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27
导语:在畜牧业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新农村建设;荆门市
中图分类号:S8-1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86-0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畜牧业首当其冲现代畜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产动力、产业支撑和环境保障,其“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持续高效、质量安全”的本质特征,契合新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等建设要求,也符合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就发展现代畜牧业对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1 现代畜牧业为荆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生产动力
当前,畜牧业已成为多数农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且随着种养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发展。
1.1 促进农民增收
相对于种植业,畜牧业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比较效益较高。尤其是在山区发展畜牧业,可利用现有的草地、灌木、林地等资源发展草食畜禽,也避免了耕地较少、交通不便等限制,畜牧养殖促增收效果明显。2012年荆门市农民人均畜牧业产值 5 973元,同比增长9.4 %,畜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705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7.51%。如荆门市京山县钱场镇通过发展畜牧业充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 500元,比全市水平高113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牧业占农民纯收中贡献比达22.7%,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2 推进农村“两转”
据不完全统计,荆门全市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带动农民工就地转移15万人。同时,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土地流转。如钟祥牧原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按照1 500元/(km2·年)的价格租赁农民土地,目前已流转土地8 389 km2,项目建成后将就地转移农民工2 000人以上。
1.3 活跃农村经济
从2000年至今,荆门全市共落实生猪标准化改扩建、菜篮子补贴、良种繁育补贴等畜牧相关项目资金6.8亿元,拉动社会投资70多亿元投向农村。这些资金的注入极大地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当地农村经济,推动了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等基础建设,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2 现代畜牧业为荆门市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
2.1 产村互融,助推新村建设
产业是新村建设基础。通过发展畜牧业助推新村建设,早已成为绝大多数村推进产村互融的现实选择。如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彭墩村集体投资建成了存笼南特和樱桃谷种鸭10万套、年孵化繁育鸭苗2 000万只的种鸭场及1个1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转化粪污生产的生物肥发展了1 334 km2有机蔬菜种植。2012年全村畜牧业年总产值达到7 000万元,占到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的30%。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均选择将肉羊养殖场与新农村居民集中点同步规划、同步建成、同步受用。
2.2 产业互动,拓展发展空间
近年来,以“体验农牧作业,享受乡土情趣”为主题的观光旅游畜牧业迅速发展。现代畜牧业所涵盖的观光休闲、感知体验、健身养生、传承文化等功能被逐步拓展,与乡村旅游互动进一步加强,极大地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空间。京山县钱场镇朱山村近年大力发展孔雀养殖,已成为湖北省孔雀养殖第一村,孔雀养殖为该村人均增收300元的同时,围绕"孔雀谷"开发的乡村旅游以及餐饮、标本饰品等产业的吸附效应不断扩大。
2.3 产品互链,承农启工带动
畜牧业是一个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能承接利用豆粕、菜子粕等粮食或油料加工副产品,开发廉价饲料资源,实现农产品质材的链式利用,也可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及饲料的运输、物流、销售等,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82-02
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顾名思义,就是把目前经过试验和验证的最新的畜牧业技术、方法和知识,想办法扩展应用范围,使其推广到广大畜牧业生产之中去。应用的实际之处,在于将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广大畜牧业从业者得到实惠,也直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2]。但是我国的畜牧业不管是区域集群的还是分散的,因为其生产对象的不同类别以及各地方气候和地域差别等的差异,其生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以也就对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3]。
1 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1.1 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意义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的畜牧技术推广社会经济效益约为480.40亿元,其比例占到了整个“十一五”规划期间畜牧业总产值的32.46%。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重大作用。其不仅能够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朋友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一般来说,现在的畜牧业养殖专业户,动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都是在畜牧业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指导和服务下进行和完成的。可以说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依赖和方向的把握者,其是不可或缺的,其代表了目前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技术,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工作中的意义是重大的。
1.2 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
一般来说,政府是畜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者,但是其幕后却不能缺少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人员的出谋划策以及其所代表的专业知识。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人员一般来说会向政府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和意见,也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模式等,为政府制定科学实用的政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代表了广大畜牧业从业者的利益,帮助农民解决相关畜牧业难题,并且充当农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向政府反映农民的需求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2 畜牧业实用先进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方式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虽然也有成效,但是其毕竟是属于课堂式的理论说教,缺少实践和验证是目前最常见的问题。现实中的应用是需要实验、示范和培训等过程,不能为追求速度直接拿到实际中去应用。毕竟农民对新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并且农民也承担不起失误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只有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才适合推广到千家万户中去。但是在畜牧区建立示范点又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推广难题[4]。
2.2 推广人员知识陈旧和职能不全面
虽然说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人员代表了先进的畜牧业科学技术,但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产生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并且也会产生一些经费方面的问题,作为推广人员,其知识的陈旧和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由于种种限制原因,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得不到更新和补充,经费不足又请不到当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者,知识只能靠书本获得,缺少实践和指导,仍需要自己来摸索前进,这就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意识陈旧,认为自己推广的只是养殖和管理技术。其实就目前而言,“兽医”这一角色也是推广人员的工作范畴,并且其重要性与饲养管理同样重要,它可以避免因疾病和其他原因所产生的损失,但是目前许多推广人员对这一方面的工作不甚了解,缺少这方面的实用技术,职能单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5]。
2.3 基础薄弱和投入较少
相对来说,畜牧业的发展更不容易受到政府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不以畜牧业为主要发展项目的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投入非常少,然而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产生了矛盾,本来就薄弱的基础根本无法正常或者规模化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和畜牧业地区均衡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 建议
3.1 改变和创新当前的推广方式
