高的伦理道德,顾大局、识大体,富有团队合作精神;(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用高尚的道德引领工作实践;(4)有较高的心理品德,包括行为动机纯正、兴趣爱好健康等。
(二)能
能,即能力或才干,指履行职责的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经验。孔子曾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6],也曾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6],强调真才实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自己有能力,才可胜任相应工作。荀子有考察他人四法:第一,让其执法,以察其是否诚实地遵从礼法;第二,让其处理错综复杂的事务,以察其应变能力如何;第三,让其处于安乐的生活环境,以察其是否放荡;第四,用色利引诱,用怒险威胁,以察其能否保持,忠于职守[10]。公共部门面临事务纷繁复杂,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及时完成工作;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努力使工作落到实处;再者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公共部门在选才用人时,要注意选拔对象的工作经验、经历,善于捕捉其发展潜力,综合判断其个人能力。
(三)勤
儒家劝勉“敬其事而后其食”[6],首先要认真工作,然后再去考虑薪水收入。并且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6],“见贤思齐焉”[6],勤于向他人学习,对工作能够“敏以求之”[6]。只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6],在其位不知疲惫懈怠,坚定地执行政令,才是真正的贤才。勤勉敬业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公共部门一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勤奋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9] 也就是要做到:一是勤于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苦干实干精神;在岗位上任劳任怨,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二是勤于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融汇各种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内力”,及时适应各种变化。
(四)绩
思想和言语上的“贤”需要实践加以证明。孔子崇尚听其言,认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6],但更注重观其行,认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6],因为“巧言令色,鲜矣仁”[6]。他主张识人用人要做到言与行的全面考察。“绩”往往是“德、能、勤、廉”的综合反映,“难以想象,一个思想品德恶劣、素质低下、廉洁自律意识较差、没有工作能力、没有责任心又不能勤奋工作的人能够做出什么工作实绩来。”[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各种考察到最后往往都归结于个人的工作实绩。就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而言,在工作期间,应做到勤勉而又勇于创新,注重组织效率的提高及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而其所在的公共部门则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从而提升部门整体业绩。
(五)廉
儒家认为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必须“克己复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标准和要求。所谓“礼”,“与其奢也,宁俭”[6],如果仅仅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则会招致诸多怨恨,即“放于利而行,多怨”[6]。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公共部门的规范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这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成员个人的自我廉洁奉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组织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其二是在选才用人程序上的透明。加大对人员招聘和录用的环节监督,防止考生通过各种方式贿赂考官,公开竞争岗位,杜绝或严肃处理拉关系、走后门现象。
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结果导向
选才是用人的前提,选才的目的在于用人,而用人的结果导向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儒家坚持扬长避短,量才适用。正如孔子的学生各异,禀赋不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6],然而他认为人各有长,应根据个人特点去从事某项事业。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6]。荀子的论述则更为具体。他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 [11]荀子还把人才分成三类:(1)谨慎、诚实、勤勉、计算细致而无遗漏,这是使吏之材;(2)举止端雅、遵守法度、尽心职业、不敢有任何损益,这是士大夫官师之材;(3)知道国家各项事业的目的,如隆重礼义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威,爱民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设置常规法律是为了统一风俗,加强农业、抑制工商业是为了增加财富,不与百姓争利是为了政令通达等,这是卿相辅佐之材 [7]。人才有不同类型,即使同一类型又有层次之别,量才而用,才能使其各尽所能。优秀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用人所长、避人之短,在充分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及特长的基础之上安排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一方面有利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另一发面也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于一.“五常”思想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代价值[J].人力资源管理,2011,(10).
[2] 朱坚强.人力开发思想的历史积淀――简述中国古代选贤用能的贡献轨迹[J].理论学刊,2011,(1).
[3] 张文君.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规范[J].运城学院学报,2011,(6).
[4] 张再生,李祥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2,(9).
[5] 王洪亮.孔子人才思想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4).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3-209.
[7]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57-220.
[8] 张兆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制度化轨迹――论先秦儒家的人才思想与选才原则[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5).
[9] 崔光宝.德、能、勤、绩、廉考核要辩证化[J].人才资源开发,2009,(7).