推广方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推广的效果,如今科技发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简洁和方便。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者除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推广工作之外,更要学会利用起高科技,开展活动和讲座,大量培训具有相当文化的学员。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其他的畜牧业爱好者共同努力,打破传统的模式,使传统的死板的推广模式得到创新和升华。
3.2 加大技术推广的资本投入
畜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和资金的支持。为了使相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转化,政府要有计划的进行投入,转变机制。在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基础设施和相关项目的引进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在畜牧业集聚区建立示范基地,培训牧民,开放参观,接受相关技术咨询,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发展。因为基地投入较大但属于一次性投入,后续投入会逐渐减少,并且是固定资产,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投入规划。
3.3 改革机制,提高和扩大当前的职能
畜牧业技术推广应该是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只是在养殖和管理方面进行的。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以我国的畜牧业良好发展为基本准则,进行综合性的推广。一切有利于畜牧业发展,而又适合畜牧业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应该属于推广工作人员的范畴,要打破当前意识的拘禁和当前模式的局限性,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
4 小结
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和发展的阶段,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更是使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依赖。所以做好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局限于当前种种问题,作为畜牧业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人员,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积极进取和努力工作,争取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邵喜武,王海艳. 系统论下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要素优化配置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2011,3(8):20-23,27.
[2] 李希荣. 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新阶段 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 中国饲料,2012(13):9-15.
[3] 斯小花,姚毛龙. 新形势下基层开展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67,169.
关键词: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历史性转变;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
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畜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影响因素综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为了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了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便为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1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影响因素
1.1地域环境因素
从畜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畜禽的生长对畜禽所在的地域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我国国土面积较为辽阔,不同地域环境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这就说明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适合畜禽生长的地区。这就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畜牧业会出现一种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现象[1]。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畜牧业出现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种形式,其中,牧区畜牧业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内蒙古、新疆、青海、四个省和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牧区,在这些牧区,畜牧业产品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华北地区以及湖南、河南、四川等省份是农耕区畜牧业的典型地区,商品猪成为这些地区典型的畜牧业产品。因此在对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地域环境因素是影响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因素。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的不同环境特征成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荆州地区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针对监利、洪湖、石首、公安、江陵、沙市等县市区濒临江湖的地理环境特点,在上述地区创建了优质水禽产业基地,通过在这些地区发展禽蛋加工禽肉加工企业、开展水禽产品系列化深加工的方式来推动当地的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发展途径。
1.2饲草饲料因素
在畜牧产业之中,饲草饲料资源主要包括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和精粗饲料等多种饲料资源,它是影响我国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依靠[2]。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正处于一种相对充足的局面之中,但是这些饲料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布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受到我国自然环境状况的影响,饲料作物的主产区主要为北方地区,这种分布不均的特点就成为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缓解饲草饲料因素给畜牧业产业调整带来的影响,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些地区采用的利用食品工业下料、屠宰废弃物、尿素类非蛋白氮饲料生产蛋白质饲料的饲料生产方式就是解决饲草塑料问题的一种合理途径。
1.3畜禽品种因素
我国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动物就开始被普遍驯养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畜禽品种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一些优质的畜禽品种已经在畜牧产业中的得到了应用,荷斯坦牛等国外先进畜禽品种的引进也对我国畜牧品种资源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畜禽品种资源方面,我国依然存在着对高产品种进行盲目杂交等不注重地方性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畜禽品种的稳定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些优良的畜禽品种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局面,畜牧产业的调整空间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就使得禽畜品种因素成为影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荆州地区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采用了让基层养殖户强化良种意识、对禽畜品种繁育改良体系进行完善、推广杂交改良技术的方式实现了禽畜品种的良种良法配套,这就让良种畜禽的增产增收潜力的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
2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影响因素
2.1市场需求因素
市场是畜牧业产品的最终流向,市场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因此消费者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对畜牧产业的发展规模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3]。这就表明市场需求因素成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畜产品加工业也应该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效应的构建帮助畜牧业产品走向市场,河南双汇集团、吉林长春的皓月集团就是畜牧业龙头产业的典型例证。
2.2政府调控政策因素
在影响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中,政府的调控政策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政府对畜牧产业的调控政策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方针、完善制度等方式来对畜牧产业的结构调整进行宏观控制,是一种对市场机制进行弥补的手段。因此政府调控政策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是一种良性的影响,政府在畜牧业产业结构宏观调整中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对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3结论
地域环境、饲草饲料、禽畜品种、市场需求和政府的调控政策是影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种良性的影响因素,因此,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依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瑾,秦富.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7,(18):27-32,37.