[10] 钱维道.试论先秦儒家贤人治国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1] 王杰,唐镜.苟子注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l:169.[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关键词:技术管理;作用;内容;划分;对应关系
项目施工管理是以工程投标,施工准备阶段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施工条件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以及交工验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施工全过程的管理。而技术管理作为项目施工管理的一个分支,与合约、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管理框架。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到工程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管理工作之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善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1 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技术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管理作为专有词汇也是在该时期出现的。技术管理是一门边缘科学,比技术有更广一层的含义,即使技术贯穿于整个组织体系,使过去仅表现在车间及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也可应用到财务、市场份额和其他事务中,将技术的竞争优势因素转为可靠的竞争能力,搞好技术管理是企业家或经营者的职责。
各工程项目均为典型项目,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同时,可在很多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期刊、文章中找到关于项目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论述。技术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是施工项目管理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措施、是施工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应说技术管理与项目各项主要目标都强相关。
2 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
分析项目技术管理的作用,离不开项目目标实现,技术管理的作用包括保证、服务及纠偏作用。利用科学手段方法,制订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起到项目目标实现保证作用;以项目目标为技术管理目标,其所有工作内容均围绕目标并服务于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靠检测手段,出现偏差时要通过技术措施纠正偏差。
技术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大小会因项目不同而不同,举例比较,建造一栋单层的房屋建筑,与建造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两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作用肯定是后者要大。如果建造100层的超高层建筑,技术管理将起决定项目成败的作用。作用大小不同,但作用性质相同。技术管理作用是以科学手段,提供保证项目各项目标实现的方法,是其他管理无法替代的。
3 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项目技术管理时间性看,项目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技术文件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计量器具管理、试验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及科研开发管理共7项内容。这些工作内容与项目目标均相关,只是相关度不同。对于质量、安全、成本及工期目标应属于强相关。
4 项目技术管理的划分
以上论述从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内容出发,证明了项目技术管理的存在。前文已提到,在项目管理理论中,包括时间管理、范围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9项内容。可发现这些管理有的是项目目标,如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有的是工作内容,如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按此分析,可把项目中管理划分为目标型和内容型,目标型管理与内容型管理不是并列关系,两种类型管理相互交叉,可用经纬线形式表示,纬线方向表示目标型管理内容,经线方向表示内容型管理内容,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所示。
以采购管理为例,作为内容型管理中的一项,要包括供方的资质审核、合同签订、进场检验以及合同结算等,该工作内容目的和原则均为实现项目的质量、成本及时间等目标。内容型管理与各项目标均相关。而目标型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例,要从范围管理开始,覆盖人力资源、采购及沟通等所有内容型管理,才能构成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将质量管理进行放大分析,其中包括策划、执行、检查及改进,通过PDCA循环,以实现目标。如图2所示的质量目标实现,技术管理存在策划环节。
由以上分析可发现,内容型管理还缺少如技术管理、检查监测管理。对于工程项目,还有更多的项目管理目标和实际存在的内容型管理,将其补充完善后,可得到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的项目管理经纬图(图3)。
在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作为内容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其为项目目标管理的开始,是内容型管理的基础,策划技术路线决定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风险防范及检验手段等系列管理内容。越复杂、科技含量越高的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充分,如在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大型桥梁市政工程项目中,技术管理将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管理主要应包括为完成各项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方法选择和改进等内容。
5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监控
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放在施工项目部,对于企业总体技术管理来说,项目部是反映技术管理水平的窗口,所以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施对项目部施工过程技术管理监控的主要内容如下:
5.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组织和职责监控
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及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等进行监
督,确保项目部技术管理体系健全,技术管理职责全面,人员分工明确清晰,标准规范齐全。
5.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水平和有效性监控
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大纲,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部有效实现各种管理目标的良好保证。
5.3 项目现场施工技术执行情况的监控
人们常说:“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无论是国家标准规范、企业管理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等都是为项目现场组织施工服务的;反过来说施工过程中也要执行国家标准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以实现管理目标。
5.4 施工项目部涉外技术管理情况监控
项目部在开展技术管理活动中除进行项目部围绕工程施工的技术工作之外,还有一些技术工作要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政府技术质量主管(监督)部门等等。项目部的涉外单位在对工程进行监管时,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术性内容。
6 定位技术管理的意义
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认识存在差别,产生原因主要源于岗位环境,项目经理看重结果,部门经理考虑流程、制度的作用。但可肯定彼此均一致认同技术管理对应工程项目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确定位工程项目中的技术管理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普遍认可,有效消除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不公平待遇,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改进技术管理工作绩效,培养技术管理人才。
(2)将形成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变革,以工作内容命名职能部门,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及工作内容更清晰,并增加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配合默契程度,为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努力。
(3)为推行合理的绩效考核打下基础,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培养、留住各方面人才起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公司健康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将项目施工管理理论与工程项目实际相结合,在完善项目施工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技术管理,健全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明确技术管理与项目各项目标的对应关系,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以促进与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发挥作用,对实现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 论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内容 刍议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于工程管理相关内容的阐述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内容探析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探析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相关内容及方法探析 探讨小学语文教育的相关内容 土地规划中相关内容的阐述 亚洲开发银行相关内容研究 桥梁施工阶段质量监测的相关内容 简述营运资金及其相关内容的含义 试论园林道路规划的相关内容 浅析公路建设质量的相关内容 刍议园林道路的相关内容 浅谈道路绿化的相关内容 彩叶植物的相关内容阐述 试论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室内花卉的相关内容阐述 刍议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 刍议城市园林的相关内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html)中加入Java程序片断(Scriptlet)和JSP标签,就构成了JSP网页。Java程序片断可以操纵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以及发送E-mail等,实现建立动态网站所需要的功能。所有程序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网络上传输给客户端的仅是得到的结果,这样大大降低了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即使客户浏览器端不支持Java,也可以访问JSP网页。Java是未来的主流开发技术,具有很多优势。JSP则是Java在Internet/Intranet Web上的重要应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承认,它可以和各种Java技术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非常复杂的应用。
2.2 MVC模式和STRUTS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称,即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强制性地把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MVC把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模块: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它们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
MVC处理过程如下,首先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然后模型根据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调用相应的视图来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并通过视图呈现给用户。
随着Web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在Web开发领域出现了一些现成的优秀的框架,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它们,Struts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是基于MVC的Web应用框架。在Struts框架中,模型由实现业务逻辑的JavaBean或EJB组件构成,控制器由ActionServlet和Action来实现,视图由一组JSP文件构成。
2.3 JSR 168 规范和Portlet
Portal在国内已经逐渐得到了企业的关注,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企业现有投资与新投资的集成节点,使用户能够与人、内容、应用和流程进行个性化的、安全的、单点式的互动交流。JCP组织提出的基于Java的Portlet标准JSR168,旨在解决部署在不同Portal Server上的Portlet之间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Portal Server厂商的支持。
Portlet 是由容器管理的Web 构件,用来生成动态内容,是最终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门户页面上看到的一些可视化的、动态的应用组件。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一个Portlet 就是一段可以运行在门户服务器上的代码,由它提供内容嵌入门户页面。Portlet 通常实现为平立的Java 类,编译为独立于机器架构的字节码,可以被Web 服务器动态地装入和运行。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讲一个Portlet 就是运行在一个门户内的Java servlet 。
3 结束语
网站内容定制管理研究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门户提供一个可选的开源的网站内容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减轻网站维护工作量,减轻建立各类门户网站的复杂性, 使网站的运营管理、内容维护变得更容易,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般的事业单位属于财政预算报账单位,基本上没有成本核算和税金交纳的业务,相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制定或订出来也没执行。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性,又涉及到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建立一整套适合领导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现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有效地施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目标定位在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适当的法规上。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施行。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三)岗位责任制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时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引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一管理手段正逐渐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一)完善单位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任何单位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学校文化,影响会计的意识控制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
1.完善单位的治理结构。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它对每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循,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之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则,会出现漏洞。例如,2005年某省的审计机关在1-9月份共完成审计项目71个,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资金7.97亿元,其中收缴财政资金6131万元,促进挤占挪用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7.2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885亿元。可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执行不好,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说明内控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2.提高管理者及职工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素质不同,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素质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全体员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单位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为达到其控制目标的实现,用以辨认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能有效落实。控制活动存在整个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绩效、保障资产安全等多种程序。
(三)进行信息流动与沟通
事业单位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管理系统还提供非财务的信息。可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每位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职工需知道单位期望他们做出那种行为、那种行为被接受、那种行为不被接受,职工还需知道在其执行职责时,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尚应注意导致该事项发生的原因。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