[2]张韶林,刘建新,刘贤云.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10):96.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 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机械化 浅析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05-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日益突显。肉、蛋、奶在人民日常食物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草原畜牧业需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生产出质优、价廉商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需要。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可以极大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可以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问题,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也可以解决当前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牛羊肉销售价格下滑,牧民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
1 草原畜牧业机械化现状
新左旗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纯牧业旗,草原畜牧业占有主导地位,是牧民当家产业,也是主要的致富产业。千百年来,牧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进入五六十年代,打搂草机械才走进了牧民的生活。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现在天然牧草收割、运输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其它生产环节机械装备水平较低,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2 存在问题
2.1 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历经传统游牧畜牧业发展阶段较长,全旗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虽然在打搂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主要是一家一户小型化机械,一是造成机械设备浪费,打搂草机械利用率不高,每年主要是秋季打草使用;二是打搂草机械配套性不强,牧民在打草生产实践中,往往使用一台大功率拖拉机配搭几台小型搂草机,使用上自动化水平不高,故障率高,工作效率差。
2.2 畜牧业机械人才缺乏。农机工作人员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很难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难以适应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要。
2.3 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不健全。牧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现有牧机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旗和苏木镇所在地,难以覆盖到嘎查和牧户居住地,造成牧机维修困难、维修费用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
2.4 畜牧业机械规模化程度低。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型配套机械投入牧业生产,而现有牧业机械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小型机械为主,难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
2.5 畜牧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畜牧业机械设备购置主要以牧户自己购买为主,大部分为小型机械设备。近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补贴政策,但补贴比例不高,补贴机械设备种类不广。
2.6 畜牧I机械化研发能力不强。当前,国内农机科研院所主要是研究农业生产机械多,对牧业机械研发不多,新产品少,科技含量少。
3 对策措施
3.1 提高畜牧机械化的认识。通过培训和宣传,广泛提高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对推进畜牧机械化重要意义的认识。畜牧机械化是畜牧业现代化前提,只有畜牧业机械化,才能把畜牧业做大做强,才能提高降低饲养成本,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3.2 加大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当前,牧区畜牧业主要还是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生产模式,这种“小而全”饲养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要想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必须把一家一户经营个体组织起来,依托合作组织发展规模畜牧业经济,只有这样畜牧机械装备才能有用武之地,发挥最大效益。
3.3 加大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开发。专门研究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单位不多,特别是研究草原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单位特别少,草原畜牧机械自动化水平低、配套设备少、质量不高、使用寿命短。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机械研发力度,为畜牧业提供先进适用的畜牧机械装备,尤其是畜牧业环保机械研制。
3.4 加大畜牧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畜牧业机械化是一项高投入浩大工程,需要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机械设备补贴;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贷款扶持力度;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机行业,支持有实力企业创办农机合作社,有偿服务农牧民。
3.5 建立畜牧业机械化作业示范点。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畜牧机械化可以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专用于畜牧业的机械主要有:草原建设机械、牧草收获机械、青饲料收获机、饲料加工机械、畜禽饲喂和饮水机械、畜禽舍除粪及粪便处理机械、畜禽舍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机械、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机械、畜牧业运输机械等。当前牧区草原畜牧业机械主要是应用在天然草原饲草加工、运输等方面,下一步要扩大畜牧机械应用范围,在草原建设、牲畜的养殖、加工各环节都投入机械装备,在具备条件群众积极高地区建立畜牧业机械化示范点和畜牧业机械化示范户,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3.6 加大基层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畜牧机械人才缺乏、服务站点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也是制约畜牧业机械化一个重要因素。下一步,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机技术人员、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各苏木镇和人口居住集中嘎查都要设立农机服务站。同时,建立流动农机服务站,方便广大牧民农机购买和维修。
参考文献
[1]唐树君,高晨鸣.草原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思路[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第1期.