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施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过程的设计顾问,使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形成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而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各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控系统进行评估,基本特征是关注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
[关键词]工作―生活平衡;弹性工作制;影响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6.51.086
1 引 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作环境快速变革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强度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加上员工和雇主也越来越重视除劳动报酬以外的非货币性报酬。所以在面对劳动与闲暇的关系上也会因每人的偏好不同而有所不同,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激化,因此人们对于弹性工作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弹性工作制的研究,能够有利于员工解决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矛盾,使其向着平衡的趋向发展,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分析,进一步结合当前城镇就业人员调酥芷骄工作时间的数据以及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的资料,借助劳动闲暇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出建言。
2 文献综述
2.1 工作―生活平衡的含义与内容
随着20世纪70年代工作与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WFC)这一概念的提出,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将工作凌驾于家庭生活之上,这也使得“工作―生活平衡”这一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2000年工作―生活平衡作为独立的维度被美国薪酬协会纳入了全面薪酬模型(Total Rewards),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投身于研究工作―生活平衡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工作与生活平衡是个体对家庭和工作的满意、工作和家庭职能良好、角色冲突最小化的心理状态。(王永贵、刘永强、赵曙明,2008)其中平衡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平衡。其内容包括弹性工作制、健康计划、带薪休假、参与与支持、自主福利和组织文化变革,几乎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全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生活是否平衡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
2.2 弹性工作制的产生与发展
弹性工作制是指在保证完成规定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和工作地点的制度。它是随工作―生活平衡一起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弹性工作制的提出距今已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此制度经历了提出、发展、推广等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人满为患,交通压力急剧上升,有些企业就采取错时上下班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这便是弹性工作制的起源。发展到70年代,在美国、英国、瑞士等地,弹性工作制已基本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员工体会到了弹性工作制所带来的好处,各种新型的弹性工作制度也逐渐形成并完善。而在90年代,弹性工作制得到了全球大部分企业的青睐,研究人员也根据不同公司的不同现状制定了不同的弹性制度。见图1。直到现在,弹性工作制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一项制度。弹性工作制主要分三部分,分别是弹性工作时间、弹性雇用方式和支持感。下文将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弹性工作制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3 弹性工作制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分析
3.1 弹性工作时间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弹性工作时间是将工作时间分为核心工作时间和非核心工作时间的一种工作形式。员工在核心工作时间内需要正常工作,而在非核心工作时间内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工作的时间段以作为补充工作时间。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员工工作时间超时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见下表。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城镇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规定的工作时间,超长的工作时间带来的是员工的身心疲惫,甚至当员工家中出现紧急状况时,因还在工作时间而不能及时赶回家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样一来许多公司会认为如果给员工增加工资,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事实恰好相反。如图2中劳动闲暇模型所示,图中AB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为工资率,当公司增加工资后,预算线的斜率变大,此时为AC所在位置。I1为原无差异曲线,I2为增长工资后的无差异曲线,在I1、I2上各点的满意度相同。V点为原预算线与满意度曲线I1的切点,即为I1满意度时该员工的收入和闲暇时间,X为增加工资后预算线与I2满意度曲线的切点,即为I2满意度时该员工的收入和闲暇时间。Z点为增加工资后若按原工资的收入―闲暇关系图像与新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
倘若只是增加工资,收入―闲暇关系图像会由AB变为AC,则将会产生新的无差异曲线I2,如果按照增长工资前收入来计算,则将由V点变为Z点。此效应为收入效应。可我们发现,Z点并没有与AC直线相切,这意味着Z点所对应的工资并不存在。相反地,新的无差异曲线与新的预算线的切点为X点,X点代表着在新的满意度下最佳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实际上是由V点变为X点,此效应为替代效应,图1即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人们的闲暇时间反而变得更少了。通俗来讲,当人们的每小时工资增加时,他们闲暇所付出的代价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他们将选择牺牲更多闲暇时间来制造更多收入。但如图2,即为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员工的闲暇时间会增多,这样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往往会选择牺牲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制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一来,提高工资的做法显得颇为无效。因此要有合理的适合公司的弹性时间制度,切实坚守员工的工作时间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3.2 弹性雇用制度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
弹性雇用即为比较灵活的、可随机应变的雇用方式。时下比较常见的弹性雇用方式为自我雇用和远程办公。自我雇用即为自己雇用自己,现在以IT业为主的好多职业可采用自我雇用的方式,例如各类主播等。尤其是在女性雇员较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流失的消耗和招聘成本。(Kavanagh,2006)
3.3 支持感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支持感即员工对于来自家庭、社会和工作场合的一种幸福感。例如家庭成员对于工作的支持、领导对于下属的体谅以及公司对于员工的所发放的福利等。著名的谷歌公司就有许多新颖的员工关怀方式,例如假期捐赠制度。已有研究指出,弹性工作制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高的工作满意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整个公司的工作和运转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弹性工作制以及工作―生活平衡等文献的研究,重点陈述了弹性工作时间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简述了弹性雇用制度和支持感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笔者认为,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想要单纯依靠增长工资来减少工作时间的方法不可行,还需要更加全面而完整的弹性工作制度来解决工作时间超长这一难题。
4.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在研究方法方面,无法前往实地调查,仅仅以前人的文献作为参考且大多数文献来源于国外的研究,但国外研究与中国实情有一定差距,然而国内研究在这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定量的实证研究,以及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弹性工作制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研究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魏翔.西方弹性工作制研究述评及其新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2):45-51.