[关键词] 畜牧业 机械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31-01
自从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之后,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此背景下,畜牧业就成为了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可是如果畜牧业不能够实现机械化,那么就好像车子没有内燃机一样,就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脚步。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加大机械化的推广力度,以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1 经济发展过程中畜牧业将变成农业重点发展的项目
1.1 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向前发展
近一年来,国内种植业发展被市场以及耕地所制约,使得其经济效益一直得不到提高,同时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增加,因此,当前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找寻出一种新方法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与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在我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之后,农业一定要深程度、大范围的对外进行开放,否则农副市场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然而畜牧产品生产具有较高的密集度,使得其在价格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1]。因此,紧跟国际市场,大力对畜牧业进行生产,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国内农业重要的工作内容。
1.2 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国内畜牧产品的实际产量虽然非常大,可是人均占有量依旧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丹麦肉类平均每人占有370千克,国内平均每人只占有49千克;新西兰奶类平均每人占有2834千克,国内平均每人只占有9千克;荷兰禽蛋平均每人占有42千克,国内平均每人只占有16千克[2]。而工业中将畜牧产品当作原料进行加工的生产商开始逐渐增加了产品的出口量,例如:羽绒、皮革等。
1.3 畜牧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010我国国务院下发了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并明确提出了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以及方法。在未来畜牧业发展中,需要应用机械化进行畜牧业的生产,进而促使国内畜牧业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就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产品质量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进一步使我国竞争实力提升。
2 畜牧业发展中机械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2.1 畜牧机械化在发达国家所起到的作用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欧美国家便重点对畜牧机械化进行了关注,并快速地发展起来。在牧草收割、畜禽饲养、饲料架构以及草原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饲料机械化即应用机械对各类畜禽进行供水、喂食、清粪、清扫畜禽舍、采集畜禽产品等等。应用这些机械,使农民不用再承担过重的劳动强度,并且劳动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收入直线上升。针对生产饲料而言,草场大部分都为人工草场,在人工草场之上机器更能发挥其作用,进而为畜禽提供充足的草料[3]。针对于饲料加工而言,欧美国家一些饲料加工厂正向自动化这个方向上发展。例如:美国饲料工业在十大工业之中占据第九位。针对饲养机械化而言,饲养场开始向专业化以及规模化方向转变,众多饲养场普遍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实际生产率。
2.2 畜牧机械化在国内畜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现在国内畜牧业依旧还是一些中型和小型的养殖场,畜牧机械化能够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让人们可以更多精力以及时间进行养殖,这样便可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使家庭养殖水平快速提升,养殖业更具科技含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在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设备和设施的实际利用率变得更高,单位产品摊销费用减少,进而使生产成本大大减低。
2.3 对加工畜牧业产品的设备进行大力发展
国内肉类产量在世界上占据第一,可是加工肉类产品的总产值却不到650亿元,只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8.3%,禽蛋总产值还没有超出11亿元,加工禽蛋的量只约占总产量的1.2%。加工畜牧业产品的企业具有连接市场与生产的作用,所有养殖户都必须依靠加工企业的帮助,才可以更好的走入到市场之中。与此同时,畜产品通过加工处理之后,还能够大幅度的增值,例如:在产区将出栏的畜禽宰杀,不但能够减少饲料的实际消耗量,还能够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掉膘或死亡情况,进而使经济收入得到保证[4]。如果对生猪进行生加工处理,大约可以增值35%至55%,假如进行精加工处理,那么可以增值1倍多;对鸡肉进行熟加工,那么可以增值4至6倍,甚至更高。所以,应该根据国际化以及现代的标准,重点开发、推广、引进以及研制一些加工畜牧产品的设备,进而促进养殖、加工和销售快速形成一个链条,进而使整体畜牧业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畜牧业机械化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内蒙古满洲里坐落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此地区经济非常的发展,畜牧养殖起步较早,同时技术上也一直位居国内前列,该市的“蔬菜篮子”工程、肉驴标准化养殖场等在我国都非常的著名。畜牧业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早已经培养出众多技术人才,此种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发展环境促进畜牧机械化发展速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积极地对畜牧机械化进行研究,以促进畜牧机械化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海,张俊飚,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2]李舒,赵元凤.国内不同省区畜牧业保险政策的比较及对内蒙古畜牧业保险的启示[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6):14-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关于畜牧业与畜牧经济的概述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畜牧业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畜牧业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发展,使畜牧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展相同步。
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勇气,研究创新方法。畜牧业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等。
1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
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
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
3发展模式创新
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
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
4经营机制创新
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
5思维方式创新
一切创新说到底首先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新的突破。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低下行业的观念。应具有新的战略眼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轨,走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