[2]赵鹤.弹性工作制影响效应研究述评[J].商,2015(27):23-23.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评价;对策
一、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
(一)概念
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可行性分析中必不可少核心内容,是保障房产项目科学性决策的重要方法。它主要通过科学化分析手段,对拟建项目进行多个建设方案财务等相关因素对比分析,运用相关经济技术手段筛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提出对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评价意见。
(二)特征
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特征。客观性是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属性,也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有效的基础。评价人员的评价依据必须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分析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界的统计资料,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一定要求分析是客观的。但在实践中,评价人员运用评价的方法的能力、专业技能、观念意识等差异都会使评价结果具有高主观性的特征。
高度策划性特征。开展房产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实质是为投资者出谋划策。由此而来,策划性便是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目的。分析人员不仅要告诉投资者所面临的客观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告知投资者如何去应对和利用客观投资环境,要为投资者分析投资进程中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当客观因素变化难以确定时,要运用概率等科学的方法分析出变化的趋势。
全面性特征。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分析人员对投资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从投资的方向选择、形式特征、方案筛选、需求分析、资金筹措到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社会因素评价等,充分运用定量分析的手段以便客观准确的把握开发项目在市场中的实际状况。
责任性特征。由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的策划性决定了,进行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投资者出谋划策,辅助投资者进行科学正确的投资抉择。一项好的经济评价可为投资者节省大量资金的同时谋得巨额收益,而一项质量较差或错误的经济评价可能使投资者产生巨额亏损。因此,分析者必须要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负责。
(三)影响因素
首先是财务因素。对于一个拟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从财务角度厘清相关财务影响因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收益、住宅销售收益、商业部分销售收益、土地转让收益、管理支出、资金投入、财务费用、税费成本、投资回收期、清偿能力和资金平衡能力等,这一系列财务指标都可能对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是市场不确定因素。作为对未来事物的评价,房产开发还必须面对市场不确定因素,涵盖从销售单价、去化速度、房屋空置率、容积率、可售面积、开发时序、土地成本、建安费用、融资成本、资金来源等方面。
此外,在充分分析上述因素指标的同时还必须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制定的原则,同时综合考虑新财会制度、国家现行法规和政策,按照合理合法的原则进行处理。
二、我国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先入为主”,评价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失败项目的开发商总是认为有诸多的不可预见因素影响了项目的成功,在进行相关评价时,带着求证自己心中的某种假设进行相关论证分析,自然而然的将分析重心置于论证分析某种方向可行的方面,人为的忽视项目的负面因素与不利影响。更有甚者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后才开展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工作,必然导致项目投资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二)评价配套不完善,缺乏专业评价机构与人员
一个成熟可信的经济评价分析报告必须要求数据准确、使用的方法规范科学、观点客观可信,这就要求进行评价的机构和人员必须是业内的专家。一般来讲,房地产项目的经济评价应由这样几种人来主持分析:由经济专家主持的市场调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和财务专家主持的投资预算;由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营销专家进行市场推广。
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评价人员责任心较弱,加之缺乏自我补充学习能力,导致专业技能存在加大缺陷。此外,部分设计单位根本没有配置市场分析、运营管理、财务分析、项目运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板块专业人员,导致评价方案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有些房地产项目根本没有成立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小组,只是由开发商凭主观经验编写一份评价报告,敷衍了事。有些房地产项目即使成立了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小组,但其组成成员往外很难同时配备具备丰富经验经济专家、营销专家、工程师等。这样小组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往往凭借主观经验,而非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技术、经济上的研究、论证,从而导致结论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缺乏市场分析,基础工作不扎实
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必须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分析方法。客观、高质的评价方案,必须建立在大量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扭转部分开发商将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单一的理解为财务分析的意识。实际上,经济评价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市场的评价,其次才是财务评价。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设想,要证明其是否可行,首先要研究它有没有市场,其次才进行财务评价,研究是否可行。在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定的街区功能配置和变化,交通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社会商业利润水平及其变动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再谈财务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真正有效。
(四)忽视项目不确定因素分析
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将过多的精力置于论证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盈利能力的论证分析,而忽视了对项目不确定性因素的筛选与分析。但是任何一个房产投资项目都具有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合理界定项目不确定因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据此提出减少或规避风险的方法,对于保障项目评价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经费不足
我国房产企业或投资者在房产项目决策阶段,普遍依靠经验主义,定性的分析较多。未充分认识到经济评价对房产开发项目的重大指导意义,对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视程度极为不足,有些开发商即使外表看来很重视,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又大幅压缩,严重阻碍了评价方案的系统全面性与科学有效性。
三、对策建议
(一)改变观念,从意识形态角度增强对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视程度
经济评价对于房地产项目决策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上为能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那么想得到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作为房产业内人士必须高度重视房产项目经济评价,另一方面作为行业的关联者或管理者的投资方、业主政府管理部门和人员同样也必须高度重视房产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在充分认识到经济评价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经济评价的资金以及人力支持,保证评价过程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
完善房地产经济评价指标。首先是财务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利用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如财务盈利能力、资产平衡状况、财务收支水平等明晰项目财务风险及其可行性;其次是充分运用综合评价方法,站在区域发展运营的角度,对房产项目的区域效应与成本进行有效评估,衡量拟建项目对区域经济贡献度,论证项目社会效益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三)培育专业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研究市场,规范房地产咨询业发展
国家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培育经济评价研究的专业市场。此外,应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联合,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校中的经济专家、营销专家、工程师等,挖掘校企合作的模式,保证房产企业经济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人员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升自身使命感与责任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
(五)强化市场调查对房产项目经济评价的重大作用
房地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项目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系统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获取第一手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细致缜密的数据分析处理,从根源上明晰拟建项目的投资必要性与财务、技术、经济的可行性。
(六)加大对经济评价方案的再评估力度
学会运用专家验证法,将掌握行业专业技术与经验丰富的专家意见同项目经济评价有机结合,对相关评价结论,组织专家团队再评估,将评价过程中不合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剔除,可极大地增强相关投资决策意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小结
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可极大的提高房地产投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多个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它不仅可以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决策的依据,也能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房地产项目审批依据,还可以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审查依据。合理的房产经济评价报告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避免项目决策失误、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金、缩短建设工期、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无论是房产从业人员,还是投资者、相关政府部门都应重视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合理的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竹成. 房地产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2]中国建设部.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游达明.刘亚铮.技术经济与项目经济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洪 红.杜昌盛.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5]任长能.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经济,2004(1)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云南物流
物流业是云南省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我省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目标。而云南物流业一直承袭着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破坏,进而严重地制约了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生存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这就使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一、循环经济简述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是经济组织形成特质闭环流程,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见图1),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图1 循环经济闭环流程
2.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如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我国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清洁生产中心,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如著名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我国建立了10个生态工业园区,如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等。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如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和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体系。
二、云南物流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1)地理优势。云南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角,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从世界的海陆区位上看,云南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是中国大陆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带。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开放、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2)物流内在需求。2007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达到47.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6%;进口41.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0%。对外贸易的增长,同时促进省内贸易的发展。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94.54亿元,较2006年增长17.3%,增幅比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比重越来越大的消费品流通市场,以及逐年拓展的外需贸易,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物流需求。
2.劣势分析(Weakness)
(1)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落后。云南省由于地处边疆、内陆,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各项基础设施和装备与全国相比都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①网络通信设施的技术含量及覆盖范围都较差,电话线路大部分只普及到乡,甚至有些地区只到县级,而宽带网业务更是不到电话线路的30%;②各地多数仓库都只是普通库房,根本没有现代化仓储设备,对于控温、控湿等特殊仓库少之又少。
(2)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类型单一。云南省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从服务内容上看,仍旧是简单的仓库保管、货物运输,高水平的综合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寥寥无几。对于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乃至全过程供应链管理等物流附加值服务尚未完全展开。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云南物流业的现代化及社会化发展。
3.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1)中国加入WTO,促进物流业水平提高。加入WTO后的一系列开放政策有利于云南利用外资发展物流业。资金短缺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外资的大量介入将加快云南的基础建设,也为物流公司的组织发展和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供给。同时,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内地物流市场,本土物流企业被推到国际竞争的舞合上,不得不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WTO同时也推动了物流行业市场化、法制化的进程,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2)区域合作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行动计划,确定了建设“五大通道”,构建“五大平台”的发展目标,为云南现代物流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出口、拓展境外市场步伐的加快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战略的推进,以及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双向开放和云南--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昆(明)曼(谷)公路即将全线贯通,云南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使物流产业在云南具有广阔的前景。
4.面临挑战(Threats)
(1)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物流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国际物流巨头纷纷斥巨资涌入中国市场,并加快在中国实施战略扩张,诸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都在国内建立起了自己业务网络。这些物流公司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优秀的员工队伍、杰出的管理方式。而当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云南的本土物流企业直接被推向国际竞争的前沿,面对国外大公司的竞争,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与周边省份的竞争。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所形成的巨大物流商机,其中云南、广西、广东间的“桥头堡”之争充分体现了这场物流竞争的重要和激烈。当前,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两廊一圈”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由于云南和广西共同处于东盟自由区合作的前沿,相互之间必不可少地存在竞争。
三、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解决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①噪声污染。如公路运输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几乎影响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②大气污染。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城市区域,汽车尾气经太阳照射后形成的光合烟雾,使城市空气长期处于污染状态。
③其他污染。废弃的机油、柴油经常渗入到土壤和水体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物流空中运输,特别是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航空器的运行、设施维修、燃料加注、解冻和清洗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等。
未来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对国内环境的压力是空前的,只有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才能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改造物流业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云南省物流业仍是传统粗放型的,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需要物流发展循环经济。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使物流服务专业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唯一出路。物流循环经济强调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方式,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通过第三方物流提供的逆向物流服务,可顺利达成资源的有效再生。
(4)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物流发展循环经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物流循环经济将是其理性选择。
2.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1)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基本国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国务院2007年9月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专门部署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业的具体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于今年4月份别印发了《关于加快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使现代物流业成为云南省新兴产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2)企业欢迎。云南省各企业表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引导和推动云南省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化和完善,有助于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与效益目标的“互促双赢”;顺应了自然生态运行规律,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有效拓宽。
(3)广大公民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媒介、公民缺一不可。大到全球温室效应,小到一条胡同的清洁,可以说环保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高,我国公民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已有明显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这为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四、云南省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积极进行试点,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为确保云南省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得以顺利进行,拟采取实验推广方式:先选定一批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改进并总结经验,继而将试点单位和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向其他单位和企业推广。通过在试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建立起与云南省情相适应的云南物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2.加强循环经济宣传,鼓励物流系统进行绿色消费
(1)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
(2)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s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Recycle)。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
3.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在物流领域的普及推广
循环经济的建设牵涉到许多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如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的政策体系等。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物流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锐牛文元: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J].中国发展,2002(2)
[2]季昆森: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J].决策咨询,2004(7)
[3]李严锋:云南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2003(3)
关键词:听力教学;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听力水平
听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辨音、理解和记忆。从广义上来说,听力教学的参与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指参与听力教学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和学生;客观因素指参与听力教学的物的因素,包括环境、语言环境、教材、练习、知识背景因素等。教师只有明确以上制约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搞好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而在教学中,听力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听力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的接收,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如果我们对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有着充分的了解,无疑有助于提高听力教学效果,使学生尽快提高听力水平,从而促进其他几项基本技能的提高。
一、制约听力水平提高的主观因素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听力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自身首先必须明确听力理解的真正含义以及教学目的。语言学家威多森(H.G. Widdowson)曾谈到:“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了话语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了由语音及语法信号系统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我们姑且称之为听觉接受(hearing)。另一层意思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的,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要理解所听到的话语的交际功能。这包含着这些句子在对话中、在上下文及特定的情景中起何种交际功能。我们称这种活动为听力理解(listening)。”
基于这一观点,有些语言学家曾将听力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低级层次和高级层次。那么在中学英语听力训练中,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听记各种语音材料,机械地听、模仿、记忆,对其书面形式、意义、用法等不作过多的要求。选用语速较慢、内容较短的听力材料。在进行每部分听音之前,可根据所选材料提供的练习进行适当的听前分析,帮助学生确定语境,必要时可先向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语,这是帮助学生听懂语音材料的第一步。当学生听力达到高级层次时,就进入第二步,也就是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上的特征,并加以模仿直至掌握。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听力技能后,比如到了高二时,可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听前分析可适量减少,关键词也不必再提供,而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抓住关键词语,并在听音之后进行一些综合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大意或语言难点、重点,旨在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尤其是引导能力即课堂组织能力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不仅作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如同在导演着课堂的节奏、进度乃至整个内容。
在听力训练时,首先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介绍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他们在听完这段材料后回答问题。之后,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穿插补充进行必要的纠正或解释,然后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复述或讨论这一话题。在完成这一部分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唱主角,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同时,教师的穿插补充给学生一种平等的参与者的感觉,很容易和教师一起进入自由谈话(free talk)的状态,因此,紧张的同时又有一种放松感。最后的讨论不仅是学生听觉上的一种休息,而且又是对所听内容的简述,在巩固了所听取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综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听说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素质或称语言基础至关重要,它不仅包含语音、语调、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同时还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即综合语言能力,比如要了解语言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听者才能正确理解语言载体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因而听懂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听觉器官、各种语言能力、背景文化知识及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学生语言能力的大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材的选择、进度的快慢以及教学方式的采用。
另外,学生的参与态度也不可忽视。这里应包括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及课后的参与积极性。中学英语教学中每个模块只有听力一节课,每周教师只有在课中进行一些训练。因此这不仅对课堂上的语言环境,同时对学生的课后参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上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而课后的积极准备和练习则能营造另外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师与学生这两大主观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对方的态度和要求,二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制约听力水平提高的客观因素
(一)课堂环境
环境设施也是制约听力能力的一大因素,中学进行听力训练大都借助录音机或广播系统来完成。这样的听力教学给学生提供的只是单调的声音、单调的语言环境,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恶性的条件反射,教学效果非但不明显,反而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靠这样的教学设备是无法完成的。
(二)英语背景知识
英语中蕴含了英语国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听,作为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听音材料中往往会涉及有关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听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听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学知识等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
三、解决方式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外语听力的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包括教学环境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几个方面的客观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教师和学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模仿重音、同化、连读、失破等朗读技巧,教师进行及时纠正和正确传授,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或者指导学生听一些语音、语调标准的材料,完成对文章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以词组和句子成分为基础,迅速抓住大意。
同时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型、把握关键词语和成分,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注意转折、让步、否定、虚拟等关键词,通过这些词来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如:有时即使上一句听不懂或没有听清,可通过下一句的关连词如:but,because,as a result等推出上句所说内容,反之也行,从而得出言者之意。
学生要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文体和不同来源的语言材料。学生课后可以从“走遍美国”、“希望英语”、“BBC”等中选一些难度适中的、感兴趣的文章,材料可为故事、科普短文,或者听听英语歌曲、看看原版电影等,这样学生既能体会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也可以充分地练耳,熟悉发音,又可以通过这些练习,潜意识地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水平。
(二)听力教学措施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端正听力教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听力教学的方法、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利用有限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听力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认为:
1.精心选择课余阅读材料
现行高中英语教科书语言地道,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的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教育、历史、地理知识、日常生活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视野。另外可以选择一些可视材料让学生训练。录像不仅使学生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还能亲眼看到各种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如手势、表情、姿势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场景。因此,可视材料辅助的听力教学所展示的目标语及其包涵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加具体、全面而真实。
2.记忆性训练
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识记。课文材料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达到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捕捉语言信息。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的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
3.让学生参与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体现在教学措施的设计上,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提高听力的技巧上,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进取,让学生参与听力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举措。在教师教授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模仿磁带,然后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样既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听力能力。
(三)知识背景讲解与听力训练相结合
教师应讲解一些,学生读一些关于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礼仪、风土人情知识的文章。例如,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是一种线形的思维方式。因此,口语中表达态度、建议、观点时一般直截了当,且多半在开头部分,许多时候只要听懂第一句甚至前几个词,整体意思就能抓个八九不离十。因此,通过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快速掌握材料中所表达的内容。
(四)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1.先进的电话教学设备,模拟语言环境
学校应该尽量提供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这样为学生营造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真实的示范,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模仿使用这些技巧,以求最高效率和最佳学习效果。离开这些录像、录音等的教学手段无异于闭门造车,培养出的也只能是“聋哑人”,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聘用外籍教师,创造真实语言环境
现行很多中学都聘用了外籍教师,应该说为广大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外教所带来的不仅是纯正的母语,而且带来了目的语的使用语境、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等。同时,学生在与外教的直接交流过程中还可及时纠正其发音、语调乃至语言使用上的不当之处,是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本校每年都有两次让学生与澳洲的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一次是部分学生暑假期间到澳洲学习,另一次就是每年春季澳洲代表团的来访。只要有机会,笔者都会鼓励学生与他们接触,既能学到地道的口语和西方人的习惯,也能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由被动转为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听力是衡量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造成听力上的误解。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合作,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配备先进的教学环境和人力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外语听力难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2]李跃湘.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3]邓媛,阳志清.听者因素在二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